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评价成果

评价成果

发布时间:2021-06-09 10:30:31

❶ 科技成果评价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在当前,科来技成果转化的作源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1.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表现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及其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2.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发展经济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为第一生产力重要体现的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
3.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加快成果转化的步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作出贡献。

❷ 评价成果已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已被国家“十一五”规划所采纳,为制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专质工作属决定》等提供了重要参考。根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石油公司一方面调整石油天然气勘探方向,勘探重点向油气资源潜力较大的盆地或地区转移,另一方面加大了对非常规油气(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的勘探开发力度。

❸ 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科研成果评价指对科研成果的工作质量、学术水平、实际应用和成熟程度版等予以客观的、具体的、恰当的权评价。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方法:从学术价值、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评审。对不同类型的成果,要有不同的侧重,但不能偏废。对基础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学术价值;技术研究成果(应用研究印发展研究成果)应侧重于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在成果具体评价上,必须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原则。

❹ 快速追踪评价成果

按1.3点/km2加密扫面后,甚低密度异常出现分离和元素间重新组合,浓集段缩小,清晰度增加(图6-6)。大致由三大块异常组成:

东段萨尔萨依金异常20×10-9圈出异常面积6—7km2,平均含量Au 43×10-9,最高Au 130.3×10-9,As、W、Cu稍弱。

中西段萨日达拉—阿斯克一带金异常规模最大,东西展布近20km。该异常有两种组合类型:以Pb、Zn、Cu、Ag为主,伴有As、Sn、Sb、Mo等,位于水系上源一带,异常区内分布有多处黄铁矿与多金属矿(化)点,推断异常与这些矿(化)点有关;以Au为主,伴有W、Mo、As等,位于萨日达拉和纳楞夏尔一带,异常规模大、浓度高、衬度清晰、形态规整,20×10-9异常面积12km2,平均Au 42×10-9,最高83×10-9,推断异常与金矿(化)体有关。

北西段格奇克—乔隆格尔一带异常呈东西条带状,长约9km,宽1.5—3km,平均Au15×10-9,最高38.8×10-9,伴有Cu、As、W、Mo等,各元素异常套合较好,浓集中心清晰,浓度梯度变化明显,推断异常与金多金属矿化有关。

图6-6冰达坂地区综合异常图

1.萨尔萨依金矿的发现

从水系加密点39011开始解剖(Au 130.3×10-9)。沿出露较好的山脚敷设垂直构造带的剖面,20—40m点距采集岩样,首批检块样分析结果见表6-1。

高值点基本确定了金矿(化)体的位置与含矿岩性。剖面控制矿化带宽达400m,圈定出矿(化)体长22m,宽2.5—10m,分三段刻线取样13件,分析结果金>1g/t10件,>3g/t5件,最高9.6g/t,其余三件分别为0.2、0.24、0.68g/t(图6-7、表6-2)。

表6-130剖面线高值点测试结果

表6-2样品分析成果表

萨尔萨依金矿体产于元古界(Pt)糜棱岩化片麻岩之中。片麻岩呈灰—黑灰色,压碎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更长石)组成,少量黑云母、白云母,副矿物电气石、磷灰石、锆石、榍石、钛铁矿、磁铁矿等。

2.金矿(化)带追踪与评价

第一阶段东起萨尔萨依西至北山道班,东西长约9km。沿北西西向构造带敷设岩石剖面11条,总长13.6km,共采集各类岩(矿)石样224件,分析结果各线上均有金、铜、砷异常显示。异常地段普遍见黄铁矿化石英片岩和黄铁矿化正长岩露头或转石,矿(化)体多呈小的脉状群体沿构造带分布。室内对岩(矿)石样光、薄片分析鉴定,有六块光片中分别见自然金1—3粒,银金矿1—2粒。说明了金矿化带确实存在,并受构造与Pt地层变质岩系控制;岩(矿)石鉴定表明含金矿(化)岩石有:黄铁矿化石英片岩、黄铁矿化细晶岩化正长岩(脉)、白色块状石英脉、黄铁矿化混合岩化片麻岩。矿石内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白铁矿、褐铁矿等。自然金镜下呈粒状、淡黄色、粒径2—25μm;银金矿粒状、颜色比自然金稍淡,粒径2—10μm。

