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脑研究成果

脑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1-06-20 04:27:51

A. 全脑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

从20世纪下半叶起,科学家凭借一系列先进的科技手段,深入大脑内部,乃至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来了解大脑,认识大脑,加之大批生物学、生理学、人类学、心理学、微电子学等研究人员的加盟和对各类研究成果的应用,更使脑科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美国赫曼提出“全脑四分模型学说”
2、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3、美国罗杰思佩里教授左右脑分工理论
4、中国脑心理学家郭涛提出“潜脑”理论
1、“全脑四分模型学说”
著名的全脑技术创始人奈德·赫曼(Nedhenmann)提出四大象限全脑模型学说(见图),用一个小棋盘比喻四大象限全脑模型。第一象限:直觉的,整体的,融会贯通的,解释推理的
第二象限:逻辑性强的,好分析的,重事实的,强调量化的
第三象限:有条理的,循序渐进的,重规划的,重细节的
第四象限:善交际的,重感觉的,重运动感受的,情绪主导的
通过这个类比可以感到大脑及边缘系统各个思维部位是如何组成思维网络,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要下活这盘棋,就得动用四副棋盘上的所有棋子,注意四大象限之间相互关系。这是我们进行全脑教育的生理学、脑科学的依据。全脑教育重视脑的各个功能区分工,又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全脑协调发展,使人的全面素质和谐提高。
2、全脑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结构的理论。该理论自1983年提出以来,在美国和世界其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立生了深远影响。Gardner重新定义智力的概念,他认为智力应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同时,他进一步指出人类智能至少有八种智能:
全脑多元智能 MIntellingences
1、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2、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3、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 telligence)
4、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nece)
5、肢体-运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7、内省智能(intarpersonal intelligence)
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3、左右脑分工理论
加州理工学院的罗杰思佩里博士在分割大脑的实验中发现,人类的大脑由大脑纵裂分成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两半球经胼胝体,即连接两半球的横向神经纤维相连。大脑的奇妙之处在于两半球分工不同。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荣获1981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这两个半球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在进行思考,左脑是抽象脑,学术脑,偏向用语言、逻辑性数学、文学、推理、分析进行思考;右脑是艺术脑、创造脑,以图像音乐、韵律、情感、想象、创造进行思考,并以每秒10亿位元的速度彼此交流。
4、潜脑学说
2006年潜脑这一概念最早由中华青少儿全脑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脑心理学家郭涛首创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人体大脑中,除左右半脑之外的脑组织部分,包括:小脑、中脑、脑桥、延髓、间脑(背侧丘脑或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它们统称潜脑。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和计算,右脑负责形象思维和艺术,而潜脑负责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融合升华,蕴藏人脑94%的总潜能。
总的来说,一般人的大脑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能力相当于脑总潜力的10%左右。其中左脑占了约3%,右脑约3%,潜脑开发4%。
大脑中90%的能力处在沉睡中,人类的传统应试教育,重点开发左半脑;一些音乐、舞蹈、绘画的培训机构重点开发右脑,但对于潜脑的开发,中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掌握潜脑教学机理的教育机构凤毛麟角,而潜脑的开发,可以大大提高脑学习效率,并对左右脑能力提升,起到卓越的成效。通过中华青少儿全脑促进会研究表明,通过潜脑课程训练后,潜脑能力可以从4%,开发至原来的两倍至三倍,即8%-12%。左脑、右脑的开发程度大幅度提升,由6%提升至10%,全脑开发达到14%-22%,脑能力提高到原来的2-3倍。

