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抓产品质量
1.建立一把手质量负责制
2.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
3.加强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
4.强化质量管理的执行力
5.还要提倡质量监督之风。
2. 怎样抓质量问题
抓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H 管理:(以下情况发生时要进行的严格把关检查)
① 初次…新制品、改批号的制品、新模具、改进后的模具、新设备、使用新治具的初次量产统称为初次。
② 变更…在制造生产线、质量检查工序的工作人员、设备、治具等发生变更时统称为变更。
③ 有一段时间停产在投产时…制品投入量产后、生产处于停止状态(以一年以上为准)再恢复生产时。
④ 发现异常…和平时比感到有些异常、和平时不一样的状态。
5S管理:
入厂教育里有一个[5S],什么是5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养.
1. 整理:需要的东西和不需要的东西区分开.不急需的东西收起来,不要的扔掉.
2. 整顿:必要的东西在需要时取出对号入座.按先后顺序放到指定地点排列整齐.
3. 清扫:经常扫.经常擦,一直保持没有灰尘干净状态.
4. 清洁:总保持整齐环境.清爽状态.
5. 教养:礼仪做法.厂内规则是否已遵守并养成习惯.
4M管理 :(这是针对产品出现问题是查找原因时的对策方案)
1. 人
2. 机器
3. 材料
4. 方法
比如:从市场反馈回一件不良品,针对这个不良进行查找原因,从以上这四点考虑,是人的操着有误?还是机器有问题、检测装置没有识别出来?当排除了这两点后,继续寻找是材料的问题还是方法上不妥当而造成的。
WHAT型和WHY型的管理:
? WHAT型…以「做什么」为中心干工作。
? WHY型…以「工作如何干好」凝聚智慧。
在干工作的同时,重要的是要抓住5W1H
◎ WHEN…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 WHERE…地点。什么场所、哪个部门。
◎ WHO…是谁。给谁、和谁一起。
◎ WHAT…干什么。针对什么。
◎ HOW…按照什么。如何做的。
◎ WHY…为什么。理由。
如果很清楚抓住5W1H,不光是干工作容易,听别人的说明也容易,遇到问题也能解决。
到了这个程度,谁也懂。但是下面的问题:
(1) 在这六个中谁是特别重要
(2) 谁是不太重要的。
(3) 按重要顺序排列一下会变得如何。
以上这三个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没有经验的积累,是难以排列出最佳顺序。日本企业的教育担当者是这样告诉排列的。
◎ WHY…为什么
◎ WHAT…干什么
◎ WHEN…什么时候
◎ WHERE…地点
◎ WHO…是谁
◎ HOW…按照什么
打个比方:「工厂上个月营业额下降了」如何进行思考。
这种时候,而不只是把实际营业额的WHAT如实汇报。更重要的是
WHY…为什么?有能力的人会抓住营业额减少的WHY,征求意见、寻找对策方案。把可能实施的对策方案一一推敲。
没有能力的人,只报告WHAT就算了结。怎么也不会向WHY发展。要是一位很优秀的人,会死死抓住WHY不放,反复思考,反复推敲,甚至是上百回的进行考虑。
在工作中第一重要的是WHY。
3. 公司为什么要抓质量有什么好处
质量是公司生存下去的核心,没有了质量就么有了信誉,没有了信誉就没有公司产品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销售额,没有了销售额就没有工资发给你...
