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师生矛盾的案例
ArticleID=7310着个案例希望能帮到你师生矛盾的冷处理(案例)刘静然 在一次篮球课上,A同学不小心碰到了B同学,于是两人争执起来。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练习,我把他俩叫出来想单独解决,但是B同学转身就走到休息椅旁坐下对我的话不予理睬。当时我的火“腾”的一下就上来了,觉得他这是在同学们的面前公开向我挑衅,觉得很没有面子,心想一会我饶不了你。这时另一名打架的同学忙说:“老师,您别生气,我们是闹着玩的,我们不打了,让我们再玩会吧。”于是,我又重新组织其它同学继续进行比赛,同时脑子里也不断的想着刚才所发生的一切。我知道B同学的心思:他喜欢玩篮球,如果我把他叫出来解决,一定剩不下多少时间玩了,再说自己是体育委员,要是批评也是先批评自己呀。揣摩出他的心思我的火也小了许多。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我也来到休息椅前在他的身旁坐下,我并没有和他说话,眼睛始终观看着比赛,还时不时的指导场上的情况。但我能感觉得到他始终是低着头的,有些不好意思的感觉。这时我就用跟本没发生任何事似的语气说:“看××同学,怎么老失误呀,快上场帮他一下。”边说边拍了他一下肩,表示让他上场。他抬起头用疑惑的眼睛看着我,我向他点了点头。“是,保证完成任务!”看着他又高兴地飞奔在赛场上,我知道我们之间的矛盾已经化解了,他下课后一定会来找我。果然下课后,他主动来到我的面前小声说:“老师,我刚才错了,对不起!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我微笑着说:“好,老师相信你!”认识到了错误的B同学重新抬起了头,得到了老师的谅解,他又安心地快乐地到操场上玩去了。师生之间经常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个性和见识也随之增长,他们对老师不再是盲目的崇拜和听话了,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有自己的自尊,老师不可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头上,也不可能简单的规定不准干什么不许怎么样,更不能对他们加以呵斥和责骂,否则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现代教育理念更推崇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教师更多的贴近学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目标。一、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 案例中的行为无疑是非常不敬的,换作平常,教师会大光其火,将他训斥一通,让其他学生都陪在那里挨训,教师愤怒的情绪传染给全班学生,以至于这节课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也会认为老师的脾气比他的脾气还大还急躁。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恢复就难了。魏书生说:“无论课前我有什么烦恼和不快,一到上课,就得像川剧演员变脸一样,换作笑脸面对学生。”庆幸的是在上面的案例中我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虽有生气但很快控制了,使课堂能平静的继续上课。二、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与学生沟通很多教育的机会往往稍瞬即逝,如果教师把握不住或者不够细心,过后就要花更多时间来弥补。我们应及时的了解事情原委并加以温和地批评,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又做到了趁热打铁,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师生的矛盾得到融解,师生心灵会更加理解和信任。
『贰』 关于师生冲突硕士论文高手有什么新的视角吗
在古代,老师很受尊重,师生冲突这样的事那是对老师大不敬的,谁敢骂老师,那这个人在社会上就没法混了,看影视剧,日本韩国这个特点保持的挺好的,别说老师,就是遇到高年级的同学,都得毕恭毕敬的叫学长,咱们国家这一点做的就不是太好喽,悲哀。
『叁』 从师生冲突中看教育 论文怎么写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肆』 讨论9:面对以下案例中的这种师生冲突,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请简要说明你的处理
你说的这种师生冲突,觉得应该怎么处理?那你首先要告诉我们师生冲突到底是什么事情?你能不能说清楚一件事情?
『伍』 师生关系冲突主要有哪些
你好,,师生关系的冲突有很多,
可能学生不理解老师,
老师不理解学生。
老师想让学生好好学习,
但是总会有学生捣乱,
或者老师想让学生都有好成绩,
但是学生却不是个个都这么厉害。
『陆』 师生之间 冲突案例
情景:学生在下面指指点点
处理:告诉领导
效果:学生不屌他了
评价:老师sb
建议:别当老师了
『柒』 周谊的科研成果(部分)
2004年
125、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调查,《当代教育论坛》,2004.3.110-5。
126、思茅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4.2.19-21★,
127、社区安定,教育为先——欧文的教育实验,《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104-8★
128、1948-2002年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研究,《统计研究》,2004.2.61-2★,。
129、值得思索的瑞士幼儿教育,《当代幼教》,2004.4.26
130、近50年日本社会教育经费及其使用效果,《学术研究》,2004.4.122-4★。
131、印度的职业教育(2作者),《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6-7,
132、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2作者),《医学教育探索》,2004.2.9-11
133、晚清沈葆桢的留学教育思想(2作者),《乐山师院学报》,2003.6.。
134、酉阳清溪村职业教育调查,《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8-11,。
135、宪法修改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分析(2作者),《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2004.8.
