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糖尿病治疗最新进展 治疗糖尿病有什么最新的进展没有
首先糖尿病有了并发症不是晚期,而是根据并发症的程度来判断糖尿病的严重程度。血糖控制不好的话会造成全身各个靶器官的损害而死亡,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血糖控制不好出现急性的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只要及时发现一般不会导致死亡。一型糖尿病不可以治愈,二型的轻症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达到正常血糖水平,但是仍无法治愈。一型糖尿病的话只能靠注射胰岛素。二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就有很多种了:
1、磺脲类:适用于二型糖尿病非肥胖者,格列吡嗪和格列齐特可以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这这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的是格列美脲。注意服用期间千万不要饮酒,因为它能加强乙醇的作用。此类药可能引起服用者的低血糖。
2、双胍类:二型糖尿病肥胖者,不会引起低血糖,代表药是二甲双胍(甲福明)和苯乙双胍(降糖灵),口服后常会有消化道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乳酸酸中毒。
3、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使其效迅速的促胰岛素分泌剂,降糖作用快而短。主要用于2型抗控制餐后高血糖。
4、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适用于2型,尤其是餐后高血糖者。由于胃肠道反应比较严重,所以可以餐前服用或者就着饭吃下去。这样可以减少空腹的反应。
5、噻唑烷二酮类:各种格列酮类药,属于胰岛素增敏剂,减轻2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以上为各类药物的简介,我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希望您能给个好评。谢谢,祝您早日康复。
B. 干细胞在治疗糖尿病疾病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还在临床试验阶段。只是对个别人有效,远未到成熟阶段。道路还漫长。
C. 国际研究糖尿病的最新进展
国际糖尿病研究最新成果
1、减肥手术或能预防糖尿病
瑞典研究人员说,接受减肥手术的肥胖人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迟、甚至预防Ⅱ型糖尿病发病。 先前研究结果显示,减肥手术有助Ⅱ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好转。最新的研究则为这种手术预防患病提供依据。这项研究始于1987年,目的是探究减肥手术是否可以达到相同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效果。研究初始,参与实验者没人患有糖尿病,他们可以选择是否接受手术。 研究期间,研究人员发现,1658名接受减肥手术的志愿者每年患糖尿病的几率为1比150。而没有接受手术的1771人中,每年患糖尿病的几率升至1比35,是实验组的4倍。
2、压力过大可增加女性糖尿病风险
一定的工作压力可产生积极效果,但过大的压力会损害健康。加拿大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职场压力过大给女性增加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大于男性面临的这一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职场压力过大与女性糖尿病风险增大有关,与男性糖尿病风险变化无明显关联。虽然其中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科研人员认为,有一些理论可以对此加以解释。比如,面对压力,男女在生理和行为上会产生不同反应。女性的激素特点与男性不同,她们在压力下更容易出现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例如吃高糖、高脂肪的所谓“安慰食品”。如果员工在工作中有更多自主权和更好的控制能力,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就会提高,压力较小,工作效率也较高。
3、 先吃菜后吃饭有助于降低血糖值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就餐时先吃点蔬菜再吃饭,不管有无糖尿病症状,都有助于降低血糖值并减少其变动幅度。大阪府立大学教授今井佐惠子率领的研究小组,将19名糖尿病患者和21名健康人分为两组对照研究,要求他们按照规定的顺序就餐,并连续4天每隔5分钟就检测一次血糖值。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一组中,如果是先从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开始吃,就餐过后2小时,他们血液中血糖值平均达到每百毫升195毫克,而如果先吃点蔬菜再吃米饭,这一数值则是每百毫升160毫克。血糖值明显降低,且变动幅度也降低很多。研究小组认为,这似乎是由于蔬菜的纤维质使得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变慢了,遏制血糖值变动的激素功能似乎得到了加强。
4、咖喱或预防糖尿病
泰国研究人员发现,咖喱香料中的姜黄素可能有助糖尿病高风险人群预防糖尿病。
先前一些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消炎和防止细胞氧化。研究人员推断,姜黄素之所以能够预防糖尿病,是因为它可以避免胰岛β细胞损伤,增强细胞功能,刺激细胞分泌胰岛素,继而调节血糖。纳卡林威洛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小组组长索姆拉卡·臣沙曼说,姜黄素有好处且安全,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早期患者。一家营养学学会的发言人康斯坦丝·布朗-里格斯说:“这(以姜黄素预防糖尿病)看似有希望,却有不少疑问……如果我与病人谈起,会建议着眼于饮食健康和生活方式。”
5、多走路不易患糖尿病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患糖尿病风险高、锻炼少的人群中,每天尽可能多走路的人出现血糖失调问题的几率会比较低。此前曾有研究表明,多走路会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不过没有多少研究关注过每天到底需要走多少路才能起到防病效果。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请1800多人佩戴了一周时间的计步器,以及算他们通常每天走多少步路。分析结果显示,在每天步行不足3500步的人群中,约有17%的人患上糖尿病,而每天步行超过3500步的人,有12%患上了糖尿病。在考虑年龄、吸烟情况以及其他糖尿病风险因素后,研究人员认为,和走路最少的人相比,走路最多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29%。
