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围绕怎样教育孩子问题,中国聪明教育创始人曾与一位学生家长有一段精彩对话,想来各位家长在知道了这段精彩对话之后,今后对如何来把孩子教育的更好,一定会有一些益处,故将这段精彩对话拿到搜狐网教育频道来,供更多家长阅览。
下面是对话内容:
聪明教育创始人:如果你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家长:我会去请个家教,来辅导一下我孩子的学习。
聪明教育创始人:请家教来教你孩子学会做一些题,还是来帮你孩子提高聪明程度?
学生家长:请家教把我孩子不会做的题来教会。聪明教育创始人:你认为你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上不去,就是因为你所看到的他不会做一些题吗?
学生家长:我想是。
聪明教育创始人:我认为,别人的孩子学习成绩能够上去,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问题的根子,恐怕不这么简单。对一些题,别人的孩子会做,你的孩子不会做,这恐怕只是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如别人的表面现象,但不是根子。根子在,同样在学校上学,同样听老师讲课,在同样的外在条件下,别人的孩子为什么自己就能学会,不用请家教,你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学会,还需要请家教,这恐怕会涉及到你孩子的脑力,你孩子的聪明程度问题。请允许我给你打个比方。这里有两堆砖,每堆1000块,咱们比赛搬砖,如果我的体力比你的大,我今天下午能搬完其中的一堆,如果你今天下午不能搬完另一堆,只能搬掉其中的500块、600块或700块,确实,如果你今天晚上请人来帮你搬,明天上午再请人来帮你搬,你也能把这1000块砖搬完。但是,请你注意,如果我们两个人明天下午再来比赛各搬1000块砖,看谁搬的快,看谁搬的多,你就很可能还会是一个失败者。因为,问题的根子不在于你对砖没有搬完,而在于你没有我体力大,你并没有设法把你的体力提高上来。同理,如果这些砖不是砖,而是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应学会做的题。今天下午老师一共是讲了100道题,对这100道题,如果我的孩子今天下午就能全学会,如果你的孩子今天下午不能全学会,只能学会其中的50道题、60道题或70道题,确实,如果你的孩子今天晚上请家教来教他学这些题,甚至明天上午再来请家教来教他学这些题,他或许对这100道题也都能学会。但是,如果我们两个孩子再次比赛学题,看谁能当天就把当天应学会的知识学会,看谁学会的多,你的孩子就都很可能还会是一个失败者,因为,问题的根子不在于你对这些题没有学会,而在于你的脑子没有我的脑子好用,脑力大,而且你并没有把你孩子的脑力,设法提高上来。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如果你只知道发现了孩子有什么题不会做就请家教来教会他,有多少砖没搬完就来搬完它,不知道如何就能使你的孩子在脑力上提高上来,使别的孩子当天能学会的知识,当天能搬完的砖,你的孩子当天也能学会,当天也能搬完,那你永远也难于使你孩子的学习成绩赶上更优秀孩子。因为别的孩子当天能学会的知识你的孩子却不能学会,这里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你孩子还有什么题没学会,它更反映着你的孩子在脑力上,在他的学习知识的聪明程度上,例如大脑独立思考能力上,大脑记忆能力上,大脑思维敏捷性上,大脑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能力上等,还不如那些更优秀的孩子。而你,却只看到别的孩子对有些题已学会做了,你的孩子还没有学会做,只会对孩子没有学会的知识来补课,却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在聪明程度分上,会比别的孩子差多少,也不想着如何就能提高自己孩子的聪明分,你想你就是请上10个家教来,在他们解决不了提高你孩子聪明程度分问题的情况下,你想你孩子的学习成绩,能从根本上提高上来吗?能有个大的进步吗?
