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耀霖的人物成就
石耀霖长期从事地球动力学基础研究工作。他将地质学、地震学及比较行星学有机联系起来,考虑变形、孔隙流体和热传递复杂耦合作用,从而在地球动力学定量化模拟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开拓了地热构造学研究方向。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研究中对区域地热特征形成机理,特别是印度板块俯冲剪切生热和藏北热松弛作用作了定量化解释。对大别-苏鲁古老超高压变质带和新西兰现今陆壳俯冲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二维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俯冲洋壳携低密度陆壳窄条俯冲到超高压变质深度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并探讨了P-T-t轨迹形成的控制条件。从事构造运动、孔隙流体流动和热传递耦合过程的热模拟,开拓了地热构造学研究方向。
石耀霖丰硕的科学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开拓地热构造学研究方向
他在80年代就提出地热构造学的研究思想:通过对热痕迹的地球物理反演研究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思想,开拓了一个新的岩石圈动力学过程的途径。他是中国最早把有限元方法应用于地质学的研究者之一,他对有限单元数值计算方法做了多种改进,有效地实现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将以上思想运用于多种地质过程和区域问题研究中,在该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开拓性成果。
率先开展地球动力学中变形、热传递和孔隙水流动耦合问题的定量模拟
会聚板块边界是地质过程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部位之一,其研究是国际地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石耀霖率先开展板块会聚边界水、热、变形耦合问题的定量模拟。石耀霖对盆地沉积、压密、孔隙水流动和热演化历史,及TTI值和成油窗口计算也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工作,特别侧重整体构造格局对盆地演化的影响。他还就此方向问题纠正了传统教科书中将水热效应看作高孔隙水压主要成因的错误。
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研究中的理论探讨
中国在地震预测方面进行过大量观测和实践,为充分利用和认识这些丰富资料,石耀霖在统计地震学、大陆地震的非线性地球动力学模型、考虑扩容和孔隙水流动的地震前兆物理机制模拟等方面开展了多种理论研究。这些工作有助于客观定义异常、科学评价预报结果、克服经验预报中一些主观因素、推进中国地震预报与世界有关科研的对话和交流。他曾被邀请到第二届国际统计地震学国际会议上作”关于中国地震预报及其评估”的特邀报告,受到不同观点学者的肯定。
地球动力学中计算方法的改进
石耀霖在国内地学界引入和推广了遗传算法,首次提出遗传算法—有限单元法的偏微分方程逆问题求解方法,从而实现了从地应力观测资料对边界条件、下地壳对上地壳拖曳力、地形扩展力和介质力学性质的非线弹性反演。石耀霖发展了将迎风法和变网格技术混合运用的计算技术,首次进行了P-T-t轨迹的二维热模拟及其他一系列地球动力学和热模拟计算。他进一步发展了存在全地幔对流和分层地幔对流的混合对流条件下地球热演化历史研究的参量化模型,并用于比较行星学的研究,填补了中国这方面的空白。
跨学科开展SARS传染病动力学研究
2003年SARS期间,石耀霖急国家之所急,从零开始研究传染病动力学问题。提出了有特色的随机模型。国际上关于SARS传播动力学的文章发表不久,他的成果也在中国的《科学通报》上发表。他的研究表明: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对控制SARS传播有决定性意义。
开拓高性能计算在地球动力学中应用的新领域
2003年,石耀霖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组建了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2010年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目前开展了地球动力学中千万网格量级的有限单元法计算,在地球整体及区域研究中,在地幔对流、岩石圈变形和应力、地震波和海啸波传播等多方面开展了并行计算,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石耀霖共发表论文200余篇,SCI引用500余次。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石耀霖的代表性论著如下: 文献名称文献时间文献类型金星非单调冷却热演化历史分析2007-1-1期刊论文用有限单元法研究曾侯乙编钟双音激发过程2007-1-1期刊论文Toward an automated parallel computing environment for geosciences2007-1-1期刊论文Tsunami hazards along Chinese coast from potential earthquakes in South China Sea2007-1-1期刊论文Modeling of Tibetan dynamic deformation with a ctile lower crust2006-1-1期刊论文Lithospheric thickness of the Chinese continent2006-1-1期刊论文中国大陆及邻区构造应力场成因的研究2006-1-1期刊论文优化地球三维有限元计算网格的一种方法2006-1-1期刊论文利用载荷减少引起的湖底变形探讨西藏古大湖演变史2006-1-1期刊论文中国大陆岩石圈厚度分布研究2006-1-1期刊论文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90年至2003年期间,石耀霖培养的硕士、博士共8名,情况如下: 论文题名 作者 指导老师 学位 古老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与现今新西兰陆壳俯冲带的比较研究 范桃园 石耀霖 博士 大陆强震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李丽 石耀霖 博士 桐柏-大别造山带地球动力学模型及高压超高压变质岩P-T-t轨迹正演 刘嵘 石耀霖 博士 遗传有限单元反演法及在影响中国构造应力场因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安美建 石耀霖 硕士 板内地震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 李丽 石耀霖 硕士 大陆地震活动带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 耿鲁明 石耀霖 硕士 青藏高原岩石圈动力学与地热构造、热演化关系的研究 朱元清 石耀霖 博士 孕震过程中岩石膨胀、断层蠕动及其地震前兆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张永仙 石耀霖 硕士
② 骆驼祥子的人物关系图
骆驼祥子所有人物关系图:
(2)成果人物关系扩展阅读:
主要人物
1、祥子
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为全书灵魂人物。祥子是个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
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
