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劳动成果是什么意思
劳动后的收获
『贰』 劳动成果和意义
农民:劳动成果:可口的粮食,意义:造福后人.
教师:劳动成果:培育祖国的人才,意义:灵魂的工程师。
交通警察:劳动成果:指挥交通,意义:方便出行。
医生:劳动成果:一位位患者在康复,意义:治病救人。
邮递员:劳动成果:送信,意义:联通亲友。
消防员:劳动成果:大火被扑灭,意义:保障安全。
清洁工:劳动成果:家园一尘不染,意义:美化家园。
售货员:劳动成果:顾客满意而归,意义:方便购物。
演员:劳动成果:精彩的表演,意义:美化群众的视野。
『叁』 劳动成果要珍惜的资料,急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二课《不比吃穿》组成一个单元,同属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它们有密切联系,同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但着重点各不相同。本课着重于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下一课着重于教育学生不和别人比吃穿。对学生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在目前显得特别重要。其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吃、穿、用应有尽有,家长为他们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十分齐全,他们往往难以体会这些用品是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因此不知爱惜。其二,现在不少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有求必应,有的甚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劳动的艰辛缺乏体会,不知道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所以随意浪费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本课教学必须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在低年级已进行过的爱惜学习、生活用品,爱护课桌椅和爱惜粮食等方面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务求收到实效。
本课以学生简单地说出日常吃的、穿的、用的导入,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劳动成果呢?课文选用的是董必武教育子女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课文选用的是几个贴近儿童生活的小故事,学生易懂,但对其中一些具体情节,如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把桃树上的树胶刮下留着用来粘毛笔等,他们不一定认同,这是正常的。教学不必纠缠于这些情节,更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而要紧紧围绕教学要点,着重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在分析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董必武是怎样做的,而且要使学生明确他是怎样想的,要将他的表现和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学习董必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的目的。
为了巩固和理解课文内容,还安排了“说一说”。“夸一夸”、“议一议”、“看一看”四个栏目。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一些看得见的东西是劳动成果,有些虽然不是具体的东西,但也是人们辛勤劳动得来的,也是劳动成果,应当珍惜。
教法建议
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和方框中的提问,着重分析三个问题。
1.古诗《锄禾》说的是什么意思?董必武为什么教女儿背这首古诗?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由于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辛苦劳动,才有这“盘中”香喷喷的饭;是农民流了许多汗水,才换来“粒粒”粮食。吃饭时,董必武教女儿背这首古诗,是要让女儿牢记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她注意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2.可以把《锄禾》这首诗运用动画表现出来,更加生动形象。
3.为什么董必武要刮下树胶来粘毛笔?为什么他说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董必武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钱。他用树胶粘毛笔,一方面可以利用废物;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毛笔,这充分表现了他老人家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
为什么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让学生从正面弄清道理,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本书、一支笔或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从中使学生明白一切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也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引导他们对一些带普遍性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失物招领箱里的遗物,明知是自己的,不愿认领;练习本上的纸,随便撕下来,折成飞机来玩;铅笔盒用不了几天,又换新的,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使他们从中真正受到教育,自觉地珍惜劳动成果。
4.董必武的女儿如何对待爸爸的教育?结合课文最后一句,并与第一段相呼应,指出董必武的女儿以爸爸为榜样,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并把爸爸的高尚品德视为“心中的珍珠”。我们应该像董必武的女儿那样,向董必武学习,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 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着聪聪去寻宝,聪聪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一位生活条件很优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灵。这一天,他要出去寻宝,但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如果愿意,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师答:你们也这样觉得吗?聪聪真是太浪费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你们过来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帮他。
学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这个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我想让聪聪看看,让他知道一下这面包来得多不容易。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
学生回答:当然要。
师问:我们不但要做到“珍惜与节俭”,我们还要向全世界宣传这一美德。我到是想了一个好办法,而且现在就可以起到宣传的效果。然后大家都照着去做好不好?那就是我们每个同学不都有很多中外联谊伙伴吗?我们现在就给每人发一个Email,把你做到的珍惜与节俭的事情都写下来发给他们,然后大家再相互交流,怎么样?
