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学术交流成果

学术交流成果

发布时间:2021-06-10 11:22:08

Ⅰ 学术会议的意义

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意义:

(1)了解领域前沿。参加学术会议,短时间连续倾听若干学术报告,最直接的受益是快速了解本领域及相近领域的学术前沿,了解行业动态。掌握大家都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2)分享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交流会,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给同行进行简要的汇报。从选题、做PPT,到报告和会后讨论,是一个研究阶段工作的总结,可以让同行给自己提出建议,明确下一步做什么、怎么做。

(3)启发科研思路。在听报告的过程中,各种思想碰撞,这会开拓我们的科研思路,激发灵感,很多科研想法会灵光乍现,进而丰富、发展自己当前研究,优化自己学术体系。

(4)重新评估自己。参加学术会议过程中,听别人报告、看别人成果,也是重新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的过程。看到好的科研成果,让自己羡慕,也感到自己不足。同时,也会让自己看到自信,给自己力量。

(5)提高鉴赏能力。学术会议很短,大多两三天,但报告集中,是同行密集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时候。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同行横向比较,可以知道那些单位、那些学者做的研究水平高,进而提高了科研鉴赏能力,提高了自己学术品味。在平常工作中,也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有个较为系统的评价。

拓展资料:

学术会议是一种以促进科学发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学术性话题为主题的会议。学术会议一般都具有国际性、权威性、高知识性、高互动性等特点,其参会者一般为科学家、学者、教师等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由于学术会议是一种交流的,互动的会议,因此参会者往往都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学术展板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得互动交流更加直观、效果更好。

Ⅱ 曾正德的学术成果

在《南京社会科学》、《高校理论战线》、《江苏社会科学》、《学术交流》、《思想教育研究》、《群众》、《江苏高教》、《光明日报》、《新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刊报上独立发表学术文章30多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转载6篇,如 “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本质、地位与形态阐释”、“生态文明概念、内涵、本质的确认及其阐释”、“中国传统社会生态环境思想及其启示”、“发达国家高中等收入阶段生态环境困境及其特征”、“‘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的缘起、特征与对策研究”等,其中“论高校政工干部劳动的性质与特点”等5篇论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专著、译著、主编、主审、副主编、参编17部(本)论著或教材,如《生态文明新思维》、《中华大典?林业典?森林培育与管理分典》、《国情教育概论》、《形势政策基础教程》、《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学生行为学》等,其中专著《生态文明新思维》被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林业局等6单位于2006年评为优秀图书期刊奖。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含子课题)4项,第二主持人或主要完成人完成5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第一发明人申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

Ⅲ 学术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学术交流的目的有:

1、学术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使科学信息、思想、观点得到沟通和融洽。

2、学术交流可以达到交流信息、开阔视野、掌握新知的的目的。

3、学术交流对思维有启迪的作用。

4、学术交流可以使人奋起、振作,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精神之意。

资料补充:

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s ),是指针对规定的课题,由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学习者参加,为了交流知识、经验、成果,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进行的探讨、论证、研究活动。

学术交流的方式:可以采用座谈、讨论、演讲、展示、实验、发表成果等方式进行。

Ⅳ 学术交流的目的及意义

学术交流的目的是互相提高,能够把对方的成果取长补短,因为学问有一个切磋的过程,学术交流就能够把自己的短板补上,学习对方的长处,学术交流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所以学术交流还是很有好处的

