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金岳霖成果

金岳霖成果

发布时间:2021-06-20 05:26:03

⑴ 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后,曾表示对金岳霖动心,梁思成如何作答

金岳霖

左右为难的林徽因听到丈夫对自己的此番表态,很是动容,选择斩断对于金岳霖的感情,与丈夫携手共度此生。

对于林徽因,应是先看到她做为一个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卓越贡献,然后才是她的美貌。至于所谓"绯闻"从客观角度看待事实,尊重事实,则是对林徽因本人最好的看待,最大的尊重了。

⑵ 金岳森为林徽因终身未娶,那林徽因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哲学家金岳霖对林徽因的“单恋”可谓家喻户晓,众多文章把金岳霖塑造成神话般的人,为爱不惜枯守一生。

“她是美国人,头发剪得很短,有点像男生头,个子高高,说话很响,一点不文雅也不好看,所以我不怎么喜欢她。”

虽然徐志摩不怎么喜欢秦丽莲,但秦丽莲与金岳霖感情甚笃,二人在北京共同生活了五年多。

一直到1931年,二人试婚无果,便劳燕分飞了。秦丽莲返回美国,之后再没来过中国。

金岳霖是通过徐志摩认识的林徽因,但徐志摩从前追求林徽因时的孟浪,金岳霖并不赞同。

金岳霖自始至终以理智驾驭着感情,他曾说徐志摩不自量,因为梁林两小无猜,两家又是世家,二人的结合非常好,也不容易。因此,金岳霖从不会做出失了分寸和原则的事,他欣赏林徽因,同时又和梁思成互为知己,他们三人的友谊,保持了一生。

⑶ 金岳霖这个人怎么样

金岳霖是一位乐观幽默、风流儒雅、用情至深的学者。

⑷ 欧阳中石的学术成就

他早年主修逻辑专业,曾从金岳霖等前辈学者问学,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加了国家“六·五”项目五卷本《中国逻辑史》的编写,担任隋唐至明部分。其他著作尚有《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先秦卷》(合著)、《逻辑》(主编)、《中国逻辑思想史教程》(合著)等。

⑸ 近代史作业 近代人物调查 金岳霖

金岳霖(1895.7.14-1984.10.19),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湖南长沙。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

金岳霖出生在一个清朝后期的洋务派官僚家庭,父亲是浙江人,在湖南做小官,知府级。从他后来到黑龙江穆河做了金矿局的总办来看,他的大,背后是有人的。后来因事被抓到圣彼得堡,以后回到了长沙。

金岳霖有六个哥,大哥,父亲教育他走的是传统的路,入学,乡试,会试,廷试,后来到了举人。父亲让他自立,他在外县做了家庭教师,不久死了。二哥却送到了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三呆送到黑龙江北岸的海兰泡。是要三哥学些技术性的东西南北。由此看,父亲是个十足的洋务派。四哥、五哥是母亲安排的,后来的成人之事金不是太清楚。

金岳霖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他创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这个哲学体系,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金岳霖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创建的哲学体系,为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为纪念金岳霖,经中国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和中国逻辑学会共同组织,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并从1990年设立金岳霖学术奖,主要奖励逻辑学和现代哲学方面的优秀成果,为我国逻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奖项,也是中国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奖项之一。