B. 哪里可以找到关于大脑研究的最新成果

网上无所不有
自己留心搜吧

C. 脑科学研究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脑科学狭抄义上指神经科学,是为了了解神经系统内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细胞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过程在中枢功能控制系统内的整合作用而进行的研究。广义上,脑科学是指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等。
1、基础神经科学:侧重基础理论
– 神经生物学:研究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细胞水平上、神经网络或回路水平上乃至系统和整体水平上阐明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基本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脑)
由六个研究分支:分子神经生物学(化学物质)、细胞神经生物学(细胞、亚细胞)、系统神经生物学、行为神经生物学(学习记忆、情感、睡眠、觉醒等)、发育神经生物学、比较神经生物学
– 计算神经科学:应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方法来研究脑功能的学科。(创造脑)
2、临床神经科学:侧重医学临床应用
研究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及其诊断、治疗方法、技术等(保护脑)

D. 有什么权威性的关于大脑的研究书籍或者是研究成果

没有特别权威,只有相对权威。省市级书店里均有好书,书好不好,关健在各人的悟性,读书到精华时,悟性高,天份足,就出成果。历史上,老师考试不过关,学生中状元的情况多,写书在叹息自已书没有份量,看书人看出门道,搞出成果的多。所以,书到精华,悟性是关健。

E. 爱因斯坦的大脑被研究了25年,科学家到底得到了什么结论

为了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不缺乏智商,受过良好教育,并且足够努力的人,他们的成就比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差得多?经过反复统计,科学界普遍有两种看法:一种解释是,智商或解决问题中显示出的智慧和真正的智慧并非完全线性相关。另一个解释是,天才的大脑与我们普通人的大脑明显不同,也就是说,它们是天生的。

直到1980年,哈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担心自己一生中无法完成爱因斯坦大脑研究的艰巨任务,因此他决定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参与这项研究。每个人都拿起高火柴火,许多人参加了。人们不仅容易产生结果,而且他们也有不同的意见。 199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发现,爱因斯坦大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多于数学。有许多具有物理功能的神经元细胞。然而,医学上的共识是神经元细胞在人类思维中起主要作用,而角质形成细胞仅起辅助作用。因此,这一发现被医学界所鄙视。后来,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埃斯坦的脑洞很大,也就是说,他的颅骨和大脑上部空间更大。尽管在开玩笑时,我们总是说脑孔是敞开的,但每个人都知道,脑孔实际上不一定与智力有关。

F. 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

(1)研究成果一告诉我们:切除大脑的小白鼠其脑干的功能仍然正常;植物人没有了意识、感觉和运动,只有心跳和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可判断是大脑损伤了.
(2)研究成果而告诉我们:切除小脑的小白鼠动作变得不协调,身体不能维持平衡,这与人的舞蹈症患者具有相同的症状,因此可以判断舞蹈症患者损伤的是小脑.
(3)研究成果三告诉我们: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这说明脑干中有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因此我们在运动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因为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即后脑部位.
(4)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位于头部,在运动中,头部的防护是关键,可以采取戴头盔的方法来保护头部.
故答案为:(1)大脑
(2)小脑
(3)脑干位于后脑
(4)带头盔

G. 请问脑功能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近来在脑研究方面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并归结为五个原理。

1、发放原理阐述丘脑、样脑的功能和意识的产生机制。丘脑合成发放丘觉,样脑交换产出样本,丘觉自由发放或被样本点亮发放产生意识。
2、分立原理阐述脑的分立功能和意识分立机制。根据脑的核团或功能区功能分立的特点,对各个功能系统进行了划分。第一,意识、心理功能并不是脑来完成的,而是由脑的核团或功能区来完成的,脑的不同核团或功能区都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第二,不同的丘脑核团与不同的样脑核团或功能区有着更为密切的功能联系,相互联结形成功能系统,每个功能系统都能独立工作交换产出样本点亮丘觉产生多个独立意识。
3、互动原理阐述各个功能系统的动态互动功能和心理的产生机制。每个功能系统能够各自独立产出样本点亮丘觉产生相对独立的意识,各个样本、意识以及各个功能系统各自独立发挥互动作用产生各种心理活动。
4、交换原理阐述各层次神经结构的功能和样本的产出机制。各层次的神经结构包括神经元、核团(功能区)、脑等不同层次的神经结构。交换是样脑各层次结构的普遍功能,样脑通过多波次的交换产出各种样本,点亮丘觉产生对事物多个方面的意识。
5、联结原理阐述样本的形成机制。样本是一切意识、心理活动的基本构件。样本、点亮路径、功能系统都是通过联结形成的。神经元群各遗传信息之间通过联结形成样本,样本与丘觉通过联结形成点亮路径,丘脑核团与相关的样脑功能区或核团通过联结形成功能系统。

