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换热器毕业设计答辩提问 法兰为什么有两套标准
德国人设计了一套以mm和 bar为单位的法兰,并发展成为ISO组织的标准。
美国人设计了一套以英寸和磅为单位的法兰,并成为美国的行业标准和协会标准。
后来轮到中国了,中国政府包办一切,大而全,小而全,成立了化工部,机械部,国标,能源部….甚至石化公司都成立了自己的标准部门。但是,部门成立了,经费申请了,总得出点成果吧,反正中国人没有版权意识,大伙就抄呗。有抄美国的,有抄ISO的,还有两个都抄的。反正抄一遍就有一遍的经费,何乐而不为呢?
『贰』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科研成果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应用
◆火电厂厂级运行性能在线诊断及优化控制系统
◆发电厂热力设备重要部件寿命管理技术研究
◆大型锅炉燃用煤特性及炉型耦合体系的研究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中速磨煤机易磨损件国产化及耐磨性提高
◆大型电站风机及系统可靠性设计研究
◆抗燃油的研制及工业应用
◆低温低浊水除浊工艺的研究
◆DDZ-1型转子中心孔多功能自动检测装置研制
◆煤粉燃烧特性工程应用方法研究
◆微机数据采集和处理专用装置的研制
◆国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研制及推广应用
◆合山电厂75MW汽轮机转子裂纹原因分析及处理
◆火电厂磨煤机合理选型设计研究
◆分宜电厂6号汽轮机严重损坏事故原因分析
◆十万千瓦汽轮机调峰研究
◆煤的着火、燃尽及灰的结渣粘污特性实验研究
◆电厂离心式风机改造及四种新型高效风机的应用和推广
◆宽极距辅助电极横向极槽型板电除尘器的应用研究
◆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技术研究
◆变压器油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订
◆冷却塔新型塑料淋水装置和除水器研究
◆新型电除尘器的研制与应用
◆新型断路器油的研究
◆汽机安全监控系统及装置
◆670T/H锅炉汽包给水直接注入下降管技术 2010
◆带有紧凑式分流回灰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发研制及工程示范
◆现场总线技术首次在国内大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上全范围系统的应用研究
◆国产首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仿真培训系统技术开发《成果汇编》报送材料
◆奥氏体不锈钢管内壁氧化物检测仪的研发与应用
◆300MW_CFB锅炉配套流化床式冷渣器的开发与应用
◆汽轮机通流部件冲蚀损伤的修复与防护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
◆超(超)临界锅炉异种钢焊接接头早期蠕变损伤特征及安全评估技术研究
◆水系统铁磁性氧化物强磁净化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2009
◆燃煤电厂3000吨/年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自主研发及工程示范
◆中国动力用煤数据库的建立
◆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凝结水精处理技术研究
◆DSB低NOx旋流煤粉燃烧器研制与工程应用
◆含缺陷大型承压铸件高温结构完整性评定技术研究
◆表面式凝汽器运行性能试验规程制定
◆超(超)临界机组复合有机酸清洗配方及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2008
◆汽轮机冷端状态分析及运行优化技术开发
◆早期投运机组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技术研究
◆高温燃料电池及发电系统研究
◆P91主蒸汽管道焊缝蠕变损伤、断裂特性研究及应用
◆大型CFB锅炉水冷壁主动防磨装置开发及应用
◆300MW机组锅炉承压部件爆漏问题分析与防治研究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研究
◆低热值煤气联合循环燃气轮机机组仿真系统研制与应用
◆火电厂燃用神华煤技术研究及应用
2007
◆10MWth干煤粉气流床加压气化装置研制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在火电厂应用的研究和实施
◆超(超)临界机组用国产P91钢管工艺性能研究与应用
◆YHJ—II型移动式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装置的开发与研制
◆超临界机组运行技术的研究
◆国产首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开发及应用
◆火电厂汽水系列导则的制订及推广应用
◆凝汽器和真空系统运行维护研究与导则制定
◆火力发电厂蒸汽管道寿命评估技术导则
2006
◆国产化超临界机组自动控制策略研究、系统设计及工程应用
◆超超临界机组新材料P92、P122钢主蒸汽管道焊接工艺研究及应用
◆集团火电运行监管系统研究与应用
◆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性能诊断研究
◆HW-01微量硬度指示剂研制及应用
◆运行中变压器用六氟化硫(SF6)质量标准及杂质含量测试方法行业标准(共九项)
◆《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DL/T964-2005)编制
2005
◆火电厂厂级运行性能在线诊断及优化控制系统
◆核级纯离子交换树脂的研制及应用
◆煤气高温净化技术研究开发
◆火电厂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与应用
◆提高火电机组适应电网负荷变动性能的控制策略研究与实施
2004
◆自主知识产权的100MW CFB锅炉研制及示范
◆凝汽器管腐蚀在线监测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的研究
◆火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试验研究及工程化
◆DL/T831-2002大容量煤粉燃烧锅炉炉膛选型导则
◆联合循环机组设计集成与性能模拟分析系统的研究
◆曝气生物滤池在火电厂废水回用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 2010
◆中国动力用煤数据库的建立
◆提高空冷机组凝结水精处理运行水平及关键材料国产化的研究
2009
◆超(超)临界机组氧化物粒子的形成机理与规律的研究
2008
◆600MW超临界机组仿真培训装置研制与应用
◆大型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
◆提高电厂化学监督与控制可靠性的研究与应用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清洁发电技术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
2007
◆400MW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仿真机研制及应用
