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和田玉和俄罗斯玉有什么区别
和田玉和俄罗斯玉的区别主要是外表的白、玉皮、雕工、大小。
1、外表的白的不同
和田玉:玉料非常细腻,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毡状,油性很强。
俄罗斯玉:玉料颜色很白,给人干、死、浆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
3、雕工的不同
和田玉:工艺更为精到,做工仔细。
俄罗斯玉:雕刻比较粗糙,做工不精致。
4、大小的不同
和田玉:玉仔料通常较小,价格昂贵,雕活儿也就以小件为主,大器型在市场上较少。
俄罗斯玉:目前市面见到的摆件、玉牌、手镯等,都以俄罗斯玉居多。
② 红宝石的特征怎么区分鉴别
红宝石的特征:
1、红宝石是指颜色呈红色的刚玉,它是刚玉的一种,属三方晶系、复三方偏方面体晶类;晶体形态常呈桶状、短柱状、板状等。集合体多为粒状或致密块状。
2、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
3、光泽:亮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4、发光性:红宝石在长、短波紫外线照射下有明显的-弱红色荧光。
5、多色性:二色性明显,常表现为:紫红/褐红,深红/红,红/橙红,玫瑰红/粉红。
二、区分鉴别方式:
1、与红色石榴石
(1)石榴石为均质体,无多色性,而红宝石多色性明显
(2)紫外灯下,红宝石有红色荧光,而石榴石表现为惰性
(3)放大检查时,石榴石内部较洁净,红宝石内气液包体和固态包体丰富。
2、与红色尖晶石
(1)尖晶石为均质体无多色性
(2)折射率比红宝石低
(3)放大检查时尖晶石具串珠状排列的八面体负晶
3、与红色电气石
(1)电气石具有更明显的多色性
(2)刻面宝石在合适方向可见后刻面棱重影
4、与红柱石
(1)红柱石具有肉眼可见的强多色性,颜色为褐黄绿、褐橙和褐红三种颜色
(2)短波紫外光下红柱石具无至中等绿色、黄绿色荧光,而红宝石具无至中等红色荧光
(3)红宝石在红区有明显的Cr吸收线
5、与红色玻璃
(1)红玻璃为均质体无多色性
(2)放大检查红玻璃内可见气泡、旋涡纹等现象
(3)具有典型的贝壳状断口,棱线明显
(4)玻璃密度小,手掂有轻感
(2)证书磷灰石扩展阅读:
挑选红宝石方法:
1、颜色,颜色是红宝石最重要的品质指标,最上乘的红宝石呈现纯正鲜亮的红色至淡紫红色调。但当颜色中的橙色调或者紫色调过多,红宝石的价值机就会下降。此外,最优质的红宝石色彩饱和度,不显暗沉。鸽血红色就是一种高饱和度纯正的红色,是最高品质的颜色。
2、大小,宝石的大小与价格密不可分,一克拉以上的优质红宝石会有很高的价格。3克拉以上的高品质红宝石,以及大于1克拉的鸽血红都是值得收藏并且具有很高的升值空间的。
3、净度,红宝石的净度是指红宝石在形成过程中,内部生成的一些矿物包体,气液包体,主要影响其出火、透明度,裂纹还影响其安全性。
在挑选红宝石时,在日常的挑选中,肉眼无暇或者微瑕的红宝石,部分红宝石只是在边缘的地方有一些瑕疵,只要经过镶嵌就基本看不到瑕疵。
4、切工,红宝石晶体的形状决定了切割方式,红宝石最为常见的形状是椭圆和枕形,圆形、水滴形、榄尖形也有,但大的、品质好的很少见。
5、产地,缅甸是最具盛名的红宝石产地,最顶级的红宝石几乎均出自缅甸,其中以抹谷和孟速产出的红宝石品质最具盛名。最高品质的“鸽血红”很多都产自这里,颜色纯正而浓丽,红艳似血,具有非常漂亮的“荧光感”,净度相对较差,含有许多包裹体,但价格很高昂。
③ 唐河彩玉是不是和田玉能不能开出和田玉证书啊
唐河彩玉如果玉化好的话就是和田玉,能出和田玉证书。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属镁质,是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2(Mg,Fe2+)5[Si8O22](OH)2,密度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
主要特点:
1、透闪石矿物在95%以上。其中白玉为99%,青白玉为98%,青玉为97%(95—99%),在同类透闪石玉中和田玉透闪石含量较高。
2、杂质矿物极少。一般为1%—3%,多在1%左右,有透辉石、绿帘石、斜黝帘石、镁橄榄石、粗晶状透闪石、白云石、石英、磁铁矿、黄铁矿、镁铁尖晶石、磷灰石等,没有阳起石,与产于超镁铁岩中的透闪石玉不同。
3、矿物粒度极细。为显微晶质和隐晶质,透闪石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为纤维状、针状、叶片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为长柱状、短柱状、纤维状,粒度之细在同类透闪石玉中少有。
