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莺歌海转让

莺歌海转让

发布时间:2021-05-11 21:56:01

㈠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面积是多少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这是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管辖海域未来十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国务院批复要求严格实施《区划》
——国务院在批复中指出,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在批复中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加强,遭到破坏的海域海岸带得到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国务院在批复中要求,《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区划》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依据《区划》尽快完成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各类海洋功能区的具体范围和管理要求,严格逐级审批。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区划》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对《区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监督检查。要科学制定围填海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海预审和审批制度。要建立全覆盖、立体化、高精度的海洋综合管控体系,不断完善海域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大海洋执法监察力度,整顿和规范海洋开发利用秩序。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海洋功能区划工作,中央和地方海域使用金收入要支持海域海岸带开展综合整治修复。

《区划》科学评价了我国管辖海域的自然属性、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区划》指出,我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公里,岛屿岸线长达1.4万多公里。海岸类型多样,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60多个,大中河口10多个,自然深水岸线400多公里。我国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开发潜力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0%,涉海就业人员超过3 300万;海水产品产量2 798万吨,比2002年增加26%;沿海港口150多个,年货物吞吐量56.45亿吨,比2002年增加228%,其中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十位的港口有8个;海洋油气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油当量,占全国油气年产量的近20%;滨海旅游业增加值约占海洋产业增加值的22%,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区划》指出,到2010年底,国务院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据海洋功能区划确权海域使用面积194万公顷,基本解决了海域使用中长期存在的“无序、无度、无偿”等问题。依法审批建设用海24.2万公顷,切实保障了能源、交通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等民生工程用海需求,成为沿海地区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法确权海水增养殖及渔港、人工鱼礁等渔业用海160多万公顷,为沿海渔业发展、渔民增收提供了用海保障。与此同时,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立体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基本形成。沿海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陆源入海污染物控制力度,减少海上污染排放。海洋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稳步增长,已建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221处,其中海洋自然保护区157处,海洋特别保护区64处,总面积330多万公顷(含部分陆域)。已建立海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5个,覆盖海域面积达505.5万公顷。通过红树林人工种植等生态修复工程,恢复了部分区域的海洋生态功能。通过采取海洋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水产健康养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等措施,减缓了海洋渔业资源衰退趋势。目前,我国管辖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基本满足海洋功能区管理要求。
——《区划》认为,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阶段,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综合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是海洋经济战略加快实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国务院先后批准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地区、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珠江三角洲、广西北部湾、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区域规划或指导意见,并启动了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二是沿海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能源、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集聚,滨海城镇和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在沿海布局,各类海洋工程建设用海需求不断扩大;三是陆源和海上污染物排海总量快速增长,重大海洋污染事件频发,海洋防灾减灾和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形势严峻;四是涉海行业用海矛盾突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的任务艰巨;五是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对清洁的海洋环境、优美的滨海生活空间和亲水岸线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健康、安全的海洋食品需求不断增加,对核电、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高度关注;六是海洋权益斗争趋于复杂,沿海国家围绕争夺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加强了对海洋的控制、占有和利用。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沿海地区人口增长,必然导致对海域空间提出持续增长的数量需求和质量安全需求。我们既要保障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设用海需求,又要保障渔业生产、渔民增收提出的基本用海需求,更要保障生态安全提出的保护用海需求。

《区划》提出了“五个用海”的指导思想和六项原则、六个目标
——《区划》提出了新形势下“五个用海”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科学分区、准确定位、综合平衡,合理配置海域资源,统筹协调行业用海,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指导思想。实现“规划用海”就是要严格依据海洋功能区划审批项目用海,充分发挥围填海计划的宏观控制作用;实现“集约用海”就是要实行集中适度规模开发,遏制粗放用海方式,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面积的投资强度;实现“生态用海”就是要以生态友好、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使用海域,尽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轻到最低程度;实现“科技用海”就是要着力加强海洋科技支撑和监视监测,提高海域管理科学决策水平;实现“依法用海”就是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维护海域使用秩序中树立海洋管理的法治权威,在保障合法用海权益中树立海洋执法的良好形象。
——《区划》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的六项原则。一是自然属性为基础。根据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综合评价海域开发利用的适宜性和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海域的基本功能;二是科学发展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行业用海,合理控制各类建设用海规模,保证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海,引导海洋产业优化布局,节约集约用海;三是保护渔业为重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传统渔业水域不被挤占、侵占,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渔业生产的基础,渔民增收的保障,更是保证渔区稳定的基础;四是保护环境为前提。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统筹考虑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控制污染物排海,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防范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维护河口、海湾、海岛、滨海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安全;五是陆海统筹为准则。根据陆地空间与海洋空间的关联性,以及海洋系统的特殊性,统筹协调陆地与海洋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严格保护海岸线,切实保障河口海域防洪安全;六是国家安全为关键。保障国防安全和军事用海需要,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和海底管线安全,加强领海基点及周边海域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区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的六个方面目标。一是增强海域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海域管理的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不断完善,海洋功能区划的整体控制作用明显增强,海域使用权市场机制逐步健全,海域的国家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扩大海洋保护区面积。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得到初步控制,重点污染海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局部海域海洋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部分受损海洋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至2020年,海洋保护区总面积达到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5%以上,近岸海域海洋保护区面积占到11%以上;三是维持渔业用海基本稳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用海需求得到有力保障,重要渔业水域、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至2020年,海水养殖用海的功能区面积不少于260万公顷;四是合理控制围填海规模。严格实施围填海年度计划制度,遏制围填海增长过快的趋势。围填海控制面积符合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五是保留海域后备空间资源。全国近岸海域保留区面积比例不低于10%。严格控制占用海岸线的开发利用活动,至2020年,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六是开展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至2020年,完成整治和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2000公里。

《区划》划分了八类海洋功能区,并提出了各类功能区管理要求
《区划》将我国全部管辖海域划分为农渔业、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用海、矿产与能源、旅游休闲娱乐、海洋保护、特殊利用、保留等八类海洋功能区。
——农渔业区主要是指适于农业围垦、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增殖、捕捞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的区域。重点保障黄海北部、长山群岛周边、辽东湾北部、冀东、黄河口至莱州湾、烟(台)威(海)近海、海州湾、江苏辐射沙洲、舟山群岛、闽浙沿海、粤东、粤西、北部湾、海南岛周边等海域养殖用海。农渔业区开发要控制围垦规模和用途,合理布局渔港及远洋基地建设,稳定传统养殖用海面积,发展集约化海水养殖和现代化海洋牧场。要保护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严格控制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内各类用海活动。
——港口航运区是开发利用港口航运资源,可供港口、航道和锚地建设的海域。重点保障大连港、营口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烟台港、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港、南通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温州港、福州港、厦门港、汕头港、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湛江港、海口港、北部湾港等沿海主要港口用海。港口航运区开发要深化整合港口岸线资源,优化港口布局,合理控制港口建设规模和节奏。维护沿海主要港口和渤海海峡、成山头附近海域、长江口、舟山群岛海域、台湾海峡、珠江口、琼州海峡等航运水道水域功能,保障航运安全。
——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是指适于发展临海工业与滨海城镇建设的海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大、中城市和重要港口毗邻海域。重点保障社会公益项目用海,维护公众亲海需求。优先安排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确定的建设用海,重点支持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循环经济示范区、保税港区等的用海需求。重点安排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产业用海,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工业项目用海。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开发应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的衔接,合理控制围填海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加强自然岸线和海岸景观的保护。新建核电站、石化等危险化学品项目应远离人口密集的城镇布局。
——矿产与能源区是指适于开发利用海上矿产资源与能源的海域。重点保障渤海湾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北部湾盆地、南海南部沉积盆地等海域油气开采用海需求。矿产与能源区开发应加强海上石油开采环境管理,防范海上溢油等海洋环境突发污染事件。遵循深水远岸布局原则,科学论证与规划海上风电。禁止在海洋保护区、侵蚀岸段、防护林带毗邻海域开采海砂等固体矿产资源,防止海砂开采破坏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
——旅游休闲娱乐区是指适于开发利用滨海和海上旅游资源的海域。重点保障现有城市生活用海和旅游休闲娱乐用海需求,优先安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的用海需求。旅游休闲娱乐区开发要注重保护海岸自然景观和沙滩资源,禁止非公益性设施占用公共旅游资源,修复主要城镇周边海岸旅游资源。
——海洋保护区是指专供海洋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海域。重点保护海域主要分布在鸭绿江口、辽东半岛西部、双台子河口、渤海湾、黄河口、山东半岛东部、苏北、长江口、杭州湾、舟山群岛、浙闽沿岸、珠江口、雷州半岛、北部湾、海南岛周边等邻近海域。海洋保护区管理要注重维持、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景观。要加强新建海洋保护区建设,逐步建立类型多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
——特殊利用区是指用于海底管线铺设、路桥建设、污水达标排放、倾倒等其它特殊用途排他使用的海域。特殊利用区开发要注重海底管线、道路桥梁和海底隧道等设施保护,禁止在上述设施用海范围内建设其它永久性建筑物。
——保留区是指为保留海域后备空间资源,专门划定的在区划期限内限制开发的海域。包括由于经济社会因素暂时尚未开发利用或不宜明确基本功能的海域,限于科技手段等因素目前难以利用或不能利用的海域,以及从长远发展角度应当予以保留的海域。保留区应加强管理,严禁随意开发。

