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光电测距成果改正

光电测距成果改正

发布时间:2021-05-15 22:58:32

⑴ 光电测距仪主要有哪3项系统误差

(1)仪器误差:由于仪器本身的原因造成的。。(2)理论误差(也叫方法误差):理论公式的近似性。(3)个人误差:由于测量人的心理、生理特点造成的。

⑵ 视距法测距原理

电子测距即电磁波测距,它是以电磁波作为载波,传输光信号来测量距离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仪器发出的光波(光速C已知),通过测定出光波在测线两端点间往返传播的时间t来测量距离S:
S=Ct/2 (4.15)

式中乘以1/2是因为光波经历了两倍的路程。

按这种原理设计制成的仪器叫做电磁波测距仪。根据测定时间的方式不同,又分为脉冲式测距仪和相位式测距仪。脉冲式测距仪是直接测定光波传播的时间,由于这种方式受到脉冲的宽度和电子计数器时间分辨率限制,所以测距精度不高,一般为1~5m。相位式光电测距仪是利用测相电路直接测定光波从起点出发经终点反射回到起点时因往返时间差引起的相位差来计算距离,该法测距精度较高,一般可达5~20mm。目前短程测距仪大都采用相位法计时测距。

通常是开机后将观测时的温度和气压输入全站仪,仪器自动对距离进行温度和气压改正。

测定气温通常使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定气压通常使用空盒气压表。气压表所用单位有mb(102Pa)和mmHg(133.322Pa)两种,而1mb=0.7500617mmHg。气温读数至1度,气压读数至1mmHg。
小知识:《温度和气压对测距的影响》

在一般的气象条件下,在1Km的距离上,温度变化1度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95mm,气压变化1mmHg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37mm,湿度变化1mmHg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05mm。湿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作业时,就应考虑湿度改正。
注意:
1、只要温度精度达到1度,气压精度达到27mmHg,则可保证1Km的距离上,由此引起的距离误差约在1mm左右。
2、当气温t=35度,相对湿度为94%,则在1Km距离上湿度影响的改正值约为2mm。由此可见,在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下作业,对于高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这一因素不能不予以考虑。
3、由于地铁轨道工程测量以“两站一区间”分段进行,从导线复测到控制基标测量,再到加密基标测量所涉及的距离测量都属短距离测量,上述改正值较小,只要正确设置温度值和气压值即可满足规范要求。

⑶ 若用"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替代"四等几何水准测量"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查下 工程测量规范。看看。
能替换四等水准
四等水准最后的 每公里偶然中误差是 5mm
*******全中误差是 10mm

