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这幅画叫什么名字
流民图蒋兆和“流民图”作于民族灾难空前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流民图”是蒋兆和的个人代表作,也是一个时代人物画的代表作。此画纸本,纵200厘米、横2700厘米。
蒋先生谈这张创作时说,他那时流寓北京,独身一人,条件较艰难,筹措作画费用已是不易,为了瞒过敌人的眼睛,不得不一小幅一小幅分散着画,画了一年多,最后合成六尺高、八丈多长的巨幅。作品展览不到一天,就被勒令禁止,还遭到变相没收的命运。
此图原作后半部分已佚,只留有黑白照片。画面众多人物接近真人大小,画家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哀鸿遍野、流离失所的流民景象,让人看后深受感染、震动。在技法上,蒋先生吸收了西洋画的一些手法,使人物更逼真、真实,但又豪不勉强、僵硬,而是融和中西。有自己的特色。
蒋兆和(1904——1986)祖籍四川,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等。1998年蒋兆和的夫人、著名书法家萧琼将《流民图》捐献给中国美术馆。2003年中国美术馆修复后再度开馆,郑重地将《流民图》作为镇馆之宝,长期陈列展出。《流民图》已经成为人们所熟悉的经典作品。
《流民图》是—九四二至—九四三年在北京创作的巨幅长卷。当时日本侵略者已践踏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遭遇,是激发画家构思《流民图》创作的动机。 —九四二年,蒋兆和曾去上海、南京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速写人物,但创作全图时,还是请了许多模特儿、其中包括画家的朋友如国画家邱石冥、木刻家王青芳等。画卷由右至左,起始是一位拄棍老人,他身边还有一位卧地的老者,已经气息奄奄,二位妇女和一个牵驴人围着他,毫无办法。再往下,是抱锄的青年农民和他的饥饿的家眷,抱着死去小女儿的母亲,在空袭中捂着耳朵的老人,以及抱在一起、望着天空的妇女、儿童。断壁颓垣、尸身横卧、路皆乞丐。再往下,是乞儿,逃难的人,受伤的工人,等待亲人归来的城市妇女,弃婴,疯了的女人,要上吊的父亲和哀求他的女儿,在痛苦中沉思的知识分子……
《流民图》全以毛笔、水墨画出,其形象描绘之具体、深刻,在现代绘画史上是鲜见的。传统人物画由于一味追求写意性,加上公式化,近儿百年来很少有深刻描绘现实的作品。蒋兆和把西画素描手法引入中国画、每画一个人物都必求有生活依据,有相应的模特儿作参考。他适当吸取光影法刻画人物面部,但又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这是自近现代倡导写实主义绘画以来,在人物画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果。蒋兆和是一位着眼于现实的艺术家,他说自已“混迹于茫茫的沙漠之中,看着慢慢奔走的骆驼,听听人生交响的音乐……”,说他的艺术不是“一杯人生的美酒”,而是“一碗苦茶”,以献给“灾黎遍野,亡命流离、老弱无依,贫病交集”的大众。 《流民图》正体现厂这一主张。
『贰』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图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
1)总用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
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
4)容积率、建筑密度;
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6)绿地率。
7)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1、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
2、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
3、规划总平面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
4、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
5、竖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坪规划标高;
6、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平面位置、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
7、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模型或鸟瞰图。
『叁』 photoshop 彩色突然变黑白,怎么恢复急~~~~~~~~~~~~~~~~~~~~~~~~~~~
如果是选择了灰度是不可以恢复彩色的,如果是动了通道模式就可以恢复。
1、打开Photoshop。
『肆』 大家评评分——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的 被稀释的美丽 我妈因为那张
我觉得写的不错,给48分以上。
『伍』 怎么画黑白卡通漫画画的步骤图片
手绘的话
构图.2.起草.将大概轮廓在纸上定下来。
3.完成铅笔稿.
4.用透写台将铅笔稿转为线稿.
5.开始上色.先上深色再上浅色.先上大块面积的颜色.然后再上细节部分的颜色.
6.颜色大致上完后,再细致的将失误的地方修改过来.将细节不足的地方加强下细节部分等等.就是一个修图的过程.
电脑CG的话.(配合数位板~~)
1.构图.2.起草.3.完成铅笔稿.4.用透写台将铅笔稿转为线稿.5.用扫描仪或者数码相机将线稿传到电脑上.然后在电脑里修改线条.6.用软件上色.在电脑里面上色跟手绘不一样,电脑里面是先上浅色再上深色.7.然后加些效果啥啥的.基本就OK了
画手、眼睛、和衣服的皱褶需要怎么练习
画画需要多观察多练习~ 可以对着实物练习,也可以通过临摹漫画里的手.眼睛.褶皱来练习. 总之多画就熟练了.!
线条怎么放松?画得多了,熟悉了线条感就自然出来了,流畅富有变化的线条是熟练的成果~
在电脑上做画也是一样的,需要多熟悉练习~~
原稿多大.额.扫描大小可选吧.用数码相机拍摄的话也没问题的.做壁纸看你电脑分辨率啦.
