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连续观察日记绿豆芽,15天,日期连续如1.2.3.4.5.6.7.8.9.10.11.12..
1.23星期日晴
上午8:00,妈妈从菜市场上买了一些绿豆。我想:这次的寒假作业中,老师让我们写日记,我就来写观察绿豆生长的过程吧!心动不如行动,我就先装了一些绿豆洗了洗,过后,他们变得更加鲜艳了。它们好像一个个穿着绿色衣服的小精灵。我把它们放在杯子里泡着。
下午4:00,我又去看那些“小精灵”们。它们的胃口可真大呀!满满一杯水都被它们给喝了个精光。它们的肚子都是饱胀的,好像快要裂开似的,我连忙给它们浇水。妈妈说:“杯子太小了,换一个盘子吧。”听了妈妈的话,我连忙换了一个干净的盘子,又给它们盖上一层白色的湿毛巾,那就是它们的“棉被”。
1.27星期一晴
一大早,我又去看那些“小精灵”们。它们又发生了大变化,个个头上都裂开了小口,伸出了白色的小腿。我不敢摸它们,怕把它们摸“夭折”了。它们有的脱掉了绿色的衣服,有的小腿已经长二、三毫米了,还有的合抱在一起,好像在说笑话。我想:豆芽们的世界真精彩啊!
2.1星期六晴
上午,我在家里写作业,但心里还想着那一盘绿豆芽,所以我就忍不住又去看那些绿豆芽们。我把它们的“棉被”掀开。哇!它们的小腿已经长有一寸多长了。妈妈走过来说:“现在这些豆芽已经可以炒着吃了。”“可是我舍不得啊!”妈妈笑着说:“如果现在不吃,再过几天就老了,会不好吃的。”“那好吧,我忍痛割爱。”
中午,餐桌上果然多了一盘清炒绿豆芽,我吃下去感觉非常好吃。因为这是我自己劳动的成果。我开心极了!
B. 豆芽的预期研究成果是什么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1)黄豆芽被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因此小明想探究的问题是:光能对叶绿素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吗?
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黄豆芽是在遮光的条件下形成的,豆苗是在有光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做出的假设应是:光对叶绿素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2)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甲放在有光地方培养,把乙放在无光地方培养.
(3)根据经验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甲中的黄豆芽变绿,乙中的黄豆芽不变绿.
(4)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故答案为:(1)光.
(2)
(3)变;不变.
(4)光.
C. 科学小论文之豆芽的生长过程
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和科学讨论会,自1982年在上海市举办以来,每2年举行一届,迄今已历10届(从2000年第十届起,改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会),成为中小学科技活动的传统项目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多同学的优秀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有的还在全国甚至国际上获了奖呢!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有些同学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那么,科学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它必须具备"三性"。
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当然,你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不失创造性。
3、实践性。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如写"太阳花",尽管你的观察细致入微,它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无缺,但如果没有获得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观察日记,而不是科学小论文。
写科学小论文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成功属于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青少年朋友!
二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科学小论文最常见的形式有科学观察小论文、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考察小论文和科学说明小论文。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湖南廖郝同学的爸爸经常咳嗽,他通过长期、反复的观察,发现了风向与爸爸咳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查出了"罪魁祸首"--湖南橡胶厂的大烟囱里飘来很多烟气,里面含有二氧化硫,爸爸一闻到它,咽喉部就产生过敏反应,反射性地引起咳嗽。他的《爸爸的咳嗽》这篇小论文主要是利用观察这一研究方式得出结论,属于科学观察小论文,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三等奖。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是在自然发光的条件下不加以人为控制发生的,所以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是作者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爬山虎能爬墙,这是许多同学所知道的。但是,爬山虎为什么能爬墙呢?武汉的熊斌同学通过观察发现这与爬山虎的"触角"有关,接着他测算了平均每一米长的爬山虎茎干上有25个吸附在墙上的"触角",并作了"触角的拉力测定和吸附作用"实验,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详尽,数据准确,说明力强,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科学实验小论文。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的《愿胜天水库的水常绿》一文中,小作者们对水库的地理生态环境、库容等作了实地考察,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实测,找出水库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文中除写明了考察时间、对象、内容及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外,还绘出了"胜天水库集雨图"、"强烈侵蚀中山示意图",加上一些实际数据,使读者对考察对象有比较概括清晰的认识。