可参考:http://hi..com/%C7%F0%BE%F5/blog

H.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近年来,世界各国脑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及时了解这些新的内研究成果,更好地容利用这些研究成果为幼儿教育服务,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的需要。这次国际研讨会,我们邀请了在脑科学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三位专家为我们作了大会报告。这些专题报告向我们展示了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脑科学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对指导我们以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依据,科学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并通过动手促进儿童大脑的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I.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

.
海院中文的吧= =! 好心人给个你。应该可以的时间,作者什么的都满足的吧,呵呵

左右大脑半球不对称性问题(2009-08-28 11:12:10)
转载标签:杂谈 分类:Asclepios简报
2007年12月26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陈霖领导的关于人类左右大脑半球不对称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为突出每期特别有意义的论文而设的“In This Issue”(“本期中”)的专栏所介绍。

左右大脑半球不对称性问题是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已有上百年研究历史的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一个关于人脑认知功能的基本问题,然而究竟左、右大脑半球功能的差别是什么仍然是当前认知科学领域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研究左右大脑半球不对称性的科学目标就在于发现一种基本的功能划分,揭示大脑两半球差别的根本机制,从而对左右大脑半球不对称性的大量实验现象给与统一的科学描述。这样的问题本质上涉及到我们的大脑究竟是如何工作的更为普遍的问题。对于视知觉而言,我们要揭示大脑两半球视觉相关的差别的基本功能划分,必须首先回答视知觉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视知觉过程处理的基本单元是什么?”或者说,“ 视知觉过程是从哪里开始的?”。陈霖领导的认知科学和脑成像团队就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大范围首先”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向半个世纪以来近代知觉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部首先”的理论路线提出挑战,强调知觉过程是由大范围拓扑不变性质开始的,以大范围拓扑不变性质为基础的各级几何不变性质才是图形知觉的基本表达单元。这样的视知觉拓扑结构和功能层次的系统理论,为左右大脑半球不对称性的研究,特别是为 “大范围”和“局部”的科学定义,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系统的理论框架。

陈霖、王波等人把“大范围首先”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应用到左右大脑半球不对称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右利手人的大脑左半球对大范围拓扑性质的知觉占优势。一系列实验把各种拓扑不变性质(包括:洞的个数、内外关系等)和各种不同的局部几何性质(包括:朝向、距离、面积大小、对称性、平行性、直线性等)进行了广泛比较,对照排除各种可能的局部性质的解释,得到大脑左半球对大范围拓扑性质的知觉占优势的普遍结论。他们进一步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发现:拓扑性质分辨的任务产生大脑左半球颞叶的兴奋,提示了拓扑性质知觉的脑机制,强有力地支持了行为实验的结果。这一“左半球拓扑性质知觉占优势、右半球局部几何性质知觉占优势"的一致、清晰的结论,对目前在视觉大脑不对称性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争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决。

《美国科学院院刊》的审稿者评论说:“这(指左右大脑半球不对称性)是一个被广泛地观察了很多年(数十年)的既重要又混乱的研究领域”;“Chen和他的群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通过用在几乎所有的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拓扑性质来重新定义大范围的整体,能够即便不是完全地、也是充分地澄清了这样的混乱”;“总之,这是一件漂亮的工作,是一个杰出的例子:收敛一致的实验能澄清一个重要问题的棘手的研究领域”。

阅读全文

与脑研究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