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清华最新研究成果

清华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1-06-15 02:22:50

Ⅰ 重大突破!清华大学发布清华简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什么最新意义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的简称,对先秦历史、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古文化等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新发布的八篇战国文献,包括《四告》四篇,《四时》、《司岁》、《行称》和《病方》。这是一次对历史研究,对还原历史和古文化研究都非常重要的一次研究。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500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次发布的意义。

三、这一次的发现对历史的研究和最中医研究都有意义

这一次文献中的《四告》把殷王朝的朝政腐败整个数落了一番,这相当于证实了殷王朝的真实情况,也反映出了周朝对于自己这个朝代的看法,这对历史研究非常有帮助。这次发布的《病方》对中国的中医学研究也有很大的意义。

Ⅱ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截至2015年12月底,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
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其他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十二五”以来,该校每年从各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获得资助立项的科研项目超千项,合同额超15亿元。
2014年,清华大学文科新开课题69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6项,转为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3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个,中华学术外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2项;教育部年度项目(含一般、专项)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1项。
部分重大项目、重点推广项目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 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底,全校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0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20项。2015年,学校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81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省部级科技奖61项,其他各类科技专项奖101项。2015年,学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7项,进行国家科技成果登记项目44项。
重要科研成果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专利技术
2015年学校国内、国外及地区专利继续保持较高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国内申请总数2130项,国外申请总数530项;国内授权总数1810项,国外授权总数390项;国内授权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占总授权总数约45%;国防专利申请总数23项,授权总数3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2015年在美国专利授权量名列全球大学第三位。2015年,学校共获得专利金奖1项,专利优秀奖5项,获奖总数继续踞国内高校首位。
论文著作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该校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自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21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收录论文,在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质量有稳步提升;SCI论文被引用篇数及被引用次数继续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该校2005-2014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截至2015年9月共有31623篇,计377292次被引用。2014年,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4235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4195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论文972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为182篇。
2015年该校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82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96部。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15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491.2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图书外,读者可使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57.4万册;校馆统筹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394种;本校博、硕士论文14.3万余篇;缩微资料2.8万种;各类数据库551个;全文电子期刊69737种;电子图书840.3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353.3万篇。 学术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由清华大学主办。
其中《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多家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如Ei、CA、MR、РЖ、INSPEC、Zbl等及国内多家全国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历次全国性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一等奖,1999年建国50年评优活动中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以“双高”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单位。
《世界建筑》
作为国家一级杂志和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一个窗口,也架设了一座联络世界建筑和中国建筑发展的桥梁,成为一个促进建筑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
《装饰》
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清华法学》
为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4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Ⅲ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颜宁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

首先介绍下颜宁老师。
颜宁,1977年出生,2000年获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学位;之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师从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2004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继续在该校接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博士后出站后受聘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当时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导,其在清华的研究主要致力于重要跨膜运输蛋白及植物脱落酸受体信号通路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研究,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及2项科技部重大科学计划项目。颜宁回到清华迄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自2009年以来作为通讯作者在三大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成果于2009、2012年两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重点引用, 2012年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颜宁2005年因为杰出的博士论文研究获得《科学》(Science/AAAS)和GE Healthcare评选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回国后相继获得“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等奖励和荣誉。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入选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即“万人计划”青年组);2011年,颜宁教授成为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HHMI)评选的首届28位国际青年科学家之一。2014年被《细胞》杂志选为全球40位年龄在40岁以下的杰出科学家之一。颜宁老师是施一公老师的学生,目前都在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担任PI,在回国的5年里已经在CNS上发文9篇,在以论文数量排资论辈的环境,这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可以完爆很多中科院院士。

再介绍一下工作。上面提到,她主要致力于重要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研究,而此次发表文章《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是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结构。

葡萄糖(D-glucose)是地球上包括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已知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也是人脑和神经系统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代谢的第一步就是进入细胞:亲水的葡萄糖不能自由穿透疏水的细胞膜,其进出细胞需要通过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完成。