《区划》确定了五大海区的总体管控要求,明确了重点海域主要功能和开发保护方向
《区划》基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等五大海区的总体管控要求,将我国管辖海域划分为29个重点海域,并确定了重点海域主要功能和开发保护方向:
——在渤海海域,针对水交换能力差、开发利用强度大、环境污染和水生生物资源衰竭问题突出等特点,《区划》提出了两个“最严格”的管理政策,即最严格的围填海管理与控制政策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提出要严格控制新建高污染、高能耗、高生态风险和资源消耗型项目用海。加强海上油气勘探、开采的环境管理,防治海上溢油、赤潮等重大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维护渤海海峡区域航运水道交通安全,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研究等。渤海海域重点支持唐山曹妃甸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沧州渤海新区等集约发展临海工业与生态城镇,重点保护双台子河口、黄河口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在黄海海域,针对基岩港湾众多、海岸地貌景观多样、沙滩绵长、淤涨型滩涂辽阔、海洋生态系统多样等特点,《区划》提出要优化利用深水港湾资源、稳定传统养殖用海面积、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高效利用淤涨型滩涂资源。黄海海域要稳定黄海北部和长山群岛周边海域传统养殖用海面积,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重点发展大连、青岛等沿海主要城市周边滨海旅游业,重点保护鸭绿江口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在东海海域,针对港湾和岛屿众多、滨海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性显著、油气和矿产资源富集等特点,《区划》提出要发展国际化大型港口和临港产业、限制海湾内填海和填海连岛、加强大陆架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维护海洋权益。东海海域要重点保障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港口航运服务业及海洋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进海岛开发开放。要加强油气资源和浅海砂矿资源勘探开发,建设东海油气资源开采基地。加强钓鱼岛等传统渔业资源区的恢复与合理利用。要重点保护群岛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在南海海域,针对战略地位突出、热带生态系统发育、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区划》提出要推进大陆和岛屿维权基地建设、加强重要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南海海域重点支持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海域发展海洋渔业,推进海南岛、中沙群岛、西沙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永兴岛-七连屿珊瑚礁旅游区。重点保护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生态系统和中华白海豚、白蝶贝、儒艮等生物资源。同时要加强南澎列岛、石碑山角、针头岩、佳蓬列岛、围夹岛、大帆石等领海基点海岛保护。

《区划》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实施保障措施,为有效落实《区划》和完善海域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区划》要求,各有关部门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区划》的要求,完善海洋功能区划体系,调整完善现行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及相关规划,建立健全保障海洋功能区划实施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体制机制、技术支撑和跟踪评价制度,依法建立覆盖全部管辖海域的海洋综合管控体系,对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实时监视监测、分析评价和监督检查。为保证《区划》目标的实施,提出了7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第一,要发挥区划的整体性、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强化海洋功能区划自上而下的控制性作用,依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是编制各级各类涉海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制定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基本平台,渔业、盐业、交通、旅游、可再生能源、海底电缆管道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沿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港口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第二,要全面提高海域使用管理水平。审批项目用海,必须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涉海建设项目在向审批、核准部门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前,应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海域使用申请。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用海预审意见是审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项目申请报告的必要文件。重点安排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公益项目用海。制定各类建设项目用海控制标准,适时调整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推进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工作,规范海域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行为,建立海域价值评估制度,积极培育海域使用权市场。
第三,要创新和加强围填海管理。围填海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按照适度从紧、集约利用、保护生态、海陆统筹的原则,制定全国围填海计划,并按程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围填海计划指标实行指令性管理,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和考核。要加强区域用海整体规划、整体论证、整体审批和整体围填海管理。加强对围填海项目选址、平面设计的审查,引导围填海向离岸、人工岛式发展,限制顺岸式围填海,严格控制内湾和重点滨海湿地围填海。保护自然岸线,延长人工岸线,保留公共通道,打造亲水岸线。加强围填海动态监测,完善竣工验收制度。探索建立闲置海域使用权收回制度。
第四,要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陆海统筹的发展理念,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产业在沿海布局。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定期开展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和评价。建立健全用海工程项目施工与运营期的跟踪监测和后评估制度。加强海洋环境风险管理,完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力推进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实施海洋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组织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海域生态服务价值和经济效益。切实做好重要渔业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维护海洋水生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经济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要加强区划实施的基础建设。深入开展海域管理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建立健全完善的海域管理科技标准体系。完善海域管理从业人员上岗认证和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切实提高海域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目标,制定和实施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计划,在重要海湾、河口、旅游区及大中城市毗邻海域全面开展整治修复工程。中央和地方海域使用金收入要专项支持开展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工作。
第六,要建立覆盖全部管辖海域的动态监管体系。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体系建设,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远程监控、现场监测等手段,对我国管辖海域实施全覆盖、立体化、高精度监视监测。加快推进海洋综合执法基地建设,通过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整顿和规范海域使用管理秩序。建立健全海洋开发利用违法举报制度,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要深化全海域定期维权巡航执法,重点加强对敏感目标、重点海域的巡航监视,有效监管各种海洋涉外活动。组织开展专项维权执法行动,定期检查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海底光缆和油气管道作业活动,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第七,要完善保障区划实施的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抓紧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为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提供更加完备、有效的法制保障。制定军事用海管理、围填海管理、海上人工构筑物管理等法规,探索建立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其他海域用海活动管理制度。
《区划》作为我国海洋空间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基础性、约束性文件,是编制各级各类涉海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制定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基本平台。《区划》对于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保障沿海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㈡ 专利号:ZL200520108487.1有效期到什么时候

有效期到2015.07.26

申请(专利)号:200520108487.1
申请号:200520108487.1
申请日:2005.05.26
名称:汽车超车、会车远近光自动电子变换器
公开(公告)号:CN2799322
公开(公告)日:2006.07.26
主分类号:B60Q1/14(2006.01)I 分案原申请号:
分类号:B60Q1/14(2006.01)I
颁证日:优先权:
申请(专利权)人:陈人杰
地址:570000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盐场三工区
发 明 (设计)人:陈人杰
国 际 申 请:
国 际 公 布:
进入国家日期:
专利代理机构: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代理人:莫 臻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超车、会车远近光自动电子变换器,其特征是设有一个接入端E连接在汽车灯光电源上的控制电路,在控制电路上有继电器J,继电器的中间触点M与远光灯线路的触点 1常闭合,在继电器吸合时其中间触点M与触点1断开,并与近光灯线路的触点2接合;在控制电路上还连接有光敏二极管GD,在光敏二极管GD上串联有耦合放大线路,该耦合放大线路与电路上的继电器J连接;将汽车的左右闪光灯电路通过接入端X、Y连接到控制电路的耦合放大线路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超车、会车远近光自动电子变换器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安装简便,可在夜间行车会车、超车时自动变换远近光灯,避免驾驶员眩目。
国家专利法律法规
第五章 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第四十二条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第四十三条 专利权人应当自被授予专利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专利权在期限届满前终止:
(一)没有按照规定缴纳年费的;
(二)专利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其专利权的。
专利权在期限届满前终止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和公告。
第四十五条 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第四十六条 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应当及时审查和作出决定,并通知请求人和专利权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和公告。
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专利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无效宣告请求程序的对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四十七条 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
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对在宣告专利权无效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执行的专利侵权的判决、裁定,已经履行或者强制执行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专利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专利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赔偿。
如果依照前款规定,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转让人不向被许可实施专利人或者专利权受让人返还专利使用费或者专利权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转让人应当向被许可实施专利人或者专利权受让人返还全部或者部分专利使用费或者专利权转让费。

