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女权原文

成果女权原文

发布时间:2021-06-08 05:30:07

① 张爱玲《谈女人》原文是什么

西方人称阴险刻薄的女人为“猫”。新近看到一本专门骂女人的英文小册子叫《猫》,内容并非是完全未经人道的,但是与女人有关的隽语散见各处,搜集起来颇不容易,不像这里集其大成。摘译一部分,读者看过之后总有几句话说,有的嗔,有的笑,有的觉得痛快,也有自命为公允的男子作“平心之论”,或是说“过激了一点”,或是说:“对是对的,只适用于少数的女人,不过无论如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等。总之,我从来没见过在这题目上无话可说的人。我自己当然也不外此例。我们先看了原文再讨论吧。

《猫》的作者无名氏在序文里预先郑重声明:“这里的话,并非说的是你,亲爱的读者——假使你是个男子,也并非说的是你的妻子、姊妹、女儿、祖母或岳母。”他再三辩白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吃了女人的亏借以出气,但是他后来又承认是有点出气的作用,因为:“一个刚和太太吵过嘴的男子,上床之前读这本书,可以得到安慰。”

他道:“女人物质方面的构造实在太合理化了,精神方面未免稍差,那也是意想中的事,不能苛求。”
一个男子真正动了感情的时候,他的爱较女人的爱伟大得多。可是从另一方面观看,女人恨起一个人来,倒比男人持久得多。
妇人与狗唯一的分别就是:狗不像女人一般地被宠坏了,它们不戴珠宝,而且——谢天谢地!——它们不会说话!
算到头来,每一个男子的钱总是花在某一个女人身上。
男人可以跟最下等的酒吧间女侍调情而不失身份——上流女人向邮差遥遥掷一个飞吻都不行!我们由此推断:男人不比女人,弯腰弯得再低些也不打紧,因为他不难重新直起腰来。
一般的说来,女性的生活不像男性的生活那么需要多种的兴奋剂,所以如果一个男子公余之暇,做点越轨的事来调剂他的疲乏、烦恼、未完成的壮志,他应当被原恕。
对于大多数的女人,“爱”的意思就是“被爱”。
男子喜欢爱女人,但是有时候他也喜欢她爱他。
如果你答应帮一个女人的忙,随便什么事她都肯替你做:但是如果你已经帮了她一个忙了,她就不忙着帮你的忙了。所以你应当时时刻刻答应帮不同的女人的忙,那么你多少能够得到一点酬报,一点好处——因为女人的报恩只有一种:预先的报恩。
由男子看来,也许这女人的衣服是美妙悦目的——但是由另一个女人看来,它不过是“一先令三便士一码”的货色,所以就谈不上美。
时间即是金钱,所以女人多花时间在镜子前面,就得多花钱在时装店里。
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
男子夸耀他的胜利——女子夸耀她的退避。可是敌方之所以进攻,往往全是她自己招惹出来的。
女人不喜欢善良的男子,可是她们拿自己当做神速的感化院,一嫁了人之后,就以为丈夫立刻会变成圣人。
唯独男子有开口求婚的权利——只要这制度一天存在,婚姻就一天不能够成为公平交易;女人动不动便抬出来说当初她“允许了他的要求”,因而在争吵中占优势。为了这缘故,女人坚持应由男子求婚。
多数的女人非得“做下不对的事”,方才快乐。婚姻仿佛不够“不对”的。
女人往往忘记这一点:她们全部的教育无非是教她们意志坚强,抵抗外界的诱惑——但是她们耗费毕生的精力去挑拨外界的诱惑。
现代婚姻是一种保险,由女人发明的。
若是女人信口编了故事之后就可以抽版税,所有的女人全都发财了。
你向女人猛然提出一个问句,她的的新生的文化将要着落在黑种人身上,因为黄白种人在过去已经各有建树,惟有黑种人天真未凿,精力未耗,未来的大时代里恐怕要轮到他们来做主角。说这样话的,并非故作惊人之论。高度的文明,高度的训练与压抑,的确足以斫伤元气。女人常常被斥为野蛮,原始性。人类驯服了飞禽走兽,独独不能彻底驯服女人。几千年来女人始终处于教化之外,焉知她们不在那里培养元气,徐图大举?
女权社会有一样好处——女人比男人较富于择偶的常识,这一点虽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却与人类前途的休戚大大有关。男子挑选妻房,纯粹以貌取人。面貌体格在优生学上也是不可不讲究的。女人择夫,何尝不留心到相貌,只是不似男子那么偏颇,同时也注意到智慧健康谈吐风度自给的力量等项,相貌倒列在次要。有人说现今社会的症结全在男子之不会挑拣老婆,以至于儿女没有家教,子孙每况愈下。
那是过甚其词,可是这一点我们得承认,非得要所有的婚姻全由女子主动,我们才有希望产生一种超人的民族。
“超人”这名词,自经尼采提出,常常有人引用,在尼采之前,古代寓言中也可以发现同类的理想。尽也奇怪,我们想象中的超人永远是个男人。为什么呢?大约是因为超人的文明是较我们的文明更进一步的造就,而我们的文明是男子的文明。还有一层:超人是纯粹理想的结晶,而“超等女人”则不难于实际中求得。在任何文化阶段中,女人还是女人。男子偏于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女人是最普遍的,基本的,代表四季循环,土地,生老病死,饮食繁殖。女人把人类飞越太空的灵智拴在踏实的根桩上。
即在此时此地我们也可以找到完美的女人。完美的男人就稀有,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的男子可以算做完美。功利主义者有他们的理想,老庄的信徒有他们的理想,国社党员也有他们的理想。似乎他们各有各的不足处——那是我们对于“完美的男子”期望过深的缘故。
