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安志德果业专业合作社怎么样
西安志德果业专业合作社是2016-06-07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地址位于周至县集贤镇赵代村十组。
西安志德果业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3610124MA6TY77A5F,企业法人任飞,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西安志德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猕猴桃和樱桃的种植、销售;开展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上述经营范围涉及许可经营项目的,凭许可证明文件或批准证书在有效期内经营,未经许可不得经营)。
通过爱企查查看西安志德果业专业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贰』 苹果属于热带水果么
苹果树是喜低温干燥的温带果树,要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的温度范围是年平均气温9~14℃,冬季极端低温不低于-12℃,夏季最高月均温不高于20℃,≥10℃年积温5000℃左右;
生长季节(4~10月)平均气温12~18℃,冬季需7.2℃以下低温1200~1500小时,才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
年平均温度在7.5~14 ℃的地区,都可以栽培苹果。苹果自然休眠期较长。如冬季温度高,不 能满足冬季休眠期所需低温时,春季发芽不齐。
从世界栽培苹果最多地区来看,冬季最冷月(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平均气温在-10~10 ℃之间,才能满足苹果对低温的要求。
苹果树是喜光树种,光照充足,才能生长正常。据山东农大测定,泰安地区金冠、新红星,光 照补偿点为600~800米烛光,饱和点在3500~4500米烛光。
土壤对苹果的生长、产量、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主要因素是土层、土壤通气、土质。总之,苹果 需要土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含丰富有机质,微酸性到微碱性。
大风常给苹果的生长发育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如造成树冠偏斜,影响开花,授粉,破坏叶器官,以 及落果等,所以在风大地区建立苹果园,必须营造防风林。
『叁』 礼泉苹果的礼泉县苹果的产销之路
陕西省礼泉县苹果的产销之路
近年来,在不少苹果产区的果农受卖难困扰的时候,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不仅保证了本县50万亩果园10亿多公斤苹果的顺利销售,而且成了陕西其他县区乃至西北地区苹果销售的最大集散地,年吞吐苹果总量达到25亿公斤。苹果收入在全县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中的比例分别占到70%和85%以上。
一、激活各种市场要素,让千家万户汇入市场洪流在礼泉,比起甜甜的苹果味更让人难忘的是浓浓的市场味。这里除了这两个劳务早市,礼泉还有一个苹果交易的夜市。在县城东关农贸市场上,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西安、咸阳等地的上千家苹果零售商前来批发时令鲜果。
分散的市场在礼泉的苹果交易中发挥着更加突出的作用。在礼泉的大街小巷,现在有406家果行门面。海铭果行老板赵志俊讲到,果行的惟一收入就是收取客商每公斤苹果不超过2分钱的代办费,代办的主要内容是由代办员领着客商看果、组织套网、装箱、装车,还免费为客商提供食宿。他们每年的纯收入约3万元,仅9月20日当天就为12家客商发走了100多吨苹果,除了发代办员工资等开支外,净收入上千元。
果农变果商是礼泉苹果经销史上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礼泉县果业局副局长赵学习介绍说,全县至少有3万多名果农除了经营自己的果园外,还当起了收购、外销的果商,礼泉的青年娃娃因卖苹果把上海都逛完了。史德镇雪村村民窦伟超告诉记者,他这几年每年要拉两、三次苹果到外地销售,已走过了兰州、西宁、银川、昆明、武汉等地。卖一车苹果能得2000元左右的利润,同时也收集了信息,增长了见识。
二、不断进行多层次调整,让产业链成长为产业树早在1995年,礼泉苹果栽植面积就达到了50万亩。此后,礼泉县再未扩大栽植规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品种更新、贮藏保鲜和销售、加工等产业链的培育上,并以果业为根,大力发展贮藏、运输、包装、劳务、餐饮、住宿、农药销售和城市建设等相关产业,让产业链壮大为产业树,出现了一业兴带动百业兴的喜人局面。
西兰路果品包装市场聚集了礼泉县204家果品包装销售商,年营业额高达1.7亿元。杜志刚夫妇开的纸箱批发部虽然门面不大,库房却有十几间,年销售纸箱350万-400万件,营业额达到400万元。老杜告诉记者,他靠的全是薄利多销,卖一个纸箱赚不到2分钱,但一年也能收入三五万元,而且基本上没有风险。
通过多种融资办法,礼泉县已建成现代化气调冷库24座,农民自建简易果库5万多孔,贮藏能力达到4亿公斤,年供货期长达10个月之久,年贮藏增值过亿元;建成果品包装袋、包装箱、发泡网厂70多家,包装材料占领了西北果品包装材料市场;全县拥有大型货运车辆上万辆,小型机动车3万-5万辆,居陕西省各县之首,每天投入运营车辆1000多辆。建成的两家浓缩果汁生产厂家,年消化残次果近两亿公斤。相关产业的发展拉长了产业链,实现了果品的多层次增值,去年全县果品相关产业增值3亿多元。
