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内障手术已有的研究成果
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手术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恢复到正常视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白内障主流方法,而冰超乳技术则是对超声乳化术的进一步发展,能减少术中灼热,使手术损伤更小,术后反应更轻,恢复更快。
② 举例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上的成就
电除颤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呼吸器等医疗仪器不断改进,使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诊断技术的发展。W.C.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到20世纪初 X射线诊断便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
最初用于观察骨骼状态,1906年借助铋糊检查胃肠运动,以后又改用钡餐、碘油等进行 X射线造影。此后重要的诊断技术进展有:心电图(1903)、梅毒血清反应(1906)、脑血管造影(1911)、心脏导管术(1929)和脑电图(1929)。
50年代后期,生物医学工程学成为独立学科,除人工脏器外,尚研究人工关节、假肢,人工感官等。60年代激光应用于临床。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首先用于眼科。
科学技术决定先进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是一个由劳动者、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过程的组织管理等各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某一时代特定生产力的先进性质要通过系统中每个要素的先进性质反映出来。劳动者由"体力型"转变为"知识型"标志着生产力的先进程度提高。
其次,科学技术决定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在20世纪以前,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往往是按照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顺序发展的,即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当代,科学技术具有明显的超前性。
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科学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食品工业等方面,使得生产力向越来越广的先进领域发展。
(2)手术的成果扩展阅读
科学技术为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③ 有运用麻沸散成功完成手术的案例吗
有一天,几个壮汉抬着一个男子急匆匆地来找华佗看病。病人双手紧捂肚皮,额冒冷汗,并高喊着:“痛死了,痛死了!”华佗赶忙给他切脉诊断,很快找到了病因。华佗想为他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给他扎了几针,又让他当即吞服了几粒小药丸。几分钟之后,病人的叫喊声没有了。
可是过了没多久,病人又高呼“痛死人了!”在一旁陪伴的他的妻子吓得大哭起来。华佗知道,保守治疗不管用,只能通过手术了。他对病人的妻子一字一句地说:“你丈夫患了阑尾病,只得切开肚子,割去有病的肠子,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痛苦。”
病人妻子一听说要剖肚切肠,连连摇头说不行,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华佗耐心地对她说:“现在已经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只得动手术。否则,病人很快会痛死。这种手术我以前做过,只要给他喝一碗麻沸散,再动刀他就不会有任何疼痛感了,而且也不会有生命危险,你尽管放心。”
病人的妻子见到了这种地步,只得同意动手术了。华佗给病人喝了麻沸散后不久,药力开始起作用,病人昏沉沉地睡过去了。华佗不慌不忙地用煮沸消毒过的刀切开病人的肚皮,然后切除溃烂了的阑尾,吸去腹内的脓血,再用事先配制好的药水洗净患部。最后将切口缝合,敷上了药膏。
一切如华佗预料的那样顺利,几个时辰之后,病人逐渐醒了过来,痛苦显著地减轻了。四五天后,病人肚子上的口子开始愈合。一个月后,病人完全恢复了健康,如病前一样行动自如了。
虽然割阑尾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外科手术,但在1800年前,却是史无前例、难以想象的。华佗发明麻沸散并用于手术,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自古以来,医生都是切脉治病,很少有人会去关心怎样防止疾病发生,而华佗创造性地提出了健身的预防思想,这是史无前例的。
④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业内有什么成就吗
关于达芬奇外科系统辅助手术的SCI论文已经发表超过15万篇。同时《美国新闻世界报道》杂志评选的美国“50家最好的肿瘤外科医院”、美国“40家最好的泌尿外科医院”、美国“50家最好的心外科医院”、美国“50家最好的妇科医院”均已使用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
当今所有学科的世界顶级学术会议,如ACS、AATS、AAU、AAG等都有达芬奇手术系统(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专题的卫星会,推动和讨论达芬奇手术系统外科在各个医学学科的发展。
达芬奇手术已经成为某些单病种手术的金标准。例如,美国AUA泌尿外科学会在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中已经将达芬奇手术列为前列腺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根据美国《美国新闻世界报道》统计,达芬奇手术系统已经成为评选全球最优秀医院的主要参数。
⑤ 华佗的成就
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病就好了。用针刺治疗时,也只针一两个穴位,告诉病人针感会达到什么地方,然后针感到了他说过的地方后,病人就说“已到”,他就拔出针来,病也就立即好了。另外,他创用了夹脊穴,“……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灸处夹脊一寸上下”。
如果有病邪郁结在体内,针药都不能直接达到,他就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祛除病患。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华佗在诊断上,善于望诊和切脉,并依此能正确判断出疾病的预后。
⑥ 手术实验论文2000字
写论文的时候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⑦ 威高产品研发怎么样手术机器人项目有哪些成果
威高的微创手术机器人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已经成功实施5G远程精准手术。
⑧ 如何看待「手术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如何看待[手术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首先手术原本就是一种有创性的修复,也就是对身体的入侵式修复。所以手术是否是伤害?那就看手术是否能在机体受损的基础上进行的修复是否是好的成果。
三、为什么这个时间做手术?