⑷ 全站仪角度误差问题

电子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及精密机械加工等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先进测量仪器,用它可准确、高效、方便地完成多种工程测量工作。它不仅精度高,而且速度快、操作简便,还带有丰富的内置软件,具有常规测量仪器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测绘、测试、监测等领域应用日渐广泛。 本文就拓普康全站仪来简述一下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拓普康公司2002年最新推出的全中文化全站仪——GTS-330系列全站仪。其机身小、画面大、全中文显示,最适合一线作业的需求。它的特点是:①GTS-330W是世界首创采用蓝牙无线通讯技术的全站仪,野外使用更方便,数字输入更简单。②优越的距离和角度测量功能:测角精度:±2”/5”,绝对法测角,无需过零检验;测距精度:±(2mm+2ppm*D);测程:3km/一块棱镜;高速测距:精测1.2秒、粗测0.7秒、跟踪0.4秒。③装有双轴补偿器,可提供电子气泡用于整平,并可自动改正由于整平误差对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的影响。④装有应用测量程序,可做偏心测量、对边测量、后方交会以及面积测算等项目。⑤特别耐用,防尘等级达IP66级。⑥结构紧凑,重量轻(主机含电池仅4.9KG),携带方便。⑦充足的内存空间供数据存储用,可存储8000个观测点16000个坐标点。⑧装备长效电池(BT-52QA),作业时间达10小时。⑨操作面板简单,屏幕显示全中文化,易学易用。 1全站仪基本原理 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测速仪的简称,又被称为“电子全站仪”,是指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电子记录器组成的,可实现自动测角,自动测距、自动计算和自动记录的一种多功能高效率的地面测量仪器。电子全站仪进行空间数据采集与更新,实现测绘的数字化。它的优势存在于数据处理的快速与准确性。 全站仪自身带有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快速而准确的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放样点的方位角与该点到测距点的距离,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它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和数据处理,由机械、光学、电子元件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由于只需一次安置,仪器便可以完成测站上所有的测量工作,故被称为“全站仪”。 全站仪上半部分包含有测量的四大光电系统,即水平角测量系统、竖直角测量系统,水平补偿系统和测距系统。通过键盘可以输入操作指令、数据和设置参数。以上各系统通过I/O接口接入总线与微处理机联系起来。 微处理机(CPU)是全站仪的核心部件,主要有寄存器系列(缓冲寄存器、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微处理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键盘指令启动仪器进行测量工作,执行测量过程中的检核和数据传输、处理、显示、储存等工作,保证整个光电测量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输入输出设备是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装置(接口),输入输出设备使全站仪能与磁卡和微机等设备交互通讯、传输数据。 2 全站仪的操作与使用 电子全站仪装备有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输入输出单元等等,可以根据田野测量的水平角、竖直角、倾斜距离等数据,实时计算、显示和输出所需要的点与点之间的方位角、水平距离、高差或点的三维坐标等测量成果。通过输入输出单元,能够输入测站点坐标、起始方向的方位角等基础数据,并将测量结果直接输出到电子计算机中进行计算、编辑和自动成图,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自动生成等高线。测量的图形既可以存储在计算机中,也能够根据需要以多种比例尺打印输出,同时还能够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中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和应用,生成数字地面模型.所以电子全站仪配合计算机测图能够提高测量和成图的精度,实现测量的高度自动化。 2.1 水平角测量 2.1.1 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2.1.2 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2.1.3 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2 距离测量 2.2.1 设置棱镜常数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2.2 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2.2.3 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2.2.4 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量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2.3 坐标测量 2.3.1 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3.2 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回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2.3.3 设置棱镜常数。 2.3.4 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2.3.5 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2.3.6 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测点的三维坐标。 3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应用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提高精度。应用有很多种,例如:施工放样、后方交会、导线测量、对边测量、悬高测量等。本文简单介绍施工放样、后方交会。 3.1 施工放样 在现代交通土木建设中随着测量仪器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从而使测量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小而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就施工放样这方面,由过去的经纬仪交会法到运用全站仪直接输入坐标放样,工作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近几年出现的自带中桩边桩计算软件的一系列全站仪在放样过程中只需输入曲线要素就可以直接进行放样了,使测量工作基本实现了傻瓜化。拓普康GTS-330系列就具有此项功能,全站仪可以进行三维x、y、z的放样,通过已知点建站和后视点(或后视方位角)进行坐标的放样。 操作程序:施工放样模式——输入站点坐标——输入后视点 坐标—输入放样点坐标——实施放样。 放样时应注意:在一点放样完毕后应进行放样点坐标测量工作,测出x、y、z与放样点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应做到步步校核。另外,在整个放样结束后,需再测一次其他导线点的 x、y、z坐标,比较所测数据,以保证仪器在放样中没有错误。 3.2 后方交会 一般可由二个以上已知点建站,输入仪器高,依次输入已知点坐标及高程,并用全站仪测出未知点与已知点的水平距离。当已知点全部输入后,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出建站点坐标、高程以及自动保存计算结果。 测站点坐标由多个已知点计算而得,要获得坐标,至少必须两个水平角,一个距离或三个水平角,否则就会显示“计算所需数据不足!需要2个角和1个距离或者3个角”。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外业计算、记录和外业工作时间,而且提高了作业精度。提高了人们对全站仪的认识,使全站仪更好的应用于工程测量。 4 结语 电子全站仪是近年普遍使用的一种新型的测量仪器,它同时具备了光学经纬仪和电子测距仪的功能,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高精度测距仪的测量工作。 而工程测量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带有普遍性的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仪器工具的更新和改进,促使工程测量工作越来越简化,精度也越来越高。而合理科学的运用全站仪进行测量,仍需我们进一步的积累经验和继续探讨。

