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小行星

成果小行星

发布时间:2021-06-21 05:58:45

A. 天文学家研究“四大金刚”的成果有哪些

2003年底至2004年末,哈勃太空望远镜首度拍摄到谷神星的外貌,发现它相当接近球形,并且表面具有的不同的反照率让它拥有了复杂的地形。

有天文学家甚至推测,谷神星具有冰质的幔及金属的核心。从近年测光的结果表明,智神星的自转轴倾角接近60度,这代表智神星上不同地区的日照长度有强烈的季节性。另外,天文学家仍未能就智神星的自转方向有一致的看法。

透过掩星及测光方法,使天文学家能间接推测智神星的形状。詹姆斯·L·希尔顿在1999年的研究中认为,婚神星的轨道在1839年有微小的改变。这种变动是由于身份尚未获得确认的小行星经过附近而应起的摄动,不可能是由其他天体撞击造成的。

对于灶神星,科学家有大量有力的样品可以研究,有200颗以上的HED陨石可以用于观察灶神星的地质历史和结构。灶神星被认为有以铁镍为主的金属核心,外面包覆着以橄榄石为主的地幔和岩石的地壳。但是,我们只是了解了“四大金刚”的一部分,更多的细节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研究。

灶神星

B. 人类发现了很多小行星,都是通过什么发现它们的

通过一些科学观察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结合起来发现的。

行星质量加起来大约是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根据一些科学研究证明可以了解到,位于火星和木星中间的地带,可能存在着数以万计的小行星。果不其然,人类通过相关的科学理论计算证明了这个假设的可能性,并且也发现了不少的小行星。根据前人的一些科学研究成果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好像每个小行星的存在以及他所在的独特位置,之间好像有一种微妙的联系,但是木星和火星就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好像与这种微妙的联系之间没有多大的关系。大多数人比较支持碰撞理论这一种说法,部分权威专家认为,实际上那颗被计算出来的行星的大小可能比火星要小,紧接着与大小都差不多处在同一起跑线的行星相碰撞,就产生了如今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情况。

以上就是小行星可能的成因以及一些发展的过程。

C. 人类研究小行星有多长时间

小行星(asteroid)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太阳系中大部分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称为小行星带。另外在海王星以外也分布有小行星,这片地带称为柯伊伯带(Kuiper Belt)。

中文名

小行星

外文名

minor planet;asteroid

含义

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最初发现

1801年1月,Giuseppe Piazzi

已发现

约70万颗小行星

学科

天文学、太阳系

历史沿革

猜测理论

1760年有人



猜测太阳系内的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字系列。按这个系列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空隙,这两颗行星之间也应该有一颗行星。18世纪末有许多人开始寻找这颗未被发现的行星。著名的提丢斯-波得定则就是其中一例。当时欧洲的天文学家们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性的科研项目,在哥达天文台的领导下全天被分为24个区,欧洲的天文学家们系统地在这24个区内搜索这颗被称为“幽灵”的行星。但这个项目没有任何成果。

最早发现

小行星的发现同提丢斯- 波得定则的提出有密切联系,根据该定则,在距太阳距离为2.8 天文单位处应有一颗行星,1801年元旦皮亚奇果真在该处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

1801年1月1日晚上,朱塞普·皮亚齐在西西里岛上巴勒莫的天文台内在金牛座里发现了一颗在星图上找不到的星。起初他认为这不会又是一颗彗星。但当它的运行轨道被测定后,却发现它不是彗星,而更像是一颗小型的行星。Piazzi称它为Ceres(刻瑞斯,谷类和耕作女神,是西西里岛的谷粒美人),又名谷神星。在随后的几年中同谷神星轨道相近的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相继被发现。天文照相术的引进和闪视比较仪的使用,使得小行星的的年发现率大增。皮亚齐本人并没有参加寻找“幽灵”的项目,但他听说了这个项目,他怀疑他找到了“幽灵”,因此他在此后数日内继续观察这颗星。他将他的发现报告给哥达天文台,但一开始他称他找到了一颗彗星。此后皮亚齐生病了,无法继续他的观察。而他的发现报告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哥达,此时那颗星已经向太阳方向运动,无法再被找到了。

到了十九世纪来已发现了几百颗.至今已发现了7000多颗小行星,这个数字仍以每年几百颗的速度增长。毫无疑问,必定还有成千上百的小行星由于太小而无法在地球上观察到。就现在已知的,有26颗小行星的直径大于200千米。对这些可见的小行星的观测数据已基本完成,就我们所知,大约99%的小行星的直径小于100千米。对那些直径在10到100千米之间的小行星的编录工作已完成了一半。但我们知道还有一些更小的,或许存在着近百万颗直径为1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所有小行星的质量之和比月球的质量还小

