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2013高校优秀成果奖

2013高校优秀成果奖

发布时间:2021-06-10 17:12:04

Ⅰ 马重奇的荣誉奖励:

1. 1995年论文《清代吴人南曲分部考》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 1996年度荣获福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3. 1997年度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全国高等院校教师奖三等奖。
4. 1998年专著《漳州方言研究》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5. 2000年专著《汉语音韵学论稿》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6. 2002年11月荣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7. 2002年8月荣获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
8. 2003年专著《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9. 2005年编著《福建人学习普通话指南》获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0. 2005年专著《清代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研究》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1. 2006年专著《清代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研究》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2. 2007年12月获“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13. 2009年《汉语史系列课程的传承与创新》获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4. 2009年专著《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5. 2010年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16. 2010年获福建省优秀教师。
17. 2011年1月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考试考务工作突出贡献奖”。
18. 2013年专著《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获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9. 2013年专著《明清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音系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0. 2013年入选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

Ⅱ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怎么写

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案例描述部分)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也就是案例的分析,分析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融入在案例描述中)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问题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评析同时也是笔者对案例所揭示问题的诠释与研究,是一个联系实际的提升过程。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案例作出多角度的解读。通过诠释,挖掘这些矛盾背后的内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规律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案例完整的结构形式: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
1、变式结构:背景--描述--分析
2、案例过程--案例反思
3、案例--问题--分析
4、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讨论--反思研究等。
注意:案例撰写中,五个基本要素并不一定面面俱到,但细节与反思(评析)不可少。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就不能说是案例。

Ⅲ 您好,由于本人不慎将2013年六月分的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的二等奖的荣誉证书丢失了能补办吗谢谢