⑸ 水准复测和中线复测的区别

这个问题很嚼口,我发个资料你自己看看中线测量是在定线测量的基础上,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在地面上详细地标示出来。它与定线测量的区别在于:定线测量中,只是将道路交点和直线段的必要转点标示出来,而在中线测量中,要根据交点和转点用一系列的木桩将道路的直线段和曲线段在地面上详细标定出来。定线测量一般由勘测设计单位实施,然后把有关桩位和测量成果交与施工方,由施工单位进行中线及施工测量。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边桩。关于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应注意各交点之间的距离、方向是否与图纸相符;如一个工程项目有几个标段,应注意与相邻标段的中心是否闭合,中线测量应深入相邻标段50~100米;应注意与桥涵等结构物的中心是否闭合;应注意与房屋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与图纸是否相符。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设计单位查明原因。二是护桩的设置。道路中线桩护桩的设置,是路基施工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施工中这些桩又容易被破坏,所以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中线桩的恢复和测设工作。为了能迅速而又准确地把中线桩恢复在原来的位置上,必须在施工前对道路上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桩点如交点、转点、曲线控制点等设置护桩。所谓护桩,就是在施工范围以外不易被破坏的地方钉设的一些木桩。根据这些护桩,用简单的方法(如交点、量距等),即可迅速地恢复原来的桩点。设置护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道路的每一直线段上,至少应有三个控制桩要设置护桩,这样即使有一个控制桩不能恢复时,仍可用其他两点,把该直线段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两方向线的交角尽可能接近90°,不应采用小于30°的交角;护桩应选在施工范围之外,但不宜太远;护桩之间距离不能太远;所设护桩必须牢固可靠,桩位要便于架设测量仪器和观测。曲线段边桩的护桩设置。对于曲线段,由于边桩的确定较麻烦,重新测设耗费时间较多,因此在一次精确放线以后,对曲线段的边桩中有代表性的桩位也应设置护桩,这样可减少重复测量工作,减少测量工作量。三是里程桩的布设。中线桩定出以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好里程桩的控制布设。里程桩的布设原则是:在直线段,一般布设在每隔100米的整桩号的横断面上,类似于公路施工常见的百米桩的布设;在曲线段桩位要适当加密,在曲线段起讫点、中点的里程桩位必须布设;里程桩可采用大木桩,上面用油漆或墨汁标上里程桩号,打入道路两侧施工范围以外的地上,最好是每侧各打一个。在保证施工中不易被破坏的情况下,离路基边线应尽量近一些,以方便使用,一般为1~2米。关于里程桩的布设,在大部分施工手册的测量放线章节中没有论述,在许多工地上不太重视。我在某些工地发现,有些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测量时,里程桩号的确定是从很远距离一尺一尺排过来,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累积误差。如果里程桩号定不准,那么标高、坡度的质量控制也无从谈起。三、校对及增设水准点其一,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之前应仔细校核,闭合差不得超限,如超出允许偏差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有关部门。设计单位交付的水准点一般是几个月前设置。这些点位处于野外很容易被人为撞动或因地面自然沉陷而发生变化,所以使用之前一定要认真复核;其二,水准点的增设原则:相隔距离一般为150~200米,以测高不加转站为原则。增设水准点应与设计单位交的水准点闭合,如一个工程项目分几个标段,还要与相邻标段的水准点闭合,闭合差不得超限。水准点位置,应设于坚实、不下沉、不碰动的地物上或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亦可设置于外加保护的深埋木桩或混凝土桩上,并做出明显标志。水准点应每月复核一次,对怀疑被移动的水准点应在复测校核后方可使用。四、纵横断面测量通过中线复测、边桩放线和水准点的布设,就可进行纵横断面的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土方量的计算,所以纵横断面测量结束以后,测量结果应与设计图纸核对。凡是与原来的成果在允许偏差之内时,一律以原有成果为准,只有当与原有成果有较大差异时,才能报监理工程师验证后改动。需要说明的是:该项工作,必须在施工前进行。如果实测土方量与设计不符报请监理核准时也应在施工前进行。有些工地路基开挖以后才向监理提出实际土方量与设计不符,要求增加签证,但最后监理拒签。所以一定要注意该项工作的时效性。五、施工测量做好以上工作以后,就为施工中的测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关于施工测量的具体方法,有关测量的书籍上讲得很多,不须我多讲。只就此项工作提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应根据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及时将中线、边线撒灰线放出,如果被破坏掉时要及时恢复,应使施工始终能有“线”可依。道路的结构层均为大放脚式,每层结构层的宽度、边线与中线的距离不同,放出线以后又很容易被施工的材料覆盖或被施工机械碾压破坏掉,所以每道工序施工前应放出,如果被破坏应及时恢复。第二,每层结构层的标高在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推算出来,实践证明:这样做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可有效避免测量出现错误。看图纸一定要细致,推算的结果要注意复核。我在某些工地上见到,有些技术人员一边推算高程一边进行测量,工地上很多机械、人员、材料都在等着,在这种比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忙中出错。所以标高应提前推算。要尽量把能够做的工作在施工前就做好。要勤测、勤量、勤校核,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一、线路复测
线路复测包括线路中线和路线水准复测,它与定测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基本相同,
1、交接桩点:
首先与设计院交接有关测量资料(初测、定测资料), 并在实地交接桩点(导线点、水准点、中线桩)
2、复测:
(1)用与初测和定测相同的方法测定导线点、水准点;
(2)用与定测相同的方法检测或恢复被破坏的中线点( JD 、 ZD 、曲线主点、百米桩、公里桩、曲线桩等)。
复测与定测成果不符值的限差如下:
a.水平角:±30″;
b.距离:钢尺 1/2000,光电测距 1/4 000;
c.转点的横向差: 每l00m不应大于5mm, 当距离超过400m时,不应大于20mm ;
d.曲线横向闭合差: 10cm;e.水准点高程闭合差: ±30mm;
f.中桩高程: ±10cm。 在施工之前须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复测结果与定测资料比较相差不大时,应采用定测成果。
当复测与定测成果不符值超出容许范围时,应多方寻找原因。如确属定测资料错误或桩点发生移动时,则应改动定测成果。
3、横断面加密:由于在施工阶段对土石方的计算要求比设计阶段准确,在平坦地区为每50m一个,在土石方数量大的复杂地区,应不远于每20m一个。在施工中线上加密里程桩,每50m或20m一个桩。

