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凝炼

成果凝炼

发布时间:2021-06-11 09:58:06

⑴ 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⑵ 精神凝练方法

1、要有自信!
2、要有目标
3、根据目标制定计划
4、根据短期计划的成果鼓励自己!
5、看清自己优点、缺点、让自己更完美!
6、找寻适合自己的、努力学习!

⑶ 第八次北极考察取得了哪些有亮点的成果

据报道,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96名队员完成了83天的首次北极业务化回调查,10月10日乘“答雪龙”号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据悉此次科考考察紧紧围绕建立长期观/监测的北极业务化调查要求,开展了多学科海洋断面立体协同观测。

此外考察队还首次将海洋塑料垃圾和人工核素监测拓展到北极和亚北极地区,合计采集了74个走航和39个定点海洋调查站位的样品,与此同时加强了成果的凝练与总结,完成6份专报和2份专报素材,编制了北极冰区和无冰区2份调查技术规程。

希望所有的科考队员都可以健康平安的归来!

⑷ 学期思想道德修养成果汇报800字

一、课程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为此,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不久中宣部、教育部重新规划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认真总结经验,切实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各课程组共同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按照新的课程体系设置并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认识和熟悉大学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发挥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可以重点加强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等环节,使教师在熟悉教材、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凝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特点出发,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本课程真正建设成一门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可以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比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突出和强调实践环节、改进和完善考试办法等,使学生彻底改变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惯性思维,切实感受到“课堂不只是说教,学习不只为考试”,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本课程的学习中,并为以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建设,可以继承和发扬我校深厚的历史积淀。我校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建设。早在198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和1986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之际,学校便成立了“德育教研室”,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组建师资队伍,开设《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法律基础》等课程,朱新均(后任国家教委党组成员、思政司司长等)、杨静云(后任北京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功毅(现任《中国教育报》副社长)、王民忠(现任北京市教育工委副书记)等都曾登台讲课。1994年,德育教研室整体并入新组建的文法学院,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内的思想品德课一并纳入北京市高教工委和高教局确定的“两课”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从此,这两门课的建设便同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2005年5月,《思想道德修养》校级优秀课程立项建设,总计投入6万元,一年后获得称号。2006年9月,在重新规划课程体系、组建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全面开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良好效果被2006年10月17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

二、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20多年的建设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正式开设一年多来,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课程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完善教学大纲,规划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教材都由中宣部、教育部集中各方面的专家精心编写而成,学校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样编写的大纲、教材较高水平地体现了学科发展动态和教学基本要求,但未必能全面照顾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性。于是,在新课开设之前,课程组通过认真研究新大纲、新教材,根据社会发展现实和大学生思想特点,具体规划了教学内容,既严格遵循了教学大纲,又生动创设了自己特色,使规范动作和弹性空间相结合。具体说来,在涵盖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现实需要,设置10%-15%的弹性教学内容。比如,配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迎奥运,树新风”活动,增设了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等内容,使课程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 夯实课程基础,充实教学资料

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是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把教学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大量购置图书和音像资料,并亲自动手收集、编辑,我们已初步建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文件库、案例库、视频资料库、试题库。特别是在案例库的建设中,我们已经编辑、整理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建设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近200个、视频资料50多种。通过这一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使课程建设的基础更加牢靠,为提高教学吸引力、增强教学效果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三) 改进电子教案,丰富教学手段

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感染力的有效举措。自开展课程建设以来,课程组成员认真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研究开发了电子教案1套,全部课堂均已采用多媒体教学。此外,任课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旨趣,挖掘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比如,彭庆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意师生互动,设计了“实话实说”专题,鼓励学生通过戏剧演出的方式来阐释爱国、诚信等内容。左鹏老师非常注重收集思想理论界的最新动态,把存在分歧的观点介绍给学生,让其自由选择并展开辩论。