⑹ 丹飞的主要成就

出版
在各任上主持或参与打造了罗志祥《罗志祥猪式会社》,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南派三叔《盗墓笔记》,流潋紫《后宫——甄嬛传》,“知青文学之父”梁晓声教授《政协委员》,《廊桥遗梦》作者J.R.沃勒《高原上的探戈》,布克奖得主约翰·班维尔《海》,“史上最红小和尚”释戒嗔《戒嗔的白粥馆》,《参考消息》力荐杨白劳《世界历史有一套》等口碑文化产品,邀来金岳霖弟子、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钱币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学勤教授担任大型历史丛书《历史中国》总顾问,邀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刘兵教授担任科普丛书《简史》主编,邀来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曹文轩担任新概念作文丛书《文昙》主编,邀来《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担任MOOK《吹灯录》主编。个人署名主编/编选图书有《清华九十年美文选》、《很多爱:说出来已是泪流满面》等。
·经纪
经纪及促成《甄嬛传》、《婚姻扣》、《婚姻门》(《婚姻》)、《娶我为妻》、《房比天大》、《杀八方》、《草莽》、《荡寇》、《老少爷们拿起枪》、《爱神的黑白羽翼》、《84号公路》、《婆婆媳妇那些事》、《七年之痒》、《圈里圈套》等影视剧改编权。
·电影孵化
协助孵化《狼图腾》动画电影(初定《狮子王》第二导演罗伯·明可夫执导)、游戏、真人电视剧等全产业链资产包的包装设计,整体打包与第三方版权与投资合作;组织孵化李安与张艺谋纽约对谈主持人、纽约大学电影系前系主任崔明慧导演、教授得意门生、纽约版《恋爱的犀牛》导演温伟廉编剧、导演院线电影。
·微电影
微电影《婚前X行为》、《荷尔蒙在飞》、清华大学水利系招生微电影《爱这里》的出品人/策划人。
·作词作曲
《寻龙记》、《剑侠缘》、《男人歌》、《人在他乡》等大型网游、电视栏目主题歌作词人,曲、唱则由广州亚运会主题歌作曲人捞仔、中国游戏音乐第一人罗晓音、滚石实力歌手郁可唯等担纲。用直接开腔吟唱的方式作曲(“唱作”),作词作曲创作了《中国红》、《追梦在路上》、《锦瑟》、《海上花》、《迷路》、《一颗星亮在天边》、When I’m Old Enough等大量歌曲。
·专栏
在中文核心期刊《出版广角》及《书香两岸》、《出版营销》、搜狐娱乐、《搜狐电视周刊》等媒体开设《见好不收》等专栏或撰写封面文章。
媒体报道:
报纸
多次接受多种报纸文化版、社会版、读书版、出版营销版专访、报道。
电视
广东电视台于2009年、2014年(两部)三度摄制其个人纪录片《丹飞的穿行》(2008—2009年度中国纪录片十优作品)、《中国父亲》 (Le Père Chinois)(第四届欧洲电影节中国银幕(Les Ecrans de Chine)特别奖,与其他纪录片一起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获广东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娃娃》(2014年10月2日播出)。