需要哪些工具?
在电脑上做画的画,数位板一个, 制图软件一个或多个,我推荐comic studio和SAI还有PS(全称:Photoshop)
在PS里上颜色..请看前面的步骤.先浅后深..先上主色,然后加高光跟阴影.
采纳啦,想知道关于漫画的用具也尽可以追问,不过要采纳啦!
『陆』 浙江已往的遥感调查概况和成果
原浙江省地质矿产厅(浙江省地质矿产局)是浙江省最早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调查的部门,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就开始应用黑白航空照片解译来解决一些地层、岩性和构造问题。70年代末期,现代遥感技术引入我国不久,浙江省地质矿产局就抽调骨干,于1979年建立了浙江省地质矿产局遥感地质站(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浙省地质遥感中心),是全国较早设立遥感地质专业工作机构的省份之一。20多年来,浙江省遥感地质站以及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和生产单位先后开展了《太湖流域围湖造田遥感调查》(1981~1984年)、《上海经济区海岸带遥感综合调查》(1984~1988年)、《杭州、宁波城市遥感综合调查》(1988~1992年)等工作。此外还编制了浙江省1∶20万卫星影像解译地质图系、浙江省1∶25万遥感影像地图,并配合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方法研究。
在土地资源调查方面,由省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组织进行(1986~1996年),利用航片或正射影像图和1∶1万地形图为工作底图,采用求积仪或计算机量算系统进行面积量算,历时10年,已基本查清了全省各县(市、区)、乡(镇)、村、场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其分布状况;查清了全省各县(市、区)、乡(镇)、村、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权属和面积及其插花情况。此外,原浙江农业大学遥感所与绍兴市土地局曾利用TM影像图开展了1990~1996年绍兴市城镇用地扩展情况的调查工作。浙江大学大地科技开发公司与浙江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应用分别取自1996~1998年的9景TM数据对浙江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调查(1997~1999年),编制了《浙江省1∶25万水土流失现状图》。
在海洋遥感方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于1978年建立的遥感应用研究室,是我国主要从事海洋遥感数据接收、处理和海洋遥感应用基础研究的单位,20多年来,先后承担完成国家和省级项目近百项,其中海洋水色遥感和航天SAR海洋遥感应用研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亦有一定影响。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1978年在我国高校中率先建立遥感专业,在承担完成许多重要项目的同时,至今已为我国各遥感研究和应用机构培养了数百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现在他们已成为这些单位的骨干力量。
原浙江农业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在土壤、上地资源遥感调查、评价、规划,土壤和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水稻长势遥感监测与估产等方面开展了许多重要的工作。
综上可知,20多年来,浙江的遥感研究与应用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这些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遥感研究和应用机构及相关技术力量为我省开展国上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已完成的国土资源遥感调查工作对浙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比较系统的浙江省国土资源遥感调查工作至今尚未开展。另·方而,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浙江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等变化较快,各种人类活动对国土资源与环境的扰动和影响也日益加剧,先前的基础调查结果的现时性已受到严重制约,许多基础性图件必须得到更新。另一方面,由于受当时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条件影响,有些重要的基础资料,例如浙江大陆海岸线和岛屿岸线的长度、面积在500m2以上的岛屿数量、海岸滩涂面积、滩涂被围垦面积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基础数据,在各种报告中往往出入很大。
此外,在以往的遥感调查工作中,尚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①缺乏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国土资源与相关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等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而这方面的工作对制定浙江在新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②对遥感信息的提取主要采用图像的目视解译方法,并且未涉及深层次的GIS系统应用;③对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及镶嵌处理等新的遥感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比较薄弱。
利用遥感宏观、动态、综合、快速、多尺度、多时相的技术优势,辅以其他技术方法,对浙江省国土资源和环境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调查研究,在我省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是集多种现代高新技术手段为一体应用于我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工作的一次较全面尝试,标志着对浙江省国土资源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更新的开始。因此,它的实施与完成不仅将为浙江省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整治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新的重要基础资料,为城市化发展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积极有效的技术服务,而且将为发展“浙江数字国上”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柒』 伟大的祖国辉煌的成就
几十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不平凡的坎坷历程,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解放前的中国,贫穷落后,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任人宰割,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今,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科技发达,国家富强。
2008年,中国圆满实现了百年奥运梦想,托举它的是古老中国的巨变、中华民族的复兴,举办奥运会,这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共享奥运精神,弘扬人类文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事,也是展示辉煌成就,加强对外开放,促进自身发展的良好契机。
在科技方面,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航天事业飞速发展。2008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驶向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太空出仓行走任务,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度。
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见过爸爸小时候的黑白生活照片,那时家里非常穷,就连穿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不少人家都是在贫穷中度过的。听爸爸讲,那时候家里吃的全是粗粮咸菜,只能在过年时吃上白面。家里没有电灯、空调和电视,生活很单调。小孩们买不起玩具,只能玩自制的简陋玩具,晚上常常在煤油灯下读书写字,白天还要经常帮助大人割猪草,收粮食,干农活。可我们现在却大不相同了,家里住的是高层电梯楼房,穿名牌衣服,吃肯德基麦当劳,还可以上网查资料,一些同学的家里还买了小轿车。爸爸常说,这样的好事在他小时候想都不敢想,常常鼓励我要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
现在的农村也富裕起来,种庄稼早已经不再用牛,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住在乡下的爷爷家还盖起了新楼房,用上了空调,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这一切不仅仅是人们勤奋努力的结果,更要归功于党的富民惠民好政策。今年,国家适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捌』 国内期刊论文图是彩图还是黑白图
印刷问题,跟期刊的学术价值不相干,很多核心都是黑白版,有些普刊却用彩版,看各自的需要,比如美术类的期刊,大多数是彩版,期刊是否彩色,跟期刊的学术价值没有直接关系.