Ⅳ 陈敬友的学术成果

1993年 《初融》入选“全国第二届山水画展”
1994年 《关东汉》在“首届黑龙江省教师美术书法作品展”中获一等奖。
1995年 《北国情》在“第四届黑龙江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中获二等奖。
1998年 《春融》在“98黑龙江省著名青年画家邀请展”中获金奖。2004年 《云淡风清》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画人物画展”。
2004年 《惊雨》在庆祝建国55周年“全国青年国庆书画展”中获银奖。
2004年 《秋霜》等十幅作品参加“距离·状态-艺苑雅集”六人中国画作品展。
2005年 《听雨》入选“第二届菜乡情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2005年 《清雨》入选“关东画派中国人物画大赛”。
2005年 《向日葵》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
63周年黑龙江省写生作品展”中获优秀奖励。
2005年 《云淡风清》在“‘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
中获金奖。
2005年 《雪鹅图》系列十幅参加“‘庆祝黑龙江日报创刊60周年’黑龙江著名青年画家五人邀请展”。
2005年 《雪鹅图》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型书画展”中获优秀奖。
2005年 《雪鹅图》系列两幅入选“全国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
2005年 《雪鹅图》在“‘黧昌’第三届全国青年国画展中获优秀奖”。
2005年 《浴雨》等四幅作品在“‘西部风韵’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中获优秀奖。
2005年 《雪鹅图》在“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书画艺术作品展”中获金奖。
2006年 《初霜》在黑龙江省首届人体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2006年 《雪鹅图》等十幅参加“距离·状态-第二回南北高校中国画学术交流展。
2006年 《葵园晨露》应邀参加“中国哈尔滨艺术高峰论坛暨全国著名画家邀请展”。
2006年 《霜意》在“2006年中国画大展”中获优秀奖。
2007年 《雪鹅图》在“中国当代实力派国画家提名展”中获优秀奖。
2007年 《雪鹅图》等无幅作品参加“距离·状态-南北中国画名家学术交流展”。
2007年,“草原情”——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2007年,纪念“黄道周”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2007年,在“黑龙江省中国画大展中”获铜奖。
2007年,“黑龙江省中国画优秀作品赴俄罗斯展出。
2007年,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
2008年,入选全国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
2008年,应邀参加国家级历史性美术创作工程---话说奥运中国画大展,
2008年,盛世丹青----全国著名画家邀请展.
2008年,水墨本位----全国著名画家学术邀请展.
2008年,回顾印象----全国著名画家学术邀请展,
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政协中国画精品晋京展。
2008年,在纪念“黑龙江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全省中国画作品展中获银奖。
2008年,在关东四市新生代中国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2008年,参加距离.状态----第四回南北中国画名家学术交流展。
(合肥)
2008年,山东。济南----罗江、陈敬友、卢景春中国画名家精品展。
2008年,参加哈尔滨、广州中国画名家学术交流展。(广州)
2009年,青阳入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著名画家邀请展等。
2009年,2009全国著名画家学术邀请展。
2009年,参加“黄土地,黑土情”黑龙江、山西中国画作品邀请展。
2009年,留韵丹青----小幅中国画五人精品展,
2009年,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
2009年,首届中国美术家“翰墨飘香”“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2009年,在黑龙江第11届美术作品展中获铜奖。
2009年,参加 “共庆辉煌”民进全国书画展。
2009年,参加黑龙江省政协书画精品展。
2009年,首届青年美术家书画作品展。
2009年,《中国画学养漫谈》专题片(哈尔滨电视台新闻综合,
增值空间栏目)
2010年,盛世中华----全国著名画家邀请展。
2010年,参加第二届关东画派中国画作品展。
2010年,友仁丹青----黑龙江省中青年国画家作品展。
2010年,入选首届当代工笔画大展。
2010年,参加同行在香港举办的黑龙江省政协书画精品展。
2010年,参加在珠海举办的全国首届青年美术家中国画作品邀请展。
2010年,中、日、韩美术作品同行展。
2011年,第六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
2011年,应邀参加庆祝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青年画院
美术作品展。
2012年,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
2012年,第十届“牡丹杯”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中国画名家
邀请展。
2012年,庆祝“十八大”胜利召开黑龙江省政协书画精品展。
2012年,文心寄画——陈敬友花鸟画精品展(青州)。
2013年,黑龙江省政协,安徽省政协书画精品展。
2013年,春风沂水----2013山东国际艺术精品展。
2013年,2014.最具代表性----中国画当代百家巡回展。
2013年,南北水墨(第四回)----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13年,中国当代名家画青岛学术邀请展。 《当代写意画唯美新势力——陈敬友写意花鸟画精品集》,2010年1月第一版,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清凉世界——雪意象山水画研究》,2011年8月第一版,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墨品——陈敬友花鸟画精品集》,2012年4月第一版,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当代中国画名家——陈敬友》,2013年1月第一版,香港: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鉴赏——陈敬友》,2013年12月第一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年度水墨·投资收藏指南·2013 陈敬友》,2013年4月第一版,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合集:
《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鉴赏与收藏——翰墨中国六大家》,2011年10月第一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名家典藏——当代中国名家名品》,2011年11月第一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翰墨书画四大家》,2013年11月第一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当代画坛之星》,2013年8月第一版,河北美术出版社。

