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楚文化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
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八大系列:
1、炎帝神农文化。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掘《长江开发报》1996年4月10日四版,裴高才同志题为《盘龙考古新发现,“商代”过大别崇山峻岭,我国兴建古城的历史重新改写》文章介绍,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教授20年来潜心研究整理盘龙城遗址及其文物史料得出结论:被誉为中国南方第一古城的商代盘龙城遗址,最近有新发现,该城的兴废历经近300年,它将我国兴建古城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提前到商代。“……将武汉城市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年。……改写了‘商代文化不过大别山’的历史……”。
文章说,盘龙城于1954年防汛时发现,于70年代大规模发掘,迄今共发掘文物二千余件,其中大铜鼎、大铜、大玉戈等数十件文物为罕世珍品,属当今中华古文物之最。……令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叹为观止。中外专家们称,盘
龙城系我国迄今发现最大最早,保护最完好的商代古城,是古代南方的文化瑰宝,是江汉大地的一座文物宝库,是“研究中国古城不可多得的标本。”
文章说,盘龙城遗址东西长二千一百米,南北宽一千八百米,中心面积一百一十万平方米。拥有古城址、古宫殿、古城墙、古作坊、古墓葬等八大古迹景观……在已发掘的两座宫殿中,一座设有四室,周围是回廊的宫室,另一座布局为一大空间厅堂。两座宫殿为前朝后寝格局,系当时祭祀、册命、听政、出师、盟会等举行国家大事的地方,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同时,四周作坊林立、酿酒、制陶、冶炼业十分发达,系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据考古研究所近期鉴定,盘龙城兴建于商代二里岗期,荒废于殷墟一期,历经时间在二百五十至三百年之间。盘龙古城遗址与武汉市城区仅一河之隔。……为古代河流滠水、汉水注入长江的交汇地带!
《长江开发报》的上述报道,无疑是“汉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命题的最新支持论据。一、它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兴建古城的历史是在汉水之畔开的先河,打破了史学界关于“兴建古城于春秋战国”的统一认识。二、“属当今中华古文物之最”的、代表汉水文化的数十件文物是从汉水之滨出土的;在商代汉水流域就有了“我国迄今发现最大、最早的”古城。三、从它改写了“商代文化不过大别山”的历史,把中国兴建古城的历史由春秋战国时期提早到商朝时期这一史实上看,正召示出了“商代文化过了大别山”,还是“汉江文化影响、造就了商代文化”这一新的急待重写的中华文明起源学说课题。
《湖北日报》1996年5月31日第七版报道:“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海内外学者近三百人来荆州研究楚文化的冶金、纺织、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专家们认为,楚文化成就包括铜铁冶炼与铸造技术,磨漆彩绘工艺,丝绸加工技术,道家哲学,楚辞散文和音乐舞蹈,在当时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英国大英博物馆馆长罗森夫人说,“楚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生命力。(汉江流域的)楚文化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更令人叫绝:世界上第一块可锻铸铁;世界上第一块每平方厘米纺织170根丝的高密度绢;世界上第一件脱胎彩绘漆器;世界上第一架可连续发射20箭的弩,世界上第一张可折叠的大床……楚文化的精髓不仅熔铸于楚人后代的心底,而且成为中华民族所共有财富。”
2、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
3、秦汉三国文化。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5、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6、长江三峡文化。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7、江城武汉文化。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8、现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在清王朝的统治腹心打响第一枪,一举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湖北的革命党人和仁人志士功不可没。以辛亥武昌首义为标志,形成了湖北和武汉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曾经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武汉保卫战、新四军五师司令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构成了湖北近现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极其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荆楚文化这八大文化系列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建设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角度审视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它在以下五个方面具有创新特质,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二是“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三是“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四是“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五是“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荆楚文化的这些创新特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Ⅱ 随州的经济如何