女人的活动范围有限,所以完美的女人比完美的男人更完美。同时,一个坏女人往往比一个坏男人坏得更彻底。事实是如此。有些生意人完全不顾商业道德而私生活无懈可击。
反之,对女人没良心的人尽有在他方面认真尽职的。而一个恶毒的女人就恶得无孔不入。
超人是男性的,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超人与神不同。超人是进取的,是一种生存的目标。神是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像大部分所谓智识分子一样。我也是很愿意相信宗教而不能够相信,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获得了信仰,大约信的就是奥涅尔《大神勃朗》一剧中的地母娘娘。
《大神勃朗》是我所知道的感人最深的一出戏。读了又读,读到第三四遍还使人心酸泪落。奥涅尔以印象派笔法勾出的“地母”是一个妓女。“一个强壮、安静、肉感、黄头发的女人,二十岁左右,皮肤鲜洁健康,乳房丰满,胯骨宽大。她的动作迟慢,踏实,懒洋洋地像一头兽。她的大眼睛像做梦一般反映出深沉的天性的骚动。她嚼着口香糖,像一条神圣的牛,忘却了时间,有它自身的永生的目的。”
她说话的口吻粗鄙而熟诚:“我替你们难过,你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狗娘养的——我简直想光着身子跑到街上去,爱你们这一大堆人,爱死你们,仿佛我给你们带了一种新的麻醉剂来,使你们永远忘记了所有的一切(歪扭地微笑着)。但是他们看不见我,就像他们看不见彼此一样。而且没有我的帮助他们也继续地往前走,继续地死去。”
人死了,葬在地里。地母安慰垂死者:“你睡着了之后,我来替你盖被。”
为人在世,总得戴个假面具,她替垂死者除下面具来,说:“你不能戴着它上床。要睡觉,非得独自去。”
这里且摘译一段对白:
勃朗(紧紧靠在她身上,感激地)土地是温暖的。
地母(安慰地,双目直视如同一个偶像)嘘!嘘!(叫他不要做声)睡觉吧。
勃朗是,母亲,……等我醒的时候……?
地母太阳又要出来了。
勃朗出来审判活人与死人!(恐惧)我不要公平的审判。我要爱。
地母只有爱。
勃朗谢谢你,母亲。
人死了,地母向自己说:“生孩子有什么用?有什么用,生出死亡来?”
她又说:“春天总是回来了,带着生命!总是回来了!总是,总是,永远又来了!——又是春天!——又是生命!——夏天、秋天、死亡,又是和平!(痛切的忧伤)可总是,总是,总又是恋爱与怀胎与生产的痛苦——又是春天带着不能忍受的生命之杯(换了痛切的欢欣),带着那光荣燃烧的生命的皇冠!”(她站着,像大地的偶像,眼睛凝视着莽莽乾坤。)
这才是女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女赤了脚,半裸的高大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女运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余年的奶。
再往下说,要牵入宗教论争的危险的漩涡了,和男女论争一样的激烈,但比较无味。还是趁早打住。
女人纵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里面却有一点“地母”的根芽。可爱的女人实在是真可爱。在某种范围内,可爱的人品与风韵是可以用人工培养出来的,世界各国不同样的淑女教育全是以此为目标,虽然每每歪曲了原意,造成像《猫》这本书里的太太小姐,也还是可原恕。
女人取悦于人的方法有许多种。单单看中她的身体的人,失去许多可珍贵的生活情趣。
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遍的妇女职业。为了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全可以归在这一项下。这也无庸讳言——有美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悦人;其实也没有多大分别。

② 迄今为止女性主义取得了哪些成就

女性也有自己的事业,能够兼顾家庭和工作,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独当一面,胜任领导一职,像董明珠一样的女企业家比比皆是。

③ 艾玛沃特森女权演讲英文原稿

1. Today we are launching a
campaign called “HeForShe.”I am reaching out to you because I need your help.
We want to end gender inequality—and to do this we need everyone involved. This
is the first campaign of its kind at the UN: we want to try and galvanize as
many men and boys as possible to be advocates for gender equality. And we don’t
just want to talk about it, but make sure it is tangible.