⑺ 金岳霖在哲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主要成就
折叠哲学思想
知识论金岳霖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他创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这个哲学体系,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金岳霖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创建的哲学体系,为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于《知识论》,金岳霖曾经说过:"这本《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抗战期间,我在昆明时已经把它写完了。有一次空袭警报,我把稿子包好,跑到昆明北边的蛇山躲着,自己就席地坐在稿子上。警报解除后,我站起来就走。等到我记起时,返回去稿子已经没有了。这是几十万字的书,重写并不容易。可是,得重写。《知识论》是我花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本书!"
金岳霖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深入研究了逻辑哲学,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金先生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哲学这个学问也不例外,如果要精确化和系统化,也必须完善和发展逻辑工具。金岳霖本人的哲学就以细密的逻辑分析见长,他的著作具有精深分析和严密论证的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严谨学风。
哲学本体论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论道》是金岳霖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书中以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采用逻辑学书写形式,每一条都是一个逻辑命题,通过纯逻辑的推演建构出独特的本体论。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方法论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轻逻辑的中国文化圈中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书充分体现了金岳霖中西合璧的著述风格,他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最高概念"道"将"式"、"能"统括起来,成为他的哲学的"最上的概念","最高的境界"。书中大量采用无极、太极、理、势、体、用、几、数等中国传统哲学术语,并有意使用很多中国传统哲学命题,但赋予新解。
认识论
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知识论
金岳霖曾经说过:知识论是甚么似乎是一非常之容易回答的问题,它是以知识为对象而作理论的陈述底学问。它是学问,它有对象,有某某套的问题,对于每一套的问题,历来研究这门学问的人也有某某套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底综合成一理论的系统。它与别的学问底分别下节即提出讨论。知识论既以知识为对象,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知识究竟是甚么。
折叠著述要目
专著
1.《逻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35年,商务印书馆,1936年,1937年第2版;三联书店,1961年,1982年重印。
2.《论道》,商务印书馆,1940年,1985年重印。
3.《知识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
4.《罗素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论文
1.《唯物哲学与科学》,1926年6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第57期。
2.《自由意志与因果关系的关系》,1926年8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第59期。
3.《说变》,1926年10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第61期。
4.Prolegomena,1927年4月、6月发表于《哲学评论》1卷1-2期。
5.《论自相矛盾》,1927年8月发表于《哲学评论》1卷3期。
6.《同·等与经验》,1927年11月发表于《哲学评论》1卷5期。
7.《休谟知识论的批评(限于Treatise中的知识论)》,1928年8月发表于《哲学评论》2卷3期。
8.《外在关系(ExternalRelation)》,1928年12月发表于《哲学评论》2卷3期。
9.《知觉现象》,1930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3卷2期。
10.InternalandExternalRelations,1930年8月发表于《清华学报》6卷1期。
11.《A.E.I.O的直接推论》,1930年8月发表于《哲学评论》3卷3期。
12.《论事实》,1931年7月发表于《哲学评论》4卷1期。
13.《思想律与自相矛盾》,1932年1月发表于《清华学报》7卷1期。
14.《释必然》,1933年6月发表于《清华学报》8卷2期。
论道15.《彼此不相融的逻辑系统与概念实用主义》,1933年10月5日发表于大公报《世界思潮》副刊。
16.《范围的逻辑》,1933年11月发表于《哲学评论》5卷2期。
17.,1934年发表于TheMonist44卷。
18.《不相融的逻辑系统》,1934年4月发表于《清华学报》9卷2期。
1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载《中国哲学史·附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9月。
20.《关于真假的一个意见》,1935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6卷1期。
21.《论手术论》,1936年1月发表于《清华学报》11卷1期。
22.《道,式,能》,1936年9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1期。
23.《可能底现实》,1936年12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2期。
24.《现实底个体化》(部分),1937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3期。
25.《现实底个体化》(摘要),1937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3期。
26.TruthinTrueNovel,1937年发表于T'ienHsiaMonthly4卷4期。
27.OnPoliticalThought,1939年发表于T'ienHsiaMonthly4卷4期。
28.,1940年发表于TheJournalofPhilosophy37卷7期。
29.《论不同的逻辑》,1941年4月发表于《清华学报》13卷1期。
30.《势至原则》,1943年5月发表于《哲学评论》8卷1期。
31.《归纳总则与将来》,1943年7月发表于《哲学评论》8卷2期。
32.《自然》,1943年11月发表于《哲学评论》8卷4期。
33.《思想》,1944年5月、7月发表于《哲学评论》9卷1-2期。
34.ChinesePhilosophy,发表于SocialScienceinChina1980年第1期。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金岳霖学术思想评传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我的家兄张生辅先生说过,现在中国如有个哲学界的话,第一人是金岳霖先生。
现代著名思想史学者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①中国近50年思想方法上,真正能融会各种方法系统,另立一新的方法系统,在中国近日恐怕只有金岳霖先生一人了。②思想过于周密,理论过于深邃,而文字过于谨严,不善于用符号的人不能了解其学说思想,而善于运用符号的人既不多,故了解金先生的学说思想的人甚寥寥。
更新大师冯友兰:①金先生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烂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我认为,这几句话可以概括嵇康的风度。这几句话对于金先生的风度也完全可以适用。②我想象中的嵇康,和我记忆中的金先生,相互辉应。嵇康的风度是中国文化传统所说的'雅人深致'、'晋人风流'的具体表现。金先生是嵇康风度在现代的影子。
