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明清时期的宗教成果

明清时期的宗教成果

发布时间:2021-06-09 01:58:34

『壹』 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1.在图书典籍方面:明清两代皇帝调动巨大的人力、物力,对中国上下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典籍进行了整理、汇编,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编纂了大型类书《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网络全书。清康熙、雍正时又一部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编纂成书,这部书将清代所能见到的各种古籍分成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编。全书一万卷,是我国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用处最广、体例最完善的一种。康熙年间编撰大型字典《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字数最多的字典。清代乾隆年间又完成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此书历时十年,收录有3503种,是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这些工作应该说是对中国文化典籍的大总结。

2、在古典科技方面:(参照中国历史189页)李时珍花费了27年的时间,编成了《本草纲目》52卷,徐光启主编《崇祯历书》,还编写了《农政全书》,这本书共60卷约60万字,记载了我国自古以来的农学理论。宋应星生活于明末清初,他在全面总结我国十七世纪以前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撰写了《天工开物》三卷十八章,这是一部称誉海内外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工艺网络全书。国外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日本人将此书奉为至宝,并由此发展出一门“天工学”。

『贰』 明清时期对古典文化进行了哪些大总结

古典科技巨著涌现。
1.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余种,方剂一万余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2. 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传统农学成就,建立起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
3. 《徐霞客游记》。地理学巨著,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出记述,早于欧洲两个世纪;
4. 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国外称之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永乐大典》,明成祖时,解缙主持的类书。两万余卷,辑入七八千种图书,装成一万一千余册. 《古今图书集成》,清代,一万卷,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四库全书》,清乾隆时,纪昀主持编纂。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收录典籍三千四百余种,装成三万六千余册。但修书的同时,禁毁的数量相当可观。

『叁』 明清时期文化的特征及主要成就

一、明朝

1、文化特征

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明代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

2、成就

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

在明代,流行的戏曲唱腔中,主要有弋阳腔和昆山腔(昆腔)。

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小说《金瓶梅》就是出于明朝。

二、清朝

1、文化特征

清代的画坛由文人画占主导地位,山水画科和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更多画家追求笔墨情趣,在艺术形式上翻新出奇,并涌现出诸多不同风格的流派。

清初和中期,统治者屡兴文字狱。其特征是:罪状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

2、成就

京剧源于明朝的昆曲和京腔,形成于乾隆、嘉庆年间。

清朝小说以曹雪芹等着《红楼梦》被认为代表。《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晚清谴责小说均有很大影响。

清初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的仕女花鸟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均对后人有很大影响。

(3)明清时期的宗教成果扩展阅读:

1、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2、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总计296年。从改国号为大清开始,总计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在清初的“康乾盛世”里,人口增殖,土地增垦,物产盈丰,边境无事,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相对繁荣稳定,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朝后期,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实现五族共和,清朝从此结束。

『肆』 明清时期的宗教是怎样子的呢

1.佛教的持续衰落

明清时期,官方的正统思想是理学,统治者不再像南北朝、隋唐时期那样崇佛丁,但是佛教的麻痹作用仍然可以为统治者利用。因此,明清统治者仍采取利用佛教的政策。

朱元璋画像①朱元璋的佛教政策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曾出家为僧,因此,对佛教有双重情感,对佛教内部种种弊端深有认识,僧侣队伍的庞大不仅是政府和人民的沉重负担,而且也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明太祖对佛教采取“紧缩”政策,对度牒制度进行改革,度牒改为三年免费发放一次,进行最严格的考试。并清点全国寺观,仅允许各州府保留大寺观一处,并令僧官严格监督。另一方面又对佛教进行褒扬。他一生所写的颂扬佛教的文章等多达36篇。

②杨文会

明清时期,居士佛教兴起,其代表人物便是杨文会。杨文会,字仁山,生于1837年,死于1911年,是著名的佛教居士。他的居士佛学强调信解佛法,但是一般起居生活都和平常人一样。杨文会成为中国近代佛学复兴的关键人物。

2.道教的衰微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府一方面对道教加以利用,但另一方面,对道教的限制也越来越严,道教势力日渐衰微。

①武当派

武当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在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下诏定武当山为名山,并大规模营造宫观。同时道教武当派形成。武当派的创始人是张三丰,他是元末明初人,精通经书,明初入武当山。明太祖、成祖曾派人寻访他而没有成功,自此,张三丰声名鹊起。武当派主要供奉的神是“真武大帝”,也叫“玄天上帝”。玄武,其外形似龟蛇合体,是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和水火之神。武当派在修炼方法上强调修炼内丹。武当派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以张三丰的名义传承的“武当内家拳”也流传至今。