学生家长:你的话,已使我认识到,提高我孩子聪明程度分的重要性。如果我能将我孩子的聪明程度分提高上来,说不准,我不为孩子请家教,孩子就也能像许多更优秀的孩子那样,在课堂上就能把老师所教的知识学会。如果我不能将我孩子的聪明程度分提高上来,很可能,我每天为孩子请家教补课,把孩子累死,在学习成绩上,我的孩子或许也永远只能是摸着别的孩子的尾巴。
聪明教育创始人:你知道你的孩子在聪明分上,比他的同学存在有多大差距吗?家庭辅导教育孩子,如果只看孩子对什么知识学会了没有,看不到,也不注意了解自己孩子的聪明分,比别的孩子怎么样,任凭自己孩子的聪明分是什么样就还是什么样,那自己孩子的聪明分天生就高,那可以。如果自己孩子的聪明分不是天生就高,父母在后天也不注意对自己孩子的聪明分,进行提高,这就会把自己的孩子耽误掉。现在有许多人还不知道我所发明的聪明仪有什么用,如果你已认识到了提高你孩子聪明分的重要性,你想提高你孩子的聪明分,你想知道你孩子的聪明分比别人的孩子差多少,这就需要你使用聪明仪了。因为,你想知道你孩子的聪明分比别的孩子差多少,你仅仅用你的肉眼,你是看不到的,这只能使用聪明仪来量一下。当然了,如果你辅导教育孩子,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你还是只认为是孩子有些题没学会,认为是只要教会了孩子那些题孩子就能考试成绩好,这你是无需使用聪明仪的。
学生家长:我今天明白了一个理,家庭辅导教育孩子,不管是自己教还是请家教来教,如果只是教孩子学会做题,而没有用上聪明仪,家庭里不备有聪明仪,不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聪明分比别的孩子究竟差多少,不使自己孩子从聪明分上来赶上更优秀孩子,实际上是很难确有把握来把一个孩子辅导教育好的。这一点,现在有无数的家长,恐怕还没能认识到。
从专业的角度给你推荐一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
祝你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㈡ 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怎么写
就是意思你抄的科研最终成袭果是以什么形式来体现,来参加结题,比如理论研究的话,就是在哪个级别的期刊上发了几篇科研论文、或者是项目形式,最终的项目展示,硬件或是软件,或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等等。预期成果就是最终你能做到什么程度,比如结题时实习某个工厂的某条生产线改造,已成功应用于其中,并已安全稳定运行多少天等。仅供参考
㈢ 求一篇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材料
一、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1、什么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生在完成了某个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后,为了使研究的成果形成文字,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写的反映研究目标、过程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和获得新感想的书面报告。
由于研究和撰写的主体是小学生,研究的目标设定不一定很明确,研究的过程是小组形式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是人们从未发现的规律,但对学生来说可能可能是新的发现。撰写的书面报告观点很稚嫩,文字很平白,不一定是严密紧奏的,是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是体验感悟到真实想法,得到的结论是学生现阶段认识的一个真实水平。
2、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的作用
(1)、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撰写研究报告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收集到的材料,研究中发现的规律,得到的体验和认识只有总结出来,形成书面报告才有价值。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要不断回顾讨论、提升,用“写”来完成研究性学的“收尾”阶段任务。培养学生做事有始有终的意识,提高善于听取合作学习者意见的能力。
(2)、撰写研究报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性学习的素质
学生撰写研究报告需要教师的指导。这就“逼”教师去关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进展和结果,也“逼”着教师去读书。学生的研究“逼”教师去钻研,这种压力是教学相长的压力,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动力。
(3)、撰写研究报告是学生共享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
研究报告是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特别研究过程学生收集的第一手材料,学生自己对材料分析和总结,通过研究报告的形式让同学共享,成为学生互相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
3、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特点
(1)、科学性
一般的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在立论上要求作者不得带有个人的主观偏见,而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出科学合乎实际的结论。但学生经验少,研究取得的材料不全面,分析概括的能力有限,所写的报告中得到的结论受限制,只能是学生现有认识水平上的结论。但切不能主观想象。
(2)、具体性
学生选择研究内容往往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领域选题。研究的问题是学生关注,或有兴趣的,往往是很具体的,切入口很小的问题,得到的结论也是针对具对问题。缺少高度概括和专业性。
(3)、创造性
创造性是研究报告的生命,学生研究报告的创造性很难有新意、有深度,只能是孩子带着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这个创造性体现孩子的在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所没有的。是经过亲身实践活动得出的。
二、撰写研究报告具体指导
1、指导撰写研究报告的原则
(1)、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指导原则