应该能办,一般主办单位保存的都有档案,如果是情况属实话。你申请是可以补办出来的。收不收费用就不知道了。

Ⅳ 宋乃庆的科研成果

项目
项目来源 项目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开始年月 结束年月 项目
总经费 本人排名 立项批文
其它 重大项目 渝社联函【2011】21号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研究 宋乃庆 2011/06 2013/11 20万 1/1
部委级科研项目 重大项目 11JBGP018 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 宋乃庆 2011/10 2013/12 10万 1/1
部委级科研项目 重大项目 11JHQ001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宋乃庆 2011/11 2013/12 20万 1/1
国家社科基金 重大项目 AHA120008 中小学理科教材难易度国际比较研究(小学数学) 宋乃庆 2012/12 2013/12 20
二、论文
作者姓名 通讯作者 题目 期刊名称 年卷期 起止页码 收录类型 影响因子 扫描上传
宋乃庆、李光树、康世刚、张辉蓉、于波 宋乃庆 小学数学教育教材新体系 重庆日报 7 7-8 CSSCI
廖晓衡,唐恒钧,宋乃庆 宋乃庆 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9(01) 63-69 CSSCI
黄燕苹,陈碧芬,宋乃庆 宋乃庆 西藏初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民族教育研究 2012,23(4) 57-60 CSSCI
李玲,宋乃庆,龚春燕,韩玉梅,何怀金,阳泽 宋乃庆 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指标与测算 教育研究 2012(02) 41-48 CSSCI朱黎生,宋乃庆 宋乃庆 格式塔美学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数学教育学报 2012,21(06) 10-12+87 CSSCI
李国强,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教育联系生活现实钟摆现象与省思 中国教育学刊 2012(5) 30-33 CSSCI
唐小为,李佳,宋乃庆 宋乃庆 课堂科学辩论实施探究——以中美中小学科学课堂案例比较分析为例 课程·教材·教法 2012,32(05) 105-110 CSSCI
朱黎生,沈南山,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课程标准“双基”内涵延拓的教育思考 课程·教材·教法 2012,32(5) 41-45 CSSCI
廖晓衡,李岭,宋乃庆 宋乃庆 城乡统筹下的职业教育战略发展地位与对策研究——以重庆为例 教育与经济 2012(02) 22-26 CSSCI
王标,宋乃庆 宋乃庆 西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三级课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8(04) 53-62+174 CSSCI
邝孔秀,宋乃庆 宋乃庆 我国双基教学的传统文化基础刍议 中国教育学刊 2012(4) 46-51 CSSCI
宋乃庆,凌琳,邝孔秀 宋乃庆 关于造就教育家的思考 今日教育 2012(09) 32-34 CSSCI
黄燕苹,李富洪,宋乃庆 宋乃庆 古典算术问题解题策略探析 数学通报 2012,51(3) 35-41 CSSCI
陈燕,宋乃庆 宋乃庆 美国中小学共同核心标准的建立及探析 比较教育研究 2012(3) 37—41 CSSCI
李静,宋乃庆 宋乃庆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的编写 数学教育学报 2012,21(03) 17-19 CSSCI
杨欣,张辉蓉,宋乃庆 宋乃庆 基础教育对创新人才培育的障碍与对策 中国教育学刊 2012(11) 1-4 CSSCI
李静,刘志扬,宋乃庆 宋乃庆 基于多元表征发展代数思维的教学模式研究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6(03) 268-271 CSSCI
杨慧娟,黄燕苹,宋乃庆 宋乃庆 中国基础教育在改革、继承与自信中前进——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心声及启示 中国教育学刊 2011(11) 9-11+36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尽快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研究和发展 名族教育研究 2011(06) 18 CSSCI
于波,宋乃庆 宋乃庆 中小学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办学角色定位 教育研究 2011(06) 23-27 CSSCI
杨新荣,宋乃庆 宋乃庆 国际民俗数学研究: 特点、趋势及启示 名族教育研究 2011,22(06) 32-35 CSSCI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宋乃庆 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 电化教育研究 2010(01) 36-38+47 CSSCI
陈碧芬,宋乃庆 宋乃庆 藏族初中数学教师 PCK 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名族教育研究 2010(03) 62-68 CSSCI
李静,宋乃庆 宋乃庆 关于新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编写的思考 数学教育学报 2010,19(03) 78-81 CSSCI
沈南山,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教育应试观争鸣现象的文化审思 中国教育学刊 2010(11) 58-60 CS宋乃庆,唐恒钧 宋乃庆 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减负”问题探析 今日教育 2010(9) 18-20 CSSCI
杨豫晖,宋乃庆 宋乃庆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结构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2010,30(04) 54-57+78 CSSCI
徐兆洋,宋乃庆 宋乃庆 检视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论争 数学教育学报 2010,19(05) 17-20 CSSCI
杨豫晖,宋乃庆 宋乃庆 教师教学决策的主要问题及其思考 教育研究 2010(09) 85-89 CSSCI
张奠宙,宁乃庆 宋乃庆 六十年数学教育的重大论争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0(02) 53-54 CSSCI
徐兆洋,廖晓衡,宋乃庆 宋乃庆 提高西南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2010(1) 1-4 CSSCI
于波,宋乃庆 宋乃庆 20 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 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9/05 9-15 CSSCI
张奠宙,宋乃庆 宋乃庆 60 年数学教育的重大论争 人民教育 2009(18) 52-55 CSSCI
宋乃庆,唐智松 宋乃庆 试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西南大学学报 2009,35(2) 123—127 CSSCI
鲁庆云,宋乃庆 宋乃庆 我国数学试题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数学通报 2009,48(4) 47-49 CSSCI
温涛,彭智勇,许洪斌,宋乃庆 宋乃庆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测度:重庆的证据 改革 2009(05) 81-87 CSSCI
朱福胜,宋乃庆 宋乃庆 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基于重庆市四区县的调查 中国教育学刊 2009(06) 16-19 CSSCI
黄梅,宋乃庆 宋乃庆 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设计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5) 99-103 CSSCI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宋乃庆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探究 电化教育研究 2009(2) 55-58 CSSC
仲秀英,宋乃庆 宋乃庆 经验学习理论对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启示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35(06) 129-132 CSSCI
沈南山,杨豫晖,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学业成就评价测查试题编制研究 教育研究 2009(9) 57-63 CSSCI
杨豫晖,宋乃庆 宋乃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课程·教材·教法 2009,29(04) 39-43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素质教育观下的教与学 中国教育学刊 2009(8) 1-1 CSSCI
李明振,喻平,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建模的一般认知过程研究 数学教育学报 2008,17(6) 45-48 CSSCI
朱哲,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 数学教育学报 2008,17(4) 11-14 CSSCI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宋乃庆 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2008(04) 38-42+46 CSSCI
