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综合测井曲线记录文件格式
地质钻孔数据库文件中综合测井曲线记录文件格式见表5.24。
表5.24 综合测井曲线记录文件格式
⑵ 测井解释结果
在测井的处理与解释中,由于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较多,使测井的计算结果不可避免地具有多解性,最终的解释结论具有较强的统计性[60-62],也即符合率。桩106-14-10井的解释结果与试油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桩106-14-10井所在区块与老451块砂体不一致,导致地层水电阻率、岩电参数不一致的结果。
不同沉积环境的地质规律互有区别,造成油水层的解释规律也互不相同,并且地区的复杂性决定了测井解释不可能解决所有储层的油水层判别问题。因此,所以,测井解释的符合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因此,油水层判别还要特别重视其他学科的油水信息,作为测井解释员应该尽可能提供一种多学科结合的综合性解释结论。以测井资料为主,参考钻井及井壁取心、岩屑录井、气测录井、地化录井等资料进行油水层综合评价是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弥补测井解释多解性的局限,提高测井解释的精度。
本次研究通过对该地区的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和解释,解释的符合率提高到80%,解释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表4-1;图4-12~图4-16)。充分表明了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于油气层的解释更趋合理,为地震约束反演和储层预测及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可以为滚动勘探和开发服务。
表4-1 桩西油田老451块沙二段、沙三段测井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对比表
图4-15 老斜452井测井数字处理成果图(沙二段,沙三段)
图4-16 老斜452井测井数字处理成果图(沙二段、沙三段累计垂深)
⑶ 钻孔综合测井曲线记录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钻孔综合测井曲线记录表见表5.12。
(1)钻孔编号:同表5.3中第一项。
(2)测井日期:进行测井的年、月、日。
(3)测井点曲线名:利用测井数据绘制的点测井曲线名称。
(4)曲线图编号:测井点曲线图的编号。
(5)点编号:测井点的编号。
(6)孔深:每个测量点在钻孔内的深度,单位为m。
表5.8 钻孔抽水实验成果表
表5.9 水质分析成果表
表5.10 钻孔工程地质信息记录表
表5.11 钻孔波速测试记录表
表5.12 钻孔综合测井曲线记录表
(7)测井结果:在每个测量点获得的测量数据。
⑷ 测井曲线类型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测井曲线类型表见表4.29。
表4.29 测井曲线类型表(CB05)
续表
⑸ 钻孔测井曲线信息记录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钻孔测井曲线信息记录表见表4.10。
表4.10 钻孔测井曲线信息记录表
(1)钻孔编号:同表4.3中第一项。
(2)终孔深度:钻孔的终孔深度,单位为m。
(3)套管深度:钻孔内下套管的深度,单位为m。
(4)液面深度:钻孔内液体的顶面深度,单位为m。
(5)测井仪器型号:在测井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型号。
(6)测井公司:测井公司的全称。
(7)测量日期:进行测井的年、月、日。
(8)钻孔技术负责:负责技术的人员姓名。
(9)操作员:操作测井仪器的人员姓名。
(10)录入人:测井数据录入人员的姓名。
(11)校对人:进行测井数据校对人员的姓名。
(12)序号:进行测井的顺序号。
(13)测井曲线名称:测井曲线的名称(CB05)。