诗人徐志摩:金先生的嗜好是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耐心地拿在手里给分。他可以暂时不吃饭,但这头发丝粗得怪讨厌的,非给它劈开了不得舒服。
逻辑学家王浩(《金岳霖先生的道路》:金先生于1949年以前及以后追求了两个很不相同的理想。这两种理想在今天都值得推荐,值得追求。但我不以为一个人可以同时追求这样一对难于兼得的理想。
著名作家汪曾祺(《蒲桥集》):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
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殷海光(《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曾这样描述当年金岳霖对他的影响:"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忽然碰见业师金岳霖先生。真像浓雾里看见太阳!这对我一辈子在思想上的影响太具决定作用了。他不仅是一位教逻辑和英国经验论的教授,并且是一位道德感极强烈的知识分子。昆明七年教诲,严峻的论断,以及道德意识的呼唤,现在回想起来实在铸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论他本人,他是那么质实、谨严、和易、幽默、格调高,从来不拿恭维话送人情,在是非真妄之际一点也不含糊。
哲学家贺麟:(《《逻辑》》)国内惟一具新水准之逻辑教本。
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杨国荣:中国近代新实在论的另一重镇是金岳霖。但与冯友兰以人生哲学为目标构建新理学不同,金岳霖的注重点更多地指向认识论与方法论,其理论与新实在论有亲近的一面,也有与之相出入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金岳霖的理论建树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实证主义思潮的逻辑终结。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他随便得很,教授没有像他那么随便的,他有时候在讲坛上走来走去,这个不说了,有时候就坐在教桌上面对着大家,在那里讲课。他还有个特点,他不写字,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也带支粉笔,不过没什么用。
张申府: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
费正清(《自传》):(金岳霖)英语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能在音调、含义、表情等各方面分辨出英语中最细微的差别。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轶事
金岳霖与朋友
和朋友合影金岳霖一生是在朋友中度过的。他16岁(1911年)那年离开长沙到北平清华学堂读书。开始时他的六哥也在北平读书,对他常有关照。1913年夏,六哥因溺水而死。事实上,从这一年起,他"已经是独立于封建家庭的人了"。他差不多不回到长沙老家去,到上海去也只有一两次住在二哥家里。金岳霖又是一位终身未娶的哲学家。他"脱离了亲戚的生活",也没有自己的家庭,便完全"进入了朋友的生活"。他的朋友很多,有"好几套"。当然学界的朋友居多,如张奚若、胡适、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钱端升、陈岱孙、周培源、邓叔存、陶孟和……美国的费正清、英国的瑞洽慈……也有兴趣相投者,如梨园名角,斗蛐蛐的高手……抗战前,每到星期六下午,他的客厅里就满座高朋,高谈阔论,成为当时北平一处有名的沙龙。
金岳霖的幽默
金岳霖是一个很风趣和有幽默感的人,他一生中说过许多有趣的话,在西南联大时,有一次学生请他讲小说和哲学的关系,他讲完之后的结论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50年代北京大学请艾思奇讲演,批判形式逻辑,艾思奇讲完后,金岳霖就说,刚才艾先生的讲话完全符合形式逻辑。金岳霖28岁的时候说一段话,当时他在《晨报·副镌》上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优秀分子与今日社会》,是参加当时由蔡元培、胡适发起的关于"好人政府"的讨论的。金岳霖在这篇文章中说了这样一段话:"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当时金岳霖有一个看法,说是希望知识分子能成为"独立进款"的人,所谓"独立进款",简单说就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这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特别是在今天,对于从事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来说,做到"独立进款"的条件大体已具备了,因为他们要真有本事,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对于从事人文科学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学会的那点办报办刊办出版社的本事,就不能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想干就干,他们还得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工作,他们还很难成为"独立进款"的人,这实际才是当代文人的尴尬处境。但这和真正的"独立进款"还不是一回事,这一点文人不能糊涂,大家也不能糊涂。"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不说更远大的理想了,在今日,能实践金岳霖这个早年的愿望就很不容易。
金岳霖一生天真浪漫,率性而行,他总是按自己的志趣去生活,去做事,从不为名利所累。他不愿做行政工作,怕与人打交道。初到清华,创办哲学系,他做第一任系主任,不久冯友兰到了清华,他就立即请冯友兰做了系主任。解放初期,让他当清华文学院院长,他也基本上是无为而治。他身材高大,仪表端庄,有时西服革履,执手杖,戴墨镜,一副英国绅士派头;有时着运动衫,穿短裤,球鞋,举手抬足像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有时在西装外面套个中式长袍,戴个老八路的棉军帽……金岳霖又是一个乐观、幽默的人。冰心女士说,有幽默感的人,尤其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资料的人,总是开朗、乐观而豁达的人,使人愿意接近。她说金岳霖就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资料的人,他有"丰富的幽默感。她记得有一次金岳霖笑着对她说:"我这个人真是老了,我的记性坏到了'忘我'的地步!有一次我出门访友,到人家门口按了铃,这家的女工出来开门,问我'贵姓'。我忽然忘了我'贵姓'了。我说请你等一会儿,我去问我的司机同志我'贵姓',弄得那位女工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绅士养鸡
金岳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听说他眼疾怕光,长年戴着像网球运动员的一圈大檐儿帽子,连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眼镜,据传两边不一样,一边竟是黑的。
可爱的书呆子
金岳霖,"中国哲学第一人",一个泰斗级的人物。
泰斗也是个书呆子。他不爱做官,他有一名言:"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50年代初,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周培源要他出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金泰斗不想干,但周坚持,无奈,他只好到系主任办公室办公。可是他却不知道"公"是怎么办的,就恭恭敬敬地在办公室里待着,见没人找也没事,待了半天又跑回家看书去了。后来学校只好解除他的行政职务。
忘记了自己
金岳霖生前经常做一些有趣的事,他有时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姓"金"!
怀念林徽因
真正懂得爱情的是金岳霖,他对林徽因的痴恋才叫"三洲人士共惊闻"。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汪曾祺在他《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讲道: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知识论》的出版
金岳霖的《知识论》写了两遍,费时十余年,从完稿到正式出版又用了35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张岱年碰见金岳霖,问金的《知识论》可曾写好。金答曰:已经写好了,我写了这本书,我可以死矣。1983年,就在金岳霖去世前一年,商务印书馆终于出版了《知识论》,金岳霖在序中说:"《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是我花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它今天能够正式出版,我非常非常之高兴。"