宋乃庆,程广文 宋乃庆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青年教师 2008(12) 20-21 CSSCI
庞坤,李明振,宋乃庆 宋乃庆 GX 实验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成功范例 西 南 大 学 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2008,30(02) 161-164 CSSCI
巩子坤,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教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热点与反思 数学教育学报 2008,17(1) 75-78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因洗尽铅华而美,因回归自然而真 今日教育 2008(11) 55 CSSCI
徐学福,宋乃庆 宋乃庆 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中国教育学刊 2007(06) 43-45 CSSCI
谢幼如、宋乃庆 宋乃庆 网络环境下课堂合作学习的 电化教育研究 2007(10) 44-47 CSSCI
杨豫晖,魏佳,宋乃庆 宋乃庆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 数学教育学报 2007,16(04) 80-83 CSSCI
程广文,宋乃庆 宋乃庆 论高等教育本质与高等学校管理科学性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7(07、08) 12-17 CSSCI
李明振,庞坤,宋乃庆 宋乃庆 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的高师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教育学报 2007,16(1) 96—99 CSSCI
童莉,宋乃庆 宋乃庆 彰显数学教育的基础性——美国数学课程焦点与我国“数学双基”的比较及思考 课程·教材·教法 2007,27(10) 88-92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平实·朴实·真实 人民教育 2007(19) 44—44 CSSCI
宋乃庆,李士锜,巩子坤,何文忠,张奠宙 宋乃庆 2006—2007 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纪要 数学教育学报 2007,16(3) 99-102 CSSCI
李铁安 宋乃庆 宋乃庆 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数学史的视角 数学教育学报 2007,16(2) 90-94 CSSCI
程广文,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数学课堂活动教学两面性 教育学报 2007,3(4) 35—38 CSSCI
程广文,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教育本体与生活世界 西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33(01) 123-127 CSSCI
李明振,庞坤,宋乃庆 李明振 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的高师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教育学报 2006 234-238 其它
王宽明,宋乃庆 宋乃庆 解题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数学教学 2006(03) 3-16 CSSCI
巩子坤,宋乃庆 宋乃庆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科书总复习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课程·教材·教法 2006,26(08) 33-37 CSSCI
程广文,宋乃庆 宋乃庆 几个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与启示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6(05) 59-61 CSSCI
李明振 庞坤 宋乃庆 宋乃庆 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1(01) 175-179 CSSCI
巩子坤,宋乃庆 宋乃庆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反思与建议 人民教育 2006(21) 24-27 CSSCI
杨新荣 李忠如 王洪 宋乃庆 宋乃庆 初 中生数学学 习观性别差异的调 查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32(02) 178-182 CSSCI
程广文,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教学智慧 教育研究 2006(09) 30-36 CSSCI
品洁,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教学幽默的本质与特点 课程·教材·教法 2005,25(05) 26-30 CSSCI
巩子坤,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数学教育学的范畴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30(4) 755—759 CSSCI
李红婷,宋乃庆 宋乃庆 变革课程理念 创生课程文化——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教育学刊 2005(10) 32-35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独立学院的发展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5,2(03) 1-4 CSSCI
杨新荣,宋乃庆 宋乃庆 中美高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 数学通报 2005,44(08) 14-16 CSSCI
宋宝和,宋乃庆 宋乃庆 算法教学策略初探 中国教育学刊 2005(5) 41-44 CSSCI
但琦,宋乃庆 宋乃庆 大学生数学建模障碍分析与对策 大学数学 2005(05) 25-29 CSSCI
宋宝和,宋乃庆 宋乃庆 中学数学“双基”教学中的误区及其成因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7(02) 89-91+101 CSSCI
杨豫晖,宋乃庆 宋乃庆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编写设计探究 当代教育科学 2004(01) 59-60 CSSCI
宋宝和,宋乃庆 宋乃庆 回归生活世界 凸显自主选择——从两个教学实例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自主选择 中国教育学刊 2004(07) 30-32 CSSCI
宋宝和,宋乃庆 宋乃庆 淡化“双基”是对“双基”的误解——多元视角下的“双基”解读 人民教育 2004(11) 12-13 CSSCI
巩子坤、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优秀生培养中需明确的几个观点 当代教育科学 2004(21) 61-62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师范院校发挥人文优势的思考 重庆行政 2004(6) 80—82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调查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2004(3) 33-36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高等院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3(02) 1-2 CSSCI
宋宝和 宋乃庆 宋乃庆 多元视角下的“双基”解读 山西教育(教学版) 2004(16) 1 CSSCI
张奠宙,张国祥,宋乃庆 宋乃庆 东西方数学课程概览——2002重庆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侧记(英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8(01) 1-10 CSSC
朱德全,宋乃庆 宋乃庆 建构主义的全息性概念 中国教育学刊 2003(05) 40-42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袁顶国 宋乃庆 数学新课程在西南地区适应性调查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28(6) 998-1003 CSSCI
刘静,宋乃庆 宋乃庆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通讯 2003(12) 1-3 CSSCI
宋乃庆,朱德全,袁顶国 宋乃庆 “六连”结构: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育的有效模式 中国民族教育 2003(03) 33-36 CSSCI
刘福林,宋乃庆 宋乃庆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编排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3(10) 11—13 CSSCI
肖红,宋乃庆 宋乃庆 实施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28(2) 337—340 CSSCI
刘静,宋乃庆 宋乃庆 图形计算器支持下的数学学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27(4) 622-625 CSSCI
徐学福,宋乃庆 宋乃庆 探究学习就是创新学习 人民教育 2002(12) 29-30 CSSCI
宋乃庆 罗万春 宋乃庆 创新学习误区析 人民教育 2002(01) 32-33 CSSCI