为什么能现在做手术?那把手术时间延后是否收益更大?其实这些在宣告可以进行手术之前都有过考虑的,因为不是所有情况都可以进行手术。手术的适应症状禁忌症状这些都在外科学教科书中有明确的答案,这些都是经过实践得到的答案。
其实,又何止是手术呢?一切的医疗干预都是具有风险的。把手术换做药物或者其他的医疗干预方式,都可以成立。而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药物、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也都是同样的风险伤害。
⑨ 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最新科技成果
科技给我们带来福音!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同领域不同科技成果之间的互相促进,致使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飞点扫描、眼球跟踪和波前像差等尖端技术相继研究成功,眩光和视觉质量下降等并发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决。这三大技术成为新一代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特征,拥有这三项新的尖端性能的LASIK设备受到眼科医生前所未有的青睐。
近视眼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摘掉眼镜的急迫愿望,忐忑不安的顾虑心理和普遍接受过的良好教育使近视眼患者们对这一专业性极强的高科技眼科技术寻根究底、查询得十分仔细。今年以来,飞点扫描、眼球跟踪和波前像差这几项技术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成为广大屈光不正患者关注与咨询的热点。下面我们就这三大尖端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波前像差——人眼视网膜的生物学极限视力应是3.0—4.0。换句话讲,假如人眼具有完美的屈光系统,人类的裸眼视力应能达到3.0左右。人眼像差使人眼的光学系统不完美,因而妨碍人眼对视网膜分辨率(感光性)的充分利用。在没有低阶像差(指近视、远视、散光)干扰的情况下,人眼视力也只有1.0—2.0。如果高阶像差(指慧差、影晕等)一并排除,人类才可以达到3.0—4.0的超常视力。人眼像差有30余种,包括角膜像差、晶体像差等等。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个体化切削技术即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眼球屈光数据,“量眼定做”设计出最佳切削方案,术中眼球像差仪分析系统与准分子激光机治疗系统有机连接,全面矫正人眼像差,使术后裸眼视力有可能达到或接近3.0—4.0的人眼极限视力。这是角膜屈光手术的新概念。
10.我们欣喜地看到,LASIK等现代眼科技术的不断推广,使越来越多的屈光不正患者受益。
21世纪,眼科屈光手术面临着新的革命,不单近视、远视、散光可被迅速矫正,就连老花眼这些困扰每一个人的屈光问题都有可能全部得以解决。回顾人类史,12世纪开始,由于科技的发展,人类研制出眼镜矫正屈光不正。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同样因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又将通过各种屈光手术摘掉眼镜,回到“无镜”世界。
⑩ 祝手术成功的成语
马到成功mǎdàochénggōng
[释义]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语出] 元·郑廷为《楚昭公》:“管取马到成功;奏凯回来也。”
[正音] 成;不能读作“cénɡ”。
[辨形] 功;不能写作“攻”。
[近义] 旗开得胜 水到渠成
[反义] 屡战屡败
[用法] 常与“旗开得胜”连用。含褒义;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紧缩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