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2、虎妞
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
她在书中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的妻子,待人泼辣,用祥子的话来说,她做哥们儿好,但难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对外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真心爱他的。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青春。
3、刘四爷
六十九岁。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因为愧于女儿虎妞,凡事都让她几分,可他实在不愿辛苦成果被祥子继承去,就跟女儿闹翻了,后来变卖了一些车享福去了。
直到祥子偶然拉他才知道女儿死了,真正感到了孤独。
4、曹先生
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后来又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
5、高妈
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于助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她保留了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善良、质朴,生活教会了她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也仔细有心眼,是适应了旧社会的为数不多的劳动人民。
③ 人物介绍可以写什么内容
生活背景
家族关系
喜爱的人
喜爱做的事
特别的地方
特别的嗜好
令旁人感到费解的地方
望采纳
谢谢!
④ 东晋四大家族人物关系
王谢郗桓。王谢:王徽之娶了谢道韫。王郗:王献之娶了郗夫人。桓:桓温他家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不能跟那三家相比,桓家是南渡后才兴旺的,那三家不屑于和兵家桓家通婚。
但是太原王家王坦之的儿子娶了桓家的女儿,因为在东晋,男方地位可以比女方高,女方地位不能高于男方。这样说来,根据四家通婚情况可以看出来,琅琊王氏是整个晋朝最有地位的家族。
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形成于曹魏,发展于西晋,到东晋其势力已达顶峰,至南朝门阀制度逐渐走向下坡路。隋朝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彻底崩溃。
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
之后庾家没落,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权力斗争,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东晋进入桓氏时代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击与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
(4)成果人物关系扩展阅读:
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和以往一样,受伤的永远都是老百姓,有钱的家族开始集体迁移,去哪呢,长江以东,因为这里有司马家族最后的血脉,公元318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的东晋。
富豪都去江东讨生活了,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江东财富堆积以及人口爆炸,东晋之前,特别是孙吴之前,江东地广人少,对江东的发展来说,现在人口问题解决了,但是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大鱼吃小鱼,到最后出现的巨无霸,也就是所谓的超级家族。
东吴时期有四大家族朱、张、顾、陆,最后都被孙权整的一点脾气都没有,整个东晋时代也有:王、谢、桓、庾,他们的命运,刚好相反,皇帝平时都需要看他们的眼色。
⑤ 党鸿辛的人物成就
党鸿辛是中国固体润滑学科的主要开拓者与学术带头人。多年来,他坚持科研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方向,在固体润滑学科建设和润滑材料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为解决中国国防军工高技术领域重点型号建设中的特殊润滑难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成功地研制出了数十种服务于军工重点型号性能各异的特殊润滑材料,包括“331工程”超低温高速齿轮润滑材料的研究,解决了中国自行研制的氢氧火箭发动机的一个关键问题;“109”任务和“直九工程”国家重点军工项目,分别解决了控制鱼雷进攻方向和运行姿态的舵机蜗轮蜗杆组件的摩擦学问题和六种直九飞机配套的特种摩擦材料的国产化问题。针对摩擦学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和应用研究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总结了一系列摩擦学的重要规律,奠定了学科发展的基础,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
20世纪60年代初期,针对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当时国外润滑材料研究的发展动向,党鸿辛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固体润滑的研究。这以后,作为该学科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坚持和发展了这一学科,为这一学科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几十年的研究积累,使其在固体润滑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都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和应用研究方面
党鸿辛针对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和应用研究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先后总结了一系列固体润滑的重要规律,如固体润滑转移膜的生成及其与耐磨性的关系;不同固润滑组分之间的协同润滑效应;PTFE的结晶构造与抗磨性及机械强度的关系;过渡金属二硫属化合物的结构与润滑性的关系等等,这一系列研究结果奠定了固体润滑学科的基础,并对指导新型固体润滑材料的研制,解决工程技术中的润滑难题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物理和化学作用对润滑效果影响方面