罗万春,宋乃庆 宋乃庆 关于高中数学课程学习的比较研究——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与分析 学科教育 2001(08) 23-28 CSSCI
宋乃庆,闵兰,张广祥 宋乃庆 中学数学区别化课程研究 沪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03) 12-41 CSSCI
徐学福,宋乃庆 宋乃庆 20 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27(4) 92-97 CSSCI
刘静,宋乃庆 宋乃庆 西南地区高中数学学习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报告 数学教育学报 2001,10(1) 62-64 CSSCI
罗万春,宋乃庆 宋乃庆 极限概念的表征及教学策略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4(03) 102-104+43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罗万春 宋乃庆 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 中国教育学刊 2001(6) 37-39 CSSCI
徐学福,宋乃庆 宋乃庆 探究教学的模拟问题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2001(4) 46-48 CSSCI
程广文,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数学课堂交往特殊性 数学教育学报 2000,9(1) 28—32 CSSCI
袁爱玲,宋乃庆,张希希 宋乃庆 农村初中“文化农技并进”课程改革实验 课程·教材·教法 2000(6) 14—17 CSSCI
宋乃庆,朱德全 宋乃庆 论数学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数学教育学报 2000,9(2) 26—30 CSSCI
张希希,宋乃庆 宋乃庆 “文化农技并进”刍议 中国教育报 2000(1447) 4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数学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观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26(1) 76—81 CSSCI
李玲 宋乃庆 龚春燕 韩玉梅 何怀金 阳泽 宋乃庆 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指标与测算 教育研究 2 41-48 CSSCI
宋乃庆,朱德全 宋乃庆 试论数学异步教学原则的特殊性 数学教育学报 1998,7(2) 58-61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 宋乃庆 论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育 教育研究 1998(5) 23—27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 宋乃庆 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元认知开发 学科教育 1997(6) 32-34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 宋乃庆 中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场情景的表征及其创设策略 课程·教材·教法 1997(04) 17-19 CSSCI
陈重穆,宋乃庆,曾宗燊 宋乃庆 21世纪的初中平面几何 数学教育学报 1997,6(04) 6-8+12 CSSCI
陈重穆、宋乃庆 宋乃庆 提高课程效益(GX)实验研究简介 数学通报 1996(8) 21-23 CSSCI
宋乃庆,陈重穆 宋乃庆 再谈“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数学教育学报 1996,5(02) 15-18 CSSCI
宋乃庆,曾崇燊,段泽勇 宋乃庆 义务教育中的数学——大众数学——兼论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21(增刊1) 88-92 CSSCI
陈重穆,曾崇燊,宋乃庆 宋乃庆 从素质教育看21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 课程·教材·教法 1995(09) 40-42+34 CSSCI
陈重穆,宋乃庆 宋乃庆 义务教育中的数学——大众数学——兼论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川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5(04) 1-4+26 CSSCI
陈重穆,曾崇燊,宋乃庆 宋乃庆 “GX”为什么能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又能节约时间? 数学教学通讯 1995(03) 2+41-42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变教训为财富,把整顿当机遇——走出误区的回顾 高校编辑出版文集 1995(12) 257-263 其它
陈重穆,宋乃庆 宋乃庆 浅谈提高课堂效益(GX) 数学教学通讯 1994(01) 1-2 CSSCI
陈重穆,曾宗教,宋乃庆 宋乃庆 减轻负担、提高质量——GX(提高课堂效益)实验简介 数学教育学报 1994,3(02) 1-4+61 CSSCI
陈重穆,宋乃庆 宋乃庆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兼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育学报 1993,2(02) 4-9 CSSCI
陈重穆,罗介玲,宋乃庆 宋乃庆 《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简介(初稿)——《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数学试验课本》介绍之一 数学教学通讯 1990(04) 2+1-2 CSSCI
罗四维,宋乃庆 宋乃庆 教材要多样化 数学教学通讯 1989(05) 2 CSSCI
王秀泉,宋乃庆 宋乃庆 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综合运用教材,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7(02) 97-107 CSSCI
王秀泉,宋乃庆 宋乃庆 配合中学、开展数学教学改革实验 数学教学通讯 1984(04) 2-5 CSSCI
三、获奖
奖励名称 获奖项目 证书编号 本人排名 获奖年度 获奖等级 参与单位数 本校参与学科数 获奖类型 证书扫描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教育部) 《教育实验研究》 0 2/3 2006 国家级 1 1 科研
重庆市第五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西南贫困地区“双证式”教育扶贫模式探索咨询报告 0 2/3 2006 省部级 1 1 科研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西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性研究 0 1/1 2006 国家级 1 1 科研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国家新课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研究(系列研究咨询报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等部门采纳2001-2004年使用 0 1/5 2006 国家级 1 1 科研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极服务基础教育” 0 1/1 2009 国家级 1 1 教学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教育对重庆经济发展贡献的研究 0 1/1 2009 国家级 1 1 科研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0 1/1 2009 省部级 1 1 科研
“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0 1/5 2011 省部级 1 1 科研
“第三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 中国西部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0 2/5 2011 省部级 1 1 科研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教育部) 西南农村地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研究——“三方联动实习支教”工程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行动研究 0 6/6 2013 国家级 1 1 科研
四、著作
类型 名称 作者姓名 第一主编 出版年月 出版单位 参与单位数 本人排名 封面
教材 教学设计 徐学福,宋乃庆 徐学福,宋乃庆 2008/02 重庆出版社 0000 12/30
教材 新编初等数学选读 宋乃庆 宋乃庆 2007/12 高等教育出版社 00000 12/30
教材 《数学课程导论》 宋乃庆,徐斌艳 宋乃庆 2010/0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0000 12/30
教材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宋乃庆,张奠宙 宋乃庆,张奠宙 2008/01 高等教育出版社 0000 12/30
教材 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 朱德全 宋乃庆 朱德全 2007/08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00000 12/30
教材 课程教学模式论:中学教育与农村建设 朱德全 宋乃庆 朱德全//宋乃庆 2011/05 人民教育出版社 00000 12/30
教材 《数学教育概论(第二版)》 张奠宙、宋乃庆 张奠宙 2009/09 高等教育出版社 0000 12/30