GLUT1是发现最早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几乎存在于人体每一个细胞中,是红细胞和血脑屏障等上皮细胞的主要葡萄糖转运蛋白,对于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和大脑供能起关键作用。在已知的人类遗传疾病中,导致GLUT1功能异常的突变会影响葡萄糖的正常吸收,导致大脑萎缩、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癫痫等一系列疾病(GLUT1 Deficiency syndrome,又称De Vivo syndrome)。另一方面,当发生癌变时,葡萄糖是肿瘤细胞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肿瘤细胞由于缺乏氧气供应而只能对葡萄糖进行无氧代谢,同质量葡萄糖所提供的能量不到正常细胞的10%,因而对葡萄糖的需求剧增(这是被称为Warburg Effect的肿瘤细胞代谢现象),在很多种类的肿瘤细胞中都观察到GLUT1的超量表达,以大量摄入葡萄糖维持肿瘤细胞的生长扩增,这使得GLUT1的表达量可能作为检测癌变的一个指标。

癌(肿瘤) 细胞和正常细胞的重要区别是肿瘤细胞主要通过糖酵解Glycolysis获取能量,对葡萄糖进行无氧代谢,而正常细胞可以通过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氧化磷酸化) 获得大量能量,由于糖酵解提供能量很少,所以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就大大增加,因而能观察到GLUT1的超量表达。所以总结起来,GLUT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运蛋白,这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一项基础研究,但是距离实际的临床应用还有很远,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本身就是有区别的,在我看来,基础研究就是为了探索未知。
该成果在5月18日由《自然》杂志在线发表后,立刻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充分肯定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评价说:“要针对人类疾病开发药物,获得人源转运蛋白结构至关重要。对于GLUT1的结构解析本身是极富挑战、极具风险的工作,因此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膜转运蛋白研究专家罗纳德•魁百克(RonaldKaback)表示:“人们终于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膜转运蛋白在原子分辨率水平上的晶体结构,这是50年以来的一项重大成就。”人体GLUT1基因序列鉴定者、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资深教授哈维•罗德士(Harvey Lodish)认为,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并且表示将把这一重大成果加入到他正在编写的《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经典教科书第八版之中。

Ⅳ 清华团队新成果在《自然》发表,这次研究成果有何重要作用

有人说,如果能在《自然》上发表一篇文章,国内高校随便你选。从中可以看出,能在Nature上发刊的难度之高了。

光刻机是制造微机电、光电、二极体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设备。其分为两种,一种是模板与图样大小一致的contact aligner,曝光时模板紧贴晶圆;另一种是利用类似投影机原理的stepper,获得比模板更小的曝光图样。高端光刻机被称为“现代光学工业之花”,制造难度很大,全世界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制造。 因此曝光机价格昂贵,通常在 3 千万至 5 亿美元。

那制作光刻机究竟有什么用呢?

可以说,如今我们使用的任何智能设备,都离不开一个东西,那就是二极体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光刻机就是制造这个东西的。

所以,完全自主生产光刻机也被认为中国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Ⅳ 张清华的科研成果:

