A. 阐述射电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天文学的进展起到了巨大作用。1000字左右
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包括收集射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2012年10月28日,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这台射电望远镜的综合性能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能够观测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将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 射电望远镜是主要接收天体射电波段辐射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的外形差别很大,有固定在地面的单一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能够全方位转动的类似卫星接收天线的射电望远镜,有射电望远镜阵列,还有金属杆制成的射电望远镜! 1962年 Ryle 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并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射电天文技术最初的起步和发展得益于二战后大批退役雷达的"军转民用"。射电望远镜和雷达的工作方式不同,雷达是先发射无线电波再接收物体反射的回波,射电望远镜只是被动地接收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20世纪50、60年代,随着射电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研究成功了射电干涉仪,甚长基线干涉仪,综合孔径望远镜等新型的射电望远镜射电干涉技术使人们能更有效地从噪音中提取有用的信号;甚长基线干涉仪通常是相距上千公里的。几台射电望远镜作干涉仪方式的观测,极大地提高了分辨率。 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
为了争取国际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合作计划来华,中国正在贵州省“筑巢引凤”,建设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这是中国2007年批准立项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日前已经在贵州省开始基建,项目总投资6.27亿元,建设期5年半,预计2014年开光。FAST建成后,不仅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天文望远镜,并将在未来20年至30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FAST研究涉及了众多高科技领域,如天线制造、高精度定位与测量、高品质无线电接收机、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超宽带信息传输、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FAST关键技术成果可应用于诸多相关领域,如大尺度结构工程、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大型工业机器人研制以及多波束雷达装置等。FAST的建设经验将对中国制造技术向信息化、极限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产生影响。 65米射电望远镜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一台主干观测设备,将在射电天文、天文地球动力学和空间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取得一流的科学成果,将执行探月工程三期的VLBI测定轨和定位任务,以及我国未来月球和火星探测等各项深空探测任务,同时用于射电天文观测等多项科学研究。它作为一个单元参加中国VLBI网,将使其灵敏度提高42%。参加欧洲VLBI网,将使其灵敏度提高15%—35%。作为东亚VLBI网中口径最大的天线,它将起到主导作用。此外,该望远镜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深空测定轨能力,为嫦娥探月工程和更长远的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
B. Fast天文望远镜科学技术到底有多超前
射电望远镜(FAST——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采用独创设计,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约30个足球场地大的高灵敏巨型射电望远镜。
FAST射电望远镜的创新就是主动接受电磁波。在主反射镜的每个面板上加入实时主动的控制技术,如上文所提到的,整个望远镜镜面是由很多块小面板拼成,通过主动变形技术实时把面板形成有效照明口径300米、焦比0.4665的旋转抛物面,主动聚焦,增加有效的积分面积,同时还可以增加观测俯仰范围,增加有效积分时间。
C. "中国天眼"取得了哪些成果
中国天眼(FAST)的成果有:
1、具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FAST,是世界上目前口专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属线射电望远镜,其设计综合体现了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它在日地环境研究、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国天眼的建设推动了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它的建设与运行将促进西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进步,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3、中国天眼能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
4、中国天眼能将脉冲星到达时间测量精度由120纳秒提高至30纳秒,成为国际上最精确的脉冲星计时阵,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
5、中国天眼能够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以1HZ的分辨率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作为被动战略雷达为国家安全服务。
D. fast天文望远镜从古至今都发现了什么
发现了137亿光年外的星系,是一个最新的发现。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内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简称刚容好是FAST。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溶岩坑建造。FAST的反射镜边框是1500米长的环形钢梁,而钢索则依托钢梁,悬垂交错,呈现出球形网状结构。FAST的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用于汇聚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
2016年7月3日,位于中国贵州省内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顺利安装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完工,进入测试调试阶段。平塘举世瞩目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平塘大射电景区(大射电观景台、平塘天文科学文化园)于9月26日起试运营。
2017年10月10日FAST发现6颗脉冲星,12月又新发现3颗脉冲星,共已经发现9颗脉冲星。
E. FAST射电望远镜到底有多牛
FAST通过接收宇宙天体的射电信号完成科学任务观测,反射面单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一个30个足球场大小的“观天巨眼”经历二十余年的设计、施工,最终揭开神秘面纱。
FAST将大大提升我国空间探测能力 首先寻找脉冲星
根据建设规划,FAST将在2016年9月全部建成并初步投入使用,首个应用科学研究是寻找和研究宇宙中的脉冲星。专家介绍,脉冲星就像天体物理实验室,可以研究一些特殊天体物理和宇宙演化现象。如果发现脉冲星与黑洞组成的双星系统,科学家可以利用脉冲星去研究黑洞周围时空。此外,脉冲星也是非常精准的时钟,对于深空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脉冲星、类星体、星际有机分子等重要天文发现都与射电望远镜有关。诺贝尔奖历史上明确基于天文观测的10项获奖成果中,有6项出自射电望远镜。此外,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成使用,可以将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边缘,将为我国火星探测等深空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F. “中国天眼”FAST首次发现多少颗脉冲星
10月10日上午,“中国天眼”FAST首次发现6颗脉冲星,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和国家天文台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取得的首批成果。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2016年9月竣工进入试运行、试调试阶段。经过一年的紧张调试,现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调试进展超过预期及大型同类设备的国际惯例。
FAST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名为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之中,基于三项全部中国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极限,建成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这个被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定义“为下一代天文学家准备的观测设备”,是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介绍,接下来的两年,FAST将继续调试,以期达到设计指标,通过国家验收,实现面向国内外学者开放。同时进一步验证、优化科学观测模式,继续催生天文发现,力争早日将FAST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设备。
G. fast射电望远镜到底有多牛
FAST的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用于汇聚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 目前总投资概算为6.67亿元。 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FAST的天线口径为500米,将是国际上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其灵敏度提高约10倍。如果天体在宇宙空间均匀分布,FAST可观测目标的数目将增加约30倍。与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高2.25倍,而且Arecibo 20°天顶角的工作极限,限制了观测天区,特别是限制联网观测能力。可以预测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并将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前沿科研课题,成为国际天文学术交流中心。
H. “天眼”竣工!世界最强射电望远镜落户中国
中国上海佘山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可转射电望远镜,其主反射面面积达到了3780平方米,综合性能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它可以观测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在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一系列重要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都有它的身影。
微信号公众号“七叶一枝花”(ID:Y530655)与你一起分享正能量
作者:中国科技新闻
编辑:Alaige
文章观点属作者个人所有。
I. fast天文望远镜至今发现了些什么
发现了137亿光年外的星系,是一个最新的发现。
J. 2019年过去了一半,FAST射电望远镜的消息为什么停留在了16-17年
首届中国·天泉湖天文论坛在江苏盱眙举行。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在论坛上表示,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经过两年的紧张调试工作,现已实现了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数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截至目前,已发现了44颗被确认的新脉冲星,有望明年下半年完成验收并向全国天文学家开放使用。经过工作人员的精心调试,如今“天眼”视力越来越好,脉冲星的批量发现也随之开始。
。Fast射电望远镜可以看到距地球130亿光年的物体,是因为它能捕捉到距其130亿光年的物体发出的光,因为这些光携带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不会改变。因为那地方距地球130光年,所以它发出的光经过130多亿年的传播后才会到达地球。对于地球来说,因为那些光在出发时所携带的是物体130亿年前的信息,所以等到地球时,已经过了130亿年,但那些光没有变,所以这时到地球上看到的便是130亿年前的物体。这就如同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其实是8分钟前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