㈢ 我想在今年10月去三亚蜜月旅游合适吗

我刚去的三亚 22号回来的
10月去是旺季 估计所有的价格都会变贵
那里四季长青 冬天都有下水的
三亚的气候 就算下雨过会就没有了 并且秋季没有什么雨
建议你不要随团去旅行 因为玩不开 不小心还会上当
我就是随团去 累死人 一大早就要起来 环境也不好 吃饭就像猪食
去三亚就是去玩海 别的不用去在意
你可以自己去:
先飞往三亚 组个车子有导航仪就带着 不然就雇个导游 绝对是好的方法
住在【大东海】附近 因为那里晚上很热闹 晚上都有人游泳 我们就是晚上去游的 不要在【大东海】潜水 那水不清澈 我都后悔了 380元/人
最佳的潜水地是【蜈支洲岛】这是你们必须去的地方 是个绝佳的玩水圣地 先坐电瓶车环岛游一遍再去玩水游泳 不然会后悔 水真的的是清澈见底 还有很多娱乐项目 不过消费相对贵一点
其次就是去【天涯海角】不去这就不能代表去过海南 要爬石头 注意防滑 上面有青苔 我差点就滑到水里
最后一个【亚龙湾】你想要体会一下有钱人的地方就去 要不然一点玩头都么有
推荐的地点【大东海】【蜈支洲岛】(最佳地方)【天涯海角】【亚龙湾】
三亚的士5元起步 车子很破
要吃海鲜餐 去海鲜一条街 一顿饭大概700+
要是水果推荐 帝王蕉 山竹 还有个很圆很圆的芒果 忘记啥名字了
三亚很乱 一个人不要单独行动 路边别人叫你买的东西也别买 很多都是坑你的(除水果)
大致就是这些 去的话最好多带些钱 那边消费不便宜
注意防晒霜和拖鞋 一定要带
建议你不要跟旅行团 你会后悔的

㈣ 海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全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国土环境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和监督,国土环境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促进全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1.土地资源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进展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决定,推进全省各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强化政府调控能力,在总结全省土地资源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十一五”时期,建设规模大、重大项目建设对土地需求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筹措更多建设资金的实际情况,组织起草了相关实施意见和管理规定,省政府批准下发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海南省土地储备整理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企业参与土地成片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与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些管理规定和措施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土地调控,加强和规范了土地资源的管理。

2.矿产资源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进展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继续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①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初见成效;②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健康发展;③推进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和调查力度,开展了海南岛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等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鼓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商业性勘查领域,加大矿产资源勘查;④不断加强地质环境管理;⑤做好矿产资源储量和地质资料管理。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据土地变更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海南省土地总面积为3535368.96公顷,其中,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9.94%,8.29%,11.77%。

2006年农用地面积2826199.37公顷,其中,耕地727526.86公顷,园地533277.42公顷,林地1482646.87公顷,牧草地19415.88公顷,其他农用地63332.34公顷,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58%,15.08%,41.94%,0.55%,1.79%。建设用地面积293179.60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9244.3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3684.8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60250.41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20%,0.39%,1.70%。未利用土地面积41599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228992.75公顷,其他土地186997.25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48%,5.29%(图1)。

图2 2006年海南省土地出让流向及比例构成

全省供应的商服用地,绝大多数是用于旅游项目建设,这主要是从实现海南省“一省两地”的战略部署出发,根据省政府重点发展旅游产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满足海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在已供应的住宅用地中,主要是根据全省城镇居民住房及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的需要而提供的;工业用地主要为实现省政府建立西部工业走廊的战略部署,主要用于低污染、高清洁、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项目;公共建筑用地主要用于全省机关团体办公场所的建设使用。公用设施用地主要用于全省港口、码头的建设;交通运输用地主要是用于城乡公路干线及城镇干道的建设改造。

3.土地二级市场

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方面,转让10719宗,转让面积1342.42公顷,转让款534055万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288.36%,45.65%,213.60%;转让用地地类型中商服用地1304宗,工矿仓储用地49宗,公用设施用地6宗,公共建筑用地2宗,住宅用地9357宗。住宅用地交易较活跃,主要为城镇居民住宅;住宅用地转让宗数占转让总宗数的87.29%,转让面积占总面积的39.43%,转让价款占总价款的68.60%。抵押550宗,面积2359.09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6.78%,4.969%;抵押价款687029万元,贷款金额554939.71万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16.18%,29.24%。抵押主要用地类型中商服用地139宗,工矿仓储用地92宗,公用设施用地27宗,住宅用地291宗,交通运输1宗。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06年全省在继续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全省矿业权市场建设的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全省矿业权市场,全省各市县已实现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采矿权。

2.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转让情况

2006年全省共出让探矿权采矿权159宗,其中审批出让3宗,拍卖、挂牌出让156宗,拍卖、挂牌成交探矿权采矿权价款22193.35万元。其中通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探矿权7宗,合同价款21308万元,探矿权挂牌出让矿种有金矿、钼矿、铅锌矿、玻璃用砂;通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采矿权149宗,合同价款885.35万元,通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矿种有铁矿、白垩矿、建筑用砂、砖瓦用砂、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玄武岩、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大理石等,以非金属矿产为主。

全年转让探矿权2宗,出售价款2040万元;转让宗数比2005年减少1宗,价款是2005年度的2.84倍。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海南省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367件,涉及土地面积215.37公顷,其中耕地66.16公顷,土地违法件数比2005年减少19.16%,但涉及土地面积比2005年增加54.93%,涉及耕地面积也比2005年大幅度增加。全年各级土地主管部门共立案307件,涉及土地面积204.47公顷,耕地面积63.05公顷,结案361件,立案率和结案率分别为83.65%和86.64%,与2005年相比结案率有所提高。

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全省矿产违法案件共立案133件,涉及企事业单位2件,个人131件,主要为无证开采;2005年未结案件27件,2006年度结案157件,结案率为97.74%,比2005年大幅度提高,吊销采矿许可证6本,罚没款39.14万元。

3.案件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生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集中为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买卖与非法转让土地和无证开采等案件。其中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买卖与非法转让土地分别占2006年发生立案数的71.66%和25.08%,无证开采占2006年矿产案件立案数的80.45%。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生的特点如下:

(1)2006年发现土地违法总数继续下降。2006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367件,土地违法的件数比2005年减少19.16%。

(2)个人违法仍然占违法主体的首位。2006年发现个人违法用地246件,个人违法案件数比上年增加15.85%,占2006年违法发现总数的67.03%;矿产违法案件中的个人违法占矿产违法立案总数的98.50%。

(3)企事业单位违法用地面积大幅增加,2006年全省发现企事业单位违法用地69件,涉及土地面积147.8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4.98公顷,涉及土地面积比2005年增加了402.14%。

(4)未经批准违法占地成为重头戏。2006年全省未经批准占地立案220件,占2006年立案总数的71.66%,涉及土地面积116.69公顷,占本年立案案件涉及土地总面积的57.60%,其中耕地面积60.00公顷,占全年立案案件涉及耕地面积的95.16%。

(5)无证开采行为屡禁不止,居各类矿产违法案件的绝对首位。2006年全省无证开采立案114件,占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总数的85.71%,居各类矿产违法案件的绝对首位。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6年共收到复议申请42件,经审查,受理了行政复议申请35件,加上2005年结转的4件,共审理39件复议案件,其中涉及收地案件25件,土地权属纠纷案件2件,土地不作为案件1件,土地行政处罚4件,其他案件8件。

全省审理的40件复议案件中,已审结了31件,尚未审结9件。2006年共举行了15次听证会。在2006年已审结的31件复议案中,维持的14件,撤销的11件,终止的5件。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复议案件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1.25%、28.57%;审结案例与2005年相比减少18.42%。

2006年全省行政复议案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复议案件数量较多。

(2)土地复议案件占绝大多数,只有3件是环保复议案,其他37件均是土地案件。在土地案件中以闲置土地处置为内容的案件为大多数。土地复议案件办理难度较大。在土地确权案件方面,因为争议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复杂,争议时间由来已久,存在双方提供的证据难以认定的情况,增加了复议机关准确采信证据的难度。

