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财务成果包括哪些会计科目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内重组利得、政府补助容、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
投资收益:核算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本年利润:核算企业会计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亏损)。
利润分配:核算企业一定时期内净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以及历年结存的未分配利润(或为弥补亏损)情况。
盈余公积: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按规定比例提取的盈余公积金。
应付利润:核算企业给投资者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㈡ 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是什么
是会计报抄表。
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袭工作的最终产品。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及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
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还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进行预测,参与计划,参加决策;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是干预经济活动;事后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记账、报账、算账。
(2)成果会计扩展阅读
会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会计报表的服务对象(报送对象),可以分为对外公开报表和内部使用报表。
2、按照会计报表反映财务活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会计报表和动态会计报表。
3、按照会计报表编制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㈢ 什么是会计成果
会计成果就是一段时期内会计经营成果,反应经营成果的要素主要包括:收入,费用,利润.比如说年末分配利润所剩下的未分配利润就是企业一年内的经营成果
㈣ 财务成果包括那些会计科目
1、财务成果包括那些会计科目:
(1)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专动资产处置利得属、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2)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
(3)投资收益:核算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4)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5)本年利润:核算企业会计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亏损)。
(6)利润分配:核算企业一定时期内净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以及历年结存的未分配利润(或为弥补亏损)情况。
(7)盈余公积: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按规定比例提取的盈余公积金。
(8)应付利润:核算企业给投资者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2、财务成果是企业一定生产期间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所实现的各种收入(收益)与相关费用(支出等)的差额。如果收入小于费用,其差额为企业的亏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它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是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
㈤ 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 )。
【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的是会计等式,注意区分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其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㈥ 财务成果的会计处理全过程
取得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编制财务报表
㈦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是什么
收入,费用和利润(主要是利润表项目),另外现金流量表的部分项目也能反映经营成果
㈧ 会计工作成果怎么写
会计工作成果主要可以写一写自己,通过自己的会计工作为单位,或者为公司完成了回每年的账务处理,以答及通过自己在账务方面的一些处理如何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填少公司的一些成本以及如何为企业合理避税,这些都是可以写没自己的会计工作成果。
㈨ 评价财务成果是会计的职能吗
什么是财务成果
财务成果是企业一定生产期间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所实现的各种收入(收益)大于相关费用(支出等)以后的差额。如果收入小于费用,其差额为企业的亏损。
2.财务成果的分配
企业实现的财务成果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政策、制度和企业公司章程及董事会决议进行分配。财务成果的分配关系到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种当事人,包括国家、投资者、企业、债权人和企业职工等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企业的税负问题。
企业财务成果的分配一般是指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有两个层次:
1.有国家参与的利润总额分配。
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现的利润总额应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和税前弥补亏损等项目的调整,计算出企业一定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再根据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上缴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应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应纳所得税归国家,净利润归企业。
这一层次的利润分配以政府颁布的所得税法为依据,具有强制性的特征,任何企业都不具备控制权和取舍权。企业只能通过合理的安排,尽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或者使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税前弥补亏损政策,来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2.由企业自主的净利润分配。
《企业财务通则》第8章第32条规定: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应按下列顺序分配:
(1)承担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滞纳金和罚款。企业因违反有关法规而被没收的财物损失和因违反税法被税务机关处以滞纳金和罚金,必须用企业的税后利润开支,而不能在税前列支,以免损害国家利益。
企业承担的被没收的财物损失和税收滞纳金、罚款,也是企业的支出。但这一部分支出不同于企业发生的其他成本费用支出,它不具备抵税作用。虽然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但对企业的税收负担不会产生影响。
(2)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企业发生亏损,如果未能在5年内得到税前弥补,就只能用税后利润弥补。也就是说,企业的税后利润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部分,也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税负。
(3)提取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一定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用于发展和积累的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国家规定的提取比例(10%)提取,企业所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累计达到企业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根据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规定提取,是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
㈩ 关于财务成果核算的会计分录
一、进行期末损益类结转
借:主营业务收入150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50000
营业外收入100000
投资收益 60000红字
因为是亏损
贷:本年利润 1690000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650000
其他业务收入 90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30000
营业外支出 80000
管理费用40000
销售费用30000
财务费用15000
两个本年利润相减下差额,然后减去所得税就是净利润。
利润总额=本年利润的贷方-本年利润的借方=1750000-1095000=655000
二、“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下,应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本账户期末应无余额。
(10)成果会计扩展阅读:
企业未按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收,主要指企业未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应计的销售收入采取拖后或记入往来账户不及时转销售收入。我们进行征税筹划时,应注意:
⑴审查企业的销售是否合理,通过确认企业的销售方式进行稽查。对一般销售业务,如交款提货、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其销售成立的标志有两个,
一是商品、产品已经发出;
二是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已取得收取价款的凭证。对其他销售方式,按财务惯例规定,分别确定收入的实现时间。
⑵审查企业的销售发票、运费结算等原始凭证,结合“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贷方明细账和企业“产品(商品)出库单”,查明企业销售发票是否已经开出,商品产品是否已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