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业低于成本价向员工转让房产,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
根据《财政部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源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3号 )文件的规定:“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住房给职工,职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前款所称差价部分,是指职工实际支付的购房价款低于该房屋的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的差额。”
Ⅱ 恒大的内部员工购房指标能转让吗
应该是不行的吧,如果是和名字绑定的那种,是不能转的,了解清楚,别被骗了。
Ⅲ 单位内部购房转让:是否安全
应该可以的。只是多了一笔转让费而已。
要注意的是:凭改名单签订合同以后付转让费。与团购其他成员取得联系,进入团购系统协同运作。
Ⅳ 售楼内部员工购房名额转让要交钱吗
看转让的人要不要挣你的钱,或者你有没有必要要他的转让资格
Ⅳ 单位职工个人购房指标是否可以转让
单位房屋指标不可以买卖,没有法律支持、属于无效行为。
单位房不能转让,有以专下原因:
1、单位福利房是属为解决单位职工的住房困难而修建的,它的对象是本单位内部职工;
2、福利房的转让要通过单位同意,未经许可,转让无效;
3、福利房的转让要在单位职工取得全产权5年后经单位同意才能;
4、有些特殊单位的福利房是无法对外转让的,如:国防部门、保密机关等。
Ⅵ 职工向单位购买的住房能否转让求解答
1、职工以市场价购买的住房,产权归个人所有,可以依法进入市场转让,按规定交纳有关税费后,收入归个人所有。
2、职工以成本价购买的住房,产权归个人所有,一般住用5年后可以依法进入市场转让,在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所含土地收益和按规定交纳有关税费后,收入归个人所有。
3、职工以标准价购买的住房,拥有部分产权,即占有权、使用权、有限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可以继承。产权比例按售房当年标准价占成本价的比重确定。职工以标准价购买的住房,一般住用5年后方可依法进入市场转让,在同等条件下,原售房单位有优先购买、租用权,原售房单位已撤销的,当地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有优先购买、租用权。售、租房收入在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所含土地收益和按规定交纳有关税费后,单位和个人按各自的产权比例进行分配。
4、职工按成本价购买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部分产权,合作建房不满五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如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该住房的,由单位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集资房满五年,购房人可转让该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该集资合作建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职工也可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取得该房屋完全产权。
Ⅶ 开发商给员工地买房优惠(可转让)怎么操作比较好呢我只吃回扣
联系销售部的置业顾问,让他们帮你联系客户,然后按比例分给置业顾问一定的回扣即可。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客户给你多少回扣,这个需要你自己和客户去谈。置业顾问只负责帮你找客户。可以先订房,然后谈优惠,谈好签合同。
Ⅷ 售楼处内部员工自己买房,然后在房价上涨时卖掉,赚中间差价。买这样的房子存在风险吗很急!跪求答案!
商品房的价格可谓是一路飙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现在一套房子几乎接近百万。在买房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一套房子至少要住几十年。因此在买房的时候,首先是了解有关房产的知识;其次自己要有主见,否则很容易被售楼人员忽悠。下面是一位资深的售楼小姐透露的买房注意细节。
4、蚊虫多
低层的房子离得小区的绿化带很近,夏天的时候又避免不了蚊虫的侵袭。
综上所述:在买房子的时候,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周全,否则只会让自己后悔莫及!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处理并删除,谢谢。
Ⅸ 内部员工购房签约前禁止转让是什么意思(在线等)
一、购房指标只针对内部员工,因为涉及单位的福利;
二、只要签约即可,至于付款方式不作要求。
但如果是按揭贷款,银行自然会对转让有所限制,转让时只要符合银行的要求,单位不管。
事实上,你提供的申请书中,已经明确,如果本人办理不了按揭的,可以以其他直系亲属的名义办理,仍然算是本人购房。
三、未签约即转让,等于是员工把单位给你的福利,直接套现了,这背离了单位的初衷。
1、事实上,直接套现,等于是员工在卖房拿回扣,单位又何必便宜呢?
2、关于单位禁止转让内部购房资格的规定,是否影响购房指标转让合同的效力
虽然,你单位禁止员工将其购房资格转让他人,但这仅仅是单位内部的规定,职工如果真的违反了单位内部规定,只能由单位内部进行处理,这并不影响购房指标转让合同的效力。我国《合同法》规定,只有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况下(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才无效。
因此,购房指标转让一般应当认定有效。换句话说,员工如果真想直接转让,可以以私下签订协议的方式,把购房指标转让给他人,员工只是名义上的购房者,由真正的购房人先交款,以后再办理转让手续。这样的协议,在法律上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