2. I was appointed as Goodwill
Ambassador for UN Women 6 months ago. The more I spoke about feminism, the more
I realized that fighting for women’s rights has too often become synonymous
with man-hating. If there is one thing I know for certain it is that this has
to stop. For the record, feminism by definition is the belief that men and
women should have equal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It is the theory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equality of the sexes.

3.

I started questioning
gender-based assumptions a long time ago. When I was at eight I was confused at
being called “bossy,” because I wanted to direct the plays we would put on for
our parents—but the boys were not. When at 14, I started being sexualized by
certain elements of the media. When at 15, my girlfriends started dropping out
of their beloved sports teams because they didn’t want to appear “muscly.” When
at 18, my male friends were unable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1. I decided I was a feminist and
this seemed uncomplicated to me. But my 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 me that
feminism has become an unpopular word. Women are choosing not to identify as
feminists. Apparently I am among the ranks of women whose expressions are seen
as too strong, too aggressive, isolating, anti-men, unattractive even.

2. Why has the word become such an
uncomfortable one? I am from Britainand I think it is right I am paid the same as my male counterparts. I think it
is right that I should be able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my own body. I think it
is right that women be involved on my behalf in the policies and decisions that
will affect my life. I think it is right that socially, I am afforded the same
respect as men.

3. But sadly, I can say that there
is no one country in the world where all women can expect to see these rights.
No country in the world can yet say that they have achieved gender equality.
These rights I considered to be human rights.

4.
But I am one of the lucky ones.
My life is a sheer privilege because my parents didn’t love me less because I
was born a daughter. My school did not limit me because I was a girl. My
mentors didn’t assume that I would go less far because I might give birth to a
child one day. These influences, with the gender equality ambassadors, made me
who I am today. They may not know it but they are the inadvertent feminists who
are changing the world today. We need more of those.
1. And if you still hate the
word—it’s not the word that is important. It’s the idea and the ambition behind
because not all women have been afforded the same rights that I have. In fact,
statistically, very few have been.

2. In 1997, Hillary Clinton made a
famous speech inBeijingabout women’s rights. Sadly, many of the things that she wanted to change are
still true today. What struck me the most was that less than 30% of the
audience was male. How can we effect change in the world when only half of it
is invited or felt welcom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3. Men,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extend your formal invitation. Gender equality is your issue,
too. Because to date, I’ve seen my father’s role as a parent being valued less
by society despite my needing his presence as a child as much as my mother’s.
I’ve seen young men suffering from mental illness, unable to ask for help for
fear it would make them less of a man. In fact, in theUK, suicide is
the biggest killer of men between 20 to 49, eclipsing road accidents, cancer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ve seen men made fragile and insecure by a
distorted sense of what constitutes male success. Men don’t have the benefits
of equality, either.

4. We don’t often talk about men
being imprisoned by gender stereotypes but I can see that they are. And when
they are free, things will change for women as a natural consequence. If men
don’t have to be aggressive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women won’t feel compelled
to be submissive. If men don’t have to control, women won’t have to be
controlled

5. Both men and women should feel
free to be sensitive. Both men and women should feel free to be strong. It is
time that we all perceive gender as a spectrum instead of two sets of opposing
ideals. If we stop defining each other by what we are not and start defining
ourselves by who we are, we can all be freer and this is what HeForShe is
about. It’s about freedom. I want men to take up this mantle so that their
daughters, sisters and mothers can be free from prejudice but also so that
their sons have permission to be vulnerable and human too, reclaim those parts
of themselves they abandoned and in doing so, be a more true and complete
version of themselves.

6. You might be thinking: who is
this Harry Potter girl? And what is she doing speaking at the UN? And it’s
really a good question. I’ve been asking myself the same thing. All I know is
that I care about this problem and I want to make it better. And having seen
what I’ve seen and given the chance, I feel it is my responsibility to say
something. Statesman Edmund Burke said “all that is need for the forces of evil
to triumph is for good men and women to do nothing.”

7. In my nervousness for this
speech and in my moments of doubt, I’ve told myself firmly: 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 If you have similar doubts when opportunity are presented to
you, I hope those words will be helpful. Because the reality is that if we do
nothing, it will take 75 years or for me nearly 100 before women can expect to
be paid the same as men for the same work. 15.5 million girls will be married
in the next 16 years as children. And at current rates, it won’t be until 2086
before all rural African girls can have a secondary ecation.

