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丝路考古成果发布

丝路考古成果发布

发布时间:2021-05-09 09:05:19

『壹』 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对我们认识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另有以此为背景的电视剧、音乐、游戏等等。
意义是: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长的新亚欧大陆桥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

『贰』 丝路艺术杂志是正规期刊么,是月刊么

是正规期刊,杂志社2017年是季刊,2018年为月刊。

《丝路艺术》(Serindia)季刊是与丝绸之路艺术相关的艺术研究学刊、国际性中文期刊,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漓江出版社主办,是国内首家专注于研究、译介国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丝路艺术》为季刊,每年四期,译介和传播丝绸之路(包括海上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成果、历史文献和当代艺术活动信息,搭建丝路艺术考古、图像研究、艺术交流与文化史研究平台。读者对象包括对丝绸之路和中亚古国文明感兴趣的学者专家及普通读者。

(2)丝路考古成果发布扩展阅读:

丝路艺术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1、维普收录(中)

2、国家图书馆馆藏

3、上海图书馆馆藏

丝路艺术杂志社介绍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丝路艺术》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丝路艺术》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叁』 这些考古发现,对于我们认识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

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肆』 列举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名胜古迹,古胜名人

考古发现之一: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民族来自哪里?
吐火罗人是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民族之一。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兴起的月氏人、塔里木盆地北部的龟兹人、焉耆人、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楼兰人,皆为吐火罗系统民族。他们对西域文明乃至整个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都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西亚起源的小麦就是吐火罗人从西方引入中国的。具有千年文明史的楼兰文明、对中国佛教史发生重大影响的龟兹文明,也是吐火罗人创造的。
新疆出土吐火罗语写卷表明,吐火罗人讲印欧语系的语言。尽管他们居住在印欧语系东方语支分布区,但是吐火罗语却具有印欧语系西方语支许多特点,与公元前1650∼前1190年赫梯王国(今土耳其南部的安纳托里亚)流行的印欧古语密切相关。从考古学家在罗布泊采集的人类学材料,人们开始了解到古代楼兰人属于印欧人种群。中国人类学家韩康信研究了古墓沟出土的人头骨,发现它们与南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伏尔加河下游以及咸海沿岸青铜时代人类学材料存在许多共性,尤其与欧洲人种北欧类型相似,属于原始欧罗巴人种。古墓沟遗址的发现相当重要,再次证明罗布泊地区的古楼兰人是欧亚大陆迄今所知时代最早、分布最靠东方的欧洲人种群。然而,吐火罗人究竟何时与印欧语系西方语支的赫梯人、凯尔特人、希腊人分离?他们如何千里迢迢来到新疆塔里木盆地?迄今仍是一个谜。
考古发现之二:塔里木盆地最早使用的文字是汉字?
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尼雅遗址发现数十枚西汉简牍,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黄文弼在罗布泊西北岸土垠遗址也发现了西汉简牍。这些简牍都是西域都护经营西域的重要物证,同时说明塔里木盆地最早使用的文字是汉字。东汉至十六国时期,中原王朝设西域长史对西域进行管理,治所就在罗布泊西岸楼兰LA城。此后,楼兰成了汉文化向西域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
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首次考察楼兰LA城,发现了大批魏晋木简残纸。魏晋书法真迹流传至今者寥寥无几,只有晋人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等屈指可数的几件珍品,且为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宝,密不示人;而斯文赫定在楼兰一次发掘所获魏晋文书就达150多件。接踵而来的是英国考察队的斯坦因和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橘瑞超,他们在楼兰同一古城又挖出数百件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文书。日本大谷探险队比斯文赫定晚去楼兰,为什么斯文赫定收集的楼兰文书都是残片,而大谷探险队却能发现完整的李柏文书呢?这个秘密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揭破。原来,斯文赫定将完整的楼兰文书单独放在一起,并没交给欧洲汉学家研究。20世纪80年代,这批文书在斯德哥尔摩瑞典民族学博物馆被重新发现,它们写在5张黄麻纸上,文字多为草书,大量使用假借字。这些完整的文书,为研究魏晋尺牍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考古发现之三:楼兰为何盛产美女?
楼兰美女在丝绸之路上极负盛名,西域王公贵族皆以楼兰公主为妻。为什么楼兰盛产美女呢?人类学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德国人类学家研究了伯格曼带回欧洲的楼兰人头骨,发现楼兰人属于印欧人种。原来,欧洲人种(高加索人种)向东方最远分布到楼兰,蒙古人种(黄色人种)与欧洲人种的分界在楼兰与敦煌之间。所谓楼兰美女实际上是一些欧亚混血儿,斯文赫定在楼兰发现了许多古尸,经西方体质人类学家鉴定,其中有不少欧亚混血儿。伯格曼在楼兰西部一个汉代墓地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虽然历经2000多年,依然风韵不减当年,被誉为“楼兰女王”。有趣的是,米兰壁画上的楼兰少女居然和2003年阿富汗小姐非常相像,尤其是她们的眼型。现代阿富汗人是由吐火罗系统游牧人――大月氏人与希腊移民相互融合而成,而楼兰人则属于吐火罗系统的绿洲定居民族,所以他们之间颇有相似之处。
考古发现之四:宋代的海上交通
如果说丝绸之路的开辟,为西方人了解东方打开了一个窗口,那么,晚唐以来开辟的海上陶瓷之路,则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自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崛起,宋朝受辽金的威胁逐渐退缩到东南一隅,政府军费和官俸开支浩大,每年还要负担沉重的“岁币”,不得不想方设法开辟新的财政来源,因而更加重视海外贸易。另一方面,十字军东征、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迫使活跃的阿拉伯商人把贸易视线转移到东方,向东方开辟商路,越来越多地出入中国东南沿海口岸,从而客观上为宋代海外贸易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从技术条件看,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宋代海外贸易。宋代造船业的规模和制作技术,都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 早在宋代,泉州人就用“桐油加钉子”造出世界上先进的船种――福船。这种海船模仿阿拉伯海舶采用尖底,而非中国传统的平底沙船。1925年,泉州湾后诸港出土了这样一艘宋代古船,沉船残长24.2米,宽9.15米,复原之后,它的长度可以达到36米,宽11米,载重量200吨以上,是当时泉州所造中型货运海船。从它的剖面模型上,可以见到它有1

