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简介
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中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第一个全国性奖项,以奖励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充分调动各方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努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向高层次发展。
该年度荣誉奖设立于2009年,分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4个奖项,其中后两个奖项是今年获批新增的两个全国性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60家)及个人(40名),要求申报者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中成果显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本行业、本领域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的管理部门及金融、中介等单位(60家)及个人(40名),要求申报者在积极推动、促进产学研合作,营造产学研合作的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创新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实际作为。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0项,授予在产学研合作中涌现的突出创新成果,凡在中国境内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形成对地区、行业、技术领域等具有突出影响力的创新成果的承担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
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的个人。
『贰』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组织刊物
《中国科技产业》杂志概况
一、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主办单位: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三、创刊日期:1987年 《科技开发与管理》 1988年更名为《中国科技产业》四、全国统一刊号:CN11-2502/N五、邮发代号:82-442六、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月刊)七、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0608八、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九、国外代号:M4031十、荣誉和影响力:《中国科技产业》杂志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部火炬中心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的中央级月刊。刊物现由徐志坚(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主编、石定环(国务院参事)理事长、王建华社长三人构成杂志社的领导层。刊物的发展得到了科技部、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有关部委及主办单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连续两届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连续两届荣获“国家期刊奖”,是全国百家重点期刊和全国百家重点科技期刊;连续八年获准参加全国“两会”采访报道并可赠阅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并作为国家科技部推荐的首选刊物,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十一、市场地位:刊物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成长,它追踪报道并见证了我国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历程,为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民营科技发展、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高校科技产业、产学研合作,特别是火炬计划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刊物现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工作中一份具有指导性、权威性、学术性的中央级优秀刊物。十二、内容风格:刊物融新闻、科技、产业、金融、市场、信息于一体,面向科技界、教育界、学术界、产业界、工商界、金融界、政府管理部门,是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高端杂志,同时也是官、产、学、研、金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十三、作者群体:中央及地方政府科技、经济、教育、政策研究等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科技工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与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国营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两院院士、在读学位研究生、中央党校学员及海外专家学者等。十四、读者对象:1、主管科技和经济工作的各级政府机构及官员2、国企、民企、中外合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及研发中心3、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农业科技园,软件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各种专业园区及基地4、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中介机构(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为投融资服务的中介机构等)6、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及企业7、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8、理论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9、外资商社驻京联络处10、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高新区协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等全国性社会团体会员单位。十五、广告客户:1、国企、民企、中外合资企业;2、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软件产业基地及骨干软件企业、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具有创新成果的企业、事业单位;3、列入国家计划的承担单位、列入国家试点的城市和企业。十六、广告效果: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与政治效应并重。十七、发行渠道:全国邮局订阅、自发和代理发行;国际发行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行。
『叁』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项目
截至2013年底,先进院在低成本健康与高端医学影像、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电动汽车、数字城市与高性能计算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成果不断涌现。
纵向项目
方面,累计争取项目1358项(含横向),经费14.87亿元。其中,
国家级项目288项,经费2.82亿元
中科院项目91项,经费1.48亿元
广东省项目65项,经费1.89亿元
深圳市项目718项,经费6.90亿元
此外,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获批:取得深圳市首个973项目和首个国家重大专项,参与3个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项,重点项目5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级科技资源平台方面,组建1个国家发改委公共技术平台,1个国家和地方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和1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平台。
截至目前,先进院累计在研项目941项(含横向,纵向8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7项(不含国自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1项,中科院项目56项,广东省项目47项,深圳市项目440项。
横向项目方面
共签订工业委托开发及成果转化合同超过500个,争取400余个地方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带动新增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
向地方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109名,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20个。
获科技部授予国家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十一五”支撑计划优秀团队奖。
三次获“中科院院地合作先进集体”称号和“2010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论文与专利
近五年来发表各类专业论文3700余篇,其中SCI索引1300余篇,EI/ISTP索引1600余篇。
近五年来申请专利2858件,发明专利占86%;转移转化28.5%,被认定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肆』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奖金多少
目前比较流行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有三种:
项目纽带合作模式,它是比较松散的合专作模式,属主要特点是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以具体项目为纽带,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项目完成,合作即解散。这种合作模式主要由三种具体形式:技术转让模式、项目委托模式、联合研发模式。
建设平台合作模式,这是一种关系比较紧密的合作模式,其特点是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共同投入资源建立平台,以平台为主体进行科学研究。具体形式有共建科研基地模式和衍生企业模式。
产业技术联盟合作模式,他由企业和科研机构围绕创新技术创制、共性技术攻关组建相应的产业技术联盟,集中优势力量实现产业技术创新,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具体模式有契约产业技术联盟方式和实体产业技术联盟方式。