8. If you believe in equality, you
might be one of the inadvertent feminists that I spoke of earlier and for this
I applaud you. We are struggling for a uniting world but the good news is we
have a uniting movement. It is called HeForShe. I am inviting you to step
forward, to be seen and to ask yourself: 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
Thank you very very much.

④ 中国当代女人终于获取到很久以前都是梦想的女权主义,

每次我都准备好多姿势要用,可真的操了却又发现无能无力,最后变成开了个房间睡了个觉。

⑤ 为什么说中国的女权是田园女权(犬)

对价值观中的权利、义务体系,只索取其中的权利,不承担任何一项义务。通俗的说法是:张口就是我要什么权利,闭口不谈我该履行什么义务。
判断方法:设想一个场景将男女角色调换,不管你承认或反对,只要不矛盾,那么就可以说是三观正确的女权主义者。比如:男的应该换灯泡同时女的也应该换灯泡,男的不应该换轮胎同时女的也不应该换轮胎,注意这里说的是三观正确的女权主义者,强调的意思是你有可能不是女权主义者什么都不是。
反之,在不违反公理的情况下,调换男女角色,支持一方而反对另一方,那么八成就是田园女权主义者。因为你是个男的,所以所有脏活累活苦活都应该你去干。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在做事的时候,总是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男的,如果遭到拒绝,她就会说:你还是不是男人啊。到分享成果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抢在前面:我是女生,所以你要让着我。
总结:田园女权是利用双重标准和性别利己,以平权之名,行跋扈之实,既压榨目所能及的男性,也踩压目所能及的女性的,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网络、地里田间的一种现象。

⑥ 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家有哪些

女性主义作家主要集中在国外
原文来自知乎:https://www.hu.com/question/21820030/answer/39050375
节选如下:
1.早期: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Geroge Benard Shaw 的Pygmalion, Alfred Lord Tennyson的The lady of Sharlott. 还有Robert Browning 的My Ladt Dutchess等等可以发掘出女性意识的启蒙,其实很推荐的还有Emily Dickson的诗,很多女性主义的元素,但她的诗有些难懂,可以尝试一下~
2.后期最重要的也是我最爱的哈哈就是Virginia Woolf 了,关于女性主义很重要的一部小说 Orlando涉及了雌雄同体这个话题,另外还有她的短篇The new Dress探讨了社会对女性和外貌,着装的话题。 再来有Louisa May Alcott的Behind a Mask 故事有点血腥,但自己认为她是女性主义小说里女性的很重要一次转身。类似还有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的The Yellow Wallpaper,也就是疯女人(hysteria),关于这个话题还可以比较《简爱》中阁楼上疯女人的角色。
补充,题主在考虑女性主义这个话题时要特别注意不仅是性别话题,还应关注到女性的阶级问题,以及种族问题,比如黑人女性所倡导的女性主义和白人女性口中的女性主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最后强烈推荐波伏娃的《第二性》,堪称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
答题不易 望采纳

⑦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成果

有的理论家甚至将这一新流派的出现称为女权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其原因在于后现代女性主义颇具颠覆性,它不仅要颠覆父权秩序,而且要颠覆女性主义三大流派据以存在的基础。因此,严格地说,后现代女性主义并不能算是与三大流派并列的第四大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女权主义加后现代主义。后现代社会在西方逐渐成为现实之后,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现状肯定论、多元文化论以及生态主义等新思潮逐步进入了西方学术界主流。

⑧ 如何评价这篇《要“母权”不要“女权”》关于日本女性的文章

关于这篇文章,其实我了解的也并不深过,我只能说我试着给你回答一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对于原文中所说的”母权“,本质上是在说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所做的贡献。他要在所谓的社会中表现出来。而这篇文章却认为母权与父权是两个相互存在的。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原作者不仅因果倒置,而且舍本求末。作者所谓的“母权”其实是“女权”的一部分,而不是传统家庭观所赋予的。而日本女性作业率低是父权社会结构本身的效果,或许说是在父权结构下一种保守性的博弈战略,而不是一种权利观。而作者将女权主义者抢夺的内容,不可思议和女权主义本身割裂开,只能说此人关于女权主义缺少根本的了解。所以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我目前母权并不是女权。

⑨ 女性主义的发展简史

一般来说,西方女性主义历史被分为三段:自由女性主义(liberal feminism),激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和后结构派女性主义(post-structuralist feminism)。

