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所谓的土地流转者能比农民自己种地有效易吗中国要像美国那样有大农场主是不是要等中国的农民死完才能实现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
流转成大面积经营,许多农民没有什么事情做,补偿与租金太少,只有人家需要时,农民才能去打工,收入不稳定。
就看国家尽快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 国外生态补偿的典型案例
一、美国:绿色偿付
绿色偿付的中心内容是享受保护成果的人们向提供保护服务的人们付费。美国纽约市向哈得孙河上游农民付费,保证其清洁水源项目是典型案例。纽约市90%的饮用水来自于哈得孙河上游——距该市200km的特拉华州的乡村,那儿居住着7万多人,并且分布着约3个奶牛场,开发压力比较大,河流水质受到威胁。假如河水受到污染,纽约市政将必须建设标准更高的净水厂,为此预计将花费70亿~90亿美元的投资(包括第1个10年的运行费)。纽约市政府权衡利弊,决定用向上游农民付费的方式保护水源。1993年,纽约市成立了非营利性的流域农业委员会(WAC),委员会通过引导土地使用方式的办法保护河流生态和水质。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为保护和恢复森林的土地使用者提供补贴;二是为按照推荐的环境友好方式经营牧场、农场的农民提供补贴和服务;三是通过购买土地发展权限制土地开发。付费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在水费中增加了9%附加费,此外还有少量资金来自市政公债和信托基金。
二、哥斯达黎加:国家森林基金
哥斯达黎加建立了全国性的环境服务付费制度(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简称PES),该项制度开始于1996年的森林法。哥斯达黎加的森林法规定,来自于天然林、树木种植、经济林种植所提供的固碳、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观光风景服务可以得到补偿。补偿标准的制定依据土地利用的机会成本,通常高于放牧地的租金费,具体补偿标准是:通过植树提供上述服务的土地拥有者可以得到平均540美元/hm2的补助;通过保护和恢复森林提供上述服务的土地拥有者可以得到平均210美元/hm2的补助(上述两项补助均分5年支付);通过经济林种植提供上述服务的土地拥有者可以得到每棵树0.8美元的补助;每5年为1个合同期,到期时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进行下一期合同谈判。
哥斯达黎加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生态补偿资金。哥斯达黎加除了通过立法手段来保证生态效益的内部化外,还采用市场手段对私人生产者所提供的生态效益进行补贴或为政府保护生态效益提供财政支持。哥斯达黎加1996年7575号森林法规定把向化石燃料征收的销售税作为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来源之一。另外,哥斯达黎加还利用可确认的贸易补偿这种市场手段从国际市场上为哥斯达黎加政府进行生态保护寻求财政支持。可确认的贸易补偿(CTO)是指能在国际市场上转让或销售温室气体补偿权的财政手段。一个CTO代表了一定量的温室气体释放物,这些释放物用减少的或被吸收的碳当量来表示。当一个外国投资者购买了一个CTO(如通过重新造林或开展林业保护的方式来购买CTO),该投资者就额外地为哥斯达黎加提供了财政支持。目前,环境服务付费项目的资金85%来源于化石燃料税,8%来自政府财政、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和其他国家银行的政府贷款,7%来自企业自愿付费和国际碳汇交易收入。还有一些流域通过附加水费为上游提供水资源保护的补偿资金。
环境服务付费项目由哥斯达黎加国家森林基金管理。国家森林基金组织通过与环境能源部、有关民间咨询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项目执行机构签订项目协议实施环境服务付费项目。保护区域的土地拥有者与项目执行机构签订协议,承诺具体的保护义务,获得相应的补偿。这些补偿提高了土地拥有者保护植被的积极性和保护能力,同时也为保护区的居民(多数是穷人)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三、欧盟:生态标签认证
为鼓励在欧洲地区生产及消费“绿色产品”,欧盟于1992年出台了生态标签体系。欧盟生态标签制度是一个自愿性制度,欧盟建立生态标签体系的初衷是希望把各类产品中在生态保护领域的佼佼者选出,予以肯定和鼓励,从而逐渐推动欧盟各类消费品的生产厂家进一步提高生态保护,使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到使用,直至最后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生态标签同时提示消费者,该产品符合欧盟规定的环保标准,是欧盟认可并鼓励消费者购买的“绿色产品”。如果生产商希望获得欧盟生态标签,必须向欧盟各成员国指定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完成规定的测试程序并提交规定的测试数据,证明产品达到了生态标签的授予标准。欧盟对于每一种产品都规定了相应的环保性能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是关于自然资源与能源节省情况、废气(液、固体)及噪声的排放情况等。