Ⅵ 韩建国的学术成果

科研课题
1. 高强混凝土路面板早期抗开裂能力研究
2.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材料的研制
3. 水泥基防水堵漏剂的研制
4. 水质对混凝土中水化产物形貌和孔结构的影响
5. 混凝土绝热温升测定仪的研制
6.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测定仪的研制
7. 低碱无氯混凝土液态速凝剂的研制
8. 液态混凝土减缩剂的研制
9. 锂盐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历程、水化产物种类和形貌、强度发展的影响
10. 非接触式混凝土自收缩测定仪的研制
11. 混凝土温度跟踪养护仪的研制
12. 基于数值化堆积模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13. 镀锌钢和耐候钢在混凝土中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14. 增钙液态渣用于水泥生产的研究
15.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脆性及长期性能研究
16. RPC钢纤维混凝土断裂韧性的研究
17. 水泥基灌浆材料水化产物和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分析
18. 沸腾炉灰渣用于水泥基材料制备的研究
19. 碱激发胶凝材料
专利
韩建国, 阎培渝. 用于水泥基材料的非接触式激光位移测量系统,发明专利
韩建国, 李克非. 基于高频交流电的混凝土抗渗透性测量系统,发明专利
韩建国, 阎培渝. 一种反应型混凝土防水粉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近5年发表的论文
1. 韩建国, 阎培渝. 多用途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测定仪的研制和应用.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年 第24卷 第3期, 63-66
2. 韩建国, 阎培渝. 混凝土温度跟踪养护仪的研制和应用. 混凝土, 2007年 第4期, 109-111
3. 韩建国, 阎培渝. 混凝土抗渗透性的研究与教学实践. 清华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典型案例汇编.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 2007年, 9-13
4. 韩建国, 阎培渝. 粗集料级配对混凝土强度发展历程的影响. 混凝土, 2008年 第1期, 62-64
5. 韩建国, 阎培渝. 凝聚态硅灰对低工作性混凝土强度发展历程的影响. 混凝土, 2008年 第2期, 74-76
6. 韩建国, 徐嘉, 阎培渝. 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粉煤灰活性因子的影响. 混凝土, 2009年 05期, 8-10
7. 韩建国; 张闰; 郝卫增; 水胶比和粉煤灰对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影响. 混凝土, 2009年 10期, 10-12
8. 韩建国, 阎培渝. 锂化合物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 硅酸盐学报, 2010年04期, 38卷, 60-66
9. 韩建国, 阎培渝. 混凝土弯曲韧性测试和评价方法综述. 混凝土世界, 2010年17期,42-45
10. 韩建国, 阎培渝. 水灰比和碳酸锂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 混凝土,2010年12期,5-7
11. 韩建国, 阎培渝. 碳酸锂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特性和强度发展历程的影响, 建筑材料学报,2011, 14(1):6-9
12. 韩建国, 阎培渝. 混凝土脆性评价新方法-断裂石子面积分数法, 混凝土,2011年2期,1-3
13. Jianguo Han, Peiyu Yan. Influence of fiber type on concrete flexural toughnes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287-290, p 1179-1183, July 2011
14. Jianguo Han, Peiyu Yan, Gangling Li. Evaluating plain concrete flexural toughness using PCER method.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287-290, p 1184-1188, July 2011
15. 韩建国, 阎培渝. 强度等级和龄期的素混凝土脆性的影响, 混凝土世界, 2011年24期, 60-63
16. Jianguo Han,Peiyu Yan. Influence of strength and curing age on concrete fracture energy adjusted by fractal meth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hroug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tember 2011, RILEM and HUST
17. 韩建国, 阎培渝. 水胶比和膨胀剂对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影响, 特种混凝土技术进展及工程应用 学术交流会, 2011年, 1-6

