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语 求 校对和改错,有分哦
在读证明在德国称为Studienbescheinigung,一般是表格式的,没有写这么大段话的。
如果非得这么的话。。。
身份证是Personalausweis,在读是an der Universität ...in Fachrichtung...
2007年入学应该是,Sie hat im Jahr 2007 eingeschrieben.
下面这句如果顺利毕业的话,2011年拿到学位。。。大学学习是Studium,学制或学习期限是Studienzeit,mit allen Studien也有点问题,Studium是总称了,mit ihrem Studium就可以了,如果是男同学是seinem。在规定的时间内或学期数内,in der planmäßigen Studienzeit。这句话时态也不对,你用的是完成式,就表示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应该是用虚拟式,对将来的。。。或是简单的将来时就可以了。
下句 is anerkannt,掉了is。
后面就不用加什么Bestätigung了,Bestätigung是你给人家发什么东西,人家确认收到之后给你的确认信,这样加在后面很奇怪,而且学校盖章就是给你证明了,你就不用自己再加这么多了。
『贰』 学士学位证书德语翻译
2。学生角度的学士学位证书学生XXX,男,一九七一年七月生。自一九九二年九月至一九九六年七月在XX大学化学专业完成了四年制本科学习计划,业已毕业。经审核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授予化学学士学位。 XX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XX 一九九六年七月证书编号:XX Bachelorurkunde für Alsolventen der ordentlichen Hochschulbilng XXX, maennlich, geboren im Juli 1971, hat von September 1992 bis Juli 1996 die Fachrichtung " Chemie" der Fakult?t fuer Chemie der XX Universit?t studiert und nach vierj?hrigem ordentlichen Studium abgeschlossen. Nach der überprüfung wurde ihm in übereinstimmung mit der "Ordnung für Akademische Grade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der Bachelortitel der Chemie erteilt. Vorsitzender des Komitees für akademische Grade der Universit?t XXX Juli 1996 Nummer der Urkunde: XX 1。学校方面的 Allgemeine Hochschulbilng Abschlusszeugnis ( Lichtbild ) Naturwissenschaftliche und Technische Universitaet Cnstudy(大学名字,cnstudy理工大学) ( Praegestempel ) angefertigt vom Erziehungskomitee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Nr. 00000000(证书编号) Student WANG Tao(姓名), geboren am 20. Juni 1979(生日), hat von September 1997 bis Juli 2001(上学时间) auf unserer Universitaet das Fach "Chemie(学习的专业)" studiert. Er hat alle fuer ein vierjaehriges Studium vorgeschriebenen Faecher erfolgreich beschlossen und sich daher die Genehmigung verschaffen, unsere Universitaet zu absolvieren. Rektor: ZHANG San(校长名) (Stempel) Naturwissenschaftliche und Technische Universitaet cnstudy(大学名,cnstudy理工大学章) ( Stempel ) den 1. Juli 2001(签发时间) XUEXIAO-Nr. 00000000(学校号码)
『叁』 深圳南山中加学校的办学规模
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事长由联合国教科文组(UNESCO)亚太名誉理事彭建华博士担任;学校法人校长由全国高级中学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模范校长、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王本中先生出任;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政府教育部选派的资深教育专家 VERNON GOOD FELLOW 先生出任加方校长并参与制定学校课程和学校管理。
深圳(南山)中加学校学生实行双学籍、双学制管理,即中国学籍及加拿大学籍,课程执行中国教学大纲及加拿大学分制课程。学生学习期间可参加赴加拿大交流学习。学生高中修满学分,成绩合格者可获得中国的高中毕业证书和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政府教育部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等同于加拿大本土的高中毕业生学历资格)。获得双学历证书的学生可在中国报考大学,也同时具备了申请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攻读大学的资格,成绩优良者可以申请到加拿大大学的奖学金。我校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升入北京中加学校的加拿大高中后教育班,专业分别为工商管理与科技(BTM)班、工商管理和电脑科学学士(BBA、BSC)基础班、信息管理学士(BCIS)班和国际五星级旅游管理专业(IHM)班,申请时享有优先录取权。