⑹ 野外导线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

1、导线施测前的准备工作
(1)业务准备:
1)学习技术设计书,了解工程的性质、来源、目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工期要求等。
2)学习所涉及的各工程类别的相关规范,了解基本技术要求。
3)学习各工种操作、配合基本要求。
4)依据设计书要求,在已有的地形图上大概设计出导线点位。
5)检查已知点平面成果的投影带号是否正确,各批已知点成果坐标系统是否统一,水准点等已知点高程系统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
(2)仪器设备检查及生产资料准备:
1)了解经纬仪、全站仪等型号,测距、测角精度,检查仪器加常数、乘常数等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2)在平坦的地面上钢尺量距4~5m,用全站仪测量平距,检查棱镜常数是否设置正确,若有问题应及时向生产负责人汇报,以获得正确棱镜常数,重新设置。
3)实测前检验仪器在经过长途搬运后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4)检查棱镜、觇板、基座、脚架是否正常,数量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5)检查记录手簿是否带够,若为电子手簿,应熟悉记录手簿软件,检查软件运行情况,与台式机数据传输情况等。
6)检查辅助测量的物品是否齐备,如记录板、铅笔、钢卷尺、做标记的红布、木桩、油漆、毛笔等。
7)全站仪及对讲机等需充电设备应及时充电。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有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测量导线边长、测量转折角和连接测量。
(1)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首先调查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的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将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并在地形图上拟定出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去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并建立标志。若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到现场详细踏勘。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选定导线点的位置。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平坦,方便测角和量距。
2)将点位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
3)点所在处应视野开阔,便于进行碎部测量。
4)导线点的密度应够,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5)视线中间应无隆起,视线距地面最低不少于2m。
6)导线各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长的长度尽量不要相差太大,导线边长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选定导线点后,应马上建立标志。若是临时性标志,通常在各个点位处打上大木桩,在桩周围浇灌混凝土,并在桩顶钉一小钉;若导线点需长时间保存,就应埋设混凝土桩或石桩,桩顶刻“十”字,作为永久性标志。
为了便于寻找,导线点还应统一编号,并做好点之记。即绘一草图,注明导线点与附近固定而明显的地物点的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
(2)测量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定导线边长,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用。若用钢尺量距,钢尺使用前须进行检定,并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进行量距。
(3)测量导线转折角:导线转折角分左角和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转折角为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转折角为左角。可用测回法测量导线转折角。
一般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若导线前进方向为顺时针则为右角,若导线前进方向为逆时针则为左角;在附合导线中常测左角,也可测右角,但要统一;在支导线中既要测左角也要测右角,以便进行检核。各等级导线测角时应符合其相应的技术要求。
(4)连接测量:当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时,须进行连接测量,即进行连接边和连接角测量,作为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的依据。若附近没有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施测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6)光电测距成果改正扩展阅读
选择相邻点相互通视的一系列控制点构成导线,直接测定导线的各边边长及相邻导线边的夹角,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和一条边的方位角就可以推算出所有其他控制点的坐标.
测法
三角(三边)测量:在地面选一系列控制点,相互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构成各种网(锁)状图形。通过观测三角形的内角或(边长),再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起始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经解算三角形和坐标方位角推算可得到三角形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进而有直角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待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 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成为导线,这些控制点为导线点,点间的折线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导线测量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导线测量
查看全部3个回答
最普通的电子导线有哪些?天猫..
买电子元器件,上天猫电器城,旗舰精选,匠心品质,优质更耐用,买的放心,..
3c.tmall.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导线测量外业测量的步骤是哪些?
导线测量外业测量的步骤是: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现场踏勘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1)相邻导线点间通视良好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之处
(3)在点位上,视野应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
(4)导线点在测区内要布点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应分等级统一编号,以便于测量资料的管理。对于每一个导线点的位置,还应画一草图,该图称为控制点的“点之记”。
2.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以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一般用往返丈量的方法,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高差改正或倾斜改正。当用光电测距仪测量导线的边长时,也应进行各项改正。
3.导线转折角测量
导线的转折角是在导线点上由相邻两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导线的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侧的称右角。
23 浏览5208
导线测量的计算步骤是什么?
闭合导线:

名称 表示 原理

(导线长) D 实测边长总合

(角度总和) ∑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

(角度闭合差) F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的秒位数

(坐标闭和差) Fx △x计算出的坐标增量之合
Fy △y计算出的坐标增量之合

(距离闭合差) F Fx平方加Fy平方开根号

(导线精度) K F/D(1÷F×D)

附合导线:

名称 表示 原理

(导线长) D 实测边长总合

(角度总和) ∑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

(角度闭合差) Fβ 实测推算出的终点方位角减理论的终点方位角

(坐标闭和差) Fx △x总合减(终点x坐标减起始x坐标)
Fy △y总合减(终点y坐标减起始y坐标)

(距离闭合差) F Fx平方+Fy平方开根号

(导线精度) K F/D(1÷F×D)

坐标增量计算:

△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

D :实测两点间的距离。

a :实测两点间的方位角。
近似平差方法:①将角度闭合差除以测站数:Fβ÷N(N表示测站数)=∩(角度均值),然后将角度均值加到实测右角中。
②将Fx平方加Fy平方开根号,得出距离闭合差,用距离闭合差除以观测边长数得出距离均值,然后将距离均值加到每一条实测边长中。
③从起测点开始,再通过公式△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求出坐标增量。用上一测站的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就得出平差后的坐标

不知道给你几个脚架,如果是三个,就分别布设在H2,B1,A1上,测角,量边,然后H2脚架移到H1,继续测角两边,采用导线网布设,条件平差计算。应该是这么算
浏览612
全站仪导线测量步骤
全站仪导线测量步骤并不复杂,下面讲解一下详细的测量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到达指定观测点后,首先要把全站仪的支腿调整平稳,观察一下图中手指的(红框处)圆盘位置,只要里面保持在中心位置就可以了。 2、接下来是要调节全站仪的上部分,使其保持平衡,观察一下位于红框处的中间小球是不是处于正中间,处于中间就满足要求了。 3、再调整图中的红框位置,手指旋转旋钮,注意不要碰到下侧的支架,以免重新调整支架。 4、当上部分调整完毕,接着摁主菜单按钮,根据显示器上的提示进行接下来的操作,选择放样。 5、接下来就是观测和调整了,使用旋钮来调整,此次要调整的部分是镜头,注意从镜头里要可以看清楚。 6、最后进行读数和记录就可以了,此处要注意前视和后视的灵活运用,剩下的就是抗杆放点。这样全站仪导线测量就完成了。

⑺ 测距高程导线

(1)代替四等水准的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应起闭于不低于三等的水准点上,其边长不大于1km。高程导线的最大长度不超过四等水准路线的最大长度。

(2)高程导线边长的测定,应采用不低于Ⅱ级的测距仪或全站仪,往返观测各一测回,读数4次。一测回读数较差不大于10mm,每站应读取气温和气压值,使用全站仪时,气象常数可以安置在仪器上。垂直角测回差和指标差较差均不大于7",对向观测高差较差不大于40,D为测距水平距离,以km为单位。仪器高觇标高读至1mm,垂直角观测2测回。垂直角不大于15°。

(3)高差计算:观测距离应施加加常数和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

气象改正采用仪器厂方提供的参数和计算公式,并已预先设定,观测时输入温度和气压值,仪器自动改正。加常数和乘常数采用仪器鉴定的数据进行改正。

每点设站时,相邻测站间单向观测高差h按下式计算: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

式中:h——高程导线边两端点的高差(m);

Di——经过气象改正的平距(m);

k——大气折光系数(一般取0.11~0.14,如不符可采用实验值);

R0——地球平均曲率半径,一般采用6369000m,可根据各地纬度和投影面计算;

i——仪器高(m);