三、政府。创造好的软环境最重要礼泉县地方政府在推进苹果产业化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市场服务和科技推广,也十分注重优化环境,克服狭隘的地方保护意识。
为优化销售环境,礼泉县专门成立了果品经销环境治理办公室,在全县设立了109个投诉站,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果品环境治理体系。提出不让外地客商在礼泉打输官司,确系客商无理的也要得理让人,凡果品纠纷案一律做到小案不过夜,大案3天结。礼泉县境内还建立起果品绿色通道,对运果违章者只纠不罚,过桥费一律减半收取,果品检疫费减半收取。一次,四川3名客商到药王洞乡花寨村收购苹果,本来一个箱子应装10公斤,但客商悄悄拿了一个12公斤的磅陀做手脚,结果2100箱多装了4200公斤,被果农发现后当即把这3名客商围了起来,客商找到果品治理办,治理办的同志立即主持重新过磅,只要求按实际重量付钱,并保证客商顺利拉走苹果。其后,这3名客商年年来,收购量越来越大。
礼泉县政府还敞开胸怀,以给牌子、给章子、给位子等办法,在全国大中城市包括广西、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口岸城市设立信息窗口和办事处100多个,这些办事处的主任或经理多数由当地人担任,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他们在开拓市场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广西南宁办事处的主任高克俭,原是当地铁路部门的下岗工人,他靠促销一箱苹果收取一角会费,不仅使办事处具备了对外接待和打广告的实力,而且使自己成了百万富翁,当上了南宁市政协委员。如今,全国主要果品销售市场几乎都有礼泉的苹果销售办事处,都有礼泉出去的苹果,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也设有礼泉苹果的直销窗口。
『肆』 我国现在所种苹果都是19世纪从哪儿引的
19世纪中叶后,海禁开放,西方文化大量输入,果树资源交流更加频繁。苹果属果树也随之引入。
1、早期苹果引进概述 早期引种苹果的途径是多方位的。其中以山东最早,据烟台的地方史志记载,1861年美国长老会成员约翰·倪维思(John L.Nevius)受长老会派遣,由上海来山东登州(今蓬莱市)。因倪妻患病,1864年返美。1871年倪氏夫妇重返烟台时,带来西洋苹果、洋梨、美洲葡萄、欧洲李及甜樱桃等果树品种,在烟台毓璜顶东南山麓建园栽植,取名"广兴果园"。
2、20世纪前半期苹果引种及生产概况 20世纪初,辽宁、山东苹果发展较快。1909年旅顺最大一处苹果园(后改为旅顺农场)中有国光96株、倭锦550株。日俄战争后,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转归日本后,1909年在熊岳建立苗圃(1913年改为农事试验场),再从日本引进一些主栽品种,1910年引入红魁、祝光、旭和国光等;1914-1921年间又引入玉霰等3个品种。
3、苹果生产恢复时期 从1950-1952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对果树生产发放无息贷款,减免果业税收,同时还在重点果区建立果树技术指导机构,通过供销社组织果品运销,提高果农收入,促进了果树业的复苏。在老苹果产区,残存的苹果老树迅速恢复了树势,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并开始组建第一批国营园艺场(其中北方以苹果为主),因此,产量急速回升。
4、50-60年代苹果业的兴起 从l953年起,中国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兴起,大大地鼓舞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l955年农业部提出了"以互助合作为中心,大力提高现有果树的产量和质量,有计划地积极向山区、荒山扩大垦辟新果园",新建果园一律免征农业税,并相应改善购销工作。
5、商品基地的建立与发展 从1985年起,由于苹果收回投资快,效益高,除广东、广西、湖南、海南及上海等五地不适于商品生产栽培外,其他地区都把发展苹果生产作为开发山区、脱贫致富或积累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其中陕西省发展尤为突出,在渭北地区建立25个优质苹果基地县,秦冠、富士等品种占了绝对优势,产量也迅速上升,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从1992年达到年产8.429×105t,仅次子山东、辽宁。1993年超过了辽宁,居全国第2位。1995年全国各省的面积与产量。
『伍』 我国栽培苹果有多少年的历史
苹果栽培史
中国苹果即绵苹果,古称柰,从有文字记载起,至少已有2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沙果作为果树栽培大致也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海棠栽培则较晚。
一、柰的栽培历史
柰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公元前125-前118)中:"梈柰厚朴"。其中"柰"多数学者认为就是后来的绵苹果,即中国苹果的古称。据《西京杂记》(公元3-4世纪间)记载:当时"上林苑"中的各种果树,都是"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各献(的)名果异树……"其中有"柰三:白柰、紫柰、绿柰"。柰既然以名果贡献,则在原产地的栽培就必然更早了。公元3世纪20年代,曹植有《请白柰表》和《谢赐柰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记述当时内地已大面积生产的几种果树,但并没有提及柰。总之,根据汉代以来柰的名称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绵苹果也存在一个发展的过程。