4、结构以毛毡状为典型。粒度均匀,交织成毡毯一般。这是质地细腻致密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结构在其他玉石中少有。
④ 氟这个字怎么拼拼音
fu,第二声
⑤ 岩石标本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前言
本规程为规范从业人员进行岩石标本收集工作,确保岩石标本收集的质量,保证所收集标本的完整性以及记录的准确性而制定。
本规程阐述了岩石标本野外采集技术要求及岩石标本购置、交换、捐赠、收集的操作规程和办法。
本规程附录A—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规程起草人:苏尚国。
本规程由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岩石标本的收集范围及所用术语,岩石标本采集准备工作、仪器设备要求、采集步骤、标本的野外处理、标本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标本运输方法,还有交换标本、接受赠送标本和索取标本的信息记录、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野外记录的内容和标准格式及记录要求等。
本规程适用岩石标本的收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9649.9—200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第9部分:结晶学及矿物学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a.岩石(rocks):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b.收集(collection):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岩石标本收藏到博物馆的过程。常用的标本收集方式有采集、购置、征集、交换、捐赠、汇交、调拨和接收等,其中以野外采集为主,其次是购置。
c.采集(gathering):是指专业人员在野外、矿区、矿井等地采集的标本,并制定相应的采集技术规程。
d.购置(purchase):是指向个人、单位或公司购买有收藏价值的标本,并制定相应的购置操作规程和办法。
e.征集(recruit):是指通过发函、发信、电话等方式,向产出地有关部门或个人征集所需的岩石标本。
f.交换(exchange):本着互惠或双赢的原则,拥有资源双方进行等价值的岩石标本交换,两交换单位事先协定并立下交换同意书,达到相互支持、调剂余缺、互通有无的目的,并制定相应的交换操作规程和办法。
g.捐赠(donation):是指个人、单位或团体将其拥有的岩石标本无偿地捐献给资源保存单位,制定相应的捐赠操作规程和办法。
h.汇交(hand-in):是指上级主管部门规定下级部门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必须将研究岩石标本汇交博物馆或研究院所或学校。
i.调拨或转移(transfer):是指岩石标本实质管理权与责任由一个政府机构让与另一个机构的方式,或在同一机构的不同单位之间转换。上级主管部门对国内同类博物馆之间的标本进行调配,即对国家的博物馆藏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j.接收(take-over):是指国家政府领导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将从国内外所接受的岩石礼品转交给国家级保存单位进行保存。
4 采集标本技术要求
4.1 采集准备
4.1.1 标本采集工具及相关数据收集工具
地质锤、凿子、取心机、放大镜、罗盘、GPS、照相机、摄像机等。
4.1.2 记录工具
记号笔、胶布(或双面胶)、油漆、蘸水笔(或记号笔)、标签纸、野外记录簿。
4.1.3 标本包装材料
样品袋或采集袋(小帆布口袋)、塑料袋(密封好,防污染和防挥发)、玻璃小瓶(主要用于易潮解、易氧化的标本),以及海绵、泡沫塑料、棉花、锯末及包装纸等防振材料。
4.1.4 办理采集许可证
到相关部门申办入山许可证、入矿山或矿井许可证、入国家地质公园或博物馆标本采集调查许可证、标本采集证及办理保险事宜。
