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规定
第三十二条 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第三十三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
(三)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四)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五)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第三十四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第三十五条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得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
第三十六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第三十七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转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
(三)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转土地的用途;
(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六)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
(七)违约责任。
第三十八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十九条 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或者出租给第三方,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承包方将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过一年的,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
第四十条 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
第四十一条 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
⑵ 土地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涉及的法律法规(包括所有的土地管理法,招投标法等等等等)
知道法律法规的名称,到网上搜索就可以得到的,需要电子版的话,就复制后再粘贴到WORD上就可以了。土地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国有土地出让、转让条例》。
⑶ 土地流转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哪些法律法规
国家推行土地流转,必然要保护农民的权益,也要保证土地流转合法适宜,适度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等,各地方政府也根据中央的政策,会因地制宜的提出一些地方性的政策通知,可以去地方的国土资源局或者农经局等相关政府公开信息网站查询。
⑷ 关于土地转让的法律问题
1.在我国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只有国家和集体两种。个人不能拥有土地所有权,只能享有土地使用权、承包权等权利,你说的应该是向甲购买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管理法》第八条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2.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但应当进行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A与甲签订了转让合同后还需要到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由登记部门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使用权证书上的权利人为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合法权利人。 《物权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的,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相应的合同。使用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
第一百四十五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
3.如果登记的时候是A和B两人的名字,那么A擅自将土地出售是不合法的。你可以以共有人的身份要求甲返还4亩地的钱。如果登记的时候是A一个人的名字,那么B就不是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利人,B只能依据与A的合同,请求A承担违约责任。
⑸ 有关土地转让的法律有哪些
涉及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大约有200多部,包括土地、房地产、财税等各个方面,其中核心法律大约10几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土地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暂行条例;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划拨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
6、中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
8、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
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10、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11、农村土地承包法;
12、物权法;
13、测绘管理办法;
⑹ 宪法规定土地的什么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使用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条 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⑺ 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具体是哪个法规
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违反了《中华人名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版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权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和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的罚金。
⑻ 土地转让交纳的税种出自国家颁布哪些法规
一、营业税及附加(出让方):
1、按转让价与购置价的差价缴纳5%的营业税。
2、按缴纳的营业税缴纳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
二、印花税和契税(双方):
1、按产权转移书据(合同)所载金额缴纳0.05%的印花税。
2、按成交价格(合同)缴纳3%的契税(有的地方是5%)。
三、土地增值税(出让方):
1、按取得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增值额,缴纳土地增值税。
2、规定扣除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等。
3、税率的确定四档: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50%的部分,税率为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50%至100%的,税率为4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100%至200%的,税率为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税率为60%。
为计算方便,可以通过速算公式计算: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
(0、5%、15%、35%分别对应30%、40%、50%、60%税率)。
大概就这些了,不知对你是否有用。
补充:
一、营业税及附加(出让方),小计7700元:
1、营业税=(45-31)*5%=7000元
2、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7000*(7%+3%)=700元。
二、印花税和契税(双方),小计13725元:
1、印花税=45*0.05%=225元
2、契税=45*3%=13500元
三、土地增值税(出让方),35572.5元:
1、增值额=45万元-(31万元+7700元+13725元)=118575元
2、规定扣除项目:331425元
3、增值额占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36%(118575/331425*100%),因此适用第一档税率30%:
土地增值税税额=118575*30%=35572.5元
四、出让方共需缴纳税费款为56997.5元,受让方为13725元。
五、除契税向财政局的农税中心(局)缴纳以外,其他统一向地税局缴纳。
1、需要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缴纳5%的营业税及附加。
2、土地增值税按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规定项目金额的增值额缴纳(按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的50%、100%、200%和超过200%的,分别适用30%,40%,50%,60%等不同税率)。
补充:
1、《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国家税务总局1995年4月27日国税函发〔1995〕156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1993年12月13日第138号令。
⑼ 土地出让法律法规
《土地管理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