发信或课后回家去发信。
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
学生讲自己搜集的故事。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演讲,我发现你们的课前调查非常充分,找出了自己的榜样,并对周围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敢于指出,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最真挚的笑脸、最动听的歌声,用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共同期待2008年奥运圣火的到来。你们有信心吗?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五、刚才大家找出了古诗《锄禾》,我们还没有看,下面我们一起跟着录像齐声背诵吧!
播放:古诗《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
一 珍惜劳动成果
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肆』 付出劳动有收获的喜悦心情的成语
关于劳动与收获的成语解析
一:有劳而获是个成语吗
“有劳而获”不是成语,含“劳而获”的成语只有一个——不劳而获。
不劳而获
bù láo ér hu
【解释】获:获取,得到。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出处】《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结构】紧缩式。
【用法】含贬义。有时也比喻不劳动而得到成果。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获;不能写作“或”。
【近义词】坐享其成、不劳而食
【反义词】自食其力
【辨析】~和“坐享其成”;都含有“自己不劳动而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意思。不同在于:①适用对象不同。~常用于剥削阶级或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②~的语义重;思想和行为是应当批判的;“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纠正的。
【例句】农民们辛辛苦苦地干着;地主却~;坐享其成。
二:收获很多的成语
满载而归
【近义】满载而回
【反义】一无所获、空手而归
【释义】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出处】明·李贽《焚书·又焦弱侯》:“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
【用例】将卫国府库,及民间存留金粟之类,劫掠一空,堕其城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
三:形容获得的成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久旱逢甘霖、博采众长、受益匪浅、如获至宝、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取长补短、相得益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茅塞顿开、拨云见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名利双收、一石二鸟、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如虎添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封妻荫子、醍醐灌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柳暗花明、 事半功倍、天降横财、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恍然大悟、置之死地而后生、如鱼得水、如释重负、开卷有益、望梅止渴…… 这都是受到什么启发,学到了什么,实际收到了什么,好上加好等等反正一句话 就是得到好处 还要吗 多着呢 纯手工打字哦 希望能帮到你
四:不劳而获的成语有那些
坐享其成、不劳而食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罚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五:有个成语叫什么获奖?
成语没有。四字词的如:
侥幸获奖 连连获奖 幸运获奖 无意获奖
六:有关收获的成语
形容收获的成语 关于收获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收获的成语68条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宝山空回 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出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多指求知)。
出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出处:《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虚此行 虚:空、白。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原来你这回到上海,干了这么一回事,也不虚此一行。”
大喜过望 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出处:《史记·黥布传》:“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大喜若狂 高兴得几乎发狂。
得失在人 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滴水穿石 水不断下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服田力穑 服:从事;穑:收获谷物。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出处:《尚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俯拾仰取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欢喜若狂 欢喜:高兴的样子。高举得象发狂一样。