指导撰写研究报告集体指导是必要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后,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要形成一个反映学习结果的报告需要教师的指导。集体指导主要讲清楚共性的要求,如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研究报告各部分撰写的要求等。每个小组或每个学生占有的材料不一样,研究的主题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有很大的差异,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具体的指导。
(2)、讲评与修改相结合的原则
大部分同学完成了研究报告初稿后,教师要进行讲评。选择存在典型问题的报告进行阅读讲评。让师生共同讨论并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进行交流修改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修改。修改后的内容有什么优点。
(3)、欣赏与共享相结合的原则
完成了研究报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欣赏同伴研究报告的优点,并向同学提问,让参加研究的成员进行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共享同学的研究成果,
2、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的指导方法
这是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的引文阶段的指导。这一阶段的指导涉及基本格式,内容结构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的研究报告切入点小,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收集的材料杂乱。一定要为学生进行写作共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定体则无,大体则有”。基本格式大同小异,一般由标题、摘要、研究背景、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也称题目或文题,即研究报告的名称。它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起“画龙点睛”作用,故称研究报告的眉目。指导学生在学标题名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题文相符。标题开门见山点出研究的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简单明了。标题字数要少,不宜超过20个字。使人一目了然,不产生岐义。
③富有童趣。学生用儿童独有的角度看问题,用自己方式进行研究,一定有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指导时切忌用成人眼光审视,扼杀童趣。
(2)摘要
摘要是研究报告内容的提要和研究成果的简单交代。成人报告字数一般在200—300字之间,学生以人200字左右为宜。摘要让读者特别是小读者决定要不要读报告的关键,要让读者获得研究报告的主要信息,要用清晰的文字表达作者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指导学生写摘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利用研究报告的提纲写成摘要。二是等研究报告写好了最后写摘要。
(3)、研究的背景
一般研究报告又称提出问题、前言、引言,是开头部分。其重点是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往往是一个具体的主体,随着进行研究学习,有时又产生一个的新的主题。提出的问题也是学生认识层面的问题,研究假设在动态变化,所以学生研究报告所叙述的背景一般为主题的产生,研究目的和意义,介绍研究的方法和主要过程。
(4)、正文
研究报告的正文是学生用文字,数据,图片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研究的收获,研究过程、研究的体验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部分。教师要详细指导学生写好正文部分。学生研究是研究选题的角度、研究的进程和研究的结果都有很大的差别,指导不能一刀切。共性的要集体指导,如研究的结果必须实事求是,收集的材料客观真实写作研究报告要层次分明。表达准确,吸引小读者等。对个性的方面要个别指导。学生有什么问题讲什么问题。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研究和撰写报告中所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一般按照研究报告所提到或引用的顺序列于研究报告的后面。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提供学生阅读、参考的文献,让学生了解自己研究的主题,别人是怎样研究的,得到什么结论,这是一个很好学习提高的过程。指导学生在研究报告后面列出参考文献。让学生树立研究的正确态度,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同时也是一种文献资料的积累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引用正规期刊杂志和正式出版物,不要引用未经出版的资料和网上资料。资料引一定写清楚文献的名称、作者、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及页码、发表时间等。
3、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事项
撰写研究报告是一项科学的工作。学生研究性学习一般是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的,研究中每个成员的观点不一定一致,收集到的材料一般较为具体零乱,再加上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撰写研究报告困难比成人大得多,教师在指导撰写过程中注意几点:
① 论文撰写要注意科学性和真实性
科学性是指题目与结论的合理程度。如果学生选题是指导教师不熟悉的的学科领域,要请有关学科教师作科学性指导,切忌科学性错误出现。真实性指原始材料是否完整,论文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原始材料完整是由定指的学生记录,不能为自己的观点任意删减数据或材料。对原始材料要小组合作讨论形成共识,得出的结论要是学生共同研究的真实看法。
②论文撰写切忌“成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可以在教师、家长、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制订研究方案,教师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活动还要要直接带领研究活动,撰写研究报告后要给予指导和修改,但不能越疽代疱,替学生下结论,宁可让研究报告观点稚嫩一点,语言童趣一点,收获成果小一点。切不能出现“成人化”的报告。
