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简历上的大学期间学术研究,实践,获奖等怎么写
有很多同学在学校会参加诸如学生会、各类社团等组织,参与到这些组织的日常工作或者举的各类活动;有的同学会利用寒暑假参加诸如“支教”、“下乡调研”等志愿者活动;也有的同学参加各种形式的商业比赛。诸如此类的活动,一般在简历中作为社会实践项来描写。社会实践的描述格式、描述方法、描述原则及重点与工作实习经历类似,社团名称对应公司名称,在社团中的职位(部长、主席或干事等)对应工作职位,其具体职责、工作业绩等建议参照工作实习经历的描述方式逐一描述。在描述社会实践的时候,也应该参照“与职位相关”的原则,将与职位要求相关的社会实践重点描写,与职位不相关的轻描淡写或者不写。例如,以下社会实践描述的范例是针对市场营销、销售岗位的:社会实践2007.9–2008.6北京××大学××学院外联部部长北京通过多次电话与面谈的方式,两周内为学校一二九文艺演出拉到赞助1200元和音响设备,为外联部二年内第一次拉到现金赞助。组织部里8名干事为的“学术节”活动拉赞助,三周内通过100余个电话和250封邮件,并拜访15家公司,最后与星音娱乐(KTV)签下合作合同,由其赞助10张会员卡和200张免费练歌券。成功组织多场讲座、师生联谊舞会等活动,组织干事协同其他部门有效开展工作,协助历时2个月的“学术节”取得圆满成功。联系并承XXX的交流会,在四天内完成(包括周末),当天参与交流会人数超过200人,降低成本近50%。与工作实习经历描述类似,除了描述工作内容以外,还要重点描述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并辅以具体数字来证明。奖励情况在简历中描写奖励情况时,应特别注意强调奖励的级别及特殊性。因为HR在收到的学生简历中,几乎每份简历上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奖励,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等等,名目繁多,司空见惯了,所以仅仅列出奖励名称是没有意义的,最好能够将所获奖励的难度以数字或者获奖范围表示出来,让HR明白所获奖励的含金量,从而增加简历通过筛选的概率。首先来看一则奖励情况描述范例:奖励情况:市级:上海市奖学金(全校仅10人)、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全校1%)校级:上海财经大学人民奖学金一等奖(前2%)、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称号上海财经大学人民奖学金二等奖(前5%)在这则奖励情况描述中,使用了具体的数字“10人”来描述上海市奖学金的奖励含金量,同时采用了粗体字格式来进行强调,其他奖励也分别用范围词前×%来进行表示,从视觉上来说,这样的数字描述很有吸引力。
㈡ 申请上财夏令营 老师很看重本科阶段科研成果吗
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
㈢ 江若尘的科研成果
论文
1.价格歧视和网络营销 生产力研究 2001.1
2.试析安索夫拓展战略和波特竞争战略的关系 生产力研究 2001.3
3.员工的超监督激励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 2002.12
4.顾客满意度的衡量 技术经济 2003.5
5.A New Perspective of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Journal of Customer Behaviour 2004.3
6.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arket Environment The IABPA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04.5
课题
1.大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01JA630039);
2.中国工商管理教学改革和发展研究,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教高(2000)14号】;
3.WTO与我国经济类研究生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华东研究中心项目;
4.中小企业支持体系研究,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AHSK01-02D041);
5.大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研究,安徽省教育厅项目(2001JW199)。
专著
1.大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微观分析,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获奖情况
磨洋工和效率工资,蚌埠市政府三等奖,2001;
大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研究,蚌埠市第五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㈣ 上海财经大学的历届英才
学术界 姓名 现职/原职 严济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杨纪琬 中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重建和恢复的创始人 曹沛霖 政治学家、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中国政治学理论博士点最早的3位博士生导师之一 庄福龄 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 娄尔行 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会计学家之一、中国会计学博士点最早的2位博士生导师之一 褚葆一 经济学家、中国世界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北钱南褚),早年留学欧洲 曹立瀛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奠基人之一,文学修养深厚,并懂六门外语 魏润泉 中国国际保险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第一张远洋保险单的设计者 邓伟志 社会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中国社会学会顾问 蔡馥生 中国老一辈经济学家、原中共中央华南分局财经委员会主任兼南方人民银行总经理 王菊珍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有“世界钨电极女皇”美誉 李慎之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美国研究所所长,曾任周恩来外交秘书 裘元伦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欧洲学会会长 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副院长,在复旦大学读研期间曾到上财学习一年 袁恩桢 俄罗斯社会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 叶万安 台湾著名经济学家、财政系统骨干人物,积极主张祖国统一 贾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硕士第一年在上财学习基础课 崔振龙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所长、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 谈敏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张仲礼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华盛顿大学博士,学术代表作《中国绅士研究》 张为国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首位中国理事、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博士 许毅 杜克大学学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 