四、德国:跨流域国际生态补偿和区域横向转移支付
德国易北河的生态补偿政策是比较典型的区域合作机制成功范例。易北河贯穿两个国家,上游在捷克,中下游在德国。1980年前从未开展流域整治,水质日益下降。1990年后德国和捷克共和国达成共同整治易北河的协议,成立双边合作组织。整治的目的是长期改良农用水灌溉质量,保持流域生物多样,减少流域两岸排放污染物。双边组织由8个专业小组组成:行动计划组,确定、落实目标计划;监测小组,确定监测参数目录、监测频率,建立数据网络;研究小组,研究采用何种经济、技术等手段保护环境;沿海保护小组,解决物理方面对环境的影响;灾害组,解决化学污染事故,预警污染事故,使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水文小组,收集水文资料数据;公众小组,从事宣传工作,每年出一期公告,报告双边工作组织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
根据协议,德国在易北河流域边建起了7个国家公园,占地500km2;两岸流域有200个自然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建房、办厂或从事集约农业等影响生态保护的活动。经整治,目前易北河上游水质已基本达到饮用水标准。
易北河流域整治的经费来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排污费(居民和企业的排污费统一交给污水处理厂,污水厂按一定的比例保留一部分资金后上交国家环保部门);二是财政贷款;三是研究津贴;四是下游对上游经济补偿。如2000年德国环保部拿出900万马克给捷克,用于建设捷克与德国交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目前国际上只有德国在生态补偿方面实行州际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并且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其最大的特点是资金到位,核算公平。横向转移支付就是由富裕地区直接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也就是说,通过横向转移改变地区间既得利益格局来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并且设计出了一整套复杂的计算依据以及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标准。德国的横向转移支付基金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增值税由州分享部分的1/4;二是财政较富裕的州按照统一标准计算结果拨给穷州的补助金。德国通过州际财政平衡基金实施州际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社会稳定。
五、澳大利亚:水分蒸发信贷
澳大利亚Mullay-Darling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使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此,下游一个由600个灌溉农场主组成的食物与纤维协会,与上游新南威尔士州林务局达成协议,将植树造林作为一种成本有效的策略予以资助。该协会根据在流域上游建设100hm2森林的蒸腾水量,向州林务局购买盐分信贷,即下游使用水灌溉土地的农场主向林务局支付“蒸腾作用服务费”,现在是按照每100万m3水交纳17澳元的价格来支付,或按每公顷土地85澳元的价格来补偿,支付10年。林务局利用这一经费采取在上游地区种植脱盐植物、栽植树木或多年生深根系植物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水质,避免盐碱化。
六、厄瓜多尔:流域水土保持基金
1998年在基多成立了流域水土保持基金,基金的资金收自于用水费,具体有以下来源:MBS-Cangahua灌区、流域下游农户、水电公司HCJB、Papallacta温泉、基多市政水务公司(交纳水销售额的1%)以及国家和国际补充资金;流域水保基金用于保护上游40万hm2的Cayambe-Coca流域的水土,以及上游的Antisana生态保护区,具体的活动包括购买生态敏感区土地、为上游居民提供替代的生计方式、农业最佳模式示范、教育和培训;该水保基金交由一个公司来运作(Enlace Fondos),公司设有理事会,成员来自地方社区、水电公司、保护区管理局、地方NGO以及政府。
③ 我家有10亩土地200头生猪能否申请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有他自己的认证标准,想申请家庭农场,首先你得符合这些条件,依法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土地经验规模水田、蔬菜和经济作物经验面积30公顷以上,其它大田作物需50公顷以上,土地经营相对集中。
土地流转时间10年以上(包括10年),投资总额达到50万元以上,有符合创办专业农场发展规划或章程。
符合要求了就可以准备一些书面材料了,包括专业农场申报人身份证元件及复印件,专业农场认定申请及审批意见表,土地承包合同或经鉴证后的土地流转合同及公示材料,专业农场成员要有出资清单,有符合创办专业农场发展的规划或章程,还有一些其它需出具的证明材料。
