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于敏创新成果

于敏创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1-06-16 18:48:20

⑴ 于敏为何能做出贡献

于敏能做出贡献,是因为她有自己的做贡献的热心,第二个有自己的本能,每个人只要想做贡献都是可以的。

⑵ 93岁“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你知道于老的哪些成就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2019年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于敏被誉为“氢弹之父”。

氢弹的Teller-Ulam构型和爆炸原理

据称,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eller-Ulam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Teller-Ulam构型解密的资料相对较多,是利用初级小型原子弹爆炸产生的X射线对次级核聚变材料进行加热和压缩,触发更猛烈的核聚变反应。据传于敏构型比Teller-Ulam构型更加轻巧,但这方面的公开资料不多。

于敏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1961年起,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氢弹理论探索任务,并取得了我国氢弹试验的成功,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⑶ 获最高科技成果奖科学家于敏是哪个地方的人

法国,布朗德克

⑷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于敏是凭借什么成就得到这一奖项的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获得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那他对国家的贡献是非常重大的,于敏是我国的科学家,他在研究中国氢弹方面解决了特别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非常基础的问题,这些基础的问题才能构建起中国核弹的建设。同时于敏先生也是两弹一星功勋的获得者。

对于敏先生的去世非常的可惜,但是没办法,人总是会去世的,对于这么一个中国科研方面的人才,我们只能感谢于敏先生对中国的贡献,获得人物终身成就奖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对于敏先生的认可,以及他对原子核弹无私的奉献。

⑸ 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哪些令人感动的精神品质

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26年8月16日生于天津市宁河县。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
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1、甘于寂寞。于敏生性喜欢做基础研究,当时已经很有成绩,而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重,集体性强,而且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从1960年,至1988年,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是严格保密的。
2、土专家出大力。于敏没有出过国,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他几乎是惟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当时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于敏记忆力惊人,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四年中,于敏、黄祖洽等科技人员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⑹ 除了氢弹之外,于敏光辉灿烂的一生还有什么科研成果

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除了在氢弹原理中解决突破了热核武器物理等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的基本完整设想,之后长期参加领导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并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

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于敏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在我国核武器领域,他被称为氢弹之父。他从1961年开始投身于国防建设,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刻苦钻研。他说,国家需要我,我一直全力以赴,所以就在武器研究领域里面,一直工作下来。

于敏这一生获得了无数荣耀,有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杰出科学家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等等。他那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的精神 ,那宽大的胸襟和坚持不懈的毅力都值得我们学习。

⑺ 这不科学,中国第一颗氢弹不是邓稼先还是钱学森研制的吗,我忘了反正不是于敏,怎么回事

其实只要梳理好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三人的科研主导的方向就能判断谁是“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弹道导弹之父”。

先说关系简单的钱学森先生。

看下面这张很著名的图

从左至右分别是,师祖爷:普朗特,徒弟:钱学森,师傅:冯卡门。(不知道普朗特、冯卡门是干嘛的请自行网络)

这张图之所以著名原因,这是当时世界空气动力学掌门师徒三代合影,他们代表当时世界空气力学的最高顶点。

所以既然钱先生是他们的徒弟,自然就跟原子弹、氢弹啊这些放射性物理学没啥关系了,也就不可能是主持后来新中国的原子弹或氢弹开发的总师。

事实上钱先生一直都是新中国火箭、弹道导弹的奠基人。(核弹、氢弹的火箭运载研究才与之有关系,但是核弹导弹化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简单一句话:钱先生是研究火箭的。原子弹氢弹就没他啥事。

中国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弹道导弹。所以钱先生就是搞其中之一的弹道导弹研究的。

然后说关系复杂点的邓稼先 先生。

邓稼先 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核物理研究专业的,而且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研究方向也是其在1959年定下的,所以说他是原子弹之父(之一,还有钱三强先生)毫不为过。(理论方向正确为以后原子弹的研究节约了很多时间)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邓先生又带队参与氢弹的研究。为啥?因为氢弹是要靠原子弹点燃的,如果原子弹做不好、做不小,氢弹就做不小,做不小的氢弹就不能做武器。(这里就要感谢邓先生之前做原子弹前定下的理论方向,由于方向正确,中国原子弹小型化很顺利,能为氢弹做出很好起爆内芯原子弹)。

但是光内芯做得好,没设计好外壳,也是不能做出武器级氢弹的,所以氢弹队伍里还有一个人,提出了革命性的外壳结构设计方向,这个人就是 于敏 先生。

于敏 先生提出的“于敏构型”氢弹结构,创造性的改变了氢弹结构,让中国氢弹独立于当时世界的T-U构型之外,并且大幅度缩小了氢弹的体积重量,让中国试爆第一颗氢弹就具有武器级性质。

所以即便是在氢弹的开发团队中,邓先生作为总师领导整个团队,但是在氢弹的结构理论上却是用的 于敏 先生方案。(其实在内部大家都叫“邓—于构型”,及体现了邓先生的微型化原子弹又体现了于敏 先生的氢弹结构)

虽然对于氢弹而言,微型化原子弹的内芯很重要,但是外壳构型同样重要,不过要分个主次的话还是外壳构型更多一些。

所以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的“氢弹之父”的称谓自然就该是于敏 先生头上。(毕竟内芯做不小型大不了氢弹外壳做大点,只是不能使武器级氢弹。内芯做小了,外壳构型错了,爆炸的话就不是氢弹了)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怎么于敏是“氢弹之父”就不科学了?

不讲究真理事实,来不来就是个“反正不”的满地打滚耍赖,你认为不是就否认事实,你这是诡辩!

⑻ 于敏的事迹对我们青少年实现人生意义有何启示

①我们青少年应以获奖科学家为榜样,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③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培养“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
④关心身边的科技事物.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⑼ 于敏的事迹体现了哪些品质

一心为国,甘于奉献,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善于钻研,勇攀高峰。

阅读全文

与于敏创新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