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艾滋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迄今为止的成果!
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爱滋病病毒的自身免疫识别,即提高T4细胞或CD4细胞当量。取得了版一些进展,但很遗权憾,道路艰辛。最近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是生物治疗,概念有如以毒攻毒,在自然界也发现了一些能克制爱滋病病毒的生物,不过制药效果不理想,筛选和试验工作还在进行中。也有从基因路线走,最有希望的可能是调整所谓的信息识别素,以达到CD4细胞能识别爱滋病病毒,并加以防范。至于最新预测的攻克时间可能会让楼主失望,接近于30年。不过科学有时候有跳跃式发展,请别失去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现有的手段能把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提升到40年,或者更久,不是个例,所以请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这里祝福你
2. 艾滋病的最新治疗研究成果。
就目前中国的医疗科技水平,对于艾滋病的治疗方法:早发现、早治疗,一回般情况下都答是联合三种以上的药物进行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可以的话和正常人的情况基本是差不多的 ,当然免疫力肯定是不一样的。不过最近好像在传美国那边八月份左右会研究出来一种艾滋病的疫苗,就和现在的大部分疫苗类似,作用是:打了疫苗后就不容易感染,疫苗在体内产生了抗体,不过具体是真是假就无从考证了。希望能帮到你....
3. 艾滋病研究成果如何,何时有望攻克
2004年,随着分子医学的进展,有关艾滋病的研究涌现了许多崭新发现——全球艾滋病研究成果集粹
从天花流行探艾滋病源头
2004年2月,科学家发现,中世纪天花流行后存活的一代北欧人,尤其是瑞典人,存在罕见的基因缺陷,使他们具有对抗艾滋病的能力。
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这种基因变异,儿女对艾滋病几乎具有与生俱来的免疫力。虽然这对艾滋病药物的研究没有直接指导作用,但是有望找出艾滋病的源头,从基因变异的角度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艾滋病药物治顽症出人意料
2004年4月,研究人员在积极研制新药的同时,还惊喜地发现,现有的艾滋病药物可能对其他一些顽症有预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在加利佛尼亚召开的美国化学协会年会上有报告称,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有望治疗病毒性白血病。这种T细胞白血病因尚无相关的治疗药物,目前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白血病。
口腔细菌抑制HIV影响人体
2004年5月,美国细菌协会年会上有研究表明,某些在人体口腔内自然产生的细菌可以抑制艾滋病毒影响人体细胞。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在用口水湿润信封和邮票以用来粘贴信封和邮票时,口水中某种能粘附在糖上的细菌有抑制艾滋病毒入侵人体免疫细胞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使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渠道有望得到控制。
免疫蛋白提示药物线索
2004年6月,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一种被称为APOBEC3F的细胞蛋白质可以使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发生变异,从而使人对艾滋病产生抵抗能力。HIV病毒对人体内的免疫系统(APOBEC家族)本身有侵害能力,但是APOBEC3F却是个例外,可以躲过HIV病毒的侵害。试验还表明,APOBEC3F和其极为相似的另一细胞蛋白APOBEC3G一起发挥了对病毒的抵抗功能。这为进一步研究抗艾滋病的药物提供了线索。干雯
【相关新闻】
HIV病毒检测列入新加坡孕妇体检
面对艾滋病例的上升,新加坡政府正准备将HIV病毒检测列入孕妇体检的必需项目。新加坡卫生部的高级官员预测,如果所有的孕妇都接受HIV病毒检测,并及时地对HIV阳性的孕妇开展治疗,那么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将从25%下降至2%。虽然新加坡是亚洲HIV感染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是2004年前10个月的增长数已明显超过2003年同期。因此新加坡的卫生部门将致力于艾滋病预防的公众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忠实于配偶;强调性交时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有多名性伴侣的人要经常接受HIV检测;艾滋病毒携带者和患者故意传播疾病是犯罪行为。
4. 艾滋病最新研究成果