(3)美国农场转让扩展阅读: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如下特点。
1、经营规模化和组织方式多样化 从经营规模来看,其发展与趋势表现为农场数目的减少和经营规模的扩大。20世纪以来,美国家庭农场在数量上上升至89%,拥有81%的耕地面积、83%的谷物收获量、77%的农场销售额。
2、生产经营专业化 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一两种农产品。北部平原是小麦带,中部平原是玉米带,南部平原和西北部山区主要饲养牛、羊,大湖地区主要生产乳制品,太平洋沿岸地区盛产水果和蔬菜。
3、土地所有权私有化 美国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于1820年建立了将共有土地以低价出售给农户、建立家庭农场的农业经济制度,正是这种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美国开发西部的热潮。
④ 美国农场出售哪个公司可以买哪里有美国加州农场出售
就是个骗子,骗了我几十万现在失踪了手机都停机,我已报案
⑤ 比尔盖兹如果把财产全布留给后代,需要给美国政府百分之多少
美国遗产税的起征点较高,并按物价指数浮动。1999年的起征点为65万美元,税率实行超额累进制,最高税率达55%。
中国尚未开征此税种。
1916年,美国开始正式征收联邦遗产税,后来又开征相关的赠予税和隔代遗产转让税,并且从1977年起,遗产税和赠予税使用统一的税率。
一位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即俗称的绿卡持有人)死亡时,不管他的遗产位于地球上哪里,其继承人(除配偶之外)有义务申报遗产总额,并缴纳遗产税。非公民或非永久居民在美国的遗产,以当事人是否在美国正式居住(Domicile)来判定他们去世后是否必须交付美国的遗产税和赠与税。这里所谓正式居住的定义不是与移民局有无居留权的标准,也与所得税法里居民的概念不同。所得税法里的居民以当事人在美国居住的时间(大于31天)为标准,直截了当。而遗产税里的正式居住其实界线模糊不清。例如当事人有意在美国长住,无意返回原居地,就成了正式居住人士。然而如果其人际关系等仍在原居地,则这类的人士在遗产税及赠与税上又不在美国联邦政府的管辖之内。
遗产的定义,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有形和无形的个人财产。比如货币是有形资产,而公司股份、债券、保险单、退休金、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益等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中的各项一般都按当时的公平市场价格来确定其价值,比如房产、股票等究竟值多少钱,按照当时的市价来确定。联帮遗产税使用超额累进制,税率分成18个等级,从18 %到50 %,和遗产总值直接相关,遗产越多,税率越高。
不过并不是遗产总额的每一分钱都必须缴纳遗产税,换言之,遗产的净值并不等于可征税遗产额。从遗产总值中扣除债务、丧葬费用、配偶继承的数额,捐献给慈善机构的数额,再扣除豁免额之后的数目,才是可征税遗产。联邦法律规定可以从每宗遗产或赠与的净值里减掉一定数额,称为豁免额。遗产或赠与的数额少于豁免额,则不用交税。美国国会曾经两度表决通过废止遗产税的法案,规定在10年内逐步废除遗产税及其相关的赠予税、隔代遗产税,用20%的资本利得税取而代之,但两次都被当时的克林顿总统否决。布什总统上任之后,宣布1.6万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其中就包括在2010年前逐步取消遗产税。得益于这个计划,在遗产税方面,2002年的豁免额从原来的75万元上调到100万元,最高税率则从55%减低到50%。今年的豁免额为150万元,最高税率是48%。赠与税和遗产税的税率相同,但从2002年至今,豁免额都是100万元。
在遗产的归属和分配的问题上,财产所有人的经过公证的遗嘱,是的唯一凭据。如果财产所有人死前没有遗嘱,那么他名下所有资产自动转给配偶,不必缴纳遗产税;要是死者没有遗嘱也没有配偶,遗产并不会自动被死者的子孙或亲属继承,而是必须经由法院来判决。通常法院也会根据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分配,只是这个过程的所有费用(约5万-8万美元),都由继承人支付。所以大多数的美国人会及早订立自己的遗嘱,明确指定遗产分配方式,比如多少比例留给配偶或子女,多少比例捐给社会等等。
先课税再分配,是美国遗产税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法律规定,遗产管理人或遗嘱执行人必须在原财产所有者死亡后9个月内,负责以现金方式缴清税款,然后才可以进行遗产分配。一时钱不凑手,申请延期缴付,也不得超过6个月。如果某人在2000年留下200多万的可征税遗产,按当时200万-250万美元区段的遗产税率49%计算,他的继承人必须先缴纳近百万的遗产税,然后才能拿到这笔财产。可征税遗产的总额越大,税率越高,继承人需要先缴纳的税款也越多。在纽约长岛有一座美丽的庄园,原来是美国总统希思福家的豪宅。房子依山傍海,花木葱茏,现在变成公共博物馆,就是因为希思福的子孙不争气,拿不出钱来缴纳遗产税,这种豪宅短期内又卖不出去,只好将祖宗辛苦建起的家园捐献出去。
