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美会晤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点
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本质上国家利益最大,
又因为美国是死敌,
贸易战二十年不解决
⑵ 中美元首会晤商业成果的金额创下了历史纪录吗
据报道,11月13日商务部负责人表示,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经贸成果丰硕,此次商回业成果的金额创答下历史纪录,充分表明中美经贸合作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深得两国业界拥护。
此次双方达成的众多协议,是下一步中美合作的重要基础。商务部会密切跟踪双方合作进展情况,推动企业落实好,使之真正成为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为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希望中国的商业成果可以早日惠及于民!
⑶ 中美第四次政治经济会晤的经济方面的成果
成果就是美国从中国这里捞了更多的好处
⑷ 奥巴马访华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结束其为期3天的访华行程后,许多媒体对其此次访华成果作出评价时认为缺乏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我们仔细阅读了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后发布的中美联合声明,并在此处点出几个要点。我们认为中美双方都可以可宣布在一些重要议题上取得了成功,包括国家安全问题、能源环境问题和经济事务等。当然,这些协议或承诺能否转落实到具体措施和行动仍有待观察。
美国得到了什么:
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愿意在伊朗、朝鲜以及核不扩散方面提供支持和合作。经济问题: 中国同意继续刺激内需,并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和相关价格,以实现更加平衡的贸易和经济增长。联合声明称:“双方将共同努力采取调整国内需求和相关价格的政策,促进更加可持续和平衡的贸易与增长。中方将继续落实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家庭收入,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此处强调的是“调整国内需求(以增加消费)和相关价格”,而不是多媒体和评论人士所期待的人民币汇率调整。这样的表述方式不仅更容易为中国接受,而且直指造成中国贸易失衡的根源,那并不是简单的名义汇率问
题。我们认为国内相关价格的扭曲(廉价的资本、资源和能源均有利于制造业投资,从而使其增速超过了收入和消费)是导致中国出现结构性贸易顺差和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中国对“相关价格”进行调整,比如在未来一年中减少隐含的补贴,上调资源税和能源(电力)价格,就会推高工业生产成本,对于这些行业来说这就相当于让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中国同意气候变化是“我们时代的重大挑战之一”,并且在采取减缓措施方面中国也需要承担起“有区别的”责任,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促进所有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对许多人来说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模糊和空洞,但就在几年前还很难想象中国或其他发展中经济大国会如此认同或承诺。我们认为这些承诺有可能会使中国发展走出新的模式,特别是如果美国在即将到来的气候变化谈判中能够担当领导角色的话。
中国得到了什么:
政治和国家安全问题: 美国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并同意就人权问题求同存异。“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具体而言,这包括了增加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以及发言权等。“双方一致认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对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极端重要。”
经济问题:
美国承诺将采取负责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通过通胀来解决其庞大的债务问题或刻意压低美元汇率,同时美国承诺继续贸易开放。中国最近一再对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中国持有的巨量美元资产可能带来的影响表示担忧。此外,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也是中国首要担忧的问题之一。
“美国将采取措施提高国内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推动可持续的、非通货膨胀式的增长。为此,美方致力于将联邦预算赤字降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并采取措施鼓励私人储蓄。”“双方将采取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并适当关注货币政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双方认识到开放贸易和投资对本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⑸ 如何看待中美g20会晤达成的共识和成果
g20杭州峰会都取得以下10大重大成果:
1、通过主场外交,中国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国领导人与世界主要大国领导人频频会面,除了就世界经济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中美、中俄、中欧等领导人还围绕当今世界重大问题深入磋商。
从中美领导人夜游西湖,到公布35项主要共识和成果清单就能看出,中国在这次主场外交中收获不少。
除了这些彰显国际地位和领导力的“成果清单”,中国还在峰会期间与各个国家就区域合作、重大问题提出倡议和举措。它们不但体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担当,更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
2、为世界经济开药方,增强中国话语权。
峰会刚开幕,中央总书记开门见山,就世界经济发展提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等建议。对这些药方,不少国家给予积极评价,还特别表示要“同中方继续保持密切交往”。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已经先后推出“一带一路”等重要发展倡议,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股权、人民币加入SDR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在国际规则方面的话语权正不断提升。
3、回击“中国经济崩溃论”等错误论调,给世界吃下定心丸。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提出“三问”: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增长?能否把改革开放推进下去?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有人自问自答,给出“中国经济崩溃论”的结论。
对此,中央总书记在峰会期间斩钉截铁地回应,“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他更指出,“行胜于言。中国用实际行动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
这一权威表态,不仅将让不少人吃下定心丸,更能把信心传递出去,鼓励更多国家“勇做世界经济弄潮儿”,让那些整天试图泼中国冷水的人自讨没趣。
4、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展现中国义利观。
这次杭州峰会,中国邀请了埃及、塞内加尔、乍得、老挝、泰国等嘉宾国领导人与会。这些国家虽然文化政治因素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发展中国家。
安排这么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交流对话,还发起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中国的良苦用心显而易见:抓住杭州G20契机,让发展中国家集体发声,争取更大权益。
尽管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但中国从未接受西方一些人忽悠的“发达国家”身份,不仅致力于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还不断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同他们站在一起争取权益。中国一直在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努力减少全球发展的不平等、不平衡现象。这份真诚和实干,已经在杭州峰会上得到体现。
