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油画和水彩学哪个好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水彩用阿拉伯树胶稀释色料作画的技法,并可指其作品及用于此法的颜料。除树胶作为粘合剂外,水彩颜料中还包括增塑剂,如蜂蜜水、糖水、甘油等以保持湿度;调润剂,使画面笔触平稳;苯酚等防腐剂。水彩一般用毛笔画于手工特制的水彩画纸上,水彩明快、鲜亮,而水粉则是一种不透明的水彩画。真正的水彩常用自由、轻松且宽大的笔触在薄涂法下完成,纸材本身的颗粒、纹理和白色的效果更增添了作品绚烂与跳跃。
相比之下,水彩较简单。油画较难,哪个好看个人天赋和感悟。两个形式都是很重要的画种。
水彩工具运用简单,颜料使用方便。油画制作工艺复杂,颜料使用也步骤较多,技法多于水彩,难掌握。油画是绘画中最大的一块,包含的内容多,相对来说水彩还是比较简单的。
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因为保存性好,强于水彩,所以得到艺术家的重视,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绝大部分壁画作品也是用油画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
谢谢采纳
B. 水彩画的由来
起源和发展过程
人类著书并为书作插图的历史已有三千五百年了。最初,人们在埃及尼罗河沿岸发现了一种叫做纸莎草(Papyrus)的纤维质植物,取其茎皮,可以制成卷轴,用来写字作画,做成关于科学、历史、巫术及宗教的书卷。这种卷轴的另一重要用途是陪葬,伴随死者抵达另一个世界,上面的文字帮助他们向冥神奥西里斯解释他们一生的作为。卷上的画像以后被称为细密画,都是用透明的颜色画成的。土黄色、赭色取之于泥土;红色取自朱砂类的矿物;石青为蓝,石绿为绿,土黄为黄,虫胶为橙;黑色以柳木炭制作,白色则用白垩。这些色料都用阿拉伯树胶(Gum arabic)加蛋白调和,用水稀释后使用。简而言之,这就是水彩。
一千年以后,大约公元前170年左右,帕加马国王欧墨尼斯二世率先使用羊皮纸。以羊皮经石灰处理,剪去羊毛,再用浮石软化,便成了这种新的书写材料。把这些羊皮订成小册子,称为手抄本,再合订成册,使成为留传后世的羊皮典籍。此后,手稿一直使用羊皮纸。
到公元九世纪,无论在希腊、罗马、叙利亚还是拜占庭,大多数细密画都是用水彩与铅白混合制成的一种不透明的水彩来画的。而此时正值查理曼大帝的卡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十分重视手稿创作,他召集了许多交替使用透明和不透明水彩的大画家。这种混合使用一直延续到中世纪后期乃至文艺复兴时期,当时已普遍将水彩应用于细密画中。事实上,这些就是水彩画的雏型。
水彩画的范畴可以推展到古代埃及人的画卷,波斯人富有异国情调的细密画和欧洲中世纪圣经手抄本的插图,以及我国古代的传统洛阳东郊顾人残墓中布质画幔的遗迹,更早甚至可追溯到史前时代阿尔塔米拉和拉思考(Altamira & Lascauxl)的洞穴壁画。虽然许多古代人类用颜料、树脂调和水,作为记载他们的生活琐事,传述他们社会文明的工具,但是,随著时光的荏苒,知识的累积,历经18、19世纪欧洲水彩画的兴起;尤其是英国多位水彩画家们努力所创立的丰硕成就,从此,水彩画渐近完美。到19世纪末,水彩画已经发展出完整的独自体系。就狭义的定义而言,“水彩画”是指用水彩颜料,以水为稀释媒介,在纸张上作画的绘画方式。通常有透明水彩(Transparent Watercolor)及不透明水彩(Gouache)两大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绘画材料的生产,20世纪水彩画已不再局限于透明水彩与不透明水彩两大范畴。举凡能用水稀释作画的材料。如Gesso、压克力、透明水彩液、水彩铅笔,都包含在水彩画的领域之中。
C. 彩铅和水彩哪个容易学
学画画更多是学方法,学规律,所以不在于用什么材料作画,而是要从素描开始进行专业的学习,如果只是迷恋彩铅或者水彩的效果,学一点表面的东西,就肯定达不到你理想的成果的。
D. 法尔布的研究成果
我有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如果想真正了解他建议你看看。
以下内容转自http://ke..com/view/20474.htm
我只复制了一小部分
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法布尔虽然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德国作家荣格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诗人马拉美、普罗旺斯文学家鲁玛尼耶等。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当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时,不少学者、文学家们纷纷前去拜访他。法布尔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国哲学家米尔等学者,但与他们的通信并不频繁。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将法布尔举荐给拿破仑三世,后者授予他荣誉勋位勋章。法国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莱途经塞利尼昂,特意绕道荒石园向他致意。 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E. 素描速写水彩学多久可以有成效,想学美术,怕时间不够,多久能画写生,T^T
不知道你的年纪,我感觉提这种问题的大多是高中生,我就按高中生回答:
学画画需要两方面的素质,天赋和勤奋。天赋尤为重要,中外有所成就的画家都是极具天赋的人,同时又是极为勤奋的人;但也不是天赋平平就不能学画画,在美术高考的大背景下,对素描、速写、水粉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它的标准时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有一些天赋(要比一般人强一截),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要很努力哦),应付高考还是可以的,说这么多就是要你分析一下自己的才能和自制力,有三个月就学的有模有样的,也有三年不见成效的