我们中国人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天经地义的事。美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其中以亚洲和欧洲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居多--反对继续征收遗产税。他们认为,美国人在活着的时候,就必须应付所得税,房产税,消费税……等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税务,结果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攒下一点积蓄留给后人,却还要交纳什么遗产税!遗产税一方面是对当事人私人财产的重复课税,不公平;另一方面加重了继承人的痛苦,不道德。而且,现在遗产的税收中有一半来自遗产总价值在500万美元以下的阶层,这些人算不上大富翁,真正的大富豪死后的可征税遗产只是他们财产的一小部分,因此征收遗产税对平均分配社会财富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再有,从继承人的角度上来讲,在缴纳了遗产税之后,其实际继承的遗产已经大大缩水,而他同时还必须交纳个人所得税,两税相加,联合税率可以高达70%以上!私人财产的大部分被联邦政府拿走,减少了国民资本,妨碍储蓄、劳动力供应和经济增长。据美国独立商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因为高昂的遗产税,有70%的农场主、家庭企业主无法将企业传给下一代。
反对者自然就要逃避遗产税。他们在美国这个金融、保险、信托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里,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窍门。比如,父母可以把大笔财产捐赠给医院或某个福利基金会,条件是在儿子的有生之年,接受捐赠的一方必须以很高的利率定期支付利息,一直到儿子也死了,这个医院或基金会才算真正拥有这笔钱。如此一来,政府一分钱遗产税都收不到,儿子却依然稳稳坐在金山银山上。再比如,他们可以利用银行的联邦529大学储蓄计划。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们开设一个529教育基金储蓄户口。户口内逐年存入的钱交给有名的投资管理基金会去管理经营,直到将钱取出来缴学费时才缴税。这样开户时父母或祖父母是资产的拥有人,利用这个计划马上可以省很多所得税,到取钱缴交学费时,钱到子女名下,用子女的税率报税,而学生没有收入,税率要低得多得多。总之,合法地逃避遗产税的办法还有很多,堪称花样百出,本文不能一一详述。
2001年,120名顶级富翁联名在《纽约时报》的社论版以广告方式刊登请愿书,要求国会继续保留遗产税。他们的理由是:减掉豁免额之后,死亡后应当缴纳遗产税的人不足美国总人口的2%,表明遗产税高度集中地针对富人征收。征收遗产税不仅有利于促进向社会慈善机构捐赠,更有利于平均社会财富。取消遗产税将导致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每年减少300亿美元的税收,迫使当局必须增加其他项目的税率,或者削减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环保及其他计划的开支。于是百万富翁或亿万富翁的继承人更加富有,但一般靠薪资收入为生的普通家庭的经济利益,社会福利将受到很大的损害。
被誉为股神的美国著名投资家,大保险集团BerkshireHathaway的大股东沃伦·巴菲特,是签署和支持这份请愿书的人士之一。他拥有公司3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的投资回报,以305亿美元个人资产的身价雄踞全球富豪排行第二名。他曾经在公司股东大会上公开地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他在请愿书中更进一步表示:取消遗产税是个大错误,是极其愚蠢的。取消遗产税会造就一个贵族阶级,等于挑选2000年奥运会金牌得主的最大儿子充当2020年的奥运选手。我们认为,就运动会的比赛而言,这是绝对愚蠢的做法。废除了遗产税,将使国家出现财富贵族,意味著某些人将根据世袭而不是根据才干来掌握国家资源。 在自己的遗嘱里,他准备将自己个人财产的99%捐献给慈善事业,用于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医学研究提供资金。
和巴菲特一样不近人情的,还有王牌金融家索罗斯,明确表示会将自己在投资基金会里的工作交给长子,但遗产则将捐给美国的公益机构和东欧的教育机构;建筑工程界巨子约瑟夫·雅各布斯,宣布将来留给独生女儿的只是自己公司价值100万美元的股份,其余大部分遗产捐给慈善事业;号称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夫妇,名下的资产超过400亿美元,迄今为止已经捐出了超过250亿美元,他在遗嘱中计划将遗产的98%捐给自己创办的、以他和妻子名字命名的比尔和梅林达基金会,用于研究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和为世界贫穷国家提供援助……