『伍』 中国科学家利用什么技术在境外发现丝路遗址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世界遗产工作组19日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宣布,来自中国、突尼斯、意大利和巴基斯坦的科学家在突尼斯南部发现10处古罗马时代遗址。这是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境外首次发现考古遗址。

遥感考古是利用搭载在卫星、飞机、飞艇等空间平台上的各类传感器,记录地物目标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特性,依据地貌形态、地物阴影、植被及土壤湿度、霜雪等因素在目标地区所形成的不同标志,解释地面或地下遗迹的影像特征。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是中科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重要内容之一,以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分享数据、技术、知识和经验,在地球大数据平台建设、环境变化、减灾、水资源管理、城市发展、农业和粮食安全、海洋、自然和文化遗产等方面开展深度研究和科学合作。来源:新华网

『陆』 丝绸之路的重大考古发现,名胜古迹,古代名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这堂课对于初一年的学生来说,难度是较大的——要寻访整个丝绸之路上的所有“动人”的东西并不容易,甚至对老师来说,也是个难题。而想要将本课上好,学生就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先各自分头查资料,然后集思广益,汇集材料,然后编写成文。在这整个准备过程当中,就已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新课程同时要求老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这堂课中,“寻访之路”全部是由学生来叙述的,而老师在课堂上权当一味“调剂”。实现了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转换。

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介绍丝路:

师:同学们,漫漫的历史长河,其中的一段闪耀着绚丽多彩的光芒,它堪称我国古文化的一条七彩斑斓的彩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引导学生回答。)

师:对了,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联结在了一起。正是这些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先进技术、丰富物产传送到了世界各国,这些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也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物产、先进文化、科技技术等输入中国,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得以不断更新、发展。

2、 设问:

从我刚刚的介绍当中,相信同学们也知道丝绸之路在我国以及世界的历史上的重要位置。那么,丝绸之路到底经过了中国和世界的哪些地方呢?这些地方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和风土人情呢?你们想知道吗?(等待学生的回答。)那么,现在就有一队古代商队,刚从这条神秘而又美丽的丝绸之路返回到自己的故土:长安。我们来问问他们到底这一路上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呢?