(3)无偿收地案件占大多数,40件复议案中,无偿收地19件。

(4)作出撤销和维持复议决定的案件比例较高。

存在这些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其重要性和价值不断提高。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法制观念增强,通过法定途径维护其权益的意识增强。

(3)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将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权利、提出的时限、受理机关等内容,写在行政文书中,使当事人及时知道和行使法定申诉权利。

(4)全省处置闲置土地的力度加大。

(5)国家关于无偿收回闲置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法规规定不够具体,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适用时,容易产生不同的观点,造成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情况较多。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情况

2006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184人,行政编制人员498人,年末平均从业人员1157人;年末从业人员中包含了部分市县派出机构和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没有独立设置财务的事业单位的人员。直属事业单位54个,人员984人;乡级土地所203个,人员145人,机构、人员编制已下达,但人员未到位的乡级土地所未统计。人员数和机构个数与2005年度比有变化,主要是实施了省以下国土环境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后,部分市县局的直属事业单位进行了局部调整。

2006年行政管理经费9583.33万元,主要是地方财政拨款,专项业务经费不包含在内。经费收入总额比2005年增长4265.39万元,主要是部分市、县的土地出让业务增长幅度较大。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参加培训人员有260人,其中党校学习的51人,其他培训209人,与2005年相比,总人数变化不大,接受培训的各级管理人员为提高新形势下的国土环境资源管理能力,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培训。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土地行政管理方面:①省级土地储备整理实施难度较大,省级土地储备整理机制尚未建立;②少数市县对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重视不够,有些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工作未能按时完成;③司法查封闲置建设用地处置难度大;④开发整理项目在推动过程中存在困难。

(2)地矿行政管理方面:①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的任务还很艰巨;②矿业权管理还有待加强;③矿产资源储量的动态监测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着制约措施不强的问题,对储量开发利用的核查监督工作困难较大;④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防灾预警和应急能力水平;⑤市县基层地矿行政管理力量薄弱。

(二)建议

(1)加大力度推进省级土地储备整理制度的进程。根据《海南省土地储备整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完成省级土地储备整理机构的组建,并以此为基础拟订《省级土地储备实施方案》,确定省级土地储备的启动项目、资金来源、运营方式以及融资渠道。

(2)加大耕地保护工作力度。要重点推动国家级、省级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科学评价耕地质量和生产潜力,制定耕地的划入与退出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耕地保护任务指标;启动实施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同时,确定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并与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同步推进。

(3)规范土地开发整理的实施工作,并将工作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

(4)继续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和海南省实施方案要求,2007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点主要是治散、治本工作,同时巩固治乱工作成果,建立规范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制度体系。

(5)建立勘查新机制,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矿业权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海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通过建立勘查新机制,完善制度措施,全面强化矿业权管理。

㈤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管道煤气

1949年至1980年前后。

解放前,我国煤气事业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到1949年,全国仅9个城市有煤气设施.并且普遍处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状况,使用煤气的人口只有27万。解放后随着冶金、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燃气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至1965年起.液化石油气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应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是我国城市燃气大发展的时期。随着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家对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决定把发展燃气事业列入重大技术政策之一,提出城市要逐步燃气化,为燃气事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5)莺歌海转让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煤气罐要平放。煤气罐本身为金属制品,一方面罐壁相对坚硬,不易破损,另一方面罐壁一旦破损,作为没有专业知识的我们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甚至是手足无措。为安全起见,将煤气罐倒放置于厨房最平坦的地面,是最合适的做法。

2、时刻注意煤气是否泄漏。由煤气导致的事故不胜枚举,绝大部分造成煤气的安全隐患来源于煤气泄漏。用肥皂水涂刷以检验煤气是否泄漏,严禁用明火检查。

3、如果发现泄漏,首先打开门窗以使空气流通,熄灭火源,再联系煤气公司请专业人士过来处理。

㈥  高起点、多渠道、多方式引进先进技术

为了做好招标工作,中国政府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文件,使中外双方在合作中有法可循。立法起草班子收集了世界上40多个国家的石油法律文本和资料,还先后7次邀请联合国开发署跨国中心专家和美国律师事务所等国际权威法律机构前来指导,同时派人到挪威学习。经过数十次讨论、研究、对照和多次修改,终于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简称《条例》)。《条例》明确了石油资源所有权,合同区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国家石油公司的地位和职责,外国石油公司的权益和义务。是即将进行的一轮招标的主要法律依据。

同时,也收集并参照国际上签订的120多份石油合同样本,结合中国的国情,依照《条例》精神,在总结我们谈判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对外合作的“标准合同”。其要点是:外商独承勘探风险、中方参与开发投资、限额回收投资和支付生产作业费、余额双方分成。它吸取了各国石油合同的精华,并依据我国主权和法规,体现了平等互利原则,受到国际石油界的普遍赞同。由此,大大优化了投资环境,如同在中国辽阔的蓝色国土上,种植了两棵“梧桐”,有了“梧桐树”,就有“凤凰”来。

依据《条例》的要求,1982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同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北京东长安街31号正式成立。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公司,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它代表国家统一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业务,即以对外合作和自营的方式,从事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利用和产品销售,从事海上石油、天然气作业承包服务以及其他多种经营。

一、震惊世界的中国海上第一轮对外招标

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大力协同、积极支持和国际油价持续小波动的情况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于1982年2月17日向12个国家46家有资格招标的石油公司发放了第一轮招标通知书。

这次招标涉及我国渤海、黄海、南海总共504个基本块,面积达15×104km2,其规模之大、海域之广、公司之多是世界上少有的,是震撼世界石油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兑现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的信誉、按国际惯例办事的具体体现。

到1982年8月17日止,有9个国家33家公司对25个区块投标,共递交报价书102份。经过100多名经济技术专家及有关业务人员的详细评价,制定了中标及谈判方案。经过紧张、激烈的竞争性谈判,共有9个国家28家公司在19个区块中标。

为了保持和扩大海上石油勘探的规模,在认真总结第一轮招标经验的基础上,于1984年末和1985年初发布了第二轮招标通知书,在莺歌海东部、珠江口盆地、南黄海南部10× 104km2海区内,采取公开招标形式进行招标。此时油价在高位波动,投资有利;同时,我们灵活地修改了合同:允许非物探参与者也可以投标;在签订的几个区块中,可以调剂工作量,以提高勘探成功率;当无发现但仍有剩余工作量时,可以适当扩大区块面积;复杂的中、小油田可以评价性地试生产,当年产量小于100×104t时,可免征矿区使用费等。这些修改,有利于争取外商开采各种类型的油气田,特别是中、小油气田。此轮招标经最后谈判,共有4个国家15家石油公司在8个区块中标。

为使海上石油对外合作勘探工作陆续接替上去,发现更多的油气田,于1989年初发布了第三轮招标通知书。此次招标涉及珠江口盆地东沙-神狐海区,面积超过3×104km2。为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进一步放宽了合同条款,主要免除了外国公司在勘探期培训中方人员、技术转让等义务;在完成物探工作量后,有权选择钻井或终止合同。通过谈判签订了3个石油合同。

三轮对外招标共签订石油合同30个,加上以前的合同和协议,总数达到66个,外商投入资金高达31.2亿美元,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二、大力引进钻井、地震、导航、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中国海油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都来自陆上油田,已有多年石油勘探开发经验,但就海上石油勘探开发而言,特别是对国外海上先进技术的了解还是一片空白。为此,公司一成立就制定了明确的科技发展工作方针,即通过海上石油对外合作,充分利用技术引进、技术转让、技术合同、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等多种渠道,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培训人才,尽快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逐步应用并掌握一大批国际先进而实用的勘探、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发展创新,力争尽快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而提高我们对外合作的能力,促进我国海洋石油科技进步,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的需要。

