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兰娟关于新冠肺炎最新研究成果为何遭到质疑
因为体外实验与最终应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往往结果差异很大 。
李兰娟团队的研究成果
我希望这一次并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希望这两种药物最终能真到一只新冠状病毒。我希望武汉人民可以渡过这次难关,我希望中国可以活这此难关。
那么你对这次遭到质疑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看法呢?
② 李兰娟,一位注定被历史铭记的女院士,有什么贡献
李兰娟一位注定被历史铭记的女院士出生决定不了一个人的成就,努力才是一个人走向巅峰的正确道路,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李兰娟院士无疑是这条路上的佼佼者。
祖国每次遭遇险境时,李兰娟院士总是冲锋在前,迎战在前沿阵地,也正是由于有这些人的存在,才使我们面对汹汹的新冠疫情时可以维持镇静,不会再害怕,从一位平常大夫到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的成就是依靠自已的努力,脚踏实地勤奋得来的。
虽然家世平常,可是,这从没磨去她对知识的憧憬,她用自已的知识解决了许多现代医学的问题,特别是在传染性疾病领域,所做出的功绩基本上没有人可以超越,就其对现代医学的功绩来讲,李兰娟院士理应被永载史册,供后世瞻仰崇拜。
③ 李兰娟突然成为全民偶像,在此之前她有什么样的生涯成就
李兰娟突然成为全民偶像,其实她成为全民偶像并不是偶然的,在此之前她在多个领域就有不少成就和贡献,她是中国著名的感染病(传染病)专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曾多次深入临床一线,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7N9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中起到关键作用。
④ 李兰娟的科研成果
首次揭示重型肝炎病人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
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标,为肠道微生态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成功培育出无菌大鼠(已通过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建立了无菌动物实验研究平台;
注重细菌耐药研究,引领细菌耐药研究小组发现六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研究成果分别于2001、200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编了我国首部《感染微生态学》专著,奠定了感染微生态学的基础。
率领课题组成功培养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测序,系中国大陆第二株登录GenBank;首次发现PBMC中有复制型SARS-CoV存在,对揭示“非典”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Journal Hepat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
主编专著11部,其中《传染病学》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均为中国该领域的首部专著;
承担国家863、973、“十五”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20余篇。
主编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等专著8部。
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和浙江省人工肝中心主任以及《感染病杂志》主编、《中华传染病杂志》和《国际流行病感染病学杂志》副主编等职。
2013.10.26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对外通报,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也就是说,我国科学家已经做出了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种子”,一旦出现老百姓最担心的H7N9禽流感暴发流行,可迅速生产出疫苗,为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接种,防止禽流感大流行。
这项研究表明,我国已经具备自主研发流感病毒疫苗株的技术和能力,首次打破和改变了我国流感疫苗株需由国外提供的历史。
这项研究,是在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由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领衔,并作为研究主体,联合香港大学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协同攻关完成。
⑤ 李兰娟受到国家级表彰,她为国家做出了哪些奉献
在抗击今年的新冠疫情中,我们认识到了无数的医疗战士们。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前仆后继,我们做出巨大的贡献,不怕吃苦,我不怕困难。即便最累最难,他们也一直在咬牙坚持,始终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他们并不是和军人一样冲锋陷阵,与敌人进行交锋,但同样他们的义务与责任也是扛在肩膀,也是为我们去抵抗病毒,与病毒作斗争。
所以他始终走在前线,为大家做出努力,树立榜样。而且李兰娟院士的相关科研成果也是足够让大家去学习。这样的老一辈医生在自己的岗位坚持了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他们仍然明白自己的任务并不是休息,而是继续为祖国散发自己的每一份光亮。
⑥ 曾获“中国医学科学家奖”的李兰娟,她究竟有多优秀
曾经是“赤脚医生”的她,现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可想而知她有多优秀,李兰娟院士现在已经是73岁的高龄,在过年期间,突然就爆发了冠状病毒,整个国民都在躲避这次疫情,但是始终有逆行者站在前线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往家赶时,她却在春节期间去北京参加了如何应对这次疫情的会议,当我们合家团圆吃年夜饭时,她却一个人在机场吃了一份饺子,这个伟大的逆行者就是我国的李兰娟院士。
但是李兰娟院士并没有理会这些人,依然我行我素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终于历经数十载,她成功地研发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以她的姓氏来取名的,要知道她苦心研究出来的这套成果,给很多肝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因此李兰娟在国际上也享誉“人工肝科研联盟的主席”,而在我国的传染疾病方面,她也享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呼,当然这些只是她所获得的称呼,但其实她一生还荣获了很多奖项。对于成功后不骄不傲的她,现在又投入到这次的冠状病毒战役,真的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觉得老一辈的他们才是医学上的奇迹。
⑦ 李兰娟院士很早就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达成这一成就有多难
非常难。因为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需要异于常人的努力才行。
⑧ 李兰娟的获得荣誉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获得1997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1年国家教育部推广应用二等奖
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获得2001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获得2003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成果获2004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建立了中国第1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HepLL,创建分离肝细胞的新方法,构建新型生物型及混合型人工肝,成果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李兰娟院士领衔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荣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育部高校推广应用奖二等奖1项;
获得授权专利5项。
⑨ 作为顶级的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一生获得过多少荣誉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把“李兰娟”这个名字推到众人面前。她在公益讲座上亲切地教大家“人体微观生态平衡”的健康理念,告诉人们“保持乐观”的长寿秘诀……如今,已经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殚精竭虑、昼夜不分地与病毒赛跑,而这背后,是同为院士的先生一如既往的理解与支持。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也许说的就是李兰娟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