D. 把小行星带所有天体加起来有多大小行星带是怎么形成的

行星质量加起来大约是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某个和地球大小几乎一模一样,、未被人类命名的某个行星因为破碎而产生的这样的结果。对这种现象在学术界存在着这样的两种说法:拉伸结论,支持者普遍认为由于火星与木星往相反的方向运动最终导致将其撕碎产生了如今的这种现象。但是支持说法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第一种这种说法好像说服性不太能够令人信服。大多数人比较支持碰撞理论这一种说法,部分权威专家认为,实际上那颗被计算出来的行星的大小可能比火星要小,紧接着与大小都差不多处在同一起跑线的行星相碰撞,就产生了如今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情况。

E. 火星探测成果有哪些

火星也是一颗类似地球的行星,比地球小。它的半径是0.53倍的地球半径,质量是0.11倍的地球质量,密度为地球密度0.71倍。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687天,平均运行速度每秒24.11千米,离开我们约9000万千米,所以是地球的另一个近邻。火星和地球一样也自转,且速度和地球速度几乎相等,自转一周为24.6小时,因此火星上1天和地球上1天极相似。多少年来,火星一直是人类心目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行星。在火星是否有过生命存在,是科学家们不断猜测和争论的问题。

火星上确实存在着大气,虽然和地球相比,它的大气层很稀薄。但那里的气候一度比较暖和,有过水及河流。俗话说,水就是生命,因此现在还很难说火星上没有生命。在火星表面那些具有足够热量的地方,生命有可能延续下来。总之,我们对火星了解很少,猜测、争论还缺乏有力证据。发射自动航天器对火星进行探测,揭开火星奥秘是解决人们对它争论的唯一办法。

美、苏两国为探索火星,都作出了举世瞩目的努力。1971年5月30日,美国成功发射了“水手9”号探测器,并在同年的11月13日成为美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水手9”号探测器绕火星飞行时拍摄了7000张照片并做了大批光谱测量。这些照片证实火星表面呈现许多陨石坑,也发现若干火山。火山之一奥林匹斯山高为26000米,约为珠穆朗玛峰高度的3倍。科学家从这些高分辨率照片上还发现火星表面的一些地区,有一些类似四角金字塔的“建筑群”,在火星的南极地区专家们又发现几何构图十分方正的结构体,这不禁提出一个扣人心弦的问题:火星上是否有高级智慧生物生活过?有些研究火星照片的专家,提出这些结构体系人工建造的大胆设想;另有一部分研究人员面对火星照片上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群”,作出了非人工建造的结论。他们认为这些结构体都是自然形成的物体。科学家们对火星的奥秘,继续进行着猜测和争论。

1975年8月20日和9月9日,美国又先后发射了“海盗1”号和“海盗2”号自动探测飞船,并分别在1976年6月19日和8月7日进入了火星轨道。专门用于研究火星生命的这2个探测飞船的着陆舱则分别在同年7月20日和9月3日在火星表面实现了软着陆。着陆舱从火星表面向地球传送了它拍摄的火星图像;自动实验室化验了火星土壤。母船在火星轨道上对火星进行观测,绘制火星表面地形图。“海盗1”号探测器也拍摄到了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废墟”。在“金字塔城”东侧9千米处竟还发现了形状类似于人类的石质结构体以及奇特的黑色圈形构成体。

1971年5月19日,前苏联发射“火星2”号自动探测飞船,同年11月27日成为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紧接着,1971年5月28日,前苏联又发射“火星3”号探测飞船,其着陆舱从探测飞船本体分离后于12月2日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其后,前苏联又多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其中“火星5”号、“火星6”号和“火星7”号进入火星轨道后,拍摄了大量照片,获取了火星大气资料。

美国的一大批科学家对“水手9”号、“海盗1”号和“海盗2”号等探测飞船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和收集的土壤化验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后认为,在火星的两极有水,在其表面也有水;离表面0.8千米深处可能还有液态水。火星的水比人们曾估计的要多得多。探测到的信息还确定,在火星上发现了尘旋风,高达0.5~7英里,这说明太阳足以使火星大气变暖并显著地升温。