(二)寻访之路:

1、 角色扮演:(学生自创小品《丝路见闻》)

(1) 锲子:(一老人家正走在“大街上”,一群头带“新疆帽”的商人迎面走来。)

一队长样子的商人问道:老人家,请问这里是长安吗?

老人家:Yes!年轻人,有什么是事吗?

队长(做激动状,抱住了老人家):哈哈!我们终于回来了,我们终于回来了!

老人家(做挣扎状):年轻人,别激动,别激动!

队长(放开老者):老人家,你不知道,我们整个商队在好几年前就从故土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将货物运往西方,没想到这一去一回竟用了如此长的时间!

老人家(做惊奇状):是吗?你们刚刚从西方回来,路上有没有见到什么有趣的东西,能不能说给我听听?

(此时,“大街上”已经挤满了人,路人也附和着说:“是啊!是啊!)

队长:好吧,我就来讲讲。当时我们整个商队,带着丝绸、茶叶、陶瓷等物品,从长安出发,想要去西方大赚一笔……

(2)(第一小分队讲述第一段路程——从长安到玉门关的经历)

第一副队:那时我们从长安出发……

(让学生带着本组所准备的故事片段、图片、实物等,上来向同学讲述路上见闻。老师在课前提醒学生要注意收集几个地方的资料:西安,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

(3)、小品承接:

老人家:哇!小伙子,丝绸之路上还有那么多好东西呀?快带我去看看!

(老人家拉着队长的手,欲向前走。)

队长:老人家,刚刚我们的第一副队才讲了我们1/4路程的经历而已,我们还有更精彩的呢!请听——

(4)(第二分队讲述第二段路程——玉门关到大宛的经历)

第二副队:我们商队到玉门关之后,就兵分两路了,一路从玉门关走,一路从阳关走,我是走玉门关那条路的,那我就跟你们介绍一下我们从玉门关走的那段经历……

(让学生带着本组所准备的故事片段、图片、实物等,上来向同学讲述路上见闻。老师在课前提醒学生要注意收集的几个地方的资料:玉门关,楼兰,西域督护府,火焰山)

(5)(第三分队讲述第三段路程——阳关到身毒的经历)

第三副队(接过第二副队的话):别顾着说你们第二分队的事情,我们第三分队还有精彩的故事呢!……

(让学生带着本组所准备的故事片段、图片、实物等,上来向同学讲述路上见闻。老师在课前提醒学生要注意收集几个地方的资料:阳关,鄯善,葱岭,身毒。)

(6)(第四分队讲述第四段路程——大宛到奄蔡、葱岭到大秦的经历)

第四副队:你们都说完了吧?嘿嘿!(做得意状)现在到我喽!我们商队在第三副队带领下走到了大宛,接下去的路程是由我来带领的……

(让学生带着本组所准备的故事片段、图片、实物等,上来向同学讲述路上见闻。老师在课前提醒学生要注意收集几个地方的资料:大宛,康居,奄蔡,咸海,里海。)]

……到了奄蔡,交易了一些东西之后,我们商队又从来时的路打道回府,回到大宛,然后再去葱岭和第三分队会合,继续我们的探险路程……

(让学生带着本组所准备的故事片段、图片、实物等,上来向同学讲述路上见闻。老师在课前提醒学生要注意收集几个地方的资料:大月氏,安息,大秦。)

(各分队在讲述故事片段时,须结合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丝绸之路地图,以便讲述时声情并茂;另,讲述时,还必须设一些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和回答。)

(7)尾声:

(当故事讲述完时)

老人家(惊喜状):小伙子,原来丝绸之路上那么多好东西呀?快带我去溜溜?

(欲将队长拉走)

队长(边说边逃跑):不行!我好不容易回来了,让我休息一阵再说吧?