写科学考察小论文时,有时还应将有关动植物、岩石、土壤等标本或照片附在文后,以增强说服力。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是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三等奖的小论文,该文作者的研究方法有其特别之处,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坚持记录整理贵阳与昆明两地的天气和温度;二是利用现成的科研成果《中国气候图集》找出有代表性的重庆、北京的气温情况来同贵阳、昆明相比较;三是从书上查证昆明与贵阳1、4、7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进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这类文章虽然没有前三类的亲自实践得到论据,但它毕竟是通过作者精心地收集整理资料,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所以也承认它是科学小论文。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小论文的选题
写作小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有人说,选择好题等于完成小论文的一半,可见小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奇妙现象太多了,研究什么好呢?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事物我都已看惯了,没有发现什么新奇现象。再说,我想研究的东西别人已经研究过了,写了没多大意义。
实际上,只要你明白了选题的基本原则,掌握常见的几种选题方法,而且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科技活动中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发现值得探讨的题目。
科学小论文选题的方法很多,个人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
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滋的胡长城同学在屋后的小沟边玩耍。沟里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小蝌蚪与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独地在一边游。他用小树枝把那脱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会儿,它又孤独地游到一边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将他和另外成群的几个小蝌蚪分别装起来,放在家里饲养观察。最后,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长成了癞蛤蟆。通过长期观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幼子之别,写出了一篇优秀小论文。
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
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
3、问题探究法。苍蝇这个小东西真讨厌,它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经常接触各种细菌而自己却为什么不会的病呢?
睡觉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力,那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类也睡觉吗?
……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作为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呢?
湖南省道县五年级学生毛登圣,一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为竹子里面究竟是空的还是装有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
细心的毛登圣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它课余查资料,做实验,用大量的证据得出了结论:竹子里面不是空的,装有空气,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据此写的《竹子里面有什么》小论文,荣获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
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饲养了一只小动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
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
如重庆市人民小学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一些考察、研究课题,完成了《重庆黄角树特性调查》、《愿胜天水库的水常绿》等多篇小论文,并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小论文一等奖。
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和验证。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不过是一滴液体,他力量很小,冲击速度也不算太快,怎么能把坚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员同学从对这个成语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开始,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科学性。
"春东风,雨祖宗"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3月份一个月的气温、风向、天气情况作了详细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统计法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基数。