4.1.5 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环境和性质,应适当准备一些劳保用品,如护眼、手套、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4.2 采集标本的步骤
4.2.1 总则
岩石学研究的内容是通过对某一地区岩石的分布、产状、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同位素等特征的研究,来了解该区的岩石成因、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及地质构造演化规律,因此,在野外应仔细观察了解各种岩石的产状及时空分布特征,同时要采集足够量的岩石样品,以满足各种测试的需要。
4.2.2 采集岩石标本的要求
4.2.2.1 总的要求
收集或采集的岩石样品应是对了解一个地区地质构造演化起着关键作用的、关键地段的系统样品。
在野外采集岩石样品时,应详细观察和记录所采集岩石的名称、产状、分布、结构、构造及矿物组成等特征,还应记录采集人、采集时间及采集样品的件数等。在室内应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或)化学成分的测试对岩石进行准确的定名,此外还应对岩石中矿物世代、矿物共生组合、蚀变特征以及岩浆侵入期次和矿化等特征进行记录。对于岩石(矿石)类型复杂、矿物组合变化大的矿体,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和编录,以便于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所采集的标本大小、数量以满足上述要求为准。
为了解地质体的时间变化规律,采集的分析样品应按不同矿体、不同矿物组合类型分别采样。在同一矿体内应沿矿物成分变化最大方向采集。同种矿物应将其不同的物性特征矿物分别进行采样。选取的分析样品应与光片或薄片鉴定标本相对应。
若需采集反映成岩成矿动力学构造特征的标本,则应采集定向标本,采集的定向标本应注明产状及标明其空间位置。
4.2.2.2 采集样品的数量要求
每采一个样品至少需要两件标本:一件作为馆藏或陈列标本,标本大小通常为:3cm×6cm×9cm或3cm×6cm×12cm;另一件作切片或分析测试标本,化学分析测试样品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标本大小。
4.2.2.3 各种测试对岩石样品数量的要求
a.主量元素分析:需要岩石样品质量不少于1g。
b.稀土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ICP-MS、等离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极谱等分析):需要岩石或单矿物样质量为10~50mg。
c.人工重砂:视副矿物含量不同,样品所需总量亦不同,一般采集10~50kg,经室内分选加工后应能满足要求。
d.同位素测试对样品要求:在野外首先应对不同侵入期次、矿石的矿化期次的岩石分别采样。采集的样品要求新鲜、未经蚀变,采集样品质量应在1kg左右。
e.Sr-Nd-Pb同位素:需要全岩样品质量不少于1g。
f.Ar-Ar法定年对样品的要求:单矿物中含有一定量钾元素,如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钾长石及斜长石等,样品量约0.5g;全岩样品要求粒度在40~60目之间,质量约为0.5g。
g.Sm-Nd法定年对样品的要求:主要用全岩样品或石榴子石、斜长石等单矿物样品测试,所需样品质量一般为每个样品1g。
h.锆石SHRIMP定年对样品的要求:锆石颗粒大小应在40μm以上,锆石数量一般应大于50颗。
i.Re-Os法测试样品要求:主要是全岩、辉钼矿等的测定,样品质量最少应为10ng。
j.Lu-Hf定年对样品的要求:主要是应能满足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对全岩、锆石、磷灰石、榍石、异性石、多硅白云母、单斜辉石等进行Lu-Hf同位素的测定要求,样品质量最少应为10ng。
4.2.2.4 一些特殊标本的要求
对于一些有毒、有害、有挥发性的岩石标本,采集时应尽量避免与其直接接触,应将其密封于一定的采集容器内。对于含放射性元素的样品,应放入特制的铅容器内。
4.3 标本采集的野外记录
4.3.1 野外记录的用具
野外记录簿(野簿)(最好使用防水野簿)和记录笔。
4.3.2 野外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a.采样记录总则:所有样品均应进行统一的连续编号,样品的原始记录应在现场进行,并与素描图及野外记录簿上相符合。岩石的产出状态要详细描述,岩石是否均一,是否呈岩脉、岩株或岩基产出,这些特征非常重要,均需要记录。各种样品采完后,均应登记在有关的取样登记簿内。