υ——觇标高(m);

zi——观测垂直角(")。

相邻测站间对向观测高差中数h12按下式计算: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

由测距高程导线测定的水准点或其他固定点的高差,应加入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计算方法与四等水准测量相同。

每点设站高程导线测量限差按表3-10规定。

表3-10 测距高程导线测量限差(mm)

(4)三角高程测量:随着测量仪器的进步,三角测量的方法一般不宜采用,对于原有的控制网使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成果视为合理,精度达到现行标准的可以使用。

(5)测距高程导线观测手簿格式见附录G。

⑻ 测量员考试试题

2010年测量员考试试题摘要

(随着建筑类考试的临近,知识的熟练掌握很重要。在重庆测量员培训班学习的同学,你们除了要熟练掌握测量员知识以外,一些考试方面的试题也要去多做下,会给你们在考试的发挥带来很好的帮助,下面这些资料仅供参考!)

一、2010年测量员考试试题-名词解析题

(1)三角测量
(2)图根点
(3)图根控制测量
(4)大地点
(5)导线
(6)导线测量
(7)坐标增量闭合差
(8)三角高程测量
(9)高程闭合差
(10)两差改正

二、2010年测量员考试试题-填空题

1、土地勘测定界外业测量工作程序一般是( )、( )、( )、( )。
2、地籍调查按区域范围分为( ),比例尺一般分别为( )。
3、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包括量取( )、( )、( )、( )。
4、地籍图根控制网通常采用导线布设方式。为减少图根控制点的二次扩展,应优先布设导线网,布设( )然后采用( )在建筑物稀少、通视良好的地区,可以布设( )。
5、地籍细部测量的内容( ) 、( )、( )和( )等内容。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 )、( )、( )三种。
6、在等精度观测中,取值作为观测值的最可靠值。设观测值中误差为m,观测次数为n,则最可靠值的中误差为( )。
7、假设A点坐标X=3225463.473,Y=6463264.132 B点坐标X=3226483.643,Y=6462945.154 请问B→A的方位角应为( )平距为( )m。
8、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应满足( )的精度要求,与( )基本无关。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应根据( )而变化。通常,每平方公里应布设( )地籍图根控制点。
9、( )完成后,进行土地勘测定界放样,其作业方法一般分为( )、( )、( )。
10、地籍图的主要内容要素为( )、( )和( )。

三、2010年测量员考试试题-选择题

(1)斜坡上丈量距离要加倾斜改正,其改正数符号( )

(a)恒为负; (b)恒为正;
(c)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d)根据高差符号来决定

(2)由于直线定线不准确,造成丈量偏离直线方向,其结果使距离( )

(a)偏大; (b)偏小;
(c)无一定的规律; (d)忽大忽小相互抵消结果无影响。

(3)相位式光电测距仪的测距公式中的所谓“光尺”是指( )

(a) f; (b) f/2; (c)λ; (d)λ/2

(4)某钢尺名义长30m,经检定实际长度为29.995m,用此钢尺丈量10段,其结果是( )

(a)使距离长了0.05m (b)使距离短了0.05m

(c)使距离长了0.5m (d)使距离短了0.5m

(5)双面水准尺的黑面是从零开始注记,而红面起始刻划( )

(a)两根都是从4687开始;
(b)两根都是从4787开始;
(c)一根从4687开始,另一根从4787开始;
(d)一根从4677开始,另一根从4787开始

(6)水准测量时,长水准管气泡居中是说明( )

(a)视准轴水平,且与仪器竖轴垂直; (b)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平行;

(c)视准轴水平; (d)视准轴与圆水准器轴垂直

(7)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结构可知,当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时,便可达到( )

(a)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b)获取望远镜视准轴水平时的读数;
(c)通过补偿器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d)包含(b)与(c)两项的内容。

(8)水准测量记录表中,如果∑h=∑a-∑b, 则说明下列一项是正确的。( )

(a)记录; (b)计算; (c)观测

(9)水准测量中的转点指的是( )
(a)水准仪所安置的位置; (b)水准尺的立尺点;
(c)为传递高程所选的立尺点; (d)水准路线的转弯点

(10)观测值的中误差,其概念是( )

(a)每个观测值平均水平的误差; (b)代表一组观测值的平均误差;
(c)代表一组观测值中各观测值的误差;(d)代表一组观测值取平均后的误差

(11)算术平均值中误差比单位观测值中误差缩小n倍,由此得出结论( )