4. ●强化项目管理,项目成果质量进一步提高
实行业务计划动态编制,对项目实施“计划、预算、质量、成果、绩专效”全方位管理。切实属加强预算管理,从源头抓,起有效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贯彻“以业务计划带动项目执行,以项目执行带动预算执行”的工作思路,以财政部绩效考评为契机,在全院范围内开展项目的绩效考评和内部审计,强化外协经费的监督,保证了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了两期实施培训,有效提高了业务人员的项目实施水平;在项目的结题验收过程中,进一步量化项目评分考核指标,强化成果质量的等级评定,推进了项目成果质量的提高。同时,开展了2011年业务成果交流会,对4个优秀成果进行了展示,为进一步加强业务交流,推动成果交流共享与宣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规划院项目实施管理培训
5. 怎样抓好产品质量
海尔为了抓好产品质量管理,制订了一套易操作的以“价值券”为中心的量化质量考核体系,行使“质量否决权”。简单他说,如果干一件得一分钱的活,干坏了一件则罚一元钱,即干坏一件等于白干了100件,并即时兑现。“质量否决权”的管理方式在每一位员工心里深植了“质量第一”的观念。生产中,职工把每一道工序都想象成用户,产品依次流转,质量层层把关,环环扣紧,保证了出厂的都是全优的产品。
从1990年开始,海尔先后通过1SO 9001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和美国UL、德国GS等一系列产品安全认证,在102个国家、地区注册商标406本。
分析(一):海尔的成功是质量管理的成功,优良的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竞争能力的支柱,质量对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巨大的作用。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占稳市场,这是许多器乐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竞争能力的行动准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产品质量不好,就没有竞争力,就无法取得很好的经济利益。
案例(二)1940年日本松下创业之初提出:第一、制作满足一切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第二、不生产和销售一台不合格的产品;第三、注意产品的购买趋势,科学预见消费者的需求,以便提供优良服务。1942年后又提出:第一、要生产非常有人情味的、人性化的、有情趣的、高尚的并能够使消费者拿到商品以后非常高兴的商品;第二、不能为了追求利润 >利润而偷工减料,使产品质量下降;第三、与其它公司相比较,连产品的细微部分都不能逊色;第四、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为了节约材料而降低产品的质量;第五、生产与松下品牌名副其实的产品。
松下公司已发展为一个跨国性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30多家公司,为世界制造业500强的第26位。
分析(二):松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辉煌与它当初的品质思想是离不开的,在松下品质思想之中多次提到质量问题。正是由于它非同一般的质量的质量管理,大大提高了它的企业和社会利益。从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到以提高经济上来的关键之一就是重视提高产品质量。
案例(三)福特汽车公司世创始人老亨利
6. 为什么要抓生产质量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方便用户使用,体现从业者个人之价值,或者是获得某方面的满足...,这些都需要你的产出有一定的水准才能实现,这个水准就是质量。
如果在过程中不抓质量盲目的去作业,去产出,就是浪费公共资源,浪费时间和生命.不如闲坐的好!
故,生产就是要抓质量,并且从价值/成本/效率/资源/环保等多方面去权衡,找到一个当时最佳的质量标准,同时努力使标准落到实处才是唯一选择!
7. 成果质量检验
农用地分等工作必须对所取得的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实地校验,即按照农用地分等方法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各等别初步成果后,对由各县(市、区)的分等指数划分出的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检验,以确定是否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
为了检验成果与实际的符合情况,项目课题组把农用地分等各等别图以及农用地分等所采用的相关自然、经济因素数据发放给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再由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组织农业、土壤、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根据各县(市、区)的分等图件和有关系数表,对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实地验证,然后提供书面意见并加盖公章,及时反馈到课题组。课题组收到各县(市、区)的反馈意见后,对分等成果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资料和数据源头、计算方法、参数选取、结果表达方式等方面逐一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技术方案方面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有针对性地进行农用地等别调整。
(一)校验的内容和方法
1.农用地分等校验的内容
(1)划分的分等单元及其边界的合理性,即划分的分等单元及其边界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分等因素及其权重选取的准确性。
(3)“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的合理性。
(4)检验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5)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6)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校验。
(7)农用地各等别的校验(计算得到的各等别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8)农用地各等别统计面积的校验。
在以上的调整内容中,第1项以及第5~8项由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校验并提供反馈意见;第2~4项由项目课题组进行实地校验。
2.农用地分等校验的方法