b.原始采样记录(记于野簿上)应记录以下各项(见附录A):
——标本编号;
——标本数量;
——标本名称;
——标本产状;
——标本简单特征描述;
——产地;
——经度、纬度;
——高程;
——采集者、采集日期;
——备注。
c.除在野外记录本上记录上列各项外,应在每袋样品袋内放入样品标签,在标签上应记载和野外记录本上完全一致的编号及岩石名称,一般一个口袋只放同一样品。除袋内有标签外,口袋外也应写明所放标本的标本号。
4.4 标本的整理
4.4.1 野外修整
对野外采集到的标本首先进行现场修整或初步处理,使所采集的标本具有比较规则的扁的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对特殊要求的标本要采集足够数量。
4.4.2 整理标本
整理采集标本时,应对已采集的岩石标本进行编号,可用油性笔在标本不显眼处直接写编号,也可先涂漆(或贴胶布),再用不易掉色的蓝、黑色笔编号;小标本装入玻璃瓶,在玻璃瓶上贴胶布编号,然后填写标签。将编好号的矿物标本放入样品袋中,同时在野外记录簿上作相应的记录。
4.4.3 初步鉴定
对野外所采集的标本经整理后,进行初步鉴定,确定大类名称,描述简单特征及可能的利用价值。
4.5 标本的包装
4.5.1 一般标本包装要求
样品袋(布料),样品箱(纸质、木质或铁质),特殊岩石样品所需要的软纸等。
4.5.2 特殊标本的包装要求
a.松散较软岩石的包装:一些易潮解,易氧化的特殊标本,可用塑料袋等密封包装,并在其上详细注明;精致的岩石标本首先要用软纸或厨房用的卷纸仔细包好,为了更加保险,再用报纸或泡沫材料进一步包裹;对较易破碎的和较软的岩石标本,最好首先用棉花或软纸包裹起来,然后固定置于一个盒子里。在用纸包裹标本时应当将其包裹成便于叠放的形状,如方块状和砖状。为了避免磨损,应将标签折叠起来置于纸包内的一个角落里,在标签上号码应写2~3次。用这种方法包装的标本可以放在背包和背囊中搬运。
b.具挥发性岩石的包装:用密封容器(如塑料袋)进行包装。
c.具放射性岩石的包装等:用特殊容器进行包装。
4.5.3 标本的包装步骤
样品采集后,应在现场编号(用涂漆或贴胶布等方法)、登记、填写标签等,尤其需在记录本中注明标本号码、采集地点、野外定名等。标签和样品应一同包装,最后在包装纸上按同一顺序编号,分类装箱。样品箱内应附样品清单。
4.6 标本运输、寄送的方式
寄运标本时,可首选通过邮局以包裹方式运送,其次为铁路货运或公路货运。
寄运样品时,必须装箱,箱中必须用刨花、棉花或干草等填满填实,用打包机或用钉钉牢,且样品箱也应进行编号。
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标本必须编号。
——标本必须填写标签,连同标签一起包装,并在标本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特殊标本的包装要求:具挥发性、易潮解、易氧化的特殊标本可用塑料袋等密封包装,具放射性的岩石要求采用特殊容器进行包装,并在包装箱(或袋)上详细注明;为确保安全,应将标本放置在不易弯曲、可堆放得很牢固的箱子里,以免在震动时因碰撞而损坏;为了包装得更加牢固,可以塞上刨花和纸,或稻草、干草等(必须是干的,以免标本长霉)。
5 购置、交换、捐赠、收集标本的操作规程和办法
在购置、交换、捐赠、收集标本的同时,应向对方索取该标本的相关地质资料,包括岩石的名称、产地(尽可能详细)、产状、采集人、采集日期、测试数据等资料,此外还应收集与样品有关的正式出版物、采样位置图等。
购置、交换、捐赠、收集标本的包装和运输技术要求同4.5。
5.1 购置标本的操作规程和办法
购置标本前应向提供方索取待购标本的详细资料,包括名称、数量、规格、质量、相片、单价及总价等,连同己方的购买目的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购买。购买标本入库时需填写标本入库评鉴报告(见附录B)。
5.2 交换标本的操作规程和办法
标本交换的办法由标本收集组提出,具体表明交换的目的及拟交换标本清单。交换办法经相关专家评估决定。有关交换标本的寄送和联系交换单位等事宜由标本收集组负责。
出库标本,填写出库报告单;入库标本,填写入库报告单;出、入库同时进行,分别使用前述两种表格。
交换入库的标本办理入库登录,交换出库的标本办理出库和注销登记。
5.3 捐赠标本的操作规程和办法
由藏品保管部负责人申请入库登录号,填写入库登录单(两联,加注捐赠品的入库日期),办理入库登录及相关文件,如标本审议会会议记录、拟入藏品评鉴报告。捐赠标本必须在接收一个月内完成入库作业和本单位接受捐赠的手续。