出处:郭沫若《怎样使双十节更值得纪念》:“武汉三镇的`人真是欢喜若狂,一直热闹了一个通夜。”
稼穑艰难 稼穑:播种和收获。指农事劳苦。
出处:《尚书·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将勤补拙 以勤奋弥补笨拙。
出处: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惊喜交集 交集: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生闻之,惊喜交集。”
惊喜交加 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生闻之,惊喜交集。”
惊喜若狂 形容又惊又喜,难以自持。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惊喜欲狂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出处: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九·胡氏子》:“胡惊喜欲狂,即与偕入室,夜分乃去。”
九转功成 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出处:《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开花结果 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现比喻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开花结果自馨香。”
颗粒无收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劳而无功 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出处:《管子·形势篇》:“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
『伍』 下的苦大.得到的劳动成果少是什么成语的意思
事倍功半
望采纳,谢谢
『陆』 描写劳动成果的一段话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的专诗歌,我们每一个人也许属都能背过,并深知其中的寓意。这首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的诗歌,不仅表现了劳动者生产的艰辛,也从侧面教育人们要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柒』 生活中,哪些是劳动成果
那就有很多了,经过自己努力劳动得来的都是啊!比如:努力工作取得成绩;科研回产品;一桌精答心准备的菜肴;打扫干净的房间;一杆洗干净的衣服;孩子为父母洗好的一方手帕;农民田里的丰收果实;建筑工人建好的房屋;清洁工人打扫干净的街道;厨师为顾客献上的一桌美味佳肴;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一款款精美的时装......等等,数不胜数。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劳动着,为人们奉献着自己的辛勤的劳动成果。
『捌』 劳动成果怎么填
思路:以星期天在家做饭为例。
第一段写:我自己做饭的原因。
第二段写:做饭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
第三段写:饭做好了,自己的感受,家人的评价。
星期天在家快速地写完作业。爸爸妈妈都还没回来。可是我的肚子咕咕的直叫,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妈妈做过的道道美味佳肴。越想我的肚子叫的越欢,干脆今天我为全家做一顿饭餐。
说干就干,我系好围裙后,从冰箱里拿出一些西红柿、2个鸡蛋、青菜等。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将西红柿洗净,切成一段段小块儿,再把鸡蛋打到碗中搅拌均匀,等油热后,将鸡蛋倒入锅中,我快速地翻炒两下后,倒入切好的西红柿,最后放入各种调料,热腾腾的西红柿炒鸡蛋“诞生”了!然后我又做了一碟素炒青菜。虽然累的我满头大汗,但是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叮咚,门铃响了,爸爸妈妈回来了,我赶忙把爸妈拉到厨房,让他们品尝我做的菜,他们边吃边夸奖我是个不错的“小厨师”!
『玖』 劳动成果的作文要400字
我的劳动成果 成果来自劳动,成果来自汗水,我们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在茅老师的带领下,在学校的食堂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野餐,经过这次活动,我受益非浅,平时只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今天竟然会做菜了,而且还得了其他老师的好评,我真是太高兴了。 早晨,我们同学各自带着工具,就地开始野餐。要煮菜,当然先得发煤炉,可是,这煤炉还没发着,我就被熏了个半死,咳……谁叫我们都是新手啊。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煤炉终于被我们发着了。看来相啸宇还的点本事,第一道菜马上就上了桌,我们给它取名叫“五彩缤纷”这名字不错吧,谁叫我们是天才呢,没想到,这第一道菜老师给了我们非常好的评价,哈哈,真是天助我也,接着我们分别请了许多老师来品尝,一连几个老师都有十分喜欢我们做的菜,如果我们的菜能做的更加美味,那咱们不就是一等奖的获得者吗?我心里暗暗高兴着,不一会儿,第二道菜又可以上桌了,那这道菜取什么名字好呢?我犯愁了,对了,有了,就叫它“双龙戏珠”吧,这名这字肯定不错,但是这菜并不是很受欢迎,有些老师都一一推却了,看来,我们或许做的还不够好,得多加油点了,在上第三道菜之前,我们吸取了第二道菜的教训,把色、香、味都牢牢地抓在了手中,果然,这可不得了了,“锦上添花”这道菜被老师一扫而光,连声称赞:炒得十分棒,现在只剩下两道菜还没有炒,该怎么办呢?对,就这样办。我拿来了花菜等材料,便开炒了,马上一道热气腾腾的菜又上桌了,我叫它“黄花绿叶”老师品尝后发现这花菜还是半生不熟的,真是太糟糕了,又失败了,最后一道菜,由我——这个厨师亲自上场炒菜,这道菜是我为袁老师特别准备的哦!因为,袁老师特别爱吃年糕。年糕下锅了,不到五分钟,这道菜又上桌了,我把它称为“年年高”,我又特地自己尝了尝,觉得不错才端了出去,一下子就受到了各个老师的皆大欢喜,一连好几个都给我们打了“非常棒”。 经过这次野餐,我感觉到了劳动的果实是来之不易的,而自己收来的劳动果实会使你不断提高,大家快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