◆火力发电厂经济运行及在线生产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超临界机组汽水品质有效控制技术及停炉保护技术的研究
◆锅炉受热面内壁氧化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
2006
◆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研究开发
◆超超临界机组运行特性和运行技术研究
◆电站锅炉SCR脱硝催化剂的研制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效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应用
2005
◆干煤粉加压气流床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火电机组运行远程技术服务网络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2004
◆国产首批超临界机组给水泵变速汽轮机末级叶片强度与振动特性研究
◆高温煤气脱硫剂研制及脱硫评价装置的研究开发
『叁』 1、国内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换热器公司 2、国外的又有那些比较著名的换热器公司
国内大型的、中高压板翅式换热器厂家有川空、杭氧等。国外有CHART、CRY FIVE等。
『肆』 热管式换热器余热回收利用原理是什么
热管式换热器余热回收利用原理是当热风炉排出的烟气通过烟气换热器时,其管内的工质吸收了烟气的余热后汽化,产生的工作蒸汽汇集到烟气换热器的上部,经蒸汽导管分别送到空气和煤气换热器,蒸汽冷凝放出的汽化潜热将管外流体(空气或煤气)加热。冷凝后的工作液体汇集在该换热器的下部,在位差作用下通过回流导管流回到烟气换热器继续蒸发。这样反复循环进行,完成了热量由热端到冷端的输送。
『伍』 列管换热器中汽水换热时传热系数K是取值还是计算 如果取值怎么取 如果计算怎么计算
K值是需要计算得到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K=1/(1/h1+δ/λ+1/h2) W/(㎡·°C)
其中,h1,h2——围护结构两表面热交换系数,W/(㎡·°C);
δ——管壁厚度,m;
λ——管壁导热系数,W/(m·°C)。
墙体的传热系数K是表征墙体(含所有构造层次)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当其两侧空气温差为1K(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平方米墙体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M2.K)。即传热系数K是包含了墙体的所有构造层次和两侧空气边界层在内的。它表征了墙体保温系统的热工性能,有研究表明外墙传热系数的减少将明显的降低建筑能耗。
(5)换热器成果扩展阅读
设计注意
冷热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
在列管式换热器内,冷热流体流动通道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
(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的液体宜走管程,因管内清洗方便;
(2)腐蚀性流体宜走管程,以免管束和壳体同时受腐蚀;
(3)压强高的宜走管程,以免壳体承受压力;
(4)饱和蒸汽宜走壳程,因饱和蒸汽比较清洁,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速无关而且冷凝液容易排出;
(5)被冷却的流体宜走壳程,便于散热;
(6)若两流体温差较大,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宜将对流传热系数大的流体通过壳程,可减少热应力;
(7)流量小而粘度大的流体宜走壳程;
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确定
如果换热器以冷却为目的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已由工艺条件确定,而冷却介质的出口温度则需要选择。若选择较高的出口温度,可选小换热器,但冷却介质的流量要加大;反之要选择低的出口温度,冷却介质流量减少了,但要选大的换热器,因此冷却介质的出口温度要权衡二者的投资大小来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传热系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列管式换热器
『陆』 什么换热器好用
我觉得选择换热器应该从其工作原理、品牌、质量、换热效率、售后服务和业绩综合来考虑,
比如哪家的工作原理最符合自身技术要求;
换热效率就是指哪家的设备可以用最少的电耗来进行最大的换热量;
厂家的售后服务体系也很重要,比如出了问题,他们的响应时间,维修速度等;
那么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有哪些呢,如下:
进口品牌有:APV、阿法拉伐和SONDEX等;
合资品牌有:中美合资艾克森集团、中德合资巨元等,
自主品牌有:上海拓本能源等,身为国人的我比较欣赏这样的企业,公司的部分技术、管理等人员有长期外企工作经历先不说,据说还要颠覆全球对MADE IN CHINA的看法,超越APV、阿法拉伐等,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厂家做东西一定是精益求精,目前我们有两个项目用的就是他家的,总体还不错;
因在下常年采购板式换热,故对换热行业略知一二,在下不才,望能帮到足下,
『柒』 刘敏珊的研究成果
作为项目负责人多年来先后主持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部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横向协作项目等科研项目40余项。其成果“新型高效纵流壳程换热设备现代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高效组合式换热器”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12项等20余项奖励。 “新型高效换热器系列”被列入“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获国家授权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6部。多年来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长期担任FM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2007年HMSME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国际学术职务。
『捌』 国内哪个换热器厂家的管壳式换热器质量比较好
看你用在什么行业,
目前炼油、化工生产装置选择的换热设备,多数为列管式换热器,但在一些生产装置中,仍保留有少量的套管式换热器、水浸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虽然结构紧凑,换热效率较高,但由于换热管较小,若用于含有固体颗粒的介质,就容易造成堵塞。因此在含有固体颗粒的介质的地方,一般选用套管式换热器或水浸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