自1977年起,我们分别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挪威等十几个国家,引进了一大批钻井、物探、测井、海上工程建设所需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以及配套的先进工具、软件,加速了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的进程,及时满足了当时对外合作工作的需要,从而取得了突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国际信誉,走出了国门,迈入了国际市场。

a.在钻井和测试方面,先后从新加坡、挪威、日本、加拿大4个国家9家公司,引进具有80年代水平的自升式、半潜式钻井船11条(即南海1、2、3、4、5号,渤海2、4、6、8、10、12号)和90年代先进的顶部驱动钻机、MWD随钻测斜仪、SST有缆随钻测斜仪、ESI电子单点裸眼井轨迹测试仪、单点地面定位陀螺仪、钻杆地层测试器、MDT电缆测试技术、MFE和PCT井下测试工具,以及R-622T、CST-2400固井装置、HT400型撬装固井装置和QFT录井仪、DCS-ALFA录井仪、现代防砂技术和钻井模拟装置等。

b.在地球物理采集方面,从1968年开始,先后引进了CGG59型模拟磁带仪、SN388B和GS2000数字磁带记录地震仪、24道和48道等浮电缆、蒸汽枪和空气枪震源;1977~1978年引进比较先进的DFS-V数字地震仪,48道、96道和120道等浮电缆,高压蒸汽枪和高压空气枪震源,无线电、卫星、多普勒声呐综合导航系统及24、48次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滨海504、511、512地震船。滨海504地需船1984年改装成浅海地震(13)作业船。1986年引进了滨海516浅海拖缆地震船,并增加了滨海514、515两条极浅海作业船,组建了240、216、232三个海陆两栖地震队。同时,还引进了无线电导航系统,包括莱迪斯系统、阿戈系统、西勒迪斯系统、微波测距仪,以及导航资料处理中心、导航计算机系统、水下音频定位系统、P-100导航系统等。

至此,中国海油完全掌握了江、河、湖、海等不同水域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满足了对外合作和自营勘探的需要。

c.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引进CYBER170-730、RDS-500、CYBER855S、VAX8650地震资料处理机,CS6410、PE3212F地震资料解编和绘图机,CALCOMP748平板绘图机,GS6410、GS6412地震胶片绘图机,APPLICON4500彩色绘图机及ITA地震处理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引进和开发了面元均化、三维定位导航、处理面元插植、三维一步偏移等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全倾角波动方程偏移、FKDMO-FK叠前偏移等二维叠加和偏移成像技术;速归倾角滤波、中值滤波、概率分析、F-X预测多项式拟合、信号相干等二维去噪技术;最大似然率反褶积、Q反褶积、最大方差模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谱白化反褶积等二维高分辨技术及AVO、SVIM等特殊处理技术。这些成果的取得,使我们达到了独立进行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二维精细目标处理和储层岩性处理的水平。

d.在地震资料解释方面,引进了区域地震地层学解释技术、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以及PE3254SIDIS、VAXII、IMTERPRET、VAX3500、GEOQU、EST、人机交互解释系统和VAX751、DISCOVERRY测井资料处理绘图系统。在上述技术装备基础上,引进发展了人机交互反演3个主参数(用主频、全振幅反演测试薄层厚度,反演层速度,用层速度换算储层物性参数)、多参数人机交互储层评价和聚频微地震相分析差别、变速时深换算、储层横向预测和描述等技术。能完成三维地震资料人机交互解释、人机交互绘制含油气储层顶底构造图、厚度图、平均速度图、层速度图、含砂量百分比图、砂层厚度图、孔隙度图、含油气饱和度图、含油气丰度图等的解释和绘制。

e.在海上工程建设方面,先后引进了国际同类工程设计公司所通用的计算机和大型应用软件,配备了各种微机54台,软件92个,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进行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达到了国外设计公司计算应用系统水平,包括进行工艺与公用系统设计、经济评价与经济预测、工程结构计算与辅助设计绘图和数据库等四大部分的软件与配套设备,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软件进行工作。设计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具备了承担海洋油气田经济预测和经济评价的能力,具备了以油气开发工艺、总图配管、海底管线、消防安全、仪表控制、探测防腐、环保为主要专业进行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系统设计的能力,承担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的机械设备、动力、电气、热工、通讯、暖通系统等设备组块、导管架、海底管线、舾装和土建工程等设计任务的能力。

总之,我们掌握了国际上惯用的工程评价和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了国际海洋工程界通用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掌握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另外,还引进了储层预测新技术(包括模式识别技术、地震模拟CSMOL储层预测新方法)、油藏模拟软件,组分油藏模拟(COMPIV)、多组分模拟软件以及PPI测井解释软件、PCI微机测井软件、TTXO和WELLTEST软件等。

三、根据各外国公司特长,转让我们需要的十方面专业技术

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在签订的第一、二轮石油合同中,经与外国公司反复谈判,确定了外国作业者对中方实行各项技术转让和培训中方技术人员的合同条款。为此,按每个外国公司的技术专长,应义务地向中方转让一项或多项在中国海上作业中适用而先进的技术,并承担对中方一定数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的任务。

仅在第二轮石油合同中,根据外国公司的技术特长和我们的需要,瞄准其独特的先进技术,在8个石油合同中进行了36项技术转让,包括地质、钻井、测井、开发、海洋工程、采油采气等10个方面的专业技术。从1985年10月执行以来,完成了24项,共有77人出国接受技术转让。在接受转让中,深入实际,通过共同工作,在地质方面,学习前Amoco公司在地层对比方面的图解法;开发方面的储集岩测定及研究方法,如核磁共振、图像分析包裹体、同位素等方法;在采油方面学习其改进游梁式有杆泵的运动体系技术、JHN在气田生产自动化方面的Centum系统;在钻井方面学习Chevron、Agip石油公司的钻井软件等专业技术。这些技术针对性强,如Amoco公司转让的定向井钻井技术和公司钻井软件系统,在涠洲10-3-5C定向设计和涠洲11-4油田浅井大斜度井钻井作业中取得成功。又如Chevron公司转让的海洋油气处理集输设计、施工和维修技术项目,得到设计通用规格书和油田实例共5套45册,有关设计手册12种。这套资料系统、完整、实用,已作为各专业进行基本设计的基础资料。美国Esso公司早日的海上安全检验技术,对我国海上钻井平台安全检验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帮助。

在24项技术中,掌握的技术14项,其中明显收到效果的有:解决地质评价问题的盆地模拟技术;礁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和有效勘探方法;地震地层学技术和重复测试(RFT)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另外,在地层学和古环境解释、地层饱和度、储层岩性和物理特征、油藏评价研究等方面也学到了新的技术,并获得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和软件。

有些项目还利用技术转让提供的费用,购买了我们急需的软件,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四、组成合营公司,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

如何在对外合作工作中,迅速地提升中方的整体技术实力,始终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重要问题,而与国外专业承包服务公司的合作经营,能迅速地把专业技术提高到国际水平,这是一种好的办法。

中外合营公司是技术引进的重要窗口。对外合作以来,我们同美、英、法、日等国的公司,在短短不到4年的时间里,组成地质、钻井、物探、测井、定位、钻井液、工程建造等40家中外合营公司,充分利用国际专业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为己所用。通过合作经营,引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外国承包公司所拥有的海洋勘探、开发、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在我国海域工作中实现快速技术转让,使各种专业技术能够很快提高到国际水平,拉近了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是专业技术人才快速成长的摇篮,是先进技术引进的绿色通道,又是中外双方平等互利双赢理念的充分体现。

a.通过组成钻井合营公司的合作经营,掌握了优选参数钻井、地层压力预测监视和平衡钻井、地层异常高压的预测与压力平衡钻井、海上丛式井的二维和三维定向井井身轨迹设计和丛式井整体设计。引进一批先进技术软件,吸收使用了先进的测斜仪和钻定向井的专用工具。还掌握了世界上主要先进固井技术和胶质水钻井液的设计与应用等十多项新技术。应用麦克巴专利——特殊防塌钻井液处理剂和ETSS新型钻井液程序,为现场钻井液及有关钻井工程计算提供绝大部分计算项目,对钻井液性能、组分能很快做出定量分析判断。配制和使用优质钻井液,在单独承包外国作业公司的钻井工程中,创造了安全、优质、低费用的服务,受到作业者的好评。南海2号钻井船在合作前自营的3年中,仅打井3口,合营后承包BP公司的作业,仅用14个月时间就打井7口,进尺22377m,日操作费用中98%是A级操作费(即操作费最合理、最低),生产时效也高达98%。这些指标在英国北海也是高水平的。

b.与美国德莱赛公司合资经营的石油测井服务公司,与法国斯仑贝谢公司建立石油测井合作业务,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装备,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测井承包作业。该公司具有在各种复杂岩性和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测井技术。在资料处理、解释等重要环节上,掌握了德莱赛公司全套解释程序、一套先进的解释软件和比较先进的测井地质学、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程序的编制和用HP9825计算机处理测井资料的先进技术,为海上和陆上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服务。

c.为尽快掌握定位导航技术,满足海上石油勘探、开发需要,与英国雷卡定位测量公司合资组成了中国南海、渤海雷卡定位测量公司。先后从美国、英国引进中程和远程海上定位系统,仅在南海就建立了14个定位岸台,成立了相应的定位数据处理中心。1984年3月,我方首批出国培训技术人员回国4个月后,全线岸台都由中方人员操作管理,完全掌握了数据中心的硬件维修、软件编程和定位数据管理技术、导航计算和水下定位设计维修技术。建立起了一支能独立工作、高精度海上无线电定位导航的队伍,承揽了我国南海和渤海海域全部定位作业。

d.中国奇科地球物理公司是渤海石油公司地球物理公司与挪威奇科物探公司组建的一个合营公司,在合作经营中我们掌握了先进的海上数字地震采集技术,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和三维地震处理,广泛运用地震地层学解释、人机联作解释和储层评价技术,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通过对方的技术培训和共同从事实际工作,培养了一批懂得现代地球物理技术应用和管理的人才,同时通过合营公司对滨海511地震船更新改造,装备了一套计算机控制的质量控制、三维采集和解释程序,使该船地震数据采集能力上了一个台阶,从而在国际招标中占了明显的优势。