何黛凤 威廉与玛丽学院学者、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 梅建平 纽约大学学者、普林斯顿大学博士 白燕 罗彻斯特大学学者、明尼苏达大学博士 谢碧琴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者、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 滕斌圣 乔治·华盛顿大学学者、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陈世敏 乔治亚大学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 罗耀 多伦多大学学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 戈维莉 华盛顿大学学者、密歇根大学博士、华盛顿大学讲席教授,她的研究论文全部发表于会计研究的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包括The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等。 施建淮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者、大阪大学博士 张际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 白钢 复旦大学学者、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全世界掌握古典语言最多的学者 顾钰民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费方域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朱国璋 台湾大学学者,早期台湾最权威的会计学者,朱家骅之子 刘肖红 香港大学学者、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夏大慰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 周旺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香港科技大学数学博士 孙涤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中国建设银行首席战略顾问 叶品樵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 史柳宝 兰州大学副校长 文化界 姓名 现职/原职 王志莘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奠基人之一、原中国银行学会理事长、中国证券市场建设的先行者 周森 中国三峡画院院长、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 瞿凤起 中国清代著名的四大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第五代主人 高晓声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委员会委员 秦瘦鸥 作家、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秋海棠》、译著《茶花女》 梅汝恺 作家、翻译家、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获波兰国家文化艺术金质奖章 王艮仲 中国民主建国会顾问、国务院参事、有“浦东王”美誉 沈祖棻 中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著名学者,有“当代李清照”美誉 徐慰曾 不列颠网络全书国际中文版主编、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 洪贵仁 中印友好的搭桥人之一、印中经济社会与文化合作协会副主席 郁重今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西泠五老之一 沈叔羊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学者,沈钧儒之子 杨荫浏 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 叶元章 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中华诗词杂志社顾问 周洪立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经理 宗寒 求是杂志社编审、经济部主任 冯士能 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副总编辑、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 张启承 文汇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 乐胜利 新民晚报社总经理、上海大剧院创始总经理、上海音乐厅总经理、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 钮也仿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社长 崔燮钧 上海证券报总经理 党政界 姓名 现职/原职 朱学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王茂林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湖南省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 胡康生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 马纯古 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上海市委副书记 许涤新 国家工商管理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张塞 国家统计局局长、中国统计学会会长、中国国情研究会会长 殷介炎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高尚全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主任 孙志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博士 王一平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国务院参事 孙小系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陈秉权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郑家亨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统计学会顾问 邵宗明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统计学会常务副会长 许宪春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博士 甘祠森 监察部部长助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秘书长 郑京平 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鲜祖德 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博士 张伟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博士 赵素萍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胡延照 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逢雨 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卢声道 青海省委副书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录生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周太彤 