F. 美术里面的水彩和水粉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更常用一些哪一个更好一些
水粉是矿物质颜料用水进行调和进行绘画,薄画法可以表现出水彩的画感觉,厚画法可以表现出油画的感觉,水粉画在颜料没有干透的情况下颜色比较饱和、艳丽,干透后画面会发灰。
水彩画就其本身而言,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画面大多具有通透的视觉感觉;二是绘画过程中水的流动性。由此造成了水彩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外表风貌和创作技法的区别。颜料的透明性使水彩画产生一种明澈的表面效果,而水的流动性会生成淋漓酣畅、自然洒脱的意趣。
两种相比较在进行绘画训练课程的时候水粉用的比较多,但是商业绘画中水彩画表现形式的绘画运用要明显高于水粉画。
G. 水彩画的发展史
百年水彩画发展史
中国百年水彩画展经过三年的筹备,多次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在全国水彩画家和已故画家的亲属中进行了广泛的作品征集,并经过了严格的比较筛选,又多方向有关的美术馆,博物馆,美术学院商借了部分展品,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作品展览。
展览包含了自1905年以来一百年中中国水彩画各个发展时期有代表性的画家的重要作品300余件。在1864年至1911年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期,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画馆”这个被誉为“西洋画之摇篮”里培育出来的第一代中国水彩画家徐咏青(1880—1953)有他在20世纪初年的《杭州西湖》写生画展出,最早出国留学的李铁夫(1869—1952)有他早期的水彩静物《瓶花》展出,李叔同(1880—1942)则有他1905年一幅画在明信片上的风景画展出,这些都是极为可贵,难得一见的珍品;在1911年至1949年中国水彩画的成长期,涌现了一大批后来卓有成就的水彩画家,作品已开始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体现了中国水彩画成长期的成就,是中国水彩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包括:张眉孙,关广志,李剑晨,杭穉英,潘思同,张充仁,王肇民,阳太阳这些在中国水彩史上最有影响的画家,在这次展览中都有他们的代表作展出。这批画家大部分都已作古,只有阳太阳先生尚健在,今年也已经快一百岁了,他们的作品都是融汇中西,面向生活的成果,又体现了每个画家独到的艺术追求,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1949年至1965年中国水彩的发展期,上述画家都有新的成就,而从革命战争中成长的画家和陆续从海外归来的画家又为中国水彩画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画家如古元,邵宇,沈柔坚,吴冠中,萧淑芳等,都有别开生面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中展出。1954年“全国水彩,速写展览”是当时创作成就的一次大检阅,那次展览中的精品如戴泽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在柏林》,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这一阶段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共有50余幅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1978年至现在是中国水彩画的改革繁荣期,也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历史上的最高潮,在这一阶段,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四次单独设立了水彩展区,全国水彩,粉画展也举办了七届,新作者不断涌现,创作空前活跃,中国水彩画已经摆脱了只是“小品”和“轻音乐”的局限,极大地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扩展了水彩画的功能,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中国水彩画”风貌,这一阶段的作品有200余件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包括历届展览中获金银奖的作品,也包括一些老画家的新作,完全可以从中一览中国水彩最新发展的全貌。
港澳台有代表性的水彩画家的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包括台湾已故的著名水彩画大家马白水,李泽藩,席德进的作品和当今香港著名水彩画家江启明,欧阳乃霑,澳门著名水彩画家廖文畅,台湾著名水彩画家李焜培,杨恩生,谢明锠等人的作品。
展览期间,将出版发行《中国百年水彩画集》大型画册,还将召开“中国百年水彩画学术研讨会”。
中国水彩画百年历程
1978年--现在:中国水彩画的改革繁荣期,也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历史上的最高潮。