136、关于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人才培养论坛,2004.7.10-1,西南师大
137、当代美国私立高等教育透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67-70,。
138、战后日本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发展,《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4.5.9-11
139、1948-2002年日本幼儿园发展,《上海教育科研》,2004.11.78-9★。
140、美国的“一师校”,《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2.45-6★,。
141、日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高管专供信息·教育版》,2004.47.37-8
142、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史研究》,2004.4.72-4.34.全文见万方数据网。
143、城市形象工程应该改为教育工程,《高管专供信息·教育版》,2004.49.22-3;《教育情报参考》,2005.2.17.全文见万维网。
144、对一个贫困生20年教育状况的透视,《西南教育论丛》,2004.4.43-9
145、美国家庭学校的利弊分析,《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2.50-2。
146、外国教育史(光盘版)ISBN7-900662-28-6/G.48,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47、论性格因素与学习效果,《当代教育论坛》,2005.2.35-7。
148、美国小学教师的学历,《天津教育》,2005.3.46★。
149、日本高中教师竞争激烈,《新华社高管信息·教育版》,2005.13.32;
150、美国私立高校的多样性及原因分析,《现代教育论丛》,2005.1.32-4,。
151、美国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初探,《西南教育论丛》,2005.1.90-2
152、1955-2000年日本义务教育经费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4.48-9★,
153、中美教育经费投入的数量及体系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6.15-7★
154、日本幼儿园经费情况简介,《早期教育》,2005.6.20★。
155、美国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统计研究》,2005.6.78-80★。
156、从“明星”教师说开去,《上海教育》,2005.13.07A39★。
157、1948-2002年日本高中发展统计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7.32★,全文见CNKI中国期刊网。
158、值得注意的德国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5.9.57-9★,
159、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5.9.64-9★;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职业技术教育》,2005.6.47-51;。
160、日本高中教师的证书与学历,《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0.48★。
161、《国外教育发展》网络课程建设,徐辉、刘新科、陈坚、杨晓萍、周谊,第486项,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二等奖19:53 2005-10-19
162、腾冲县和顺镇职业教育调查,《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5.61-7,72,。
163、教育改革中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第二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2005.8.22-24,北京师范大学
2006年
164、拒绝教育资源的“不和谐”(2作者),《教育与职业》,2006.7.82-3★。
165、统计数字下的美国农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6.7.91-2★。
166、外国教育实验史·欧文培育新人的教育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55-80,书实到2006.3.31
167、1948-2002年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研究,《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4。
168、日本各级毕业生就职率研究,《中国统计》,2006.4.48-49★。
169、移动教室处处学,《上海教育》,2006.4.38★。
170、论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冲突,《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91-3
171、英、美两国特色学校初探(2作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4.24-7。
172、令人惊讶的美国在职成人教育,《成人教育》,2006.8.95-6★。
173、瑞士教育的特色,《教育与职业》,2006.19.88-9★。
174、美国公立中学9-12年级教师情况,《上海教育科研》,2006.7.23-4★。
175、试论英国公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6.8.14-6。
176、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2作者),《中国家庭教育》,2006.3.22-4
177、美国中学教师网络学习团体及其启示(2作者),《基础教育参考》,2006.5.19-21,。
178、美国小学的不分年级教育(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6.10.41-3★。
179、国外热门职业:中小学教师,《师资建设》,2006.6.20-21
180、论教育交流与国家发展,比较教育13届年会,上海师大,2006.11.22-24
18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情况的几点国际比较,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南京师大,2006.12.8-9;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国际比较,《统计研究》,2007.3.78-82。
182、论中职实习指导老师队伍建设(2作者),《文教资料》,2006.32.153-4。
183、特色学校的底蕴(2作者),《山西教育》(综合版),2006.8. 。
184、巴西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2作者),《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007年
185、中德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比较(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7.2.26-8.全文见维普网。
186、美国幼儿教师概况(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7.2.61-2★
187、中美中小学优生评定标准之比较(2作者),《基础教育参考》,2007.3.41-2
188、中美职业课教师学历比较,《师资建设》,2007.2.64-5
189、从美国的“隔离但平等”的判决看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2作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34-6★
190、谁应该接受职业教育(2作者),《民办教育新观察》,2007.2.54-9
191、兼职教师——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师资(2作者),《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期192、成人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2作者),当代教育研究,2007(3):14-5;人大复印《成人教育学刊》,2007(6):49-50,58193、日本幼儿园的移动教室,《早期教育》2007年9期32-3★