Ⅳ 中国校友会网的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3年1月9日,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11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榜单显示,北京大学问鼎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600强榜首,连续6年蝉联中国大学第一,清华大学屈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浙江大学位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五;报告首次发布中国一流大学城市排行榜,北京、上海和香港居前三,是两岸四地综合竞争力与核心软实力最强的城市。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提出“大学牛不牛?关键看教师学术成就和校友事业成就,看其对世界文明、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不取决于大学的学生人数、论文数量和办学规模”。对比分析11年来中国大学高端办学指标,除2012年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外,北大清华“秒杀”其他任何大学。
报告指出,北大清华校友事业成就最高,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最大;清华最造政商领袖,北大盛产学术大师。在最新公布的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上,北京大学连续8年蝉联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榜第一,清华大学屈居第二,中国人民大学名列第三,复旦大学列第四,南京大学居第五,中国科学院大学名列第六。其中,清华大学造就最多杰出政要,有63人,居全国高校首位,北大人大分列第二第三;北京大学盛产学术大师,培养了329位院士和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列第二。清华大学造富能力最强,造就94名亿万富豪企业家校友,问鼎2013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榜首,再次超越北大卫冕冠军;北京大学造就89富豪校友,屈居第二,两校堪称“中国亿万富豪摇篮”。 中国一流大学城市排行,北京上海香港居前三:中国校友会网面向中国两岸四地发布最新2013中国一流大学名单,2013年首次将军事公安、艺术体育、私立/民办等类院校纳入中国一流大学评价,2012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榜上有名,这是中国校友会网连续第3年以衡量“高校对世界、国家或地区科学与人才的贡献”为目标发布中国两岸四地一流大学排行榜。其中,入围2013中国一流大学的公立院校大陆有34所,香港有3所,台湾有6所,澳门无高校入围;艺术体育类大陆有12所;私立大学港澳台有9所,民办院校中大陆有15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2所。
大学是城市的名片,大学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非常重大,被誉为“社会的轴心”和“城市的引擎”;特别是一流大学的数量 体现出了所在城市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人才等综合竞争力和核心软实力,是一个地区科教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统计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一流大学名单中,除私立/民办院校外主要集中在中国两岸四地23个市县,其中北京17所,雄居两岸四地城市首位,彰显首都北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的城市地位;上海7所,列第二,表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香港3所,列第三;台北、新竹、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和长沙等市县各2所;广州、长春、合肥、成都、济南、哈尔滨、厦门、兰州、大连、沈阳、桃园和台南等市县各1所。
2013中国一流大学所在城市均是我国两岸四地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副教授对比我国建国后根据高校数量和层次确定的十一大高教中心发现,广州、成都、济南、杭州、南京、西安、长沙等高教 中心的实力与其区域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并不匹配,更是与这些城市所在省份作为“国内生产总值万亿俱乐部”的地位不相匹配,离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动力源”的定位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些省区要加大高等教育综合投入力度,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发展。 北大、清华和国科大,谁是中国第一学府? 2012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其前身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第一所研究生院。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网站介绍了解到其拥有的两院院士、国家级科研基地和国家级科技奖励等的 数量均是清华北大的2倍以上,国科大依托中科院各研究所的高水平科研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资源,形成了由京内4个校区、京外5个教育基地和分布全国的117个研究所组成的“大学校”。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国科大”的诞生将会终结北大清华的两极霸主时代,挑战北大清华最高学府地位,中国大学将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新格局,它们将各自以自己的优势领域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的 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带领中国高校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进而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
北大、清华和国科大,谁是中国第一学府?关键看三校师生校友的事业成就、社会贡献与影响力,高端学术成果和杰出校友的多少,以及学校的社会贡献与影响将最终决定谁是中国大学的“一哥”。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中国校友会网最新 发布“2013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和”2013中国大学科学贡献排行榜“等榜单,其中,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的介绍,将中科院各院所的毕业生和科学成果等统一按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北大清华校友的事业成就最高、社会贡献最大,翘楚辈出,短期内无校能敌;国科大的学术成就最高、科学贡献最大,大师荟萃,秒杀其他大学。
杰出校友榜彰显大学校友事业成就,体现60多年来中国大学人才贡献与影响力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了最新的2013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榜单包括2013中国大学杰出政要校友排行榜、2013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2013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排行榜和2013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等榜单。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监赵德国指出,2013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以目前中国的杰出政要、国内外院士、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和亿万富豪企业家等政学商界杰出人才群体为调研对象,是对中国大学60年来的杰出人才培养能力和办学特色的检验,体现中国大学人才贡献与影响力。值得期待的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响应社会的呼吁,将逐步把国家各类杰出专业人才和社会公益人物等纳入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调研范围。
北大盛产学术大师,清华频出政界领袖,清华造富能力最强
榜单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最新调研的我国杰出政要、国内外院士、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和亿万富豪企业家等政学商界杰出人才中,1952年(含)以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杰出人才最多,有473人,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首位,连续8年蝉联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榜第一;清华大学紧随其后,有309人,名列第二;60多年来北大清华培养和造就的杰出人才远远超过其他大学,不愧为目前公认的中国两所最高学府,堪称中国“杰出人才摇篮”。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杰出人才有238人,位居第三;复旦大学有215人,列第四;南京大学有152人,居第五;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有148人,列第六;浙江大学有144人,列第七;吉林大学有117人,列第八;武汉大学有113人,居第九;哈尔滨工业大学有93人,名列第十。
其中,北大、清华和国科大雄居2013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前三名,当选国内外院士的校友均超过110人,堪称“中国院士摇篮”。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造就了182名和154名杰出人才社会科学家校友,堪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家摇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校友高居2013中国大学杰出政要校友排行榜前三甲,造就的杰出政要校友均在50人以上,堪称“中国政界英才摇篮”;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有27位校友当选新一届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居全国高校首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造富能力最强,雄居2013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前三强,清华亿万富豪校友94人,三校校友财富合计近6000亿,堪称“中国亿万富豪摇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培养和造就亿万富豪企业家高达1700多人,约占1999-2012年中国各大富豪榜上榜民营企业家总数的62.94%,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和世界级知名企业家。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北大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超前教育,使得校友在商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2008年以来,清华北大每年新增亿万富豪校友均在10人以上,是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最为成功的大学;北大清华获校友捐赠累计高达10亿以上,完全得益于两校培养和造就中国最多的亿万富豪企业家校友。中国大学的“造富职能”凸显,“造就企业家”是大学办学职能适应时代的重要转变,值得肯定。
北大清华“英才辈出”,国科大需奋起直追
分析发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院校培养和造就的杰出人才分布领域非常广泛,如政界、学界和商界等均有大批杰出毕业生涌现,培养的学生既拥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与引领文化的本领、又拥有创新知识的才气和创造财富的魄力,在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对中国和世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中国科学院大学虽然在院士培养方面与北大清华旗鼓相当,但在人文社科领域、政界和商界杰出人才培养上远不及北大清华;从培养的人才对国家与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来看,国科大还无法与北大清华相抗衡,短期内无法超过清华北大,其他高校欲挑战北大清华盟主地位为时尚早。
《小康》:2013中国大学造富排行榜, 要致富,先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总分 1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0 2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 99.90 3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 99.07 4 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 98.98 5 三亚学院 海南 98.83 6 仰恩大学 福建 98.66 7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 98.53 8 西京学院 陕西 98.49 9 南昌理工学院 江西 98.46 10 浙江树人学院 浙江 98.28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30强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类型 政界 学界 商界 校友合计 杰出政要 国内外院士 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富豪企业家 1 北京大学 北京 综合 55 147 182 89 473 2 清华大学 北京 理工 63 134 18 94 309 3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综合 51 2 154 31 238 4 复旦大学 上海 综合 23 84 60 48 215 5 南京大学 江苏 综合 14 68 48 22 152 6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理工 8 115 15 10 148 7 浙江大学 浙江 综合 12 40 19 73 144 8 吉林大学 吉林 综合 39 31 38 9 117 9 武汉大学 湖北 综合 7 29 56 21 113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理工 23 52 3 15 93 11 南开大学 天津 综合 21 16 32 12 81 12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综合 11 42 2 25 80 山东大学 山东 综合 20 27 22 11 80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师范 17 8 47 8 80 15 中山大学 广东 综合 9 14 23 28 74 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理工 8 51 2 5 66 17 四川大学 四川 综合 4 13 20 14 51 18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综合 8 21 8 13 50 厦门大学 福建 综合 3 12 23 12 50 东南大学 江苏 综合 7 28 4 11 50 21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师范 5 5 31 8 49 22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理工 5 20 7 16 48 23 同济大学 上海 理工 9 27 1 5 42 24 中南大学 湖南 综合 7 18 3 13 41 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理工 10 20 1 8 39 26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理工 10 11 2 14 37 27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理工 2 9 1 24 36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理工 6 20 4 6 36 29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理工 11 16 0 8 35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北京 理工 4 29 1 1 35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科技奖励排行榜2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了最新的2013中国大学科学贡献排行榜,榜单包括2013中国大学科技奖励排行榜、2013中国大学社会科学奖励排行榜、2013中国大学专利奖排行榜、2013中国大学标准创新贡献奖排行榜和2013中国大学著作奖排行榜等榜单。