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靠川农是不会做这样的事了,他们没有怎么做,只是有些学校嫉妒川农这些年在动物学的研究成果
你怎么知道??
㈡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的取得成果
研究所承担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面的从本科至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任务。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主编的《动物营养学》教材第一版、第二版及《饲料添加剂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招收硕、博士研究生70名左右,迄今为止已招收培养研究生近700人;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2篇,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3篇,优秀硕士论文4篇。
研究所主要从事猪、禽、反刍动物和水生动物的营养物质代谢、营养需要、营养调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加工配制技术以及交叉领域如营养与免疫、分子营养、营养与微生态学、抗病营养等的研究。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部省级科研项目近三百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以及其它省部级奖励共计二十余项。已出版教材及专著40余部,每年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重要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㈢ 四川农业大学的任正龙老师怎么样他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任正隆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无党派人士,德国哥廷根大学农学博士。全国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作物和园艺学科组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细胞工程和转基因生物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教委和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是发现小麦重要基因最多的中国人之一,也是我国育成小麦品种最多的小麦育种家。
㈣ 任正隆的学术成就
1、发现了一系列的重要基因,以及这些基因的分子标记,如抗小麦条锈病病基因Yr41,YrCn17,YrBL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23,Pm40,PnYU25;抗纹枯病基因Sus1;发现黑麦的杂种坏死基因Ner1和Ner2,并把它们定位在染色体5R和7R上。提出的基因符号Ner被国际学术界接受,是提出的麦类基因符号被国际科技界接受的第一个中国人。还发现几个抗病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抑制基因;是发现小麦重要基因最多的中国人之一。
2.他是一系列麦类新基因的发现者。他及其科研团队发现一系列重要基因,如小麦抗病基因Yr9b,YrCN19,Pm23,Sus1,PmYU25,PmE等;抗病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抑制基因;发现黑麦的杂种坏死基因Ner1和Ner2,并把它们定位在染色体5R和7R上。提出的麦类基因符号Ner被国际学术界接受的第一个中国人。还提出了外源基因在真核生物中表达的三级调控理论。
3.他是染色体小片段易位理论的建立者。他在外源DNA插入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研究中,发现小麦异源易位的诱导和发生规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小片段易位的概念和并证明小片段易位的存在。提出小麦异源易位育种理论和克服异源易位在实际育种中产生的不良作用的方法。设计了一个染色体工程新方法。培育了一大批小麦抗病新材料,在国内被广泛应用。
4.他是我国育成小麦品种最多的小麦育种家。针对西南麦区由于光照不足,小麦高产存在生态穗容量的限制,提出了小麦高产育种的“协调型”育种理论,并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这个目标。他率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培育出“川农”号系列小麦新品种,创造了“川农”小麦新品种品牌。已选育被四川省和国家审定的小麦新品种有川农7号、8号、9号、10号,川农11、12、17、18、19、20、21、22、23、24、25、26和成电麦1号等17个,大麦新品种2个(川农大4、5号),还有大批优良的新品系正在参加区试。其中川农11、12、17、18、19、21、23、25、26等9个新品种被四川省政府推荐为重点推广品种(十五期间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组培育的四川省重点推广新品种有18个,我们的新品种占了7个)。川农11,12,17,18,19获得国家品种权保护。这些新品种这些新品种高产、抗病、优质,已经在我国长江上游冬麦区的生产上累计推广面积几亿亩, 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维护我国粮食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并在世界上第一个育成小麦具抗衰老特性的“延绿型”小麦新品种“川农17”,实现了通过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生物量达到增产的目标。近年来还开展了水稻、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
5、在小麦生产产业化生产方面,实现了“从基因到餐桌”的产业链生产,为农民增收、企业创新和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同行誉为中国南方小麦生产的产业化模式。
6.已指导了26名博士研究生和52名硕士生,其中1名的博士论文被评为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7.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
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
1、小麦超高产育种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
2、中国南方小麦的优质育种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3、小麦抗病基因的筛选、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4、作物的基因工程;
5、植物细胞生物学的特殊问题;
6、基因表达调控和DNA损伤修复的分子生物学;
7、控制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关键基因的鉴定、筛选、克隆的研究。
㈤ 四川农业大学获得过哪些奖项
育人体系完备、条件优良。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是“文革”后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8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6000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2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27项。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提名6篇。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4项。
学校是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6所高校之一。
㈥ 四川农业大学的任正龙老师怎么样他的研究成果都有哪些
很牛逼的一个老师,人大代表呢!
㈦ 四川农业大学有哪些王牌专业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同时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前身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一所有着浓厚底蕴的大学,曾入选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截止2020年1月,学校有雅安、成都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全校共有教职工37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4.4万余人,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大学,这也使得该大学成为很多高中毕业生青睐的对象。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西川农业大学也不例外,下面就和小编了解一下四川农业大学的王牌专业吧。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个专业,或者觉得这个专业不够热门,这样想可就错了。该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规律,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治疗与预防,是一个以保护动物健康为宗旨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因为专业比较小众,所以可以进入一些事业单位担任检测员,如果想要进行研究的话可以加入动物营养所,都是非常好的单位。如果你不想早早的便进入到事业单位,完全可以在家乡开一家动物诊所,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动物解除病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饲养宠物,这也意味着从事宠物行业的人越来越吃香,所以不管哪种选择未来的前景都是非常好的。
所以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大学,如果有机会可以选择报考,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也非常的好。
㈧ 四川农业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我已经在川农呆了两年了,川农是一个很有活力的高校,当然也不缺知名人士。我所知道的有一个便是周开达院士。
老奶奶在周开达院士走后,时常来学校前的铜像前“看望”自己的爱人,有时和铜像说说话,有时就站在铜像前凝视着铜像,一言不语,可能想说的话都在心里。我们也能时常碰见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奶奶伫立铜像前,我们就知道是周开达院士遗孀,李仁恕老奶奶。
这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我们也总是会被这样的忠贞爱情所感动。突然想起一句歌词“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所以!!!!欢迎各大小可爱报考川农啊,你不仅能在这里学到知识,说不准也能收获美丽的爱情呢,嘻嘻嘻嘻。
㈨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科研成果
教学研究项目:
1.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01-2004 陈一资
2. 四川农业大学教改项目:《食品卫生学》研究,2001-2004,陈一资
3. 四川农业大学教改项目:《食品工艺学导论》研究,2001-2004,陈一资
4. 四川农业大学教改项目:高教迅速发展新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2003-2006,陈一资
教学研究获奖:
1. 1992年四川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加强专业课与实习基点的建设”。
2. 1996年四川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对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抓好畜产品加工及卫检学科建设”
3. 1999年陈一资教授获四川农业大学正大教学奖一等奖
4. 1999年李诚副教授获四川农业大学隆生教学奖三等奖
5. 2002年蒲彪副教授制作的课件“果蔬加工学”获四川农业大学CAI课件评比二等奖
6. 2004年四川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食品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 陈一资.“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增刊):25-26
2. 陈一资.《食品卫生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 2004,22(增刊):65-66
3. 陈一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中国师德论坛文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pp:576
4. 秦文。改革农业工程教育,培养开发西部人才的探讨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㈩ 四川农业大学的环境生态工程开设时间及取得的成果
这个还真不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