以县(市、区)为单位,从各县(市、区)所有分等单元中随机抽取不超过总数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将实测结果与分等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差异小于5%,则认为初步分等成果总体上合格,对于发现的不合格的初步分等结果应进行调整;如果大于5%,则应对初步分等成果进行全面调整。
1)分等单元的校验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划分方法采用“叠置法”。因农用地的分布错综复杂,地块间的边界参差不齐,地形特征相同、土壤类型和性质相同、耕地类型相同的地块有时存在多个,在划分单元时,也可能存在误划现象。应随机抽取5%的单元进行野外观测,主要是观测同一个单元在地形特征、土壤类型和性质、耕地类型等方面是否相同,边界是否合理。如果相同、符合实际、边界合理,说明单元划分正确。
2)分等因素及其权重选取的准确性的校验
各因素指标区分等因素选取的准确性和分等指标体系确定的合理性对整个区域农用地分等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于分等因素及其权重(分等因素指标体系)选取的准确性必须验证其合理性。验证方法采用经验法、互为印证法和统计分析法三者相结合。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工作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县(市、区)作为检验县(市、区),抽取不超过其单元总数的5%作为分等因素选取和其权重准确性的检验对象,将抽查对象与现有资料的具体数据进行对照。如果在这个指标区中,选取的因素对这个区域农用地的质量差异有明显影响,则认为选取的因素合理;如果选定的分等因素对这个指标区农用地的质量差异的影响小或不明显,则认为选取的因素不合理,必须重新进行调整。
在各指标区中,随机抽取不超过其总数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根据经验统计进行分析,互为印证分析结果,判断这套分等指标体系(权重)是否切合当地的实际,如果与实际相符,则认为这套分等指标体系(权重)合理;否则,必须进行全面调整。
3)“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的校验
在农用地分等过程中选取的分等因素对于不同植物的生长发育,其最佳值是不同的,它们各自都有对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长发育最佳值进行影响的最大值。因此,对于“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的检验主要采取“实地验证法”。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各指标区中,随机抽取不超过总数5%的评价单元,进行野外实地验证,分析抽取的这些分等评价单元的土壤特性对其作物影响程度的大小,若最终评价符合实际,表示评分合理;否则,表示这些因素因子的指标不能正常地表现其作用,必须进行修正。
4)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校验
主要采取试评法、经验法、互为印证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校验。
(1)试评法:主要在分等工作的初期,为校验单元划分及赋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采取试评法确定分等方法的可行性。首先,选择1~2个典型县(市、区)进行单元划分和赋分试点,然后对试点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土壤分布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吻合程度及修正,各相关图件行政界线与分等基准年行政区划的吻合程度及修正,乡、村一级划分单元的数量及调整,赋分结果与农用地实际质量状况的吻合程度及修正等。通过对试点县(市、区)的试评,将一些具规律性、整体性的不当结果进行修正,为全自治区开展单元划分和赋分工作提供基础。
(2)经验法:通过试评法确定单元划分和赋分方法后,影响赋分准确性和合理性的关键是各指标区的选定因素和各因素指标的资料来源。鉴于各种资料的专业要求不同及形成资料时期的技术水平限制,在按资料赋分后,要对一些与农用地质量评价不符的分值根据专家经验进行校正。
(3)互为印证法:将以现有资料为主划分单元和赋分获得的结果与标准样地实地调查获得的结果进行互相比较、校验,对易于产生误差的因素,例如岩石露头度、灌溉条件、排水状况等,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后,请专家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作为对整个项目修正的依据。
(4)统计分析法:在划分的全部单元和赋分结果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县(市、区)作为校验县(市、区),对校验县(市、区)随机抽取不超过单元总数的5%作为检查单元划分和各因素赋分准确性的检验对象,将抽查对象与现有资料的具体数据进行对照,如结果差异小于5%,则认为初步赋分结果合格,对发现有差异的部分进行调整即可;如果结果差异大于5%,则认为初步赋分的结果不合格,应对成果进行全面调整。通过统计分析法,项目课题组先后对赋分结果进行过2次以上的全面调整或重新赋分。
5)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校验
由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方法可知,水田的质量比旱地的质量好,相同地类(水田或旱地)的等别受自然质量分的影响最大,不同的单元,自然质量分不同,自然质量等别就有差异。根据以上原理,随机抽取该县(市、区)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包括自然质量等指数最高的单元、最低的单元和中等的单元。召集土壤、农业、水利、土地等方面的专家会议,论证自然质量等指数是否真实反映农用地的自然质量,再到实地观测抽取的单元,检验自然质量等指数最高的单元是否是最好的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最低的单元是否是最差的耕地。如果是,说明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结果计算正确;如果不是,找出原因并进行修正。
6)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校验
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校验,是以县(市、区)为单位,随机抽取各县(市、区)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查看各随机抽取样点的作物单产和物化成本数据是否合乎实际情况,如果不符合,应进行全面调整。通常作物单产较高的乡(镇)农用地等别也较高;物化成本较低,农用地等别也较高。
7)农用地各等别的校验
由分等指数的计算方法可知,相同地类(水田或旱地)的等别受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的影响最大,即受产量和成本的影响最大,且同一乡(镇)相同地类的等别接近(相同或相差1~2个等别)。在各县(市、区)农用地各等别图上,比较农用地各等别的分布是否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在该县(市、区)范围内,农用地各等别较高的乡(镇),是否是耕地自然质量和产出水平较高的乡(镇);反之,农用地各等别较低的乡(镇),是否是耕地自然质量和产出水平较低的乡(镇)。需召集土壤、农业、水利、土地等方面的专家,论证各等别的划分结果是否真实反映农用地的质量;再以各县(市、区)为单位抽取该县(市、区)5%的单元,到实地进行观测,论证各等别最高的单元是否是自然质量好、产量高、投入低的耕地,各等别最低的单元是否是自然质量差、产量低的耕地,如果是,说明分等结果正确;如果不是,找出原因。