『肆』 微信支付启用数字证书最高支出限额是多少钱
微信限额有两种
一种是零用钱支付额度是10万
一种是微信绑定的银行卡
限额取决于银行卡
『伍』 急求! 德语高中毕业证书名称
加分不加分倒无所谓 只要能帮到你 以下名称是我在我的公证书上抄的
我的是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翻译过后就是Sichuan Common Senior High School Graation Certificate
你是其他哪个省就把Sichuan改成你相应的省或者直辖市就可以了 德国高中的毕业证书啊 你把前面的Sichuan Common Senior High School 改成你们高中学校的名字就可以了
『陆』 北京国­际学校里中加学校好不好怎么样呢
办学宗旨
编辑
学校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根本宗旨,坚决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塑造具有世界性、国际化、能力强、适应廿一世纪人才素质结构总体要求的一代新人。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background: url("https://api.map..com/images/blank.gif"); width: 14px; height: 21px; left: 134px; top: 46px; z-index: -7989842;">
北京中加学校建校12年庆典
北京市模范校长全国高级中学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模范校长、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书记王本中校长出任北京中加学校校长,并任学校法人代表。由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选派资深教育专家出任副校长,共同参与制定课程和管理。本校的各种设备、教学条件、管理等均符合中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的高质量指标。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生人数
编辑
北京中加学校分为普通高中(高一至高三),分为AP班、实验班、普通班。学校设有30个高中教学班1000余人;高中后教学班8个班280余人,中外教职员工为300余人。
学校历史
编辑
1994年
随同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访问中国时,彭建华就把中加合作办学的想法向中国政府提了出来,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支持。
1995年
随着中国教育部对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出台,中加学校的筹备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还有些过于超前。当彭建华在将他的“结合中西方的办学理念,创造出一种新的高中模式”讲给人听时,没几个人能够接受他的理念,人们更看重中国的高考。彭建华没有放弃,继续为实现他的理念而不懈努力着。他相信,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迟早会提出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
就在彭建华筹办学校举步唯艰的关节,一次在首都机场巧遇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朋友,正是这次偶遇,奠定了彭建华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的基础。
1997年3月
在中加两国政府的推动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与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和加拿大加皇国际投资集团经过反复协商、多方筹备,北京中加学校落户通州,正式宣告成立。
1997年9月
北京中加学校第一批学生入学了,共招收国内外学生230名。从此,彭建华从此开始了他快乐教育、中西结合的办学故事。他开始把时间、精力、才智全部投入到教育中。“对我而言,教育意味着责任,也意味着艰辛。”他说,“我喜欢与青年人一起,更高兴能看到他们成功。”
1997年11月
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加拿大出席APEC会议期间,彭建华先生有幸成为拜会江主席的唯一一名加拿大华人。彭先生与江主席谈到中国教育体系国际化的重要性。江主席表示了对中加两国在教育领域合作的关注,鼓励彭建华把北京中加学校办成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
学校校训
编辑
中加学校的校训是“明德笃志”,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彭建华说:“明德是指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主张及思想体系的显示,并达到至善。笃志则是指用淳厚专一、全力以赴的态度去追求崇高的志向。”说这些话的时候,彭建华显得真诚而专注。他是在解释中加学校的校训,又似乎是在解释自己为何近十年以来为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懈努力,无形中袒露了自己的心迹。
师资力量
编辑
中加学校的教师由中国教师和外籍教师两部分组成。中方任课教师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选派与从全国招聘的优秀教师组成,其中包括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等多名有影响的知名教师,整体水平不低于重点学校。外籍副校长和外籍教师由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选派。外籍副校长负责学生的加拿大学籍管理、加拿大课程的管理和学生毕业证书的签发。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事长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名誉理事彭建华博士担任。