火星有两颗小卫星,火卫1和火卫2,它们是1877年首次被发现的。1971年“水手9”号探测飞船成功拍摄了火卫1的照片。“海盗”号探测飞船又分别从89千米和23千米距离外给火卫1和火卫2拍了照片。两颗卫星都像是患病的土豆,奇特的形状可能是由于他们被陨石轰击所造成的。火卫1直径22千米,距火星表面7570千米,它像被咬过一口,这个缺口就是斯蒂克尼火山口。火山口直径11千米,占据了半个火卫1。火卫2直径只有11千米,距火星表面20700千米。火卫1和火卫2外形都呈椭球形,长轴永远指向火星,为观察火星提供了极好的姿态。它们的轨道接近火星赤道,近似整圆。火卫1离火星这样近,绕火星1周只需要7小时39分钟。倘若站在火星上,就会看到这个“月亮”从西边升起,以4个半小时的时间迅速地飞越天空,其形状不断地变化着,在东边下山后6个半小时又匆匆从西边出现。火卫1和火卫2的引力很小,如果一个人在地球上能跳起15厘米高,则他在火卫1上能跳起244米高,而在火卫2上能跳457米高。

火卫1表面覆盖着一层粉末,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就是如此。火卫1的年龄、起源和物质以及岩石的特性将为揭开太古年代的秘密提供线索。因为它类似于碳质球粒状陨石类小行星。前苏联发射的“福波斯”号火卫1探测器,虽然通信中断,但在通信中断前也向地面发回一组火卫1照片。专家们从照片得知,火卫1表面的物体近似于一种含碳球陨石,且表面成分很不均匀,其矿物层中含水量比设想的要少。火卫1白天温度约27℃。

有的科学家认为,火卫1可以充当人类在火星上着陆的转运站,因此火卫1已经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有人猜测,除了月球以外,人类将要攀登的天体首先可能不是火星,而是火星的卫星火卫1或火卫2。

知识点

火星大气层

与地球相似,火星周围也笼罩着大气层。火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此外还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气。火星大气层与地球大气层都有氮存在,这是火星与地球最大的相似之处。 火星大气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气的百分之一,表面大气压500~700毫帕。火星大气温度垂直分布与地球不同:由表面至50千米高度。

F. 计算小行星的年龄,是通过收集到的粒子计算的吗

了解近地小行星(NEAs)的起源和时间演化是一个具有科学意义和实际重要性问题,因为它们对地球具有潜在的危险。然而这些neo是何时、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在一生中经历了什么仍然是个谜。包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在内的日本科学家,仔细研究了由“隼鸟号”宇宙飞船从小行星“伊川”上收集到的粒子。发现“伊川”的母体大约在46亿年前太阳系诞生时形成,并在大约15亿年前被另一颗小行星撞毁,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上。

G. NASA发现小行星存在“水”证据,有生命

在宇宙空间之中,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探索可以说时刻都在进行,关于生命的基础,多数的研究都是建立在“水”和“氧气”之上,不过到底存在水的行星在哪里,其实很难知道。根据美国宇航局最新报告显示,OSIRIS-REx探测器已经在小行星上发现了“水”证据,这意味着接下来可能会进行寻找存在生命的迹象,当然这算是首次进行小行星“水”的证据确认。


所以说就有研究人员假设,在8亿到10亿年前,可能“Bennu”是一颗直径达100千米的小行星,那样就足够支撑液态水的存在。当然还有部分行星科学家认为是属于较大天体“行星”撞击留下的碎片,这就回到了“母体”小行星的猜疑之上,所以这些都是一个未知数,如今在小行星Bennu上发现的“水”证据只能算是成果的开始阶段,谢谢大家阅读!

H. 宇宙有哪些小行星

智神星,是第三大的小行星,可能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不规则物体,即由于自身重力不足以将天体聚成球形。它由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于1802年3月28日发现,是继谷神星之后第二颗被发现的小行星。德国数学家高斯测量了智神星的轨道,发现周期与谷神星相近,约为4.6光年,但是轨道对黄道面的倾斜较大。它的直径约600千米。

义神星

平均直径119千米,由国外科学家亨克于1845年12月8日发现,是第五颗被发现的小行星。它的反照率甚高,其成分可能是镍、铁与硅酸镁及硅酸铁的混合物。通过测光发现它是逆向自转。

婚神星,处在火星跟木星的小行星带之间,它在数千万的小行星中体积排第四,直径240千米,也称3号小行星。由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哈丁发现。

