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们不信任他的成果的科学家有
爱因斯坦因为不相信权威,而最终自己变成了权威。
2. 相信科学
科学是经验哲学,即眼见为实,而且还借助工具来观察。
论证的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一般是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统计,然后提出假说,再做实验来证明。
但是科学思维有一个天花板
举个歌德尔定律:设A为所有数学元素的集合,A={a,b,c,d......x,y.....1,2,3,4,5,6.......+,-,*,/....}
那么问:A能否包括自己?如果不能,证明A不是所有元素的集合,如果包括,那么A已经不是自己了,即A不是所有元素的集合。
歌德尔定律说明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能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的。
3. 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有哪些
对科研成果的来管理,包括总结源、鉴定、应用、推广和成果奖励等
(1)科研资料的整理和总结:对所扶得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统计分析。写出学术性总结报告或学术论文及工作总结
(2)科研成果的举定:由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鉴定
(3)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通过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可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可提高护理质量与学术水平
4. 最近的科学成就是什么
最近的10大科学成就. 人类基因组差异 2007年,几位个人的基因组被测序。随着技术的提高我们中的许多人将会了解部分或全部的个人基因组,也将了解自己有患哪些疾病的风险。自人类基因组序列测出以来,生物学家一直在绘制基因组的一个碱基上的小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这些差异是2007年十几个研究项目的关键,研究人员在这些被称为基因组范围关联的研究中比较了几千位患病或无病个体的DNA,从而确定哪些小的基因差异带来疾病风险。这种信息能帮助研究人员发现疾病基因,比如近年发现的几个Ⅱ型糖尿病基因。今年的基因组范围关联研究为许多疾病提供了线索,包括心房颤动、自身免疫疾病、双相障碍、大肠癌、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多发性硬化症以及风湿性关节炎。 重新编程细胞的技术 名列《科学》2007年十大进展第二位的是重新编程细胞的技术。日本和美国小组分别在6月宣布他们用小鼠皮肤制造了诱导性多能干(iPS)细胞,这些iPS细胞能产生身体的所有细胞,包括卵子和精子,从而显示iPS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的能力。11月份,两个小组分别报告了用人类皮肤细胞制造iPS细胞的研究。这项研究可能改变干细胞研究的科学与政策。 Coontz说:“与首要进展一样,一旦科学家能清除几个障碍,重新编程细胞可能为生物医学研究开辟新方向。” 跟踪宇宙射线 来自阿根廷Pierre Auger天文台的研究人员报告说,进入地球大气的宇宙线可能来自天空中存在着许多活跃星系核的区域。这些宇宙线可能是经过黑洞附近的磁场时获得加速度的。 受体结构 研究人员确定了人类Beta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构,这是一个重要的G蛋白偶联受体,它通过传递体内的激素、血清素以及其他分子的信息管理人体内部系统。从抗组胺剂到beta阻滞剂的一系列药物以这些受体为靶标。结构知识可能带来新的药物。 超越硅电子器件 过渡金属氧化物研究的进展也许预示了下一个材料革命,2007年,几个研究小组将两种氧化物结合在一起,制造了带有各种有用的电子和磁性性能潜力的界面。 量子霍尔效应 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制造了预测的量子霍尔效应,这是电子从某些材料中流过时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奇怪行为。如果这一效应在室温下工作,它可能导致新的低功率的“自旋电子学”计算的设备。 分而治之 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有立刻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改进的疫苗也许使这项研究成果得到应用。研究人员发现,当他们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在T细胞相反的两极有两类蛋白质被生成,一边的蛋白带有“战士”的分子标记,另一边的显示“记忆细胞”的特征,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入侵。 以少胜多 成化学家研制了一个高效低成本的制造药物和电子化合物的技术。 返回未来 用人和大鼠作的研究提出,记忆和想象扎根于大脑的海马区,该区是记忆的一个关键中心。研究人员推测,大脑的记忆也许能通过重新整理过去的经历来产生未来的情景。 游戏结束 一个人工智能编程的精心杰作使双陆棋成为迄今为止计算机解决了的最复杂的游戏。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竞技双方不犯任何错误,双陆棋将以平局结束。
5. 什么是科研成果
指科研人员来在他所从事的某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它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产力,也是衡量科学研究任务完成与否,质量优劣,以及科研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的财富、智力的资源。
科研成果应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1)科研成果应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创造性是指前人所没有或国内外所没有的.理论上有新的创见,技术上有新的提高。先进性应该在成果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水平上有所提高;(2)科研成果必须具有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初经济价值),并得到社会的公认。既要有实用性.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具备实施条件.满足让会要求.经济价值高,(3)科研成果必经过技术鉴定或评审。鉴定或评审应实行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合格,才能算作成果。
6.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取得哪些成果
1、我国TD-LTE产业链日趋成熟,2015年末4G用户数超过3.8亿;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达1.9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并进军海外市场;
2、ARJ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销售和交付运营;油气开发专项再造一个西部大庆;半导体照明技术加快应用推广,2015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4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
3、第四期“超级稻”创造百亩连片平均亩产1026.7公斤的新纪录;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以及阿帕替尼、西达本胺等抗肿瘤新药成功上市。
(6)信任科字成果扩展阅读:
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北京、上海积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初见成效,区域创新改革试验全面启动。
2015年江苏、广东、山东和北京等地区研发经费超过1000亿元,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等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13-2014年,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创新活动企业占比分别为44%、39.8%、37.9%和26.3%,天津、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地区位居前列。你追我赶、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7. 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带给人们对科学成果的信任危机与可能带来的对生活方式的恐慌问题。