五、多渠道积极开展双边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

从1983年起,我们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联邦德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36家公司,开展了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开展了36个项目的双边合作研究,得到各国政府和公司提供的无偿研究资金360余万美元,有近60人次出国参加项目研究工作。这些活动提高了学术和技术水平,合作研究的成果也大部分应用到海上石油开发工程上,从而推动了海上石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上石油开发的进程。

在技术合作中,与澳大利亚C.S.R技术合作援助项目是收益最大、效果最好的项目之一。该项目属于政府间无偿援助项目,由澳大利亚政府提供160万澳元,用于提高中方海上油气开发技术和经济评价方面的技能。为此,澳方执行项目公司C.S.R提供PRIME-750计算机系统及配套的IFPS经济评价软件,我方则派出16人到澳大利亚石油天然气公司接受技术培训。同时,澳方还派遣专家来华举办研讨会和多项专业技术指导,受益人员广达100多人。通过合作,中方人员掌握了PRIME-750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海洋工程评价、经济评价技术,提高了工程设计、经济分析、外语表达能力,培训出一批设计技术骨干,并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渤海海域的海冰对开发渤海油气田来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也是一个多年来未彻底解决的问题。过去因为多种原因,未能进入渤海中部和北部海域进行实测,许多资料数据不完全,一些工程上应用的海冰设计参数,也都依靠推算出来的,一般比较保守、安全系数偏高,直接影响开发投资。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在辽东湾陆续发现一批有商业价值的油气田后,要在此建造采油平台,进行石油开发。所以,冰力大小成为工程设计备受关注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冰力参数涉及到采油平台结构形式、决定投资和建造费用的大小。

从1987年起,我们通过政府间科技合作渠道,与联邦德国海洋工业协会合作,利用其技术和专家,开展了《辽东湾海冰调查和冰力研究》项目的联合研究工作,大部分研究经费由联邦德国政府资助。经过几年研究,已摸清了辽东湾海冰生成、流向规律、物理化学性质、种类、分布状况、与结构物最大作用力、动力反应、振动等一系列问题,合作研究的成果部分已用到该海区工程设计项目上。

在世界冰区研究中,结合我国石油开发进行这样大规模的现场实际测量冰情研究还是首次,填补了我国海况研究史上的空白。

另外,根据海上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和实际需要,在技术薄弱环节上也聘请了少数外国专家,在华做短期顾问和咨询工作,这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水平,锻炼和培养从事勘探、开发、评价、合同条法和工程设计人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联管会”“平行研究”“外聘”多类技术培训

据统计,从1982年至1991年,派出人员前往美国、英国、日本、挪威、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加拿大、瑞典、巴西、泰国、荷兰、丹麦、比利时、埃及、阿联酋、阿布扎比、希腊、阿尔及利亚、新西兰、哥伦比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接受地质、物探、钻井、开发、工程建设、工艺措施、环保安全、财会管理、法律法规、采办供销等14类147个专业方面的技术培训。共选派977批(团组)2308人次,总费用达到2000多万美元。其中,勘探、开发技术人员占581批1549人次。

(一)“联管会”“平行研究”

通过双边谈判,在一至四轮招标和招商活动中,已与外国公司签订了十个区块合同。为便于合同区管理,根据作业者的不同,成立了“联合管理委员会”(JMC)。在会内由我方首席代表和外国专家共同管理勘探、开发、生产一切业务,各方代表全部工作程序必须按国际惯例行事。这是我方代表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这就要求我方技术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当时的国际先进技术,严格按国际标准进行研究,才能在平行研究或双方共同研究中,显示我方的能力和水平。如埕北油田的开发方案,是中国海油与日本石油公团采用平行作业方式研究的。我方由于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拿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符合渤海实际情况的方案,从而以20万美元的代价转让给日方(作业者),在日方提出的埕北油田模拟研究中,都采用了中方的研究成果。

除平行研究外,更多的是通过共同工作,逐步学会外方的一套先进而适用的勘探、开发、生产管理经验和技术,更新了我们的观念,提高了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如法国TOTAL公司在北部湾勘探,发现和试生产的涠洲10-3油田,由于中方火员刻苦努力,很快掌握了该油田全部管理技术,提前实现了作业者地位转移。经过近一年中方的管理和操作,不仅大大地降低了操作成本,而且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得到了合作者法国方面的赞扬。

(二)聘专家

从1984~1987年3月,我们先后聘请美国鲁玛斯公司的辛余克斯先生任设计公司顾问、麦可里先生任乌石16-1项目经理;聘请美国布朗·路特公司孙曾成先生任涠洲11-4混凝土平台基本设计外方经理、镉木孝治先生任结构工程师;聘请英国泰勒·百德罗公司卡鲁特斯先生任西江24-3、惠州21-1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经理、怀特先生任高级成本估算专家、奥斯丁斯先生任莺歌海气田上游工艺模块模拟详细设计项目顾问。

在外聘专家指导下,按照国际标准、规范、惯例和要求,共同完成了10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概念设计或基本设计,培训出一批掌握国外现代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的各种专业骨干。他们经过具体项目的实践,积累了各阶段设计的经验,完成了一批设计项目,学会了目前国际上在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设计方面采用可行性研究、概念设计、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各阶段的设计方法、设计深度、工作程序、信息处理、对外咨询以及设计文件的编制等。

通过与专家一起完成设计项目,19个主要专业公司的200多名技术人员,在设计技术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配套的培训和提高:学会了专家基本工作方法;学会了应用国际标准规范来进行设计;学会了自编各种计算小程序。同时,也学习了现代化管理设计项目的方法,培训了一些项目经理人员。在专家指导设计工作中,也了解到国外设计项目的管理主要是项目管理方法,是通过项目经理来组织和实现目标管理的方法,其核心是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费用控制。

(三)技术合作

为尽快学习和掌握国外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设计先进技术和经验,我们先后同4个国家5个公司的36名专家,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同进行设计。如琼-深天然气管道工程,首先与英国环球公司(GLDBAL)、日本日晖株式会社(JGC)进行了《海南岛海上气田开发可行性研究》、着重下游利用方案采用液化天然气(LNG)的可行性研究,各自承担有关费用;其次,与加拿大努发公司(Nova.Corp)合作,并聘请四川设计院、管道设计院参加,进行管道工作详细可行性研究及概念设计;与联邦德国PLE公司,并以石油管道设计院为主,合作进行管道基本设计;与英国KPKENNY公司合作,进行琼-深海峡管道穿越的基本设计;还与英国环球公司和美国哈德森公司合作,完成了涠洲11-4和锦州20-2凝析气田上、下游的基本设计。

七、有重点地开展广泛的国内技术合作

在引进、消化、吸收、技术转让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并发挥国内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实际需要,积极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开发研制创新,以满足对外合作和自营勘探、开发的急需。据不完全统计,与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20多个研究所,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大学等几十所高等院校进行了多项合作,总共合作研究77个科研课题,开发研制成功31项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大都应用于生产实际,推动了海洋石油科技的发展。