图6-7萨尔萨依金矿点采样位置图

第二阶段从纳楞夏尔—乔隆格尔东西长约21km,分段敷设岩石剖面14条,全长23.79km,采集各类岩矿石样300件。

纳楞夏尔40/34线、80/35线Au分别为1003×10-9、183×10-9,且伴有Bi、Pb、Zn异常;85/35线已圈定含金矿(化)体4条(图6-8),可见长10—100m,宽2—10m,在5块标本上见自然金1—6粒,粒径1—8μm;40/34线见两条含金黄铁矿石英片石,长24.34m,宽0.5—1m;46/34线光片内见自然金5粒,粒径2—8μm。纳楞夏尔含金矿化体产于断裂带下盘,围岩为蚀变碎裂眼球状条痕状混合片麻岩,含金矿化体岩性为黄铁矿化石英片岩和黄铁矿蚀变花岗质岩脉,局部地段片麻岩含金。该矿(化)点与萨尔萨依处于同一构造带内。其含矿岩性、控矿围岩、矿化类型、矿物组合均很相似。因此推断应属同一金矿化带西延。

另外,在萨日达拉、阿斯克、格奇克等地,在含矿夕卡岩、含矿石英脉中见有颗数不等的自然金。

乔隆格尔20—60/23线异常两个峰值,由含矿夕卡岩与含矿石英脉引起,金属矿物有黄铜矿、孔雀石、褐铁矿等。49/23线岩性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光片内见自然金4粒,粒径1—5μm;20/23线西200—750m内取拣块样3件,分析结果Au分别达0.131、0.354、0.491g/t。

图6-885/35金矿(化)体采样位置图

1—第四系;2—糜棱岩化眼球状条纹带状混合片麻岩;3—刻线位置方位样长及编号;4—黄铁矿化石英片岩;5—剖面线及其点号

❺ 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

一、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组建和操作的基本原则,采用分层递阶方法,可将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总体目标层、约束层(一级指标层)、评价指标层(二级指标层)和对象层(评价对象层)4个层次(图13-9)。

(1)总体目标层 目标层是系统分析的最高层,用以表达铁路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在本次分析中,确定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分区是总目标。

(2)约束层 按照影响铁路工程建设的逻辑关系,分列地形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潜在震源区、活动断裂发育状况、微地貌类型(地形与铁路设计高程高差)、人类工程活动、降水量(主要考虑垂直降水差别)等方面的因素,分别考虑其对总目标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构成约束层。

(3)评价指标层 在约束层的基础上,对其中各种因素具体细分,如地形坡度分别为<15°、15°~25°、25°~35°、35°~45°和>45°等5个指标层,斜坡结构分为顺向坡、反向坡、横向坡和平坡4个指标层等,一共有32个指标层,这些指标层的权值在上述约束层权重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划分。

(4)对象层 这是系统分析的最底层,在本次研究中,把工程地质条件分区作为对象层。

二、影响因素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在专家打分法的基础上,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重要性分值。具体而言,就是对影响铁路工程建设的因素和指标,征询专家的意见,并由专家给出分值,然后对这些分值进行均化处理,构造相关判断矩阵,求解得到影响因素和指标的权重。专家打分法在地质领域应用很广,主要是通过专家对评价指标权重赋分,对于每一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各位专家打分的均值,对有异议的指标权重可进行多轮反馈,最后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出来。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给在该领域或者该地区具有一定研究背景和研究经验的专家发出调查问卷,最终选出了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计算,计算出各评价影响因素和指标的重要性分值的均值,为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过程采用,表13-3为在汇总分析专家打分的基础上建立的因素判断比较矩阵。

图13-9 滇藏丽江-香格里拉段工程地质条件分区评价层次分析模型图

表13-3 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因素比较矩阵

经过计算,λmax=10.369,CI=0.0410,RI=1.49,CR=0.0275<0.1,符合一致性判据,各影响因素权重分配见表13-4。

表13-4 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因素权重分配表

从权重分配表中可以看出,活动断裂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权重最高,其次是工程地质岩组,这3个因素是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基础,是影响铁路工程选址和建设的先决条件;地形坡度和斜坡结构是影响区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重要条件,所以权重也较高;微地貌类型、人类工程活动和降水量的权值差异不大。以上分析表明,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的影响因素权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在各影响因素权值确定的基础上,对各评价指标层进行权重划分和赋值(表13-5)。其中,活动断裂指标又按照铁路与活动断裂间的远近程度进行了距离分析,不同距离范围的权值见表13-6,数值的大小表示其对铁路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程度,数值越大,表示该因素越不利于铁路工程建设。

