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行的主要成就
后来,一行和梁令瓒等又设计制造水运浑象。这个以水力推动而运转的浑象,附有报时装置,可以自动报时,称为水运浑天或开元水运浑天俯视图。
水运浑天仪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间。这个浑天仪改进了汉代科学家张衡的设计,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除了表现星宿的运动以外,还能表现日升月落,当然比张衡的水运浑象仪更加精巧、复杂了。所以,当水运浑天仪造成之后,置于武成殿前,文武百僚观看后,无不为其制作精妙,测定朔望、报告时辰准确而叹服,共称其妙。
特别是在水运浑天仪上,还设有两个木人(相关的商州铜佛龛文物遗址仍存),用齿轮带动,一个木人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木人每辰(合现在两个小时)自动撞钟。这两个木人是运用机械原理而制成的古代机器人。这是一个十分巧妙的计时机械,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时钟装置,是现代机械类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才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
尽管这架水运浑天仪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便因铜铁渐涩,不能自转而进入博物馆了。但是,一行和梁令瓒却以获得天文钟的发明权而永垂史册。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中说:高僧一行和梁令瓒所发明的平行联动装置,实质上就是最早的机械时钟,是一切擒纵器的祖先,走在欧洲14世纪第一具机械时钟的前面;(西方关于钟表装置是14世纪早期欧洲的发明这一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水运浑天仪上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轮,每天一周,恰恰与天体周日视运动一致。水运浑天仪一半在水柜里,柜的上框,有如地则自然撞钟。整个水运浑天仪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视运动,又能自动报时,有二木人,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做一百刻=0.24小时=14,4分钟)击鼓,每时辰(合现在两小时)撞钟。这是世界上最早将擒纵应用于计时的装置,比外国自鸣钟的出现早了六百多年。一行等人的成就又超过了张衡。(也是最早的报时机器人)。
一行等以新制的黄道游仪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测量一些恒星的赤道坐标和对黄道的相对位置,发现这些恒星的位置同汉代所测结果有很大变动。 一行受诏改历后组织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工作。这次测量,用实测数据彻底地否定了历史上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错误理论,提供了相当精确的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
一行发起这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主要目的有二。其一,中国古代有一种传统理论:“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刘宋时期的天算家何承天根据当时在交州(今越南河内一带)的测量数据,开始对此提出了怀疑,但长期未能得到证实。隋朝天算家刘焯则提出了用实测结果来否定这一错误说法的具体计划,他说:“交爱之州,表北无影,计无万里,南过戴日,是千里一寸,非其实差。”他建议:“请一水工,并解算术士,取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数百里,南北使正。审时以漏,平地以绳,随气至分,同日度影。得其差率,里即可知。则天地无所匿其形,辰象无所逃其数,超前显圣,效象除疑。”但这个建议在隋朝没有被采纳。一行的测量则实现了这一计划。其二,当时发现,观测地点不同,日食发生的时刻和所见食象都不同,各节气的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也不相同。这种现象是过去的历法所没有考虑到的。这就需要到各地进行实地测量。
这次测量过程中,由太史监南宫说及太史官大相元太等人分赴各地,“测候日影,回日奏闻”。而一行“则以南北日影较量,用勾股法算之”。可见,一行不仅负责组织领导了这次测量工作,而且亲自承担了测量数据的分析计算工作。
当时测量的范围很广,北到北纬51 度左右的铁勒回纥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到约北纬18 度的林邑(今越南的中部)等十三处,超出了现在中国南北的陆地疆界。这样的规模在世界科学史上都是空前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由南宫说亲自率领的测量队,按刘焯的计划在黄河两岸平原地区测量的四个点,由北向南有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汴州浚仪太岳台(今开封西北)、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豫州上蔡武津馆(今河南上蔡)。其中白马在黄河北,其他三点都在黄河以南。它们均介于东经114.2度—114.5 度之间,差不多在同一经度上(即刘焯所说的“南北使正”)。总计白马至上蔡526 里270 步,北极高度相差1.5 度,从而得出大约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北极高度相差一度的结论。这实际上给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的长度。