新华网巴黎2月复10日电 法国研制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研制的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在雌性猕猴身上实验成功。实验结果表明,疫苗能够有效防止艾滋病通过性途径传播。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以及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最新一期《免疫》杂志上报告说,为了验证疫苗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对5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鼻部和肌肉注射。结果显示,在疫苗的保护下,雌性猕猴对阴道感染艾滋病产生了免疫,其血清化验始终呈现阴性。此外,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疫苗对预防普遍存在于欧美和印度的艾滋病B亚型和C亚型病毒效果明显。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摩根·邦塞尔表示,这种疫苗目前仅在雌性猕猴身上实验成功,而且获得这一结果的前提是实验对象的阴道没有创伤,如果要进一步确认疫苗的有效性,还需要对雄性猕猴展开实验。
5.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首次感染艾滋的时间被提前,这个研究到底有什么用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这一重大的发现将是有望治愈艾滋病的关键。科学家们通过对它们进行遗传分析,探寻其艾滋病感染以及进展的机制将对于我们理解艾滋病、开发艾滋病预防疫苗以及治疗艾滋病将有重大意义。科研是一个探索真理的过程,每迈出一步,我们都将离真理更近,所以在对艾滋病的研究中,每一个关键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探索艾滋病治疗途径都是关键性的。
6. 艾滋病最近科研成果
目前艾滋病被国际公认为慢性病,国际上已经有药物控制艾滋病情发展,艾滋病是可以治疗版控制权的。魔术师杰克逊感染艾滋22年,便是一个好的例证。日前,我国武汉大学也开始启动科研项目,进行艾滋病研究。相信会有好的结果。
在检测领域,国内也出现唾液艾滋自检产品进入OTC 市场,人们可以去天猫、京东、药店等渠道购买爱卫检测试剂,在家自己检测。
7. “治愈”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新发现,到底是人类福音还是祸音
2007年,一名同时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的“柏林病人”在接受具有CCR5-Δ32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清中的HIV病毒得到有效清除,实现了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因此,通过基因编辑敲除成体造血干细胞上CCR5基因,
该研究组进行了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临床研究注册(NCT03164135)。据了解,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存在于古细菌中的针对入侵病毒和质粒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可通过其gRNA定位于DNA靶序列上的PAM,直接与DNA靶标碱基配对对目标基因进行剪切以形成DSB,随后启动机体的自我损伤修复机制,并产生敲入或敲除的效应。
8. 2016艾滋最新研究成果
艾滋病染急性期、症状期艾滋病期()急性期:通发初染HIV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咽专痛、盗汗、恶属、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及神经系统症状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缓解(二)症状期 期持续间般6-8建议高危朋友别六周两月检测 猫aware唾液检测试纸全球7921例、内3276例临床测试99.84%准确率助您摆脱恐艾 祝您健康
9. 今天既然是世界爱滋病日,那么谁发明了爱滋病这个词
1.1959年,在现在的刚果共和国,一名成年男子在进行血浆测试时发现一种怪异病毒,但当时仍不知道艾滋病毒的存在。
2.1969年,在美国的圣路易斯,一名15岁非洲籍美国少年突然病死,其体内组织发现了HIV病毒。
3.1976年,一名挪威水手病死,发现其体内HIV病毒。
4.1981年,美国洛杉矶的五名同性恋身上发现了艾滋病毒,这意味着人们正式发现艾滋病毒的大规模传播。
5.1983年,法国科学家蒙塔尼尔从同性恋卡氏肺囊虫感染者的血浆里分离出了一种新的病毒,成为最早发现病原体的科学家。
1999年2月,法国、英国、美国的医学家在芝加哥联合发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经过多年的考证,终于弄清了艾滋病病毒的起源。殊不知,在这条消息的背后,有着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当代科学传奇——。