在固体润滑过程中,表面物理和化学作用对润滑效果有着决定性的重要影响。党鸿辛及时把握住了这一方向,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典型固体润滑剂PTFE和MoS2在与金属的摩擦过程中,在金属表面上氟化物和硫化物的生成对转移膜的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在MoS2转移膜中,MoS2层状晶体呈基础面平行于底材表面择优取向,与金属底材的粘附产生于层状晶体的基面上;提出了聚四氟乙烯磨檫机理的物理模型;探讨了石墨等固体润滑剂与ZDDP等添加剂在摩檫表面上协同形成复合润滑膜的作用机理;稀土化合物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改性作用机理;利用分子轨道理论探讨了石墨MoS2润滑性能的结构本质等。上述研究结果对固体润滑材料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在国内外亦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国际摩擦学会主席Jost.H.P教授认为这是摩擦学研究的二十五年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
应用研究方面
在应用研究方面,党鸿辛结合学科特点,注重解决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他和他的同事们先后为国防军工重点型号配套研制了数十种性能各异的特种润滑材料,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31工程”三级火箭氢氧发动机中液氢蜗轮泵的传动齿轮工作条件极为苛刻,如果没有有效的润滑,则运行时齿轮会因高速高负荷下的摩擦而产生局部高温、使齿间发生粘着和破坏,导致火箭发射失败。党鸿辛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问题的技术路线,并最终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的固体润滑膜。多次的成功发射实践表明,该润滑膜性能稳定,技术可靠,解决了中国自行研制的氢氧火箭发动机的一个关键问题。
重点军工项目方面
“109 ”和“直九工程”是中国“七.五”期间的两项重点军工项目,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的委托,分别要求解决控制鱼雷进攻方向和运行姿态的舵机蜗轮蜗杆组件的润滑问题和六种直九飞机配套特种润滑材料的国产化问题,这几种材料都是型号建设中无法替代的重要材料,由于使用工况极其苛刻,对所研制材料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党鸿辛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指导并参加了部分具体的研究和实验工作,所研制材料的性能全部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并已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民用工业设备方面
党鸿辛还注重解决一般民用工业设备的润滑问题,为国家研制量大面广价廉的先进润滑材料,其所参与发明的白色润滑成膜膏和PEP润滑涂层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1998年党鸿辛院士到河南大学以来,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发展与建设上,为实验室学科发展、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在短短的几年中连上几个台阶,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纳米科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双双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为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化学、物理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他培养的门生中,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例如,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原学者”“两院”院士后备人才张治军便是他的得意门生。
⑥ 怎么写人物介绍
写作人物事迹材料-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2)观点和提法要分寸恰当。在叙述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经验时,要注意摆正先进典型和其他群众、集体的关系。许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事迹,都不是单枪匹马干成的,是与周围群众和其他集体、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因此,讲先进典型的事迹、经验,一定要注意切不可讲那些脱离群众、脱离整体观念的过头话。否则,就不能起到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
(3)文字要朴实、简明。整理先进典型材料,主要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这就要求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一定要善于选择那些实在、贴切的词语。不要过多选用做修饰成分或言过其实的形容词。不要讲空话、套话,硬拉架子做文章。话要说得简洁明了,凡是能用较少的话把事情说清楚的,就不要把话拉长。
⑦ 如何清晰的理解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表
红楼梦人物主要分四大支。
一是贾家。分宁荣两府。
1、宁国府
以宁国公贾代化为首,夫人何许书中未及。宁国公贾代化生二子,长子敷,9岁亡,次子敬。敬生子珍,女惜春。珍夫人尤氏,生子蓉。蓉原配秦可卿,续配胡氏,皆未生育。
由此而推断,他们和王家不是旁系更不是直系,仅属同姓王而已。要提及的倒是刘姥姥这个特殊人物,她的女婿姓王,名狗儿,其父王成已故,狗儿娶妻刘氏,乃刘姥姥之女。刘氏生一男一女,子板儿,女青儿。据书中介绍:王成的祖上也做过一个小小的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势利,便边连了宗,认作侄儿,那里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的知有此一门远族。余者也皆不知。可见王成一族成金陵王家不存在血缘关系,是"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的一个人家"。
四是薛家。他们虽说没有官职,但却是贾家和王家的重要亲戚,因而也和史家有着重要关系。薛姨妈是王子腾的妹妹,她的儿子薛蟠是个吃喝嫖赌的样样会的花花公子。薛蟠依靠王、贾家的权势保护,做了官商,用特殊的手段,豪夺强取,为其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敛集资金,他仗势欺人,为争夺一个丫环打死人,凭借几上臭钱结了官司。薛姨妈的女儿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夫人,她的侄儿薛蚪、侄儿薛宝琴都依靠贾家和王家的关系,过着花天酒地的贵族生活。
⑧ 有关科学家的成果(简要举例)
1 哥白尼 Nicolaus Copernicus 波兰名:Mikolaj Kopernik (1473~1543)
现代天文学创始人,日心说的创立者
2 诺贝尔 诺贝尔奖 以瑞典著名化学家、工业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 尔 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
3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4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5 郭守敬——中国古代天文学家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汉族。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二年。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