本阶段(“六五”至“七五”)共引进国外海洋石油先进技术303项,接受国外石油公司技术培训230项,总公司派团组到国外进行技术交流1394个,送到国外培训的技术人员3222人次,派遣136人出国留学攻读学位。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出来的各种技术人员,后来都成为各个岗位的技术骨干和各级管理的中坚,并且,还有相当数量的技术人员顶替了外方人员的工作,担负起了合作油田的重要技术岗位。

㈦ 东部海域的海底有什么工程

近务院式批准《全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简称《区划》)继2011家十二五规划提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律规家关海洋发保护针、政策我管辖海域未十发利用环境保护作全面部署具体安排《区划》由家海洋局同关部门沿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我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陆架及管辖其海域《区划》期限2011至2020

务院批复要求严格实施《区划》
——务院批复指海洋我经济社持续发展重要资源战略空间前我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发利用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要坚持发展保护、保护发展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谐稳定
——务院批复强调海洋功能区划合理发利用海洋资源、效保护海洋态环境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通实施《区划》2020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属性用海合理控制渔民产现代化渔业发展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遭破坏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海洋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务院批复要求《区划》由家海洋局同关部门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府组织实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府要《区划》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程并依据《区划》尽快完各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明确各类海洋功能区具体范围管理要求严格逐级审批海洋局同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区划》实施各项保障措施,《区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监督检查要科制定围填海计划并纳入民经济社发展计划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海预审审批制度要建立全覆盖、立体化、高精度海洋综合管控体系断完善海域管理体制机制加海洋执监察力度整顿规范海洋发利用秩序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央海域使用金收入要支持海域海岸带展综合整治修复

《区划》科评价我管辖海域自属性、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区划》指我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东海域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带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达1.8万公岛屿岸线达1.4万公海岸类型于10平公海湾160河口10自深水岸线400公我海洋资源种类繁发潜力海洋资源发利用沿海区经济社发展做重要贡献2010海洋产总值占内产总值比重接近10%涉海业员超3 300万;海水产品产量2 798万吨比2002增加26%;沿海港口150货物吞吐量56.45亿吨比2002增加228%其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十位港口8;海洋油气产量超5000万吨油量占全油气产量近20%;滨海旅游业增加值约占海洋产业增加值22%发展迅速已经海洋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区划》指2010底务院沿海县级各级民政府依据海洋功能区划确权海域使用面积194万公顷基本解决海域使用期存序、度、偿等问题依审批建设用海24.2万公顷切实保障能源、交通等家重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等民工程用海需求沿海区拓展发展空间、推经济社发展重要途径;依确权海水增养殖及渔港、工鱼礁等渔业用海160万公顷沿海渔业发展、渔民增收提供用海保障与同海洋污染防治态建设工作断加强家与相结合立体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基本形沿海区采取效措施加陆源入海污染物控制力度减少海污染排放海洋保护区数量面积稳步增已建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221处其海洋自保护区157处海洋特别保护区64处总面积330万公顷(含部陆域)已建立海洋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5覆盖海域面积达505.5万公顷通红树林工种植等态修复工程恢复部区域海洋态功能通采取海洋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水产健康养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工鱼礁海洋牧场建设等措施减缓海洋渔业资源衰退趋势目前我管辖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基本满足海洋功能区管理要求
——《区划》认今段期全面建设康社关键期坚定移走科发展道路、切实提高态文明建设水平重要阶段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综合管理面临着新机遇与挑战:海洋经济战略加快实施党十七届五全提科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家十二五规划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作战略部署务院先批准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区、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江苏沿海区、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珠江三角洲、广西北部湾、海南际旅游岛等区域规划或指导意见并启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二沿海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步加快能源、重化工业向沿海区集聚滨海城镇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沿海布局各类海洋工程建设用海需求断扩;三陆源海污染物排海总量快速增重海洋污染事件频发海洋防灾减灾处置环境突发事件形势严峻;四涉海行业用海矛盾突渔业资源态环境损害严重统筹协调海洋发利用任务艰巨;五沿海区民群众环境意识断增强清洁海洋环境、优美滨海空间亲水岸线要求断提高健康、安全海洋食品需求断增加核电、危险化品产安全高度关注;六海洋权益斗争趋于复杂沿海家围绕争夺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等面加强海洋控制、占利用总随着我经济社发展及沿海区口增必导致海域空间提持续增数量需求质量安全需求我既要保障经济发展提建设用海需求要保障渔业产、渔民增收提基本用海需求更要保障态安全提保护用海需求

《区划》提五用海指导思想六项原则、六目标
——《区划》提新形势五用海指导思想明确提坚持发展保护、保护发展科区、准确定位、综合平衡合理配置海域资源统筹协调行业用海优化海洋发空间布局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规划用海、集约用海、态用海、科技用海、依用海促进沿海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谐稳定指导思想实现规划用海要严格依据海洋功能区划审批项目用海充发挥围填海计划宏观控制作用;实现集约用海要实行集适度规模发遏制粗放用海式提高单位岸线用海面积投资强度;实现态用海要态友、环境友式发使用海域尽能海洋态环境影响减轻低程度;实现科技用海要着力加强海洋科技支撑监视监测提高海域管理科决策水平;实现依用海切实做必依、执必严、违必究维护海域使用秩序树立海洋管理治权威保障合用海权益树立海洋执良形象
——《区划》制定全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六项原则自属性基础根据海域区位、自资源自环境等自属性综合评价海域发利用适宜性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确定海域基本功能;二科发展导向根据经济社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各行业用海合理控制各类建设用海规模保证产、态用海引导海洋产业优化布局节约集约用海;三保护渔业重点渔业持续发展前提传统渔业水域挤占、侵占保护渔业资源态环境渔业产基础渔民增收保障更保证渔区稳定基础;四保护环境前提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态建设统筹考虑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控制污染物排海改善海洋态环境防范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维护河口、海湾、海岛、滨海湿等海洋态系统安全;五陆海统筹准则根据陆空间与海洋空间关联性及海洋系统特殊性统筹协调陆与海洋发利用环境保护严格保护海岸线切实保障河口海域防洪安全;六家安全关键保障防安全军事用海需要保障海交通安全海底管线安全加强领海基点及周边海域保护维护我海洋权益
——《区划》提2020实现六面目标增强海域管理宏观调控作用海域管理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断完善海洋功能区划整体控制作用明显增强海域使用权市场机制逐步健全海域家所权海域使用权合权益效保障;二改善海洋态环境扩海洋保护区面积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初步控制重点污染海域环境质量改善局部海域海洋态恶化趋势遏制部受损海洋态系统初步修复至2020海洋保护区总面积达我管辖海域面积5%近岸海域海洋保护区面积占11%;三维持渔业用海基本稳定加强水物资源养护渔民产现代化渔业发展用海需求力保障重要渔业水域、水野植物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效保护至2020海水养殖用海功能区面积少于260万公顷;四合理控制围填海规模严格实施围填海度计划制度遏制围填海增快趋势围填海控制面积符合民经济宏观调控总体要求海洋态环境承载能力;五保留海域备空间资源全近岸海域保留区面积比例低于10%严格控制占用海岸线发利用至2020陆自岸线保率低于35%;六展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至2020完整治修复海岸线度少于2000公

