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职位分析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职位分析的内容
1.基本信息 包含这个职位的名称、任职者的名字,是不是从属于一个小的部门,任职人的主管的名称,以及任职人和主管人的签字。 2.设立岗位的目的 这个岗位为什么存在,如果不设立这个岗位会有什么后果。 3.工作职责和内容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按照职责的轻重程度列出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每项职责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列出工作的具体活动,发生的频率,以及它所占总工作量的比重。 在收集与分析信息的时候,可以询问现在的任职者,他从事了哪些和本职无关的工作,或者他认为他从事的这些工作应该由哪个部门去做,就可以区分出他的、别人的和他还没有做的工作。 4.职位的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包括:职位的上级主管是谁,职位名称是什么,跟他平行的是谁,他的下属是哪些职位以及有多少人,以他为中心,把各相关职位画出来。 5.职位的权力与责任 (1)财务权:资金审批额度和范围。 (2)计划权:做哪些计划及做计划的周期。 (3)决策权:任职者独立做出决策的权利有哪些。 (4)建议权:是对公司政策的建议权,还是对某项战略以及流程计划的建议权。 (5)管理权:要管理多少人,管理什么样的下属,下属中有没有管理者,有没有技术人员,这些管理者是中级管理者,还是高级管理者。 (6)自我管理权:工作安排是以自我为主,还是以别人为主。 (7)经济责任:要承担哪些经济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等。 (8)在企业声誉方面和内部组织方面的权力和责任:比如他的工作失误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 6.与工作关联的信息 就是这个职位在企业的内部和企业外部,包括与政府机构、供应商、客户之间发生怎么样的沟通关系,沟通的频率沟通的方式是什么样的,是谈判沟通还是日常信息的交流。 7.职位的任职资格 (1)从业者的学历和专业要求。 (2)工作经验。 (3)专业资格要求。 (4)专业知识方面要求。 (5)职位所需要的技能: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写作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空间想象能力、创意能力等等。 (6)个性要求:这一项是选择性的。还有其他方面,如这个职位要求的最佳年龄段、身体状况、身高等等,也可以在其它要求里做注明。 (7)与岗位培训有关的内容,也有的在培训需求中体现。 8.职位的工作条件 如职位的体力消耗程度,压力、耐力、精神紧张程度等。是不是需要经常出差,出差的频率;这个工作是不是有毒、有害,有没有污染等等。还有用电、爆炸、火警等安全性方面也要写明。有的还要对经济和政治上的危险进行列举。 9.职位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 比如从事工作需要机床、计算机、扫描仪等等。 10.劳动强度和工作饱满的程度 比如说工作姿势,是坐着还是站着,有没有弯腰等等。对耐力、气力、坚持力、控制力、调整力的要求。是否要执行倒班制度,实行弹性的工作时间还是固定的工作时间,还是综合的计时制等等。 工作饱满程度是指是否要经常超负荷工作,要不要经常加班,还是刚刚达到饱满程度,或是半负荷,甚至说超低负荷。可以听一听任职者的建议,从而确定人员编制。 11.工作特点 一是工作的独立性程度。有的工作独立性很强,需要自己做决策,不需要参考上一级的指示或意见。而有的工作需要遵从上级的指示,不能擅自做主。 二是复杂性。要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还是只需要找出办法。需要创造性还是不能有创造性。 12.职业发展的道路 这个职位可以晋升到哪些职位,可以转换到哪些职位,以及哪些职位可以转换到这个职位,这些有助于未来做职业发展规划时使用 13.被调查人员的建议 向被调查人员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你认为这个岗位安排的工作内容是否合理,在业务上是否做一些调整?”请任职者提出一些建议,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收集建议的途径。
❷ 什么是职务技术成果,哪些技术成果属于职务技术成果
厨师吧!厨师,是以烹饪为职业,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技术人才!