由于对唐尺数值的大小,人们目前的看法还不一致,故评价一行这次子午线测量的精度受到限制。初步的估计结果是,一行的测量值与现代值相比,相对误差大约为11.8%。
国外最早的子午线实测是在公元814 年,由天文学家阿尔·花剌子米(约783—850)参与组织,在幼发拉底河平原进行了一次大地测量,测算结果得出子午线一度长为111.815 公里(现代理论值为110.6 公里),相当精确。但这已在一行之后九十年了。僧一行是最早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 《大衍历》的九服晷影算法及其正切函数表
中国古代历法从东汉《四分历》开始,就有各节气初日晷影长度和太阳去极度的观测记录,漏刻、晷影成为古代历法的重要计算项目。隋朝刘焯发明二次等间距插值法之后,李淳风首先将二次插值法引入到漏刻计算中,由每气初日的漏刻、晷影长度数求该气各日的漏刻、晷影数。但是,各历法中所记载和计算的漏刻和晷影大多是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告成镇)的数值。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曾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测量,通过观测知道,随去极度变化的影长,又因地方而异,但同太阳的天顶距有固定的对应关系。一行在《大衍历》中发明了求任何地方每日影长和去极度的计算方法,称做“九服晷影”。
历法中已给出阳城各气初日的太阳去极度,则各气的去极度差即为已知,同样各气的太阳天顶距差亦为已知,而这个差数对于任一地点都是相等的。这样一来,对于任一地方,只要知道某一节气(如夏至)的太阳天顶距,其他各气的太阳天顶距都可以通过加减这个差数求出。剩下还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如何求某地夏至(或冬至)的太阳天顶距;其二,已知天顶距如何换算出晷影长。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影长与太阳天顶距的对应数表来解决。
如果列出一张以天顶距为引数,每隔一度的影长的数值表,则以上两个问题都可以解决:先在所测地测出(冬)夏至晷影长度(在一行领导的大地测量中,在每处都进行了这样的测量),由影长查表得出太阳天顶距,再加减一个如前所述的差数即可求出该地各气的天顶距,返回再查表得影长。一行在《大衍历》“步晷漏术”中就建立了这样一个从0 度到80 度的每度影长与太阳天顶距对应数表,这是世界数学史上最早的一张正切函数表。
在国外,大约920 年左右,阿拉伯学者阿尔·巴坦尼(al-Battani,约858年—929年)根据影长与太阳仰角之间的关系,编制了0 度—90 度每隔一度时12 尺竿子的影长表,这实际上是一个12ctgα的数表。另一位阿拉伯学者阿尔·威发(Abul-Wafa,940—998)在980 年左右编成了正切和余切函数表,每隔15 度和10 度给出一个值。他还首次引进了正割和余割函数。一行和阿尔·巴坦尼差不多沿着相同的途径编成正切和余切函数表。一行用太阳天顶距,阿尔·巴坦尼用太阳仰角,两者互为余角,所以他们两人的发现是相同的。而一行的正切函数表比阿尔·巴坦尼的余切函数表早近两百年,比阿尔·威发的正切表要早二百五十年。尽管一行的正切函数表只从0 度到80 度,误差也相应大一些,但它毕竟是世界上最早的正切函数表。
《大衍历》的插值算法
今天常用的牛顿插值公式,其不等间距的形式比等间距的形式要复杂得多。天算史界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在中国古代,唐朝天文学家、数学家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发明了二次不等间距插值法,且一行还有意识地应用了三次差内插法近似公式。因此,一行在插值法方面的贡献备受中外天算史研究者的关注。中国古代非线性插值法,是刘焯在其《皇极历》(604年)中考虑到太阳运动不均匀性为计算太阳行度改正值时首创的。有关中国古代插值法的算理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刘焯二次等间距插值法的造术原理建立在源于《九章算术》描述匀变速运动的模型基础之上,认为太阳每日的运行速度之值构成一等差数列。质言之,所用数学方法就是构造一等差数列并求其前若干项和。一行的插值法并没有人们所想象那样的推广意义。就插值算法本身,一行算法与刘焯算法实质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皇极历》是在以平气为间隔的日躔表基础上插值。而《大衍历》是在以定气为间隔的日躔表上插值。
《太初历》以后,各历都以平分一回归年365.25 日为24 等份而得每节气长15.22 日,这样规定的二十四气称为“常气”,或叫“平气”。张子信指出“日行春分后则迟,秋分后则速”,于是刘焯造《皇极历》时体会到二十四气皆应有“定日”,他说:“春、秋分定日去冬至各八十八日有奇,去夏至各九十三日有奇。”但刘焯并没有搞清楚太阳速度的加减和季节的关系,他的日躔表是把秋分定日后到春分定日前平均分为12 段,每气14.54 日;春分定日后到秋分定日前也平分为12 段,每气15.45 日。这显然不是“定气”。一行则认为,太阳在一回归年365.2444 日中共行365.2444 度,每气行15.2185 度。冬至附近日行速度最急,故二气间所需运行时间最短,夏至附近日行速度最缓,故二气间的时间最长。实际上,《大衍历》这里首先提出了平分黄道为24 等份,以太阳实际走完每个等份的时间长度为各节气长度,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定气”概念。一行提出正确的定气概念以后,在计算太阳改正时自然就以定气为插值间隔。至于插值法本身则完全是沿用刘焯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刘焯在日躔表中规定太阳视运动一年内的变化规律是:冬至最快,冬至后渐慢,到立春时开始加快,春分时又达到最快,冬至到春分这段时间内日速比平均速度快。春分后太阳视运动的速度突变为最慢,之后逐渐加快,到立夏时又开始减慢,夏至达到最慢。春分到夏至时段内比平均速度慢。夏至以后的变化情况以夏至处为镜面对称。
