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脏腑辨证书本

脏腑辨证书本

发布时间:2021-06-12 00:24:39

1. 谁能介绍几本关于五脏阴阳论的中医书籍名称

【病因病理学】此书专讲五脏六腑病因病理阴阳调节讲解得很全面内容很丰富。并附有实例和临床举例讲解。

2. 学好中医,哪本书最重要

在众多的医人答案都正确,都是非常重要,你如只学了黄帝内经,懂得阴阳五行与养对药学不懂也如何治病,伤寒杂病论当然好对方剂诊断都讲明,但也必须论懂每位的药性。医生好像一个扫把好把病人身上的垃圾扫除的话,不是那一本书的问题,而要学习中医各种各样的书本。

3.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与技术发展史
第一节 中医骨伤科的起源
一、远古时期
二、原始氏族社会时期
三、奴隶社会时期
第二节 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骨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
第四节 中医骨伤科的学术争鸣
第五节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与技术的兴盛
第六节 中医骨伤科诊疗技术的传承
第七节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
第二章 骨关节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第一节 骨关节的形成
一、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
二、骨发生的方式
第二节 骨关节的组织结构
一、骨的构成
二、骨的形态分类
三、骨的组织结构
四、关节的形态分类
五、关节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 骨、关节的生理功能
一、骨的生理功能
二、关节的生理功能
第三章 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第一节 骨伤病的分类
一、损伤的分类
二、骨病的分类
第二节 骨伤病的病因
一、损伤的病因
二、骨病的病因
第三节 骨伤病的病机
一、损伤的病机
二、骨病的病机
第四章 骨伤病的辨证与诊断
第一节 损伤症状与体征
一、全身症状与体征
二、局部症状与体征
第二节 骨病症状与体征
一、全身症状与体征
二、局部症状与体征
第三节 骨伤科四诊方法
一、问诊
二、望诊
三、闻诊
四、切诊
第四节 骨伤科辨证方法
一、八纲辨证
二、气血辨证
三、脏腑辨证
四、经络辨证
五、卫气营血辨证
附:中医骨伤科专科情况书写要点及病案举例
第五章 骨伤病的临床检查法
第一节 骨关节检查法
一、测量和运动检查
二、各部位检查法
第二节 神经功能检查法
一、感觉检查
二、肌力检查
三、反射检查
四、自主神经检查
五、四肢神经损伤检查
第三节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法
二、造影检查
三、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体层扫描(CT)
四、磁共振显像(MRI)
五、放射性核素显像
六、超声诊断法
七、肌电图检查
八、关节镜检查
九、骨密度测定
第六章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
第一节 手法
一、概述
二、正骨八法
三、脱位复位手法
四、理筋手法
第二节 固定
一、外固定
二、内固定
第三节 药物疗法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第四节 练功疗法
一、概述
二、练功疗法分类
三、练功疗法作用
四、练功注意事项
五、各部位练功方法
第五节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二、小针刀疗法
三、物理疗法
四、封闭疗法
五、微创疗法
六、手术疗法
第七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 创伤急救技术
一、严重创伤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
二、创伤救护四大技术
三、创伤伤口及处理
第二节 创伤性休克
一、病因病机
二、诊断
三、治疗方法
第三节 周围血管损伤
一、病因病机
二、诊断
三、治疗方法
第四节 周围神经损伤
一、病因病机
二、诊断
三、治疗方法
第五节 脂肪栓塞综合征
一、病因病机
二、诊断
三、治疗方法
第六节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一、病因病机
二、诊断
三、治疗方法
第七节 挤压综合征
一、病因病机
二、诊断
三、治疗方法
第八章 骨伤科生物力学基础
第一节 概述
一、骨伤科生物力学的发展和近况
二、骨伤科生物力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 骨骼力学基础知识
一、力
二、力系与静力平衡
三、几种常见力
第三节 骨与软骨的生物力学
一、骨骼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不同荷载下骨的力学性质
三、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
……
第九章 骨伤科临床研究基础
第十章 中医骨伤科典籍选读
附录

4. 中医古籍治疗五脏六腑是那本书

《笔花医镜》清代江涵暾著。辨证论治以脏腑为纲。

5. 哪本书可以学习诊脉

中医诊断学

作 者:李晶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版 本:2001年6月 ISBN号:7030090187
开 本:大16开
市场价:¥33.00

中医诊断学 介绍:
本书是供成人教育中医药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的教材。全书分14章,系统介绍了中医四诊理论、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内容上注重理论与临床的结合,重点突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介绍。四诊部分着重阐明四诊研究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如舌诊的实验研究,脉诊中脉图的理论与应用;辨证部分突出其临床实用性、规范性;诊断与病案部分,突出辨病与辨证的最新研究动态。本书在内容取舍、结构体系、写作方法等方面,针对成人特点,强调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本书可供成人教育中医药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自学考试应试人员、广大中医药专业工作者以及中医药爱好者的学习参考书。