1.《境遇与策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逻辑》,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3.《火焰或灰烬——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启蒙主义》,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4.《内心的迷津——当代诗歌与诗学求问录》,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5.《境外谈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及历史意识》,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版。
6.《天堂的哀歌》,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7.《存在之镜与智慧之灯——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与美学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8.《文学的减法》,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版。
9.《猜测上帝的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穿越尘埃与冰雪——当代诗歌观察笔记》,西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2001——2012共十二卷。
2、《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女性文学卷》,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4、《中国当代作家海外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散文随笔集:《海德堡笔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隐秘的狂欢》(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
诗集《我不知道春雷是站在哪一边》(2010)。 1.《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6期。
转载:*《新华文摘》1998年1期;
*《SOCIAL SI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9年4期;
2.《认同或抗拒:关于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思考》,《文学评论》1995年2期。
转载:*《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5期。
* 收入陈晓明主编:《后现代主义论争文选》,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6期),转载于《新华文摘》1998年1期
4.《大地上的喜剧:当代“新乡村叙事”的文化阐释》(原载《小说评论》1999年3期),转载于《新华文摘》1999年10期。
5.《民间理念的流变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三种民间美学形态》,《文艺研究》2002年2期。
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4期。
*《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3期转载。
*《21世纪文学大系·2002理论卷》,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
6.《论石评梅的意义》,《文艺研究》2002年特刊(与张光芒合作)。
7.《时间的美学:论时间修辞与当代文学的美学演变》,《文艺研究》2006年7期。
8.《价值分裂与美学对峙:世纪之交以来诗歌流向的几个问题》,《文艺研究》2007年9期。
中文核心期刊
9.《启蒙神话的坍塌和殖民文化的反讽:论〈围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年
4 期。
10.《抗拒的神话和转向的启蒙:论沈从文的文化立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
4期。
11.《整合·还原·沉潜·思变——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4期。
12.《莫言文体多重结构中传统美学因素的再审视》,《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6期。《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4年2期转载。
13.《增值与误读:十余年来诸多文学现象的再认识》,《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5期。
14.《在幻象与流放中创造了伟大的诗歌——海子论》,《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5期。被收入崔卫平主编《不死的海子——海子逝世10周年纪念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0版。
15.《黑夜深处的火光:六七十年代非主流诗歌研究》,《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4期。入选白烨编选《2000中国年度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入选陈思和等编:《无名时代的文学批评》,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被翻译为日文发表于日本文学刊物《蓝·BLUE》总第4、5期合并号。
16.《从精神分裂的方向看:论食指》,《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4期。收入《新诗界》创刊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收入林建法主编《寻找文学的灵魂: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版。
17.《好日子就要来了吗——世纪初的诗歌观察》,《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2期。
18.《在现实的“私处”》,《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2期。
19.《从“青春之歌”到“长恨歌”:当代小说叙事演变的一个例证》,《当代作家评论》2002
年2期。