标本收集负责人负责取得有捐赠者或捐赠单位代表签名的捐赠契约 (见附录C)。捐赠契约三联,第一联与入库登录单及捐赠标本清单存档于藏品保管部;第二联与入库登录单复印件交由标本收集负责人存档;第三联寄交捐赠者收存。
捐赠标本的经办人或标本收集负责人可要求藏品保管部制作荣誉证书(见附录D)给捐赠者。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标本采集记录
表A.1 标本采集记录表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标本入库评鉴报告
表B.1 标本入库评鉴报告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标本捐赠契约
表C.1 标本捐赠契约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捐赠标本的荣誉证书
表D.1 捐赠标本的荣誉证书
⑥ 未成年微信怎么实名验证
1、首先打开微信APP,选择红色箭头所指的“我”功能如下图所示:
⑦ 世界商船队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是什么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所拥有的商船队的总和。商船队的规模一般以总吨位或载重量的总和来衡量,其统计范围通常限于100总吨以上的海船。 发展概况 世界商船总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从1900~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商船数量持续增加,按总吨计,平均每年递增5.2%。1919~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商船数量虽然在少数年份受经济萧条影响有所下降,但平均每年仍递增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大多数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量的迅速上升,1948~1982年商船总吨位平均每年递增率为5.0%,其中 1965~1977年平均每年递增率达 7.7%。1982年和1948年相比,船舶艘数增长了1.6倍,总吨位增长了4.3倍。据英国劳氏船级社统计,截至1982年6月30日,全世界共有100总吨以上的海上机动商船75151艘,424741682总吨。按类型区分的船舶数量见表1 1982年世界海上商船数量和吨位(100总吨以上)。按劳氏船级社 1984年7月1日的统计,船舶数增至76000多艘,总吨位却略有下降,为 41800多万总吨。各国商船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过去海运发达的国家中,有些国家如日本、希腊和联邦德国,发展仍然很快;有些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荷兰、瑞典等则发展甚慢。有些原来海运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苏联、印度、巴西、南朝鲜、波兰、科威特、南斯拉夫、菲律宾、罗马尼亚等国,发展较快,目前已拥有较大的商船队。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商船队。 1982年世界商船队中,拥有100总吨以上海上机动商船总量超过1000万总吨的国家商船队有10个(表2 1982年世界十大海上商船队),总量在100~1000万总吨的国家和地区商船队已有33个。利比里亚和巴拿马拥有巨大的商船队,因为它们实行开放登记制度(见船舶登记),商船队中有大量的外国船东的方便旗船。主要是美国、香港、希腊、日本的船东为了船舶登记费用低廉,可以免缴所得税,营运收入外汇不受管制,以及摆脱其他牟利的限制而把船舶转到这两个国家登记,取得它们的国籍,悬挂它们的国旗。在外国登记的商船所悬挂的登记国国旗称为“方便旗”,挂方便旗的船称方便旗船。 运输船舶的专业化和大型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燃料、原料和工农业产品的运输量迅速增长,出现了商船专业化和大型化的趋势。传统货船分离为专用的散货船和杂货船,并出现了液货船。杂货船又向集装箱船和多用途船发展。油船则出现了大吨位的超大油船和特大油船。由于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远程豪华定期客船趋于绝迹,旅游船则代之而起。 