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国家科学奖励是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最高展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中国科研成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效,以及科技成果对于国家民族的重大价值和贡献。研究团队以2000年以来我国大学获得的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和1978年以来的国家级社会科学奖励为数据基础,发布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科学贡献排行榜,作为衡量大学学术成就的重要尺度和反映大学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标志。
“国科大”获国家科技奖励最多,对国家科技创新与发展贡献最大
榜单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成果最多,高达285项,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科技奖励排行榜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学,是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成就最高的大学。清华大学有92项成果获奖,屈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有59项,名列第三;浙江大学有53项,居第四;北京大学有45项,列第五;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各有36项,并列第六;中南大学有35项,居第八;北京协和医学院有32项,名列第九;复旦大学有30项,位居第十。
其中,200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有9人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全国第一,同时摘得2013中国大学自然科学奖排行榜和2013中国大学科技进步奖排行榜两项第一,另有2项成果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居全国高校首位。清华大学勇夺2013中国大学技术发明奖排行榜首,同时获13项中国专利奖金奖,居全国高校第一。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类型 最高科技奖 自然科学奖 技术发明奖 科技进步奖 专利金奖 标准一等奖 合计 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理工 9 126 28 114 6 2 285 2 清华大学 北京 理工 1 16 31 30 13 1 92 3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综合 1 9 7 40 1 1 59 4 浙江大学 浙江 综合 7 9 36 0 1 53 5 北京大学 北京 综合 2 23 4 14 2 0 45 6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理工 5 6 24 1 0 36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综合 6 11 18 0 1 36 8 中南大学 湖南 综合 1 10 23 1 0 35 9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医药 4 0 28 0 0 32 10 复旦大学 上海 综合 1 9 4 14 2 0 30 11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农林 2 4 19 1 0 26 12 南京大学 江苏 综合 17 2 5 0 0 24 吉林大学 吉林 综合 8 3 11 1 1 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理工 2 8 14 0 0 24 天津大学 天津 理工 1 5 17 1 0 24 16 武汉大学 湖北 综合 2 2 19 0 0 23 17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北京 理工 1 7 14 0 0 22 18 湖南大学 湖南 综合 2 2 14 1 0 19 中山大学 广东 综合 7 0 11 1 0 19 20 四川大学 四川 综合 1 6 10 1 0 18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理工 4 6 8 0 0 18 统计说明:国家级科技奖励是指2000年以来中国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二等奖以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二等奖以上的奖励,历届中国专利奖金奖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等奖励成果
北京大学获国家重大人文社科奖励最多,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贡献最大
榜单显示,1978年至今,北京大学获53项国家重大人文社会科学奖励,以绝对优势高居“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社会科学奖励排行榜”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创新力最强,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最高、贡献力最大、竞争力最强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有26项,位居第二;复旦大学有22项,居第三;武汉大学有20项,列第四;北京师范大学有19项,居第五;华东师范大学有14项,列第六;四川大学有10项,居第七;南开大学有9项,居第八;厦门大学有8项,居第九;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各有7项,并列第十。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社会科学奖励排行榜20强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类型 社会科学奖励 1 北京大学 北京 综合 53 2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综合 26 3 复旦大学 上海 综合 22 4 武汉大学 湖北 综合 20 5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师范 19 6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师范 14 7 四川大学 四川 综合 10 8 南开大学 天津 综合 9 9 厦门大学 福建 综合 8 10 浙江大学 浙江 综合 7 中山大学 广东 综合 7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师范 7 13 南京大学 江苏 综合 6 吉林大学 吉林 综合 6 15 山东大学 山东 综合 5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师范 5 17 清华大学 北京 理工 4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综合 4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民族 4 20 西北大学 陕西 综合 3 西南大学 重庆 综合 3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师范 3 统计说明:国家重大人文社科奖励是指1978年至2009年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以上奖励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强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类型 媒体报道(万条) 1 北京大学 北京 综合 616 2 清华大学 北京 理工 589 3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综合 308 4 复旦大学 上海 综合 268 5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师范 214 6 中山大学 广东 综合 184 7 浙江大学 浙江 综合 176 8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理工 172 9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综合 164 10 武汉大学 湖北 综合 156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20强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类型 校友捐赠(元) 1 北京大学 北京 综合 12.48亿 2 清华大学 北京 理工 11.45亿 3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综合 5.85亿 4 浙江大学 浙江 综合 5.79亿 5 南京大学 江苏 综合 5.18亿 6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理工 2.72亿 7 武汉大学 湖北 综合 2.69亿 8 厦门大学 福建 综合 1.98亿 9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理工 1.64亿 10 中南大学 湖南 综合 1.26亿 11 中山大学 广东 综合 1.12亿 12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理工 1.04亿 13 天津大学 天津 理工 1.01亿 14 长安大学 陕西 理工 8755万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理工 7930万 16 暨南大学 广东 综合 6602万 17 福州大学 福建 理工 6267万 18 重庆大学 重庆 综合 6050万 19 复旦大学 上海 综合 5854万 20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农林 5620万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了最新的2013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还公布最新的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校友是大学最杰出的产品、最得意的佳作、最自豪的财富;“校友捐赠”是欧美世界著名大学的常态,是对大学教育成果的重要检验,已成为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和检验校长执行力的重要标准。统计显示,1990年以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调查到的中国大学校友捐赠金额合计73.82亿;2012年新增校友捐赠近15亿,比往年有大幅增加,其中单笔捐赠1000万以上37笔,上亿捐赠有3笔。从各校累计接收的校友捐赠总额来看,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13所大学进入中国大学校友捐赠“亿元俱乐部”。
北京大学蝉联中国大学校友捐赠三项纪录,人大超越浙大跃居全国第三
榜单显示,1990年以来,北京大学累计接收的校友捐赠总额最多,高达12.48亿元,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榜首,继续保持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总额最高纪录,同时保持着大学校友个人累计捐赠和单笔捐赠最高纪录。清华大学校友累计捐赠11.45亿,名列第二;中国人民大学校友捐赠5.85亿,超越浙江大学升至第三;浙江大学校友捐赠5.79亿,下降一位列第四;南京大学获校友5.18亿捐赠,上升至第五;华南理工大学校友累计捐赠2.72亿,名列第六;武汉大学校友捐赠2.69亿,下降2位列第七;厦门大学校友捐赠1.98亿,名列第八;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捐赠1.64亿,首次进入十强,列第九;中南大学校友累计捐赠1.26亿,位居第十。
其中,1990年以来,北京大学校友、中坤投资集团黄怒波累计向母校捐赠10.14亿,以绝对的优势穿蝉联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捐赠校友榜榜首,卫冕“中国大学最慷慨校友”称号。南京大学校友、天地实业杨休累计捐赠母校4.12亿,名列第二;步步高的段永平累计向母校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捐赠4.49亿,名列第三,其中向浙江大学捐赠2.48亿元,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2.01亿;清华大学校友池宇峰和徐航等,合计向清华大学捐赠2.19亿元,居第四;中国人民大学校友、重阳投资裘国根累计向母校捐赠2.01亿,跃居第五。
北大清华最受媒体关注,莫言助力母校北师大提升媒体关注度
榜单显示,近三年来北京大学最受新闻媒体关注,新闻报道高达616万篇,高居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榜首,连续7年蝉联榜首;清华大学有589万篇,位居第二;北大与清华在中国拥有最高的社会影响力和最高媒体关注,其他高校无法与之相比。中国人民大学有308万篇,居第三;复旦大学有268万篇,位居第四;北京师范大学有214万篇,居第五,比2012年上升4个名次;中山大学有184万篇,列第六;浙江大学有176万篇,居第七;2012年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有172万篇,位居第八;上海交通大学有164万篇,位居第九;武汉大学有156万篇,居第十。