③论文篇幅不宜过长
成人的研究报告论文字数与学术价值不成正比的,何况学生。一般小学毕业生作文要求在800字到1000字之间。只要学生做到行文流畅,不说空话、大话。用朴素的语言写出研究的成果和结论。也可以用收集到的数据、照片、标本来说明阐述。字数在1500字左右为宜。
三、成果表现形式的指导
1、 成果表现的意义
“引导小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教师有效指导的一个方面。学生参与了活动,经历活动的过程,获得了亲身体验,总结了研究的成果。成果表现正是满足了研究和与人分享的欲望,又使研究成果进行资源共享的形式,实现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目的。
2、 成果表现形式。
(1)、成果表现形式的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纷繁多样,内容范围非常广泛,成果表现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不同的类型。根据表现的状态可分静态表现和动态的表现;根据展示面向对象不同可分为对内展示和对外展示;根据展示作用可分为外显展示和内化展示;根据展示的时间可分为过程性展示和结果性展示;根据展示的主体可分为个人展示、小组展示、班级展示和年级展示等;同一主题也可进行不同侧面的展示等。
(2)四个内容领域的展示常用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根据不同主题的不同形式的展示,即内容决定形式。教师要根据需要达成目的来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方式。综合实践内容的四个指定领域常用形式具体如下:
①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现形式一般用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答辩、课件展示研究过程和结果等。
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一般表现形式有调查报告、倡议书、告居民书、宣传画、板报、手抄报、专刊、日记(周记)汇编、直观图表、照片、录像……情境再现(小组表演)等。
③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可以融入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这个内容的常用展示形式有:作品展览、实物模型、方案评比、过程演示、说明书、职业体验、感想报告会、种养植成果展示等。
④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在以上三种学习中,成果表现也是融合在一起。
3、 成果表现的注意点
①成果表现不宜过多。学生学习任务较多,小学有八个学科学习任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表现不宜过多,特别是大规目的专题展示一个学年1—2次为宜。太多会牵制学生很多的精力,加重学习负担。
②成果表现要与实际相符合
活动成果表现根据学生的实践水平相符合,如三年级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受写作水平的限制。同样也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条件,如农村学校就不宜开展研究性学习课件展示,它受学校电子投影设备的缺少,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限制。
③成果表现让全体学生参与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现成果,其实是在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让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共享学习成果是一件快乐的事!有的同学确因能力,或条件的限制,不能获得成果,指导他如何学习他人的成果,也是改变学习方式的一个途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全体同学参与,成果表现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④成果展示要有评价
把成果展示这一环节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成果表现的积极性,带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开展。
㈣ 科技成果签定会的新闻报道怎么写
吉林省白抄城一中尹钟祥袭《学习报告》汇编(四)(2006) 作文教学问题与策略的碰撞——全国创新写作教学浙江德清现场会学习报告 吉林省白城一中 尹钟祥 2005年12月9—12日,笔者在浙江省武康镇,同时参加全国中语会召开的“创新写作教学观摩研讨暨首批实验学校结题现场会”和“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指标分配工作会。东道主湖州市德清县介绍了他们“小县办大教育”的经验,德清一中展示了课题研究成果;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长赵明、首都师大附中郑晓龙老师等在大会向近二百位与会者作了专题报告;20位来自各地的初、高中参赛教师展示了作文教学研究课。笔者领取并学习了专家组对我校课题的鉴定书,又有幸成为高中竞赛组的评委,因此,对此次研讨活动显现出的高中作文教学问题与策略的碰撞,有了如下新的感受。
㈤ 研究成果展示报告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为了防止中学生近视,我们为广大中学生出此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4.你近视几年了?
A. 一年以下 B. 五年以下 C. 其它
5.你身边大部分同学近视吗?
A. 是的 B. 不是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时常佩带一些滴眼液,如:珍视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
㈥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主持词
围绕怎样教育孩子问题,中国聪明教育创始人曾与一位学生家长有一段精彩对话,想来各位家长在知道了这段精彩对话之后,今后对如何来把孩子教育的更好,一定会有一些益处,故将这段精彩对话拿到搜狐网教育频道来,供更多家长阅览。
下面是对话内容:
聪明教育创始人:如果你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家长:我会去请个家教,来辅导一下我孩子的学习。
聪明教育创始人:请家教来教你孩子学会做一些题,还是来帮你孩子提高聪明程度?