⑻ 梅贻琦的个人成就

梅贻琦熟读史书,喜爱科学。初起研究电机工程,后转为专攻物理。曾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他的教育理论和主张,对中国三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中国著名的两所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都是和梅贻琦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他任清华大学校长的17年里,清华大学得到长足发展,全校设有文、理、工、法、农等5个学院26个系,在校师生2400多人。
梅贻琦自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orcesterPolytechnicInstitute)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不过,不要因此就以为清华大学的校长是好当的,情形恰恰相反,梅贻琦出任校长的时候,国内情势风雨飘摇,学潮起荡,尤以北大清华为甚。以清华来说,驱逐校长的运动可以说是此起彼伏,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清华的学生们都是拥护梅校长。梅贻琦为人重实干,时人称之为“寡言君子”,有一句话可以作为佐证,他说: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在他的领导下,清华大学才得以在十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
与胡适相比,梅贻琦显然没有“暴得大名”的胡适那么风光,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成功地出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据陈岱孙的说法,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人才的严格遴选和延聘,这是“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具体表现。这句话也常为时贤所征引;二是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具体的体现就是成功地建立了由教授会、评议会和校务会议组成的行政体制。不过,历史自有其可玩味之处,“诸君子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独有梅贻琦在身后赢得“翕然称之”、“胥无异词”。清华校史专家黄延复在“比较广泛的材料收集和研究的过程中,一直抱着‘苛求’的心理”,搜寻人们对梅贻琦的“异词”或“谤语”,但却迄无所获。这也证明了“翕然称之”、“胥无异词”所言不虚。 梅贻琦在长达47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许多极有参考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并以此指导其从事于教育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丰硕成果,这些经验和思想是值得我们后人加以吸收、总结、研究和珍藏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加以继承和借鉴。同时,他的令人称道的人格魅力与品德气质以及个人修养,都反映出近代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之间在人格方面有机、完美、和谐的融合与统一。
梅贻琦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从清华大学到西南联大,梅贻琦的教育思想是变化的,其在西南联大时期发表的《大学一解》中,体现了梅贻琦教育思想定型之后的核心观念。
梅贻琦首先提出了“通才教育”这一核心观念。这种“通才教育”并非西方“LiberalEcation”的简单搬移,而是一种以中国古代儒家“大学”教育思想为基础,博采近代中外大学教育思想的精粹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立性的思想体系。梅贻琦认为,大学阶段的直接培养目标应该是“通才”,不应该也不可能负担起直接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专才”的任务。这种任务应该由其他教育机构来承担。而大学应着眼于为学生们通向高深而做基本训练。
其次,梅贻琦针对当时教育部所提倡的“只重专才,不重通才;重实科不重文理”的教育方针指出,大学应该着眼于对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至少应该有知、情、志三个方面。在这篇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中,他还用了足够的篇幅论述教师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问题,梅贻琦认为,教师不单要能“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而且要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楷模。其中的一段话至今多为人们所征引:“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反观今日师生关系,直一奏技者与看客之关系耳,去从游之义不綦远哉!此则于大学之道,体认尚有未尽实践尚有不力之第二端也。”此即为著名的“从游论”。
最后,在《大学一解》中,梅贻琦着重论述了学术自由在大学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这也是他们那一代的教育家们的共识,1945年11月5日,梅贻琦在日记中写到:“对于学校时局则以为应追蔡孓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梅贻琦是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1931-1948)。他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他所提倡的“五育”中,即德、智、体、美、群。这是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蔡元培一样,梅贻琦也是把德育作为五育之首的。
重视师德
