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二十年考古成果有什么好看的
对海昏侯墓地的发掘成果值得关注
② 近二十年考古成果有什么好看的
近一个世纪来(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把中国历史从文献史短短几千年,而且有两千年记载不详的历史,拓展到100多万年的历史,并且解决了很多历史中的疑点。中国整个历史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在考古之前,西方以及很多接受西方思潮的中国学者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对所谓的商代历史提出质疑。同时被质疑的还有,夏代以及西周。所谓疑古辨古思潮,在他们看来中国古史是层层累积的历史。殷墟考古证明了商代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古史的真实性。
③ 这里将近一世纪的考古成果主要指什么
近一个世纪来(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把中国历史从文献史短短几千年,而且有两千年记载不详的历史,拓展到100多万年的历史,并且解决了很多历史中的疑点。中国整个历史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
在考古之前,西方以及很多接受西方思潮的中国学者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对所谓的商代历史提出质疑。同时被质疑的还有,夏代以及西周。所谓疑古辨古思潮,在他们看来中国古史是层层累积的历史。殷墟考古证明了商代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古史的真实性。
④ 今年杭州盘点考古成果如何
12月12日,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点”年度考古成果,截至2017年11月中旬,杭州完成考古项目47项,发掘墓葬88座,出土文物标本3050件(套),发现五代吴越国官署建筑、南宋南高峰塔基及荣国寺塔院、南宋临安城引水设施、南宋仁和县治、宋元时期城墙、元代兴福寺及明清海塘等重要遗址。
⑤ 连云港市博物馆的考古成果
2002年7月8日,连云港市博物馆抢救性发掘整理了一座西汉晚期墓葬,古墓葬的地点为连云港市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建设工地。双龙汉墓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时间从2002年7月8日至7月19日,发掘墓葬两处,清理面积为19.7平方米,编号为M1、M2。两处墓葬分别出土了一批汉代遗物,特别是编号为M1出土了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凌惠平”一具,震惊了考古界,此次出土的汉代湿尸,是我国继湖南马王堆西汉女尸,湖北荆州汉代男尸之后的第三具汉代湿型古尸,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巨大。
2003年6月份,在来自上海、南京的古尸研究人员及医学专家的主持下,对汉代女尸“凌惠平”进行了扫描和尸体解剖,为透视“凌惠平”提供了医学上的依据。扫描表明其左眼球比较完整,脑组织尽管小了,但仍清晰可见。测量结果是身高1.58米,体重24公斤,头发发根清晰,皮肤除局部有破损,大部分保存完好,肌肉牵拉有弹性和韧性,脊柱很直,足底纹路清晰。解剖结果表明,脑组织萎缩约1/2,但保存完整,大脑额叶沟回清晰,小脑呈碎块状,三*神经也保存得非常完好。女尸内脏器官保存完整,虽然都连在一起,但心、肺、肝肠都看得清楚。专家还截取了皮肤、肌肉、肌腱、坐骨神经等切块或切片,以备进一步研究之用。女尸的肺部呈灰色,似乎存炭类物质,初步分析与她生存的小环境即家庭有关,如家中常用取暖手炉或生炉子等造成室内传染所致。女尸牙齿保存完好的29颗牙齿,但磨损程度要比现代人大,可能与当时人们大多吃粗硬的食物有关。据对棺液样本的测试,PH值为7.55弱碱性,与PH值为5.18的长沙马王堆汉代墓葬的发现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凌惠平”能在适合细菌生存的碱性环境完整保存,其原因还需要医学上更进一步的研究。
双龙汉墓的发掘,尤其是古尸的发现,对我国及我省的考古有着重要的意义。双龙汉墓古尸发现于黄淮地区,属马王堆类型的湿尸,尸身全部浸泡在棺液中,极为罕见。通过双龙汉墓古尸及其出土文物的研究,对研究人类学、考古学、解剖学、病理学、植物学、环境保护等学科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能进行民族的迁移以及周边地区的人种研究,探究古代人类的生存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实物资料。
双龙汉墓的发现对连云港市区域文化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大大地丰富了本地区汉代文化的研究内涵,拓展了研究空间,为我们研究汉代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藤花落遗址位于连云港市国家级开发区中云乡诸朝村南部,西距新浦18公里,东距连云港港口7公里,处于风景秀丽的南云台山和北云台山之间谷地的冲积平原上,东经119º20’30”,北纬34º41’00”,海拔高度6—7米。
1988年3月20日连云港市开发区南经七路施工建高压电塔挖塔基时发现两个灰坑,出有石斧、石锛、箭镞等原始物品,尤其是有件鸟头状灰陶鼎足,鸟头造型双目一睁一闭,栩栩如生。原中云乡文化站站长王继澄怀疑此物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少昊部落有关,遂立即通知了市文管会。1996年春在南京博物院主持下,由南京博物院、连云港市文管会和市博物馆组成藤花落遗址考古队,进行了试掘,藤花落遗址大规模发掘的序幕由此拉开。确定其为一处保存较好的龙山至岳石时期(距今4500—4000年,中国国家文明形成前夜)的聚落遗址。
1998年—2000年又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大面积钻探发掘,最终确定藤花落遗址为龙山时期古城遗址:双重城垣,城内居住、生产、宗教性祭祀遗迹完备而且文化面貌比较单纯。非常适合进行长期的聚落考古发掘研究。