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党组副书记 孙菊生 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金云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副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 朴宪永 朝鲜副首相兼外交部长 徐柏园 台湾“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行长 张建邦 台湾“交通部”部长 张文伯 台湾“司法部”常务副部长 王漱芳 陆军中将 工商界 姓名 现职/原职 尉文渊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设计者和创建者 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博士 王炯 中国中信集团总经理 李祥瑞 交通银行重建和恢复的首任董事长、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任理事长 田惠宇 招商银行行长 庄晓天 浦东发展银行创始董事长、上海银行创始董事长、上海市副市长 张心洽 中央投资公司董事长,台湾首位开发银行家,曾国藩之曾外孙 彭湖 银行家,斯坦福大学硕士,长女彭佩云(国务委员),长婿王汉斌(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裴静之 浦东发展银行行长 曹江林 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 王琴芳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 顾越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副总经理 赵福俊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周庆祖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经济师 孙璀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总会计师 吴志尚 宝钢集团总经济师 张新生 百联集团创始董事长 吕永杰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周有道 上海国际集团创始董事长、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董事长 徐建国 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根林 上海汽车集团副总经理 曹耳东 上海浦东发展集团董事长 朱匡宇 上海纺织集团董事长,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之侄 王运丹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黎明 上海银行董事长 郑雄伟 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 徐刚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经理 白文华 上海地产集团总裁 龚浩成 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 冯国荣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益民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海通证券监事长、东方证券董事长 徐浩明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 陈有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金霞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涌金集团董事长 刘波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钱文挥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建平 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桂水发 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祺珩 德勤中国副主席、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 胡少先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 汤云为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美国会计学会杰出访问学者、博士 周忠惠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会计学博士 李德渊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 陈萍 安邦保险集团总经理 张兴 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晓虹 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力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持平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伟良 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良 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曹亮 通用电气公司董事总经理 娄刚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大学期间,娄刚分秒必争,以优秀成绩完成国际金融、计算机软件、ACCA(自学)三个专业的学习,并出色地担任学校艺术团团长、学生会部长。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娄刚一直保持着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状态,十年之后成长为国际顶尖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娄刚谦逊地表示:“我属于比较努力的,我的师兄师姐又比我还努力呢。”并称赞一些新一代年轻人“他们不光能吃苦,他们的人生观、工作态度、学习能力还有谦逊的程度,都很让人赞赏。” 陈庆 渣打银行董事总经理、中国最年轻的私人银行家 贝多广 摩根大通银行董事总经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博士 关达昌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 俞建国 光明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最佳管理合伙人律师 费虎辰 麦肯锡公司全球副董事合伙人、统计学博士 张勇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 王荣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博士
㈤ 骆品亮的学术成果
刘明宇,骆品亮.基于长尾理论的品牌手机集成创新与山寨手机模块创新比较研究 , 研究与发展管理vol.22⑷,2010,中文:1-9
管锡展,骆品亮.产业渗入,如何应对? , 中欧商业评论⑺,2010,中文:76-81
骆品亮,韩冲,余林徽.中国银行卡市场双边性检验及其政策启示 , 产业经济研究⑵,2010,中文:64-72
骆品亮,殷华祥.标准竞争的主导性预期与联盟及福利效应分析 , 管理科学学报Vol.12⑹,2009,中文:1-11
骆品亮,殷华祥.支付卡网络跨行交换费的利益博弈与规制研究 , 管理科学学报Vol.12⑷,2009,中文:23-34
骆品亮,殷华祥.知识共享的利益博弈模型分析及其激励框架 , 研究与发展管理Vol.21⑵,2009,中文:24-30