自由女性主义也被称女性主义第一浪潮(first-wave feminism),它可以追溯到1792年英国女作家Mary Wollstonecraft发表的 《表明女人的权利》(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但其主要风行年代为1918-192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女性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官方(de jure)地位。此间,欧美女性开始积极的争取参政权利。也是通过这一波女性主义活跃分子的努力,欧美女性最终得以投票权。

女性主义第二浪潮(second-wave feminism)主要的活跃时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间,以激进女性主义为主导。激进女性主义认为,光取得投票权是没有用的。因为选举系统是男人决定的,而在选举系统之外的生活也是以男人为主导的。她们提出了“父权社会”(patriarchy)的说法,认为女性生活的改善不仅仅应该是在选举系统里的平权,而应该深入到生活各个方面,比如说家庭分工等等。激进女性主义最著名的宣言是“生活的就是政治的”,即在生活中对自身权力的争取也是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同时活跃在这个时期的还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Socialist feminism),主要投身于六、七十年代的左派运动,认为改变女性地位的根本在于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可能达到性别平等。这些提法,很快就被女性主义第三浪潮(third-wave feminism) 的学者们否认了。

投身女性主义第三浪潮的学者们主要采取了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t)的观点,吸纳了包括酷儿理论、后殖民主义等各学科的精华。她们提出,过去的女性主义,都是以西方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为中心的。她们认为在第一浪潮和第二浪潮当中,女性主义者都高高在上的认为女性正确的生存方式是单一的,而没有看到,世界上的女人数众,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压迫、不同的应对方式、不同的需要。不能一概而论。