20.《叙述的极限——论莫言》,《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2期。《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5期转载。被收入林建法主编《灵魂与灵魂的对话: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版。
21.《这就叫天花乱坠:关于现在的文学批评》,《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4期。被收入林建法主编《灵魂与灵魂的对话: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2004年4月版。
22.《返观与定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境遇》:《文艺争鸣》1995年6期。
23.《俯望足下的裂隙——论当前文学的精神分化》,《文艺争鸣》1997年4期。
24.《话语与权力:一个戏剧性的演变关系》,《文艺争鸣》2000年4期。
25.《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启蒙主义的两个基本问题》,《文艺争鸣》2001年4期。
26.《“演讲”话语之于革命叙事》,《文艺争鸣》2002年2期。
27.《新时期文学的文化语境与策略》,《文史哲》1995年2期。《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7期转载。
28.《论中国文学中的才子佳人模式》,《齐鲁学刊》1990年2期。
29.《解构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齐鲁学刊》2003年2期。
30.《青春与英雄的画卷》,《中国出版》1997年10期。
31.《评四部新历史主义小说》(译作),原著德国学者洪安瑞(Prof。Dr。Andrea M Riemenschnitter)张清华译,《文艺争鸣》2003年1期。
32.《仙女尘夫模式:一个幻美的主题原型》,《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2期。
33.《由语言通向历史:重论王朔的意义》,《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4期。收入《王朔小说集·跋》,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4.《底层生存写作与我们时代的写作伦理》,《文艺争鸣》2005年3期。
35.《2004年诗歌的若干关键词》,《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1期。
36.《野地神话和家园之梦:论张炜近作》,《小说评论》1994年3期。
37.《困境与契机:中国当代诗歌文化意向的变迁》,《当代文坛》1993年5期。
38.《历史话语的崩溃与堕回地面的舞蹈——对当前小说现象的探源与思索》,《小说评论》1996年4期,《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9期转载。
39.《精神接力与叙事蜕变——新生代写作的意义》,《小说评论》1998年4期。
40.《死亡之象与迷幻之境:先锋小说的存在主题研究》,《小说评论》1999年1期。
41.《当代小说中的皇帝婚姻模式》,《小说评论》2000年3期。
42.《选择与回归——论莫言小说中的传统艺术因素》,《山东师大学报》1991年2期。
43.《传统与现代的成功嫁接——重论戴望舒对新诗发展的贡献》,《山东师大学报》1992年4期。
44.《论〈九月寓言〉的农业文化倾向》,《山东师大学报》1994年2期。
45.《历史逻辑与20世纪中国作家的文化策略》,《山东师大学报》1995年4期。
46.《历史神话的悖论与话语革命的开端——重论寻根小说的意义》,《山东师大学报》1996年6期,《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2期转载。
47.《“前朦胧诗”论札》,《山东师大学报》1997年6期,《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2期转载。
48.《作为表象的生存寓言——重评新写实小说兼及90年代现实主义的命运》,《山东师大学报》1998年6期。
49.《历史·记忆·叙事·文本——论格非小说中的历史哲学与历史诗学》,《山东师大学报》2004年2期。
50.《悲壮的祭礼与从容的运作:新时期诗歌文体沿革回顾》,《山东师大学报》1993年4期。
51.《十年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的回顾》,《钟山》1998年4期,《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9期转载。
52.《经典与我们时代的文学》,《钟山》2000年5期。
53.《——苏童论》,《钟山》2001年1期。
54.《另一个陷阱或迷宫》,《诗刊》1998年10期。
55.《历史的岩壁和它的回声——读〈家族〉》,《理论与创作》1996年3期。
56.《2002年诗歌一瞥》,《理论与创作》2003年2期。
57.《2003年诗歌读札》,《理论与创作》2004年2期,《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6期转载。
58.《“谁来追赶这令人心碎的变化”——论翟永明》,《上海文学》2004年2期。
59.《语言的蝴蝶——谈〈发现〉》,《上海文学》2004年7期。
60.《南方的精致——关于〈北回归线〉》,《上海文学》2004年8期。
61.《〈葵〉:穿越意识世界》,《上海文学》2004年9期。
62.《热带的熔点:关于〈诗歌与人〉》,《上海文学》2004年12期。
63.《朦胧诗·新诗潮》,《南方文坛》1998年3期,收入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64.《性、政治、历史恐惧症及其它》,《南方文坛》2002年3期。
65.《文学的减法——论余华》,《南方文坛》2002年4期,《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11期转载;收入林建法主编《灵魂与灵魂的对话: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66.《关于朱文颖的小说》,《南方文坛》2003年1期。
67.《如何不滥用批评的权利》,《南方文坛》2003年4期。
68.《从这个人开始——重论1985年的扎西达娃》,《南方文坛》2004年2期。
69.《走向文化与人性探险的深处:“新历史小说”的一支》,《理论学刊》1995年5期,《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11期转载。
70.《窄门以里与深渊以下:余华《兄弟》(上)的阅读笔记》,《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1期3期。
71.《天马的缰绳:论新世纪以来的莫言》,《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6期。
72.《持续狂欢·伦理震荡·中产趣味:对新世纪诗歌状况的简略考察》,《文艺争鸣》2007年6期。
73.《关于文学性与本土经验:从顾彬教授的谈话说开去》,《文艺争鸣》2007年10期。
74.《〈红高粱家族〉与当代长篇小说的变革》,《南方文坛》2006年5期。
75.《残酷青春之后是什么——关于80后写作的思考》,《南方文坛》2007年4期》。