骆品亮,刘明宇.模块化创新的网络化知识集成模式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Vol.30⑶,2009,中文:132-138
骆品亮,殷华祥.基于DSM的模块化产品创新价值分析 , 研究与发展管理20⑵,2008,中文:1-8
骆品亮,杨树.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业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分析与发展对策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⑴,2008,中文:64-69
骆品亮,陈连权.零售商关于售前服务的搭便车行为与RPM制度研究 , 产业经济研究⑴,2008,中文:43-49
骆品亮,陆毅.竞争性品牌策略:进入遏制角度的分析 , 管理科学学报Vol.10⑷,2007,中文:24-31
骆品亮,殷华祥.模块化创新的知识链模型及其集成管理架构 , 研究与发展管理Vol.19⑶,2007,中文:9-15
骆品亮,陈连权.会计盈余与非预期盈余宣告对股冲击作用的一项实证研究 ,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06,2007,中文:86-90
骆品亮,王婷.基于FMC的3G背景下电信产业链整合模式与业务融合策略 , 产业经济研究⑸,2007,中文:11-18
王安宇,司春林,骆品亮.研发外包中的关系契约 , 科研管理Vol.27⑹,2006,中文:103-108
骆品亮,余林徽.Pos交易费均衡分析及其政策含义 , 产业经济研究⑷,2006,中文:28-34
骆品亮,陆毅.共同代理与独家代理的激励效率比较研究 , 管理科学学报Vol.9⑴,2006,中文:47-53
骆品亮.3G背景下电信竞争模型与接入规制政策研究 , 产业经济研究⑴,2006,中文:19-25
骆品亮.商户联盟与Hotelling竞争下支付卡交换费的比较分析 , 复旦学报(自科)Vol.44⑹,2005,中文:1016-1022
骆品亮.相对绩效评估与综合绩效评估的激励效率比较分析 , 中国管理科学Vol.13⑹,2005,中文:118-124
王安宇,司春林,骆品亮.提升合作研发绩效的组织措施 , 科技导报Vol.23⑽,2005,中文:59-61
骆品亮.数字化产品的经济特性及其组合定价策略研究 , 研究与发展管理17,2005,中文:30-35
陈新桥,骆品亮.企业创新投入产出关系及其实证研究 , 产业经济研究⑸,2005,中文:58-63
张远征,骆品亮.具有学习效应的虚拟研发组织的激励效率分析 , 复旦学报Vol.44⑵,2005,中文:207-213
王安宇,司春林,骆品亮.关系契约与合作研发绩效 , 经济管理⒆,2005,中文:13-15
骆品亮,潘忠.自由软件开发的模块化理论解释与启示 , 中国工业经济⑾,2004,中文:75-82
骆品亮,司春林.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研究 , 管理科学学报Vol.4⑵,2001,中文:19-24
骆品亮.主观绩效评价与客观绩效评价的优化组合 , 系统工程学报Vol.16⑵,2001,中文:100-105
骆品亮.销售人员的薪酬机制设计研究综述 , 管理工程学报Vol.15⑴,2001,中文:50-54
骆品亮.双重信息不对称下经济竞赛机制的效率问题 , 系统工程学报Vol.15⑷,2000,中文:394-398
骆品亮.R&D中的代理问题与R&D激励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⑾,1998,中文:40-44
骆品亮.市场结构内生的具有溢出效应的R&D竞争模型 , 系统工程学报Vol.13⑶,1998,中文:48-54
会议/研讨会论文
骆品亮公益性与盈利性双重目标下景区定价决策及其政策含义[A] 21世纪产业经营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C]2007.06:,2007
何之渊, 骆品亮Pos Access Pricing Problem in China Analyze From Network Economy View[A]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ystem and services management[C]:,2005
学术专著:
骆品亮,2006.06,虚拟研发组织的治理结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教材和其他:
骆品亮,2008.08,《定价策略(第二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09—2012.08,项目负责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机制与治理模式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
2007.07—2009.07,项目负责人,银行卡支付网络接入定价的多方利益博弈与规制机制设计,上海市曙光计划
2007.01—2009.12,项目负责人,集成创新网络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和运行模式理论与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申请项目
2007.01—2009.12,项目负责人,双边市场定价博弈的福利效应分析与激励性规制政策理论与应用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2006.09—2007.04,项目负责人,模块化创新的知识集成模式与知识链重构方法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
2003.12—2004.12,项目负责人,产学研结合政策研究,“上海教育新一轮发展研究”决策咨询课题
2003.01—2005.12,项目负责人,虚拟研发组织运行机制与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申请项目
2001.12—2004.10,项目负责人,基于绩效评价的研究型高校薪酬制度再设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多项上海市科委与教委的科研项目。入选复旦大学世纪之星、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奖励计划;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
㈥ 请问,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的复试时间
鉴于2014年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较多,部分专业初试成绩较高,本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我院决定在国家线公布之前,对国民经济学、税收学、投资经济、税务硕士(税收政策与管理方向)、教育经济及管理等专业的部分考生提前进行预复试,我院其他各专业复试方案将在国家线确定后,另行公布。具体预复试方案通知如下:
一、预复试分数线
1、国民经济学:总分不低于388分,单科不低于55(83)分,参加预复试共6人;
2、税收学:总分不低于384分,单科不低于55(83)分,参加预复试共4人;
3、投资经济:总分不低于395分,单科不低于55(83)分;参加预复试共6人;
4、税务硕士(税收政策与管理方向):总分不低于388分,单科不低于55(83)分,参加预复试共21人。
5、教育经济及管理:总分不低于381分,单科不低于55(83)分,参加预复试共5人。
二、预复试安排
(一)时间:
英语面试:3月24日(周一)上午9:00开始
专业面试:3月25日(周二)上午9:00开始。
学术型硕士笔试:3月25日(周二)下午14:00——16:00(仅国民经济学、税收学、投资经济、教育经济及管理专业参加)
(二)地点:
上海市杨浦区武川路111号上海财经大学武川路校区凤凰楼。3月24日上午将在一楼大厅张贴具体笔试、面试地点,请各位考生注意查看。
(三)复试和录取规则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国民经济学、税收学、投资经济、教育经济及管理专业)
1、复试形式及内容
(1)笔试:内容参考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复试参考书目,形式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
(2)外语口试:以考查外语应用能力为主,满分为50分。