Ⅶ 学术交流的介绍

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s ),是指针对规定的课题,由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学习者参加,为了交流知识、经验、成果,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进行的探讨、论证、研究活动。可以采用座谈、讨论、演讲、展示、实验、发表成果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即信息交流,其最终目的是使科学信息、思想、观点得到沟通和交流。作者通过对学术交流目的、作用的思考,认为学术交流的最终落脚点在新学术思想和学术创新上,指出激励(激活、激发)、启迪才是学术交流最本质的意义。

Ⅷ 主要学术成就、创新成果及其学术价值怎么写

写作思路:简要概括,侧重体现成果、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理工科论文的学术价值主要是采用了什么新方法、新工艺,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等。文科论文的学术价值主要看挖掘到了什么新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的见解。

例文:

申请人主要从事新型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功能研究。曾参与1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成功申请。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博士后资助。

另外,申请人发展了一系列基于胶体晶体模板构筑新型图案化纳米结构的材料制备方法,并制备了半导体氧化锌一维纳米结构阵列、半导体硫化物、贵金属和碳酸钙的有序大孔薄膜等。发展了一种气液界面胶体晶体模板制备大面积半导体有序大孔薄膜的方法,申请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一项。

(8)学术交流成果扩展阅读:

学术论文,也称科学论文、研究论文。是对某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表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促进社会发展;二是进行学术交流;三是为人才考核提供依据;四是可以训练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体上说撰写论文,可以提高作者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及理论思维水平。研读论文,则可以从中获取较为密集的、系统的、深广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读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通过论文撰写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加强对于各学科前沿问题、尖端问题的探讨,并通过这种高深问题的研究及各种新知识的广泛传播,可大大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

Ⅸ 学会该如何促进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学术信息交流,也是学术思想交流,学术交流的目的是启迪思维、激发创新,促进 科学发展。本文总结了当前学术交流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思考了学会作为民间社会团体,该如 何促进学术交流。

一、学术交流的特点

(一)学术出版仍是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

学术出版是最传统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主要载体是同行评议的期刊及专著。一般认为学术成 果出版是突显学术成功的一种方式,其同行评议原则是保证学术出版质量的一种有效机制。评价方 法多是影响因子或引用次数。然而,不同学术期刊、不同书籍的评审标准有较大差异。同时,学术 出版往往遇到版权转让及出版费的问题,部分优秀的成果可能因为评价不合理,或因版权协议条款 或出版费等原因而未能在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

我国的学术出版也存在尴尬的现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提到:中国最重要的 学术成果中有95,以上在国外发表,我们借助国外同行把它发表出来,同时,国家每年还要花很多 外汇把这个成果买回来用于支撑我们的科研教育;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一些颇有现实成果 的科技领域极度缺乏相关学术出版物。他还列举了中国桥梁设计达到了世界水准,但没有看到这方 面形成重要的学术出版物。

(二)学术研讨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桥粱

如果说学术出版是完成学术目标的一种好方式,那么学术研讨就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学术 研讨过程强调学术争鸣、学术评判。在学术研讨中自由争辩、取长补短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的。普通研讨会一般主题较大,子议题较多,而专题研讨会是讨论特定主题的小型研讨会。在研讨 会上,发表人基本上只有10至30分钟的时间(包含讨论的时间)来呈现学术成果,所以必须简单 扼要的摘取重点,其著作也可能会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研讨会论文集里。