这些人大多都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的背景,他们更信仰个人奋斗,更相信白手起家。因为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原本都不是富家子弟,前文提到的巴菲特就是在60年代靠13万美元起家的,据统计,美国百万富翁的财产只有10%来自继承。富豪们普遍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让子孙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是一个人一生中能够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约瑟夫·雅各布斯语)。两年前欧洲金融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23岁的继承人拉斐尔因吸毒暴死街头,至今还是美国富人们教育子女的警训。
不管主张废除和保留遗产税的两派意见是如何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据理力争,相执不下,减免遗产税的计划已经在布什政府的减税法案里,开始启动。不过这个减税法案只有十年期效,大部分的减税项目将于2010年失效。最近有共和党国人表示,准备在国会推动一项立法,使布什的减税法案成为永久性。白宫也有官员指出,即使没有新的立法,布什的减税法案仍将持续,我们不认为,美国国会会再度徵收遗产税。然而,遗产税及其相关税项在2010年后是否继续征收,或者是否恢复目前的税率,仍有待下一届新总统的进一步的决定。
⑥ 美国从13个州变成50个州,合并的是国家,还是地方,有没有打仗
美国领土扩张史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及政治影响居世界第一。
美国有2.7亿人口,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美国领土面积936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美国幅员辽阔,既有连绵起伏的山脉和一望无际的沙漠,又有丰富的水系和富饶的平原。美国北与加拿大接壤,美加边界全长8893公里,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与加拿大的1538公里边界。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国家边界线。美国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墨西哥为邻,美墨边界线全长3140公里。
美国自1783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初期的13个州,已发展为50个州和一个特区。除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中太平洋的夏威夷远离美国本土外,其余48个州连成一片。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而罗德岛(Rhode Island)则是面积最小的州。
此外,美国还拥有许多殖民地、海外领地和托管区,例如:波多黎各自由联邦、维尔京群岛、巴拿马运河区、约翰逊群岛、关岛、贝克尔群岛、凤凰岛等。
一、新大陆的移民
据说,早在3万年前,美洲大陆已有土著人定居,他们分布在不同地区,组织成为不同的部落集团和国家。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来逐渐来到美洲大陆。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在此展开角逐。英国人在东海岸占据统治地位,他们主要定居在新英格兰和维吉尼亚。在南部,最早的定居者是英国人、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但是法国人、德国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人也接踵而至。在西南部,西班牙人占据统治地位。
1607年,为了躲避宗教迫害,史密斯船长率领100多名英国朝圣者,横渡大西洋,抵达弗吉尼亚大西洋沿岸的莽莽原野定居,建立美洲大陆上欧洲白种人的第一个定居点。他们以英国国王名字将此命名为“詹姆斯城”。自此起算,美国发展史不足400年。自此直至1776年,前后约160多年,美国历史书称之为“殖民地时期”。
1607年至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从大西洋沿岸至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建立了13个殖民地,即弗吉尼亚、马萨诸塞、马里兰、罗得岛、康涅狄格、北卡罗来纳、纽约、新泽西、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宾夕法尼亚、特拉华和佐治亚,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至美国独立战争前夕,13个殖民地已发展到300多万人口。
二、独立之初领土构成
1776年7月4日,13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独立宫签署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3个殖民地即美国建国初期的13个州,成为美国国旗上红白相间的13条。此时,美国领土北起加拿大边界,南至佛罗里达半岛北界,由大西洋海岸向内陆伸展约600多公里,全部在阿巴拉契山脉以东,仅相当于现领土的1/10。