(众商人退场)

老人家:哎……!别走啊!(蹒跚追去)

2、 小结:

师:感谢这个商队为我们做那么精彩的叙述,那现在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从商队所讲述的故事中,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老师据情况总结。)

(三)丝绸之路知识竞赛:

1、 出题:(共有4个问题,老师到时视情况,随意抽取)

(1) 介绍整个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名胜古迹,古代名人。

(2) 讲述沿途经过的省份,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主要物产。

(3) 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文化交流,物产交流。

(4) 丝绸之路上的诗歌。

2、 学生抢答,裁判员加分。

三、知识反馈:

1、 设问:看来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挺多知识的,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2、 学生讨论,老师据情况总结。

四、 结尾:

师:同学们,经过这堂课,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集思广益,各尽所能,用一句最美的话来形容丝绸之路,来为我们这段寻访之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吧?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据情况总结,再将语言归纳)

『柒』 近几年有哪些著名的中亚考古成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丝路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考古工作也逐渐走出国门。
2018年3月23日我国正式启动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派的5名中方队员将于2018年3月26日奔赴沙特阿拉伯,开展为期20天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2018年4月5日,中沙联合考古队对塞林港遗址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处、墓地两处,并发现了疑似水井、围墙墙体等遗迹,初步判断塞林港遗址存在明显的功能化分区。从建筑技术的考察来看,地表建筑物多用砖块、土坯和珊瑚石垒砌。两处墓地中已发现墓葬超过百座,并发现碑刻数十块,部分碑刻还可见清晰的碑铭,记述了墓主的身份信息。

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红河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
2018年9月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该院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方面合作推进的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的红河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考古人员首次对整个红河古城遗址进行了比较精确的测绘,并在古城西侧发掘了一个佛寺遗址。

2016年9月26日丝路考古成果发布:发现古代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遗址中外考古人员深入西天山西端地区开展系统考古研究,全面了解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新发现大批遗址,包括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填补了学术空白。2013年12月,中国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撒马尔罕签署了关于“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的合作协议。经过多年调查、发掘和研究,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流域及周边山地的考古调查和已有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公元前1世纪,在阿姆河以北的苏尔汉河两岸分布的一批古代城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应属早期贵霜文化,与其后的贵霜帝国文化关系密切。在苏尔汉河周边的山前地带,分布有同时期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可能与古代月氏有关。在萨扎干遗址所获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带分布的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应属古代康居文化,这与《汉书》等古代文献的记载是相合的。这一发现为确认古代月氏文化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新资料。

『捌』 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呀

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发现有哪些:
1、主要是汉唐时期西域各国的遗址遗物,如罗兰古城等;
2、丝绸之路中商人遇难时的一些历史遗迹;
3、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汇情况。

『玖』 关于唐朝的丝绸之路有哪些考古发现

丝绸之路的东段再度开放,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人们在青海一带发现的波斯银币是我国境内最多的,这证明青海也随着丝路的发展成为与河西走廊同等重要的地区。

『拾』 我国科学家利遥感技术发现几处国外丝路遗址

最近,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王心源研究员带领的空间考古研究团队,联合突尼斯、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学家利用空间考古技术与方法,在丝绸之路西端突尼斯发现10处古罗马时期考古遗存。这是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中国境外首次发现考古遗址,这些遗存揭示了古罗马时期南线军事防御系统的布局与农业灌溉系统的结构。

突尼斯位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西端,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枢纽。此次发现对于研究古罗马时期军事防御系统、农业灌溉系统,以及丝绸之路西端线路走向、古绿洲变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利用遥感观测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分析系统等综合技术,结合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开展的空间考古技术与方法,是中国科学家走出国门并首次主导联合亚、欧、非相关国家开展空间考古遗存发现与系统研究,这对于提升中国科学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水平,形成空间考古学科一套新的研究技术与方法范式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2018年4月14日至17日,来自中国、突尼斯、意大利的科学家到突尼斯南部进行了古罗马考古遗址的联合调查与验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阅读全文

与丝路考古成果发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