办学优势
编辑
加拿大学分制管理
北京中加学校实施引进加拿大学分制管理,加拿大课程全部由加籍持有教师证的老师任教。学校采取科学的管理和学分制的的教学方式,采用适合21世纪人才的教育M.E.T.A.(Media知识广+Ecation学科专+Technology科技强+Arts素质高)的综合方法。
双学历证书
毕业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两国颁发的学历证书。取得双学历证书的学生,可在中国报考大学,同时也取得在北美及英语国家攻读大学的学历资格。
学校设施配备齐全
校内建有藏书丰富与宽频光纤网络化的图书馆,宽频光纤网络化的各教学大楼,实验楼,计算机国际信息网络中心大楼等,电脑语音教室等,学校全校从教学区至生活区各处已全面使用宽频光纤网进行教学与生活并已达到国际最先进的水平。
办学规模
编辑
北京中加学校为适应北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需要,融普通高中与高水平职业教育为一校,两种各自独立的教育体系在同一学校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为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北京中加学校将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实验基地、中外合作办学的窗口、社区文化教育中心、高水平素质教育的育人沃土。
北京中加学校的普通高中学生具有中加两国学藉,引进加拿大学分制管理,加拿大课程全部由加籍持有教师证的老师任教。学校采取科学的管理和学分制的的教学方式,采用适合21世纪人才的教育M.E.T.A.(Media知识广+Ecation学科专+Technology科技强+Arts素质高)的综合方法。毕业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两国颁发的学历证书。取得双学历证书的学生,可在中国报考大学,同时也取得在北美及英语国家攻读大学的学历资格。加拿大高等专科(BTM、IHM)学段教育学制为两年,第一学年在中国学习;第二学年可申请在加拿大学习。修满全部学分后,可获加拿大高等专科证书。专科教育各学段修完后,既可择业,也可以将已取得的大学学分转入各大学继续修读至取得本科学士学位。加拿大工商管理BBA班及加拿大电脑科学BSC班与资讯网络CIS班第一、第二年可在中国学习,第三、四年在加拿大学习毕业后取得加拿大本科学士学位,并可继续在加拿大攻读硕士学位,这就为他们在国内、国外继续深造,服务社会及终身教育提供了多样化和多向性的选择,为教育充分适应青少年的个性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开辟了新天地。
超前与创新
经过对教育问题的长期关注和思考,彭建华形成了两个最基本的观念。一个就是教育的基础地位,“现在很多人已经懂得投资了,可是到最后你发现,很多东西都靠不住,只有教育是真的。别人可以拿走你的钱,但拿不走你的知识”。还有一个就是教育的超前性,“教育必须超前,绝不能滞后。”他开始探讨中外合作教育的可能性是在1994年,而国家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是在1995年。可见他独到的眼光。
彭建华为学校引进了宽带网,实现了互动式音像教学和远程教育。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如今已经部分地实现了。全部实现之后,电脑房将不复存在。这不单是在中国,即使放到加拿大也是最先进的。投资一个宽带网花费资金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可彭建华得意地说:“在中加学校,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值钱。”
在彭建华眼里,积极引入的加拿大式教育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对中国的教育模式有怎么样的补充呢?
对这个问题,彭建华说,包括加拿大在内的西方教育有三大显著特点:一是创新能力,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团队合作能力。而中国国内的应试教育太注重考试成绩,甚至一考定终身,不注重能力的培养。于是,彭建华便构建了“以中国课程为主融加拿大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吸收东西方文化精髓,融中西教育制度之精华,促进了中加双方在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深层合作。[3]
课程改革的样板
中国的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在筹划中学课程的改革。中加学校是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因此教育部希望通过中加学校的实践探索出更适合中国学生的课程体系。从1997年至2003年,北京中加学校花了六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历届毕业生的升学率和奖学金获得率说明中加学校的课程改革是成功的。
中加学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出不仅适合在中国发展,也能到世界各国施展才能的国际型人才。彭建华认为:中国要强大必须培养、储备国际型人才。因此,他在中家学校实行双语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鼓励学生活学活用,不死记书本内容。如此,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减轻了学生负担,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就拿数学课来说吧,中国的学生知识像“井”那样深,加拿大学生的知识面则像“湖面”那样广。彭建华觉得中国的数学课过于艰深,于是课程改革时就把太高深太枯燥的理论内容删掉了。同时为了和国际接轨,拓展知识面,增加了微积分和概率的教学,这两门课也是加拿大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学习的。这样在完成中学教学的基础上,也为学生将来到国外留学奠定了基础。