(a)观测次数越多,精度提高越多;
(b)观测次数增加可以提高精度,但无限增加效益不高;
(c)精度提高与观测次数成正比;
(d)无限增加次数来提高精度,会带来好处

(12)误差传播定律是用数学的方法建立( )

(a)各种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
(b)观测值中误差与它函数值中误差关系的定律;
(c)观测值中误差与最或是值中误差关系的定律;
(d)各种误差相互传递的定律

(13)所谓等精度观测,一般是指( )

(a)相同技术水平的人,使用同精度的仪器,采用相同的方法,在大致相同外界条件下的观测;
(b)相同技术水平的人,使用同一种仪器、采用相同的方法,在大致相同外界条件下所作的观测;
(c)根据观测数据,计算观测结果的精度是相同时

(14)计算中误差时,一般多采用最或是误差(似真误差)来计算,其原因是( )

(a)观测值的真值一般是不知道的;
(b)为了使中误差计算得更正确;
(c)最或是误差的总和等于零,可作校核计算

(15)观测值的权是根据下列确定的( )

(a)根据未知量的观测次数来确定的;
(b)根据观测值的中误差大小来确定;
(c)根据观测所采用的仪器精度来确定,仪器精度高,权给得大

(16)辩认等高线是山脊还是山谷,其方法是( )

(a)山脊等高线向外突,山谷等高线向里突;
(b)根据示坡线的方向去辩认;
(c)山脊等高线突向低处,山谷等高线突向高处;
(d)山脊等高线较宽,山谷等高线校窄

(17)在地形测图中,为了测定山顶某一古塔的位置,当不便量距时,可采用( )

(a)前方交会法; (b)侧方交会法;
(c)后方交会法; (d)极坐标法

(18)测绘1:1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平板仪对中误差不得大于下列数值( )

(a)0.4mm (b)0.5mm (c)0.6mm (d)0.7mm

(19)平整土地时,设计高程是按下列方法计算( )

(a)取各方格顶点高程的平均值;
(b)各方格点高程按方格点的不同权数加权平均;
(c)各方格点高程按其边长加权平均;
(d)各方格点高程按方格面积加权平均

(20)建筑方格网布网时,主轴线布设在( )

(a)大约场区中部,主轴线应处于南北方向;
(b)大约场区中部,主轴线应与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平行;
(c)大约场区中部,主轴线应沿原有道路敷设

四、2010年测量员考试试题-判断题

(1)测量成果的处理,距离与角度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高程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 )

(2)在10km为半径的圆范围内,平面图测量工作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 )

(3)在小区域进行测量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测量的影响较大,故应考虑。( )

(4)在小地区进行测量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

(5)地面上AB两点间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相同的。( )

(6)在测量工作中采用的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南北方向为X轴,东西方向为Y轴,象限按反时针方向编号。( )

(7)高斯投影中,偏离中央子午线愈远变形愈大。( )

(8)六度带的中央子午线和边缘子午线均是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 )

(9)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愈低,表示地物、地貌愈简略。( )

(10)水准仪的水准管轴应平行于视准轴,是水准仪各轴线间应满足的主条件。( )

五、2010年测量员考试试题-简答题

(1)试绘图说明跨山头的定线的步骤。
(2)试比较串尺法丈量距离和整尺法丈量距离的优缺点。
(3)钢尺刻划零端与皮尺刻划零端有何不同?如何正确使用钢尺与皮尺?

(4)简述钢尺精密量距的方法?

(5)写出钢尺尺长方程式的一般形式,并说明每个符号的含义。

(6)钢尺的名义长度和实际长度为何不相等?钢尺检定的目的是什么?尺长改正数的正负号说明什么问题?

(7)简述钢尺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的主要不同之处?

(8)视距测量的精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观测中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9)简述视距常数K的测定方法。测定时钢尺丈量地面距离要达到什么精度?

(10)简述相位法光电测距的原理。

六、2010年测量员考试试题-计算题

(1)检定30M钢尺的实际长度为30.0025m,检定时的温度t。为20℃,用该钢尺丈量某段距离为 120.016M,丈量时的温度t为28℃,已知钢尺的膨胀系数α为1.25×10-5,求该纲尺的尺长方程式和该段的实际距离为多少?

(2)用30M钢尺丈量A、B两点间的距离,由A量至B,后测手处有7根测钎,量最后一段后地上插一根测钎,它与B点的距离为20.37m,求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若A、B间往返丈量距离允许相对误差为 1:2000,问往返丈量时允许距离校差为多少?