194、美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TNE)述评(2作者),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年9期5-8195、美国特许学校的契约精神(2作者),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6月196、美日两国职业人教育及启示(2作者),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6月197、论打工热背景下如何给教师减负(2作者), 《中国教育与教学》2007年8期198、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探析(2作者), 《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继续教育》2007年11期★199、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必要性问题的探究(2作者), 《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增刊108-9★200、多样化听写策略在初三英语总复习中的实践(2作者), 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社、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37-8
201、中等职业教育能削弱吗(2作者), 《职教论坛》2007年12月下28-92008年202、日本幼儿园的男教师, 《早期教育》2008年1期30★203、优化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2作者),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期92-4204、德国农业教育现状及其启示(2作者), 《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3期102-3205、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重庆出版社,2008.4:1-289206、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2作者),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2期22-4207、澳大利亚多元化高考制度初探——以新州的HSC考试为例(2作者), 《江西教育》2007(Z2).80-1208、正规化:边远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必由之路,《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5期72-4209、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调查(2作者) ,《教育与职业》,2008年28期(10月上)43-4210、美国的家庭学校(2作者),《科教文汇》2008年9月上期31
211、澳大利亚新州高中毕业证书考试探析(2作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12期
周谊2009年科研成果
2009-1-1 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教育与职业 周谊
2009-02-15 关于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调查与理性思考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易全勇 周谊
2009-06-15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教育探索 赖炳根 周谊
2009-03-25 近代中国的性教育思潮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马小敏 周谊
2009-09-20 双元制模式下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以重庆永川职教城为例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陈远远 周谊
2009-07-14 职业义务教育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 周谊
2009-09-01 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 周谊
2009-09-01 外国教育史研究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 周谊
2009-09-01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失败的原因探析——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比较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陈利 周谊
2009-09-01 管学宣在云南丽江的教育活动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 周谊
2009-3-6 大学生就业有多难 重庆政协报 周谊
2009-7-17 从国际比较看大学生就业 重庆政协报 周谊
周谊2010年科研成果
2010.01.15 高职院校薪酬目标的制定与激励模型构建研究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李勇;周谊;韩兰娟
2010.07.11 九省市免费中职教育政策特色及发展走向探析 教育与职业 陈远远;周谊
2010.08.08 实施免费中职教育的政策导向及未来发展走向 职业教育研究 陈远远;周谊
2010.07.20 高职院校教师内在薪酬激励对策调查研究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勇;周谊;韩兰娟
2010.05.28 美国中部地区农村教师培养举措及启示 教育与考试 徐欣;周谊
2010.08.01 真正提高边远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办法 教育与职业 周谊
2010.09.21 挪威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及财政投入简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楚海莲、周谊
2010.27 兼职教师——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师资 江苏教育 张翠琴、周谊
2010.03. 转型时期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及特点研究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勇;周谊;刘小竹
2010.09. 高职院校教师内在薪酬激励调查研究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勇;周谊;韩兰娟
2010.12 澳大利亚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影响因素探析 职教论坛 刘其晴、周谊
2010.15 挪威高中阶段职教师资的培养研究及其启示 职教论坛 楚海莲、周谊
2010.18 澳大利亚2004-2010职业教育与培训国家战略评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刘其晴、周谊
2010.25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教师专业发展框架评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刘其晴、周谊
『捌』 中小学有哪几类常见的师生冲突
有老师说,课堂上学生睡觉现象,翘课现象,很普遍了。
有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缺少礼貌和对老师的尊重。
有老师说,我想办法给学生高待遇,有时候甚至自己掏腰包额外给补贴,可一旦不给了,学生就撂挑子不干了。
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太自私了,只考虑自己,很多方面是得寸进尺。
也有老师说,凭良心上课,尽量做个尽职的老师吧。
有老师说,看到学生上课的眼神,就没想激情和热情。
有老师说,我早就看透了,再努力都没有效果。
有老师说,我对学生掏心掏肺的,怎么稍不如意就翻脸呢?现在的学生怎么都这样啊。
有老师说,我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可是学生没有任何长进,甚至就是听不进去,我都泄气了。
还有老师提醒:对学生千万别掺杂感情因素,否则你一定会后悔。
有导师提醒:导师只负责学生的学术就是了,其他的不要去管。
… …
同样,学生也有很多的苦水和抱怨。
有学生说,导师几乎不管他们的研究情况,除了催结果,就是催论文。
有学生说,他们几乎见不到导师的面,也从未与导师交流过。
有学生说,导师没有任何指导水平,却喜欢指手划脚。
有学生说,导师从不管我们的死活,导师就是包工头和监工。
有学生说,学了几年,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技术也没有学到。
有学生说,读了几年研究生,对科研一点兴趣都没有了,早毕业早解脱。
有学生说,我是看透了,混的导师和学生太多了。
…. ….