Ⅵ 2013年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结果在哪儿看,不要百度文库的,找起来不方便

http://www.cdgdc.e.cn/xwyyjsjyxx/xxsbdxz/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是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学科划分,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整体水平评估。
第一轮评估于2002-2004年,第二轮评估于2006-2008年。此次学科评估历时一年,按照自愿申请参评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所需数据由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布的公共数据和参评单位报送的材料构成。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公示、核查,同时还邀请了学科专家、政府部门及企业界人士进行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评价结果。因此,这次“学科评估”与社会上种种大学排名有所不同。首先是以学科为对象,比起以大学为对象,更具可比性,此外,数据的采集更为郑重和可靠,依靠全国的专家进行评估也令人更加信服。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现状、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有关学校和科研机构学科建设状况。
学科评估结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如果总量指标和规模指标比重较大,容易引导学校注重数量和规模,并容易使高校办学产生同质化的问题。本轮评估采用多项代表性指标代替总量指标,并对规模指标设置数量上限,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改革,有利于抑制高校单纯追求规模扩张,使学校更好地将工作重心放在充实学科内涵、提高学科水平上,同时也更有利于高校学科突出特色,形成多元化学科形态共同发展的局面。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轮评估首次运用了在学培养质量与毕业后发展质量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引入“学生毕业后质量跟踪评价”,改变了以往的评估中人才培养指标相对单薄的情况,一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学科评估的内涵,使学科评估结果更具有全面性,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将有利于高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为学生业务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
社会服务是学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学科社会服务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转移通过学术研究创造出来的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以其先进的理念和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是学科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淡化科研经费,强调专利成果转化,并邀请大量行业和企业人士及本学科专家对包括社会服务和学术道德在内的学科声誉进行全面评价,这对促进全面理解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加强学科内涵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本次学科评估的四个一级指标之一,在评价视角和评价模式上有较大创新,常规的教学成果奖和教材建设指标继续存在,而最令人欣慰的是这个一级指标的重心放到学生身上了,设置了在校生参与国际交流指标,引入了优秀在校生和近十年优秀毕业生指标(要求给出姓名和个人发展介绍),还首次使用了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查结果,这对鼓励学校加大对学生培养的投入和全面促进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这次评估的另一个新变化是增设了用人单位对学生毕业后质量的跟踪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邀请30多个部委和近500家企业界人士参与。
此次评估在科研成果评估模式上有了重要的改革和创新,核心就是注重质量和内涵、注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例如,参评学科的专利成果不直接采用专利数量,而是考察转让和应用的专利情况;同时主观评价中,不仅有学科同行,还有大量行业和企业人士对参评学科科研成果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和意义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估中,特别强调将三者有机结合与呼应,全面、准确和客观地反映出参评学科研究成果的真实内涵和价值。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中存在的浮躁风气,这种将成果形式(专利)、质量与内涵(转化和应用)、影响力和意义(社会综合评价)有效结合的评估模式创新,不仅有效提升了评估的准确性、客观性,同时也将发挥极大的导向作用,对未来各学科科研中注重内涵、注重社会贡献、遏制学术浮躁风气、严肃学术道德等等都将产生持续和深远的影响。