在这一阶段,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四次单独设立了水彩展区,全国水彩,粉画展也举办了七届,新作者不断涌现,创作空前活跃。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时,水彩画首次单独设立了展区。随着作者队伍日益扩大,创作空前活跃,不少别的画种的画家转入水彩画创作,艺术水平迅速提高。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水彩画达到了新的高度,与中国画、油画各获得三个金奖。目前,全国至少有27所高等院校设立了水彩画专业。水彩画作者队伍在各个画种中是最为庞大的,每次举办展览,送展的作品都超过2000件。中国水彩画已经摆脱了只是"小品"和"轻音乐"的局限,极大地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扩展了水彩画的功能,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中国水彩画"风貌,可以从这一阶段的作品中一览中国水彩最新发展的全貌。
争议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近日指出,一些作品"内容越来越复杂,刻画越来越精细","水"的特性已经被淡忘了。
还要不要水彩的感觉
提起水彩画,很多人都会回想起小学美术课上,一桶水、一盒水彩颜料、几支水彩颜料画画的情景。著名画家吴冠中也曾讲"水彩、水彩,其特点就在'水'和'彩'。不发挥水的长处,它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强;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可见,水在水彩画中扮演着很重的角色。针对画展前言中的"中国的水彩画已经基本摆脱了只是'小品'和'轻音乐'或只作为'入门学习'和'收集素材'手段的局限,极大地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扩展了水彩画的功能,丰富了水彩画的多样形式",陈履生提出水彩画也要求表现特定的主题,也要求做深入细致的刻画,"水"的特性就会不自觉地被人们淡忘了。
"如果说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表现建设工地和现实生活的水彩画,还保留有水彩感觉的话,那此后表现特定主题的水彩画创作,就基本上只剩下一些材料和画种的意义。"对此,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秘书处处长朱凡认为,水彩画分湿画法和干画法,所谓干画法就是水的成分比较少。这次参展的画家手法各异,有的人在创作前把整张纸打湿再画,也有不少是运用干画法的,有的干湿两种画法结合。
H. 水彩画评论性文章
黄铁山,1939年生,湖南省洞口县人,195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现任湖南省美协主席,第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及第二届主任。在水彩画界以描绘湖南乡土风情而著称。他是一位执著从事水彩艺术而独具风格的画家。他不因循守旧,奋发进取,勇于探索,而又深深懂得水彩艺术在中国必须振兴,必须改变那种多年来一直处于其他画种陪衬的地位,因而毅然奋进,默默耕耘,他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新的成果。他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近于痴情,对三江四水的迷恋更是情深,他走遍了湖南的峰峦峡谷,他画遍了八百里的洞庭,画遍了江华林区。他1964年创作的《洞庭湖组画》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84年创作的《金色伴晚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90年创作的《西海岸》获“90中国水彩画大展”二等奖;1991年创作的《潇湘月夜》等6幅作品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中国水彩名家作品展,两幅作品入选《JCA世界美术年鉴》。
黄铁山坚信"水彩画的魅力,在于真实和真诚,只有完美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真情实意,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他酷爱湖南乡土气息,热爱那平平凡凡环境中作息的淳朴的人民,因之他的水彩画都是描绘自己对故土的感受,都是朴实无华的充满真情的诗。他的《夕晖》、《春江水暖》、《古城小店》、《藏村日当午》、《朝山》以及《潇湘四季》等都是成功的作品。他1988年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了法国和非洲四国,《西非海岸》、《摩洛哥小镇》、《雨中的凡尔赛》等新作,更上一层楼。 出版有《黄铁山水彩画集》、《黄铁山作品选》、《当代水彩画精品集·黄铁山》。
I. 水彩画的特性
水彩画就其本身而言,具有两个基本特性:
1、画面大多具有通透的视觉感觉。
2、绘画过程中水的流动性。
水彩画就其本身而言,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画面大多具有通透的视觉感觉;二是绘画过程中水的流动性。由此造成了水彩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外表风貌和创作技法的区别。颜料的透明性使水彩画产生一种明澈的表面效果,而水的流动性会生成淋漓酣畅、自然洒脱的意趣。
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进行作画的一个世界性画种。既包括使用透明技法的水彩画,也包括不透明水彩画。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的快,适合绘制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但对人物等题材也有深入的尝试和探索。
水彩颜料携带方便,也可作为速写搜集素材用。与其他绘画比较起来,水彩画相当注重表现技法。其画法通常分“干画法”和“湿画法”两种。
(9)水彩成果扩展阅读:
水彩画题材选择
水彩画在题材选择方面是十分广泛的,风景画是水彩画家们非常青睐的一种题材,大自然为我们呈现出无比丰富而生动的色彩,无论是温暖绚丽的阳光还是深沉辽阔的海洋,无论是明媚斑斓的花木还是清冷阴霾的云朵,无不唤起艺术家内心的色彩冲动和表现欲望。钟情于大自然的画家永远不知疲倦的通过风景画来表达他们的色彩世界。