在德育中,梅贻琦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许多人对“大师”有片面的理解,仅看到学问的一面,而梅贻琦讲的“大师”则是学问道德都好的楷模。他说:老师不但要“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而且要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榜样。为此,他提出了“从游”这一生动的比喻,以老师为大鱼,学生为小鱼。认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以教师的高尚品行来自然地引导学生,达到“不为而成”,是很高明的教育方法。
在德育中,梅贻琦强调人格与爱国。他对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说:“诸君在国外的时候,不要忘记祖国;在新奇的社会里,不要忘掉自己;在求学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务要保持科学态度,研求真理。”
重视体育
清华大学一向重视体育,并把体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与梅贻琦的倡导很有关系,他认为这是学生“养成高尚人格的最好方法”。梅贻琦说高尚人格具体体现在“团体精神”、“急功好义”、“遵守纪律”上,要借团体的运动“去练习舍己从人,因公忘私的习惯”。并在学籍管理上明确规定“体育不及格,不得毕业”。这些十分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1928年,梅贻琦还是教务长的时候,就曾明确告诉学生:“须知体育之目标,不单是造就几个跑多快,跳多高,臂腿多粗的选手,不单是要得若干银盾、锦标,除此之外,也许可以说在此之上,还有发展全人格的一个目标”。后来有人提出,要想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团结合作”的精神,就应该在德育、智育、体育之外再加一个“群育”。对于这种提法,梅贻琦显然不大同意。1934年,已经担任校长的梅贻琦对自己的学生说:今天我们提倡体育,不仅是为了锻炼个人的身体,更是为了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要借团体项目,去练习“舍己从人,因公忘私”的习惯。他还说:体育比赛的目的不在于能不能取胜,而在于是不是各尽其能,使本队团结合作的精神得到有效表现。在体育比赛中,“胜固大佳,败亦无愧。”假如在比赛之前,有人因为没有取胜的可能就放弃比赛,那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忘记了在团体中应尽的任务。
群育
群育则是梅贻琦德育观中有特色的部分,这源于他对人类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他说:“文明人类之生活,不外两大方面:曰己,曰群。而教育的最大目的,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进以相位相育,相方相苞,此则地无中外,时无古今,无往而不可通也。他的“身教重于言教”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名言深为世人推崇。梅贻琦对清华大学的成长贡献巨大,受到所有清华人的崇敬。 梅贻琦生于天津。其父中过秀才,后沦为盐店职员,甚而失业,家境亦每况愈下,“除去几间旧房庇身以外,够得上是准无产阶级了。”但梅贻琦的父亲始终没有放弃对子女的教育。梅贻琦自幼熟读经史,且善背诵。他的同仁回忆说,有一次梅贻琦表示,“假如我们之中有谁背诵任何中国古经传有错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
梅贻琦后来成为天津南开学堂的第一班学生,是张伯苓的得意门生,也是首批清华招考的留美公费生。当时人们留美都选的是中国人熟知的学校,比如徐君陶选麻省理工,梅贻琦却单独去到了东部的伍斯特理工学院。梅贻琦曾撰文总结自己的留学观,他告诫行将赴美的学生,“诸君在美的这几年,亦正是世界上经受巨大变化的时期,将来有许多组织或要沿革,有许多学说或要变更。我们应保持科学家的态度,不存先见,不存意气,安安静静地去研究,才是正当的办法,才可以免除将来冒险的试验,无谓的牺牲。”
留学欧美的经历影响了梅贻琦。他甚至于全盘接纳希腊人崇尚体育的精神。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很瞧不起体育,一度把体育课的学时和任课教师砍去一半,把享有声誉的马约翰教授降格为“主任训练员”。梅贻琦到任后,则给予他和其他系科教师同等的职称和待遇。二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把清华发展为“体育大校”。这种注重体育的校风一直延续到西南联大。 “对知识分子心态了解之深,当时少有如他的人。”梅贻琦在礼聘教师方面,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教务长时,他实际主持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院务。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先生,他和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即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特别是陈寅恪与赵元任,“一直保持着诚挚的友谊”。王国维1927年夏在颐和园自杀,也是梅贻琦亲自去园内收殓并料理后事的。
延揽人才的诚意在华罗庚身上得到极好的体现,华罗庚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人,先做小学教员,后为店员,被破格召进清华大学加以培养;又破格从一位系资料员转升为助教,而且被允许修习大学课程;破格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去“访问研究”;最后又破格未经讲师、副教授阶段而被聘为教授,上述过程大多是在梅贻琦的亲自过问下实现的。
梅贻琦特别鼓励中西学术交流,积极支持教师出国讲学与在国外发表论文。
他实行休假制度——教授工作一定年限后,就可以休假一年,可赴欧美研究,学校开支一半薪水,还给予往返路费。这个传统在西南联大时结出硕果:西南联大的教师名士如云,共开出1600门课程,且各人学术及兴趣爱好迥异,互为印证。冯友兰在西南联大教书,留有长髯,身穿长袍,颇有道家气象。一次他去授课,路遇金岳霖,金岳霖问:“芝生,到什么境界了?”冯答:“到了天地境界了。”两人大笑,擦身而过,各自去上课了。
学术自由与独立思考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蔚然成风,且大大滋养了学生。