学生家长:请家教把我孩子不会做的题来教会。聪明教育创始人:你认为你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上不去,就是因为你所看到的他不会做一些题吗?
学生家长:我想是。
聪明教育创始人:我认为,别人的孩子学习成绩能够上去,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问题的根子,恐怕不这么简单。对一些题,别人的孩子会做,你的孩子不会做,这恐怕只是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如别人的表面现象,但不是根子。根子在,同样在学校上学,同样听老师讲课,在同样的外在条件下,别人的孩子为什么自己就能学会,不用请家教,你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学会,还需要请家教,这恐怕会涉及到你孩子的脑力,你孩子的聪明程度问题。请允许我给你打个比方。这里有两堆砖,每堆1000块,咱们比赛搬砖,如果我的体力比你的大,我今天下午能搬完其中的一堆,如果你今天下午不能搬完另一堆,只能搬掉其中的500块、600块或700块,确实,如果你今天晚上请人来帮你搬,明天上午再请人来帮你搬,你也能把这1000块砖搬完。但是,请你注意,如果我们两个人明天下午再来比赛各搬1000块砖,看谁搬的快,看谁搬的多,你就很可能还会是一个失败者。因为,问题的根子不在于你对砖没有搬完,而在于你没有我体力大,你并没有设法把你的体力提高上来。同理,如果这些砖不是砖,而是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应学会做的题。今天下午老师一共是讲了100道题,对这100道题,如果我的孩子今天下午就能全学会,如果你的孩子今天下午不能全学会,只能学会其中的50道题、60道题或70道题,确实,如果你的孩子今天晚上请家教来教他学这些题,甚至明天上午再来请家教来教他学这些题,他或许对这100道题也都能学会。但是,如果我们两个孩子再次比赛学题,看谁能当天就把当天应学会的知识学会,看谁学会的多,你的孩子就都很可能还会是一个失败者,因为,问题的根子不在于你对这些题没有学会,而在于你的脑子没有我的脑子好用,脑力大,而且你并没有把你孩子的脑力,设法提高上来。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如果你只知道发现了孩子有什么题不会做就请家教来教会他,有多少砖没搬完就来搬完它,不知道如何就能使你的孩子在脑力上提高上来,使别的孩子当天能学会的知识,当天能搬完的砖,你的孩子当天也能学会,当天也能搬完,那你永远也难于使你孩子的学习成绩赶上更优秀孩子。因为别的孩子当天能学会的知识你的孩子却不能学会,这里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你孩子还有什么题没学会,它更反映着你的孩子在脑力上,在他的学习知识的聪明程度上,例如大脑独立思考能力上,大脑记忆能力上,大脑思维敏捷性上,大脑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能力上等,还不如那些更优秀的孩子。而你,却只看到别的孩子对有些题已学会做了,你的孩子还没有学会做,只会对孩子没有学会的知识来补课,却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在聪明程度分上,会比别的孩子差多少,也不想着如何就能提高自己孩子的聪明分,你想你就是请上10个家教来,在他们解决不了提高你孩子聪明程度分问题的情况下,你想你孩子的学习成绩,能从根本上提高上来吗?能有个大的进步吗?