我觉现在的科学建立在理论与实验上,一些理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我看过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实验,我觉得他们的研究实验并不先进,都是通过推理,排除,猜测的一些方法来研究的,难免会有差误,而且不同的天时地利造成的现象不同,种种原因会造成科学研究的差误,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科学观点是不对的,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研究,但是科学是个主流,他毕竟有对的,如果你不想这么人心惶惶大可不看那些消息,照常过你的生活
8. 科学成果的十个名称
科来学成果指科研人自员在他所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
它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产力,也是衡量科学研究任务完成与否,质量优劣,以及科研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的财富、智力的资源。科研成果应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1)科研成果应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创造性是指前人所没有或国内外所没有的.理论上有新的创见,技术上有新的提高。先进性应该在成果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水平上有所提高;(2)科研成果必须具有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初经济价值),并得到社会的公认。既要有实用性.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具备实施条件.满足让会要求.经济价值高,(3)科研成果必经过技术鉴定或评审。鉴定或评审应实行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合格,才能算作成果。
9. 近几年发生的重大科学成果
2001年 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教授利兰·哈维尔(Leland.H.Hartwell)
英国癌症研究专家蒂姆·亨特博士(Tim Hunt)
英国皇家癌症研究基金的纳斯爵士(Sir Paul Nurse)
获奖理由:发现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2002年 侨居美国的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itz)
英国科学家约翰·萨尔斯顿(John E. Sulston)
获奖理由: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化凋亡)的遗传调控机理
2003年 保罗·劳特布尔(Paul C. Lauterbur)和彼得·曼斯菲尔德(Sir Peter Mansfield)
获奖理由:关于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2004年 理查德·(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 Buck)
获奖理由:关于嗅觉的研究
2005年 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华伦(J. Robin Warren)
获奖理由:发现幽门螺杆菌属细菌及该菌在治疗胃炎和胃溃疡病方面的作用
10. 关于科学技术创造的成果的资料
①探月工程——首次探测 月球背面:
2018年,中国探月工程将实现新突破。嫦娥四号任务将于今年实施两次发射任务,实现国际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勘察,谱写月球探测历史新篇章。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介绍:
嫦娥四号今年的发射任务将分别于5月和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计划5月发射中继星,首次在地月朗格朗日L2点放置卫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面站之间的测控通信;12月发射着陆器和巡视器,在中继测控支持下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就位和巡视探测,科学探测数据再通过中继星转发至地面接收站,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②北斗卫星——密集发射 全球组网:
进入2018年,北斗卫星迎来高密度发射之年。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制和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进入发展新阶段:系统性能、卫星寿命、服务精度大为提升,提供服务的地区范围更广,进一步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角色靠近。
“2018年底前,将发射10多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建成基本系统,覆盖‘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到2020年,将发射30多颗卫星,向全球提供服务。”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介绍。
③深海科考——“七龙”探海 更深更远: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蓝色空间,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新疆域。”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说,2018年对国家深海事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2018年,我国将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下功夫,力争在深海探索中占据先发优势。
深海装备,是深海大洋调查的有力保障。今年,会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无人无缆潜水器组成的“三龙”深海装备体系为抓手,促进深海技术的创新突破。比如持续推进“蛟龙号”和“潜龙二号”的技术升级与应用。
④量子技术——通信计算 继续领跑:
2017年12月19日凌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杂志对外发布2017年度改变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入选。《自然》杂志为每一名入选者做了一篇新闻特写,其中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
毫无疑问,潘建伟是世界量子技术领域里最好的科学家之一。在他的带领下,中国量子通信研究迅速从“跟跑”实现“领跑”,目前已领先世界5年到10年;中国量子计算研究也迈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⑤核电技术——高温低温 全面发力:
核科技作为重要的科技领域,备受社会关注。岁末年初,核科技持续自主创新再结硕果,呈现出新堆型扎堆的可喜现象。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日前在京正式发布其自主研发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
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也传来捷报,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2号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扣盖成功。这意味着距离我国建成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用示范工程又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