《大衍历》盈缩分一年内的变化趋势将盈缩分在冬至附近最大,以后逐渐变小,夏至时最小,之后又逐渐增大。这相当于把冬至作为太阳视运动的近日点,夏至为远日点。这种认识是正确的,而《皇极历》的规定是不符合实际的。
说一行有意识地应用了三次差内插法的近似公式,是指《大衍历》的月亮极黄纬算法和五星中心差改正算法中所用的插值法。当对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插值法的构造原理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研究者进一步通过将这两处插值法的有关术文与刘焯二次等间距插值法的术文进行对比研究,证明两者在实质上也是相同的。
人们之所以会认为《大衍历》使用了三次差插值法,是因为《大衍历》在上述两种算法的插值法中都引入了“中差”概念的缘故。但实际上一行引入“中差”的原因在于,刘焯日躔表中的各气陟降率之差是相等的,而《大衍历》月亮极黄纬等数表相邻两栏的差一般不等。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一行受命改历时作了大量天文观测的结果。若仍照搬《皇极历》的做法,就会出现同一点处有可能得到两个不同的值的现象,这就迫使一行必须在计算方法上进行一点细节上的调整。
❷ 一个项目分成多个子项目,由不同单位承担,最后由一家对各子项目成果进行汇总,其汇总如何收费,有何依据
收咨询费啊,一般3-5个点。依据参考咨询公司的收费流程。
❸ 平分一切土地,为什么会伤害自耕农利益(选自太平天国课程)
自耕农是自己占有土地和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一般不剥削别人,其生产通常带有较大程度的自给自足性质。“平分一切土地”就是把所有的土地包括自耕农的土地没收后再分配,侵犯了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
补充:没收是可以通过强制手段得以实施的,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平均分配土地是难以实施的,在风云动荡的农民战争时代,太平天国政权的承诺犹如空中楼阁。革命的成果只有革命者才有权利享有,无产者的革命势必是为了获得有产者的生产资料,无疑,自耕农是受害者。
❹ 分成式在田字格的写法
分、成、式在田字格的写法是:
相关组词:
1.分秒[fēn miǎo]
一分一秒,指极短的时间:~必争(一点儿时间也不放松)。时间不饶人,~赛黄金。
2.满分[mǎn fēn]
规定的最高的分数:打~。得~。
3.分给[fēn gěi]
分发食品、财物等作为给养。
4.分贝[fēn bèi]
电学和声学单位。
5.分工[fēn gōng]
许多劳动者分别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
❺ 居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成果分成报审成果和报批成果。请问两个成果什么区别
报批是最终结果。
如采纳,给好评哦
❻ 成绩 是什么意思
成绩,有两重词义:
一是指“成功的业绩,成效”;
另外一个是指“工作或学习所取得的成就﹐收获”。
成绩,广义上来讲是某项能力的测试结果,狭义上来讲是指学习成绩,即考试的分数。
成绩是结果,代表的是过去,是对过去某项活动的总评。
❼ 分成作品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作者和网站或出版商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收益进行分成。。据说起点是三七开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稿酬的获取方法有好几种的。。。
签约作品、vip作品、买断作品、分成作品这是常见的几种。。
如果你对自己的作品市场很有自信的话。。分成作品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了。。
❽ 四十六数得开出 平分天下看大处打一个生肖
你好,答案是牛
牛年出生的人责任感强,勤勉踏实,所以工作中很受上司的赞赏和信赖。即使工作中发生一些困难,他那坚强的耐力也会突破难关而坚持到底。属牛的人是工作的奴隶,他们是那种努力工作以获得利益和成果的人,但他不肯把自己的与心情坦白地说出来,所以旁人也很难理解他,依属牛者的个性,即使与人发生纠纷也不会将自己的不满说出来,而是让大家心平气和地沟通。稳定、勤勉、富于创意、注意实际等都是属牛人的优点,但是一谈到思维方面的特征时,属牛的人就如牛给人的联想般显得厚重、缓慢又极端固执。他最大的缺点是缺乏通融性,不接受朋友的忠告,最后往往变成固执己见、独断专行,属牛的人是个重视传统观念的人,所以必须改掉这些缺点,多体谅别人的心情。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采纳,免得其他朋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
采纳他人的答案,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对答题者也是一种鼓励,且提问者和答题者双方都能获得财富值,正所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未彻底解决你的问题或有其它疑难,尽可向我发起追问,亦可求助于我的团队。
❾ 多人同时得诺贝尔奖怎么分配奖金
多人获单项的诺奖,由这些人均分单项的奖金。诺奖的奖金是一年的单项平分,如果多人得单项奖,再从单项里面平分给获奖的人。【比如全体奖金1200万,分六个单项,就是单项200万,单项里面有三个获奖,那这三个人就是每人66.66万】
【OR】敲重点!