"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还有假吗?但湖南蒋林波同学对这一定论发起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得出了"葵花并不是总向太阳转""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应该是指花蕾期,到开花后,就不转动了"的结论。
由此看来,即使对早已被公认的结论,也要认真地研究,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特别要注意的是,选题时要考虑主客观条件。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题时要龙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自己对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兴趣,有没有这个能力把它研究清楚,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个知识层次和认识水平,自己受否有毅力去完成这个题目以及是否具备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器材、场地等。
如果完成《探索一种蛇的奥秘》这个题目,研究前就必须掌握有关蛇的基础知识,具备捕捉蛇的本领,能够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掌握被毒蛇咬伤的救护方法。此外,还要具备饲养蛇的器具等。否则,还是换一个更切合主客观条件的选题为好。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选题确定后,就可进行取材与分析了,具体内容为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深入实地考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各种材料,归纳得出结论。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云南庄跃平同学利用2_0_天时间详细观察了家鸽孵化的全过程,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连小鸽子身上一粒黑点、眼皮上的皱纹都没放过,所以写出的小论文《家鸽孵化的观察》真实可信,内容丰富。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昆虫的后腿有什么作用?湖北的张俊同学先后捉来了蝗虫、蜢蚱、蟋蟀等十几种昆虫,分别将它们的后腿切断,通过反复实验,观察比较,发现了昆虫的许多特殊功能。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如熊小佳同学研究蚯蚓的视力,她选择了4个材料(1)用木棍\红领巾、铅笔等在蚯蚓面前晃动的现象;(2)蚯蚓面对各种食物的反应;(3)蚯蚓放在"屋"门口的反应;(4)请叫爷爷得出关于蚯蚓是否有眼睛的材料。它通过前三个实验分析,初步判断蚯蚓没有眼睛,是靠嗅觉找到食物,靠感光细胞找到阴暗的地方。第四个材料更加证实了她的推论,使得论点论证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确切",就是小论文的标题必须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使人一目了然,不能离题或扣题不紧,更不能用夸大的字眼。所谓"简明"是指标题要精炼,既要概括全面,又能突出主题,做到言简意骇。
开头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一文开头:"我住在贵阳,常听人们说'昆明是春城,贵阳是第二春城'。至于为什么,我也弄不明白,我决心记录天气预报,看贵阳真是第二春城吗?"由常言产生验证其科学性的欲望。
有些文章的问题是在偶然观察中产生、发现的,你也可以开头先根据时间顺序叙述其过程,再适时提出问题。
正文
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
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
《蚯蚓的视力》一文结尾:"噢,我明白了,蚯蚓是不折不扣的瞎子,它是靠嗅觉来寻找爱吃的食物,用感光器来辨别光的强弱。"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D. 豆芽记作文
前几天我在小杯子里放了一些绿豆,想让它们长成豆芽。还没长出芽的时候我很担心,不知道我能不能成功。第二天,绿豆长出了点小芽,我很高兴。今天,我看见绿豆长得那么高,足有两寸长,还长出一些小叶子。我觉得很奇怪,豆芽怎么也会有叶子呢?它长大了会不会结果子呢?会不会又长出许多绿豆呢?现在我又很担心,小豆芽太多了,会漫出来,看来我得拿个大东西装它们了,让它们好好地长大。
下午,我和从外婆家回来,发现两天不见,我的绿豆芽又长高了许多,我量了一下,差不多有26厘米长呢!我比较了一下,随着豆芽越长越长,绿豆越变越小,慢慢地绿豆就渐渐消失了,只剩下白嫩的豆芽和浅绿色的小叶子。
篇二:种豆芽作文400字
豆芽又好吃又容易种,今天我就自己种豆芽。我先找来一个有孔的塑料盒,再找来几颗绿豆放在塑料盒,再盖上一块浸湿的纱布,我做好了准备,希望他快点长大。第二天,小豆芽长出了嫩芽,不过嫩芽很脆弱还支撑不起纱布。嫩芽的颜色是嫩黄的摸上去很光滑。
一天又过去了,早上我早早起来观察我的小豆芽。哇!长大了许多呀!差不多可以支撑纱布了。芽又长了,颜色也变了。变成又深了一点的黄色。并且长出了两个小“耳朵”。
真想快点天亮,好看看我的小豆芽。终于天亮了。我一骨碌爬起来看我的小豆芽。小豆芽长大了许多,奇怪,纱布怎么也长高了?原来,小豆芽把纱布顶起来了。豆芽的生长速度真快呀!
第五天,小豆芽的两个“耳朵”有点“害羞”了合了一点,就像嘴巴一样。可爱极了。
第六天,小豆芽终于把他的“耳朵”收起来了!小豆芽终于长完整了。我兴奋地跳起来。
虽然我的小豆芽没有菜市场的豆芽那么肥大,但也是我亲手种的,所以我爱我的小豆芽!
篇三:种豆芽作文400字
老师在寒假的时候布置作业,要写作文五篇,嘿!我刚好种下了两颗豆芽,终于有仪篇作文写了!
我天天都在观察豆芽。有一天,我去外面,回来的时候看到豆芽一点水分也没有了,那时我心疼死了,早上没浇水!我赶紧把水浇了,可是晚了~~有一颗豆芽死了,还有一颗豆芽幸运地活了下来。原来浇水也是一项任务呀!
第二天我一看,豆芽已经两厘米了!我欣喜地看着自己精心培育的结果,甭提我有多高兴了!
哇!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我的豆芽已经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了,当然!芽茎也长了不少,量一下,已经高七厘米了!哈哈哈哈!俺堂堂“程植物学家”的培育成果不错吧!
又过了几天,我的绿豆芽又长出了更多的叶子,翠绿翠绿的,把我美得一蹦三尺高,手舞又足蹈。
我把豆芽放在一个装了一点点水的杯子里,我爸爸说放一点水,它都会生长。两天过去了,豆芽果然长得很茂盛,只是水少了很多。
我的豆芽的叶子上面又长出了一些芽,可能是又要长叶子了吧。
最后,我在杯子里放满了水,就让它们快快乐乐地生长吧!