美国赢得独立战争胜利,于1783年9月23日同英国签订《大不列颠和美国最后和平条约》, 又称《巴黎和约》。根据这一条约:第一,英国承认美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放弃对13个州的“统治、礼节和领土主权的一切要求”(第1条);第二,北美由英国、西班牙和美国3个国家分占:英国占有加拿大,西班牙拥有密西西比河以西与北纬31度以南大部分地区,其余为美国领土;第三,美国领土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密西西比河,北到大湖区与圣劳伦斯河,南到北纬31度线,与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交界(第2条)。
据此,美国领土由原来独立前的90多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30多万平方公里,版图增加近1.5倍,相当于现领土的1/4。此外,这一条约还确认了美国公民在英属北美纽芬兰和其他领土海岸外领海的捕鱼权。
三、和平扩张
1803年,托马斯·杰斐逊就任美国总统后,看中密西西比河流域,并且渴望取得太平洋沿岸、东西佛罗里达、古巴和中美洲运河。1月11日,杰斐逊即派出门罗作为特使前往法国交涉。此际,正值法国海地殖民地爆发黑人起义,拿破仑派兵弹压,但是遭到惨败。在失去海地后,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对于继续保持1800年10月1日通过《圣阿尔德丰索密约》从西班牙收回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不再感兴趣。而美国则充分利用这一形势,特别是在《亚眠和约》后英法两国矛盾,向法国提出购买路易斯安那的要求。对此,法国即表示同意。经讨价还价,双方以8000万法郎的总价格达成协议。
1803年4月30日,法国同美国签订《转让路易斯安那条约》,美国实际上以1500万美元,即每英亩3美分的价格,买下整个路易斯安那82.8万平方英里的土地。
由此,美国奠定了其作为大国的基础。对此,拿破仑如此说法:“进入这片领土可使美国的地位永远屹立不摇,而我则为英国创造了一个迟早会挫其锋芒的海上对手”。
四、借势推进
借此,美国还将版图扩展到佛罗里达和德克萨斯。
实际上,早在1795年,美国就同西班牙签订了《平克尼条约》,即《对洛伦佐条约》,获得在下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由航行权和在新奥尔良3年“存栈权”,为美国侵占美洲西班牙领地创造了条件。
《转让路易斯安那条约》签订后,美国利用条约未明确规定路易斯安娜的边界线,于1804年2月24日通过“摩尔比法案”,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一个行政区,称“密西西比地区单独关税区”,将佛罗里达纳入行政范围。美国并以此为据,向西班牙提出对西佛罗里达的领土要求。美国这一要求为西班牙所拒绝。但是,1810年,美国乘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发生革命之际,在东西佛罗里达策划美国农场主进行一系列叛乱活动,1811年初,美国派军队占领西佛罗里达。
1812年至1814年爆发美英战争。战争期间,美国战胜西班牙,侵占亚拉巴马2/3的土地、东西佛罗里达及其毗邻地区,并将西佛罗里达并入美国密西西比地区。此外,美国还摧毁印第安人的部落联盟,逐渐霸占印第安人在密执安湖一带的土地。
至1819年,美国利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通过向西班牙支付500万美元,实现了对东、西佛罗里达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占领和兼并合法化,使领土面积达到4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领土面积一半以上。
五、向北向西扩展
1818年,美英举行西北边界谈判,就位于落基山脉与太平洋之间的俄勒冈,即北纬42度至54度40分之间(包括现今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爱达荷州、蒙大拿州和怀俄明州的一部分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一半)的争议地区归属问题,达成一项折衷协议:从伍兹湖到落基山顶端,以北纬49度线为界,位于落基山脉以西的俄勒冈在10年内由英美共管,对两国公民与臣民自由开放。1827年,美国和英国达成协议,延长对俄勒冈地区的共管。但是,此后双方争议不断。
至19世纪40年代初,美国要求将这块共管土地全部划归美国,但被英国所拒绝。一时,美英双方剑拔弩张。1846年,由于得克萨斯问题,美国与墨西哥关系紧张,美墨战争迫在眉睫。为避免腹背受敌,美国决定与英国妥协。1846年6月15日,美国和英国签订《俄勒冈条约》,双方同意结束对俄勒冈地区的共管,以北纬49度线将俄勒冈一分为二,此线向西一直延长到普杰特湾,再从那里经胡安·德富卡海峡入海,把温哥华岛保留在边界线的加拿大一侧。
此后,双方对边界线在胡安·德富卡海峡中的准确位置和走向以及圣胡安岛归属问题又发生争议,并于19世纪70年代将这一争议提交仲裁,才得到了最终解决,将圣胡安岛划归于美国。
通过上述协议,美国获得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将领土范围扩展至太平洋海岸。
除上述外,1837年12月29日,英国军队进入美国境内烧毁支持加拿大起义者的美国“加罗林”号运输船,造成“加罗林”号事件,引起美加边境的紧张局势.