8)农用地各等别统计面积的校验
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和《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技术简报》的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总面积的统计数据以200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为准。校验以各县(市、区)2000年的土地现状变更数据为准,检验分等成果中农用地各等别的面积是否准确,精度至少要达到乡(镇)一级。
(二)校验的结果
经过认真、细致的校验,得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校验结果如下:
(1)各县(市、区)一致认为本县(市、区)农用地同一分等单元在地形特征、土壤类型和性质、耕地类型等方面基本相同,边界基本合理,分等单元的划分基本正确。
(2)经过实地抽样调查,采用经验法、互为印证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校验,得出的结果表明,各分等指标区选取的分等因素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对农用地的质量差异有明显的影响;各分等因素的权重能正确地反映各因素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因此,各分等指标区选取的分等因素及其权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经过实地抽样调查检验,“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的评分绝大部分合理,能充分反映分等因素对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长发育最佳值的最大影响。较少部分(未超过单元总数的5%)的分值显得过高,需进一步调整。
(4)经过实地抽样调查、检验,采取试评法、经验法、互为印证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进行校验,绝大部分合理,较少部分(未超过单元总数的5%)的分值显得过高,需进一步调整。
(5)从各县(市、区)的反馈意见和上报的资料来看,提交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基本上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的等别分布规律。个别县(市、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与实际稍有出入,但这些单元数均未超过本县(市、区)单元总数的5%,只需局部调整。
(6)针对第(5)点出现的问题,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需进行局部调整。
(7)少数几个县(市、区)分等成果中部分农用地的等别与实际稍有出入(未超过单元总数的5%),需按照计算程序重新进行调整。
(8)极个别县(市、区)在校验时发现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按2000年10月31日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进行校正平差。
(三)农用地各等别的调整
实地验证后,项目课题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资料和数据源头以及计算方法、参数选取、结果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在技术方案里提出改进方法和调整措施。
1.等别划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校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认真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查明原因,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对需要修正、修改的因素、参数、分值、系数、面积数等进行修正、修改。
在修改完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6个方面:
(1)“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赋分的合理性。
(2)部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3)个别县(市、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4)个别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需进行局部调整。
(5)少数几个县(市、区)分等成果中部分农用地的等别与实际稍有出入。
(6)部分面积需更正。
农用地的经济等别是由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决定的,而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又由“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赋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以及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决定;另外,农用地自然质量分是由“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的赋分决定的,面积更正只需按反馈资料来修改。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赋分的合理性;二是个别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调整。
2.等别调整的技术手段
课题组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对这两个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经过实地调研、校验,科学分析、积极探讨、多方面论证,决定采取以下方案:
(1)调整“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个别分级分值。