⑼ 全站仪的测距离应该注意什么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它是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测距技术的发展,近代电子科技与光学经纬仪结合的新一代既能测角又能测距的仪器,它是在电子经纬仪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测距的功能,使得仪器不仅能够测角,而且也能测距,并且测量的距离长、时间短、精度高。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的多功能测量仪器。由于全站型电子速测仪较完善地实现了测量和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所以人们也通常称之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称全站仪。 电子测距的基本原理 电子测距即电磁波测距,它是以电磁波作为载波,传输光信号来测量距离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仪器发出的光波(光速C已知),通过测定出光波在测线两端点间往返传播的时间t来测量距离S:
S=Ct/2 (4.15) 式中乘以1/2是因为光波经历了两倍的路程。 按这种原理设计制成的仪器叫做电磁波测距仪。根据测定时间的方式不同,又分为脉冲式测距仪和相位式测距仪。脉冲式测距仪是直接测定光波传播的时间,由于这种方式受到脉冲的宽度和电子计数器时间分辨率限制,所以测距精度不高,一般为1~5m。相位式光电测距仪是利用测相电路直接测定光波从起点出发经终点反射回到起点时因往返时间差引起的相位差来计算距离,该法测距精度较高,一般可达5~20mm。目前短程测距仪大都采用相位法计时测距。 通常是开机后将观测时的温度和气压输入全站仪,仪器自动对距离进行温度和气压改正。
测定气温通常使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定气压通常使用空盒气压表。气压表所用单位有mb(102Pa)和mmHg(133.322Pa)两种,而1mb=0.7500617mmHg。气温读数至1度,气压读数至1mmHg。
小知识:《温度和气压对测距的影响》
在一般的气象条件下,在1Km的距离上,温度变化1度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95mm,气压变化1mmHg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37mm,湿度变化1mmHg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05mm。湿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作业时,就应考虑湿度改正。
注意:
1、只要温度精度达到1度,气压精度达到27mmHg,则可保证1Km的距离上,由此引起的距离误差约在1mm左右。
2、当气温t=35度,相对湿度为94%,则在1Km距离上湿度影响的改正值约为2mm。由此可见,在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下作业,对于高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这一因素不能不予以考虑。
3、由于地铁轨道工程测量以“两站一区间”分段进行,从导线复测到控制基标测量,再到加密基标测量所涉及的距离测量都属短距离测量,上述改正值较小,只要正确设置温度值和气压值即可满足规范要求。
全站仪测距的精度问题
测距精度,一般是指经加常数K、乘常数R改正后的观测值的精度。虽然加常数和乘常数分别属于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但不是测距精度的表征,而是需要在观测值中加以改正的系统误差,故从某中意义上来说,与标称误差中的A和B是有区别的。因为测距的综合精度指标,一般以下式表示:
MD=±(A+B×10-6D)
每台仪器出厂前就给了A和B之值,再行检验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检验看某台仪器是否符合出厂的精度标准(标称精度),另一方面是看仪器是否还有一定的潜在精度可挖。这与加常数K、乘常数R的检验目的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为了检验仪器质量,后者是为了改正观测成果,决不能用检定精度的指标A与B去改正观测成果。小知识:《标称精度》
测距仪都有一个标称精度,他是仪器出厂的合格精度指标,仅一般地说明仪器的性能,而决不能理解为只能达到这样的测距精度,尤其是不能代表现场作业时的边长实测精度。
注意:
1、加常数K、乘常数R改正值从仪器的检测结果得来。加常数K与实测距离大小无关,乘常数R应与实测距离相乘得到改正值,乘常数R单位为mm/Km,实测距离单位为Km,所得改正值单位为mm。
2、外业作业时应进行加常数K、乘常数R改正。

⑽ 用相位式光电测距时,在成果计算时,要加入哪些改正

相位式复光电测距是通过测量制调制光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移,这些项目如何进行请参考《测量学》教材相关内容,第五章全站仪测量,包含有测量的四大光电系统,2、全站仪测量主要误差包括哪些?应如何消除?,全站仪测量主要误差包括测距误差和测角误差,由于实际测量时的气象条件一般同仪器设计的参数气象条件不一致,在测量中,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1、在角度测量中采用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2)用望远镜瞄准直线另一端点的标杆。(3)松开磁针制动螺旋,将磁针放下,待磁针静止后,磁针在刻度盘上所指的读数即为该直线的磁方位角。读数时,刻度盘的0刻划线在望远镜的物镜一端,应按磁针北端读数;若在目镜一端,则应按磁针南端读数。

阅读全文

与光电测距成果改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