三、评价计算和结果分析

1.计算过程

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的空间信息再分类(Reclassify)功能,按照评价指标权重对各个栅格文件的不同属性类别进行赋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ArcGIS中的栅格值(Value)只能取整数值,而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来的权重为小数型数据,因而在计算过程中将权重放大1×104倍,在栅格叠加运算后将计算结果栅格文件再乘以1×10-4,从而求得各个栅格单元的工程地质稳定性指数值。

采用ArcGIS软件的栅格计算(Raster Calculator)功能,对经过空间信息再分类(Reclassify)处理的10个栅格文件BD_slope、Rock_GRID、Str_GRID、Geohazard_GRID、Earthquake_GRID、Fracture_GRID,Elevation_GRID、Engineering_GRID、Rain_GRID、Distance to River进行各栅格权重值的求和运算,获得每个栅格的工程地质稳定性指数值。

表13-5 丽江-香格里拉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表

表13-6 丽江-香格里拉段活动断裂与铁路距离因素的权重赋值

根据计算结果,区内各栅格的工程地质稳定性指数值分布在0.054~0.303之间(图13-10),最大值为0.3029,指数值集中分布在0.08~0.23之间,平均值为0.15,标准差为0.034,变异系数为0.227,工程地质稳定性指数值分布的平稳性较好,反映了工程地质条件在区域上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递变性。

图13-10 评价区工程地质条件指数值分布图

2.结果分析

综合考虑计算结果、野外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确定了用于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分区的指数阀值,将评价区工程地质条件分为较好、中等、较差和差4级(表13-7),并在ArcGIS软件平台自动生成工程地质条件区划栅格图,经过局部平滑和噪音处理,获得丽江-香格里拉段铁路规划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计算成果图(图13-11)。现将各分区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如下:

表13-7 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工程地质条件等级划分标准

(1)工程地质条件差 该类分区主要分布于玉龙雪山东麓文笔水库-丽江市西侧-玉湖-玉龙雪山-大具-哈巴雪山(古鲁巴)-俄迪条带状区域内,在香格里拉县城附近及仁河-龙蟠一带也有小面积分布。影响本类区域的最主要因素是活动断裂,突出表现为与强活动断裂距离较近,特别是在1 km范围内影响较大,如玉龙雪山东麓和哈巴雪山中部地区;在多条断裂相交或近于相交的地区工程地质条件亦较差,如丽江市县城至文笔水库一带处于多条中等—强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在该区域内工程地质条件差;地质灾害发育地带、软弱松散第四系土石类、顺向坡及斜坡坡度大于45°的地带一般也位于工程地质条件差的区域。该类分区约占评价区总面积的6.52%。

(2)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该类分区主要分布在工程地质条件差区域的外围,其一方面受活动断裂的影响,多位于距活动断裂1~5 k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虽然部分区域距强活动断裂小于1 km,如玉湖和古鲁巴附近,但由于地形较平坦或斜坡平缓,工程地质岩组和斜坡结构好,远离沟谷影响,因而工程地质条件属较差级。此外,在仁和以西的虎跳峡镇至哈巴雪山之间的顺向坡发育地带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这些地区斜坡结构因素起主导作用。该类分区约占评价区总面积的32.24%。

(3)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该类分区多呈点状和块状分布,在丽江市团山地区、拉市海一带、月亮坪-俄迪一带、小中甸镇-碧古-阿热一带以及那帕海地区分布较多。该类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多位于中等活动断裂和弱活动断裂的影响范围内,距离沟谷水系近,地质灾害较发育,地形坡度小、斜坡结构一般。该类分区约占评估区总面积的32.41%。

(4)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该类分区主要分布在4个地带,即:虎跳峡镇一带、团山-文化村一带、安南地区和阿热北部区域,在研究区其他区域仅零星分布。该类地区远离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不发育,工程地质岩组以较坚硬中厚层状砂板岩、玄武岩岩组和坚硬块状碳酸盐岩岩组为主,地形坡度一般小于15°,斜坡结构好,以横向坡、反向坡和平坡为主。该类分区约占评价区总面积的28.83%。

❻ 评价预测成果表示

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过程中的最后阶段,评价预测成果的表达成为主要的内容。按照矿产资源GIS评价对成果表达的一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矿产图

采用评价工作比例尺,由工作区地学空间数据库中的地质、地理、矿产等内容经有序叠加获得,其中地质内容是经过更大比例尺的相关资料修编而成。

2.找矿远景区及靶区分布图

找矿远景区及靶区分布图是在素色地质矿产图的基础上,叠加、综合了所有矿种、各种矿床类型的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并根据地质成矿条件、评价计算结果、地理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划分了不同的等级——靶区、A级、B级、C级。