学生家长:你的话,已使我认识到,提高我孩子聪明程度分的重要性。如果我能将我孩子的聪明程度分提高上来,说不准,我不为孩子请家教,孩子就也能像许多更优秀的孩子那样,在课堂上就能把老师所教的知识学会。如果我不能将我孩子的聪明程度分提高上来,很可能,我每天为孩子请家教补课,把孩子累死,在学习成绩上,我的孩子或许也永远只能是摸着别的孩子的尾巴。
聪明教育创始人:你知道你的孩子在聪明分上,比他的同学存在有多大差距吗?家庭辅导教育孩子,如果只看孩子对什么知识学会了没有,看不到,也不注意了解自己孩子的聪明分,比别的孩子怎么样,任凭自己孩子的聪明分是什么样就还是什么样,那自己孩子的聪明分天生就高,那可以。如果自己孩子的聪明分不是天生就高,父母在后天也不注意对自己孩子的聪明分,进行提高,这就会把自己的孩子耽误掉。现在有许多人还不知道我所发明的聪明仪有什么用,如果你已认识到了提高你孩子聪明分的重要性,你想提高你孩子的聪明分,你想知道你孩子的聪明分比别人的孩子差多少,这就需要你使用聪明仪了。因为,你想知道你孩子的聪明分比别的孩子差多少,你仅仅用你的肉眼,你是看不到的,这只能使用聪明仪来量一下。当然了,如果你辅导教育孩子,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你还是只认为是孩子有些题没学会,认为是只要教会了孩子那些题孩子就能考试成绩好,这你是无需使用聪明仪的。
学生家长:我今天明白了一个理,家庭辅导教育孩子,不管是自己教还是请家教来教,如果只是教孩子学会做题,而没有用上聪明仪,家庭里不备有聪明仪,不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聪明分比别的孩子究竟差多少,不使自己孩子从聪明分上来赶上更优秀孩子,实际上是很难确有把握来把一个孩子辅导教育好的。这一点,现在有无数的家长,恐怕还没能认识到。
从专业的角度给你推荐一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
祝你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㈦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报告
内向的人怎样改善人际关系
许多内向的人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提高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进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于是他们看了许多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也学了许多人际关系的技巧,可是却发现收效甚微,效果不明显。这说明光学习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无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光是因为缺乏技巧,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同时,这是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在的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是有缺陷的,是不完整的。内向的人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从信念、态度、技巧等多方面改变和提高。
一、信念:树立“双赢”(平等互利)的信念
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平等、互利的思想。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要有双赢思维。
在对待人际关系上,存在着以下几种思维模式:
1.我赢你输: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在加强这种思想观念。考试的时候你要考得比别人好,体育比赛时你要跑得比别人快、跳得比别人高,你要得冠军。总之只有超过别人,只有赢,才能使我们感到快乐。我们把生活看成是竞技场,要成功幸福就要超越别人,把别人甩在后面。
另外,自私自利的人抱持的也是这种我赢你输的思想。
2.我输你赢:
缺乏自信、缺乏自尊的人往往是这种思想。
他们不敢坚持自己的立场,无所欲无所求,牺牲个人利益委曲求全,以牺牲求太平。
3.两败俱伤:
表面上看这样做谁都得不到好处,似乎没有人会这样做。可是有的人偏偏要这样想、这样做!损人不利己,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为了报复,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你拖垮。
4.双赢:
双赢是建立在平等互利思想的基础之上的。自己获利但又不伤害别人利益。不把自己和别人对立起来,我和你不是敌对的双方,而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有富同享,有难同当,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我赢你输(自私自利)、我输你赢(委曲求全)、双输(两败俱伤)这些思维模式,都是无法使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双赢思维,拥有平等、互利的思想。
4.理解他人与表达自己(“理解”与“表达”的平衡)
人际交往离不开沟通交流。沟通就是通过倾听来理解别人,通过表达来使别人了解自己。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如何说话是他们的一个弱项,他们更愿意倾听。但他们的倾听是被动的倾听,别人说什么他们听什么,而不善于通过提问来把握谈话过程,也不善于通过赞同使别人感到你愿意听他说话。因此这个愿意倾听的优势,在内向的人的身上也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5.宽容他人与主动认错(“宽容”与“认错”的平衡)
别人出错时,宽容对方;自己出错时,主动道歉。
内向的人因为自信心不强,往往不能主动认错,怕这样做使别人知道自己出错而瞧不起自己。因此他害怕出错,做事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出错掖着藏着、怕人知道。或者走另一个极端,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总是不停地认错,以此博得别人对自己的同情、怜悯。其实无论是不敢认错还是不停地认错,都反应了他对别人原谅他的错误没有信心,对自己改正错误、扭转局面的能力没有信心。这使他宁愿什么事都不做,以免言多必失、做多错多。
6.……
……
通过以上的分析,内向的人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光是因为性格的因素,还是许多思想观念的偏差造成的。而且越分析,问题越多。不过这样也好。知道了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就能着手进行改进与提高。
另外我们也看到,绝大多数的人际关系书籍,都只谈到了人际交往中的爱心部分,例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对他人感兴趣、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等等,而对人际交往中平衡爱心的勇气部分,却都忽略不谈。这样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有偏差的,离我们理想中的双赢的人际关系,还有一定的距离。本人把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对内向的人搞好人际关系特别有用的人际交往中的勇气部分,做了弥补。由此而组成的人际交往的理论,才是完整的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人际关系,才是真正的、人们心目中渴望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技巧:
树立“双赢”的信念,“爱心”与“勇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就是走在通往良好人际关系的正确道路上。如果同时还能掌握一些人际关系的技巧,那就更是如虎添翼了。
要想拥有勇气,就要有自信。树立自信是有方法可循的。自卑一定有原因,自信一定有方法。只要按照建立自信的方法去做,就能拥有自信。建立自信常用的方法有:每日激励、自我暗示、正面回忆、充分准备、小事做起……等。有了自信,就敢于冒险,就能有勇气!