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对导师的思想和观念等很多方面是很大的挑战,对导师的很多行为和理念上无疑具有很大的冲击。
那么,面对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导师该怎么办呢?导师必须在思想和理念上进行调整,那么该如何调整自己呢?
丧气吗?
厌烦吗?
抱怨吗?
谩骂吗?
随他去吗?
多数导师一定不会这样做的。
基本原则还是要坚持的。
职业底线还是要有的。
规矩还是要执行的。
该唠叨的,还是要唠叨下去。
除了该说的该做的,对有些学生,要多说。对有些学生,少说。对有些学生,也可以不说。
针对当今学生出现的一些现象,有些导师产生一些疑惑和不解,甚至有些怨气,很多时候是由于导师没有认真去观察和思考学生的变化。基本问题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终极原因要追问下去,确实是很难的,最后还是到了社会大环境和教育体制方面。
我是逐渐懂了学生们的心思。
所以,任何事情,他们会有很多很多的理由和解释。有些是理由,有些是推辞,有些是诡辩。很多时候,学生的理由是自我解嘲,或自我推脱吧。有些我相信,有些我迟疑,有些我不说,有些我暗笑。毕竟,他们年轻。所以,就会有些提醒,警示,建议,告知,甚至规定。
曾读过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读着,很有同感,也不免心痛。
在一次电视上,又听了钱教授对“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解释,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比如,有学生非常注意听课,会说,“‘钱教授,您课讲得真好”,好在哪里,都能讲到点子上。那我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到第四天,他说,我想去美国留学,希望您能写推荐信。我欣然写了。(写推荐信的)第二天,人就不见了... 这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只是一个方面。导师意识到了,该如何做才好呢?很多时候是没有答案的。按照传统的思维,很多时候是事与愿违,到头来是失望。
有导师看到,学生连起码的实验室卫生意识都没有了,连自己办公室的清洁工作都不愿意做,公益活动几乎不参加,没有合作精神,没有互助意识,没有奉献意识,没有集体意识。我行我素,“我”是一切行动的核心。看到这些现象,导师很着急,大声指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在非正常的环境下,要建立正常的秩序是很难的。
但是,要没有正常的规范,不坚持正常的原则,事情只会进一步恶化,最后到不可收拾。
我们社会今天的很多事情,正在沿着这个方向逐步实现。很多方面,是我们自毁长城。不正常教育的恶果,最后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是支付学生培养费用的家长,还有社会。
导师呼吁优秀的学生。
学生呼吁称职的导师。
教学相长的一对,真的成了冤家了吗?
周五的最后一次组会上,还是忍不住说了几句带情绪的话。
我们提倡生活快乐,环境宽容,气氛友好,自由探索,自我约束,但不希望看到的是,宽容的环境给大家造成了伤害,生活快乐的理念让大家荒废了学业,几年下来的结果是:学生不快乐,导师也不快乐。
如果想走科研这条路的同学,还是建议要充分利用研究组的条件,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利用研究所的条件,利用科学院的条件,尽量主动去多做些实验,多做有质量上档次的实验,做重要的问题,获得一些好的结果,发表高质量的文章,为自己的以后铺路。不希望走学术这条路的同学,要按照培养计划,按部就班,完成计划内容,学点真知识,掌握点真技术,高高兴兴、圆圆满满毕业,去追求新的生活。
前几天在山东大学进行招生宣传的时候,我说我们的培养理念是:
研究生要:生活愉快,身心健康,学业有成。
不管学生,还是导师,恪守职责是第一要求。Self-motivation 是理想状态,也是应该的状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主动,才会有兴奋感,才会没有功利性。只有Self-motivated, 学生才能做严格的实验,写严格的文章,才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和时间,导师才能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研究生,去践行教学相长。
这样才会实现真正的“生活快乐,身心健康,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