⑩ 如何评价战后美国女权运动的成果

回顾美国女权运动史,人们可以发现从1848年到1900年的半个世纪中,只有四个州即怀俄明州(1890)、科罗拉多州(1893)以及爱达荷州和犹他州(1896)给予妇女选举权,而从1900年至1920年的短短二十年中,先后有三十二个州给予妇女选举权,并在宪法中得以确定。
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迅猛发展首先是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经济的发展带来广大妇女基本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1900年的人口统计报道,在美国近六百万妇女走出家庭靠挣钱为生。1890年到1900年之间,工厂中的女工数量比男工增长得快,它比出生率增长都快。到1910年,靠工资为生的妇女人数约九百万。这就意味着有九百万下层劳动妇女正在迅速地摆脱以父亲、丈夫为中心的家庭的控制,她们接受了自立的职责,同世上的男工们竞赛。(注:Richard.Hofstadter:《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1900-1915》New York 1963年版,P84-87。)
同时,二十世纪初,各种家庭电气用具出现,从电熨斗、电话机、电烤箱、电暖炉到洗衣机、吸尘器,使家务劳动越来越轻松。父亲白天工作在外,中餐往往也在外自行解决,以前落在母亲肩上的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责任现在统统由学校和幼儿园承担了,医学的进步使许多疾病得到根治,母亲的困扰减少了。这些都使广大中产阶级妇女有了真正空闲的时间。她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社会意识,却苦于家务缠身无法全身心地投入社会活动。现在,现代化的技术解放了这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妇女,妇女参与社会的标志是妇女俱乐部总联合会的成长,总联合会的成员从1898年的五万人增加到1914年的百万强。“对妇女的解放来说,这比历代英勇斗争的妇女参政运动者全部的鼓动宣传更有效力。”
纵观美国妇女运动的历程,二十世纪以前,无论在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殖民地时期、拓边开荒的西进时期还是被养在闺阁中的淑女时代,美国妇女一直没有离开过一个地方,那就是家,生育、性、教育后代始终是她们在家庭中的职责。只是在几次战争期间,许多原来不接受妇女的社会领域曾向妇女开放过,一旦战争结束,大门就关闭了,偶有一些妇女被关在门外,那数量也是微小的。妇女真正大规模的持久、坚定地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是在二十世纪初,其冲击力来自于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妇女在投身社会改革中,开阔了视野;广大女工在操纵机器中,为适应机器工业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和文化素养。中下层妇女在共同的斗争中,感觉到团结的力量,共同走向自我觉醒。
第二,越来越多的人觉悟到因性别而不给予选举权的无理和不公,也是促使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世界范围看,当时“在世界上的每一个立宪国家,趋于承认妇女与男子在政治上完全平等的运动正在得到加强。在半打国家中,妇女已经完全获得了选举权,在英国,反对势力正在寻找投降的条件。”(注:Richard.Hofstadter:《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1900-1915》New York 1963年版,P84-87。)从美国国内看,长期以来,反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获得选举权是危险的。因为一旦妇女获得选举权,她们将会抛弃家庭和传统美德,性别的区分将日渐模糊,男人将失去他们的男性气质,妇女开始将自己扮演成男的。十九世纪末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的深远变化使得反女权主义者的理论越来越缺乏说服力。二十世纪初,男人们日益依赖各种各样的已有妇女加入的利益集团和社团组织来代替或补遗选举政治上的参与。尽管妇女没有选举权,但妇女团体和组织已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策的通过。对那些有远见的政客来说,引导和利用妇女参与政治比阻止妇女介入政治领域更符合潮流。
更为重要的是,反女权主义者不再顽固地坚持选举权会使妇女脱离家庭。因为二十世纪初,社会已经分担了某些家庭功能。学校承担了过去妇女在家庭中的教育职责,幼儿园承担了过去妇女在家庭中的抚养职责,纺织厂、制衣厂、制皂厂等承担了过去妇女在家庭中的“女红”职责,快餐业承担了过去妇女在家庭中的烹饪职责,可以说,除了性爱和生孩子这两项职责社会无法承担外,其它的家庭功能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不同程度上交给社会,社会是扩大了的家庭,社会在发挥这些功能时依旧需要妇女的参与。因此,妇女没有脱离家庭,而是从原来的小家走向社会这个大家。正如1910年女权主义者兼新闻撰稿人丽莎·切尔德·多拉强调说:“妇女的空间是家——家不是四面围墙的小家,家就是这个社会,家庭就是这个住满了人的城市,学校是真正的育儿室。而且,这个家和这个家庭都需要他们的母亲。”(注:见《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84年第三期之Paula·baker:《The Domestication of Politics:Women and American Political Society 1780-1920》,P632。)
多拉的理论紧紧抓住“家”这个基点,为广大妇女参与社会提供了新视角。同时,美国的联邦、州、市、各级政府也转变职能,过去它们主要围绕分裂主义、种族问题和经济政策展开工作,现在它们不断增强在社会福利和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致力于改进学校、医院、救济院和其它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工作即使在反女权主义者看来,也比较适合女性介入。于是许多妇女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她们着力于监狱改造、健康教育和服装改革,帮助老人、穷人和儿童,争取立法制止卖淫,保护已婚妇女的财产权,反对童工,维护女工的基本权利等。涌现了简·亚当斯、艾·塔贝尔、利莲·沃尔德等杰出女性。她们以事实证明,妇女参与社会不仅没有剥夺男人的男性气质,反而运用自己的女性气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反女权主义者的理论越来越没有市场,越来越多的人趋于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有女性参与的社会才是完美的社会,有女性参与的政治才是完美的政治。就拿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来说,他原来的理想女性是多生多育,贤妻良母,认为“就是给予妇女选举权,也不能给妇女的处境带来重大的改善。”(注:《大转折的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李剑鸣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P126。)然而,到了1912年,罗斯福公开表示赞同男女平等,并在进步党党纲中写入了平等选举权条款。