如同培养勇气有方法一样,表现爱心也有技巧。
1.如何做:
微笑、礼貌、帮助、服务
2.如何说:
寒喧、提问、倾听、表达
赞美、感激、说服、激励
具体如何微笑、赞美、说服……等等,人际关系的书籍都有详细的解说。
内向的人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就像小孩子要先学爬,再学走,最后才能跑。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要有耐心。人际交往中有许多技巧,我们一次只重点学习和练习一个技巧,并努力把它学好,不要想一次就掌握所有的技巧。只要是在人际交往中比以前有进步和提高,就应该感到高兴和欣慰,不要指望一口吃个胖子。
学到不等于悟到,悟到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老到。
只有将一个技巧练到老到,不假思索就能运用出来,也就是说养成了习惯,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这个技巧。根据一般规律,培养一个习惯需要二十一天的时间。因此我们至少要花二十一天的时间来练习一个技巧,然后再进入下一个。
内向的人可以先从简单的技巧开始练起。例如先练习微笑和寒喧。简单的寒喧就是问好。“你好!”“今天天气不错。”“您吃了吗?”“再见!”……等等。在生活中尽量对遇到的人微笑并且问好,这样坚持二十一天。如果同时还能结合培养自信的练习,效果就更好。
当微笑与寒喧成为习惯之后,就可以练习提问与倾听了。如果你真的掌握了提问与倾听的方法技巧,即使你还不善言辞,别人也会把你当成人际交往的高手。
微笑、寒喧、提问、倾听,这些简单的方法技巧掌握之后,就可以深入学习其它的技巧。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你会发现,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难。
前面说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于爱心与勇气的平衡。
而勇气与自信是密不可分的。有了自信就有勇气,没有自信就没有勇气。那什么是自信呢?
有人说,自信是一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就能无所畏惧,就敢做任何事情;失去了这种感觉,就会怀疑自己,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采取行动。而感觉是变化无常的,感觉也是很难控制和把握的。现在是这样的感觉,也许过一会儿就是完全相反的感觉。
把自信看成是一种感觉,就给自己不敢行动找到了绝佳的借口。因为自信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善变的,也许现在有自信的感觉,过一阵儿就没有了这种感觉。没有了自信的感觉,就不敢采取行动。而不敢行动,就更加得不到自信的感觉,也就更加不敢行动。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不自信,所以不敢行动;因为不敢行动,所以更不自信!这个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慢慢地变得胆小而且自卑,越发地没有自信。
因此,决不要把自信当成是一种感觉!自信应该是一种态度。态度不同于感觉。按照词典里的解释,态度是对事物的看法和做法。自信是我们做事时应该主动采取的一种态度,而不是需要等待降临的一种感觉。不能说有了这种感觉,我就大胆行动;没有这种感觉,我就消极逃避。否则,你就会陷入前面所讲的那个恶性循环里!
自信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体地说,自信就是以“我一定能”的信念为基础而产生的想法和做法。
当遇到原本自己恐惧的事情需要做的时候,想像一个自信的人遇到这种情况时会如何想、如何做,然后把自己当成那个自信的人,按照那个自信的人的想法和做法去想、去做。即使你两腿发抖、心跳过速,也要命令自己那样想、那样做,要采取行动。行动就会有成果。有了成果,就能产生自信。你越能采取行动,就越能看到成果,就越自信。坚定地树立“我一定能”的信念,并按着这个信念去思考、去行动。逐渐地,你就能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