遗址发掘期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和考古学家俞伟超、张忠培、严文明、张学海等人莅临工地检查指导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藤花落遗址因其重要性、代表性和特殊性,荣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藤花落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还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田野考古评审会”上,获得了唯一的一个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对于史前文明,考古学习惯上以一种文化或一种文化典型类型的首次发现地现代地名来命名一系列相同、相似文化。藤花落遗址属于龙山文化,它的晚期是聚落发展的高峰,而后国家也是在这种发展中孕育而出的。因此,藤花落古城的发现无疑对原始社会末期聚落研究以及国家形成前的最后过渡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藤花落遗址已揭露面积约4000平方米,钻探面积逾30万平方米。发现龙山文化城址、大型台基、居住房址、生活垃圾用灰坑、灰沟、水沟、防护环城壕、水稻田及紧随龙山文化之后的岳石文化的环壕、灰坑等遗迹200多处。出土玉器、石器、陶器2000多件及发现炭化水稻数百粒。藤花落古城已比较充分反映了史前当地社会组织结构(如等级差别)、人们的精神信仰(如祭祀)、社会生产方式与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丰富的内涵。
尹湾汉墓位于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西南约两公里的高岭上。
在清理男性棺陪葬品时,由于棺底淤泥的附着,未见大的错位和移动现象,但多数木质遗物和漆器早已散乱,无法见其原先放置情形。尸体已经高度腐烂,在清理足部时,一堆散乱的木牍和竹简暴露出来,根据其上有粘连的织物纤维,我们估计入殓时,它的外面应有方缇包裹。部分竹简上还有残留的编绳痕迹,少数竹简已经断裂为数节。木牍字体十分清晰,木牍的表面上还呈现出一层淡淡的油光。木牍虽然迭压在一起,取出时仍有弹性,写在两面的字并没有磨损和粘连的现象。我们十分小心地将这批简牍一件一件取出,盛在水中。经登记,计木牍23件, 竹简113枝,这是此次发掘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文物。
经过后来的整理,这些简牍内容包括: 1、东海郡政府文书档案:《集簿》、《东海郡吏员总簿》、《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簿》、《东海郡属吏设置簿》、《武库永始四年车器集簿》等六种簿集; 2、术数历谱:包括《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刑德行时》、《行道吉凶》和元延元年历谱和元延三年日书等; 3、私人文书:包括赠钱名簿、随葬谴策、元延二年日记和名谒; 4、汉赋佚篇: 《神乌傅》等。
从出土木牍记载的内容及随葬的名谒判断,6号墓男性棺主人姓师名饶,字君兄,生前为东海郡功曹史,卒于西汉成帝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 在汉代郡政府职官中,功曹虽属百石少吏.但却居功曹史、五官掾、督邮、主簿居属吏之首。《汉官仪》曰:“督邮、功曹,郡之极位”。其职责《百官志》本注曰:“主选署功劳”,即职司选举,掌握人事大权。从出土的郡级政府的主要文书档案如《上计簿》、《武库集簿》等皆掌握于其手并带入墓中的情况判断,功曹史的职权可能正如《论衡·遭虎篇》所记:“其意以为功曹,众吏之率”。他可能统领诸曹,不仅掌握职官选举,甚至也执掌包括上计、武备、钱谷、赋税等大权。陪葬的名谒中,上自东海、沛郡、琅琊郡守以及容丘、良成诸候,下至五官掾、卒史都遣吏奉谒问疾问安,正显示其墓主人生前位宠职尊。
发掘工作完全结束后,立即转入室内对简牍进行整理和释读,从1994到 1996年历时三年。尹湾汉墓简牍,从发现到成书出版历时三载,文易六稿。张政烺先生在鉴定书中的评价是:“从我94年8月初见到这批文物照片到今年结集成书出版,时仅三年,是我多年来所见简帛书整理中速度最快的高水平的著作”,原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徐苹芳教授认为:“此书释文准确,达到当前的高水平。”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认为此书“在已有的关于汉代简牍释文和整理工作中,是一项高水平的成果,完全达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所要求的标准。” 李学勤先生在《尹湾墓简牍》出牍鉴定会上指定:“这次《尹湾汉墓简牍》的出版,属于整理的成果。研究工作不是一代人两代人所能完成的。”是的,将这些资料公布于社会,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活动提供第一手资料,促进历史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就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另外,由连云港市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主编的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尹湾汉墓简牍综论》也于1999年2月出版发行,其中收集了国内27位学者有关尹湾简牍研究的专论。1999年4月,由日本国社团法人日本书艺院,编辑发行的《尹湾汉墓简牍》,选取了尹湾简牍中有重要书法艺术价值的《神乌傅》等重要简牍,作为1999年日本书艺院展的特别纪念品,在日本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⑥ 近几年有哪些著名的中亚考古成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丝路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考古工作也逐渐走出国门。
2018年3月23日我国正式启动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派的5名中方队员将于2018年3月26日奔赴沙特阿拉伯,开展为期20天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2018年4月5日,中沙联合考古队对塞林港遗址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处、墓地两处,并发现了疑似水井、围墙墙体等遗迹,初步判断塞林港遗址存在明显的功能化分区。从建筑技术的考察来看,地表建筑物多用砖块、土坯和珊瑚石垒砌。两处墓地中已发现墓葬超过百座,并发现碑刻数十块,部分碑刻还可见清晰的碑铭,记述了墓主的身份信息。