(3)专业面试:内容包括专业素质及能力考察、综合素质及能力考察和学术研究潜力考察,满分为120分。
(4)科研加分:
论文加分:本科阶段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每篇加5分,加分上限为10分;
课题加分:本科阶段主持科研课题研究的,每项课题加10分,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每项课题加5分,加分上限为10分;
获奖加分:本科阶段的科研成果(论文及科研课题)获得奖励的,每项加10分,加分上限为10分;
上述各项加分由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考生科研成果的级别及数量打分,科研加分为上述三项加总,满分为30分。
(5)复试成绩计算方法:复试成绩=笔试成绩+外语口试成绩+专业面试成绩+科研成绩,共计300分。
2、录取规则
根据综合成绩排名由高到低确定拟录取名单,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初试成绩÷5×62.5%+复试成绩÷3×37.5%。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税务硕士(税收政策与管理方向))
1、复试形式及内容
(1)英语口试,以考查英语应用能力为主,满分为100分;
(2)综合能力面试,重点考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满分为200分。
(3)复试成绩计算方法:复试成绩=英语口试成绩+综合能力面试成绩,共计300分。
2、录取规则
根据综合成绩排名由高到低确定拟录取名单,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初试成绩÷5×62.5%+复试成绩÷3×37.5%。
三、体检
考生可于3月24日(周一)下午14:00-14:30自行前往我校医疗健康服务中心进行体检,地址为武川路111号上海财经大学武川路校区,体检时请携带身份证、复试通知单。
考生也可到居住地当地二级甲等及以上等级的医院进行体检,于预复试时提交体检结论表格。需要体检项目为:内科、外科、视力、辨色力、血压、体重、腹部B超(肝、脾、胆、胰、肾)心电图检查、X线胸部检查、血液化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体检表格请考生登录我校健康管理中心网站下载http://hq.shufe.e.cn/structure/jkgl/jktj/xstj_con_74995_1.htm。
四、报考资格审查
预复试期间,考生须进行报考资格审查。请携带准考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携带完整注册的学生证)。在境外取得学历学位者,出示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同时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有关学历学位认证方法,请查询http://renzheng.cscse.e.cn/;报名阶段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资格审查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将一律不予录取。
资格审查地点: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国定路777号上海财经大学育衡楼A207室)。
五、提交材料
预复试期间,请考生准备提交以下材料: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或学生证复印件1份(学生证含个人信息及注册信息的每一页)、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一式1份、在校历年学习成绩单原件1份(应届本科毕业生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非应届本科毕业生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主要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或著(译)作一览表、各类竞赛获奖证书等材料。复印件统一用A4纸复印,以上材料一律不退回考生。
六、录取
我院录取工作将在国家线下达后,在校研究生院招生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如预复试方案中公布的复试分数线低于国家和我校的复试分数基本要求(含总分和单科分数线),实际录取分数线将以国家和我校的分数线为准,如考生初试成绩低于国家和我校规定的复试基本要求,将取消该考生的复试成绩和录取资格。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㈦ 裴育的主要科研成果
政府采购的资源配置效应分析,《财政研究》2002年第8期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经济学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彻底减轻中国农民负担的理性选择,《经济问题》2003年第6期
关于财政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考,《财政研究》2003年第7期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经济学分析,《新华文摘》2003年第8期
中国证券市场税制优化问题研究,《税务研究》2004年第3期
经济发达地区基层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5第10期
中国地区间税负差异与地区间经济差异,《中国软科学》2005第8期
城乡统筹发展与公共品供给相关政策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06.9
财政政策的两难选择: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7第1期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理论分析,《中国软科学》2007第3期 《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学校理财》(译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003年中国财政发展报告(政府采购部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政府采购经济学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财政风险及其预警系统研究》,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财政风险及其预警系统研究(2002-2004年度)
主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财政风险及其控制研究(2002年度)
主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2003-2005年度)
主持财政厅“十一五”规划项目:江苏省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2005年度)
主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 财政绩效审计与评价体系研究(2006-2008年度)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指标测定与计量研究(2004-2005年度)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扩张性财政政策及其风险研究(2001-2004年度)
参与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问题研究(2002-2004年度)
㈧ 徐国祥的专业工作成果业绩获奖情况
[1]债券指数编制研究2004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课题类优秀成果一等奖;
[2]统计学(主编)2004年9月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