⑼ 金岳霖故居的人物介绍

金岳霖(1895-1984),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金岳霖在清华堂毕业后去美国留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去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游学。1926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金岳霖于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于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从1956年开始任中科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金岳霖写于1937年的《逻辑》和20世纪60年代主编的《形式逻辑》,对我国逻辑科学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贡献。他吸收西方哲学成果,结合中国哲学特点所著的《论道》和《知识论》,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有人说,金岳霖先生“是20世纪以来我国四个著名的现代哲学体系的创立者之一”。这四个现代哲学体系是指:熊十力的“新唯识论”,金岳霖的“新实在论”,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儒学”。
在金岳霖八十八岁生日的时候,与其同庚的冯友兰先生送了一副寿联——“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论高白马,道超青年”。既表达了二位老人期望二十年后再聚首的愿望,又充分肯定了金岳霖先生的学术成就,称赞金岳霖的哲学造诣在方法论上胜过以“白马非马”论题展示辩才的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在本体论上超过道家创始人老子。“论高白马,道超青年”当非溢美之词。
金岳霖先生曾将自己与冯友兰作过比较。认为冯先生的长处是能把很复杂的事情说得很简单,而自己的长处是能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很复杂。
就是这样一位大哲学家,在“全民学哲学”的年代却也鲜为人知。散木在《再说金岳霖》一文中写道:“金岳霖的专攻,今天非专业的人是很少有兴趣了。曾经有人说:金岳霖的学问,‘思想过于周密,理论过于深邃,文字过于严谨,不善于运用符号的人不能了解其学说思想,而善于运用符号的人既不多,故了解金先生学说思想的人甚寥寥。’”
人们感兴趣的是关于金岳霖的趣闻和逸事。比如:金岳霖与众不同的装束。徐志摩当年曾描写过金岳霖与一位名叫丽琳的西方女子“初到北京时的妙相”:“老金他簇着一头乱发,板着一张五天不洗的丑脸,穿着比俄国叫花子更褴褛的洋装,蹩着一双脚;丽琳小姐更好了,头发比他的矗得还高,脑子比他的更黑,穿着一件大得不可开交的古货杏花黄缎的老羊皮袍,那是老金的祖老太爷的,拖着一双破烂得像烂香蕉皮的皮鞋……虽则那时还在清早,但他们的那怪相至少不能逃过北京城里官僚治下的势利狗子们的愤怒和注意。黄的白的黑的乃至于杂色的一群狗哄起来结成一大队跟在他们背后直嗥,意思是说叫花子我们也见过,却没见过你们那不中不西的破样子,我们为维持人道尊严与街道治安起见,不得不提高了嗓子对你们表示我们极端的鄙视与厌恶!在这群狗的背后,跟着一大群的野孩子,哲学家尽走,狗尽叫,孩子们尽拍手!”
显然,诗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对哲人的装束进行渲染和调侃。但是,金岳霖先生不修边幅大概是真实的。再比如:金岳霖超凡脱俗的恋情。金岳霖终身不娶的原因是“明恋”林徽因,而又求之不得。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曾坦言:“最爱林徽因的人,其实是金岳霖。”金岳霖曾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写过一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是否可以理解为“梁上君子”偷走了我的“林下美人”。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北总布胡同24号居住期间,金岳霖一直住在后院,每天都准时参加“太太客厅”的茶会,并为林徽因诵读报章书籍,品味林徽因“那天马行空般的灵感中所迸发出来的精辟警语”。“金岳霖,也一定是在这里臻于他‘蓦然回首’的三昧境界的”。
在1955年4月2日林徽因追悼会上,金岳霖和邓以蜇联名题写的挽联格外引人注目:“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据说,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经常探访林徽因的墓地。还有一次,金岳霖突然把所有的老朋友请到北京饭店聚餐。席间,金岳霖站起来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在场所有的人为之动容。
又比如:金岳霖努力追赶时代步伐却又跟不上的尴尬。解放后,金岳霖自察是“基本上没有拥护旧世界的要求,也没有打破旧世界的要求”的哲人,是带着负罪感进入新社会的。因此,在政治运动中他“愿以工农齐步伐”,严格而真诚地自我批判和批判别人;为了接触生活、观察生活,年已古稀的他坐在平板三轮车上逛王府井大街;他也曾回忆《解放后让我坐办公室办公,可坐了整个上午而“公”不来》。《再说金岳霖》中有一段叙述:“逻辑学家金岳霖的故事,最为人所心仪的,是解放后有一次艾思奇到北大演讲批判形式逻辑,说那是伪科学,讲完之后金先生带头鼓掌。当时艾思奇正想用逻辑分析金先生的举动,不想金先生接着说:‘艾先生讲得好,因为他的话句句都符合形式逻辑。’”金岳霖研究学术是自觉的,而维护学术尊严却是不自觉的。
有人认为,“作为学者,金岳霖首先是一个非常到位的哲学家”;金岳霖自己认为,“世界上似乎有很多哲学动物,我自己就是一个”。如果说常人把哲学视为工具的话,那么,金岳霖则把哲学视为生命。前者突出为我所用,后者强调为之献身。于是,我想到了陈寅恪先生的一首《荔枝七绝》:
浮瓜沉李俗能谙,谁赏罗襦玉内含。 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
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21年,到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听课;
1926-1929年,清华聘请金岳霖讲授逻辑学。秋,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36年,《逻辑》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列入“大学丛书”出版;
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金岳霖任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兼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
1940年,《论道》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获最佳学术著作评选二等奖;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50年,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6所大学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金岳霖任系主任;
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金岳霖任学部委员。9月底,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逻辑研究组组长;
1965年,《罗素哲学批判》一书完稿;
197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金岳霖同志从事哲学、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五十六周年庆祝会”;
1983年,《知识论》一书时隔40余年,终于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1984年10月19日,金岳霖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90岁。 金岳霖, 1936年,作《逻辑》一书,并由商务印书馆列入“大学丛书”出版;
1940年,作《论道》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获最佳学术著作评选二等奖;
1965年,《罗素哲学批判》一书完稿;
1983年,《知识论》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张申府先生曾经提出:“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王浩、冯契、沈有鼎、殷海光等著名学者皆出于金岳霖门下。
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其中《论道》,其原创性思想之丰富,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罕见其匹,被贺麟称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著作”。
而《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关于《知识论》,金岳霖曾经说过:这本《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抗战期间,我在昆明时已经把它写完了。有一次空袭警报,我把稿子包好,跑到昆明北边的蛇山躲着,自己就席地坐在稿子上。警报解除后,我站起来就走。等到我记起时,返回去稿子已经没有了。这是几十万字的书,重写并不容易。可是,得重写。《知识论》是我花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本书!