(14)曲线图编号:测井曲线图的编号。
(15)起始深度:开始测井的深度,单位为m。
(16)终止深度:结束测井的深度,单位为m。
(17)探管型号:测井探管的类型编号。
(18)横向比例尺:测井曲线在横坐标上每厘米所代表的各种曲线数值。
(19)纵向比例尺:进行测井的纵向比例尺。
(20)测量排列:测井时,测量探头的排列方式。
(21)采样间距:测井时,测井数据的采样间隔,单位为m。
(22)曲线单位:测井物性参数的度量单位。
(23)曲线质量:对测井参数曲线质量的评价。
⑹ 钻孔测井曲线点记录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钻孔测井曲线点记录表见表4.11。
表4.11 钻孔测井曲线点记录表
(1)钻孔编号:同表4.3中第一项。
(2)测井日期:进行测井的年、月、日。
(3)测井点曲线名:利用测井数据绘制的点测井曲线名称(CB05)。
(4)曲线图编号:测井点曲线图的编号。
(5)点编号:测井点的编号。
(6)孔深:每个测量点在钻孔内的深度,单位为m。
(7)测井结果:在每个测量点获得的测量数据。
⑺ 水文地质钻孔(井)电测井数据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水文地质钻孔(井)电测井数据表见表3.7。
表3.7 水文地质钻孔(井)电测井数据表
(1)钻孔(井)编号:同表3.2。
(2)测井方法名称:参见GB/T9649。
(3)测井起始深度:指测井起始点的深度值,单位为m。
(4)测井终止深度:指测井终止点的深度值,单位为m。
(5)测井日期:按GB/T7408—2005日期完全表示法的YYYYMMDD基本格式填写。
(6)测井曲线名称:指利用测井数据绘制的测井曲线名称,参见GB/T9649。
(7)电极距:电极电位系的电极距为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与其相邻的一个电极之距离,梯度电极的电极距为记录点到不成对电极的距离。
(8)电极系类型:电极系即为电法测井时通过电缆放入井中的一组电极,按电极系结构特点和电极之间的排列方式进行分类,参见GB/T9649。
(9)电极系结构:指电极系的电极排列方式。
(10)测井曲线图编号:指电测井曲线图的编号。
(11)深度比例尺:指图中单位距离所代表的井深实际长度。
(12)测井曲线横向比例尺:指测井曲线在横坐标上每厘米所代表的各种曲线数值。
(13)含水层顶界面深度:指通过物探方法测得的潜水位或承压含水层顶板的埋深值,单位为m。
(14)含水层底界面深度:指通过物探方法测得的潜水位或承压含水层底板的埋深值,单位为m。
(15)咸淡水面埋深:指在地下淡水与地下咸水同时存在的地区咸水与淡水之间交界的埋深值,单位为m。
(16)质量评定等级:指单孔全部原始测井曲线资料质量的评定。分为:1优良,2合格,3废品。
(17)备注:指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
⑻ 哪位测井专业的学生能告诉我为什么测井解释成果表里的地层电阻率和测井曲线上的地层电阻率不一样吗
测井的曲线上得到的电阻率是视电阻率,会收到井眼泥浆,上下围岩石,侵入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测井成果表里的电阻率是将这些因素校正之后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地层真实电阻率。两者的差别就是一个是校正前的,一个校正后的结果
⑼ 钻孔测井曲线层记录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钻孔测井曲线层记录表见表4.12。
表4.12 钻孔测井曲线层记录表
表4.12根据测井综合曲线图和解释结果编录,为层数据,数据项说明如下:
(1)钻孔编号:同表4.3中第一项。
(2)测井日期:进行测井的日期。
(3)测井层曲线名:利用测井数据绘制的层测井曲线名称(CB05)。
(4)层曲线图编号:测井层曲线图的编号。
(5)层编号:进行测井的层位序号。
(6)顶板深度:在钻孔内,测量层的顶深度,单位为m。
(7)底板深度:在钻孔内,测量层的底深度,单位为m。
(8)测井数据值:测量层的测量数据。
⑽ 地层倾角测井数据处理及成果显示
(一)数据处理
传统地层倾角测井曲线对比方法基本上有三类:一种是相关对比法;一种是图形识别法;一种是点对点对比法。