2013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的四大工科强校:第三次学科评估,哈工大 >上交大、浙大:

清华 第一位
哈工大 (同有的12科总分1015) 第二位
浙大(同有的12科总分981) 第三位
上交大(同有的12科总分968) 第四位
上交大勉强和上次评估持平,浙大退步较多。

2013年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参评28个学科,其中16个学科排名全国前五位,25个学科排名全国前十位,力学与清华、北大并列第一。

2013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其他理工类高校位于前10位的学科个数:
华中科技大学 共参评37个学科,其中有16个学科位于前10位.
中南大学 共参评28个学科,其中有15个学科位于前10位.
中国科技大学(理类) 共有20个学科参评,其中有14个学科位于前10位.
天津大学 共参评23个学科,其中有14个学科位于前10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共有18个学科参评,其中有13个学科位于前10位.
同济大学 共有24个学科参评,其中有13个学科位于前10位.
东南大学 共有22个学科参评,其中有12个学科位于前10位.
西安交通大学 共有20个学科参评,其中有11个学科位于前10位.
重庆大学 共有34个学科参评,其中有10个学科位于前10位.
大连理工大学 共有23个学科参评,其中有9个学科位于前10位.
北京理工大学 共有24个学科参评,其中有8个学科位于前10位.
华南理工大学 共有14个学科参评,其中有6个学科位于前10位.
西北工业大学 共有29个学科参评,其中有5个学科位于前10位.
北京交通大学(211高校)共有14个学科参评,其中有5个学科位于前10位.
湖南大学 共有27个学科参评,其中有4个学科位于前10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211高校)共有23个学科参与评估,其中有4个学科位于前10位.
西南交通大学(211高校)共有20个学科参评,其中有4个学科位于前10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高校)共有11个学科参评,其中有3个学科位于前10位.
南京理工大学(211高校)共有14个学科参评,其中有3个学科位于前10位.
北京邮电大学(211高校)共有5个学科参评,其中有2个学科位于前10位.

Ⅶ 杜昱光的研究成果及奖项

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20余篇;撰写中英文论著5本;申请发明专利近百项,授权30余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人,合作博士后7名。2000年获大连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全国大北农科技成果奖(个人奖);2001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度大连市优秀发明家称号; 2005年获大连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3年国家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辽宁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海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Ⅷ 熊才平的成果获奖

1、2013年3月,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回(教社科[2013]2号),获奖项目:答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
2、2010年3月,获浙江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政发[2009]79号),获奖项目:
教育信息化新视界(丛书)共8册
3、2008年3月,获得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进步奖(浙社科规办〔2008〕3号),获奖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教育研究,2006第3期)排名:1/2
4、2007年9月,获得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排名:1/3
5、2005年9月,获得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面向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环境创建与应用”,排名:3/5

Ⅸ 吴义雄的科研奖励

科研类1. 2013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类)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颁发,著作类,获奖著作《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2. 2010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政府颁发,著作类,获奖著作《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3. 2007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政府颁发,论文类,获奖论文《鸦片战争前粤海关税费问题与战后海关税则谈判》)。4. 2006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0年被评为优秀。5.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 2003年,获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颁发,著作类,获奖著作《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7. 2003年,被确定为广东省宣称思想战线“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8. 2001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
教学类1. 2011年,获“中山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 200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会联合颁发)。3. 2005年,获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颁发,集体奖,排名第三)。4. 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颁发,集体奖,排名第二)。5. 2001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颁发,集体奖,排名第二)。6. 2001年,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广东省政府颁发)

Ⅹ 李军的科研奖励

1.《清抄本〈京兆翁氏族谱〉与晚唐河西历史》获陕西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2015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晚唐政府对河陇地区的收复与经营——以宣懿二朝为中心》获陕西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年)
3.《清抄本〈京兆翁氏族谱〉与晚唐河西历史研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史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2012)”优秀论文一等奖。
4.《晚唐归义军节度使张淮鼎事迹考》获2011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晚唐政府对河西东部地区的经营》获甘肃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

阅读全文

与2013高校优秀成果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