篇四:种豆芽作文500字
有一次,我看见厨房里有一大罐黑豆。我突发奇想,要是我把黑豆种在水里,会怎样呢?于是我倒出了一些黑豆、再找来一个装有水的罐子。我准备亲自动手试试,看看豆宝宝在水里会是如何的呢。
我小心翼翼地把倒出的黑豆一粒粒放在罐子里。那些豆子就像调皮的孩子,跳进水里快乐地嬉戏,玩了一下就躲在水底下,不再调皮了,也许是害羞了。我在那看了好久都没什么动静就离开去做自已的事情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一起床就去看我的豆宝宝。咦!黑不溜秋的豆子的颜色不是刚开始那么黑了,水却变得脏兮兮的。我赶紧去换水,看见豆子在清水里的高兴样,我决定带着豆子去散步。我带着罐子着边走还边与他说话。每天我一有时间就去陪他,我们简直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终于有一天,豆子冲破了自己黑不溜秋的外衣,露出了自己白白胖胖的身子。这时,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在心里暗暗想:豆子发育得很好呀!如果这样下去,我的豆子一定会长得又高又壮,一定是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
豆子一天一天地长大,但那些豆子没有我预料中的那么健康,反而长得越来越黄。我的眼泪像一条小溪缓缓流下来。“呜呜呜,难道我精心培养出来的豆豆,它的‘豆生’就这样子结束了吗?”我伤心地说,“不要啊,我种的那些豆子,它们的‘豆生’路还长着呢!绝对不能就这样死了呀,呜呜呜……”我的伤心难过也没有使我的好朋友越来越健康,他一天天的黄了,萎了。
这次的种豆芽事件可悲可喜,悲的是我精心培养的豆子最后还是死了。喜的是我学会了一项新本领——种豆芽!
篇五:种豆芽作文600字
在我们家里有个特别喜欢吃豆芽的人——那就是我可爱的弟弟了,不管是什么抄豆芽、煮豆芽……他都是百吃不厌的,要是一天没有吃到豆芽,他就会吵的家里鸡犬不宁的,就连爸爸妈妈也拿他没有办法。
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在家里的花盆里种葡萄,他们把花盆打理的非常干净,一棵杂草也没有,妈妈拿着个小铁铲,把一粒一粒的种子种到土里,弟弟看到了就在一旁直犯嘀咕,“妈妈怎么要把葡萄籽扔到花盆里还要用土盖起来呢?”他赶紧问妈妈:“妈妈、妈妈你干嘛要把葡萄籽扔到花盆里呢?”妈妈说:傻孩子,妈妈是在种葡萄呢,过一段时间他长大了就会结出好多的葡萄呢。“哦,原来是这样的呀”弟弟说,然后他突然向厨房跑过去了,我和妈妈还在一
E. 豆芽买回来把他揍七天,每天的变化是怎么写
豆芽观察日记 篇2
8月19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要种绿豆了,小小的绿豆在外壳上面长着一个白点,犹如一个没睁大的眼睛,而且很粗糙。经过一夜的浸泡,它们长得非常大了,皮软软的,竟然被撑裂了,一颗小芽从里边冒了出来。再把它掰开,里边有一片小小的,白白的,可爱极了的小叶子样,这是我从来没见到过的。
把没浸泡过的弹在桌子上可以发出清脆的“咚咚”声,而泡过的只能发出闷闷的很小的响声。
观察泡了一天的绿豆——做记录——放在纸巾上观察!
8月2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又把绿豆分成两半,一半是继续泡的,一半是没有继续泡的。一直泡的已经长成豆芽的四分之一那么长了;而没泡过的呢?只有继续泡的四分之一那么长。
哇!有一个继续泡的茎长成红色的了!这就表示,他已经开始发育成豆芽了!从前我从来没见过长地那么快的绿豆呢!继续浸泡的皮渐渐松开了,轻轻一碰,外皮就掉了下来,生长的小芽像一个大约一厘米的小尾巴,夹在白白嫩嫩的“肉”上,好像一只白色的蝌蚪,又像一个有导火线的,随时可以引爆的小号炸 弹,用手摸上去滑滑的,里边的小芽好像一下子就会断了一样呢!没继续泡的豆芽渐渐失去活力,变小,变黄。
继续泡的茎长成红色了,就像小号炸弹吧!