近30年来,大宗散货的国际贸易海运量和国际贸易海运周转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类别的干货。铁矿砂、谷物、煤炭、磷灰石和矾土五大干散货的国际贸易海运量在石油以外的国际贸易货物海运量和国际贸易海运周转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这样,传统杂货船在数量上、经济和技术性能上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出现了以大型船为主体的散货船队。1964~1982年,6000总吨以上散货船的总吨位平均每年递增10%。同时国际贸易的石油海运量的增长比干货快得多,油船队也迅速扩大,其吨位在世界商船队总吨位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从1973年起,石油大幅度提价,各国都采取节油措施,石油运量即呈徘徊不前之势。世界油船吨位在世界商船队总吨位中的比重在1977年达到44.2%以后就下降了。油船大量过剩而停航搁置。进入80年代以后,世界油船吨位明显减少。表3 世界油船吨位的变化反映了世界油船吨位和比重的变化情况。 而今的美国,每天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遥感探测系统和其他侦察手段,全天候精确跟踪分布在世界各地处于运营状态中的单船载重量超过300吨的共121000艘商船的动向,并把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在第一时间传送到总部设立在美国圣地亚哥的美国海军侦察署、美国海岸警卫队总部及美国国土安全部有关部门,其目的就是保护美国本土安全。同时,美国还对组建于1976年并参加过“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的快速预备役海运队(RRF)开展拓展计划,以进一步发挥其作为战时海军后备力量的重要作用。英国、俄罗斯等国也越来越加强对商船队平时的军事训练和海上运输演习。这些现象表明,商船队作为战时海军后备力量的性质和地位日益得到各沿海国家的重视。 商船队的双重身份 商船队的身份,素来具有双重性:平时负责海上运输,战时成为海军后备力量,承担战略运输、后勤支援、医疗保障等功能。早期西方列强从事海上争霸和殖民征服时,商船与军舰就没有严格的区别。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各国的商船更是大规模参与作战,多数作战部队均由商船而不是登陆舰运输到战区。美国在二战期间号称为“盟国的兵工厂”,其所生产的大量装备和物资就是依赖庞大的商船队运至大西洋和太平洋彼岸,支援各盟国作战。中东战争、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都一再证明,现代海战的胜负,已不完全取决于舰艇的数量、吨位和武器性能,还取决于海上后勤保障的功能和成效。据统计,“二战”后全球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近300次,海军卷入的达80%以上,而且现代海战空前激烈,耗资大、战线长,因此,单纯依靠军辅船供应已不能满足需要,还必须依靠征用大量的商船直接为战争服务。如在马岛海战中,英军共征用了集装箱船、通用干货船、油船、滚装船、拖船等各类商船63艘,并与辅助舰船组成“浮动后勤”,其中有2艘商船临时改装成航空母舰,同时有5000余名船员参与作战,从而为英军夺回马岛奠定了基础。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更是动员商船队将数十万人员及各种武器装备、后勤设备等3000余万吨辎重在半年内从数千里之外运到海湾。正是商船队这种潜在的巨大的军事利益,故其又被军事专家誉为“第二海军”。商船队这种特殊性质,也使一些军事强国把商船作为军事监控、军事侦察的重要战略目标。 军事强国重视商船队建设 各军事强国都十分注重把商船队及船员队伍作为海军后备力量来建设,表现为:第一,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商船队作为战时海军后备力量的性质及使命。如美国《1980年海运教育与培训法》就明确规定,商船船员“在战时和国家处于紧急情况时自然成为美国海军军事辅助人员”。第二,非常重视对商船队平时的军事训练。如美国海军定期协助海运部门进行全球性的海上运输演习,每年至少进行3-4次;俄罗斯的客船一般都要进行兵员运输和医疗救护的训练。第三,对获得商船船员的培养资格规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条件。如美国法律规定美国商船学院学员的招收实行“国会议员提名制”,并建立评选商船学院学员的竞争制度。