六个奖另外的一个不是由诺贝尔设的,而是这个世界上最牛X的银行——瑞士银行设的,它设的奖项叫经济学奖。有钱,任性!
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的成果有哪些
2008年诺贝尔奖各奖项获奖名单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德国学者HaraldzurHausen(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以及法国学者FrancoiseBarre-Sinoussi(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LucMontagnier(吕克·蒙塔尼)德国科学家HaraldzurHausen(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豪森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女性第二常见癌症——宫颈癌的罪魁祸首。两名法国科学家FrancoiseBarre-Sinoussi(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LucMontagnier(吕克·蒙塔尼)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艾滋病病毒。楚尔郝森将获得一半的奖金,巴雷-西诺希和路克-蒙塔尼埃将共享另一半奖金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10月7日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YoichiroNambu),以及日本科学家小林诚(MakotoKobayashi)和益川敏英(ToshihideMaskawa)。他们都在基本粒子夸克的研究上有突出成就。南部阳一郎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1921年生于日本,后加入美国籍,他在自发对称破缺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其结果被称为南部-戈德斯通定理。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分别出生于1944年和1940年,他们提出了解释“CP对称性破缺”现象的有关理论。小林诚、益川敏英目前分别任职于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和京都大学。南部阳一郎将获得一半的奖金,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将共享另一半奖金。化学奖获得者: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左右(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左右)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OsamuShimomura(小泉修)和MartinChalfie(查尔菲),以及美国华裔化学家RogerY.Tsien(钱永健)。据悉,三人将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钱永健华裔化学家,1952年出生于纽约,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文学奖获得者:10月9日当地时间13时左右(北京时间19时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让·马瑞尔·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ean-MarieGustaveLeClézio)。JeanMarieGustaveLeClezio是法国人,1940年出生,主要作品有《诉讼笔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金鱼》(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流浪的星星》(花城出怠埂糙忌孬涣茬惟长隶版社,1998)、《少年心事》(漓江出版社,1992)、《战争》(译林出版社,1994)、《乌拉尼亚》(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和平奖获得者:10月10日当地时间上午11时左右(北京时间17时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芬兰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MarttiAhtisaari,他将获得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马尔蒂·阿赫蒂萨里(MarttiAhtisaari)1937年6月23日生于芬兰维堡,社民党人。1994年3月任芬兰总统。2000年3月1日去职。阿赫蒂萨里1965年进入芬兰外交部工作,曾先后出任过芬兰驻坦桑尼亚、赞比亚、索马里和莫桑比克的大使。1977年进入了联合国,担任联合国纳米比亚问题特...展开全部>别代表、芬兰外交部国务秘书、前南斯拉夫问题特别代表和联合国负责行政管理事务的副秘书长。在卸去总统职务后,担任联合国负责处理非洲之角人道主义问题的特使等职务。其中以调停印尼亚齐省的内战,最享有盛名,之后,又于2005年11月11日被任命为联合国科索沃问题谈判特使。也因为他的卓越贡献,时常被视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终于在2008年夺得诺贝尔和平奖。经济学奖获得者: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于北京时间13日晚19时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PaulKrugman(保罗·克鲁格曼)。他因“国际经济的贸易格局及地域分布”研究成果获得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