婚神星是首颗被观测到掩星的小行星。1958年2月19日,在SAO112328前方经过。此后,又观测到了几次掩星,其成果由18位观测者于1979年12月11日共同完成。

灶神星,是第四颗被发现的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带质量最高的天体之一,灶神星的直径约为483千米。灶神星的表面光亮超过一般小行星的光亮,成为唯一一颗可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的小行星。灶神星的形状是扁圆球体,自转是小行星中较快的,方向是顺行。灶神星是被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发现的。他以罗马神话的家庭与壁炉的女神命名。自1807年发现灶神星之后,在长达37年的时间中,人们再未发现其他的小行星。

卡戎星,是1978年由华盛顿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詹姆士?克里斯蒂发现的。直至现在,它仍被看成是冥王星的一颗卫星。

它的轨道呈圆形,运行周期与冥王星自转周期相等。卡戎星直径超过1000千米,质量约为190亿吨。有专家推测,远古时冥王星与一颗庞大天体发生了碰撞,导致一大块碎片从中分离出来,最后形成了“卡戎”。

阿波菲斯,是最大直径约400米的近地小行星。最新的计算方法和最近的数据表明,阿波菲斯于2036年4月13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约为1/25万,在2029年4月13日距离地球表面29450千米,从而创造最接近地球的纪录。当然,这种纪录对地球而言是无害的。

阿波菲斯是埃及神话中的毁灭之神,以此命名也反映了其对于地球威胁之大。

赛德娜,是一颗外海王星天体,于2003年11月14日由天文学家布朗、特鲁希略和拉比诺维茨共同发现。赛德娜与太阳的距离为海王星与太阳之间距离的3倍。在赛德娜大部分的公转周期中,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任何已知的矮行星都要遥远。它的表面温度不会超过零下240摄氏度。

1898年8月13日由德国天文学家威特发现,被称为“胖香蕉”。爱神星是长33千米,厚度为13千米的迷你小行星。这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很大,它的光度每小时都在改变。观察测出这种变光有规则的周期是5小时15分。它在远日点时又会逃出火星的轨道外。由于它的运动非常特别,所以科学家迟迟没有发现它。

智神星

I. 清朝科学家王贞仪一生有什么成就让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

说到科学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这种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顶尖科学家。如果限定一下范围,只在中国呢?我们会想到古代的张衡、毕升,现代的钱学森、邓稼先。他们都是世界知名的大师,对科学事业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如果再缩小范围,中国古代的女科学家,又能想到谁呢?在中国古代重男轻女以及重道轻器的传统下,科学的发展和女性的社会地位都不能说是很好,女科学家可谓少之又少。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样一颗璀璨的沧海遗珠,她才智过人,研究丰富,但是却在国内鲜为人知,这个人就是王贞仪。


王贞仪进行科学研究的道路可以说是布满荆棘。在封建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深受礼教约束的社会,科学技术类的学说一直被认为是形而下者,人们都不愿意去研究。科学技术并不能让士子在科举中拔得头筹,所以大部分的学子也都不怎么重视。再加上,封建迷信荼毒已久,科学理论很难让人们信服,他人的不理解与讥讽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贞仪研究科学,就必须和这些封建迷信、封建伦理进行斗争。

事实果然如此,在她刚开始钻研天文学和做诗绘画的时候,一群封建卫道士跳了出来,嘲笑讥讽她。贞仪并没有退却,她据理力争,驳斥那些可笑的旁观者,坚持研究,为科学开辟道路。“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这是她坚定信念的表达。

她不屈不挠,坚定信念,面对着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她视若无物,在星空中,在科学中寻求着真知。不光进行研究,她还大胆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学习科学文化的机会这样不公平的事发声,呼吁社会对女性平等地位的认可。这充分表现出一个女性面对不公时的刚强,勇敢,能表现出王贞仪身上那种自强自爱而且自立的品格。

这样的王贞仪,哪怕是在婚后也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不停止她对科学研究的追求,但是天妒英才,仅仅二十九岁,这位奇女子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宇宙的宏观与微观角度相结合来理解“天圆地方”这个概念的人。不仅如此,她还成功研究出了日食、月食的原理,并写下了著作《月食解》。语言直白简练,更重要的是还有配图,一目了然。除了天文方面的《月食解》在数学方面还著有《西洋筹算增删》《象数窥余》《术算简存》等,数学研究也是成果颇丰。2000年2月8号,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这颗小行星命名为“wangzhenyi”,以纪念这位不朽的伟大科学家。

阅读全文

与成果小行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