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专利转让需要多长时间
专利是通过寻找企业或者寻找一些创业报纸,专利中介机构,网络平台进行转让,如佰腾技术商城、中国应用技术网等途径转让,引导投资人购买专利,如颇具好评的三方合作模式。
转让专利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评估自己的专利价值,太高的价格会吓跑投资者。
2、技术成熟,有样品,有相关的视频给投资者看。
3、有详细的策划,并写好相关策划书。
4、专利已经授权,未经授权的专利一般不转让。
Ⅱ 餐饮技术转让要注意什么
对于手头积蓄不多的年轻人来说,首先想到的是做小生意。比较受青睐的小生意之一莫过于餐饮项目了。 餐饮项目一般投入不大、入门比较简单,但同样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一定要注意对商圈进行考察分析,如人流量、群体的消费水平、生活习惯、年龄结构等进行研究,还可以看看周边相关餐饮项目的经营情况等,有助于小吃摊或餐饮店的顺利开张。不过有了打算后,创业者通常还有一件关键的事情要去做:就是要学到一门好的手艺。对于手上资金不多的创业者来说,多半不会立即请人来做,一般是自己操持。为了学习手艺,有的人会选择亲自去该行业历练几年、并"偷师"学习到好本事,还有一部分人就会选择直接交钱购买技术这条路了。 尤其其中最受关注的特色小吃,通过技术转让或加盟的形式比较多。有人说餐饮项目加盟存在不少的猫腻,同样在一般认为比较单纯的餐饮技术转让行为中,创业者也有几个方面一定要注意考虑: 首先是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判断。现在的餐饮项目很多,备受青睐的特色小吃项目也是不断出现新的花样。现在有很多的广告吹嘘这个餐饮项目如何的投入低回报高、那个餐饮项目如何的市场反应热烈。盲目的听信广告宣传、盲目的跟风都是不可取的,创业者一定要结合对市场的考察,在明确的目标和判断下,果断的选择一个有前景、有市场的项目,是成功创业的第一步。 其次是要注意对技术真实性的判断。在技术转让中,同样也存在骗局。因此,需要辨别掌握技术转让信息的真假。交钱了不仅只是拿到一份资料,最好能够看到技术持有人亲自操作一遍、乃至自己从头到尾的亲自做几次才好,切实的了解掌握这门手艺的关键工艺才行。 通常一个好的餐饮项目发展起来后,进入的人会越来越多、面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因此,有心的创业者甚至可以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来,使之真正成为独一无二的东西。谁家东西的味道好,食客们一定会记忆犹新,即使是在饱和的市场环境中,也能保有稳定客源、立于不败之地。
Ⅲ 四五万想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现在有个四五万要创业的话可以选择做家政行业,找一个靠谱的公司合作,社区邦对合作者会提供有各方面的支持,开店比较轻松。
Ⅳ 专利技术转让、合作开发这么难
不难,找一个专利交易平台就好,比如创意巢
Ⅳ 科技服务、技术转让收入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一、技术转让的营业税及“营改增”后增值税优惠分析
1.与技术转让相关的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免税问题
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常伴随着与技术转让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技术转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与技术转让一样,技术咨询与服务也属于国家重点倡导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之一。根据财税字【273】号文及财税字【2011】111号文的规定,对技术咨询与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是否可享受营业税或“营改增”后增值税免税优惠政策,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技术内容与技术转让密切相关,是为技术转让而实施的售后服务,即技术转让合同中应该包括相关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的条款;二是形式上这部分技术咨询或服务的价款与技术转让的价款是开在同一张发票上的。只有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技术咨询与服务才能享受免税政策。
2.关于技术转让方购买研发设备相关的增值税优惠问题
技术转让方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常常要采购一些价值不菲的研究设备,这些设备的价款中包括了增值税的税款。如果技术转让方是专门从事技术研发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在“营改增”之前,他们作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其购买设备所支付的增值税税款是不能作为进项税抵扣的;而在“营改增”试点之后,他们作为免征增值税的增值税纳税人,其购买设备所支付的增值税税款也不能作为进项税抵扣。因此,对于专门从事研发与技术转让的公司或事业单位,如果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购买大量的研发用设备,其承担的增值税税负必然较大。
二、技术转让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分析
1.对技术转让方的税收优惠政策
与营业税及“营改增”后的增值税免税政策不同,对于技术转让收入的所得税优惠并不都是全部减免。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12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1号)等文件的规定,技术转让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能够享受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主体。根据国税函【2009】212号文规定,能够享受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主体是指居民纳税义务人,即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其中,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不享受国税函【2009】212号文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享受按1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优惠政策。此外,享受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主体是指企业所得税应纳税主体,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人合资企业。