Ⅵ 清华大学每年得到几十亿资金 有什么研究成果吗

你错了,不是清华有吸引力,是每年清华能得到的资金量有吸引力!没有钱是开展不了任何学术研究的,所以钱才是主要!

Ⅶ 清华简的第四次研究成果

《算表》为我国最早实用算具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介绍,《算表》由21支竹简组成,其中17支保存完整,另有4支入藏时已有些残缺,不过根据分析研究,可以对残缺部分的内容进行补全。
李学勤说,经过研究发现,该《算表》不仅可以将复杂的乘法转变为简单的加法,还可用于除法运算和开方运算。利用这套《算表》,不仅能够快速计算100以内的两个任意整数的乘积,还能计算包含分数“半”的两位数乘法。计算功能超过了以往我国发现的“里耶秦简九九表”和“张家界汉简九九表”等古代乘法表。
全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郭书春介绍,经对同批竹简的碳14测定及自身的文字特征判断,确定《算表》当撰成于战国中期偏晚时,是目前所见到的我国最早的数学文献实物。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实用算具。
“《算表》形成于公元前305年左右,比此前发现形成于公元前200多年的里耶秦简九九表还要早。”负责《算表》整理工作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均明告诉记者。
价值:郭书春认为,该《算表》填补了先秦数学文献的空白,是目前所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实物,比目前能够见到的古代十进制乘法表年代都早,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是相当先进的,是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
《算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数学的一个高潮,而且是第一个高潮提供了佐证,使国内外否定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虚无主义态度不攻自破。
“八卦图”系楚国卜筮工具
第四辑中还包括一篇题为《筮法》的文献,记载了一种盛行于战国时代楚国、不同于《周易》的卜筮方法。
据李学勤介绍,这篇文献保存良好,没有明显缺损。在2008年入藏清华时就发现,该竹简全篇大部仍维持原来成卷的状态。记者了解到,清华简由于年代久远,又因保存于地下,竹简大部分都散断。正因为如此,《筮法》的成卷状态非常难得,更为难得的是,该卷竹简都有次序编号,为内容的整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筮法》全篇文字分栏书写,并且附有插图和表格,体例犹如一幅帛书。简文详细记述卜筮的原理和方法,包含大量以数字卦表现的占例。数字卦的形式与天星观、包山、葛陵等楚简中的实际卜筮记录一致。
三篇文献中另一篇题作《别卦》,形制较小,本来是有8支,但是有一支缺失。该组竹简没有序号排列,也无背部的印痕可作参考,只能根据内容进行排序。
价值: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认为,《筮法》中有将八卦分置八方的挂位图,在迄今所见《易》图中是最早的。其中八经卦的卦名类同于《归藏》。这为先秦三《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别卦》文献记载了六十四卦卦名,对于《周易》卦象、卦名、卦序以及经卦的衍生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Ⅷ 清华新成果有望解决光刻机自研难题,这是怎么回事

SSMB光源的潜在应用之一是将来成为EUV光刻机的光源,这是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清华大学SSMB研究的重要原因。在芯片制造行业,光刻机是必不可少的精密设备,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中最复杂,最关键的工艺步骤,光刻机的曝光分辨率与波长直接相关,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波长光刻技术的光源的规模正在缩小,这已被芯片行业公认为是新一代的主流光刻技术是使用波长为13.5纳米的光源的EUV光刻技术。

这就需要对SSMB EUV光源进行持续的科学技术研究,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专业人士认为这项研究展示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且肯定会引起对粒子加速器和同步加速器辐射领域的兴趣,该实验演示了如何结合现有的两种主要加速器光源的特性:同步辐射辐射光源和自由电子激光器,有望将SSMB光源用于EUV中,是光刻和角度分辨光电子能量的未来。清华大学正在积极支持和推动在国家一级建立SSMB EUV光源项目,清华SSMB研究小组已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稳态微束极紫外光源研究装置”的项目提案,并宣布了“十四五”期间国家重大的科学技术基础设施计划”。

Ⅸ 清华宣布新成果,有望解决EUV光刻机的关键技术,光刻机的瓶颈技术是啥

根据了解,个人认为光刻机的瓶颈技术是:

一、光刻机是高度技术化的行业

现在芯片以及到了7nm的程度,这就是光刻机刻出来的大小。当以及这么小的维度想要再小难度已经是数倍甚至指数级的增长了,所以在这么小的大小里面是非常困难去技术升级的。

六、组装技术

光刻机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组装,就是把所有的元件组装起来,然后使分辨率达到最高,同时套刻精度达到最佳。“机器内部温度的变化要控制在千分之五度,得有合适的冷却方法,精准的测温传感器。”相关业内人员表示。SMEE最好的光刻机,包含13个分系统,3万个机械件,200多个传感器,每一个都要稳定。

不过,相关消息表示,我们已经有了22nm的光刻机了,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加油。

Ⅹ 清华大学发布清华简最新研究成果,这一次成果有多重要

这一次的成果基本上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且拥有了最新的技术。

阅读全文

与清华最新研究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