[3]证券指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200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课题类一等奖;
[4]全国统一股价指数编制研究----指数期货标的物选择实证分析2002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5]人才指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三等奖;
[6]统计学专业教材系列建设2001年4月获上海市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期货市场保证金和涨跌停板数量界限及其实证研究(论文)2000年7月获国家统计局第五届优秀论文二等奖;
[8]上市公司综合测评方法及其实证分析(课题)2000年7月获国家统计局优秀课题二等奖。
[9]统计学教学改革系列研究,1999年4月获上海市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0]体制转轨时期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研究(课题)1998年获第四届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统计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类一等奖;
[11]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纲要(参加)1998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12]MBA管理统计学1997年获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三等奖;
[13]涉外经济统计(著作)1997年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奖;
[14]国内净迁移人口数估计方法研究(论文)1996年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论文奖;
[15]统计预测与决策(著作)l996年获上海市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16]股民投资门径-股市行情分析和对策(专著)1995年获上海市统计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专著三等奖;
[17]统计预测与决策(著作)1994年获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奖。
㈨ #上海财经大学#工作10年以上,一般都进入了什么收入阶级
应该看行业跟职级 工作七年 42k 金融行业 税后 项目奖励看情况吧 我们一位CFO工作十几年了 月薪12万 税后 来自职Q用户:匿名用户
估计这种工作就这样吧,不死不活的,没什么创意和大的波折,所以收入大多不高,不过工作弹性比较足,经验足的话就比较轻松,30岁~40岁特别难熬,过后就懒了,心安理得地拿着低收入喝着茶 来自职Q用户:刘先生
㈩ 陈信华的科研成果
主持课题
(1)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气候衍生品交易的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研究。2007年7月20日立项(批准号:2007BJB022)。
(2) 2008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科研创新项目:波动率指数的编制、交易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研究。2007年12月立项(批准号为:08ZS50)。
(3) 上海市金融学会研究课题: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及其战略性政策调节研究——基于国际收支发展阶段理论的视角,2007年6月14日中标。
(4) 上海市金融学会研究课题:中国当前防止通货膨胀抑或通货紧缩研究,研究经费.5万元,2006年12月结题。该课题荣获2006年上海市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三等奖。
主要著作(个人专著)
(1) 《开放经济国际收支的宏观调节论》(28.1万字),2000年12月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书刊号:ISBN 7-5429-0807-3/F.0745)。
(2) 《国际金融管理》(36万字),2001年7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书刊号:ISBN 7-04-009591-2)。
(3) 《外汇经济学》(37万字) ,1997年12月由(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书刊号:ISBN-957-11-1495-2)。
(4) 《财务报表分析技巧》(16.3万字),1999年3月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修订版(书刊号:ISBN 7-5429-0206-7/F.0198)。
(5) 《证券投资学讲义》(40.4万字),2002年1月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书刊号:ISBN 7-5429-0935-5/F.0854)。
(6) 《金融衍生工具——定价原理、运作机制及实际运用》(59.4万字),2004年2月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刊号:ISBN 7-81098-031-9/F.025)。
(7) 《微观金融学——财务分析、资产定价与投资评估》(59.4万字),2006年4月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刊号:ISBN 7-81098-530-2/F.482)。
与他人合著
(1)《跨国公司教程》(25.7万字),1996年9月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书刊号:ISBN7-5429-0414-0/F.0392),陈宪、陈信华、桂咏评编著。
(2) 《国际经济学教程》(76.5万字),2003年5月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书刊号:ISBN7-5429-1109-0/F.1016),陈宪、石士钧、陈信华、董有德编著。
(3)《国际金融学》(64.9万字),2004年9月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刊号:ISBN7-81098-218-4/F.196),陈信华、殷凤编著。
(4) 《金融衍生品——天使抑或恶魔?》(28.3万字),2007年8月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刊号:ISBN 978-7-81098-963-3/F.917),陈信华、叶龙森著。
(5) Lecture Notes in Decision Sciences: Financial Systems Engineering Ⅸ Edited by Xinhua Chen, Qiying Hu, Shouyang Wang, Chongfeng Wu and Yirong Ying, Published by Global-Link Publisher, Hong Kong, London and Tokyo (October 2006). ISSN 1727-2270, ISBN 962-8286-98-6.
主要论文
(1) “Analysis of Volatility in the Option Pricing Model”, Lecture Notes in Decision Sciences: Financial Systems Engineering Ⅸ Published by Global-Link Publisher, Hong Kong, London and Tokyo (October 2006).
(2) 陈信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与中央银行的外汇市场干预”,《上海大学学报》2000年第7卷(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