❸ 怎样区别职务成果和非职务成果
根据我来国《合同法》第源三百二十六条、第三百二十七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科技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如果开发者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资金、设备、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质技术条件,或者该项技术成果的实质性内容是在本单位尚未公开的技术成果、阶段性成果或者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完成,该项开发研究是属于开发者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则该项技术成果属于职务技术成果,应该归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位)所有。
❹ 职务成果的什么是职务成果
“单位”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词语,它将政府机关(乃至国家) 、企业、事业(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 、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城乡集体组织和一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非法人组织均包括在内。因此,用“单位”较法人更具有法律含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
市场经济主体除自然人外,都是单位。智力成果特别是“高、新、尖”,需要规模化研究、需要大量精良和昂贵的设备才能研制出的成果,几乎都是单位所有。在我国,单位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含国有控股公司) 占有着大量的先进的智力成果。在我国,职务成果的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结合现有法律规定,职务成果的范围一般包括:
(1)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任务时完成的发明创造或者主要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作出的发明创造。包括职务发明专利、职务实用新型专利和职务外观设计专利。
(2) 职务作品,是指公民在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时所创作的作品,它包括本单位工作人员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创作的作品和受委托的非本单位工作人员所创作的作品。另外,职务作品还包括职务软件。
(3) 职务技术成果,是指执行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成果。各级各类组织(包括政府机关) 立项所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极大多数表现为职务技术成果。有的技术成果可以申请专利,申请并获得专利的技术成果即是职务发明创造,本文所称职务技术成果不包括职务发明创造。
(4) 单位商业秘密,是指由单位研制开发或者以其他合法方式所掌握的、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能给单位带来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具有实用性且本单位采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商标标志的形成可能涉及职务行为,但在商标标志形成阶段不属于商标法调整范畴,应归入作品创作;标志被用于特定的商品或服务才是商标,商标离不开商品或服务,故本文对商标不作专门讨论。
❺ 什么是职务创新成果
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单位,也就是说技术成果的经济权利、专财产权利属于单属位,单位可以就该项职务技术成果订立技术合同。但职务技术成果的署名权、荣誉权等人身权利属于完成该项技术成果的个人,不属于单位。
❻ 法律规定哪些职务成果的署名权是归公司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专其他组织享有,法人属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❼ 职务技术成果怎么界定
职务技术成果的界定
(1)履行法人的岗位职责或者承担法人交付的技术开发任务完成的技术成果;
(2)离职后“1年内”继续从事与其原岗位职责或者原单位交付的技术开发任务有关的技术开发工作而完成的技术成果;
(3)主要利用法人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技术成果。
【解释1】(1)对利用法人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约定返还资金或者缴纳使用费的,不属于职务技术成果;(2)在技术成果“完成后”利用法人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行验证、测试的,不属于职务技术成果。
【解释2】个人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执行“原单位”的工作任务,又主要利用的“现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应当按照双方单位的协议确定权益。
【解释3】(1)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法人”,法人可以就该项技术成果订立技术合同;(2)法人订立技术合同转让职务技术成果时,“完成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
❽ 职务技术成果与非职务技术成果
确认职务技术成果的标准有两条:①执行本单位的任务;②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回术条件答。这两个条件并不要求同时具备,只要有一条就是职条技术成果。比如,从事本职工作所作出的成果,包括承担本单位研究开发课题完成的成果和在职期间个人作出的直接属于本职工作范围的成果以及主要利用本单位的资金、设备、器材、原材料和未公开的技术资料所作出的成果,均属职务技术成果。
非职务技术成果是指职务技术成果以外的技术成果,即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自行研究开发,主要不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案件所完成的成果。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比如:大学教授甲与某公司签订开发合同,该教授研发出一种新设备,则该设备是“非职务技术成果”,教授所在的大学不能主张其是“职务技术成果”。
❾ 职务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工作分析是指对工作进行整体分析,以便确定每一项工作的6w1h:用谁做(who)、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在哪里做(where)、如何做(how)、为什么做(why)、为谁做(whom)。分析的结果或直接成果是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是记录工作分析结果的文件,它把所分析该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任职资格等信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以便管理人员使用。工作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只有在客观、准确的工作分析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建立科学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及薪酬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