②道教文化的扩散

明清时期,道教则有向民间发展的趋势,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影响上。明代的《西游记》,就描写了孙悟空得道成仙而又被降服,并随玄奘西行求经。小说中按照道教的观念,描写了天上、人间、幽冥三界的种种形象。《西游记》既有佛教系统和取经的故事,也有以玉皇大帝等为代表的道教情节。另一著名小说《封神演义》也深受道教思想影响,其中塑造了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等道教形象。即使是在《红楼梦》中也渗透着道教思想,如其中形影相随的一僧一道两人及其作的《好了歌》,都体现着小说的主题。专门以道教为题材的小说中较著名的是《绿野仙踪》,是了解道教的必读之书。

3.基督教的再传入

明清之际,随着欧洲列强殖民海外的发展,西方传教士输出宗教的热情再次高涨,使基督教于明朝再度传人我国,并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

①利玛窦

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相当困难,直到利玛窦的传教才使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走向高潮。利玛窦是明末传教士中的代表人物,他有胆识,善于交际,在中国儒士中结交了一批好友,然后他还送给官吏自鸣钟、三棱镜、日晷仪等,以取得他们的欢心,于是得以在南京等地建立了住院,正式传教。1598年,利玛窦费尽周折,得以进入北京,并把自鸣钟、铁弦琴等物献给明神宗,获得在北京居留的默许。此后,基督教徒人数迅速增加,很快达到2000人之众,其中包括被后代称为中国天主教“三柱石”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

②南京教案

南京教案发生于明万历年间,是基督教与中华文明的首次交锋。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南京礼部侍郎沈连续三次上疏,以“崇正学”、“默异端”、“严华夷”为号召,力主排教。但是沈前两次上疏未获准,于是他串联方从哲、魏忠贤等人,先斩后奏,于1616年11月31日发兵包围南京教堂,逮捕王半肃神甫,加上此前已逮捕的谢务禄、钟鸣礼和13位天主教徒,及后来又逮捕的数名教徒,共计24人。这便是南京教案,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教案之始。南京教案不久,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排教浪潮,明神宗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十二月十八日下令封闭天主教堂,放逐外国教士。传教事业又一次遭受打击。直到三年后,叶向高做了宰相,沈被革职,教案才平息下去。南京教案暴露了中国文化上的排外和封建主义的自大和无知。

③历法案

明末,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编了一本《崇祯历书》。在清初顺治帝时,汤若望将该书以《西洋新法历书》为名出版,引起吴照炫、杨光先的不满,遭到他们的攻击,但因顺治帝宠信传教士而没有受到重视。及康熙幼年继位,鳌拜独揽朝政,杨光先再次弹劾,并捏造了传教三条罪状,其一便是历法荒谬。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汤若望、刘类思、南怀仁、安文恩等传教士被拘审。1665年,汤若望病死,其副手南怀仁仍被囚于北京。1668年,康熙帝亲政,发现杨光先之错误甚多。于是让南怀仁和杨光先测验日影和星象,结果南怀仁测得准确无误,杨光先则一窍不通。于是,康熙帝下令恢复时宪历,归还天主教堂房屋,恢复汤若望“通微教师”的封号。汤若望的《西洋新法历书》又以《新法真书》为名重新刊行。1692年3月22日,康熙发布准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敕令。

4.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明清时期,伊斯兰教在我国广泛传播,并形成“大分散,小集中,西北地区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①“十大回回保国”

明朝是朱元璋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建立的,在明朝初期,有众多的回族人物为明朝一统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民间有“十大回回保国”的说法,虽然现在无法弄清其姓名,但是可知的为明朝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主要有:常遇春、沐英、赛哈督、丁德兴、海原善、铁铉、回谦、陈大策、蓝玉、海瑞、黑春、马自强、马世龙等。他们在明朝十分有威望和势力,出于对这些将领和功臣的怀崇和对归附穆斯林的关心,明朝初年的几位皇帝对伊斯兰教,对修建、保护伊斯兰教活动场所比较支持。永乐三年所刻立的洪武圣旨碑、永乐五年成祖保护伊斯兰教《敕谕》等文献即是明证。

②十个民族和两大系统

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并具有明显的中国形式,这种形式是通过十个民族的形成和两大系统的定型来体现的,这也是中国伊斯兰教完善成型的重要标志。十大民族是指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撒拉族、保安族、塔塔尔等民族。在这些民族形成中伊斯兰教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又分为两个大的系统,即回族等族(回、撒拉、保安)和维族等族(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柯尔克孜、塔塔尔)。