『伍』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61项,共计合同经费5.85亿元;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68篇;申请专利231项;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颁发的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3项、产学研合作促进奖1项,201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2013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滨海新区技术发明奖1项。 代表性科研项目序号 项目中文名称 负责人 项目来源 1 工业酶分子改造与绿色生物工艺 郭瑞庭 863计划项目 2 单糖转化技术与稀少糖的研制 涂 然 863计划课题 3 啤酒酵母与果酒废渣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 杨 萍 863计划课题 4 生物质液体燃料的高温生物炼制 陈树林 863计划课题 5 工业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与功能基因组分析 陈祖耕 863计划课题 6 生物合成的手性识别机理解析 朱敦明 973计划课题 7 化学品生物合成代谢网络的计算模拟与途径设计 孙际宾 973计划课题 8 利用ΔSRP抑制子挖掘蛋白转运新途径的基
础研究 张大伟 NSFC面上 9 大肠杆菌异丁醇合成途径中还原力调控的
机制研究 张学礼 NSFC面上 10 稀少糖醇多酶偶联细胞模型构建及其全细
胞转化研究 孙媛霞 NSFC面上 11 “纤维素乙醇的高温发酵和生物炼制”专题
“纤维素乙醇高温发酵集成技术和新工艺研究” 马延和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12 工业酶分子改造和新型蛋白质表达系统构建 田朝光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13 生物塑料及单体制造的关键技术 张学礼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14 工业微生物基因组和生物催化剂数据库的建设 马延和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15 天门冬氨酸生产的绿色新工艺 李正华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16 异戊醇的生物制造系统构建与优化 王钦宏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17 琥珀酸生产的系统生物技术 孙际宾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18 新型酶催化剂的开发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
用研究 朱敦明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19 建立一个高效的蛋白质平台进行酶制剂、酶结
构与功能的开发研究 邹培建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20 新一代测序技术应用于工业生物技术发展 陈祖耕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21 中国科学院工业微生物研究中心(北方)的建设 马延和 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基地
“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项目 22 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基础和应用 马延和 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23 以含碳气体为原料的化学品生物制造 黄志勇 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 24 绿色生物工艺研发与应用 王钦宏 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 25 生物技术转化创新体系建设 崔绣娟 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 26 基于液滴微流芯片的工业微生物高通量筛选系
统的研制 王钦宏 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27 工业酶关键技术研究 马延和 天津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28 天津市工业微生物基因组解析 孙际宾 天津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29 大肠杆菌基因组理性设计 郑 平 天津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30 棉织物染前生物处理工艺研发集成应用 田朝光 天津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31 微生物发酵与工业酶催化合成天然复合调味料
的关键技术 孙媛霞 天津滨海新区重大科技项目 32 丁二酸生物制造的研发及产业化 张学礼 天津滨海新区重大科技项目
『陆』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的历史沿革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前身为机械工程系,是湖南大学较早建立的院系之一。
1908年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开始筹办机械科。
1912年正式招收学。
1926年正式命名湖南大学时,设立了工科机械系。
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湖南大学机械系并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理工大学前身)。
1958年湖南大学为适应国家经济进步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恢复了机械工程系。
1995年6月18日,成立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003年9月与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冠名“湖南大学长丰汽车工程学院”。
2006年成立中国大陆第一支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湖南大学易车FSAE赛车队,该车队是中国内地最早参加国际比赛的车队,成功研发7辆FSAE赛车,两次参加国际FSAE比赛。
2008年6月更名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2010年03月01日,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并入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2014年3月,玉柴股份与湖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4年10月11日,该院参与的“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10月24日,湖南大学与众泰汽车联合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2014年10月,机械系 毕业生、原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调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
2014年11月15日,第八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深圳举行,本次大会对获得2014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突出贡献奖的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颁奖。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曹立波教授课题组的大型空间可展开的特种客车开发研究获得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针对我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最高荣誉奖,由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是我国产学研合作领域惟一的全国性奖项,旨在广泛调动产学研、政金介各方积极性,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2015年10月13日-17日,“2015昆仑润滑油杯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油车赛”在湖北襄阳梦想方程式赛车场隆重举行。经过四天紧张激烈的争夺,湖南大学海马汽车FSAE赛车队以840.69分获得季军。
2015年10月24-25日,湖南大学潇湘之鹰车队派出三辆节能赛车参加了在广东国际赛车场举行的“2015第9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经过两天激烈的角逐,潇湘之鹰车队以1208.47km/L油耗的成绩夺得燃油大学、专科组冠军;潇湘之鹰二队以775.58km/L油耗的成绩夺得燃油大学、专科组第四名;在EV(电车)大学、专科组比赛中,潇湘之鹰EV车队(电车)以行驶22210米的成绩夺得第四名。
『柒』 上海电力大学如何
很不错,国家电网在这个学校有校招,专业性还是很强的。
『捌』 中国的产学研合作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合作教育。1991年4月在上海成立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九·五”期间在全国28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
『玖』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历届年会
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
本站北京2007年11月3日讯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致信祝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张怀西出席大会。 曾培炎在贺信中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提高产学研结合水平,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希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加强科技服务,充分发挥产学研三方及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陈至立在讲话中指出,产学研结合是各国进行科技创新的有效举措,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高度重视,协同配合,扎实推进。一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中心,将各种创新要素集聚到企业创新过程中来。二要为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对产学研结合的鼓励、引导和支持。三要加强对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充实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努力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务实高效、开放灵活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四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她希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搭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也希望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其大力支持。 教育部部长周济、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出席大会并致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引领自主创新时代潮流——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开创产学研结合新局面”。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等担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名誉会长。 在今天的大会上,来自国家相关部委、高校、科研院所、国企、民企的300余名代表一致推举徐志坚同志担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并通过了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等负责人名单。