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成果汇总的任务是什么
(抄1)数据汇总。在土地袭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逐级汇总各级行政辖区内的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基本农田和城镇建设用地等数据,增加非调查区域的港澳台地区的土地数据,形成国家及各级行政辖区内的综合及专题调查汇总成果。
(2)图件编制。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采用缩编等手段对全国土地调查图形数据进行整理缩编,编制出国家、省、地(市)、县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图集和各种专题图件(集)等。
(3)成果分析。根据土地调查结果,结合相关资料信息,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对耕地、基本农田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程度,预测变化趋势,为土地开发潜力挖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建议。根据土地调查及分析结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编制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
『贰』 政府和政府部门如何对土地调查成果负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土地调查成果负总责,主要负责专人是第一责任人。属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对调查的各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建立土地调查成果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切实保证调查的数据、图件和被调查土地实际状况三者一致,并对其加工、整理、汇总的调查成果的准确性负责。
『叁』 城镇土地调查成果
3.7.2.1 设区市、县城、重点建制镇调查成果
(1)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2)地籍调查表;
(3)地籍平面回控制测量成果答表;
(4)界址点成果表;
(5)地籍图及分幅接合表;
(6)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
(7)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8)城区土地利用图;
(9)城镇地籍调查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分析报告);
(10)专项调查统计表;
(11)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3.7.2.2 市汇总成果
(1)专项统计调查汇总数据;
(2)市城镇土地利用分析及专题报告。
『肆』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
3.7.1.1 县级调查成果
(1)外业调查成果:①外业调查图件;②土地调查记录手簿;③《土地权属协议书》或《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2)数据成果:①县级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②县级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③县级坡耕地汇总数据;④县级基本农田数据;⑤县级基础设施专业汇总数据。
(3)图件成果:①县、乡(镇)级土地利用现状图;②县、乡(镇)级基本农田分布图;③县级耕地坡度分布图;④县级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⑤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4)文字成果:①县级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报告;②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技术报告;③县级土地利用分析;④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等专题报告。
(5)数据库成果: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3.7.1.2 市级调查成果
(1)数据成果:①坐标系转换整理成果;②市级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③市级不同权属面积数据;④市级基本农田面积数据;⑤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⑥市级专项调查汇总数据。
(2)图件成果:①1:10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②市级土地利用现状图;③市级基本农田分布图;④市级坡耕地分布图;⑤市级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文字成果:①市级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报告;②市级农村土地利用及专题报告。
(4)数据库:市级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伍』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
通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获取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回记信息,答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调查成果。具体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相关文字成果和土地数据库成果等。 1.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面积数据;
2.各级行政区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3.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4.各级行政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
5.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的权属信息数据。 1.各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2.各级基本农田分布图件;
3.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土地权属界线图件;
5.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1.综合报告
(1)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2.专题报告
(1)各级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2)各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形成集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包括:
1.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2.各级土地权属数据库;
3.各级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
4.各级基本农田数据库;
5.市(县)级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陆』 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调查项目实施情况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自1999年启动以来,共应用陆地卫星30米多光谱TM/ETM数据530景,10米多光谱及2.5米全色SPOT数据2500景,以及部分资源2号数据、SAR(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和航空相片,通过连续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其他重点城市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及其占用耕地情况的监测,基本实现了利用成熟的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产业化应用。
监测范围涉及264个(次)城市的2010个(次)市区及近郊区(县、市),累计监测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各年度监测任务侧重点均有不同,技术方法、规范、体系建设和应用领域不断深入与扩展。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形成了一批真实、客观和现势性强的数据、报告、图件等土地资源基础信息资料,在社会经济和日常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各类成果报告近百部,编绘图件2万余幅,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图斑近10万个。通过连续5年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其他重点城市的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基本掌握了经济发达地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及其占用耕地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状况。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分年度完成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坡耕地调查评价工作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查清了中、西部地区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状况及生态环境、经济等情况;查清了全国能够形成国家级开发复垦基地的耕地后备资源情况,并进行了科学评价,为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通过调查,中西部18省(区、市)15度以上坡耕地有24028万亩❶,其中15~25度坡耕地16476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7552万亩;坡地19418万亩;梯田4610万亩。全国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11015万亩,西部地区8213万亩、中部地区981万亩、东部地区1821万亩。其中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10524万亩,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491万亩。同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东部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程》等一批规定、规程,编辑出版了《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数据集》、《中国坡耕地》、《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集》等一系列成果。
❶ 1亩=0.0667公顷=667平方米。
土地资源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
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包括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更新。通过系统的调查,全面更新土地权属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并落实到图上,达到实地、图件、数据三者一致,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土地利用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为今后日常变更调查奠定坚实的基础。
已部署了7个试点,取得了一系列示范成果,树立了一批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的典型,制定了一批规程规范,为进一步全国范围的工作开展打下了基础。
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通过对全国大中型城市土地价格的更新调查,建立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以及基准地价及市场交易地价的自动发布和查询系统,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提供客观、系统的地价动态变化信息。在全国68个城市(面积2万多平方千米)开展了土地级别调整、基准地价更新,建立了城市基准地价更新系统,设立地价监测点6775个。初步完成了全国城市地价监测体系的构建和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开通了基于互联网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网”;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和部分重点城市的地价年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完成了福建、山东两省的基准地价平衡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基础调查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形成了我国第一套土地管理的国家标准、第一部城市地价图集、第一个地价内涵统一的基准地价体系、第一个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以及一本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动态监测成果报告。首次采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将各大城市地价的空间信息(土地级别、基准地价、地价监测点等)和地价的时间变化信息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了地价的点面结合和时空结合。并将各大城市的地价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整体发布,建立了最有效、最全面的全国地价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提高了地价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程度。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是在充分利用土地详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社会、经济调查,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制定了三个国家行业标准:《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农用地定级规程》(TD/T 1005-2003)、《农用地估价规程》(TD/T 1006-2003)。形成了一批相关研究成果。
全国1∶1万主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全国1∶1万主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和建库规范,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数据更新,实现信息共享,为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利用更新、综合统计、耕地保护、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等日常土地管理业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技术服务。已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600余个县(市)级数据库系统,初步实现了数据的综合查询、检索、更新、统计制表和信息共享。5年来已形成建库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培训教材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列成果。
『柒』 前一阶段土地调查成果没有检查验收,能否开展下一阶段调查工作
不能。《土地调查条例》第23条规定,土地调查成果实行分阶段、分级检查验收制度。前一阶段土地调查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下一阶段的调查工作。
『捌』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来工作成果(天诚国源土):
1、图件
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等。
2、各地类土地面积汇总表和土地总面积汇总平衡表
村土地面积汇总表;乡(镇)土地面积汇总表;县(市)土地面积汇总表;土地总面积汇总平衡表。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县(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书;有关专题报告。
①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表
②县、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③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
④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说明书
⑤县、乡(镇)土地边界接合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