这一规定无疑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商船学院的地位以及在国民经济与国防战略中的重要性,因而能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献身海运事业。第四,商船船员的培养过程体现了浓厚的军事色彩。如美国商船学院的院长由海军准将担任,海军派出军官团长期住校并负责新生军训和主讲军事理论课,“保证海运院校……与美国海军的标准保持一致。”韩国海洋大学的航海类专业学生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海上技能训练,毕业生在获得学位和船员适应证书的同时,被授予韩国海军预备役少尉军衔。 我国商船队建设要有前瞻性 纵观历史,有一条规律为史家普遍认同: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败于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而拥有着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18000公里的海岸线、1400多个港口的今日中国,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更加离不开海洋:进口的石油,90%以上须依赖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供给,将主要依赖于海洋;海洋经济作为未来国家经济的重要构成,更必须以海洋作为母体和舞台。毫无疑问,我国商船队和船员是维护海洋主权、巩固海上国防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实现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过程中,我国商船队应选择和确定船况较好、配员素质较高的船队作为国家指定的战时海军后备的补充力量,并借鉴海上军事强国的做法,注重其平时的军事训练,提高其军事技能,强化其快速集结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和抢装、抢运、抢卸、抢修及综合防护能力,确保一旦发生战事,召之即来,来之能用,充分发挥其海军预备队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商船船员军事素质的培养力度,培育他们很强的军人值岗观念和服从意识,以及处置突发事件的果敢作风。而今,我国商船队还面临越来越多的人为风险,如遭遇海盗袭击、被他国政府或军舰非法扣押、在战乱海区被误袭等;同时还因经常要完成抢运、援外、撤侨等国家任务而必须来往于世界热点地区。如果商船船员不具备军事素质,很难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也难以保卫船舶安全和国家利益。 商船船员主要来源于航海院校的学员,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航海院校对学员的培养,普遍的做法是采取海军预备役制度或准军事管理制度,我国的航海院校采取的是半军事管理制度。与之比较,我国的航海院校在实施半军事管理方面,不仅管理力度较弱、效力层次较低,还缺少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制度和条件保障。因此,我们的立法、行政、军事等部门应积极商讨,进一步重视航海人才的培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把半军事管理制度纳入法律轨道,促进半军事管理制度的完善,以不断满足我国的国防需要和保障海上运输安全的需要。 航海院校国防生的培养应与海防紧密结合起来。目前航海院校与其他地方院校在国防生培养方面趋于公式化、范式化,应进一步地突出航海院校学科专业特色。我国目前航海院校中有条件承担国防生培养任务的并不多。因此,国家应充分发挥依托航海院校培养海军国防生的特殊作用,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特色专业与国防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培养出来的国防生具有海防针对性,并真正成为我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迈进的人才支撑,成为海军辅助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