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假冒股东签名,并在形式上通过股东会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
我是鹏翎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在1998年公司注册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我退了股2014年公司上市了,我发现这个公司伪造我好几个签名有股东大会签到表和股权转让协议请问这个股东大会成立吗,这个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吗?
❷ 股东伪造公司其它股东签字转让股份罪行 如何报案,到那个部门办理
现在注册公司不用验资了,股份还值钱几何呢,像国有企业的股份都是要备案的,需要产权交易所挂牌才能转让,有一套严密的流程
❸ 股东伪造公章变更股权,可以提行政诉讼吗
不可以。
这是涉嫌刑事犯罪的行为,应该提起刑事诉讼。已经涉嫌触犯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未经其他股东同意私自变更股权,是无效的。
《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❹ 伪造股东签名转让股权是民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
一般是按照民事案件处理。
❺ 伪造签字转让股权是犯罪吗
至少是违法,是否构成犯罪要综合案情决定
❻ 其他股东伪造把我的股权转让了,可以通过字迹鉴定吗
可以进行字迹鉴定
深圳公司转让股权需要转让方、受让方同时到场才可以在见证所办理股权转让见证书,2013年之后的,转让方不到场签字是办不了见证书的。
笔迹鉴定,如果是民事活动,直接找司法鉴定机构就可以了。如果是刑事活动可以在检察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技术部门做。一般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又法院指定司法鉴定机构来做,承担举证责任一方也可以自己要求指定司法鉴定机构。刑事诉讼活动一般由侦查机关先做,如果不利一方有异议可以提出重新异议或者要求社会司法鉴定重新鉴定。
社会人员如果有相关资质,也是可以到相关机构去做笔迹鉴定。一般在这个行业做的都是公检法的技术人员,或者相关院校的毕业生,社会人员半路去学的机会不是很大。
❼ 伪造股东签字转让股权,有没有犯罪
转让无效。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负法律责任
❽ 伪造股东签名变更股权构成什么犯罪
伪造他人签名、侵占他人股权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是有争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侵占股权的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❾ 公司股份被伪造签字转移怎么立案
伪造股东签名被转移股权,如何处理?
案例如下:A先生2015年与其他三人商议一起成立一家公司,每位股东各占25%的股权,主要营业范围是文化传播行业。公司的设立、变更等事项均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委托一家公司注册代办机构予以办理。四位股东中除法定代表人之外,其他三人皆未亲自对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等文件予以签名,均是口头委托法定代表人与代办机构代替签名。公司的注册资本系认缴制,四位股东前期未实际出资,认缴期限为十年之后。公司一直正常经营中,所有股东在前期实际上都参与了经营活动,一两年后因各种原因其中两位股东逐步退出公司的运营,将公司的股权折价转让给法定代表人。另一位股东A先生一直参与公司的实际经营并在工作中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四年后,A先生因为与公司法定代表人其他的债务纠纷,欲退出公司股权,但经调查后发现,法定代表人已经于一年前伪造了其他三位股东的签名,签署了股东会决议、股权转让协议等文件,将公司的所有股权全部集中到其自己名下。A先生发现该情况,希望立即采取行动,拿回本应该由自己持有的股权。
分析如下:
一、法定代表人伪造的《股东会决议》、《股权转让协议》等文件的效力如何。股东通过伪造股东签名,伪造相关《股东会决议》、《股权转让协议》等文件,非法转移其他股东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应视为该类伪造文件没有合法存在过,其法律性质属于未成立的决议和合同,不具有任何效力。依据未成立的决议和转让合同,转让股权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未经权利人追认属于合同法上的无效合同。受让方应当知道该类决议和合同上的签字属于伪造的,不构成善意的第三人,因此该种股权转让行为无效。而本案中法定代表人恶意伪造相关文件,当然无效。
二、A先生并未实际出资的情况下,是否是公司的合法股东?
股东未实际出资并不必然导致股东资格的丧失,即实际出资不是成为股东的必然条件,不论是实缴制还是认缴制的情况。确认股东资格应当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股权转让合同、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出资证明书、工商登记。在具体案件中对事实证据的审查认定,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确定成为股东时是否有达成合意。本案中,A先生虽没有实际出资,但其参与成立公司设立时的协商,四位股东达成成立公司的合意,并且其姓名依法在工商进行了登记,公司章程也有其股东的身份确认,该类行为充分说明四人均是股东的合法性。
在《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一条,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其股东资格的,应当以公司为被告,与案件争议股权有利害关系的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第二十二条,当事人之间对股权归属发生争议,一方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享有股权的,应当证明以下事实之一:(一)已经依法向公司出资或者认缴出资,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二)已经受让或者以其他形式继受公司股权,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第二十三条,当事人依法履行出资义务或者依法继受取得股权后,公司未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当事人请求公司履行上述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综上所述,股东实际未出资并不代表不具有股东资格,而伪造股东签名转走相应股权也属无效行为,可通过诉讼方式确认股东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