5、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G20峰会关注世界经济,关注创新增长、经济治理、国际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推进产能合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联通的力度等举措,正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世界经济的生动实践。
此次峰会,不少参会国家都是“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在双边交谈中对“一带一路”都极为热心。
通过G20峰会这个大舞台,中方倡导的“一带一路”不仅进一步提升“知名度”,还将吸引更多国家参与其中,为中国及沿线国家带来众多“”。
6、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增强中国金融治理能力。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让人记忆犹新。
本次峰会达成共识,要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使用,强化全球金融安全网,提升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和韧性。决心加强落实各项金融改革举措,密切监测和应对金融体系潜在风险和脆弱性,深化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气候资金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对中国而言,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亚投行、金砖银行蓬勃发展,这些话现在绝不是空口说说。杭州峰会发出的声音,显示着中国对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热心与信心。推动这项改革,就是为了通过金融稳定,将“金融风暴”那样的风险扼杀在萌芽中,这对中国以及其他任何国家都是有益的。
7、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国家想通过短期的贸易保护主义缓解压力,反而引发人们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担心。为缓解这种忧虑,G20杭州峰会再次重申:反对保护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这种重申,不是清谈。
G20杭州峰会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这两个文件的核心,就是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在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下,不少国家的企业已深受其害,世界经济也因此蒙上黯淡前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不仅让世界经济重新焕发活力,所有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也将从中受益。
8、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反腐是一项世界性工作,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此前,中国的海外追逃工作,得到了不少国家的配合和支持,成效显著。不少“红通”人员被引渡回国,或者迫于压力回国自首。
更好的消息是,G20杭州峰会就继续深化反腐败合作达成多项共识,决心让腐败分子在二十国乃至全球更大范围无处藏身、无所遁形。在如此重要的国际场合,中国倡导建立反腐共识,这充分显示出中国反腐败、追逃追赃的坚定决心。而反腐大网进一步遍及全球,更是让很多中国老百姓高兴和提气。
9、推进全球气候治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G20杭州峰会上,各成员同意在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推动《巴黎协定》尽早生效。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美国两个最大经济体同时批准和接受《巴黎协定》,中美这一举动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了示范,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这件事同样跟中国老百姓息息相关。更多的蓝天,更清新的空气,将出现在更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10、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
西湖美景、杭州美食,经典的越剧唱段、漂亮的中国服饰,随处可见的中国特色和杭州元素展现着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让参加G20杭州峰会的各国政要、企业家和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⑹ 中美达成哪些共识
在中美元首会晤一个月之际,双方就农产品贸易、金融服务、投资和能源等领域的问题达成了十项共识。
1、牛肉进口:中方将在与国际食品安全和动物卫生标准一致的条件下,并与1999年《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相一致,尽快允许进口美国牛肉,最迟不晚于2017年7月16日。
9、证券结算:中方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向美方两家合格的金融机构颁发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牌照和结算代理人业务资格。
10、一带一路:美方将派代表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⑺ 怎么看待中美g20峰会会晤达成的共识
2014年的G20峰会,在全球经济增长和税制改革方面,达成了共识。
G20将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策略,争取未来5年将全球GDP增速在现有政策可达到的水平上再提高2%以上,相当于把实质GDP再提高2万亿美元和增加大量就业。
全面增长策略包括促进投资、提高就业、改善贸易、促进竞争以及改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通过改革吸引私营经济对基础设施投资。
⑻ 中美元首会晤达成哪些重要共识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回础,中美两国有着共同的经济答利益和共同关切。(2)共同关注和平问题,特别是中东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3)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中国坚持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基于我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就是要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我国独立处理对内外事务,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干涉我国政策的基本立场,在涉及国家利益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这是基于我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④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的国家利益,希望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两国经贸摩擦问题,共同维护中美经贸合作大局,维护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⑼ 中美元首会晤多少次
四点多就发生纠纷
⑽ 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能有实际的收获吗
可以把老板访美抄称为双方互相摸底之旅! 中美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既有利益的冲突,又有对对方的期待,更有不可分割的利益。现在美国换了一个总统,他要以“美国第一”为中心建立他的全球政策和对华政策,但是中国会不会低声下气地配合,它对中国的压制能走多远,是他对制定华政策制定前必须要把握的。 中美元首会晤,不可能对中国之间的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影响也是非常可观的,双方都在对方进行战略试探,看对方到底有什么底牌,有多大对抗的决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让步,对方的底线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