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红河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
2018年9月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该院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方面合作推进的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的红河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考古人员首次对整个红河古城遗址进行了比较精确的测绘,并在古城西侧发掘了一个佛寺遗址。
2016年9月26日丝路考古成果发布:发现古代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遗址中外考古人员深入西天山西端地区开展系统考古研究,全面了解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新发现大批遗址,包括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填补了学术空白。2013年12月,中国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撒马尔罕签署了关于“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的合作协议。经过多年调查、发掘和研究,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流域及周边山地的考古调查和已有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公元前1世纪,在阿姆河以北的苏尔汉河两岸分布的一批古代城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应属早期贵霜文化,与其后的贵霜帝国文化关系密切。在苏尔汉河周边的山前地带,分布有同时期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可能与古代月氏有关。在萨扎干遗址所获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带分布的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应属古代康居文化,这与《汉书》等古代文献的记载是相合的。这一发现为确认古代月氏文化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新资料。
⑦ 哪里有考古挖出的古代人照片保存完好的~
你可以去找找马王堆辛追的照片,有很多~还有一个是在广州南海市发现的一明朝古尸,不过这个图片不是很多~目前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貌似在上海还有江苏也有~
由于本人还是有点受不了这种直接的感官刺激就不帮你找了~
LZ自己去看看吧
LZ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一个视屏,是中央十套做的关于马王堆汉墓的发掘的,中间还有提到广州南海的那个~
⑧ 近二十年考古成果有什么好看的
近一个世纪来(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把中国历史从文献史短短几千年,而且有两千年记回载不详的历答史,拓展到100多万年的历史,并且解决了很多历史中的疑点。
中国整个历史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
在考古之前,西方以及很多接受西方思潮的中国学者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对所谓的商代历史提出质疑。
同时被质疑的还有,夏代以及西周。
所谓疑古辨古思潮,在他们看来中国古史是层层累积的历史。
殷墟考古证明了商代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古史的真实性
⑨ 建章宫的考古成果
考古队在建章宫遗址小范围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所发掘遗址为一号遗址,地处建章宫内太液池西岸。发掘面积2420平方米。遗址从南向北由三部分组成,即南部庭院、主体建筑与北部庭院。南部庭院现发掘南北长32余米,东西宽24余米。地面平坦,推测原来地面应有铺砖,现仅在东北部残存少量方砖,其他地方局部残存铺砖泥痕。庭院的北部为一东西向廊道,东西现存10.98米,南北宽近2米,廊道地面铺砖。主体建筑位于发掘区的中部,现清理部分平面大致呈曲尺形,东西约26米,南北约73米。主体建筑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建筑由五个房间和过廊等组成;北部建筑所清理部分东西14.7~22.7米,南北28余米。地面铺砖,铺砖多为素面方砖,个别为小方格纹方砖。北部庭院位于北部建筑西部,清理部分南北约24米,东西约10米。出土遗物多为汉代的砖、瓦及瓦当残块,并有大量的五铢钱范残块。
现今考古面积尚不足整个建章宫面积的十分之一,如果把整个建章 宫都发掘完,其考古成果必定很“惊人”。建章宫是汉武帝在位时所建,为显示大汉的国威和富足,重新在城外修建朝宫,其“度比未央”,比未央宫还大。史书上记载有前殿、太液池、神明台、双凤雀等,这些建筑遗址现已通过初步勘探都有所发现。如果进行彻底完整地考古勘探,必将有更多的发现,这已被汉城内宫殿遗址考古成果所证明。汉城中已发现的众多皇家建筑遗址,若无考古勘探则无从测定其具体地点,如皇家藏冰的“凌室”、储兵器的“武库”等。同样,建章宫考古可以弄清皇家重要建筑的规模、地址、形制等,为认识西汉皇宫建筑布局和科学复原提供可贵资料。如能发现带文字的钱币、竹简、铜鼎等,则是更直接的历史文献,其价值不可估量。
⑩ 网上发考古照片违法吗
如果涉及未发表的内容是比较忌讳的,但是如果你不是专业从事考古的人员倒也无大碍,除非你的照片诱导不法分子的活动,那么如果万一出问题可能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问题。建议:不要随便在网上发考古照片,尤其是涉及考古现场的遗物和遗迹,这个即使你想发领队也绝对不会同意。而且文物方面一旦出问题,没有违法一说,全是跟犯罪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