中医诊断学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1 绪论
1.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3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1.5学习方法和要求
2 望论
2.1全身望诊
2.2局部望诊
2.3望排出物
2.4望小儿指纹
附 望鱼际络脉与望爪甲
2.5舌诊
3 闻诊
3.1听声音
3.2嗅气味
4 问诊
4.1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2问诊的内容
4.3问现在症I;£¼
5 切诊
5.1脉诊
5.2按诊
6 八纲辨证
6.1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6.2八纲基本证候
6.3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
7 病因辨证
7.1六淫疫疠证候
7.2七情证候
7.3饮食劳伤证候
7.4外伤证侯
7.5毒证
7.6脓证
7.7虫积证
8 气血津液辨证
8.1气病辨症
8.2血病辨证
8.3津液病辨证
9 脏腑辨证
9.1心与小肠病辨证
9.2肺与大肠病辨证
9.3脾与胃病辨证
9.4肝胆病辨证
9.5肾与膀胱病辨证
9.6脏腑兼证
10 经络辨证概要
10.1十二经脉病证的特点
10.2奇经八脉病证的特点
11 六经辨证概要
11.1六经辨证的概念
11.2六经病的合病、并病、传经与直中
12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12.1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理
12.2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
13 三焦辨证概要
13.1上焦病证
13.2中焦病证
13.3下焦病证
13.4三焦病证的传变
14 诊断与病案
14.1诊断
14.2病案
附篇
一、原文选录
二、症状鉴别诊断
三、证候鉴别诊断
四、病例分析
模拟试题
参考文献

6. 中医养生学的养生书籍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与《黄帝内经》、 《难经》 、 《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辨证施治是它的灵魂。全书共10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首,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
书中将病证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并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证候归纳出症状特点,病变部位、损及脏腑、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辩证治疗的依据。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作者自身的临床经验,系统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另外,《伤寒论》中还包含了许多宝贵的养生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张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防病、抗病重视保津液;重视通过饮食防病、治病;时刻注意保胃气;重视增强机体免疫力。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是养生家、中医学者的,必读之书。书中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载的大量方剂,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为“万方之祖”;还包含许多宝贵的养生学思想,为后世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更全面、更完美地呈现这部医学经典,《图解伤寒论》对原著进行了一系列的编辑创新:首先,以明代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并结合目前流传的多种版本,准确译出白话文;其次.制作200多个图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问题条理化;还根据正文药方配以30多个《伤寒论》中的常用药物”专题。力图既保持《伤寒论》厚重的古典特色.又最大程度挖掘其实用养生价值,并赋予它优美的视觉效果;使其不仅成为医学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更是现代人生活养生的居家典籍。

7. 学习中医读什么书

一般来说,中医有2种入门方式,一种是从今读到古,即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比如现在的(思考中医),或(医学衷中参西录),还有像(医方集解)等等。第二种是从古学到今,即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汤头”即“方歌”。中医入门书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
《内经》、《难经》是中医基础的奠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均需从《内经》、《难经》二经中探求。然《内经》中《灵枢》、《素问》各八十一篇,《难经》八十一难,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读,谈何容易?故初学者可选用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近贤秦伯未的《内经知要浅解》为读本,部分章句必须熟背。读《黄帝内经》的同时,可以参考清代黄元御的《四圣心源》。这是一本需要反复读,反复琢磨,一直到背诵的书。我认为黄元御是后世真正理解了《黄帝内经》的极少数医家之一,其妙悟岐黄,临证如神。黄元御勤于笔耕,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实在是后世苍生之福。同时还可参考张景岳的《类经》、李中梓的《内经知要》以及汪机的《读素问钞》。
《伤寒论》是六经辨证的典范;《金匮要略》辨脏腑经络,是辨治杂病的基础。《温病条辨》系统论述三焦辨证,与《伤寒论》相对而言,使“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病条辨?凡例》)。《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为经,以叶、薛、陈、余诸家为纬。其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主要论述卫气营血辨证系统,也应熟背。《神农本草经》是方药学之祖,自然也是必读之书。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可视为初学者较好的读本。《医学心悟》一般视为入门的启蒙书,它是系统论述“八纲八法”之作,且书中载有很多疗效高、实用性广的方剂,如启膈散、开噤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皆临床习用之方。这些医籍的精读,可使中医理论的框架构架起来。故第三步功夫为“构架功”。
中药是临床医生的手中利剑,必要精通。所以学了理论后,紧接着要学《神农本草经》。可以参考黄杰熙评释的《本草三家合注》,唐容川的《本草问答》以及周岩的《本草思辩录》,另外中医大学教育的本科教材《中药学》亦可一参,但当以《神农本草经》的观点为本,勿受后世过多影响。
如果坚持不懈,就可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上面的任务,如此就奠定了一个深厚宽广的中医基础,以后再起万丈高楼不过是时日问题了。

8. 学中医脏腑辩证看哪本书啊

古代著作好像没有,因为脏腑辨证是现代提出的
叶天士提出卫气营血辩证
温病提出三焦辩证
伤寒提出六经辨证
八纲辨证从内经就涉及后人不断改善为各辩证总纲
建议看现代著作吧 中医诊断学就有脏腑辨证

9. 中医儿科的书有哪些

北宋钱乙,字仲阳,对中医儿科学体系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被誉为“儿科之圣”。钱乙的主要学术建树,由其弟子阎季忠编集于《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该书归纳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儿科临床有直接指导意义。钱乙从儿科特点出发,在四诊应用中尤重望诊,对“面上证”、“内证”,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等,都有较详明的论述。《小儿药证直诀》建立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捉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等,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力法。他制订儿科治则治法,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又注意柔润清养,补运兼施,攻不伤正。他善于化裁古方,根据儿科特点创制新方,制剂以成约为主,切合临床应用。

阅读全文

与脏腑辨证书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