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是由产业界、教育界、科技界及学术界致力于产学研结合的部门、单位以及热心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工作者组成的社会团体。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宗旨是:以促进我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目标,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从六个方面开展工作:研究、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发挥促进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服务功能,做好政府相关部门的助手和产学研结合的桥梁,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以多种形式举办产学研合作的研讨会、报告会、展览会、洽谈会,与有关部门合作,加强继续教育,普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知识,培训产学研合作的专门人才;组织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际调研,探索中国特色产学研结合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以指导产学研结合实践,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保持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加强产学研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包括举办学术会议、人员互访、信息交流、合作研究等活动,广泛建立与国际产学研组织的合作关系,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国际化进程;积极建设促进会网站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信息整合服务协同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产学研结合提供全方位服务;编辑出版会刊和学术刊物及书籍。 在今天的大会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网站和信息整合服务协同平台(征求意见版)正式开通。 在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科研院所、高校、国企、民企的代表,就当前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任务和问题,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和模式,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国际产学研教育联盟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曹湘洪,黑龙江省委常委、省科技厅厅长孙尧,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何建坤,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兴华,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姚燕,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干勇等在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 与会代表还通过了《北京宣言》。
第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
本报深圳10月13日讯 作为第十届深圳高交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于2008年10月13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锋到会致辞。 刘延东在贺信中说,欣闻第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谨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我国产学研合作、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刘延东说,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以产学研合作为特征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越来越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推动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刘延东说,推进产学研合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坚持创新、合作、发展的方向,将为企业服务放在首位,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和理论研究,探索长期、紧密、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搭建开放共享的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为建设我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次论坛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并得到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协、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以“合作·创新·发展——产学研联盟与区域经济腾飞”为重点议题,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产学研联盟、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政策、发展战略、高层导向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突破口。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发展态势良好,合作模式不断创新,推动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本次论坛旨在总结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验,研究问题,进行理论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和结构创新,积极推动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搭建产、学、研、金、介多位一体的创新平台,推动我国产学研合作向高层次发展。
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地方产学研主管部门及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知名专家等5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在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分别发表了题为《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和《推进产学研合作向高层次发展》的演讲;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长张景安,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国资委监事会原主席、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段瑞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等,也对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的经验等进行了精彩而富有新意的演讲。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石定环主持论坛。
在此次高峰论坛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还公布了13家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试点单位,并宣布启动由科技部批准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评审工作。
13日下午,“园区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半导体照明产学研合作”和“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学研合作联盟启动大会暨发展”等3个分论坛,作为本次高峰论坛的组成部分,在深圳会展中心分别举行。
此次论坛由广东省科技厅、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第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
新华网天津11月7日电(记者周润健)作为我国“产、学、研”领域每年一度的高层盛会,第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7日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召开。 与会人士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战略、新举措,引导企业走出危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思路、新办法,如何围绕中央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和模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如何以更有力的举措支持和帮助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成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还不强,关键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
在此次高峰论坛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公布了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等68家单位,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等30位同志获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50家单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等48位同志获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由科技部批准设立的,该奖项是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第一个全国性奖项,是面向国内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所颁发的年度荣誉奖,每年评选一次,分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第二批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试点单位名单同时公布。天津滨海高新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8家单位榜上有名。
“滨海绿色能源应用创新战略论坛”、“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工程”、“科技园区与创新基地发展论坛”、“产学研合作与品牌建设论坛”和“新材料与技术创新联盟论坛”等5个分论坛,作为本次高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于当天分别举行。
作为我国产学研每年一度高层互动的盛会,第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为期两天,以“协同创新·共促发展”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