据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周报》报道: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爱滋病到1998年底,全球感染艾滋病病毒者或艾滋病病人数为3500万人,1998年间每天新增感染者16000人。虽然1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医学家们在为艾滋病的治疗绞尽脑汁,在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目前尚无有效治愈艾滋病的药品;许多研究者退而求其次,以期研究出一种能有效抵制艾滋病病毒的疫苗,但遗憾的是至今也未能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在“围追堵截’不能奏效的情况下,人们只得另辟蹊径了。艾滋病是从哪里来的呢?找到源头,也许会柳暗花明。于是在医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他们终于得到了宝贵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第一滴血”。紧接着欧美和非洲的医学家们联袂在非洲大舞台上演了一场空前的“寻人”大戏——
■ 岁月之灾
‘寻人’大戏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1959年3月,位于非洲西部的扎伊尔叛乱四起,局势动荡民不聊生,不少人生活难以为继,只得卖血度日。在一个酷热的下午,有一看上去还十分健壮的黑人悄然出现了,他来到了现在的扎伊尔首都金沙萨市内的一家医院要求卖血。抽了200毫升鲜血后,他顾不上休息,一把抓起钱匆匆而去,等到医务人员回过头来要他留下姓名和联系地址时,他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从此他就像“天外来客’一样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了。
弹指一挥间。近30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早已忘记了这位无名献血者,然而在一夜之间他突然成了“世界级”名人。80年代末的一天,那家医院的一名血液化验员在清理血液样品库时,发现在血库中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躺着一个玻璃瓶,就下意识地拿起来瞧了一眼,就是这不经意的一眼,使这个冷藏了20多年的玻璃瓶犹如渔翁捞起的魔鬼瓶般重见了天日。他看见玻璃瓶上标明的抽血时间竟然是1959年,心陡然一跳。似乎在神差鬼使之下,他决定重新对这个“旧玩意儿’进行成分分析。当自动分析仪打出检验结果时,他顿时惊呆了:“上帝啁,这是真的吗?”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检验报告明明白白地标明这瓶1959年留下的血液中竟然含有艾滋病病毒第一型:HIV—1。要知道已知的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是在1981年才被确诊的,而现在世界上大部分艾滋病病例正好属于该型病毒。在兴奋之下,他又重新进行了一次化验,结果与上次一模一样。他这才相信奇迹发生了。原来那位“天外来客”留下的血液当时经过医生的简单检查处理后,除了很大部分在临床上使用外,其中的一部分被装入玻璃试管中冷藏了起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是这位化验员的无意之举才得以“逮”住了全球医学家们苦苦寻觅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第一滴血”。“天外来客”的血液让医学家们欣喜不已,医学家们看到了解开艾滋病不解之谜的一线曙光。
艾滋病病毒的“第一滴血”面世的消息传出后,一下就在医学界引起了强烈“地震”,西方一些国家纷纷要求扎伊尔政府和他们进行合作,同时要求其他非洲国家也和他们一道寻找那位神秘的“天外来客”。虽然他们估计这个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了的“天外来客”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们认为就是找到他的遗骸也不错,因为医学家们知道在他的身上有着不可估量的科研价值,也许找到他就找到了解开艾滋病病毒之谜的金钥匙。
于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寻人”大戏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紧锣密鼓地上演了。然而那个“天外来客’就像飘忽不定的艾滋病病毒一样跟人们玩起了“迷藏’,尽管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提供线索的重金悬赏,找到遗骸的高额酬谢.......,兴师动众,然而一无所获。不甘心的科学家们又动用了最有名的侦探和富有经验的军警人员参与寻找,甚至连高科技的卫星定位技术也用上了,然而几经折腾,耗资甚大,不仅没有找到他的藏身之处,就连与他有关的一星半点的确切消息也没有得到。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也许是天意,亦或是巧合,就在科学家们为他们与“天外来客’失之交臂而沮丧不已时,一条惊人的消息又让科学家们再度兴奋了起来。几乎就在人们寻找那位神秘的“天外来客”时,美国军方对猩猩进行了一项艾滋病检测研究。他们惊异地发现:一只名叫“玛里琳”的猩猩身上带有“猿猴免疫系统缺陷病毒”。他们查了它的身世,结果更是让人大吃一惊:这只黑猩猩刚出世不久,就在西非的一个山区被美国军方捕获了,并为它取名“玛里琳”作为宠物饲养了起来。到了1985年,“玛里琳’和其他猩猩一起接受了一项艾滋病试验,检验结果顿时让人对这只毫不起眼的猩猩“刮目相看”起来。人们“如临大敌”,对它丝毫不敢怠慢,立即“验名正身”后“隔离审查”了起来。逍遥自在了20多年的“玛里琳’却受不了这种“非遇”了,不等科学家们下手,在一个平静的夜晚,它无声无息地一命呜呼了。大干世界,芸芸“猩”生,好不容易才找到作为“神秘来客”替身的猩猩,岂能轻易放过?科研人员对它的尸体进行了认真的解剖,并从它的肚皮中取出了两只“胎死腹中”的小猩猩,但令人意外的是小猩猩身上却没有发现科学家们要找的艾滋病病毒。“居然有这等怪事?”他们在吃惊之余,灵感突然而至:也许艾滋病的病源就在这猩猩身上了。从此,峰回路转,科学家们对艾滋病的研究便开始步入了一个新天地。