①对“表层土壤质地”因素赋分结果的校正。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关于质地的资料主要是反映室内化验结果,与外业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例如,属洪积母质发育的水田单元(土壤为A4、B4等),室内分析土壤细粒部分质地多为壤土或粘壤土,其赋分结果为100分,但实际上这类土壤含砾石较多,需要校正为60分;同理,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硅质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单元(土壤为A9、A10、B9、B10等),适耕性较差,需要校正为60~80分;属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垦种的耕地单元(土壤多为红壤性土或赤红壤性土等),土壤含砾石较多,需要校正为60分。
②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因素赋分结果的校正。实践经验证明,并不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耕地质量越好,耕地质量与土壤有机质的活性也有关。由泥炭土、沼泽性土和冷浸田等发育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虽然较高(≥4.0%),但其有机质活性较低,因此,不能完全按有机质含量结果给予赋分,一般需校正为50分。
③对“灌溉保证率”因素赋分结果的校正。因项目涉及的农用地面积比较广,难以全面收集到农田灌溉保证率方面的资料,所以该因素赋分时按现有资料或区位状况或农用地类型,最后结果也需进行校正。例如,淹育性水稻土(A型)的赋分,习惯按“一般满足”赋分,校正时则要考虑到,处于低平地带的新开田多有良好的灌溉系统,属“基本满足”;台地、低丘梯田属“一般满足”;高丘梯田和岩溶峰丛地带的梯田,多为望天田,属“无灌溉条件”等几类进行适当修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旱地部分的指定作物是甘蔗,而甘蔗在自治区多数种植在高丘梯田和岩溶峰丛地带的梯田,绝大部分为望天田,近几年来降雨量又偏少,因而将旱地的“灌溉保证率”的因素赋分由原来的30分、50分统一校正为30分。
(2)个别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调整。
包括两个方面:①对特殊值的调整。进一步剔除个别与实际明显不符、不合乎逻辑的数据。将大于0.99和小于0.20的系数列为重点核查的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对上报部门及填表人进一步核实等方法,获得更接近实际的产量、工价、工时、成本数据,从而对原有系数进行修正。
②对特殊乡(镇)的处理。由于个别乡(镇)没有种植其所在指标区的指定作物或因各种原因收集资料困难,造成这部分乡(镇)用于计算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产量及成本等数据空缺或不全,不能计算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这些乡(镇)的相应系数应参考与其邻近的乡(镇),原则上取相邻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且自然状况最近似的乡(镇)的相应系数值,或自然状况近似的相邻几个乡(镇)的相应系数的平均值。
(3)重点检查因分等过程简化可能造成的错误。
(4)通过认真细致的检查,消除工作中由于疏忽引起的计算、输入等错误。
(5)对于部分需要调整等别的分等单元,重新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规定的分等程序进行计算,划分等别。
(6)详细记录调整过程,形成材料,与第一次计算资料及结果一并整理,归入档案永久保存。
(7)将按照程序校验合格的农用地等别确定为农用地分等成果,填入表格并保存。
(四)农用地各等别的确定
对农用地分等的初步成果,按以上步骤进行实地校核,对不合格的评价单元按照程序进行调整,重新以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规程》规定的分等程序进行计算,划分各类等别。
1.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的确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各等别的划分结果显示,全自治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分为4~18等,无1~3等。各指标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划分结果如图3-13所示。
图3-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指标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单元数分布柱状图
2. 农用地利用等别的确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利用等别分为 2 ~ 15 等,无 1 等地。各指标区农用地利用等划分结果如图 3-14 所示。
图 3-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指标区农用地利用等别单元数分布柱状图
3. 农用地经济等别的确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经济等别分为 1 ~ 13 等。各指标区农用地经济等划分结果如图 3-15 所示。
图 3-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指标区农用地经济等别单元数分布柱状图
8. 如何抓工程质量
要看你是哪一方的,是建设、监理还是施工,不同的立场观点不同,抓工程质量的态度也不同,但都脱离不了控制,也就是目标控制,抓好工程质量,首先把好原材进场关,只有好的材料才能见出好的工程来,再就是要预控,主动控制,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是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尤其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要全过程跟踪。第三是强化验收,不合格的不允许下道工序施工,不签认,不支付工程款,做到三不。
9. 企业怎样抓产品质量
按照以下管理流程控制品质
1。QCC:品质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
2。IQC:进料品质检验。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
3。IPQC/PQC:制程检验。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在这个过程中,FQC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
5。QA:品质保障工程师。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它是公司内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
6。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直接与业务端及客户端进行协调,说明,处理的一个单位。包括系统文件控管,客诉8D回复,程序文件制订等
7.TQC:全面品质管理。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