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论述公路路线平纵横设计目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主要设计成果
平纵横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选择合理的弯曲半径,避开障碍物,选择合理的坡度,选择合理的横断面形式,控制施工量和工程量;设计成果是平面设计图,纵断面设计图和横断面设计图。
『贰』 公路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平面设计:即平曲线设计,主要包括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设计;
纵断面设计:即竖曲线设计,设计竖曲线时要考虑平纵线型的组合设计;
横断面设计:主要包括平曲线加宽设计、平曲线超高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与计算、路基士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叁』 公路测设内业流程和内业提交成果有哪些
导线点测量——平面设计——中桩测设、中桩抄平——纵断面设计——横断面测设——桥涵测设
内业提交的成果:路线平面图、直线转角一览表、纵断面图、横断面图、水准点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计算表、涵洞工程数量及一览表、防护工程数量及一览表、平面交叉、筑路材料、绿化等
『肆』 道路纵断面设计需考虑的控制因素有哪些
1、道路起终点
2、路基设计标高
3、纵坡设计: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4、竖曲线设计
5、 平、纵线性组合设计
『伍』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步骤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步骤:
(一)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适应临倚建筑立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确定道路中线设计标高时,必须满足下列各控制点标高的要求。
(二)应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和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道路纵断面图纸(三)山城道路及新建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尽量使土石方平衡。在保证路基稳定的条件下,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接近,以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保持原有天然稳定状态。
(四)旧路改建宜尽量利用原有路面,若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
(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最大纵坡宜不大于3%,以满足非机动车爬坡能力的要求。 (六)道路最小纵坡应不小于0.5%,困难时不小于O.3%,特别困难情况下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街沟或采取其它综合排水措施。
(七)道路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城市各种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的要求。
『陆』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纵坡设计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
②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
③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
④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
⑤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考虑适当的路基高度;
⑥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⑦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层;
⑧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除参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外,尚须注意下列各点:
①为使道路两侧街坊地面水的顺利排除,一般应使路缘石顶面标高低于两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
②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并保证人防工程与各类管线有必要的最小覆土厚度;
③对一些具有影响的立面控制点,必须与道路平面控制点综合分析研究;
④应与相交的道路、广场等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⑤对非机动车行驶较多的道路,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和下坡时的安全性;
⑥研究附近地区的竖向设计,以协调城市地区的立面布置和填挖土石方的调配。
『柒』 设计城市道路纵断面时,一般要考虑哪些控制指标
建议你查阅《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2版的,配合《城市道路设计深度图样及交通标志和标线》(2010年合订本) 图集号是MR2 。
『捌』 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如何进行拉拔
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如何进行拉拔?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进行拉拔试验时,它有数据的,必须按照设计的数据去进行断面的试验拉拔达到拉拔的实验数据即为合格。
『玖』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有哪些
1.准备工作:纵坡设计(俗称拉坡)之前在厘米绘图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同时应收集和熟悉有关资料,并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2.标注控制点:控制点是指影响纵坡设计的标高控制点。如路线起、终点,越岭哑口,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经济点”:山区道路还有根据路基填挖平衡关系控制路中心填挖值的标高点,称为“经济点”。它是用“路基断面透明模板”在横断面图上得到的。如图4-16,该“模板”可用透明描图纸或透明胶片制成,其上按横断面测图比例绘出路基宽度(挖方段应包括边沟)和各种不同边坡坡度线。使用时将“模板”扣在断面图上使中线重合,上下移动,使填、挖面积大致相等,此时“模板”上路基顶面到中桩地面线的高差为经济填、挖值,将此值按比例点绘到纵断面相应桩号上即为经济点。平原区道路一般无经济点问题。
“挖方点”;山区道路还有宜挖不宜填的情况下的控制点。
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在己标出“控制点”、“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对各种可能坡度线方案反复比较,最后定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坡度线,将前后坡度线延长交会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
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
将所定坡度与选线时坡度的安排比较,二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较大差异时应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决定取舍,然后对照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适当,以及路线交叉、桥隧和接线等处的纵坡是否合理,若有问题应进行调整。调整方法是对初定坡度线平抬、平降、延伸、缩短或改变坡度值。
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地面横坡较陡路基、挡土墙、重要桥涵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等,在纵断面图上直接读出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用“模板”在横断面图上“戴帽子”检查是否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过远、挡上墙工程过大、桥梁过高或过低、涵洞过长等情况,若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纵坡。在横坡陡峻地段核对更显重要。
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
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
精度要求: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
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百分位),即0.00%
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千分位),即0.000
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百分位),即0.00
坡度值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法近似确定,但最终结果必须通过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准确计算出来,并按精度要求取舍尾数。相邻变坡点桩号之差即为坡长。变坡点高程是由纵坡度和坡长依次推算而得。
7.设置竖曲线:拉坡时己考虑了平、纵组合问题,此步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
8.设计高程计算,编制《路基设计表》。
『拾』 道路设计都需要设计什么
道路设计需要设计1道路平面2道路纵断面3道路横断面4道路结构5交叉口设计6管线设计
横断面是垂直道路中心线剖下去看到的断面,纵断面是平行道路中心线剖下去看到的断面
道路结构和道路纵断面及交叉口竖向设计都是需要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