果然,沿着这一思路深入研究下去,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展示在人们面前,生活在非洲的黑猩猩便是艾滋病病,毒之源,正是它们害得全球3500万人感染上了目前还无药可防也无药可治的艾滋病病毒。然而战斗还未结束,科学家们还来不及品尝阶段性胜利的快乐,又一个问题让他们紧锁眉头--
■ 苍蝇的狂想
苍蝇的神气在于它们到处传播病菌而自身却安然无恙。
如果弄清了黑猩猩在凶恶的艾滋病病毒面前能够泰然处之(即使感染了也不发病)的原因,无疑对于人类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日前,美国伯明翰亚拉巴马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拥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艾滋病病毒源于西非的大猩猩。他们利用分子分析技术对分离出的4种病毒样品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中的3种病毒在遗传特性上与人体内的艾滋病毒极其相似,这3种病毒采自于非洲黑猩猩四个分支中的一个,属于这个分支的黑猩猩生活在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刚果和中非共和国一带,多年观察结果发现人类艾滋病最先就发生在这里。而且那条屡屡“制造”病毒而让人惊恐不安的埃博拉河也在这里无声无息地日夜流淌,据有关科研成果表明:多次向人类“叫板”的埃博拉病毒也是猿猴嬉戏后的“杰作”。
其实科学家们早就在怀疑黑猩猩是传播艾滋病的“元凶”了,只是假设需要科学验证。以“鸡尾酒疗法”而名闻遐迩的美国洛克非勒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的美籍华人何大一教授等人就曾说过,人类可能早在四五十年代就感染上了这种令人恐怖的病毒。欧美和非洲医学家密切合作,对那名“神秘来客”的“第一滴血”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之后认为,此人可能在抽血前10年就已经是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了,他们由此推断人类未知的第一例艾滋病病例至少应在50年前便已出现了。去年初,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艾滋病专家比特赖斯·哈恩也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断言:艾滋病病毒从黑猩猩进入人体可以完全肯定发生在西非。他说,当地的土著居民可能是为了获取食物而猎杀黑猩猩等动物,在猎杀过程中不慎受伤而感染了病毒并使病毒得以蔓延,继而在全球“星火燎原”,最终酿成“扑不灭的火焰”。
以法国专家为主的医学研究队在去年2月宣布“黑猩猩是艾滋病病毒之源”理论时也强调指出:非洲人在狩猎和屠宰猎物时,极有可能被黑猩猩等猎物抓伤,它们身上的艾滋病病毒便为进入人体打开了通道。他们还指出:黑猩猩携带这种可怕的病毒估计已有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之久的历史了,但奇怪的是黑猩猩并没有发病。是什么东西让它们练就了一副“金刚不坏之躯”,从而使其具有天生抵抗艾滋病病毒的能力?或许又有什么“灵丹妙药”使它们能化腐朽为神奇?黑猩猩又是怎样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这“十万个为什么”让科学家们迷惑不解也让他们心驰神往。总之,只要破解了黑猩猩是如何战胜艾滋病病毒感染这个千古之谜,人类便可能像阿里巴巴获取了“芝麻开门”咒语而进入取之不尽的宝库那样,得到了不口艾滋病较量的致胜法宝,从而让人类彻底战胜这一传染性强,蔓延速度快、范围大,治疗困难的“世纪绝症”。
科学家的杰出贡献,昭示着经过漫漫长夜,启明星已在东方闪烁。犹如足球场上的生死搏杀,起初在不经意间艾滋病病毒突然掩杀过采,丝毫没有准备的科学家们一下就被打蒙了,倾刻间人仰马翻,眼睁睁看着球门失守。但好在眼下早已不是“华佗无奈小虫何”的时代了,毫不示弱的科学家很快就振作了起来,迅速组织起有效的反攻。骁勇的科学家们越过重重阻截,摆脱种种羁绊,层层推进,勇往直前已将足球攻至禁区,嚣张狂妄的艾滋病病毒在科学的强大冲击下早已溃不成军,面对偌大的空门,胜负已经分晓,剩下的只是科学家们一剑封喉的起脚劲射了。如是,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类彻底降服艾滋病这一“世纪绝症”已指日可待了。现在我们已全体起立,做好了为辉煌时刻到来而欢呼叫好的准备!
10. 目前艾滋病的研究有新成果吗
艾滋病初期症状不是诊断艾滋病的标准,艾滋病初期症状只能作为参考,还需要进行艾滋病检测判断,这样才能确诊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