8月22日 星期五 阴
哇!我的绿豆变出豆芽叶了!绿豆的外壳变成了红色,长出了两片小小的叶子,就好像从“屁股”里抽出来的尾巴呢!而且脱离了外壳,长到空中了,两半“肉”夹着叶子垂挂下来,就好像一个小孩犯了错,低下了头;又像一个螃蟹的大钳,嵌在石头中。
你看,另一株就像一条“S”形的小蛇,使劲仰着头,吐着舌头信子,扭动着细细的,白色的一点透明的身子,好像在乞求什么呢!再看那条豆芽,又像刚出生的小蛇,抬起头来,找自己的妈妈呢!
我把泡过一夜的绿豆用铅笔试戳了一下,想不到以前用手捏着很硬的'绿豆被笔一戳,就从大老虎变成了小花猫——被戳软了!
8月23日 星期六 雨
哇!今天的绿豆长得真是快呀!早上才只有3厘米呢!现在就像吃了增高剂一样,又像飞机把它拉长了一样,一下子就长成了5厘米。就连最小的也长成了2厘米呢!
你瞧,那最高的绿豆已经长出了两片小小小的叶子了。就像一个的害羞的小姑娘只露出了小脑袋。
哎呀!这个小豆芽怎么断了头?难道是夜里被虫子啃断了!还是犯下了植物界的滔天大罪,被送上了断头台?不不不,不是,原来是我不小心把它弄断了。
今天的豆芽真的有趣呀!
8月24日 星期日 阴
呀!今天的绿豆真让人难以置信,让人难以想象。从早上到下午,一转眼间,就从矮矮的5cm长到了那么高的13cm。如果按这样的速度,不出几个星期,我们家将会变成绿豆的天地,沙发上是绿豆……
你瞧,这绿豆可于先前的打扮一样呢!位于子叶上的茎,就像发疯似的爬满出了吸管,并排满出吸管的豆芽就像一条正往下流的瀑布,豆芽下面的小鱼,更是给这“瀑布”增添了许多有趣的风景呢!
再看最顶上的,已经长出了四片叶子啦!我高兴极了。下午刚一回来,都还没有发现呢!长得也太太太快了吧,快得大概连飞机也比不上。只可惜往日白白胖胖的小可爱的根了。真遗憾呀!你瞧!可爱的“小苗条王”,每天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不是吗?!!
F. 豆芽预期成果是什么
最后长高,豆子成熟
G.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日记600字连续2天
2013年10月1日多云
上午8:30
妈妈从美梦中叫醒了我,我赶紧起床,去作种绿豆芽的准备工作。我取了一个玻璃盘和一把新绿豆,将绿豆洗净后放入盘中,然后拿来一块干净的纱布,用水沾湿,小心翼翼地盖在绿豆上。妈妈告诉我水不要加得太多,并且最好将它们沐浴在阳光下,可惜今天是多云的天气。
下午2:00作文
我迫不及待地掀起纱布,哇,短短的几个小时,真的发生变化了。只见大多数绿豆已经饱胀得随时要爆开似的。有的绿豆外皮已经开裂,好像绿豆妈妈被新生的小宝宝撑破了肚皮。裂缝中的小白点就像白色的娃娃在努力地往外钻。豆芽的变化真是令人期待。
2013年10月2日小雨作文
上午10:00
我惊奇地发现绿豆的外皮已经脱掉了,白白的豆子非常鲜嫩,水润极了。遗憾地是今天下雨,还是不见太阳。
晚上7:30
豆芽的中间已吐出了长长的“牙”,好像小宝宝正在伸着懒腰。我给它们换了一下水,等待着明天更多的惊喜。
2013年10月3日晴
中午我再次揭开纱布时,不由得大吃一惊,绿豆芽已经长了有5毫米,根根竖在了盘子里,洁白、细嫩,十分可爱。今天阳光充足,我把盘子移到了窗前。
2013年10月4日晴
在阳光的照耀下,豆芽们在快乐地成长,今天又比昨天长了许多。我再次给它们换了水,鼓励它们更好地成长。
2013年10月6日晴
昨天去了姥姥家,今天回到家后,我发现豆芽又长了很长了,大约有5厘米了。虽然没有了前几天的惊喜,但看着生机勃勃的豆芽,我的心里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这可能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
2013年10月7日晴
晚上,豆芽已经长到了10多厘米,明天就要开学了,爸爸教我用豆芽和海米做了一道菜—“金钩银针”,虽然多少有些舍不得,但看着全家人一起分享我的劳动成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劳动,所以我快乐!