产业概况</B>随州坚持 " 开放兴市 ,工业兴市,项目兴市”,一座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在中原腹地崛起。
波导公司催生信息产业城。波导随州公司是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在总部以外的唯一一家生产企业。目前 , 在随州安家 , 与波导手机配套引进的有德立电子科技公司、 陆发特技公司、韩国甲乙公司、新加坡美律公司和已签约的日本东芝松下三井技研联合公司等 8 家企业。按照波导公司的市场规划 , 随州公司年销售收入三年内突破 100 亿元。
东风公司催生改装汽车城。随州改装汽车有着 30 多 年的发展史。 2004 年 , 东风汽车公司在原湖北汽车制造 厂的基础上 , 重新组建东风随州专用汽车制造公司。目前随州以此为龙头共有汽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企业 53家。去年实现总产值 29 亿元 , 已成为湖北乃至整个中南地区改装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2007年,随州荣获“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称呼,有数家中外知名汽车企业入驻随州。
武汉健民催生医药化工城。 2000年 , 武汉健民集团先后兼并了随州制药厂、楚天制药厂、楚天外用药公司 , 拥有颗、粒剂、口服液等 18 个剂型共 137 个品种 , 年销售收入达 2 亿元以上。以武汉健民为代表 , 随州医药化工产业全行业以上企业个数已达 59 家 , 拥有 10 余亿元的资产。
武大科技园催生新型材料城。2004年初 , 武汉大学正式在随州建设工业园区 , 集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 风险投资与园区管理功能于一体 , 具备了 10 个产业化项目的生产技术。这些项目都是填补了国内及省内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 目前 , 工业园己启动生产改性纳米硅嗣胶炕氧基硅坑及其合成光纤光缆专用石英材料项目 ,年销售额 12 亿元 , 利税 4 亿元。
铁树集团催生纺织服装城。 2003 年 , 香港集嘉、柳莺两公司联合收购了铁树公司 , 成立了随州铁树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一个以铁树、景康为龙头 , 集纺纱、印染、服装 加工等为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正在随州大地显露生机。今年 , 随州市充分发挥纺织服装工业对劳动力资源的吸纳能力 , 积极培育品牌 , 沿 316 国道建立纺织服饰工业走廊。
香江集团催生商贸旅游城。香江集团是以家居流通、 物流市场为主业 , 以房地产、金融为两翼的全国性大型企业集团。 2003 年 , 香江集团计划沿 316 国道征地 1000亩 , 投资8 亿元 ,兴建香江随州商贸中心。目前 ,一个集人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批发市场已正式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 , 以编钟、炎帝神农等人文特色为主的旅游业继续巩固和发展 ,2004 年随州市旅游接待人数超过 300 万人 。 旅游综合收入 9.3 亿元。
随峰茶业催生茶产业。随州市云峰山茶场始建于1975年,经过几次大规模开发及改造,现有高标准良种茶园13000多亩,各类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8人,先后研制生产出“随峰”牌绿茶(随州芽茶、曾侯银剑、编钟龙井、云雾毛尖、神农绿碎)等十几个品种上百种花色的系列产品,设计年生产能力1000余吨。产品严格按照色绿色食品标准组织标准生产,2005年该场随峰牌注册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2007年随峰牌系列产品——云雾毛尖茶连续第三次被认定为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11月曾候银剑茶在日本的世界绿茶评比中被评为金奖,2008年曾侯银剑茶又在韩国获得国际绿茶金奖。以此带动了全市茶产业的发展,在全市茶人的通力协作和努力工作下,预计五年以后,全市茶园面积将恢复发展到20万亩左右,茶叶年创产值5亿元以上,利税2500万元以上。
Ⅲ 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在科技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按照省级孵化器组建标准规范建设、规范管理、规范运营,硬件和软件设施不断完善,具备了省级孵化器的条件,市科技局积极组织推荐申报省级孵化器。目前,该孵化园入孵企业达到20多家。可按有关规定享受租金减免、税收优惠、小额贷款等政策优惠,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孵化功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长性,催生一批科技型企业和创业领军人才。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为创业者提供税收优惠、小额贷款等政策优惠,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孵化功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长性,催生一批科技型企业和创业领军人才。该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的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为社会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创业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核心内容。我市实现省级科技孵化器零的突破
法定代表人:詹升宇
成立时间:2013-01-09
注册资本:4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2130000004185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望城岗
Ⅳ 建国以来,随州的成就(列举),原因,为随州的建设出谋划策!!