『玖』 5D2误操作拍成黑白片了。怎么还原成彩色的
八、九十年代喜欢搜频道、看电影的人可能都记得那时候看过几部彩色的片子。这些原本就只有黑白两色的电影,看起来并不像真正的”彩色“片,只是比那些普通的黑白片子稍微容易入眼一些。它们是怎么进行着色的?这项技术其实广受争议,我们来一探究竟。
最早的电影着色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初。这一过程毫无科技含量可言,其实就是制作人手工在电影拷贝上着色,然后拿到影剧院上映。直到1970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前工程师威尔逊·马克尔(Wilson Markle )发明了我们熟悉的计算机着色技术。一开始,他用这项技术给那些最初的登月照片上色,但很快他发现了它的商业价值,并在1983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马克尔的办法对技术水平要求颇高,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却简单而讲究。技术人员先将拷贝的电影副本输入到计算机里,然后计算机就会根据需要给场景中的每一件东西精确地上色。技术人员然后用调色板给每一个镜头的画面着色,调色板上的颜色有超过4000种明暗不同的变化。针对每个连续的画面,技术人员还必须对移动的像素重新上色。
这一过程并为实现完全的数字化,技术人员还必须斟酌每一镜头的特定物体的颜色。根据广播通讯博物馆的记载,有些东西可照常识着色(比如海是蓝色的),可是还有些东西就需要技术人员做一些考证了。摄制的照片和服装店通常能够帮助决定一件道具或是衣服到底是什么颜色。假如这些方法都不可行,那么技术人员可以自己酌情处理物体的颜色了。当然我们可以想象这一加工过程耗资不菲,制片人为此要为每分钟的电影多投入3000美元。
为什么演播室和版权方要不遗余力地制作彩色电影呢?理由很简单,他们可以以此给老电影注入新的生命力。观众厌倦了黑白片,却对彩色片子趋之若鹜。广播通讯博物1988年的一项报告显示,一部电影的着色成本是300,000美元左右,上映后可取得一般约500,000美元的收益。
不难理解制演播室为什么如此钟情彩色电影。给陈年老片掸掸土,投资就要翻倍,这样的小把戏什么公司会不愿意呢?但制片人可不会这样头脑发热,他们对电影精雕细琢、煞费苦心,当然很不情愿别人拿他们的成果指手画脚。
泰德·特纳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彩化黑白电影最有名的倡导者,特纳国际旗下有自己庞大的老电影库,他当然希望这一技术能成为他的摇钱树。
然而,特纳的这一地位并没让他受到导演们的青睐。1985年,当特纳宣布给《公民凯恩》着色时,尽管该剧导演奥森·威尔斯的健康每况愈下,但是在他去世前的几个星期嘱咐自己的一个朋友,”千万不能让特纳的手脏了我这部片子。”特纳最终也没有做成彩色的《公民凯恩》。
另外一些制片人的电影彩化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1988年,特纳国际将约翰·休斯顿五十年代的代表作 The Asphalt Jungle to La Cinq的版权卖给了法国的一家公司。当时休斯顿已于前一年去世,但是他身为演员的女儿Anjelica想到父亲的黑白经典电影将要被变成彩色时,惊恐不已。她起诉了这家法国公司,要求其彩色电影版本不得放映。
起初,休斯顿只在地方法院胜诉,但经过一连串的上诉,该案件最终到了法国最高法院。1991年,法院最终判定休斯顿胜诉,声明休斯顿和他的后人具有决定其电影艺术最终命运的”道德权“。(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抵制电影彩化,加里·格兰特1937年主演的喜剧Topper进过彩化后在1985年重新上映,他自己就是粉丝之一。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彩化黑白电影在好莱坞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观众不再痴迷于彩色的经典电影,况且彩化过程耗资不菲,没有强大稳定的后台支撑很难盈利。此后,彩色电影仍然偶尔再现荧屏,传奇影业(Legend Films)在1997年发布了电影It's a Wonderful Life的彩色DVD版,但是这一问题的争论到了八十年代已渐渐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