6、男性雄性激素含量低或增加糖尿病风险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雄性激素含量低的男性患糖尿病的风险可能会较高,因为动物实验显示,雄性激素功能受抑制会引发胰岛素耐受,而胰岛素功能是否正常在糖尿病中起着关键作用。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说,他们对一些实验鼠进行了处理,使雄性激素难以发挥作用,结果它们很快就表现出了胰岛素耐受症状。胰岛素可以促进身体分解吸收血液中的糖分,胰岛素耐受就是它难以发挥正常功能,是许多人患上糖尿病的原因。研究人员因此认为,男性体内雄性激素含量低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风险因素。进行这一研究的克里·麦金尼斯说,人们通常知道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但从本次研究结果看,无论体重多少,雄性激素含量低都会导致糖尿病风险上升。
D. 糖尿病最新研究成果
没。继续吃药打针。控制饮食。
E. 糖尿病治疗新进展2020
家人糖尿病11年,去年12月空腹血糖8—10毫摩尔,每天用降糖药诺和龙早中晚各一片。后回来找到了上海答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7楼和诺细胞中心的刘保池教授,做自体骨髓细胞治疗,空腹血糖逐渐降低到7毫摩尔。今年5月又做了一次,空腹血糖逐渐降低到5毫摩尔,逐渐减少降糖药用量,目前早晚各半片诺和龙口服,血糖6毫摩尔以下。近期准备再做一次自体骨髓细胞治疗,费用能够接受,在好大夫上能直接挂刘保池教授的号。期待可以停用降糖药仍然维持血糖稳定正常。 非常感谢刘教授。
F. 关于糖尿病的最新成果
这个问题实在很难回答。就好比问,大海里有哪些鱼?糖尿病研究领域很广,涉及版很多内容。权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不管是1型还是2型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胚胎肝细胞,胰岛细胞再生的新技术也在研发,甚至在临床的研究中。1型和2型的遗传机制的研究也发现很多关键基因位点。总体上,我们糖尿病人的治疗手段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所改变,希望糖尿病的治疗手段有新突破,显著改善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G. 最新治疗糖尿病的进展
首先,一定要清楚,疾病是坏习惯伴随时间累积的结果!
糖尿病,经过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有所变化!
原来,是三多一少!
现在,是“四高迟早聚会”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
这类病说白了就是生活习惯,忒不好!
你的坏习惯不改,找什么医生,吃什么药,只能缓解,后半辈子药品相伴!
当然,习惯改掉,再加上调与治,那另当别论!
H. 百度糖尿病怎么治—新成果破血糖之谜
网络糖尿病怎么治,家住成都的李女士几年前被诊断为糖尿病,医生给开了降糖药服用。后来没再去过糖尿病医院复查,一直在药店买药服用。退休之后就一直闲居在家,没事就出去串串门,经常跟邻居凑到一块打麻将。最近一个卖降糖药的推销员就向李女士推销自己的降糖药。这个推销员告诉李女士,自己的降糖药是纯中药的,在一般的药店根本买不到,经过一番询问,李女士买下了这些降糖药,可是却没有想到,在服用那些药物之后,李女士竟然出现了浑身无力的症状,好像感冒了一样,在后来,李女士就昏迷的不醒了。当时李女士的丈夫就把李女士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发现病人神志不清,又很烦躁,考虑低血糖昏迷,立即予补充高糖等应急治疗。后来李女士用了好多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效果都不怎么好。后来她老公的客户给他推荐了【唐易康】,说这个药治疗糖尿病效果很好,当时因为上次吃过了一次亏,所以现在她老公都不干在相信别人了,客户对他说,人家这个药是有官网的,你可以上网去咨询一下专家。她老公回到家就上网咨询了专家,听了专家的介绍和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支持,她老公就给李女士定了五个疗程的药,使用玩完之后,李女士感觉效果很好,后来又订了三个月的药。糖尿病彻底控制住了,去医院检查血糖也在下降,现在李女士还在坚持使用!
网络糖尿病怎么治,为什么【唐易康】疗效这么好呢?专家为你详细介绍:【唐易康】是中国科学研究院在世界糖尿病协会技术支持下研发的,新一种能有效稳定血糖,预防消除并发症的药贴。依据中医经典经络学和药灸的研究成果,采用中医外治疗法,避免常规治疗对肝肾带来的毒副作用,安全高效。摆脱了传统降糖药物副作用大,并且糖尿病患者药物越吃越多,病情却不见好转的困局,反而伤了肝肾,并发症也越来越严重了。不吃药,不打针,不反弹,完全告别并发症,是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选择。
I. 糖尿病最新治疗
补充外源SOD对治疗糖尿病的研究
【数据来源】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2年6月第6期
【临床来源】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3月14日至7月1日之间的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①38-55岁2型糖尿病患者,男16例,女20例;②并发高脂血症;③继续服用原来药物;④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⑤肝肾功能正常,无心脑血管疾病;⑤无服用本药禁忌症。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连续补充外源SOD共口服90天。用药前所有患者检测肝肾功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90天后复查所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J. 糖尿病的最新科研成果
国内外有关胰来岛素口服自制剂研究的报道虽已很多,但至今尚未见到实际应用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报告,其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低,制剂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问题尚未解决.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要提高胰岛素口服给药的体内吸收,需加入吸收促进剂、蛋白酶抑制剂以及选择适当的载体材料.此外,如能解决口服胰岛素制剂在胃肠道的活性稳定性问题,将是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剂型研究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