1948年冬,随州全境 解放。次年5月,成立随县人民政府。建国以后的随州建制,历经四次重大变更。
随州境内建国前建有洪山县、随南县、信随县、随北县、应随县、随中县、随阳县、随枣县等爱国 民主政权。1949年5月,随北、随南县并入随县,并将随枣、应随县所辖原随县地区划归随县,属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洪山县属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52年,随县改属湖北 省襄阳地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洪山县撤销,其行政区域的大部并入随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为加强城市建设,1979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随州市(县级)。次年7月1 日,县市分设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发 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使行政区和经济区相适应,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1983年8月19 日,国务院决定随县并入随州市,为省辖县级市,计划单列,由襄樊市代管。随州市被列为 湖北省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之一,逐步形成市为中心、网络集镇、城乡交融、工农结合、 综合开发,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城镇群落式的经济区。1994年11月6日,省政府将随州市 改为省直管市。2000年6月 , 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随州市 , 全市版图面积 9636 平方公里 , 辖曾都区、广水市和经济技术开友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 人口258万。这里山青水秀,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要详细内容请看:中国随州网
Ⅳ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
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
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7年美国,晶体管问世;
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0年美国,激光器出现;
1961年苏联,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环绕地球一周安全返回地面;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天;
1996年英国,克隆羊“多利”成功;
1999年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2000美、日、法、德、英、中公布人类基因工作草图。
(5)随州成果扩展阅读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
从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来对比,蒸汽机的发明极大的提高了人类劳动生产率,电力的发明直接改变了人类几千年的生活习惯,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更加伟大,空间技术的开创,让人类探索太空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已经从自足自满的求生状态上升到了,探求自我及宇宙来源的精神追求层面上。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成果,更多的运用在了第三产业上,深刻影响了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体验方面,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因为技术壁垒,也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的贫富差距。但是可以预见的是,科技进步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利用科技进步造福全人类,拉进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也是科技界的共同愿景。
Ⅵ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什么
1、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
2、1958年,美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但1959年苏联就取得了一项新成就: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正在美国人瞠目结舌之时,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美国不甘落后,开始了60年代规模庞大的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3、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等3种特性,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4、1970年以来,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6)随州成果扩展阅读: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意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第三次次科技革命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Ⅶ 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蒸汽汽车、火车、轮船被发明出来。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美苏英法中成功地试制原子弹。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
(7)随州成果扩展阅读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得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学术上,出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参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与科技思潮不断涌现。
Ⅷ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的发掘成果
墓葬实际发掘63座,共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质地的文物739件套。其中,青铜器325件,器类主要有圆鼎、方鼎、簋、鬲、甗、觚、觯、斝、爵、卣、觥、弓形器等。大量西周有铭青铜器和原始瓷器的出土,是本次发掘的一个亮点。
Ⅸ 随州贫困县有哪些
随县、通城县、罗田县、仙桃市、巴东县、天门市、麻城市、云梦县、枝江市、郧西县、监利县、阳新县、松滋市、房县、黄梅县、钟祥市
Ⅹ 随州二中的教学成果
新千年,新气象,随州二中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每年上高校的人数不断被刷新,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人数稳步上升。2004年有8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创随州教育史的奇迹,自建校至今,随州二中为清华北大输送了50多名学子,单是2000年以来,就为清华北大输送了39个优秀学生。2007年、2008年连续夺得随州市文科、理科状元,上一类本科的升学率始终位居随州前列。每年被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各高达百人。随州二中以铁的事实铸造了稳固的头把的“铁交椅”。高校录取数据的背后充满着汗水和艰辛,反映出辛勤园丁的付出与努力。新千年以来,随州二中共走出了3位特级教师,近百名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800余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办公全部电脑化、信息化。教育管理科学化,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岗位考核制,结构工资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稳定教师队伍;实行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实施名师工程,培育优秀教师;广纳贤才,充实教师队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训广大教师。如今,已形成一支博学善授,学科配套,结构合理的专家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