(四) 开展教学研究,编写辅导材料

加强教学研究是开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新教材颁布不久,课程组就明确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决定有针对性地研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研究本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中学相关课程之间关系。目前,课程组教师承担有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北京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项目2项。此外,还承担有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1项、重点基地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3项。课程组在2004年自编《思想道德修养》教材的基础上,2007年又正式出版《大学生权益维护与犯罪预防案例精选》,参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完成了本课程的教学辅导书《成功大学----大学生活难点、疑点问题解析》(待出版)。近三年来,课程组成员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论文10余篇。

三、课程建设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总体教学质量,创造出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培植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我们在课程体系整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完善等方面有力推动了本课程的建设。

(一) 整合课程体系,推行专题式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重新整合了教学大纲和基本教材,尽量把最必要的东西提炼出来,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和各章的互相裹挟,尽量做到符合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为此,我们把总计45学时的课堂教学划分为10个单元,推行专题式教学。每一专题所涉及的大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活中必须了解和掌握、必不可少的内容。单独设立专题,有利于集中讲授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基础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二)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近年来,通过高水平引进和在职攻读学位、研修培训,本课程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适中、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8位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具有高级职称者5人,具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具有北京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2人。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理论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我校同类课程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近三年来共有6人次被毕业生评为“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3个课堂获得教务处认定的“免检课堂”

(三) 注重教学方式改革,推进课程网站建设

针对本课程政治性、思想性、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的特点,我们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提倡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式教学,认真探讨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之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以最终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积极推进课程网站建设,将教案、课件、案例、相关音像资料等一并上网,并把“职业生涯工作坊”、“成长论坛”的资料在网上即时公布,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各种难题。

(四) 完善考试考核方法,把握学生思想实际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环,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针对本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们在最近几轮的考试中,放弃了时下流行的闭卷考试、标准化考试,推行开卷考试、在论文或小报告的非标准化考试。同时,为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弊端,我们加大了平时考核的力度。在每一专题讲授之前或讲授之后,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写一篇感想性的东西,不求观点正确,但求思想真实,这成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开展针对性教学的有效环节。

四、课程特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各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我们在教学实践和课程建设中,秉承学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第一, 把本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相衔接,构建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平台。

根据中央及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在本课程教学要求的54学时中,我们留出9学时的实践环节,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一起,分别安排在一年级、二年级的暑期集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参观访问、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勤工助学,也可以是专题性的社会调查。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由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原则性的意见和要求。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由共青团干部、学生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实施,最后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出评定,给出成绩,并单独计入学生成绩单。

第二, 注重案例教学。

一方面,我们把收集、整理案例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目前已正式出版《大学生权益维护与犯罪预防案例精选》一书,并整理思想道德修养类案例100多个,基本上形成了案例库。另一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案例的作用,大部分专题是从案例导入,重要的观点也通过分析案例来引证或说明。学生也反映,案例教学使得课程教学更接近生活、更贴近学生、更通俗易懂。

第三, 教辅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配合学校的总体安排,课程组努力将本课程的第一课堂与和日常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教辅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006年4月,课程组与学生处、文法学院联合在毕业生中进行“感悟大学”征文活动,收到各类文稿100多篇,访谈典型人物30余人,编辑了18万字的《感悟大学》书稿。此外,课程组成员还积极支持并指导文法学院学生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成长论坛”等活动,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发挥朋辈辅导潜力,引导学生积极成才。这些活动都已成为本课程建设的亮点,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特色。

⑸ 天净沙.秋思赏析成果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1.简约与深细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3.景色与情思相融
诗言志。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与“水”本无联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⑹ 哪个正确,是“凝练”还是“凝炼”

现代汉字为凝练。如果在纸上写,你一定要写凝“练”。不过古汉语里写到:(文字)紧凑简练:文笔凝练,也作凝炼。所以考试不会考你这样的选择题。望采纳,谢谢。

⑺ 凝练和凝炼的区别

凝练和凝炼没有区别,俩个词一个意思。

“凝练”“凝炼”同义,为了与“老练、干练、简练、洗练、练达”等取得一致,宜以“凝练”为规范词形。

凝练[ níng liàn ]