1839年2月,美国缅因州和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的居民由于对1783年《巴黎条约》未解决的缅因-新不伦瑞克边境约1.2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存在着争议,不断向争议地区阿鲁斯图克河流域移民,占领和争夺土地,因此发生边境冲突。双方协商达成一项临时解决办法,缅因民团继续控制它在阿鲁斯图克河流域所占领的土地,新不伦瑞克继续控制它在上圣约翰河流域建立的居留地和上游各省未被阻断的交通线。
1842年8月9日,美国和英国在华盛顿签订《韦伯斯特-阿什伯顿条约》,将争议土地中靠近北部的5000平方英里划归加拿大,靠近南部的7000平方英里划归美国;美英两国公民与臣民均可在圣约翰河自由航行;以北纬45度线为纽约和佛蒙特州的北部边界;美国获得了康涅狄格河源头附近约200平方英里的土地。此外,条约还划定了从苏必利尔湖到伍兹湖之间的边界线,美国获得了约6500平方英里的争议土地。至此,伍兹湖以东的美加边界全部划定。
六、向西向南扩张
1821年以前,现美国西南部,自墨西哥湾沿岸得克萨斯州到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州的广大地区是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墨西哥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上述地区即成为墨西哥领土。此后,美国人开始移居得克萨斯。1835年,美国移居墨西哥得克萨斯省的移民发动武装叛乱,于次年3月驱逐墨西哥军队,成立得克萨斯共和国,又称“孤星国”。1836年5月14日,墨西哥军队镇压得克萨斯叛乱失败,被迫签署承认得克萨斯独立条约。得克萨斯在独立后,即要求并入美国,成为美国的一个州。但是,当时美国南北双方矛盾尖锐,北方担心得克萨斯成为美国一个州后,将加强南方在国会内的力量,因此,反对合并得克萨斯。
至1844年,北南双方经过妥协,决定合并得克萨斯。1844年4月,美国与得克萨斯签订合并条约。1845年3月1日,美国批准合并条约,6月23日,得克萨斯国会特别会议批准合并条约。同年12月29日,美国正式将得克萨斯并入美国,使之成为美国第28个州。
墨西哥对美国合并得克萨斯非常愤怒,断绝了与美国的关系。1846年,美国总统波尔克派军队进入两国边境有争议地区。墨方提出强烈抗议。4月24日,墨西哥军队与美军发生小规模冲突,打死3名美国人。这一事件正好给了美国借口。5月13日,美国对墨西哥宣战,美墨战争爆发。美国派出5万军队从陆地和海上侵入墨西哥。7、8月,美国相继占领墨西哥的一些重要城镇,并宣布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为美国领土。9月14日,美国攻占墨西哥城。
1848年2月2日,美国和墨西哥签订《瓜达卢普·伊达尔戈条约》:墨西哥正式把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割让给美国,并承认格兰德河为美国和墨西哥的边界。美国由此获取的土地包括现今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犹他、内华达、加利福尼亚6个州和怀俄明与科罗拉多州的一部分。
1853年12月30日,美国以修建通往加利福尼亚铁路的需要为由,以1000万美元从墨西哥手中强行购得亚利桑那南部基拉河以南的约45535平方英里的希拉河流域。
美国利用军事征服、政治外交和强行购买等手段,先后夺取了墨西哥原国土面积约55%的土地,约230多万平方公里。
至此,美国基本完成了对其毗连地区的领土扩张和占领。至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从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约占北美大陆一半。美国向这些新的领土不断移民,新州一一建立,先后加入联邦。1912年,美国在本土共建立48个州。
七、海外扩张
早在1820年至1822年,美国就在西非建立自己最早的殖民据点--利比里亚。
1861年至1865年,美国爆发内战。林肯总统领导的北方打败了南方,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内战以后,美国加快了向海外扩张的步伐。
19世纪初,世代居住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部落同入侵的俄国人进行了两次战争,最终被火力强大的俄国人所征服。但是,在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元气大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卖掉这块土地。1867年3月,俄国派员到美国洽谈出售阿拉斯加问题。
1867年3月30日,美国与俄国签订《转让阿拉斯加条约》,美国以720万美元从俄国手中购买了位于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及其周边的阿留申群岛,全部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据估计,阿拉斯加地下埋藏着5.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300亿桶原油,现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
1867年10月24日,美国与丹麦签订条约,美国以750万美元购买了丹属维尔京群岛中的圣托马斯与圣约翰2个岛屿。
1898年,美国发动美西战争,打败了西班牙,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古巴和菲律宾先后于1902年和1946年取得独立,而波多黎各和关岛至今仍在美国统治下。
美国还于1898年将夏威夷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此前,1842年8月,英、法、美三国曾签署一项声明,承认夏威夷为一个具有主权的国家。但是,在打败西班牙后,美国还吞并了这个在太平洋中的独立岛国。