1.曲线相关对比分析
用计算机对四条电导率曲线对比,确定属于同一地层层面的四条曲线的位置,以便求出正确的高程差。对比时,把第一条电导率曲线的一段固定,依次选择第二、第三、第四条电导率曲线上相同长度的一段与其对比,求出第二、第三、第四条电导率曲线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关系数,并找到相关系数最大的位置,即属于同一地层层面的位置,算出任意两条曲线的高程差。
相关对比时,采取一定的对比长度进行对比。研究区域性倾角时,一般采用长对比长度,通常为3~10 m;研究沉积结构和局部构造时,一般采用短对比长度。通常,对比长度为1 m以下。
2.图形识别法
图形识别法力图让计算机模拟人的视觉去识别对比曲线上不同形态的曲线段。为识别这些曲线段,模式识别为基础,编制了GEODIP程序。GEODEP程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特征提取。GEODIP程序把曲线分为五类标准图形:①峰;②谷;③尖峰;④平直线段;⑤台阶(图4-7)。
图4-7 典型的标准图形及峰的参数
每一种标准图形的特征用图形矢量来描述。例如在峰处,由下列9个参数定义:①平均值(P1);②最大值(P2);③最大值在峰上的位置(P3),P3=(xM-xB1)/(xB2-xB1);④最大值减平均值(P4);⑤左右拐点对称度(P5),P5=(d1-d2)/[1+(d1/d2)];⑥左跳跃(P6);⑦右跳跃(P7);⑧左右跳跃平衡度(P8)=-(P6/P7)/([1+|P6/P7|]);⑨峰宽(P9)。
第二阶段是用两条曲线上的标准图形相似系数及非交叉对比法找出这两条曲线上相对应的标准图形的位置。
第三阶段是计算地层倾角。
3.点对点对比法
用点对点对比方法编制了STRATADIP程序。程序可分为三个方法步骤阶段:第一阶段是用曲线活度来确定和描述地层界面;第二阶段是点对点曲线搭配,用动态规划法找出两条曲线上点对点的位置;第三阶段是计算地层倾角。
(二)成果显示
地层倾角测井利用计算机调用各种程序将地层倾角计算成果打印成数据表和绘制出各种图件。
1.数据表
原始数据表和最终成果表。前者是必列的,后者是可选择的。
原始数据表包括深度,井斜角δ,井斜角相对方位角β,Ⅰ号极板的方位角μ,井径值D13、D24,四个高程Z1、Z2、Z3、Z4。
最终成果表包括:井段深度、地层倾角θ、地层倾斜方位角φ、地层倾斜方向、井斜角δ、井斜方位角、井斜方向及计算点置信度(质量等级,其范围为1~100,100为对比质量最好)。这些数据是绘制成果图的基础数据。表4-1是解释成果表的一个实例。
表4-1 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成果实例
2.成果图
1)矢量图。矢量图的表示和内容如图4-8所示。图中的纵坐标为深度,横坐标是倾角,横坐标的比例尺是非线性的,黑点的位置表示它的深度和倾角,黑点上的箭头表示地层的倾向和方位(以极坐标表示)。图4-8的矢量图表明在1730 m处,地层层面向北30°东倾斜,倾角为10°。图4-9是我国某油田地层倾角测井的矢量图。
图4-8 矢量图的表示法
图4-9 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
2)杆状图(棍棒图)。杆状图是表示沿剖面线的地层视倾角随深度变化的图件。(如图4-10所示)。
杆状图对于井间地层对比或绘制横剖面图是有用的。
3)方位频率图。方位频率图是在一定的研究井段中以统计方法建立的极坐标图(如图4-11所示)。在选择研究井段时,要求该井段为一连续一致的单元,不应包含有不整合、断层等不连续的情况。
图4-10 棍棒图
图4-11 方位频率图
图4-12 改进的施密特图
图4-13 圆柱面展开图
4)改进的施密特图。改进的施密特图也是一种极坐标图。同心圆从外边缘0°到中心的90°表示地层倾角,如图4-12所示。根据井段内各点倾角和方位的大小标在相应的坐标图上,用等值线标出每个小扇形区点子数相同的区域。构造倾角的点子集中在极坐标图的外圈区域,等值线呈扁长形,倾角小且变化很小。沉积倾角变化大且倾角较大,等值线图通常呈三角形,底边接近极坐标的外圈,顶角指向坐标中心。
5)圆柱面展开图。圆柱面展开图相当于岩心素描的展形图,用它可以研究地层倾角和观察各种层理。图4-13为圆柱面展开图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