(三)学术访问日益兴盛

学术访问是指一所学术单位的学者前往拜访另一所学术单位的学者。出访人一般有要探究的学

Ⅹ 学术交流的作用意义

与一般理解的交流信息的作用不同,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有使人奋起、振作,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精神之意。赵红州在论述“学会”这一“社会集团研究能力”时称,“学会”“很象科学劳动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民族的创造力”。虽然“学会的社会集团研究能力是通过学术交流而实现的”,但“科学交流是‘智力的碰撞’、‘智力的协作’,通过‘碰撞’(其中包括争论、答辩等方式 ),科学‘知识单元’由一个研究能力传递给另一个研究能力,这样便在科学家之间,建立一种智力的结构方式,形成了比单个科学家智力高的多的‘集体大脑 ’ 。” 他明确指出:“近代学会所以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学会形成了高于个体研究能力,高于个别学派的集团能力的社会集团研究能力。” “科学家的科学劳动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产生‘额外的’新成果的关键。比如,一个生物学家只能产生生物学的成果,一个物理学家只能产生物理学的成果。如果由于科学交流使两个科学家思想有了相互的激发,这便多产生出一项生物物理学的成果。这种‘额外的’收获,正是造成科学发展指数增长的重要机制 。所以,学会具有科学劳动成果的‘放大’或‘加速’功能。”科学学创始人j.d.贝尔纳认为,“现代科学的最伟大的发现有一些有赖于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只有当吸收了不同中心的思想的工作者聚集一堂的时候,才会产生这样的发现。玻尔原子理论是我们一切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所以能产生,就是因为玻尔在德国吸收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以后又到卢瑟福的实验室工作,并且在那里接触到原子核的理论。这种交流的价值是再大也不过了。我们确信这种交流还没有在科学发展中充分发挥它可以发挥的作用。”贝尔纳这里所说的“思想的相互作用”,不能仅仅理解为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出新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相互作用”,“是无论读多少书也办不到的”。所以,学术交流中,思想的“碰撞”、“科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可以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产生“额外的”科学新成果。这才是学术交流作用的关键与本质,是学术交流成为一种“科学活动”、成为“人类知识生产力的一种生产方式”、成为“研究者学术生涯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关键所在。
在学术交流中,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最有效的方式是学术争鸣与学术批判。批判是科学的生命,是科学进步的保障之一。科学史一再告诉我们,从怀疑、批判我们所推崇的信念开始,也许才是我们最佳的行动方案。乍看起来,这种方案似乎与常理相悖,但那些想发现真理而又不惧怕真理的人,却深知须以怀疑和批判为自己开辟道路。批判与反批判是同伍的,“待到被批评者被挑剔得忍无可忍,不得不进行反击的时候,学术创造力便受到从未有过的激发,正是在这种批评与反批评、挑战与应战的学术竞争、学术争鸣中,理论得到锤炼,思想碰出火花,方法受到洗礼。”所以,学术批评、学术争鸣起到的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远远超出一般理解的信息交流的作用,它是智力提升的一次跃迁,是创造性思维的一次激活。
从思维科学来说,有人认为创造性思想与“某种来自他们自身之外的信息或启示有关”,与“某种外部的强制或指导之下”有关。“具有跃迁性,表现在认识客体、认识主体和认识中介——信息的三维结构的链锁反应之中”。“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的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灵感来源于人们知识和经验的沉积,启迪于意外客观信息的激发”。虽然创造性思维和灵感的产生还没有搞清楚,但有一点共识,即它们不仅是信息的简单交流,还与信息的启示、思想的激发,与认识客体、认识主体、认识中介(信息)三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 根据上述认识,学术交流的流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知识)→ 学术交流 → 知识人或思想者 → 学习、创新 → 新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知识)。
学术交流的最终落脚点在新学术思想上、在学术创新上。所以,学术交流是“原始性创新源头之一”, 也是学术创新的条件和动力之一,还是提升学会集团研究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值得交流。

阅读全文

与学术交流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