6 洪堡 德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也是自然地理学的先驱。他用了5年时间,行程近万里,对中南美洲的动植物及地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此后又花费13年时间分析和整理考察结果,撰写了达30卷本的《新大陆亚热带区域旅行记》,这套巨著为后人开发中南美洲提供了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洪堡一生进行了许多科学研究,涉及自然地理学、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地质学等许多领域。他也完成了许多著述,如《自然全貌》、《中部亚洲山系与比较气候学研究》,还有驰名中外的自然地理学巨著《宇宙》
7 伽利略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7岁进入比萨大学攻读医学,后来转攻数学,毕业后任大学教授。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8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他家境贫寒,未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但却在众多领域中作出惊人成就,堪称刻苦勤奋、探索真理、不计个人名利的典范,对于青少年富有教育意义。
“磁电感应”。实现了“磁生电”,宣告了电气时代的到来。
9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212)是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他正确地得出了球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抛物线所围成的面积和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著名的还是求阿基米德螺线(ρ=α×θ)所围面积的求法,这种螺线就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
锥曲线的方法解出了一元三次方程,并得到正确答案。
阿基米德还是微积分的奠基人。他在计算球体、圆柱体和更复杂的立体的体积时,运用逐步近似而求极限的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微积分计算的基础。力学方面: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他系统并严格的证明了杠杆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阿基米德系统地研究了物体的重心和杠杆原理,提出了精确地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指出在物体的中心处支起来,就能使物体保持平衡。他在研究机械的过程中,发现了杠杆定律,并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他在研究浮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几何学方面:阿基米德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线、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种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创立了“穷竭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他用圆内接多边形与外切多边形边数增多、面积逐渐接近的方法,比较精确的求出了圆周率。面对古希腊繁冗的数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还首创了记大数的方法,突破了当时用希腊字母计数不能超过一万的局限,并用它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阿基米德螺旋永动机
天文学方面: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星球仪,他还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做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提出这样的见解,是很了不起的。
10 李时珍 (1518年-1593年)
字东璧,号濒湖,身高约合现今1.63米,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11 孙思邈(541或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
12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年7月22日-1884年1月6日)是“现代遗传学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是遗传学的奠基人。1865年发现遗传定律。
13 门捷列夫(1834.2.8~1907.2.2),俄罗斯化学家生在西伯利亚。元素周期律
14 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伟大而倍受尊敬的物理学大师,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为祖国奉献出一生的前辈,他为在艰苦的环境下成功为中国造出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
15 莱特兄弟
Wright brothers
兄:维尔伯·莱特
弟:奥维尔·莱特
飞 机 的 发 明
⑨ 周建庭的人物介绍
作为重庆交通大学年轻的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之一,周建庭带领他所在的桥梁安全评价与病害治理科研团队,自2001年以来,研发出8项实用桥梁安全评价与加固技术成果,丰富和充实了国内桥梁安全评价与加固技术理论基础;客观、科学评价桥梁承载力48座;成功主持加固了西部地区55座桥梁,为西部地区尤其是三峡库区地方政府节约资金4000万元;攻克了一大批桥梁工程技术中的重大科研难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的敬业精神、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充分肯定。
取得了13项创新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38篇(三大检索32篇),著作2部,获省部级科技奖7项(其中主持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申请专利25项(已获授权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其余申请的16项发明专利均已公布)。在结构加固研究领域,在丰富和完善加固机理和理论的基础上,先后研发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斜拉桥更换拉索技术、基于位移影响线的体外预应力加固连续刚构桥技术、多点支承体系加固拱桥技术、截面转换加固T型(π型)梁桥技术、钢筋砼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等10余种旧桥加固创新技术并均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