第三,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第二代女权运动领导人成功的策略。
以卡里·查普曼·卡特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毕竟生活在与以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比较两代领导人,不难发现,第一代领导人长于理论,着眼于女性的“自我之孤独”,第二代领导人长于策略,着眼于科学、种族、效力和合作等诸方面。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从“人人生而平等”出发,要求给予妇女同男子一样的权利。她们以《独立宣言》为样本,用“男人”一词代替“乔治国王”,提出了十八点不满和十二点建议,构成《塞内卡富尔斯宣言》的主要内容。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也在其《自我之孤独》一文中,一再强调男女平等的公正性,她写道:“既然短暂的时光乃至永久岁月所带来的欢乐和痛苦,男女一样平分,那么男人想在投票箱前、在王位上代表妇女,想在国家中代妇女投票,在教堂里代妇女祈祷,在家庭里高居圣坛之上、扮演神父角色,这岂不是霸道之至吗?”同时她又呼吁为妇女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求得“自主权”,因为“最能提高人的判断力,最能激发人的良知的莫过于个人的责任。最能增添个性尊严的莫过于承认个人自主权,莫过于——普遍承认——人人拥有平等地位的权利。”“假如一个女子被视为公民,视为一个伟大国家的一个成员,那么,根据我们政府的基本原则,她就应该享有其他成员所享有的同样权利。”(注:Barbara Welter:《The Women Ques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 1973年版,P85-86。)
其中,自主权中的重要一项是选举权。1894年,斯坦顿写了一本小册子,题为《选举权——一项与生俱来的权利》。与斯坦顿的自然权利说不同,卡特更强调选举的功效。1918年,她说,她不知道选举权是什么,是权利?是义务?是特权?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反正妇女们要它。”(注:Barbara Welter:《The Women Ques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 1973年版,P84)。因为首先,承认选举权的合法性不同于承认人权和公正;其次,无论以什么理由要求来的妇女选举权,它都将带来最有利的回应,那就是对社会有益。一旦妇女获得选举权,它将增强妇女承担政府职能的兴趣和领悟能力;妇女通过对公民权概念的亲身体验,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更完美的母亲;妇女获得与丈夫平等的地位,打破夫妻之间一方卑躬屈膝,另一方残暴专横的不公正关系,从而更有利于妇女成为一个好妻子。总之,妇女获得选举权不单为了自身的自由,更是为了改造社会和维护家庭。
强调获得选举权对社会的有益性比强调获得选举权的公正性更有助于赢得社会对女权运动的支持,这是第二代领导人比第一代领导人的高明之处。
其次,与早期女权运动相比,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的目标更为专一,那就是集中赢得选举权。妇女要争取的自身权利不只选举权一项,但选举权无疑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项。因为一旦妇女们获得了选举权,就可以选举妇女自己的代表和愿意替妇女说明的代表,在国会就有了妇女自己的声音。一旦妇女获得了选举权,那妇女们面临的其它问题,诸如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机会少,多生多育的痛苦,工作报酬不公,恋爱婚姻的不自由等等,皆可迎刃而解。一句话,运用选举权,妇女们可以获得男性社会中得不到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承担对社会的警觉和责任。所以,争取选举权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将目标缩小到选举权一项,有利于集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不可否认,斯坦顿、安东尼、露西·斯通等,她们是美国妇女运动的奠基人,为女权运动作出了辉煌的贡献,并留下了许多里程碑式的女权理论著作。但是,在运动的具体操作中存在着不少遗憾。例如,女权运动曾被废奴运动和禁酒运动转移过方向,1869年开始的斯坦顿和露西·斯通的分庭抗礼一度削弱了女权运动的力量。
第二代女权运动领导人吸取了第一代领导人的经验和教训。她们从废权运动中获取灵感和政治技巧,创立了一套有别于分裂主义的理论体系,在领导禁酒运动中日渐突破禁酒的初衷,与人民党、劳工党和基督教会并肩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她们全力以赴争取选举权的获得,目标的专一性增强了运动的战斗力。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在斗争方式上分岐的温和派和激进派互相支持,互相宽容。例如卡特尽管对国会联盟的领导人艾丽丝·保罗的过激斗争手段持不同看法,但仍然承认艾丽丝·保罗等人在妇女运动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她的领导下,美国妇女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合作。在斗争策略上,第二代领导人指出,选举权获得的关键是踏实的行动,而不是理论的争辩。为此,她们不再停留在演讲呼吁和著书立说上,而是举行游行示威,采取纠察、诘难政治候选人、绝食等方式,更加广泛地争取世界舆论的支持,并创立“世界妇女党”。此外,第二代领导人还抛弃了原来的一州一州获得选举的逐州战略,而是自西向东集中赢得整个国家的修正案。
由于她们比十九世纪的第一代女权运动领导人才更具专一性、合作性、务实性和策略性,因此,这场铺天盖地的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终于取得圆满成功。
此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影响下,美国出现了夏绿蒂·帕金斯·吉尔曼和埃玛·戈尔德曼等一些左派女权主义者,她们攻击婚姻制度,攻击家庭,认为家庭是妇女的监狱,使妇女成为社会“白痴”,从而危及整个文明的进步。对男性社会统治者来说,这些左派女权主义者与女权主义者相比,“两害相权取其轻”,还不如满足女权主义者的要求,给予妇女选举权。正如一位选举积极分子对吉尔曼说的那样:“因为你们要的东西比我们要的东西糟得多,所以,他们会为了逃避你们的要求而满足我们的要求。”(注:《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王政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6月,P25。)
第四,玛格丽特·桑格领导的节育运动加速了二十世纪初美国妇女解放的进程。