《区划》划八类海洋功能区并提各类功能区管理要求
《区划》我全部管辖海域划农渔业、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用海、矿产与能源、旅游休闲娱乐、海洋保护、特殊利用、保留等八类海洋功能区
——农渔业区主要指适于农业围垦、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增殖、捕捞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域重点保障黄海北部、山群岛周边、辽东湾北部、冀东、黄河口至莱州湾、烟(台)威(海)近海、海州湾、江苏辐射沙洲、舟山群岛、闽浙沿海、粤东、粤西、北部湾、海南岛周边等海域养殖用海农渔业区发要控制围垦规模用途合理布局渔港及远洋基建设稳定传统养殖用海面积发展集约化海水养殖现代化海洋牧场要保护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严格控制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内各类用海
——港口航运区发利用港口航运资源供港口、航道锚建设海域重点保障连港、营口港、秦皇岛港、唐山港、津港、烟台港、青岛港、照港、连云港港、南通港、海港、宁波-舟山港、温州港、福州港、厦门港、汕港、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湛江港、海口港、北部湾港等沿海主要港口用海港口航运区发要深化整合港口岸线资源优化港口布局合理控制港口建设规模节奏维护沿海主要港口渤海海峡、山附近海域、江口、舟山群岛海域、台湾海峡、珠江口、琼州海峡等航运水道水域功能保障航运安全
——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指适于发展临海工业与滨海城镇建设海域主要布沿海、城市重要港口毗邻海域重点保障社公益项目用海维护公众亲海需求优先安排家区域发展战略确定建设用海重点支持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技术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区、循环经济示范区、保税港区等用海需求重点安排家产业政策鼓励类产业用海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型工业项目用海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发应做与土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衔接合理控制围填海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加强自岸线海岸景观保护新建核电站、石化等危险化品项目应远离口密集城镇布局
——矿产与能源区指适于发利用海矿产资源与能源海域重点保障渤海湾盆、北黄海盆、南黄海盆、东海盆、台西盆、台西南盆、珠江口盆、琼东南盆莺歌海盆、北部湾盆、南海南部沉积盆等海域油气采用海需求矿产与能源区发应加强海石油采环境管理防范海溢油等海洋环境突发污染事件遵循深水远岸布局原则科论证与规划海风电禁止海洋保护区、侵蚀岸段、防护林带毗邻海域采海砂等固体矿产资源防止海砂采破坏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
——旅游休闲娱乐区指适于发利用滨海海旅游资源海域重点保障现城市用海旅游休闲娱乐用海需求优先安排家级风景名胜区、家级旅游度假区、家5A级旅游景区、家级质公园、家级森林公园等用海需求旅游休闲娱乐区发要注重保护海岸自景观沙滩资源禁止非公益性设施占用公共旅游资源修复主要城镇周边海岸旅游资源
——海洋保护区指专供海洋资源、环境态保护海域重点保护海域主要布鸭绿江口、辽东半岛西部、双台河口、渤海湾、黄河口、山东半岛东部、苏北、江口、杭州湾、舟山群岛、浙闽沿岸、珠江口、雷州半岛、北部湾、海南岛周边等邻近海域海洋保护区管理要注重维持、恢复改善态环境物性保护自景观要加强新建海洋保护区建设逐步建立类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
——特殊利用区指用于海底管线铺设、路桥建设、污水达标排放、倾倒等其特殊用途排使用海域特殊利用区发要注重海底管线、道路桥梁海底隧道等设施保护禁止述设施用海范围内建设其永久性建筑物
——保留区指保留海域备空间资源专门划定区划期限内限制发海域包括由于经济社素暂尚未发利用或宜明确基本功能海域限于科技手段等素目前难利用或能利用海域及远发展角度应予保留海域保留区应加强管理严禁随意发

《区划》确定五海区总体管控要求明确重点海域主要功能发保护向
《区划》基于自条件经济社发展需求确定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东海域等五海区总体管控要求我管辖海域划29重点海域并确定重点海域主要功能发保护向:
——渤海海域针水交换能力差、发利用强度、环境污染水物资源衰竭问题突等特点《区划》提两严格管理政策即严格围填海管理与控制政策严格环境保护政策提要严格控制新建高污染、高能耗、高态风险资源消耗型项目用海加强海油气勘探、采环境管理防治海溢油、赤潮等重海洋环境灾害突发事件维护渤海海峡区域航运水道交通安全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研究等渤海海域重点支持唐山曹妃甸新区、津滨海新区、沧州渤海新区等集约发展临海工业与态城镇重点保护双台河口、黄河口等滨海湿态系统
——黄海海域针基岩港湾众、海岸貌景观、沙滩绵、淤涨型滩涂辽阔、海洋态系统等特点《区划》提要优化利用深水港湾资源、稳定传统养殖用海面积、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高效利用淤涨型滩涂资源黄海海域要稳定黄海北部山群岛周边海域传统养殖用海面积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重点发展连、青岛等沿海主要城市周边滨海旅游业重点保护鸭绿江口等滨海湿态系统
——东海海域针港湾岛屿众、滨海湿资源丰富、态系统性显著、油气矿产资源富集等特点《区划》提要发展际化型港口临港产业、限制海湾内填海填海连岛、加强陆架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发、维护海洋权益东海海域要重点保障海港、宁波-舟山港核港口航运服务业及海洋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进海岛发放要加强油气资源浅海砂矿资源勘探发建设东海油气资源采基加强钓鱼岛等传统渔业资源区恢复与合理利用要重点保护群岛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态系统
——南海海域针战略位突、热带态系统发育、矿产资源丰富特点《区划》提要推进陆岛屿维权基建设、加强重要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南海海洋资源发利用南海海域重点支持南沙群岛、沙群岛、西沙群岛海域发展海洋渔业推进海南岛、沙群岛、西沙海岛旅游资源发建设永兴岛-七连屿珊瑚礁旅游区重点保护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态系统华白海豚、白蝶贝、儒艮等物资源同要加强南澎列岛、石碑山角、针岩、佳蓬列岛、围夹岛、帆石等领海基点海岛保护

《区划》提七面实施保障措施效落实《区划》完善海域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区划》要求各关部门沿海县级民政府要按照《区划》要求完善海洋功能区划体系调整完善现行海洋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及相关规划建立健全保障海洋功能区划实施律规、管理制度、体制机制、技术支撑跟踪评价制度依建立覆盖全部管辖海域海洋综合管控体系海洋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实监视监测、析评价监督检查保证《区划》目标实施提7面保障措施:
第要发挥区划整体性、基础性约束性作用强化海洋功能区划自控制性作用依据全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各级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各级各类涉海规划基本依据制定海洋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基本平台渔业、盐业、交通、旅游、再能源、海底电缆管道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应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沿海土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港口规划涉及海域使用应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第二要全面提高海域使用管理水平审批项目用海必须海洋功能区划依据涉海建设项目向审批、核准部门申报项目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前应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海域使用申请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具用海预审意见审批建设项目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必要文件重点安排家产业政策鼓励类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公益项目用海制定各类建设项目用海控制标准适调整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推进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让工作规范海域使用权转让、租、抵押行建立海域价值评估制度积极培育海域使用权市场
第三要创新加强围填海管理围填海计划民经济社发展计划重要组部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公共服务职责重要依据按照适度紧、集约利用、保护态、海陆统筹原则制定全围填海计划并按程序纳入民经济社发展度计划围填海计划指标实行指令性管理加强计划执行情况评估考核要加强区域用海整体规划、整体论证、整体审批整体围填海管理加强围填海项目选址、平面设计审查引导围填海向离岸、工岛式发展限制顺岸式围填海严格控制内湾重点滨海湿围填海保护自岸线延工岸线保留公共通道打造亲水岸线加强围填海态监测完善竣工验收制度探索建立闲置海域使用权收制度
第四要强化海洋环境保护态建设坚持陆海统筹发展理念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产业沿海布局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定期展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评价建立健全用海工程项目施工与运营期跟踪监测评估制度加强海洋环境风险管理完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力推进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实施海洋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管理组织实施海洋态修复工程提升海域态服务价值经济效益切实做重要渔业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野植物保护区管理保护维护海洋水物性促进渔业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要加强区划实施基础建设深入展海域管理与海洋功能区划理论、技术手段研究建立健全完善海域管理科技标准体系完善海域管理业员岗认证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切实提高海域管理技术管理才专业素养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目标制定实施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计划重要海湾、河口、旅游区及城市毗邻海域全面展整治修复工程央海域使用金收入要专项支持展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工作
第六要建立覆盖全部管辖海域态监管体系推进家、省、市、县四级海域态监视监测体系建设利用卫星遥、航空遥、远程监控、现场监测等手段我管辖海域实施全覆盖、立体化、高精度监视监测加快推进海洋综合执基建设通监管执检查整顿规范海域使用管理秩序建立健全海洋发利用违举报制度加强社舆论监督要深化全海域定期维权巡航执重点加强敏目标、重点海域巡航监视效监管各种海洋涉外组织展专项维权执行定期检查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发、海底光缆油气管道作业保障海通道安全维护我海洋权益
第七要完善保障区划实施律制度体制机制按照全面推进依行政、建设治政府要求抓紧制定修订相关律规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提供更加完备、效制保障制定军事用海管理、围填海管理、海工构筑物管理等规探索建立专属经济区、陆架及其海域用海管理制度
《区划》作我海洋空间发、控制综合管理整体性、基础性、约束性文件编制各级各类涉海规划基本依据制定海洋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基本平台《区划》于落实家十二五规划推海洋经济发展积极支持东部区率先发展保障沿海区社谐稳定具重要意义

阅读全文

与莺歌海转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