课程改革以后,学生负担减轻了,但水平并没有降低,学生不仅完成了国内中学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而且完成了加拿大以及英语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一举两得。改革很快见到了成效。
『柒』 MBA EMBA IHM的区别
MBA即工商管理,EMBA即高级工商管理,两者虽然同属于工商管理学科,都是为了培养管理人才,但是在一些方面上还是有相应的区别的。而两者的区别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四点上:
学习费用
相比较而言,MBA的学习费用要相对低一些,一般是在1.8万到26万之间,而EMBA的学习费用相对就要高很多了,基本上是在25万到62万之间。可以看出,EMBA最低的学费都要赶上MBA最高的学费了,这并不是一般人可以负担起的。
培养对象
两者在培养对象上也是不一样的,MBA主要是培养的是企业当中的初、中级管理人员,或者是企业中的基层工作人员。而EMBA培养的主要是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而且是以高层管理人员为主。
招生对象
除了培养对象不同之外,招生的对象也有一定的差别。MBA招生的主要是刚步入管理岗位,想要在管理岗位上长期发展的人员。EMBA招生的主要是步入管理岗位时间很久的,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
任教师资
一般来说,招生MBA的院校,安排的任教老师主要就是国内的教授。招生EMBA的院校,安排的任教老师不仅仅是国内教授,还有国外的知名教授进行讲课。
『捌』 船舶无石棉证明和有害物质证明没做,在香港会被扣船吗
2009年5月15日,在香港举行的拆船公约外交大会上,国际海事组织(IMO)以决议形式通过了《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简称“香港公约”)。《香港公约》是国际航运界在促进安全、环保和保护人类健康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
《香港公约》首次在船舶领域提出供应链风险管理和有害物质全生命周期管控的强制性要求,对船舶工业链条的各利益相关方——船舶制造厂、修船厂、船东、拆船厂的责任和风险进行了界定。公约要求船舶必须具备一份IHM(船用有害物质清单)放置于船上,并在船舶全生命周期中保存该清单,最后由船东将清单提交拆船厂。同时,明确要求一系列有害物质将会被禁止或限制使用在船舶上(共13种化学物质,包括:石棉、破坏臭氧层物质(ODS)、多氯联苯(PCBs)、有机锡防污底系统、镉及其的化合物、六价铬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多溴联苯(PBBs)、多溴联苯醚(PBDEs)、多氯连萘(多于3个氯原子)、放射性物质、短链氯化石蜡(链烷烃,C10-C13,氯代物))。从新造船和拆船行业来分析,《香港公约》一旦实施,预计需出示IHM的船舶量将不是个小数目。根据英国劳氏船级社的预测,届时将有至少5万艘船需要提供IHM。
根据《香港公约》规定,该公约应在达到以下3个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在全球生效。一是15个签约国在本国批准《香港公约》;二是批准《香港公约》国家的船舶总吨位超过全球总数的四成;三是批准《香港公约》国家的船舶拆解量超过全球总数的3%。但截至2014年7月2日,仅有法国、挪威、刚果三个国家正式履行《香港公约》并提交国际海事组织。
为解决《香港公约》批准进度缓慢问题,欧盟(EU)1257/2013船舶回收法规(欧盟拆船公约)也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欧盟认为,《香港公约》迟迟无法生效,应抓紧制定新规并单方面立法,先一步重整市场在拆船方面的问题。
进入21世纪,绿色环保成为全球造船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国际海事组织(IMO)10多年来先后发布了多个有关船舶有害物质管控的公约要求,其中包括禁止在船舶上使用含有石棉的材料等。如何按照这些要求长久控制风险,打造“绿色造船”竞争力和品牌优势,已成为当前国内造船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国内企业对石棉管控意识的淡薄以及相关法规执行落实的滞后,在我国一些船企今年上半年建造的船舶中,仍有被检测出使用石棉材料的案例。鉴于IMO对石棉在船舶上的使用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加上世界各国对船舶环保问题日趋重视,专家呼吁,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强对船舶设备和材料供应链的管控,从源头上杜绝石棉材料上船,使我国建造和运营的船舶真正实现无石棉化。
禁用要求十分明确
石棉,是天然的纤维状的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大致可以分为6类:温石棉/白石棉、青石棉/蓝石棉、铁石棉(铁闪石/棕石棉/镁铁闪石/铁门石)、直闪石石棉、透闪石石棉、阳起石石棉。由于具有出色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石棉在全球范围内曾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船舶方面主要用于消防设备,如消防毯、工作服、手套、高温设备的护层隔热和绝缘材料、高温管道如排烟管、蒸汽管的护层隔热、地板、板材、喷涂保温墙壁、天花板隔热材料、电气设备的绝缘(如电缆、断路器和熔断器)、设备及管道的垫片、制动系统的耐磨材料、压盖填料、被动消防系统用混凝土等。
2002年7月1日以前,石棉作为隔热、耐高温材料或添加剂,在船舶上使用非常广泛。鉴于石棉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局确定6类石棉都是一类致癌物。为此,IMO在2000 年以MSC.99(73)形式通过了SOLAS公约2000年修正案,要求从2002年7月1日开始,所有船舶上除了规定的高温、高压环境下使用的水密接头和内衬、特定的叶片和高温下的绝缘装置外,不允许含有石棉材料的新装设备、装置和材料装船使用。2009年6月5日,IMO又通过了MSC.282(86)决议——关于SOLAS公约修正案,就石棉在船上的使用进一步做了严格规定,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所有船舶应禁止新装含有石棉的材料。