③清真寺林立

明清时期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发展的高潮期。建筑也分为两大体系,即回族地区和维族地区的清真建筑。回族地区的清真建筑基本上是有伊斯兰教特征的中国传统建筑,维族地区的清真寺建筑则较多地保留了阿拉伯形式,装饰具有鲜明的维吾尔等族艺术风格。中国现存的著名清真寺大多是明清创建或重建于明清时期的,主要有:北京的东四清真寺、锦什坊街清真寺,河北承德的清真寺,泉州清净寺,甘肃兰州桥门街清真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宁夏同心大寺、永宁纳家户清真寺,青海西宁东关寺,西藏拉萨的清真寺,等等。

『伍』 明清时期对传统文化做了哪些总结

明清两代进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
(1)在图书典籍方面,收集,考证,考辨典籍文物,编撰了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2)在古典科技方面,出现了科学技术巨著。李时珍《本草纲目》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徐光启《农政全书》不仅记载了国内关于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理论,同时还介绍了欧洲的农田水利技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录了明末清初的生产技术,是一部享誉海外的工艺学网络全书,等等。
(3)在学术文化方面,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献展开了空前的整理与考据。
西学东渐:明末清初,利玛窦和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他们在给中国人带来欧洲宗教神学的同时,也将近代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中国学术界,打开了部分中国人士的眼界。同时将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也带回自己的祖国,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叫“西学东渐”。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陆』 明清时期佛教的发展

当后汉魏晋南北朝之时,玄学大行,帝王学士,高谈名理;又以社会纷乱,智识敏感之人多忧生之嗟叹;而“胡族”入主,诸色人种融会同化,则佛教因之而传入并大张。至隋唐二代,国家安定,文化大同,而高僧之艰苦努力,不减于六朝,且教理昌明,组织渐完,玄奘、智
、吉藏、弘忍、慧能、神会诸师人物伟巨,故佛法之盛过于六朝,此则因其本身之真价值,非仅凭借统治者之支持也。隋唐以后,佛法废弛,思想不进,罕有大师,虽有宋初之奖励,元代之尊崇,然精神非旧,佛教仅存躯壳而已。

『柒』 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取得了哪些成就

明朝末期,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在他们传播教义的同时,也大量传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西学中主要受到注意的仍是技术方面如天文历法、测量以及所谓的“西洋奇器”等,对于中国学术本身的影响冲击亦不大。而当时传入中国的学问非常多样,也有一些士大夫着手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书籍或著书介绍西学,例如徐光启就曾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同时,基于双方文化的歧异及认知方面的不同,也引发了一些冲突,例如南京教案等。中晚明的军事科技也有所进步,各种新式火器大量涌现。西方的佛郎机火炮、红衣大炮都迅速在中国制造和使用。 清朝初期跟明朝差不多,甚至是更为封闭,西方科技仅成为上层的玩意。而清未,大量西方的科技、军事、文化、宗教大量涌入,这些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各有些什么宗教

佛教东汉时传入中国,在这之前,中国只有道教,不过,当时的道教更多的是相对于儒教而言,是一种思想潮流,而不是宗教,经东汉末年黄巾军张角等改造后才成为道教。所以你也可以认识汉代以前中国没有宗教。
基督教、伊期兰教等目前都认为是唐代传入中国。

『玖』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明清两代中国古典文化。
(1)在图书典籍方面,收集,考证,考辨典籍文物,编撰了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2)在古典科技方面,出现了科学技术巨著。李时珍《本草纲目》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徐光启《农政全书》不仅记载了国内关于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理论,同时还介绍了欧洲的农田水利技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录了明末清初的生产技术,是一部享誉海外的工艺学网络全书,等等。
(3)在学术文化方面,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献展开了空前的整理与考据。
西学东渐:明末清初,利玛窦和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他们在给中国人带来欧洲宗教神学的同时,也将近代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中国学术界,打开了部分中国人士的眼界。同时将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也带回自己的祖国,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叫“西学东渐”。

『拾』 明清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哪些总结

明清两代进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
(1)在图书典籍方面,收集,考证,考辨典籍文物,编撰了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2)在古典科技方面,出现了科学技术巨著。李时珍《本草纲目》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徐光启《农政全书》不仅记载了国内关于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理论,同时还介绍了欧洲的农田水利技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录了明末清初的生产技术,是一部享誉海外的工艺学网络全书,等等。
(3)在学术文化方面,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献展开了空前的整理与考据。
西学东渐:明末清初,利玛窦和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他们在给中国人带来欧洲宗教神学的同时,也将近代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中国学术界,打开了部分中国人士的眼界。同时将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也带回自己的祖国,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叫“西学东渐”。
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明清时期的宗教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