除了上述各岛以外,美国于1899年还占领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如东萨摩亚、中途岛及威克岛等。1903年,美国取得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特权。1917年,美国以2500万美元的出让费,从丹麦手中得到全部维尔京群岛。
在上述领土中,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分别于1959年成为美国第49和第50个州。
八、小结
在100多年中,美国只用了8700万美元的所谓“补偿金”,夺取了近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世界大国之一。领土扩张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也奠定了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之物质基础。
詹姆士·门罗(James Monroe)为美国第5任总统,他为美国领土扩张政策辩护,就领土与国家强大之间的关系评论说:“领土的范围,不论大小,均赋予一个国家许多特点。它决定国家的资源、人口、自然环境的优劣。简言之,便是决定了国力的强与弱。” 基辛格博士认为,在美俄少数几个与众不同的共同特征中,有一点便是,两国都是扩张大国,对两国而言,国界都是开放的。
⑦ 农村土地生产队分下来的 合同到期后 土地该怎么分配 还是大面积流转给个人承包 像国外大农场一样 谁
农场模式:
⑧ 不知道农民的地将来会怎么回归历史还是怎么着,我看是要效仿美国的农场做法。有高人回答以下吗
我不同意网友“米壮士”的看法: 一切全因毛拆东造成,中国农民还将继续贫穷下去。
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国外的贫民窟和难民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农民混得再差再差都有地方住,饿不死,只要他勤劳肯干,因为他有地。虽然不多,只有几分地,发财固然困难,但用来养家糊口却是绰绰有余的。
这是毛主席的功劳,而不是过错,他老人家的本意是不想让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地方住。
从历史角度上来说,小农经济将消失,大面积的农场将大量产生。这是经济发展规律,因为大农场的生产效率更高,更有市场竞争力。
但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我个人认为:中国农村的地将逐步集中,慢慢发展为大农场,中国的农村人口也将大大减少,城镇居民将大大增加。国家正在试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放开农村土地的使用权转让,让土地集中起来,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但是,中国的这一进程应该不会太快,因为农民进了城,必须要有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自然就无法安居乐业。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农村的土地将逐渐集中,大面积的农场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镇居民,但进程将是缓慢的,逐步放开的,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否则,卖掉了土地的农民涌进城,一旦经济出现问题,进城农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社会就不会安定了。
⑨ 渲染农场出租,哪里的不错
如果是学生,可以参加炫云渲染农场的炫云帮你渲毕设活动,炫云会免费帮你渲染毕设作品,如果不是学生,也可以使用炫云渲染农场,价格便宜,渲染速度快。
⑩ 美国私人拥有的土地需要交税吗如果交不起税会被收回吗
美国土地(住房)需要交税,而且是年年交,子子孙孙交,根据周围土地的价值决定土地税务。交不起税房子就会被回收,然后公开拍卖的。
在美国荒地是不用交税的,非住房、商业、农业用地,农业地还有铺贴。不过15年不利用,国家自动回收转手别人。
(10)美国农场转让扩展阅读:
美 国按时缴税 房子才真正是你的。
在美国购房,付完钱办完手续,没有房产证,只有一份叫做产权转让书的文件,而且这张证书即使丢了也没关系,因为所有关于房产的信息已全部登记在政府网站。
在美国购买了房子,产权包括土地和房屋的产权,但你只有按时缴纳地产税,房子才算真正是你的,美国大概会每半年征收一次,如果抗拒不缴或逾期欠缴,则收归政府所有并公开拍卖。
继承方面,子孙们必须在缴足遗产税后,才能真正继承祖父辈们的房地产。
美国国土面积中私人所有的土地占58%,主要分布在东部;联邦政府所有的土地占32%,主要分布在西部;州及地方政府所有的土地占10%。土地以私有制为主,国有土地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美国有全世界最自由的土地制度,土地所有权分为地下权(包括地下资源开采权)、地面权和地上空间权(包括建筑物大小、形状等),这三部分权益可以分别转让,政府无权任意征用与拆迁。日 本房产、土地的使用期限永久。
英国的房产产权分为永久产权、租赁使用权两种,租赁的最长租期是999年。
英国的永久产权房,业主对土地及土地上的一切不动产,包括土地、房屋建筑、树木及地下资源拥有永久性所有权。产权人可以依照法律自由使用,出租,抵押,或转让房产。
转让房产后,永久产权会被依法转交给下一任房主。通常,英国大部分别墅都属于永久产权房,因为是独立建筑,所以通常都是土地和房屋同时出售。其最大优势在于永久产权的房屋不用担心使用年限,属于产权人的终身财产,财产一般会不断升值,并能世代传承。
英国的租赁使用权中,一般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的所有权为他人或政府所有,买家以契约的方式向土地所有者租借土地使用权。
租借年限,续签权利及相应租金会在土地契约里明确注明,一般年限都很长,如999年、250年,125年的租约最为常见,999年后,可继续申请续租。承租人在改建,转让或是转租之前,必须取得土地所有人的同意。承租人的子孙若想继承其地产,则必须缴纳遗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