朱丽叶·米切尔指出:“只要生育仍是一种自然现象,妇女就注定要成为社会剥削的对象……本质上,她们的存在受制于她们无法控制的生物进程。”(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李银河主编,三联书店1997年版,P20-21。)设想一个妇女一生中最有活力的生命阶段陷于怀孕、生育、哺乳和流产等这种自然生理状态,那么她如何有时间承担社会角色?又如何有时间争取政治权利?现存伊·斯坦顿和苏珊·安东尼的通信材料显示,斯坦顿抱怨自己被婚姻和母性夺去了时间和精力,而老处女安东尼则催促她将家务放在一边,尽快起草一份立法申请。斯坦顿回信道:“一旦你逼我太甚,我将再生个小孩,听仔细了,不要逼我走出这一步!”(注:Barbara Welter:《The Women Ques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 1973年版,P81。)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妇女一直可获得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生育,但这些手段往往是残忍和危险的(例如溺婴和堕胎),历史学家林达·戈顿指出:“渴望安全的流产和避孕,由此带来的问题使妇女产生了共同的女性经验……这种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致于她们甘冒巨大的风险,来赢得一小块空间支配自己的生活”(注:《世界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四期之《妇女史的挑战》〔美〕吉达·勒纳著,P42。)
美国的节育运动出现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但作为一场现代运动在二十世纪初的二十年得以迅速发展,这离不开玛格丽特·桑格的努力。
玛格丽特·桑格1900年随夫迁往纽约,长期在贫困的纽约下东区从事医护工作。期间,她亲眼目睹了该地妇女怀孕不止带来的悲惨情景。据当时的统计,在美国每年因不愿养育而自愿堕胎致死的约2.5万,不满一岁死亡的婴儿年逾30万。(注:《域外女性》陶洁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会性1995年6月,P244。)桑格决心为解除这一痛苦而战。在《妇女和新人类》一书中,她写道:“掌握自由的手段既是妇女的特权,也是妇女的义务。”她进一步指出“自由的民族不可能由奴隶的母亲们生出……一个妇女不能称自己为自由人,除非她拥有和掌握自己的身体。一个妇女不能称自己为自由人,除非她能自觉地决定是否将做母亲。”(注:《美国读本》〔美〕戴安娜·拉维奇 林本椿等译,三联书店1995年,P581-582。)
1873年,纽约取缔卖淫协会负责人安东尼·康斯托克通过游说,使国会通过一项法律,认为避孕是诲淫行为。但是,桑格不顾这些,决定同这项男人制定的法律作斗争。她第一次创造了“节育”这个词。1913年她自费创办全美第一份宣传节育的杂志——《妇女革命》双月刊,还编写全美第一本指导避孕的小册子——《家庭节育须知:一个护士对妇女的忠告》。1916年,桑格在布鲁克林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节育诊所,成千上万的妇女排队候诊。她一生八次入狱,面对谴责,桑格从容不迫地在法庭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宣传节育的必要性。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她、支持她,最终法庭不得不对某些法律从宽解释,允许使用某些避孕手段。一战期间,美国政府还将她的《节育须知》更名《士兵须知》发下,各地开始建立节育诊所,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探索更为先进的避孕方法。
节育运动的成效从1910年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数据可见一斑:美国的人口增长率1820--1880年为26%,1880--1890年为24.9%,1890--1900年为20.7%,1900--1910年为21%,1910--1920年则骤降至15%。(注:Harold.V.Faulkner:《The Quest forSocial Justice 1898-1914》The Macmillam Company 1931年版,P163。)这期间的人口增长率还包括一千二百万移民的涌入,这更加说明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节育运动的推进,现代避孕法的推广,意味着人类生备之后,妇女才能在除去再生产职能之外,追求她们的自我价值,因此,玛格丽特·桑格领导的节育运动对二十世纪初美国妇女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迅猛发展的催化剂。
与美国历史上的历次战争一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妇女们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继续操持家务,另一方面为战时努力做了巨大的贡献。她们成立了“妇女服务全国联盟”(The National League for Women's Service),在各个州建立支部,组织志愿者保养、维修汽车,充当掩护部队服装的试验者,在红十字会当护士,甚至有农田女工队征召、训练和安排15000名妇女参加遍布20个州的农场劳动,这些妇女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她们跟男人们一样,为山姆大叔贡献着一切能贡献的。妇女们的工作不仅显示了强烈的爱国心和充沛的组织能力,解决了战时劳动力缺乏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她们的工作证明了她们有充分的潜力适应新的社会经济角色的挑战,许多男人能干的活她们一样能干,而且一样干得好!
1918年8月28日,《纽约时报》对农田女工是这样评价的:“农田女工不是一个玩笑,她是这次战斗中的推动因素。”同年4月,威尔逊总统赞扬她们是国家的引导者。(注:《Clio Was a Woman: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Women》edited by Mabel.E.Deutrich and Virginia.C.Purdy Howard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 D C 1980年版,P142。)
妇女参与一战的各项活动都是在妇女组织有秩序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们构成妇女运动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对妇女看法的进一步改变,妇女运动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多,终于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即1920年,第十九修正案通过,2500万美国成年妇女和男子一样拥有了选举权。
综上所述,促进二十世纪初美国女权运动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化带来的经济冲击。同时,妇女们对这场现代化作出积极回应,一方面投身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另一方面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既改变了社会对妇女的传统观念,又激发了广大妇女的觉醒意识。借助于这些因素的共同推进,以卡特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踩在斯坦顿、安东尼等第一代领导人的肩膀上,在二十世纪初,迎来了美国女权运动的春天

阅读全文

与成果女权原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