(文字)紧凑简练:文笔~。

拼音【拼音】:níng liàn释义紧凑简练。言简意赅。“凝练”“凝炼”同义,为了与“老练、干练、简练、洗练、练达”等取得一致,宜以“凝练”为规范词形。

(7)成果凝炼扩展阅读

凝练与凝炼

《现汉》:“〔凝练〕(文字)紧凑简练:文笔~。也作凝炼。”词频统计:凝练63,凝炼54。

《新华》只收“凝练”。

《大词典》以“凝炼”为主条。

“炼”,本义是冶炼。《说文》:“炼,铄冶金也;”泛指一般的磨炼,锻炼。

故“凝练”“凝炼”均合理据。为了与“老练、干练、简练、洗练、练达”等取得一致,宜以“凝练”为规范词形。

⑻ 如何将科研数据凝练成可发表的论文

1.结论:只允许呈现数据

结论章节是科研人员在实验期间收集的数据呈现,从而推测研究的最终成果。

在过去的50年间,几乎所有的顶尖生物医学杂志都专门应用称为IMRAD的原稿模式。IMRAD结构是最常用的一种科研原稿写作模式,它包括:前言、方法、结论和讨论。结论中,科研文章需要呈现重要且显示研究成效的数据才会被期刊杂志所接受。在呈现数据时,要按顺序有逻辑的归类数据,根据实验方法的顺序或者按推展假设结论的顺序。数据都要使用图表来显示。

2. 组织和撰写结论

利用文本、图表的结合来总结数据,并得到一个清晰、简洁、精确的结论是好文章的必要组成之一。首先以解决假设的方法结合数据,由于每个假设都是通过不同的实验开展得到,而每个实验的数据不会以同样的顺序来呈现,所以作者首先需要按顺序表示出最重要的数据点。如果图表中已经列出数据,在描述过程中不必再重复陈述数据。

3. 预测VS报告

作者通常在科研写作的结论撰写中合并数据报告与数据解释,而评阅者认为在结论章节中包含注释是不规范的做法。事实上,结论部分只能概括实验中获得的数据,相反地,在讨论章节,可以允许作者对数据结论进行评论和解释。并且需要额外注意的是,有时数据统计出的重要性不一定意味着是与实验相关的重要性。

4.数据点表达的科研成效

结论章节让作者对一列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报告,结论通常表达重要的或可能有重大意义的发现,从而可以提高评阅者和科学家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看法,并且作者一定要避免在结论部分推测数据显示的涵义。重视展现数据对作者在该研究领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⑼ 实习成果包括哪些方面

如下

  1. 实习单位的状况

2.你实习的主要内容

3.你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4.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实习报告基本要求

1.总结可以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拓展资料

对实习过程、结果以及体会用书面文字写出来的材料就是实习报告。

一、实习报告的资料收集

从开始实习的那天起就要注意广泛收集资料,并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如写工作日记等)。丰富的资料是写好实习报告的基础。主要收集这样一些资料:

1.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如何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的。比如单位组织学习,内容是什么、什么学习方式、学习后的效果如何,对自己和同志们的思想有否提高。

2.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如何灵活运用。比如法律专业,注意法官或法律工作者在执法过程中是如何灵活运用法律条款,深入了解优秀法官,如何运用法律以外的手段解决民事纠纷,提高结案率的;秘书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将秘书实务、应用写作等科目中的问题带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等等。

3.观察周围同事如何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实习是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将学习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过程,所以既要体验还要观察。从同事、前辈的言行中去学习,观察别人的成绩和缺点,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观察别人来启发自己也是实习的一种收获。

4.实习单位的工作作风如何。单位的工作作风对你将来开展工作、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有什么启发;某些同事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哪些值得你学习、哪些要引以为戒,对工作对事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5.实习单位的部门职能发挥如何。对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能的情况有什么看法和认识。

阅读全文

与成果凝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