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四
观察日记
9月23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在家里泡了些绿豆去观察,结果发现,观察绿豆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每天要认真观察豆子的生长特点。
第一天,豆子上面长出了一根很小的嫩芽,嫩芽是青绿色的,看着这些豆子,就想起了标点符号中的一个符号,那就是“逗号”,每当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芽上,让我的心情一下变得清新起来。
9月24日 星期四 大雨转小雨作文
第二天下起了大雨,外面刮着大风,天非常的冷,我就像一只缩头乌龟一样,躲在家里,可绿豆不一样,它不怕困难,还在努力的生长,它的豆子上还起了一层薄皮,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它的芽从原来的几毫米竟然长到了一厘米,豆子它那顽强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9月25 星期五 晴作文
第三天是个阳关明媚的一天,豆子在这温和的阳光下快乐的生长,它的嫩芽变得又长又粗,它的薄皮也慢慢掉了。我发现豆子中间裂了一个小缝,但没有完全裂开,细缝中长出了一片小叶子,它是翠绿色的,这让我感到很好奇,正当我心中充满疑问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每个植物都要经过一个过程,就是先发芽再长叶,豆子也和这些植物是一样的。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和发现,我知道植物和人一样,都需要不断的培育才能茁壮成长。
H. 豆芽生长记一一作文
每当我吃到味道鲜美的豆芽时,心中就会产生一个想法:能不能自己泡豆芽?今天,老师教了我们泡豆芽的方法,于是我决定试一试。
中午,我的泡豆芽行动正式开始了。我精选了二十颗饱满的豆子,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可爱的“小胖胖”捧在手上。它们圆圆的“肚子”上有一道黑色的弧线,像娃娃的嘴唇。爸爸告诉我,这是胚芽,将来豆芽就要从这里长出来。我找来一个杯子,把它们放在里面,加满了水。
半个小时后,我去看我的“宝贝”,发现刚才还眉清目秀的它们已经变成了七、八十岁的“老太婆”——脸上长满了皱纹。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这是因为豆子吸收了水分,表皮鼓大的缘故。
晚上,我又去看望它们,发现这次的变化非常大,豆子变成了椭圆形,直径由5毫米变成了7毫米,皱纹消退了许多,“嘴唇”变大了一些,颜色也变深了。我很惊讶,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今天早上一醒来,我便立刻跳下床,连衣服还没有来得及穿,就飞奔到我的豆子前。我非常惊讶,因为豆子已经“女大十八变”了!
豆子变成了一个个“小姑娘”,很饱满,很光滑,也很可爱。长度由7毫米变成了1厘米左右,形状变成了长方形,颜色也慢慢变淡、变白了,胚芽长得更大更饱满了,好像要随时把豆子撑破一样!我正准备把豆子放下去看电视,外婆说:“你怎么不淘豆芽呢?”我问为什么,外婆神秘地说“你自己想一想啊。”我捧起豆子仔细观察,想:淘豆芽大概是因为要激活豆子体内沉睡的细胞吧!正想着,一不留神,一颗豆子掉到地上立刻摔成了两半,我拿起其中一半,发现表皮已经完全脱落了。我忽然想到:淘豆芽可能是让豆子的“外衣”脱落,让胚芽快快生长吧!昨天还坚不可摧的豆子,今天怎么变得这么弱不禁风?
我按照外婆的办法把豆子淘了两遍。望着这些可爱的家伙,我默默的说:小豆芽,快快长大吧!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这几天,我一直在外旅游,心里老是惦记着我的小豆芽长大没有,这次试验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好不容易国庆假期快结束了,回到家一放下旅行包,我就冲向我的小豆芽,发现它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豆由长方形变成了扁平状,并从中间裂开了一道口子,把它们一分为二;颜色变成了淡黄色、淡绿色:豆芽从豆子里面钻出来了,小的有3厘米,中等的有5厘米,大的甚至有8-9厘米左右!它们脆脆的、柔柔的,用手摸着滑滑的,好像用手轻轻一捏就要从里面渗出水一样。芽子弯弯曲曲的,远远看去,就像一只只乖巧可爱的小蝌蚪。一阵微风吹来,豆香味直入我的心底。
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想给爸爸妈妈做一道豆芽菜,让他们也品尝品尝豆芽的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