⑽ 胡适的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1、学术成就

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其次,胡适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为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所做出的努力。

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自胡适开创之后,又有一批哲学家如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和冯契等人不断的在哲学思想上的精进,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征程,而且显示了胡适在中国传统哲学现代的转换中所作的开创之功。

2、文学成就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其后陈独秀高张“文学革命”大旗,由此二人成为文学革命的领军人物。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

3、教育成就

胡适曾执教高校,高徒中包括牟宗三、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 其中顾颉刚还表示他的整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水浒传考证》一文看来的。

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帮助梁实秋完成了日后号称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陈之藩与胡适为忘年之交,赴美留学得到胡适赞助。致胡适信件收入《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季羡林虽不是胡适的学生,但归国初期也受到胡适提拔。

(10)金岳霖成果扩展阅读

胡适的思想主张:

1、实验主义

胡适师从美国"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实验主义的精神,很有建设性。

2、自由主义

对于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易去否定或肯定,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的正确。胡适要告诫的容忍异己的声音,自由的前提是容忍,这样社会才会真正的自由。

3、大同主义

胡适认为,法律应该对任何人都有约束的。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

4、乐观主义

胡适不提倡东方的圣人那种无为。人生在于奋斗,即使在潦倒的窘境,也要对前途有起码的乐观和自信。一步一步都可以踌躇满志,把每种进步都看成是巨大的希望,这正是胡适对于人生的乐观。

阅读全文

与金岳霖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