静物也是水彩画中常见的题材,静物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色彩丰富,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有意安排所需要的内容和构图,从而创作出意味深长的静物画作品。
相比之下人物画对画家的技法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首先要具有很好的人物画素描基础,同时还需具备丰富的水彩画经验,因此人物题材不是初学者的最好选择。
有许多现当代的水彩画家选择了抽象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艺术理念,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当绘画摆脱了可视外观形象的束缚以后,它那明澈自由流畅的材料特征在抽象表现中获得了更自由的发挥。
建筑题材的水彩画历史悠久,出于职业性的审美爱好和需要,它们更受到建筑师们的青睐。当然也是许许多多水彩画爱好者所热衷的题材。
优秀的建筑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它不仅以其尺度、比例、色彩、装饰以及变幻的光影效果等形象因素引起人们感观上的审美体验,而且通过形象传达着某种精神内涵。
J. 水彩静物创作论文
作为一个特殊形式的绘画艺术——静物画,大约产生在古希腊时期,到17世纪初静物画发展基本成熟。17世纪以后在意大利、荷兰、佛兰德斯、法国等地景物画逐渐发展成为绘画的主要样式之一。在现实生活中,静物画常常以生活里使用的器物、花卉植物和动物作为描写对象而进行的绘画,不同时期的静物画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形式和风格,体现着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静物写生时,构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基本要求是必须美观。美观有无数个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怎么说,最终要使观众认可,比如画面构图稳定或者富有动感等。静物画要体现出作者的审美观,让别人能从画面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通过画面中物体的摆放看出作者的匠心。所以,对待静物,我们要能寄物于情,寄情于物,把物拟人化。一组好的静物画构图,使人感觉到它们不是物,而是能表现出像人一样的组合,或者和谐,或者相互欺压,或者亲近,或者关系疏远,实际上这都体现了作者对物的一种感悟,一种赋之于人性的表现,也就是物我合一,心与神遇——从物中反映出画家所寄托的情思。这一点,在很多大师的静物绘画里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17世纪荷兰小画派的静物画家们,他们描写鱼、水果、花卉等物,虽画幅不大,但构图安排巧妙,使荷兰人看着特别亲切,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荷兰市民生活的安宁以及与自然物的亲密关系。静物虽然是些普通的东西,但它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成果和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天然物品。画家通过绘画表达了心中的情感,才更容易引起人们对自然的共鸣。可见任何一幅优秀的静物绘画作品都离不开画家的情感表现,可是如何才能在绘画中寄情于物呢?
一、寄情于物要在物象组合及色调设计中体现。静物写生创作中,对整幅画的色调设计是应赋之于情感,色调设计必然是由画面中组合的所有物体的色相合成。唐代张彦远认为“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因而在构图时,不同色相的物体摆放穿插组合需要周密考虑,不仅要考虑物体之间的高与低、宽于窄、方于圆的搭配,还要考虑物与物之间的色彩冷暖对比、色彩和谐、色调情趣等综合因素。例如,后期印象派画家凡·高的静物画《向日葵》之所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是因为他的画面里总是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喊。凡·高一生画了多幅向日葵静物油画,但都表现出了生命对金黄色的日出和日落的光芒的向往,对太阳的光明的迷恋。对他来说,黄色就是太阳的颜色,就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光明和辉煌的象征。他通过绘画告诉了人们他一生都在追求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又是最不平凡的东西,这就是太阳。在他的静物画里,他把颜料中的黄色“家族”运用得五彩缤纷、绚丽夺目。他的《向日葵》似乎把自己的爱情都灌入静物画里,让我们看到他仿佛在怀着火一样炽热的感情在描绘静物。我们可以看出,凡·高的静物画很注重自我精神的抒发和对创作主体的客观写意,因而在他的静物写生创作中,色调设计是重要的环节。
二、寄情于物要在铺大色调中去把握。在静物写生过程中,铺大色调时就应考虑寄情的因素来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大的色相区别。另外,我们还要根据摆放的静物色彩组合,去分析、去感觉总体画面的调子到底是蓝灰还是黄灰,是绿灰还是红灰等,或者说是冷调还是暖调。它有时像音乐曲调一样能表现低沉、欢快、高昂、优雅和抒情等情调。画大色调时,用笔、用色要概括,要抓住大体的明暗关系中的色彩冷暖关系,对于初学者而言,要遵循素描中的五调子关系去分析色彩,去观察色彩,才能真正使色彩依附于形体,才能学会用色彩去表现物体的体积感、量感。此外,对物体进行概括归纳,对块面色彩推移,不要顾及小的细节,小的色点,要学会捕捉大的色相关系,从宏观入手,就像木匠师傅对一棵带有树皮的木头,首先根据需要劈出方形还是圆形的大致轮廓,而不是一开始就去精雕细刻。木匠如此,画家也应如此,做任何一件事都是遵守这样的规律。静物写生要寄物于情就必须在确定大色调的基础上再对每一个物体进行深入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