二、西洋苹果栽培历史
19世纪中叶后,海禁开放,西方文化大量输入,果树资源交流更加频繁。苹果属果树也随之引入。
1、早期苹果引进概述 早期引种苹果的途径是多方位的。其中以山东最早,据烟台的地方史志记载,1861年美国长老会成员约翰·倪维思(John L.Nevius)受长老会派遣,由上海来山东登州(今蓬莱市)。因倪妻患病,1864年返美。1871年倪氏夫妇重返烟台时,带来西洋苹果、洋梨、美洲葡萄、欧洲李及甜樱桃等果树品种,在烟台毓璜顶东南山麓建园栽植,取名"广兴果园"。
2、20世纪前半期苹果引种及生产概况 20世纪初,辽宁、山东苹果发展较快。1909年旅顺最大一处苹果园(后改为旅顺农场)中有国光96株、倭锦550株。日俄战争后,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转归日本后,1909年在熊岳建立苗圃(1913年改为农事试验场),再从日本引进一些主栽品种,1910年引入红魁、祝光、旭和国光等;1914-1921年间又引入玉霰等3个品种。
3、苹果生产恢复时期 从1950-1952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对果树生产发放无息贷款,减免果业税收,同时还在重点果区建立果树技术指导机构,通过供销社组织果品运销,提高果农收入,促进了果树业的复苏。在老苹果产区,残存的苹果老树迅速恢复了树势,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并开始组建第一批国营园艺场(其中北方以苹果为主),因此,产量急速回升。
4、50-60年代苹果业的兴起 从l953年起,中国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兴起,大大地鼓舞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l955年农业部提出了"以互助合作为中心,大力提高现有果树的产量和质量,有计划地积极向山区、荒山扩大垦辟新果园",新建果园一律免征农业税,并相应改善购销工作。
5、商品基地的建立与发展 从1985年起,由于苹果收回投资快,效益高,除广东、广西、湖南、海南及上海等五地不适于商品生产栽培外,其他地区都把发展苹果生产作为开发山区、脱贫致富或积累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其中陕西省发展尤为突出,在渭北地区建立25个优质苹果基地县,秦冠、富士等品种占了绝对优势,产量也迅速上升,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从1992年达到年产8.429×105t,仅次子山东、辽宁。1993年超过了辽宁,居全国第2位。1995年全国各省的面积与产量。
『陆』 新平励志果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新平励志果业有限公司是2014-03-24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新寨梁子。
新平励志果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30427095360112Y,企业法人马静芬,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新平励志果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水果种植、销售;家禽、牲畜饲养、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云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28149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5362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新平励志果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柒』 哪里的苹果好吃
世界上最好吃的苹果在中国旬邑
“优质苹果效益好,四大技术不能少,勤通风、巧施肥、多植草
……”这是旬邑县颇有名气的苹果土专家崔俊辉自编的务果快板。“
提干开心,果枝下垂——高光效树;农家肥料,绿肥油杂——配方施肥;园艺措施,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富士嘎拉,稼接一树——异花授粉;控产提质,单果管理——高档精品”。问起老崔务果经,他还能一口气说出许多,这也是“老崔苹果”或者说旬邑苹果名扬世界的真谛。法国世界著名苹果专家维多亚克在品尝了“老崔苹果”后,
感慨地说:“我原以为世界上最好的苹果在法国里昂,但今天看来最好吃的是中国旬邑苹果。”特别令老崔具有成就感的是他的“异花授粉”术,这是他多年试验的结晶,而且稼接一树的嘎拉苹果个格外大,
肉格外脆。
老崔还在“造果”上有创新。他的贴字果远近有名,2006年“印”
有“同一首歌,同一条心,共建和谐”字样的苹果走进了中央电视台;
“新年快乐、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等贴字果成为馈赠友人的礼品。这些把良好祝福与优质品质融为一体的苹果,既让人感受到了心灵的温馨,又品尝到了果子的美味,可谓是旬邑苹果的一绝。
如今,旬邑县优质苹果示范园达30万亩,有机苹果示范园达1.1
万亩,优果率和商品率达85%和95%以上,真正成为旬邑农民致富的
“绿色银行”。在全省第一个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品牌“老崔苹果”,
也畅销国内,远销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