3.其他相关图件

在矿产资源评价预测过程中,因工作需要,编制了相关图件;同时,在进行成矿条件空间分析、统计分析中,产生了许多表明成矿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关成矿性的统计分析数据等,由它们构成了相对较小比例尺的图册。

4.评价预测成果报告

评价预测成果报告是完整表达评价预测全过程的文字材料,从对工作区地质背景描述、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典型矿床剖析到评价模型的建立、评价预测成果的表达和对本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的建议等,都进行了详尽地描述,是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重要成果表达形式之一。

5.地学空间数据库

工作区内的地质、地理、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汇水盆地等所有数据均按评价工作所需的比例尺、坐标系统、投影方式,以空间数据库的形式予以保存,并可为今后本地区其他相关地质工作提供精细的空间数据。

6.评价成果数据库

评价预测成果数据库存放了工作区找矿远景区和靶区图形、属性数据,它们完整地记录了工作区中各种矿产、各种矿床类型的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的空间位置、成矿地质条件、远景区等级、潜在资源量等重要信息,甚至包括每一个区的下一步工作建议,可成为本区及邻近区地质找矿工作安排的重要依据。

❼ 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研究成果

主要应从学术价值复、制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评审。对不同类型的成果,要有不同的侧重,但不能偏废。对基础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学术价值;技术研究成果(应用研究印发展研究成果)应侧重于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在成果具体评价上,必须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原则。体育科研成果有:体育科学理论成果、体育科学新技术成果、体育科学新产品成果、体育软科学和体育信息成果,以及对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分为理论性成果和应用性成果两种形式。对前者通过评审的方式进行评价.对后者用鉴定的方式进行评价。体育科研的理论性成果,通常是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专著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这类成果占有相当数量.但“可比性”较差,又缺乏一种相对检验的标尺,所以较难评审。对这类成果可以通过各种学术会议来宣读论文,组织评审;组织专题报告,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审;把论文上报本单位学术委员会,或通过本部门年度科研评奖工作进行评审;把材料寄给有关专业研究机构.或通过报刊编辑出版单位进行评审等。具体的评审方法有写出评审意见、推荐宣读、批准发表。投票表决、订分评定等。

❽ 评价结果怎么用才科学

综合评价结果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人员、校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应该把测评结果报告作为一份全面的教育质量体检报告,做好诊断、改进和提升工作,决不能利用评价结果报告对学生、学校进行排名排队,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应当慎之又慎。
把握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应当是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专业化管理。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据评价结果分析学校师资、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状况和问题,明确教育管理的着力点,对薄弱领域和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分析各区域、学校的优势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对在办学中存在困难的学校,指导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给予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的扶持,帮助学校整改,并对整改成效进行追踪、检验。
另外,将综合评价结果与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对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检验政策落实和投入成效,必要时进一步调整方针、政策。
诊断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正确运用评价结果,针对综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改进教育教学,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
综合评价涉及学生品德行为、实践能力、体质健康、审美修养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评价能够全面诊断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发现其中的薄弱领域和环节,从而为下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通过评价结果的纵向追踪,可以检验教育教学改进成效,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开展持续、稳定的综合评价,比较各个区域、学校在不同年度的进展与变化,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成效,对进步明显的区域和学校予以表彰和经验推广,并指导学校深入分析评价结果,调整教育教学策略。
引导舆论为社会学校树立导向
引导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发挥综合评价的导向作用,及时发布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的监督。
当前由于缺乏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考试分数是学校、家长和教育部门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指标,这些原本承担选拔功能的高利害性考试被错误地异化为对基础教育实践的“指挥棒”,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向社会公布综合评价结果,引导社会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逐步扭转“唯分数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针对社会大众关心的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区域教育部门可组织相关的研究力量,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专题研究,并通过媒体发布相关的研究结果,以扭转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教育认识误区,宣传全面、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
探索推进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综合评价改革要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协同推进,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教育行政部门要将综合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探索用于中考招生录取制度中,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能力。
综合评价结果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人员、校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应该把测评结果报告作为一份全面的教育质量体检报告,做好诊断、改进和提升工作,决不能利用评价结果报告对学生、学校进行排名排队。另外,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应当慎之又慎,多了解学校教育实践背景,必要时可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项调研。也可以借鉴其他研究结果,慎重结论和解释,少做因果推论。

阅读全文

与评价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