(2)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技术转让全能范围。能够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技术转让权能范围是指居民企业转让技术的所有权或转让5年以上(含5年)全球独占的许可使用权。
(3)技术转让的客体范围。根据财税【2010】111号文的规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技术转让客体范围包括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生物医药新品种,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其他技术。
此外,上述技术转让的范围虽然没有特别提及技术秘密,但技术秘密是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储存形式,也是企业的重要知识产权资产之一。从财税【2010】111号文所列举的技术类知识产权看,技术秘密的转让也应该在技术转让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范围之内。
(4)技术转让的形式要件及审查的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技术转让应该签订书面技术转让合同。并且,境内的技术转让须经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部门认定登记,跨境的技术转让须经省级以上(含省级)商务部门认定登记,涉及财政经费支持产生技术的转让,须经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部门审批。此外,居民企业取得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技术转让所得,不享受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5)关联方技术转让税收优惠收到限制。根据财税【2010】111号文的规定,居民企业从直接或间接持有股权之和达到100%的关联方取得的技术转让所得,不享受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2.对技术转让方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技术受让方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是指技术受让方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规定。作为技术受让方外购的专利、非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等,通常可以确认为受让方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的摊销费可以抵减受让方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在于这些无形资产的摊销费可否加计扣除。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根据上述规定,技术受让方支付的技术转让费能否加计扣除,主要是看技术引进是否是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目的。如果是,则产生的费用或形成的无形资产可增加50%的加计扣除额;如果不是,则不能享受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三、技术转让的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分析
对于自然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适用于个人所得税的应税主体,在技术转让方面,目前没有明确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因此,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或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作为技术受让方所支付的技术转让费,目前也没有加计扣除的相关优惠政策。此外,作为职务发明的发明人,在职务发明由单位转让后所得的技术转让费提成奖励,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Ⅵ 我们公司有一个技术要转让出去,想做交易见证,重庆这里有资质的机构请大家推荐几个,谢谢。
比较官方一点的来机构那肯源定就是重庆技术转移与评估中心,但是你也可以到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去了解一下,那里是重科院和市科委打造的一个科技服务平台,专门做科技服务的,我们公司经常到那里去咨询一些知识产权、专利这些问题,地方也很好找,就在留学生创业园行政服务大厅楼上5楼。亲身经历,码字不容易求采纳!
Ⅶ 技术转移转让的过程需要注意什么
(1)专利转让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专利技术转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利权人将专利所有权转让给他人,一种是专利权人 将专利权许可给他人。但专利权的许可实施,则存在着许可实施的方式、地域范围、时间范围、交叉许可、从属许可、后续改进利益分享等一系列影响到许可利益实现的关键问题。同时,专利技术的许可还涉及到是单纯的专利权许可,还是包含技术转让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目前实践中专利权人和被许可实施人都普遍忽视甚至根本不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损害专利权人的利益,还会损害被许可人的利益。因此,有关专利技术的转移,不同于一般有形商品的买卖,为了减少和避免技术交易双方利益损失和事后诉争,专利技术的转移应在专利工程师的协助和指导下规范进行。
(2)转让专利的法律稳定性
众所周知,要是此专利不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都会依法宣告无效。除此,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本身存在的众多问题,也是可以导致专利权无效的。对于这样的专利,往往很难实现垄断市场利益。因此,无论是专利权人还是购买专利技术的人,都应当认真关注专利的法律稳定性,并尽可能请专业的专利工程师提供分析咨询意见。
(3)转让专利的法律保护效力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则。而在现实中,很多专利由于其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撰写和限定的不科学、不恰当,导致专利保护的范围很小,然而他人就很容易绕开专利的保护范围实施相关技术。很显然,这样的专利是没有办法达到独占市场的作用,投资人购买这样的专利奖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因此,在专利达成交易之前,应当针对所交易的专利技术的法律保护效力问题,认真咨询和听取专利工程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