为加强石棉的管控,2010年以来,IMO先后颁布了3个石棉控制通函,包括MSC/Circ.1374、MSC.1/Circ.1379、MSC.1/Circ.1426,要求各船旗国政府有效管理和监督所辖船舶的石棉使用问题。对于被发现含有石棉材料的船舶,船旗国应按照IMO的要求保护船员健康不受危害,对相关船舶采取处罚甚至滞留停运的措施,并要求船东在3年内限期改正。在整改期内,船旗国需为该船签发免除证书,否则,其他港口国有权拒绝该船入境。
《有关禁止石棉在船上使用的信息》 (MSC.1/Circ.1374,2011)指出:一旦违背SOLAS公约II-1/3-5条款,发现船上存在含石棉物质,则需要将石棉物质移除。需要由专业的石棉移除公司实施的移除,应在发现石棉后3年内执行,在可行的前提下自觉接受挂旗国的监控,同时应获取由挂旗国当局签发的免于清除石棉临时豁免证书。船舶获取免于清除石棉临时豁免证书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实施MSC/Circ.1045的要求,证明石棉风险是在可控制范围内的。
《对SOLAS公约第II-1章/3-5条的统一解释》 (MSC.1/Circ.1379,2011)指出,自2011年以后,任何储存在船舶备品间或者船厂的石棉材料不得安装上船。
《对SOLAS公约第II-1章/3-5条以及MSC.1/Circ.1379的统一解释》 (MSC.1/Circ.1426, 2012)要求, 对于本通函附件列出的,并通过修理、更换、维修或增加安装上船的工作部件上的材料,应该配有一份无石棉声明。船旗国政府或其认可的组织应在船公司石棉管制指定人员的配合下,结合年度安全构造和设备检验,审核这些材料。船公司应根据通函MSC/Circ.1045的要求,在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中建立船上石棉材料维护和监视程序,包括增加石棉管制指定人员的职责要求。
自2012年以来,我国船舶制造业频繁发生新造船舶上违规含有有害物质,导致被船东索赔甚至诉讼的案例。考虑到我国船舶制造供应链“多层次、不均衡”发展的实际情况,如何结合国内船舶制造特点,有效控制船舶制造供应链有害物质的风险,勤勉尽职,满足国际公约要求,已经成为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的重要课题。
华碧微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的船舶石棉及有害物质检测机构,拥有中国船级社(CCS)认证,以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与计量资质(CMA)认证,可出具独立第三方检测报告。华碧检测为国内少数具备司法鉴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06年由上海复旦大学科技园主导投资设立,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实验室面积达10,000平方米,拥有各类专业鉴定仪器与设备200余台套,仪器与设备总价值过亿元,服务能力覆盖工业电气电气、汽车、航空、船舶、军工、消费电子、食品、纺织、生命科学等行业。华碧还与英国UKAS、美国ANSI、新加坡SPRING、美国消费者委员会(CPSC)、美国UL、美国FCC、加拿大IC、挪威NEMKO、德国TUV等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实验室签署的ILAC-MRA国际互认许可协议,检测报告具有国际公信力。
华碧船舶事业部可提供船舶石棉及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检测范围包括:石棉、消耗臭氧物质、多氯联苯、含有机锡化合物作为杀生物剂的防污泥系统(三丁基锡,三苯基锡,氧化三丁基锡)、镉和镉化合物、六价铬和六价铬化合物、铅和铅化合物、汞和汞化合物、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多氯化萘(超过3个氯原子)、放射性物质、某些短链氯化石蜡(烷烃类,C10-C13,氯代)和溴化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共14项船舶有害物质。
『玖』 深圳中加学校的办学规模
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事长由联合国教科文组(UNESCO)亚太名誉理事彭建华博士担任;学校法人校长由全国高级中学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模范校长、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王本中先生出任;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政府教育部选派的资深教育专家 VERNON GOOD FELLOW 先生出任加方校长并参与制定学校课程和学校管理。
深圳(南山)中加学校学生实行双学籍、双学制管理,即中国学籍及加拿大学籍,课程执行中国教学大纲及加拿大学分制课程。学生学习期间可参加赴加拿大交流学习。学生高中修满学分,成绩合格者可获得中国的高中毕业证书和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政府教育部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等同于加拿大本土的高中毕业生学历资格)。获得双学历证书的学生可在中国报考大学,也同时具备了申请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攻读大学的资格,成绩优良者可以申请到加拿大大学的奖学金。我校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升入北京中加学校的加拿大高中后教育班,专业分别为工商管理与科技(BTM)班、工商管理和电脑科学学士(BBA、BSC)基础班、信息管理学士(BCIS)班和国际五星级旅游管理专业(IHM)班,申请时享有优先录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